上海抽象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海是中国最早接纳西方现代艺术的城市,抽象艺术语言在这里没有遭受很大的排斥,这对上海抽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历史意义。抽象艺术在上海的发展与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城市文化、思维方式、生活气息相关:租界历史使上海不拘泥于中国传统而包容西方文化;经济的繁荣和大都市生活造就了上海人精致细腻的生活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保存了对细节的敏感和对艺术的理解;上海开放的社会形态和人们的心态以及在国际交流中的便利成为了上海抽象艺术发展的先天条件。
     中国抽象艺术在上海得以诞生并不断的发展,是文化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使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现代艺术运动为抽象艺术的萌芽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从文革后期到二十世纪末,上海艺术家用大量的对现代绘画的实践,对抽象艺术语言的实践来应对艺术发展带来的挑战。这些艺术家在纷繁混乱的局面中找到并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凭着自身的信念和洞察力坚持了下来,成为连接美术史暗含着的关键点,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已经确立了“抽象艺术之都”的地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抽象艺术已经是上海当代视觉文化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代表性符号。
     本文第一章阐释了抽象艺术的发展概况;第二章追溯了上海现代艺术发展的缘起,艺术语言转型的过程,梳理了上海抽象艺术在当代的发展历程;第三章探讨了上海抽象艺术这种独特地域文化现象出现以及生生不息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上海抽象艺术的语言特征,并归纳了其东方艺术思维现代转化的方式;第五章指出了上海抽象艺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进一步说明上海抽象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地位与意义。
     本文采用美术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角度,借助语言的产生及变化构成,语言与语境的关系,语言的观念表达等方面,来探讨上海抽象艺术产生并发展的原因,分析上海抽象艺术语言的特点,从而勾勒出上海抽象艺术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同时指出上海抽象艺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试图通过研究上海的抽象艺术,来建立一种研究艺术语言的方法。
Shanghai is the earliest Chinese city who accepted modern western art, abstract art language didn't being rejected so much here, and it undoubtedly possesses historic significance. The development of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 is related to Shanghai's specific geographic location, urban culture, thinking mode and flavor of life:history of leased territory made it tolerating western culture rather than sticking to Chinese tradition;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metropolitan life formed fine and delicate life habits, sensitivity to details and comprehension to art have been reserved unconsciously; the open social form, psychology and the convenienc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re the premises for abstract art developing in Shanghai.
     Chinese abstract art can be born and being developed continuously in Shanghai, it is the results of rationality and possibility of culture.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modern art movement emerged in Shanghai, abstract art was in the rudimentary stage, from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o the approach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or artists in Shanghai are the experiment for modern painting and the practice for abstract art language. These artists found resolutions and their own artistic language from complicated and chaotic state, they persisted in by conviction and the artists'insight, became the implied key points to connect art history, and forme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hinese art history. Shanghai has already established its position as Abstract Art's Capital, formed specific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abstract painting has already being a representative symbol for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in Shanghai, and it attracted attentio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dissertation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abstract art, and re-examines artistic languages; the second chapter retraces the origin of modern art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the course of artistic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and organizes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courses of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 the specific regional cultural phenomenon to emerge and to develop endlessl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art languages in Shanghai, and generalizes the modes for its oriental artistic thinking to convert modernly; the fifth chapt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o be faced in the course of abstract art's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nd prospect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the last chapter further explains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s 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course of contemporary 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dissertation mainly adopts interdisciplinary studying method that combines fine arts and linguistics studies, from the born and converting structure of language in social culture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and idea expression of languag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 to emerge and to develop endlessly, it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art languages in Shanghai, then it delineates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 the specific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o be faced in the course of abstract art's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nd prospects its future development, further explains its 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course of contemporary art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ries to create a method of artistic languages research through studying abstract art in Shanghai.
