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在税收征收程序的权利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是以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为中心,分别从纳税相对义务和税务机关职权的视野,分析纳税人在税收征管程序的权利保护问题。基于我国宪法的规定,纳税人有要求国家保护其财产权等权利的权利。因此,国家必须设计完整的制度性保障以促使纳税人权利的实现。基此认识前提,本论文在研究范围的编章安排上,共计分为以下七章,以祈使对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中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问题,能作有系统及完整的研究。
     第一章“导论”将说明本论文撰写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流程、预期达到的水平,使读者初步了解本论文对纳税人在税收征收程序中,有那些要进行讨论分析权利保护的问题。
     第二章“税收征收程序中的纳税人权利保护及其必要性”分别就两岸有关税收征管法以及行政救济制度的立法,和我国台湾地区税制进步的原因,以及对权利保护本质进行分析;并就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实践权利保护的情形作初步探讨。
     第三章“履行纳税义务时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以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为中心,说明纳税人从应办理税务登记、保存帐证、和申报的义务中,应如何进行权利保护的问题。
     第四章“税务机关履行征收职权时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从确定适用税收征管法的税种范围、税务文书的送达以及建立信息共享的税收信息资料结构的职权、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职权、税款征收中有关核课及征收期间、与税收保全和税收优先权等税收征管程序中,应如何进行纳税人权利保护的问题。
     第五章“税收救济过程中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现有的税收救济法律制度为中心,将该地区目前实践之程序,有关学术理论作完整的论述后,再就我国的税收救济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的问题。
     第六章“税收执行过程中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以我国《行政强制法(草案)》为中心,说明税收执行程序的发动、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之执行、行为或不行为义务之执行、强制执行之方法与阻止出境的强制等问题,并对行政强制法未来立法方向,提供未来立法者立法之建议。
     第七章“结论与建议”是在以上各章节之系列研究后,得出最后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以作為将来立法者之立法或修法或后进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本文从行政法学研究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和论证了纳税人在税收征收程序中的权利保护问题,主要的创新观点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实践权利保护的本质,是立法机关对纳税人所提供的一种制度性保障。政府有必要去创造和维持一套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以保障每个纳税人的权利不被税务机关因不当的公法行为所侵犯。这需要由立法机关制定相关的法律,确保用以实践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行为,是依正当法律程序所进行,并使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得因正当法律程序的进行而获得实现。
     第二,纳税人依法完成应尽的纳税义务,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尊重,也是对纳税人自己权利保护要求的最佳实践行为。纳税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被税务机关不当公法行为所侵害,即有协力帮助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就发生在其管理私领域范围内,各项征税经济事务的义务。使税务机关能就纳税人正确的征税经济事务,课以正确的应缴税金,进而使纳税人的财产权益不被不当的征税行为所侵害。
     第三,税收救济制度的建立,体现了正当法律程序的权利本质。国家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税收法律救济制度,以祈使纳税人能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得到国家在税收法律救济制度中所建立的事后补救机会。这项经由国家建立纳税人可以请求并得到事后补救机会之权利保护的法理,除了有来自《宪法》对公民的权利有被要求应受权利保护的《宪法》意旨之外,仍有存在就实体意义的诉权外延之意涵。诉权,对提出诉讼请求的人而言,是指请求法官就该诉讼请求之实体听取其意见陈述,以便由法官裁判该请求是否有依据的权利。亦即,纳税人有要求行政机关或法院通过税收权利救济制度的正当法律程序,以审判行为强制实现其在《宪法》应与保护的各项权利。国家为了保护纳税人在《宪法》上应有的各项权益,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税收法律救济制度,以祈能经由行政机关或法院对一定法律救济程序的实践,而达到《宪法》所规定应与纳税人权益保护的目的。
     第四,行政执行制度的行使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行政执行制度是国家对于纳税人发生欠缴税款行为时,以实行强制执行的公法行为,保护国家在公法上的税收债权得以实现。必须赋予税务机关可以行政执行的法律强制性,藉以实践税务机关在税收法律所赋予的征收权利。但是,税务机关以强制手段迫使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行政强制措施,已因税收征收的强制性,直接侵害到纳税人在《宪法》应与保护的各项合法权益,进而产生征纳双方权益的冲突与矛盾。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政执行制度,必须是在以消除以上征纳双方权益冲突与矛盾的基础上,施以正当法律程序的程序保护,使征纳双方合法权益均得以实现。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hina's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s the center,from the obligation to pay taxes and the tax authority' s relative powers point of view,to analysis taxpayers' rights protection issues in the tax collection process.Based on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stitution,the taxpayers have the right to protect their property. Therefore,the government must design integrity of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axpayers.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This comprehensive study would help tax coll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taxpayers.
     Chapter 1: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will describe research motivation,purpose,the scope of the study,research methods,and research process.The reader would understand the issue of protection rights for taxpayers in tax collection procedures.
     Chapter 2:From the system aspect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protection rights
     This chapter would analysis the cross-strait taxatio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law and taxation relief in the legal system,the progressive reasons of tax system in Taiwan,and the nature of the protection rights. And the initial study of the practice of China's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situation.
     Chapter 3:From the duties of tax aspect to analysis the protection of taxpayers in the taxatio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durality rights.Based on the cross-strait taxatio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law, this chapter would explain the issues how taxpayers protect their rights on the duties of tax registration,maintenance of account books and vouchers, and returns.
     Chapter 4:From tax authority' s power of view to analysis the protection of taxpayers in the taxation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durality rights.
     This chapter would explain the taxpayer' s rights starting from filing the tax,establishing tax information,the structure of the tax data,the tax inspection,and the tax priority.
     Chapter 5:From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taxation relief to analyze the intension of the protection rights for taxpayers.
     This chapter would first analysis Taiwan's existing tax relief in the legal system,the current practice,and relevant academic theory.Second,it would analysis the problem of China' s legal system of the taxation relief and taxpayers' rights.
     Chapter 6:From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tax administrative law point of view to analysis the intension of the taxpayers protection rights.
     Based on the China's "compulsory administrative law(draft)",this chapter will discuss the tax enforcement procedures launched and public money on the oblig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 or omis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obligations as well as the enforcement methods from the mandatory and prevent exit the country.This would provide the future direction for the law enforcement legislation to future legislator' s legislative proposal.
     Chapter 7: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hrough the chapters of the above a final conclusion have been made,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to legislators as the future of the legislation or amend the law or future research studies.
引文
1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3 马怀德:《行政争议与三大诉讼关系》,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6 何开文:《个体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重庆市酉阳县国税局网站,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7 陈少英、王(王争):《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析》,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第1页。
    8 陈少英、王(王争):《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析》,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第25页。
    9 王希颖:《税收征收管理概论》,载王希颖主编:《税收征收管理及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10 陈斯雯:《新编税收征管与偷漏税防范及法律处理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11 曾祥瑞著:《行政救济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0-61页。
    12 殷巧红:《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在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的作用》,http://www.chinalawedu.com,访问于2007年1月2日。
    13 所谓国家基本权利义务,系指基本权的规定应命令国家针对基本法益采取积极的措施。见Klaus Stern,Staatsrecht fu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and Ⅲ/1,S.906.