引文
1刘小枫选编:《德语美学文选(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86页。
    11921年,画商罗森伯格将这些文章以法文结集出版,命名为《新造型主义》。
    1 Oxford Dictionary of 20th-Century 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Page 2.
    1[法]米歇尔·瑟福著:《抽象派绘画大师》,王昭仁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7页。
    2同上,第7-8页。
    3[美]内森·卡伯特·黑尔著:《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沈揆一、胡之凡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2页。
    4[美]同上第3页。
    1[英]哈德罗·奥斯本著:《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阎嘉、黄欢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5-6页。
    1参阅Anna Moszynska, Abstract Art, Thames & Hudson, reprint edition, January,1990, Page52-54.
    1参阅Anna Moszynska, Abstract Art, Thames & Hudson, reprint edition, January,1990, Page67-69.
    2参阅同上,Page61-62.
    3参阅同上,Page71.
    1参阅Anna Moszynska, Abstract Art, Thames & Hudson, reprint edition, January,1990, Page115.
    1关于抽象表现主义,参考Anna Moszynska, Abstract Art, Thames & Hudson, reprint edition, January, 1990, Page141.
    1 Anna Moszynska, Abstract Art, Thames & Hudson, reprint edition, January,1990, Page173.
    1“虚践期”名称出自张晓凌、孟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2000年3月第二次印刷,第58页。
    1张晓凌、孟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2000年3月第二次印刷,第58页。
    2同上第61页。
    1张晓凌、孟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2000年3月第二次印刷,第64页。
    1参阅张晓凌、孟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2000年3月第二次印刷,第10-11页。
    2易英:《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第116页。
    1张晓凌、孟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2000年3月第二次印刷,第11页。
    2同上。
    1参阅郎绍君、水中天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第26-30页。
    2吕澎:《历史上下文中的“美术”和“美术革命”》,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第122页。
    1当时在中国美术界有很大影响的外国美术著作有:英国学者T.W.厄普著《现代绘画论》,刘海粟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36年;日本学者板垣鹰穗著《近代美术史潮论》,鲁迅译,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9年;日本学者上田敏著《现代艺术二十讲》,丰子恺译,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29年。
    1参阅陈池瑜:《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管窥》,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
    2以上数据资料参阅黄可著:《上海美术史札记》,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
    1陈瑞林编:《现代美术家陈抱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第139页。
    2转引自金尚义:《林风眠对抽象画的论述及其他》,载《美术观察》,2002年第1期。
    1王扆昌等编著:《中国美术年鉴1947》,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此书为王扆昌主编,蒋孝游、陈景烈、屠诗聘编辑的中国第一本美术年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国美术年鉴》的影印本,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1948年出版。)
    2参阅陈瑞林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33页。
    1参阅陈瑞林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1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86页。
    1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48-49页。李超在《上海油画史》中,分析总结了西画东渐的四种途径:第一途径,以北方宫廷利玛窦、郎世宁和在沪的范廷佐作为几代传教士身份的“艺术移民”,演绎了宗教美术在近代中国的进行;第二途径,南方口岸钱纳利、巴普蒂斯塔乃至在沪的韦斯特为代表的第一代侨民身份的“艺术移民”;第三途径,近代历史上的美术留学生现象;第四途径,中国近代转型过程中,出现在上海的大量外籍侨民(艺术爱好者)和专业画家。
    2资料参考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54-56页。
    1上海油画雕塑院编:《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吴大羽》,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0页。
    2同上,第28页。
    1参阅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85页。
    2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3栗宪庭:《关于十二人画展》,载《新潮》月刊,2001年9月。
    1柯恩著:《新中国绘画1949-1986》,美国纽约HARRYN, ABRAMS出版社,1987年,第67页。
    2赵川著:《上海抽象故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23页。
    1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85页。
    2同上。
    1参阅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86页。
    1周长江:《艺术自觉》,载《中国抽象艺术专刊(1)》(中文版·当代卷),北京: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世界艺术》杂志社,2008年5月,第139页。
    2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96-197页。
    3黄可:《抽象画、新形式与国情》,载《解放日报》,1983年12月6日,第四版。
    1邓明主编:《拾·20实验作品文献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2赵川著:《上海抽象故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37页。
    3时间:2008年11月14日,地点:周长江工作室。
    1如周长江的抽象风格的形成是他对老庄哲学和“阴阳”理论的兴趣所致,以“互补”的概念来重组绘画元素;余友涵“圆”的概念是来自于对老子的“大象无形”的理解;沈忱的抽象作品是从书法中转换而来,他的作品体现出书法的线条和空白。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编:《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回顾展》,上海: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2008年5月,第13页。
    1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70页。
    2《中国抽象艺术专刊(1)》(中文版·当代卷),北京: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世界艺术》杂志社,2008年5月,第231页。