    14 夏锦文、刘志峰:《行政诉讼司法变更的理论基础》,载《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15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16 三亇月章著:《日本民事讼诉法》,王一凡等译,五南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3页。
    17 张文郁著:《权利与救济--以行政诉讼法为中心》,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34页。
    18 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店2004年版,第90页。
    19 陈金洲:《纳税人权利体系初探》,http://www.chinalawedu.com,访问于2007年1月2日。
    20 尹奎杰:《权利思维方式论》,载《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21 伍玉联:《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http://www.chinalawedu.com,访问于2007年1月2日。
    22 纳税人的生存权,是指保护纳税人基本生活的权利,在我国《税收征管法》第38条的规定:「个人以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中直接体现了对纳税人生存权的保护;纳税人的平等权,是指保护纳税人公平负担纳税义务的权利,体现在我国《宪法》第3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纳税人的自由权,是指保护纳税人人性尊严的权利,体现在我国《宪法》第38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见陈少英、王(王争):《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析》,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
    23 徐孟洲、徐阳光:《论尊重人权与纳税人权利本位》,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
    24 薛刚凌:《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第19-20页。
    25 郑玉波编译:《罗马法要义》,三民书店1965年版,第40页。
    26 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05页。
    27 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5页。
    28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论》,2003年作者自版,第76页。诉讼权力和职能指,人民提起行政诉讼,须主张其权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有损害,始足当之。又称为诉权。诉讼权力和职能与原告适格,概念上应否区别,学者见解不一。德国学者多认为,诉讼权力和职能须一贯主张权利受害,系属诉讼要件;而原告适格,则须实地蒙受权利侵害,属有无理由问题。
    29 实体法上的权利与诉讼法上的权利区分,前者侧重在实体法律关系之归属,而后者则注重在诉讼上主张其权力之资格。刘宗德、彭凤至:《行政诉讼制度》,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1177-1178页。
    30 李木贵著:《民事诉讼法口述讲义(上)》,2003年作者自版,第1-16页。
    31 H.Solus et R.Perrt,n.104et s.转引自张卫平、陈刚编著:《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7-59页。
    32 李淑华著:《民事诉讼法入门》,冯文庄译,澳门大学-法学院-澳门基金会1996年版,第20-22页。
    33 张丽卿:《宪法解释与诉讼权之保障--以释字569号为中心》,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
    34 李木贵著:《民事诉讼法口述讲义(上)》,2003年作者自版,第1-15页。
    35 汤建德、单国军主编:《香港民事诉讼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36 沈达明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页。
    37 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23-124页。
    38 黄国瑞:《法治国思想与法之支配理论》,载《宪政时代》1990年第3期。
    39 陈新民:《德国十九世纪「法治国」概念的起源》,载《政大法学评论》1996年第3期。
    40 黄国瑞:《法治国司想与法之支配理论》,载《宪政时代》1990年第3期;陈新民:《德国十九世纪「法治国」概念的起源》,载《政大法学评论》1996年第3期。
    41 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35-136页。
    42 葛克昌:《论纳税人权利保障法的宪法基础》,载曾华松大法官古稀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论权利保护之理论与实践》,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43 Vgl.R.Alexy,Theorie der Grundrecht,2Aufl.1997,S.84,86.
    44 Vgl.Pieroth/Schlink,Grundrecht-Staatsrecht Ⅱ,1997,s.195.
    45 制度行保障(institutionelle Garantie)或制度保障(Institutsgarantie)示威玛时代史密特所提出的概念,意谓基本权不仅是人身权利保障,也包括对公私生活上既存的社会事实,经由各种复杂的法规加以规范,而形成的建制保障,立法者不能予以侵害。参见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局2004年版,第120页。
    46 李惠宗著:《宪法要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261页。
    47 宫泽俊义、芦部信喜著:《日本国宪法》,董幡舆译,中国民主出版社1990年版,第26页。
    48 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韦伯文化国际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4页。
    49 Carl Schmitt,Verfassungslehre,1928.Nachdruck 1993.S.170ff.;derselbe,Verfassungsrechtliche Aufasaetze aus den Jahren 1924-1954,2.Auff,.1973.S.140ff,bzw.181ff.;Albert Bleckmann,Staatsrecht Die Grundrechte,3.Auff,.1989.S.227ff.
    50 Christian Starck,Praxis der Verfassungsauslegung,1994,s.21ff.,a uch Albert Bleckmann.aaO..S.323ff.
    51 邱联恭著:《司法之现代化与律师之任务》,载邱联恭主编:《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1993年作者自版, 第86-88页。
    52 详细统计资料,请详注5。
    53 黄国瑞:《法治国思想与法之支配理论》,载《宪政时代》1990年第3期。
    54 林国漳:《浅释行政法学上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载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店1994年版,第60-66页。
    55 陈新民著:《行政法学总论》,1997年作者自版,第15-17页。
    56 汤德宗:《权力分立原则解释之研析》,载汤德宗主编:《权力分立新论》,1998年作者自版,第138-139页。
    57 法定法官,是指法律所规定多数案件如何由法官依据一般性原则分配加以审判之法官。亦即指何案件应由何法官承办,应事先由法律明定,亦即规范审理案件法院之法律必须具备抽象性、一般性与存续性,以防止非权限之司法干涉,亦即防止以交换法官或案件重分配之手法干涉司法。又称为此 原则可称为「分案顺序不可变更原则」。黄一鑫:《法官人事制度之比较研究》,载《司法研究年报》(第十辑下册),1990年版,第733页。
    58 例外限制之情形,应著眼于事件类型之性质、特点与需求后,才决定例外的情形与实施公开原则范围之大小。参见邱联恭:《现代司法化与律师之任务》,载邱联恭主编:《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1993年作者自版,第171-172页。
    59 陈清秀著:《税务诉讼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1年版,第230-231页。
    60 邱联恭著:《现代司法化与律师之任务》,载邱联恭主编:《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1993年作者自版,第133页。
    61 徐孟洲、徐阳光:《论尊重人权与纳税人权利本位》,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
    62 尹奎杰:《权利思维方式论》,载《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63 马金安:《透析税务登记管理,做好首次换证准备》,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64 戴友良、聂送高:《加强税务登记精细化管理的措施》,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65 税收法定原则,包括:1.征税要素法定原则-即要求纳税人主体、征税依据、税率等征税要素必须在法律中规定,才能对纳税人进行征收;2.征税要素明确原则-即要求征税要素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避免出现漏洞或给执法者留下过度行政裁量的空间;3 征税合法原则-即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不能违法对纳税人进行征收的工作。参见刘剑文主编:《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257页。
    66 施正文著:《税收程序法论--监控征税权运行的法理与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67 颜南:《完善税务稽查的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4期。
    68 黄士洲:《征纳协同主义下税捐调查与协力义务的交互影响》载《月旦法学》2005年第1期。
    69 陈敏:《租税稽征程序之协力义务》,载《政大法学评论》1988年第3期。
    70 伍玉联:《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http://www.chinalawedu.com,访问于2007年1月2日。
    71 戴有良、聂送高:《加强税务登记精细化管理的措施》,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72 中国税务学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现行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http//www.chinatax.gov.cn/cti,访问于2008年1月10日。
    73 李健玲:《税收征管制度》,载辛清主编:《新编税收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页。
    74 刘佐主编:《中国税制概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4页。
    75 葛家荣:《税务登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76 曹红军、钟自强:《贯彻实施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阜宁县国税局,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77 曹红军、钟自强:《贯彻实施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78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482页。
    79 戴友良、聂送高:《加强税务登记精细化管理的措施》,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0 马金安:《透析税务登记管理,做好首次换证准备》,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1 姜昌凤、邹绿协、黄祖香、甘保宏、严新国:《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化解措施》,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2 黄祥林:《营业执照被吊销,税务处理不该丢》,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3 陆正清、尹希军:《对企业注销税务登记有关问题的理性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4 启东市国税局:《企业注销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5 汤银仁、张姝菲:《关于纳税人不依法提供账簿、凭证接受税务检查问题的分析与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6 花志坚、曹金冲:《当前基层单位税收会计原始凭证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87 Tipke/Kruse,Abgabenordnung/Finanzgerichtsordnung,16.Aufl.,K(o|¨)ln 1996/1999,162 AO,Tz.1