    3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74页。
    1《感受大时代的脉动——上海青年美展30年回顾谈》,文汇报,,2008年12月6日。
    2《黑白黑画展》: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生金昂、陈丙、王子卫、李学丰在徐汇区文化馆举办,展览进一步探讨艺术观念的现代性,以抽象绘画为主体,并推出了多媒体的装置作品。同注释1。
    3《86凹凸展》:在上海徐家汇文化馆举行,展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一度人满为患,甚至展出的作品也因此遭到损坏。同注释1。
    4《上海绘画——蜕变中的中国艺术》:在香港艺术中心举行,国外新闻界称此展乃多年大陆在外展出中最成功的一次。见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81页。
    5《今日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展览邀请的艺术家中有不少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如北京的孟禄丁、尹齐;上海的余友涵、丁乙、徐虹、裴晶;杭州的刘安平、唐宋、严磊等。尽管该展不是以抽象为主题的,但展览显示出强烈的非具象色彩,国内的许多抽象艺术家也首次实现了跨地域的学术交流。见《中国抽象艺术专刊(1)》(中文版·当代卷),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世界艺术》杂志社,2008年5月,第231页。
    1参阅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2-183页。
    1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5页。
    2引自陈箴《艺术手札》,见《陈箴画展》简介,转引自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87页。
    1高名潞主编:《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61页。
    2栗宪庭:《陈文骥的画和一种静悄悄的革命》,《美术》,1987年第10期。
    3水中天:《从七届美展看大陆油画发展的脚步》,《艺术家》,1989年第12期。
    1李旭:《形式与观念: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概述》,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1《中国抽象艺术专刊(1)》(中文版·当代卷),北京: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世界艺术》杂志社,2008年5月,第232页。
    1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上海美术馆,2003年,第42页。
    1龚云表主编:《海上油画名家实录——周长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第56页。
    1江梅:《陈心懋艺术图考》,载海上山艺术中心编:《心·懋:人、图像和世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2月,第17页。
    1高名潞著:《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第45页。
    1范迪安:《香火文心——王天德的水墨方式》,载《新视觉》,2009年第2期。
    1龚云表主编:《上海抽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2展览由李旭策划主持,余友涵、周长江、孙良、丁乙、申凡、秦一峰、赵葆康、陈心懋、曲丰国、黄渊青、李磊、王远、刘广云、燕飞翔共16位上海抽象艺术家参展。
    1《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座谈会,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美术馆,2003年。
    1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编:《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回顾展》,上海: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2008年5月,第13页。
    1[美]爱德华·萨丕尔著:《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2月北京重排第2版,2007年11月北京第9次印刷,第186页。
    2杨东平著:《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订本)》,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3上海的前三次开放,参阅同上,第29-32页。
    1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页。
    1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页。
    1熊月之:《上海,代表中国前进的脚步》,载《艺术上海》(创刊号),EDITORIAL & ART DEPARTMENT编辑部,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8月,第27页。
    1参阅龚云表:《上海抽象艺术的文化表述》,载《文景》,2007年第1期。
    2刘道广著:《中国艺术思想史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312页。
    1参阅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7页。
    1参阅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78-84页。
    1许江:《上海蜃景》,《艺术上海》(创刊号),EDITORIAL & ART DEPARTMENT编辑部,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8月,第30页。
    1时间:2008年11月14日,地点:艺术家工作室。
    2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画册,展览研讨会部分,上海:上海美术馆,2001年。
    3时间:2009年6月8号;地点,艺术家工作室。
    4同注释2。
    1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画册,展览研讨会部分,上海:上海美术馆,2001年。
    2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81页。
    3同注释1。
    1江梅:《多元、边缘与个人——上海现代艺术生态景观概述》,来源东方视觉,2006年2月12号,
    1参阅骆小所、李浚平著:《艺术语言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3-34页。
    2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3次印刷,第609页。
    1龚云表:《上海抽象艺术的文化表述》,载《文景》,2007年第1期。
    2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画册,研讨会部分,上海:上海美术馆,2001年。
    1[法]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陆晓禾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84页。
    2[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艺术原理》,王至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79页。
    1关于艺术语言的内外形态,参阅常磊著:《再见大师——语言之辩》,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第19页。
    1[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芩麟祥、叶蛮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11月第1版,第37页。
    1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0页。
    2[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芩麟祥、叶蛮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11月第1版,第102页。
    1段炼著:《跨文化美术批评》,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30页。
    1[德]海德格尔著:《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郜元宝译,张汝伦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2002年3月第1次印刷,第80页。