    88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77页。
    89 BFH BStB1.86,732,733ff.:90,268,270:98,51f.
    90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78页。
    91 葛克昌著:《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56页。
    92 李建良:《税捐稽征、协力义务与依法行政规则》,载《台湾本土法学》2005年第2期。
    93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556页。
    94 汤银仁、张姝菲:《关于纳税人不依法提供帐簿、凭证接受税务检查问题的分析与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95 朱青:《分类至理会计信息失真,全面提升税收征管质量》,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96 薛春:《利用「帐外帐」偷税的痾析及稽查对象》,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97 谈业军:《如何检查帐外帐》,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98 无名氏:《纳税人偷逃企业所得税的常用手段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99 陈文裕:《涉税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0 陈文裕:《涉税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1 朱勇、赵继明、郁郢:《对当前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2 朱勇、赵继明、郁郢:《对当前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3 无名氏:《纳税人偷逃企业所得税的常用手段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4 戴祥:《建议加强企业帐簿的真实性审查》,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5 陈效万:《困扰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五大问题》,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6 陈连珍:《个体户建帐难点的分析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7 袁斌、顾超、吴云飞:《加强建帐建制工作,促进个体税收征管规范化建设》,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8 程良奎、高泽云、陈先进:《砂石料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09 王军平:《双定税收征管浅析》,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0 周忠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转化规定辨析》,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1 陈文裕、洪永和:《规范石板材行业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2 林祥:《浅淡加强商业增值税征收管理》,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5期。
    113 束丹平:《对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问题的思考和建议》,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4 陈文裕、洪永和:《规范石板材行业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5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21页。
    116 花志坚、曹金冲:《当前基层单位税收会计原始凭证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7 花志坚、曹金冲:《当前基层单位税收会计原始凭证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8 钱俊才:《所得税管理应从规范会计信息做起》,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19 刘世喜、福斌:《连续商业超市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20 李斌、姚君领:《浅谈如何改进纳税申报推行一户式管理》,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21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33页。
    122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33页。
    123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33页。
    124 陈敏主编:《德国租税通则》,台湾地区财政部财税人员训练所1985年版,第173页。
    125 陈敏:《租税义务人之租税法意思表示》,载《政大法学评论》1993年第49期。
    126 葛克昌:《纳税人之程序基本权--行政程序法在稽征程序之漏洞》,载《月旦法学》2001年第72期。
    127 何勐:《正确理解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六卜四条》,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28 COPELAND,T.E.&WESTON,J.F.,FINANCLAL THEORY AND CORPORATE POLICY.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32(2d ed,1979).
    129 Williamson,O.E.,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Market Failure Consideration,23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2-123(1977).
    130 WESTION,J.E.,CHUNG,K.S.&HOAG,S.E.,MERDER RESTRUCTUCTURING AND ORPORATE CONTROL,PRENTICE HALL,8-23(1990).
    131 Amihud,Y,.B.Lev & N.Travlos,Corporate Control and The Choice of Investment Financing The Case of Coroorate Acquisitions,21 JOURNAL OF FINANCE 603-616(1990).
    132 张世宗:《企业合并法律规范之研究--以企业并购法为中心》,中语文化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4年,第79页。
    133 王文字:《世界主要国家并购相关法律之比较》,载《经济形势暨评论》1998年第2期。
    134 林秀雄著:《继承法讲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页。
    135 葛克昌著:《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192页。
    136 葛克昌:《租税正义与社会福利给付》,载《财税研究》1994年第3期,第77页。
    137 王泽鉴著:《民法总则》,三民书店2002年版,第273页。
    138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436页。
    139 徐利:《为税收征管插上翅膀》,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0黎涛:《推行双简申报征收方式全面提申税收管理水平》,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1徐利:《为税收征管插上翅膀》,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2 徐利:《为税收征管插上翅膀》,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3 黎涛:《推行双简申报征收方式全面提申税收管理水平》,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4 周苏明:《局长谈税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税收征管五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5 陈效万:《困扰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五大问题》,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6 杨斌:《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回顾、评价与再思》,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3期;孙筱文:《浅析新时期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7 曹建涛:《关于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8 杨斌:《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回顾、评价与再思》,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3期;孙筱文:《浅析新时期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49 曹建涛:《关于进一步优化税收征管模式的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50 顾传:《电子申报及应用中的问题》,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51 杨荣辉、龙学玉、张文宗、余学庆:《对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在再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5期,第9-10页。
    152 李斌、姚君领:《浅谈如何改进纳税申报推行一户式管理》,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53 李斌、姚君领:《浅淡如何改进纳税申报推行一户式管理》,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54 李益钧:《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税制改革的登天之难》,http://finance.people.com.cn/,访问于2007年3月19日。
    155 黄茂荣:《税捐的构成要件》,载《经社法制论丛》,1990年第6期,第2页。
    156 伍玉联:《纳税人权利本位主义》,http://www.chinalawedu.com,访问于2007年1月2日。
    157 税收法定原则,包括:1.征税要素法定原则-即要求纳税人主体、征税依据、税率等征税要素必须在法律中规定,才能对纳税人进行征收:2.征税要素明确原则-即要求征税要素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避免出现漏洞或给执法者留下过度行政裁量的空间:3.征税合法原则-即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不能违法对纳税人进行征收的工作。参见刘剑文主编:《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257页。
    158 施正文著:《税收程序法论--监控征税权运行的法理与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159 梁学平:《税收管理体制与税务机构》,参见梁学平、樊登义编著:《税收征管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160 李晖:《税收征收管理法》,参见潭文培、肖俊斌主编:《税法实务》,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8页。
    161 李青主编:《税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162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84页。
    163 流转税管理司负责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地方税务司负责耕地占用税、契税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
    164 刘晴、路泽君:《民事讼讼法实务与案例评析(上)》,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版,第358-359页。
    165 陈昌平、戴天山、陈咏梅:《关于税务文书送达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66 刘军:《给文书送达插上快捷的翅膀》,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67 陈昌平、戴天山、陈咏梅:《关于税务文书送达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68 陈昌平、戴天山、陈咏梅:《关于税务文书送达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69 陈昌平、戴天山、陈咏梅:《关于税务文书送达有关问题的探讨》,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70 周卫兵:《当前我国税收法治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2期。
    171 杨斌:《论选择税收征管方式的原则》,载《税务与经济》1999年第4期。
    172 徐迎春:《浅析税务机关的网站建设和发展》,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73 周卫兵:《当前我国税收法治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2期。
    174 梁学平:《税收管理体制与税务机构》,载梁学平、樊登义编著:《税收征管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175 周国川:《税收信息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多视角分析》,载《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2期。
    176 杨宝林、沉默:《加强电子信息共享,提高出口退税效率和质量》,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77 周国川:《税收信息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多视角分析》,载《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2期。
    178 王华君:《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几点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3期。
    179 无名式:《浅谈税务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问题》,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0 徐钰宗、樊国桢、朱松龄、余主浩:《税务信息系统稽核业务自动化雏型研究期末报告》,中华信息安全管理协会,2004年12月10日,第5页。
    181 邵建刚:《当前协税护税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2 无名式:《浅谈税务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问题》,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3 江晖:《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加强数据精细化管理》,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4 朱华、史宏春:《整合信息资源,实施监控税源》,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5 周卫兵:《当前我国税收法治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2期。
    186 杨得前:《信息不对称激励与税收征管》,载《税务与经济》2007年第2期。
    187 陈昌干、韩乃华、戴天山:《从税收征管资料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8 沈美英、张晓婷:《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89 沈美英、张晓婷:《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0 陈菁泉、吕骥:《浅谈如何搞好税源管理》,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3期。
    191 杨斌:《论选择税收征管方式的原则》,载《税务与经济》1999年第4期。
    192 何圣荣、叶军海:《优化信息资源提升纳税评估质量》,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3 关榕年:《基层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考与探索》,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4 沈美英、张晓婷:《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5 徐迎春:《浅析税务机关的网站建设和发展》,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6 邵建刚:《当前协税护税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7 颜南:《完善税务稽查的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4期。
    198 施东:《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税务稽查执行工作》,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99 参见李青著:《税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雷雯著:《企业涉税零风险操作手 册:合理避税、税务稽查、权益维护》,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陈斯雯著:《新编税收征管与偷漏税防范及法律处理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
    200 李青著:《税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201 颜南:《完善税务稽查的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4期。
    202 钱俊才:《关于税务稽查体制的探讨》,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1期。
    203 施政著:《税收程序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204 黄士洲:《征纳协同主义下税捐调查与协力义务的交互影响》,载《月旦法学》2005年第1期。
    205 董卫斌、沈卫东:《依法实施调帐检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06 李青:《税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207 朱炼:《浅谈如何做好税务稽查执行工作》,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08 陈斯雯著:《新编税收征管与偷漏税防范及法律处理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页。
    209 苗湘莲、张建中、李纪祥:《关于建立专业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探讨》,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1期。
    210 陈斯雯著:《新编税收征管与偷漏税防范及法律处理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32页。
    211 吴正兴:《浅谈税务稽查内部监督制约机制》,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2 朱仲刚、孙继强:《与时俱进强化税务稽查》,http://w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3 李青著:《税收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214 李友平、范斌、曹瑞丰:《从一起偷税案谈加强增值税房惟税控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5 李友平、范斌、曹瑞丰:《从一起偷税案谈加强增值税房惟税控系统管理的必要性》,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6 姜昌凤、邹绿协、黄祖香、甘保宏、严新国:《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化解措施》,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7 郑丰:《浅论税收征管差异与税务稽查之间的冲突》,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8 肖毅:《对税收稽查行政执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http://w 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19 孙鹏、张琳、徐继平:《浅谈国税稽查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0 孙筱文:《浅析新时期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1 储桂春、陈来鸿:《当议税务稽查风险规避》,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2 朱仲刚、孙继强:《与时俱进强化税务稽查》,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3 参见颜南:《完善税务稽查的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4期;李重芬、徐元康:《试论我国税务稽查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5期。
    224 夏军:《浅谈当前税务稽查的职能、现状和措施》,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5 杨苏青:《税务稽查和与稽查有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6 夏军:《浅淡当前税务稽查的职能、现状和措施》,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7 陈俊奇:《关于规范税收稽查执法的若干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8 朱安海、王晓见:《关于税收稽查执法环境的若干思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29 施东:《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税务稽查执法工作》,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30 施正文著:《税收程序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页。
    231 何秉松著:《税收与税收犯罪》,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232 曲飙:《税收优先权初探》,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3期。
    233 李桂英:《税收优先权的效力初探》,载《税务与经济》2003年第1期。
    234 曲飙:《税收优先权初探》,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3期。
    235 王理生:《税收有那些优先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36 法国民法典第二○九八条规定:「共和国国库的优先权及其行使的顺位,应按有关法律的规定。但共和国国库不得损害第三人早先取得的权利而取得优先权。」,参见曲飙:《税收优先初权探》,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3期。
    237 王理生:《税收有那些优先权》,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38 纪宏奎、张襄清、纪宏群:《浅析偷、漏税款优先于担保物权的执行》,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39 纪宏奎、张襄清、纪宏群:《浅析偷、漏税款优先于担保物权的执行》,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240 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第527页。
    241 毕可志著:《论行政救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页。
    242 张树义著:《行政法新论》,时事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页。
    243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07-329页。
    244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2页。
    245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2页。
    246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2页。
    247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4页。
    248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19页。
    249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3-464页。
    250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19页。
    251 何谓为确保行政处分法定要件之履行而以该要件为附款内容?例如:依有线广播电视法第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申请经营有线广播电视者,外资持股应少于百分之六十,否则不予许可。若某申请许可之公司不慎让外资持股占百分之六十一,而其它申请须具备之要件均符合规定,此时行政机关若为许可该公司经营有线广播电视之处分,惟附带要求该公司须调整股份结构,使股份结构符合法律规定。如此作法不失为兼顾依法行政及人民权利保护之处理方式。惟此附款究为停止条件或负担,学者认为应以行政机关之主观意思为断。本文将于讨论行政处分附款之种类,至讨论负担之部分,再详为论述。
    252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5页。
    253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6页。
    254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5-466页。
    255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0页。至于以何标准判断事实发生之确定与否,有从严格解释立场,主张唯有当行政处分作成时,对未来特定事实的发生已存有客观、绝对的确定性,始足以期限当之,否则则为条件。学者许宗力认为此判断标准可采。
    256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4页。
    257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2页。
    258 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86页。
    259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8页。
    260 吴志光:《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87页。依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23条第3款之规定,授予利益之合法附负担行政处分,受益人未履行负担者,得由原处分机关依职权为全部或一部之废止。且依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25条但书之规定受益人未履行负担致行政处分受废止者,得溯及既往失其效力。对废止处分不服提起诉愿及撤销诉讼为现行实务常见之状况;惟本文探讨者为直接对附款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二者情形有别。
    261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3-624页;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71-472页。
    262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2页。
    263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1页。
    264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6页。
    265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7页。
    266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7页。
    267 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87页。
    268 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87页。
    269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9页。认为负担保留亦如同废止保留,用以排除相对人之信赖保护。
    270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4-365页。且认为遇此情形,原申请人仍得拒绝此类处分。惟未明言如何声明不服,应提起何种诉讼类型。
    271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5页;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2页;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86页;洪家殷:《论可分之行政处分》,载《台湾本土法学》1999年第4期。认为修正之负担在性质上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对当事人所请求事项之内容上限制或行政处分之变更
    272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5页。
    273 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186页。
    274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73页。
    275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5页。
    276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4-625页。
    277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68页。
    278 蔡茂寅:《切结书之法律性质》,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4期,第24-25页。
    279 黄锦堂:《论行政法上之附款》,台大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6月,第8页。