    2杨身源、张弘昕编著:《西方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1998年6月第3次印刷,第3页。
    1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28-229页。
    1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2005年12月第五次印刷,第3页。
    2参阅刘道广著:《中国艺术思想史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51页。
    3参阅同上,第192-193页。
    1参阅刘道广著:《中国艺术思想史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285页。
    1彭修银著:《东方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16-17页。
    1段炼著:《跨文化美术批评》,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28页。
    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解读抽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7月,第16页。
    2段炼著:《跨文化美术批评》,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8页。
    1段炼著:《跨文化美术批评》,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8页。
    2同上,第116页。
    3范迪安:《香火文心——王天德的水墨方式》,载《新视觉》,2009年第2期。
    1范迪安:《香火文心——王天德的水墨方式》,载《新视觉》,2009年第2期。
    1邱家和:《抽象的路会越走越宽——策展人李旭答记者问》,上海证券报,2007年9月3号,B10版。
    1徐冰:《艺术家是干什么的》,载《中国文化报》,2010年1月28日,第11版。
    2殷双喜:《解衣般礴:抽象艺术的当代空间》,载《艺术当代》,2007年第6期,第21页。
    1龚云表主编:《海上油画名家实录——周长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第50页。
    2同上,第53页。
    1龚云表主编:《海上油画名家实录——周长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第56页。
    1龚云表主编:《海上油画名家实录——周长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第65页。
    1刘晶晶:《上海抽象艺术八人谈》,载《文景》,2007年第1期。
    2范迪安:《香火文心——王天德的水墨方式》,载《新视觉》,2009年第2期。
    3同上。
    1王林:《现在进行时的水墨创作——关于王天德近作的阐释》,来源:卓克艺术网,2007年9月7日,
    2李璇:《谭根雄:历史、抽象与文化使命》,来源艺术概网,2010年1月30号,
    1周长江主编:《油画家工作室报告——解读材料》,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004年8月第二次印刷,第56页。
    1参阅刘晶晶:《上海抽象艺术八人谈》,载《文景》,2007年第1期。
    2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解读抽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7月,第26页。
    1参阅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画册,上海:上海美术馆,2001年,第3-4页。
    2李旭:《形式与观念: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概述》,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1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解读抽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第1页。
    2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画册,上海:上海美术馆,2003年,画展前言,第1页。
    1贺万里:《冷眼观抽象》,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1杨时肠:《中国抽象艺术小步走》,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34期。
    1龚云表主编:《上海抽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第235页。
    1龚云表主编:《上海抽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第235页。
    2同上,第83页。
    1《’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世纪之交的上海美术》,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7页。
    1参阅赵川著:《上海抽象故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18页。
    1参阅赵川著:《上海抽象故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第123页。
    2吴亮:《寻找的终结》,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第12页。
    1雷淑娟:《数字抽象艺术:对抽象艺术的再认识》,载《装饰》,2007年第2期,第18页。
    1高岭:《中式意识——审美营造的当代复兴》展览前言,来源今日艺术网,
    1.[美]马克·罗思科著:《艺术家的真实:马克·罗思科的艺术哲学》,岛子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2.[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著:《艺术与文化》,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3.[以]齐安·亚菲塔著:《艺术对非艺术》,王祖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3月。
    4.[英]保罗·克劳瑟著:《20世纪艺术的语言-观念史》,刘一平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5.[美]爱德华·路希·史密斯著:《二十世纪视觉艺术》,彭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6.[意]克罗奇著:《作为表现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的理论》,田时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7.[英]尼吉尔·温特沃斯著:《绘画现象学》,董宏宇、王春辰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8月。
    8.[美]苏珊·朗格著:《艺术问题》,滕守尧译,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1月。
    9.[英]迈克·克朗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英]克莱夫·贝尔著:《艺术》,薛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11.[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著:《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潘耀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2004年6月。
    12.[美]阿恩海姆等著:《艺术的心理世界》,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3.[俄]康定斯基著:《康定斯基论点线面》,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4.[俄]康定斯基著:《论艺术中的精神》,罗世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3年10月。
    15.[法]米歇尔·瑟福著:《抽象派绘画史》,王昭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6.[法]米歇尔·瑟福著:《抽象派绘画大师》,王昭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17.[德]彼得·比格尔著:《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7月第1版,2005年9月第2次印刷。