    280 黄锦堂:《论行政法上之附款》,台大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6月,第9页。
    281 黄锦堂:《论行政法上之附款》,台大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6月,第8页。
    282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4页。认为负担保留本身非一独立的行政处分,惟一旦行政机关行使该保留的权限而附加一个新的负担,或变更或补充原负担之内容,则该附加、变更、补充行为,无疑是行政处分。惟有不同见解认为负担保留减弱行政处分之存续力,负担保留如同负担,并非行政处分不可分之部分,认负担保留应系行政处分之性质。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69-470页。采相同见解者: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 2005年版,第366-367页。认为负担保留为一独立之行政处分。
    283 参照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423号解释文。
    284 盛子龙:《行政处分附款之行政争讼》,载《中原财经法学》2001年第6期。
    285 盛子龙:《行政处分附款之行政争讼》,载《中原财经法学》2001年第6期。
    286 参见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8页;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83页
    287 许宗力:《行政处分》,载翁岳生编:《行政法2000》,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28页。
    288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483页。
    289 洪家殷:《论可分之行政处分》,载《台湾本土法学》1999年第4期。
    290 洪家殷:《论可分之行政处分》,载《台湾本土法学》1999年第4期。
    291 盛子龙:《行政处分附款之行政争讼》,载《中原财经法学》2001年第6期。
    292 洪家殷:《论可分之行政处分》,载《台湾本土法学》1999年第4期。
    293 彭凤至:《德国行政诉讼制度及诉讼实务之研究》,台湾地区“行政法院”1998年研究发展项目研究报告,1998年6月,第14页。
    294 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第546号解释文:提起行政争讼,须其争讼有权利保护必要,即具有争讼之利益为前提。
    295 参见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89页;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312页。
    296 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89页。
    310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629页。
    311 蔡志方著:《诉愿法与诉愿程序解说》,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6页。
    313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645-648页;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357-362页。
    316 陈计男著:《民事诉讼法论(上)》,三民书店2004年版,第409页。
    317 United States V.L A..Tucker Truck Lines,344 u.s.33(1952.)。
    322 许登科:《行政程序中程序瑕疵之法律效果--德国实定法治之分析和归纳》,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论文,第29页。
    323 李惠宗著:《基本权论》,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04页。
    324 汤德宗著:《论行政程序的正当性》,载《月旦法学》1999年第6期,第154页。
    325 罗传贤著:《行政程序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51页。
    326 台湾地区“司法院”释字第396号、第418号、第436号、第462号、第491号及第499号。
    327 汤德宗著:《论行政程序的正当性》,载《月旦法学》,1999年第6期。
    328 杨建华原著、郑杰夫增订:《民事诉讼法要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202页。
    329 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1194-1195页。
    330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之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1年版,第95页。
    331 薛刚凌著:《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332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之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1年版,第95页。
    333 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336 殷巧红:《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在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的作用》,http://www.chinalawedu.com,访问于2007年1月2日。
    337 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47页。
    347 方世荣:《行政行为》,载方世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349 王泽鉴著:《民法总则》,三民书店2002年版,第468页。
    350 包括(1)被申请的姓名(法人者,应家列代表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2)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3)提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4)申请复议的要求和理由;(5)申请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情况;(6)申请日期,申请人签名或盖章:(7)其它材料和应提供的证明等。陈拂开:《税务行政管理》,载陈拂开、丁晓燕主编:《税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160页。
    351 王泽鉴著:《民法总则》,三民书店2002年版,第328页。
    352 王秀芝:《税收征收管理》,新华书店2002年版,第257页。
    353 http://www.court.gov.cn/lawdata/explain,访问于2007年1月1日。
    354 牛丽;《税务行政复议》,载梁学平、樊登义主编:《税收征管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355 http//211.167.247.18,访问于2007年1月1日。
    358 占红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之探析》,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359 占红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之探析》,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360 田志明:《当前税务行政复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361 谭宗泽:《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程序》,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页。
    362 孙宁华:《行政诉讼参加人》,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363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锵、周志宏:《行政程序法实用》,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页。
    364 马怀德:《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及立法意义》,法治政府网,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law.china.cn,访问于2007年1月3日。
    365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366 张红:《行政讼讼法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367 我我国行政诉讼主要有六种,即撤销诉讼、变更诉讼、履行诉讼确认诉、行政赔偿诉讼和执行诉讼。尤其在1999年11月2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讨论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更确诉了确认诉讼之判决形式。参见薛刚凌著:《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368 薛刚凌:《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8页。
    369 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370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152页。
    371 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372 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120页。
    373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之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1年版,第143页。
    374 陈计男著:《民事诉讼法论(上)》,三民书店2004年版,第214页。
    375 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117页。
    376 李惠宗著:《行政法要义》,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634页。
    377 蔡志方:《论行政诉讼上确认之诉》,载《律师杂志》1999年第1期。
    378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148页。
    379 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148页。
    380 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381 薛刚凌:《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382 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383 邱联恭:《民事诉讼法修正后之程序法学》,载《月旦法学》,2005年第2期。
    384 邵明:《论诉的利益》,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85 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386 方世荣:《具体行政行为》,载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页。
    387 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660页。
    388 谭宗泽:《起诉与受理》,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172页。
    389 陈计男著:《行政诉讼法释论》,2000年作者自版,第213页。
    390 陈清秀:《税务行政争讼的审理范围》,载《月旦法学》2006年第5期,第199-201页。
    391 林素凤:《程序重新、诉愿再审与再审之诉》,载《月日法学》2005年第2期。
    392 王甲乙、杨建华、郑建才著:《民事诉讼法新论》,三民书店2002年版,第226页。
    393 林素凤:《程序重新、诉愿再审与再审之诉》,载《月旦法学》,2005年第3期。
    394 谭宗泽:《行政判决、裁定和决定》,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395 邹荣:《判定和决定》,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396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397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页。
    398 谭宗泽:《起诉与受理》,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页。
    399 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400 三亇月章著、王一凡等译:《日本民事诉讼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23页。
    401 王学梅:《税务行政争议的解决》,载王希颖主编:《税收征收管理及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页。
    402 孙宁华:《行政诉讼参加人》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
    403 陈荣宗、林庆苗著:《民事诉讼法(上)》,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163页。
    404 http://www.court.gov.cn,访问于2007年1月4日。
    405 张守文著:《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406 司品华:《行政诉讼当事人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235页。
    407 牛丽:《税务行政复议》,载梁学平、樊登义:《税收征管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77页。
    408 司品华:《行政诉讼当事人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235 页。
    409 诉诉讼标的,指原告为确定其权益其权益之请求,或所主张或不认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欲法院对之加以裁判者谓。陈计男著:《民事诉讼法(上)》,三民书店2004年版,第221页。
    410 李木贵著:《民事诉讼法口述讲义(中)》,2003年作者自版,第6-8页。
    411 人民利用诉讼制度,请求审判、解决纷争的权利,称之为诉权。
    412 邱联恭:《民事诉讼法第一审程序修正草案之走向(四)》,载《军法专刊》1994年第4期。
    413 邱联恭著:《争点整理方法论》,三民书店2001年版,第14页。
    414 张卫平:《民事诉讼“释明”概念的展开》,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
    415 周伦军:《法官公开法律见解义务探索》,载《南京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16 王万华:《行政诉讼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417 薛刚凌著:《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9页。
    418 王学辉:《行政诉讼证据》,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87页。
    419 Everett,HBJ Federal Tax Course,San Diego,1991,p.2-31~33;Steven J.Rice,Introduction to Taxation,Cincinnati,1995,p.16-18~23.