    18.[德]海德格尔著:《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郜元宝译,张汝伦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2002年3月第1次印刷。
    19.[美]李欧梵著:《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20.[美]乔纳森·卡勒著:《论解构》,陆扬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22.[美]H.G.布洛克著:《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尧译,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2005年1月第2次印刷。
    23.[美]阿尔森·波里布尼著:《抽象绘画》,王瑞廷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年。
    24.[美]内森·卡伯特·黑尔著:《艺术与自然中的抽象》,沈揆一、胡之凡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25.[美]尼尔森·古德曼著:《艺术语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1990年。
    2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5月。
    27.[英]哈德罗·奥斯本著:《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阎嘉、黄欢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
    28.[德]W·沃林格著:《抽象与移情》,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29.[美]罗兹·墨菲著:《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30.[美]苏珊·朗格著:《情感与形式》,刘大基、傅志杰、周发祥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31.[美]爱德华·萨丕尔著:《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2月北京重排第2版,2007年11月北京第9次印刷。
    32.[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艺术原理》,王至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3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芩麟祥、叶蛮声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11月第1版,2007年2月第11次印刷。
    34.高名潞、赵(?)编著:《现代性与抽象》(艺术研究第一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9年12月。
    35.刘道广著:《中国艺术思想史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
    36.高名潞著:《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次印刷。
    37.许德民著:《中国抽象艺术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8.易英主编:《西方当代美术批评文选》,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39.彭修银著:《东方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40.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编:《转向抽象:1976-1985上海实验回顾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展览资料,2008年5月。
    41.王扆昌等编著:《中国美术年鉴194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42.董卫星著:《视觉形态语义》,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43.李松石著:《绘画艺术形式》,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44.朱其主编:《形象的模糊——里希特艺术笔记和访谈》,朱其、王春辰、王红媛、张历、高越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
    45.高名潞主编:《美学叙事与抽象艺术》,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46.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解读抽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47.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解读意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
    48.刘纲纪著:《艺术哲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49.赵川著:《上海抽象故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
    50.高名潞著:《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51.陈瑞林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52.高名潞著:《另类方法另类现代》,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
    53.杨东平著:《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神(修订本)》,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1月。
    54.常磊著:《再见大师——语言之辩》,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
    55.张钦楠著:《阅读城市》,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5年5月。
    56.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古希腊到20世纪(上、下册)》,李公明、徐清华、迟轲、迟罕、邵宏、杨小彦、李行远、李劲译,2005年4月第1版。
    57.刘淳著:《中国油画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
    58.陈正雄著:《抽象艺术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9.易英著:《中国现代美术思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60.张坚著:《视觉形式的生命》,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61.易英著:《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2.易英主编:《纽约的没落-世界美术文选》,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63.段炼著:《跨文化美术批评》,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64.巫鸿、王璜生编:《地点与模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5.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66.邓明主编:《拾·20实验作品文献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
    67.周长江主编:《油画家工作室报告——解读材料》,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004年8月,第二次印刷。
    68.沈语冰著:《20世纪艺术批评》,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69.孙周兴、高士明编:《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杭州:中国美院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2006年3月,第二次印刷。
    70.吴晨荣著:《无畏先锋——上海新生代非主流美术现象文化透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8月。