    420 王万华:《行政诉讼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421王万华:《行政诉讼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422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7页。
    423骆永家:《民事法研究(一)》,1993年作者自版,第55页。
    424杨淑文:《从特定类型之补血见解观察举证责任分配之判断标准(上)》,载《台湾本土法学》2004年第4期。
    425Gerhard Seeliger,Beweislast,Beweisverfahren,Beweisarten und Beweiswurdigung im Steuerprozeβ,Berlin 1981,23ff.(26).
    426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5-76页。
    427张文郁:《行政救济法中职权调查原则与举证责任之研究》,载台湾法政法学会主编:《行政救济、行政处罚、地方立法》,2000年版,第259页。
    428Brockmann,Lebenserfahrungss(?)tze,Sachvehaltsvemutung und Sachverhaltsfiktionen im Steuerrecht,Diss.K(?)ln 1964.S.30ff.
    429姜世明著:《新民事证据法论》,2002年作者自版,第187页。
    430吴东都著:《行政诉讼之举证责任--以德国法为中心》,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141页。
    431黄士洲著:《税务诉讼举证责任论》,翰芦图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432黄国昌:《阶段的举证责任论》,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
    433黄国昌:《阶段的举证责任论》,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2005年3期。
    434黄士洲著:《税务诉讼举证责任论》,翰芦图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
    435陈清秀著:《行政诉讼之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152页。
    436邹荣:《行政诉讼的证据》,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141页;
    王万华:《行政诉讼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版,第273页以下;
    王学辉:《行政诉讼证据》,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以下。
    437邹荣:《行政诉讼的证据》,载方吐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版社1999年版,第396页。
    438邵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39王万华:《行政诉讼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271页。
    440马怀德、刘东亮:《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究》,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页;
    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684页。
    441邹荣:《行政诉讼的证据》,载方世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版社1999年版,第393页。
    442王万华:《行政诉讼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3页。
    443周伦军:《法官公开法律见解义务探析》,载《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44刘洋林:《税务机关改变被诉(一审) 具体行政行为小议》,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45刘洋林:《税务机关改变被诉(一审) 具体行政行为小议》,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46刘洋林:《税务机关改变被诉(一审) 具体行政行为小议》,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47薛刚凌:《行政判决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15页。
    448薛刚凌:《行政判决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36-442页。
    449陈计男:《民事诉讼法论(下)》,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54页。
    450薛刚凌:《行政判决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页。
    451薛刚凌:《行政判决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页。
    452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119页。
    453李广宇、王振宇:《从法律限制个体权利合理性的角度评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款规定》,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06年第3期。
    454李介民:《税务行政「事实认知之合意」与行政契约》,载《台湾本土法学》2003年第5期。
    455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456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457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第217页。
    458盛子龙:《当事人对诉讼标的之处分权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要件》,载《台湾本土法学》2005年第3期。
    459林锡尧:《隶属关系之和解契约》,载《台湾财税人员进修月刊》,2003年第12期。
    460盛子龙:《当事人对诉讼标的之处分权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要件》,载《台湾本土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461盛子龙:《当事人对诉讼标的之处分权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要件》,载《台湾本土法学杂志》2006年第3期。
    462盛子龙:《当事人对诉讼标的之处分权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要件》,载《台湾本土法学》2006年第3期。
    463盛子龙:《当事人对诉讼标的之处分权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要件》,载《台湾本土法学》2006年第3期。
    464薛刚凌:《行政判决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42页。
    465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622页。
    466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713-714页。
    467杨小君:《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程序》,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页。
    468大松行政法网,http://www.chaiqianfa.com,访问于2007年7月11日。
    469杨小君:《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程序》,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页。
    470吕永:《执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71 葛克昌:《论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载台湾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下)》,五南图书公司2000年版,第1060页。
    472吴东都:《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执行法之课题》,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310页。
    473刘曙军:《税务行政执法裁量权的应用与规制》,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74魏巍、培龙《对细化税务行政处罚标准的几点认识》,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75张蔚:《对税务执行若干具体问题的法律思考》,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76刘军:《也析税务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时限的理解》,http://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477杨与龄:《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之执行程序》,载杨与龄主编:《强制执行法实例问题分析》,五南图书出公司2000年版,第366页。
    478孙森焱:《台湾地区大法官解释第384号协同意见书》,http://www.judicial.gov.tw,访问于2007年7月2日。
    479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55页。
    480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第355页。
    481吴启玄著:《限制出境制度之实务研析》,翰芦图书公司2003年版,第200页。
    482薛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www.js-n-tax.gov.cn,访问于2007年7月10日。
    1.薛刚凌著:《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2.薛刚凌著:《变迁时代的行政法思考》,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3.陈斯雯著:《新编税收征管与偷漏税防范及法律处理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4.曾祥瑞著:《行政救济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三宁月章著,王一凡等译:《日本民事讼诉法》,五南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版。
    6.张文郁著:《权利与救济--以行政诉讼法为中心》,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7.郑玉波编译:《罗马法要义》,三民书店1965年版。
    8.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9.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刘佐著:《中国税制概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店2005年版。
    12.陈清秀著:《行政诉讼法论》,2003年作者自版。
    13.陈清秀著:《税法总论》,三民书店1997年版。
    14.李木贵著:《民事诉讼法口述讲义(上)》,2003年作者自版。
    15.张卫平、陈刚编著:《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李淑华著:《民事诉讼法入门》,冯文庄译,澳门大学-法学院-澳门基金会1996年版。
    17.汤建德、单国军著:《香港民事诉讼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沈达明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
    19.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20.吴庚著:《宪法的解释与适用》,三民书局2004年版。
    21.李惠宗著:《宪法要义》,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22.宫泽俊义、芦部信喜著:《日本国宪法》,董幡舆译,中国民主出版社1990年 版。
    23.陈新民著:《行政法学总论》,1997年作者自版。
    24.刘剑文著:《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施正文著:《税收程序法论-监控征税权运行的法理与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葛克昌著:《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版。
    27.陈清秀著:《税务诉讼法理论与实务》,三民书店1991年版。
    28.毕可志著:《论行政救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陈敏著:《德国租税通则》,台湾地区财税人员训练所1995年版。
    30.张权义著:《行政法新论》,时事出版社1991年版。
    31.林秀雄著:《继承法讲义》,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
    32.葛克昌著:《税法基本问题-财政宪法篇》,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
    33.王泽鉴著:《民法总则》,三民书店2002年版。
    34.刘晴、路泽君著:《民事讼讼法实务与案例评析(上)》,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版。
    35.施政著:《税收程序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施正文著:《税收程序法论》,新华书店2003年版。
    37.何秉松著:《税收与税收犯罪》,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年版。
    38.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
    39.吴志光著:《行政法讲义》,神州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40.吴庚著:《行政争讼法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
    41.陈荣宗、林庆苗著:《民事诉讼法(上)》,三民书店2005年版。
    42.蔡志方著:《诉愿法与诉愿程序解说》,正典出版文化公司2001年版。
    43.陈计男著:《民事诉讼法论(上)》,三民书店2004年版。
    44.陈计男著:《民事讼讼法论(下)》,三民书店2005年版。
    45.罗传贤著:《行政程序法论》,五南图书公司2000年版。
    46.杨建华著:《民事诉讼法要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
    47.王秀芝著:《税收征收管理》,新华书店2002年版。
    48.蔡茂寅、林明锵、李建良著:《行政程序法实用》,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
    49.李惠宗著:《行政法要义》,五南图书公司2004年版。
    50.陈计男著:《行政诉讼法释论》,2000年作者自版。
    51.王甲乙、杨建华、郑建才著:《民事诉讼新论》,三民书店2003年版。
    52.张守法著:《税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3.邱联恭著:《争点整理方法论》,三民书店2001年版。
    54.李木贵著:《民事诉讼法口述讲义(中)》,2003年作者自版。
    55.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56.骆永家著:《民事法研究(一)》,1993年作者自版。
    57.姜世明著:《新民事证据法论》,2002年作者自版。
    58.吴东都著:《行政诉讼之举证责任--以德国法为中心》,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版。
    59.黄士洲著:《税务诉讼举证责任论》,翰芦图书出版社2002年版。
    60.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举证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1.陈敏著:《行政法总论》,三民书店1999年版。
    62.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63.吴东都著:《行政诉讼法与行政执行法之课题》,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版。
    64.吴启玄著:《限制出境制度之实务研析》,翰芦图书公司2003年版。
    1.熊伟:《中国大陆有必要建立税务法院吗?》,载《月旦财经法学》2006年第5期。
    2.陈少英、王琤:《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析》,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
    3.夏锦文、刘志峰:《行政诉讼司法变更的理论基础》,载《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4.尹奎杰:《权利思维方式论》,载《法治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5.徐孟洲、徐阳光:《论尊重人权与纳税人权利本位》,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暨第六届两岸税法研讨会论文,2006年12月8日。
    6.张丽卿:《宪法解释与诉讼权之保障--以释字569号为中心》,载《东海大学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
    7.黄国瑞:《法治国思想与法之支配理论》,载《宪政时代》1990年第3期。
    8.陈新民:《德国十九世纪「法治国」概念的起源》,载《政大法学评论》1996年第3期。
    9.黄一鑫:《法官人事制度之比较研究》,载《司法研究年报(第十辑下册)》,1990年。
    10.黄士洲:《征纳协同主义下税调查与协力义务的交互影响》,载《月旦法学》 2005年第2期。
    11.陈敏:《租税稽征程序之协力义务》,载《政大法学评论》1988年第6期。
    12.李建良:《税捐稽征、协力义务与依法行政规则》,载《台湾本土法学》2005年第4期。
    13.陈敏:《租税义务人之租税法意思表示》,载《政大法学评论》1993年第12期。
    14.葛克昌:《纳税人之基本权--行政程序法在稽征程序之漏洞》,载《月旦法学》2001第5期。
    15.林祥:《浅谈加强商业增值税征收管理》,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3期。
    16.陈敏:《租税义务人之租税法意思表示》,载《政大法学评论》1993年第49期。
    17.葛克昌:《纳税人之程序基本权--行政程序法在稽征程序之漏洞》,载《月旦法学杂志》2001年第5期。
    18.王文宇:《世界主要国家并购相关法律之比较》,载《经济形势暨评论》1998年第2期。
    19.葛克昌:《租税正义与社会福利给付》,载《财税研究》1994年第3期。
    20.陈立:《财政部起可独厚网络申报族》,载《财税法令》2007年第9期。
    21.黄茂荣:《税捐的构成要件》,载《经社法制论丛》1990年第6期。
    22.周卫兵:《当前我国税收法治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2期。
    23.杨得前:《信息不对称、激励与税收征管》,载《税务与经济》2007年第2期。
    24.陈菁泉、吕骥:《浅谈如何搞好税源管理》,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3期。
    25.周国川:《税收信息化: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多视角分析》,载《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2期。
    26.王华君:《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几点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3期。
    27.杨斌:《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回顾、评价与再思》,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3期。
    28.杨荣辉、龙学玉、张文宗、余学庆:《对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再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5期。
    29.徐钰宗、樊国祯、朱松龄、余主浩:《税务信息系统稽核业务自动化雏型研究期末报告》,中华信息安全管理协会2004年版。
    30.颜南:《完善税务稽查的思考》,载《税务与经济》2000年第4期。
    31.李重芬、徐元康:《试论我国税务稽查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载《税务与经 济》2001年第5期。
    32.钱俊才:《关于税务稽查体制的探讨》,载《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1期。
    33.苗湘莲、张建中、李纪祥:《关于建立专业化税收征管体系的探讨》,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1期。
    34.曲飙:《税收优先权出探》,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3期。
    35.洪家殷:《论可分之行政处分》,载《台湾本土法学》1999年第4期。
    36.蔡茂寅:《切结书之法律性质》,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8期。
    37.盛子龙:《行政处分附款之行政争讼》,载《中原财经法学》2001年第6期。
    38.盛子龙:《当事人对诉讼标的之处分权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要件》,载《台湾本土法学》2005年第4期。
    39.盛子龙:《当事人相互让步作为行政诉讼上和解之要件》,载《月旦法学》2004年第1期。
    40.彭凤志:《德国行政诉讼法制度及诉讼法实务之研究》,台湾地区“行政法院”1998年研究发展项目研究报告,1998年6月。
    41.应松年:《行政程序立法的几个问题》,法治政治网,访问于2007年1月3日。