    71.高名潞著:《中国极多主义》,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72.贺万里著:《永远的前卫——中国现代艺术的反思与批判》,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73.上海百年文化史编撰委员会:《上海百年文化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
    74.上海百年文化史编撰委员会:《上海百年文化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
    75.郑工著:《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
    76.高春明主编:《上海艺术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77.吴风著:《艺术符号美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3年4月第2次印刷。
    78.王美钦编著:《克利论艺》(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79.徐沛君编著:《蒙德里安论艺》(20世纪外国大师论艺书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80.邹跃进著:《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81.鲁虹著:《现代水墨二十年》,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82.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2005年12月第五次印刷。
    83.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2003年10月第3次印刷。
    84.裔萼编著:《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抽象表现主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85.崔庆忠编著:《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抽象派》,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86.朱青生著:《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年4月第1版,2003年3月第二次印刷。
    87.吕澎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
    88.吕澎、易丹著:《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89.黄可著:《上海美术史札记》,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90.《’98上海百家艺术精品展》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世纪之交的上海美术》,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11月。
    91.汪晓曙著:《绘画语言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
    92.上海艺术研究所编:《上海艺术史图志》,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
    93.张晓凌、贺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2000年3月第二次印刷。
    94.吕澎著:《现代绘画——新的形象语言》,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
    95.李超著:《上海油画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96.王恩涌著:《文化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97.骆小所、李浚平著:《艺术语言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98.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99.杨身源、张弘听编著:《西方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1998年6月第3次印刷。
    100.唐振常:《上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01.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年12月。
    1.何桂彦:《后抽象——抽象艺术的另一种新的可能性》,载《美苑》,2008年第5期。
    2.吕澎:《历史上下文中的“美术”和“美术革命”》,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9期。
    3.易英:《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116-121页。
    4.李旭:《线——中国抽象的基本语言》,载《艺术当代》,2007年第5期。
    5.何桂彦:《在边缘中进行的中国抽象艺术》,美术批评家网,http://www.msppj.com,2007年5月15日。
    6.易英:《当代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载《世界艺术》,2007年第3期。
    7.雷淑娟:《数字抽象艺术:对抽象艺术的再认识》,载《装饰》,2007年第2期。
    8.龚云表:《上海抽象艺术的文化表述》,载《文景》,2007年第1期。
    9.刘晶晶:《上海抽象艺术八人谈》,载《文景》,2007年第1期。
    10.潘光:《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上海的国际竞争力》,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1.贾方舟:《与具象同行-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http://arts.tom.com,Tom专稿,2006年12月22日。
    12.汉斯:《丁乙与汉斯访谈录:与外界的尘世相似》,来源艺术国际,2006年3月28日,
    13.[美]费伊·赫希:《两代抽象》,沈莹编译,载《世界美术》,2006年第2期。
    14.王端廷:《我们为什么看不懂抽象画》,载《艺术评论》,2005年第8期。
    15.梁伟峰:《论上海租界与租界文化》,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16.龚云表:《上海抽象艺术的当代语境》,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17.李旭:《形式与观念: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概述》,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18.贺万里:《冷眼观抽象》,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19.汤哲明:《抽象绘画的一些基本问题及抽象绘画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意义》, 载《艺术当代》,2004年第6期。
    20.邵大箴:《当代艺术与文化自觉性》,载《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1.罗岗:《文化传统与都市经验——上海文化研究之反思》,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2.熊月之:《上海租界与文化融合》,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5期。
    23.沈亚丹:《论中西绘画的不同抽象方式》,载《文艺研究》,1999年第2期。
    24.陈池瑜:《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管窥》,载《文艺研究》,1998年第4期。
    2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载《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26.易英:《艺术思潮与抽象绘画》,载《美苑》,1995年第5期。
    27.何怀硕:《论“抽象”(续)》,载《美术》,1994年12期。
    28.何怀硕:《论“抽象”》,载《美术》,1994年11期。
    29.陈伯海:《思考上海文化的历史与未来》,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30.[美]格林伯格:《前卫艺术与庸俗文化》,沅柳译,载《世界美术》,1993年第2期。
    31.[美]格林伯格:《走向更新的拉奥孔》,易英译,载《世界美术》,1991年第4期。
    1. Kirk Varnedoe, Picture of Nothing-Abstract Art since Pollock (A.W. Mellon Lectures in the Fine Ar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October 9,2006.