    42.马怀德:《行政程序法的价值与立法意义》,法治政治网,访问于2007年1月3日。
    43.陈爱娥:《诉讼权力和职能与诉之利益--从两件行政法裁判出发观察两种诉讼要件的意义与功能》,载《律师杂志》,2003年第11期。
    44.林三钦:《试论行政争讼实益之欠缺--兼评大法官解释第546号解释(上)》,载《台湾本土法学》2003年第42期。
    45.汤德宗:《论行政程序的正当性》,载《月旦法学》2002年第12期。
    46.石绍宾、谷红:《税务行政处罚的法理探讨》,载《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7.蔡志方:《论行政诉讼法上确认之诉》,载《律师杂志》1999年第1期。
    48.邱联恭:《民事诉讼法修正后之程序法学》,载《月旦法学》2005年第4期。
    49.邵明:《论诉的利益》,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50.陈清秀:《税务行政争讼的审议范围》,载《月旦法学》2006年第6期。
    51.林秀凤:《程序重新、诉愿再审与再审之诉》,载《台湾本土法学》1999年第4期。
    52.周伦军:《法官公开法型见解义务探析》,载《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3.2003年第4期。
    54.邱联恭:《民事诉讼法第一审程序修正草案之走向(四)》,载《军法专刊》1994年第4期。
    55.杨淑文:《从特定类型之补血见解观察举证责任分配之判断标准(上)》,载《台湾本土法学》2004年第7期。
    56.黄国昌:《阶段的举证责任论》,载《东海大学法举研究》2005年第6期。
    57.邵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8.林锡尧:《隶属关系之和解契约》,载《台湾财税人员进修月刊》,总第120期。
    59.李广宇、王振宇:《从法律限制个体权利合理性的角度评析税收征管法第88条第1款规定》,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06年第5期。
    60.李介民:《税务行政「事实认知」之合意与行政契约》,载《台湾本土法学》2003年第10期。
    61.李桂英:《税收优先权的效力初探》,载《税务与经济》2003年第1期。
    1.马怀德:《行政争议与三大诉讼关系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王希颖:《税收征收管理概论》,载王希颖主编:《税收征收管理个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刘宗德、彭凤至:《行政诉讼制度》,载翁岳生主编:《行政法2000》,翰芦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4.葛克昌:《论纳税人权利保障法的宪法基》,载曾华松大法官古稀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主编:《论权利保护之理论与实践》,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
    5.邱联恭:《司法之现代化与律师之任务》,载邱联恭主编:《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1993年作者自版。
    6.林国漳:《浅释行政法学上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载城仲模主编:《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店1994年版。
    7.汤德宗:《权力分立原则解释之研析》,载汤德宗主编:《权力分立新论》1998年作者自版。
    8.王晖:《税收征收管理法》,载谭文培、肖俊斌主编:《税法实务》,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9.梁学平:《导论》,载梁学平、樊登义编著:《税收征管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方世荣:《具体行政行为》,载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王晶:《WTO体制与中国税收程序法改革》,载张剑寒主编:《WTO体制下的中国税收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学梅:《税务行政争议的解决》,载王希颖主编:《税收征收管理及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方世荣:《具体行政行为》,载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方世荣:《行政行为》,载方世荣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陈拂闻:《税务行政管理》,载陈拂闻、丁晓燕主编:《税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牛丽:《税务行政复议》,载梁学平、樊登义主编:《税收征管实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张红:《行政诉讼类型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谭宗泽:《起诉与受理》,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谭宗泽:《行政判决、裁定和决定》,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0.邹荣:《判决、裁定和决定》,载应松年版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孙宁华:《行政诉讼参加人》,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2.司品华:《行政诉讼当事人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3.王万华:《行政诉证据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4.王学辉:《行政诉讼证据》,载孙宁华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5.张文郁:《行政救济法中职权调查原则与举证责任分配之研究》,载台湾法政学会主编:《行政救济、行政处罚、地方立法》,2000年版。
    26.马怀德、刘东亮:《行政诉讼证据问题研析》,载何家弘洪主编:《证据学论坛(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7.薛刚凌:《行政判决论》,载马怀德主编:《行政讼诉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8.葛克昌:《论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载台湾法学会主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下)》,五南图书公司2000年版。
    29.杨与龄:《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之执行程序》,载杨与龄主编:《强制执行法实 例问题分析》,五南图书出公司2000年版。
    30.杨小君:《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程序》,载应松年版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1.谭宗泽:《行政诉讼的执行与程序》,载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张世宗:《企业合并法律规范之研究——以企业并构法为中心》,中语文化大学法律研究硕士论文,2004年。
    2.黄锦堂:《论行政法上附款》,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法律教育网,http://www.chinlawedu.com/newslawedu
    3.最高人民法院,http://www.court.gov.cn/
    4.北京市国家税务局,http://211.167.247.18
    5.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
    6.江苏省国税局,http://www.js-n-tax.gov.cn/
    7.大松行政法网,http://www.chaiqianfa.com,
    1.BFH BStB1.86,732,733ff.;90,268,270;98,51f.
    2.Klaus Stern,Staatsrecht fu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and Ⅲ/1,S.906.
    3.Vgl.R.Alexy,Theorie der Grundrecht,2Aufl.1997,S.84,86.
    4.Vgl.Pieroth/Schlink,Grundrecht-Staatsrecht Ⅱ,1997,s.195.
    5.Carl Schmitt,Verfassungslehre,1928.Nachdruck 11993.S.170ff.
    6.derselbe,Verfassungsrechtliche Aufasaetze aus den Jahren 1924-1954,2.Auff,.1973.S.140ff,bzw.181ff.
    7.Albert Bleckmann,Staatsrecht Die Grundrechte,3.Auff,.1989.S.227ff.
    8.Christian Starck,Praxis der Verfassungsauslegung,1994,s.21ff.,a uch Albert Bleckmann,aaO.,S.323ff.
    9.United states V.LA.Tucker Truck Lines,344 u.s.33(1952)。
    10.COPELAND,T.E.&WESTON,J.F.,FINANCLAL THEORY AND CORPORATE POLICY.ADDISI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32(2d ed,1979).
    11.Williamson,O.E.,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Market Failure.Consider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2-123(1977).
    12.WESTION,J.E.,CHUNG,K.S.&HOAG,S.E.,MERDER RESTRUCTUCTURING AND CORPORATE CONTROL,PRENTICE HALL,8-23(1990).
    13.Everett,HBJ Federal Tax Course,San Diego,1991,p.2-31-33.
    14.Steven J.Rice,Introduction to Taxation,Cincinnati,1995,p.16-18-23.
    15.Gerhard Seeliger,Beweislast,Beweisverfahren,Beweisarten und Beweiswürdigung im Steuerprozeβ,Berlin 1981,23ff.(26).
    16.Brockmann,Lebenserfahrungss(a|¨)tze,Sachvehaltsvemutung und Sachverhaltsfiktionen im Steuerrecht,Diss.K(o|¨)ln 1964,S.30ff.
    17.Amihud,Y,.B.Lev & N.Travlos,Corporate Control and The Choice of Investment Financing The Case of Corporate Acquisitions,21 JOURNAL OF FINANCE 603-616(1990).
    18.Tipke/Kruse,Abgabenordnung/Finanzgerichtsordnung,16.Aufl.,K(o|¨)ln 1996/1999,162 AO,Tz.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