    2. David W. Galenson, Two Paths to Abstract Art:Kandinsky and Malevich, NBER Working Paper No.12403, July 2006.
    3. Gill Perry and Paul Wood, Themes in Contemporary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2004.
    4. Frances Colpitt, Abstract Art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ebruary 11,2002.
    5. Hilton Kramer, Does abstract art have a future, The New Criterion Vol.21, No.4, December 2002. New York. The URL for this item is:
    6. Thomas Crow, Modern Art in the Common Cultur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7. Charles Ratcliff and Paul Wood, Art in Theory:1900-1990, Blackwell,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1995.
    8. Fred Orton, Figuring Jasper John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irdge, Massachusetts,1994.
    9. Edited by John Andrew Fisher, Reflecting on art,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1993.
    10. Rosalind E. Krauss, The Optical Unconscious,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Anna Moszynska, Abstract Art, Thames & Hudson, reprint edition, January, 1990.
    11. Barr Alfred H, Cubism and Abstract Art,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city,1986.
    12. Edited by Dore Ashton, Twentieth-Century Artists on Art, Pantheon Books, New York,1985.
    13. Norbert Lynton, The Story of Modern Art, Phaidon Oxford,1980.
    1.《中国抽象艺术专刊(1)》(中文版·当代卷),世界文化艺术出版社《世界艺术》杂志社,2008年5月。
    2.《中国抽象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8年9月,总第3期。
    3.《艺术上海》创刊号,主编:龚云表,EDITORIAL & ART DEPARTMENT编辑部,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8月。
    4.《中国抽象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年4月,总第2期
    5.《中国抽象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11月,总第1期
    1‘.陶伟昌主编:《天·人之问——周长江作品展》,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2009年6月。
    2.北京锦都艺术中心编:《紫禁城:谭根雄2008》展览画册,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出版,2008年。
    3.吕澎主编:《世界当代艺术家丛书·丁乙》,四川美院出版社,2007年12月。
    4.海上山艺术中心编:《心·懋:人、图像和世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5.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编:《2006上海抽象艺术大展》,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2006年8月。
    6.龚云表主编:《上海抽象》,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7.龚云表主编:《海上油画名家实录——周长江》,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7月。
    8.上海油画雕塑院编:《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吴大羽》,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9. 《王天德——二十一世纪水墨形态》展览画册,香港:艺倡画廊,2003年。
    10.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3——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上海美术馆,2003年。
    11.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2——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上海美术馆,2002年。
    12.李向阳主编:《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艺术展》,上海:上海美术馆,2001年。
    东方视觉http://ionly.com.cn
    美术同盟http://art.tom.com
    美术批评家网http://www.msppj.com
    世纪在线http://cn.c12000.com
    搜艺搜http://www.findart.com.cn
    雅昌艺术网http://www.artron.net
    卓克艺术网http://www.zhuokearts.com
    艺术国际http://www.artintern.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