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共和的宪政解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宪法学的角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价值分析法,对古典共和的思想源流、古代共和国的具体运作、古典共和与当代宪政的契合、古典共和的宪政价值、古典共和对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启示进行了系统、具体、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全文共分4章12节,约6万字。
     第一章以历史分析法对古典共和的理论渊源和古代共和国的实践进行了具体阐述。共和思想肇始于古希腊。古希腊时期的共和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古罗马时期的共和国的本质特性是正义和公益,文艺复兴以来的共和思想主要围绕如何治理与巩固共和国展开。古代共和政体的价值目标是优良生活和促进善德,实质构成包括财富、才德和自由,形式构成包括议事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古代共和政体的特点有:精英治理,给所有人及其自由提供同等保护,保持中间性格,以公民美德为支撑,以“混和宪法”形式治理。
     第二章在考察古典共和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宪政的基本理论,对古典共和与宪政之间的深层关联进行了详细解读。古典共和与当代宪政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深层契合:法治原则的推崇;分权制衡的强调;公共利益的彰显;公民美德的关注。这些内容不仅是宪政的重要原则与应有之义,而且在古典共和的理论与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三章主要采用价值分析法,对古典共和的宪政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天下为公”是共和的根本原则,“公”的宪政价值凸现了宪政的最高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共和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事业,宪政是肩负着人类自由发展的宏伟事业,“共”的宪政价值集中体现了宪政的核心原则——人权原则;共和是“和谐均衡”的辉煌事业,共和意味着稳定、和谐、均衡的共同发展,宪政意味着和平、团结与均衡,“和”的宪政价值参透了宪政的重要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宪政之道在于和谐均衡。由此可见,古典共和主义有着深远隽永的宪政价值。
     第四章结合当代中国宪政建设实际,认为古典共和内蕴的“公”、“共”、“和”对当代宪政有诸多有益启示。共和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将来,将随着人
    
    们的觉醒而获得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古典共和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弥久而愈新,可
    以成为人类永恒的政治原则,值得当代中国宪政事业品味和借鉴。具体说来,古
    典共和对宪政中国的启示有:宪政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事业,共和精神是维系
    宪政中国的情感纽带;“民主立国、法治建国、共和兴国”的和谐统一,构成了
    宪政中国伟大系统工程的基础;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是共和国的心理基础,构成
    了宪政中国的精神底蕴,培育公民美德与宪法美德的重要途径是宪法教育。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positive analysis and value analysis,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stitutional theories, is to studies and expounds wholly, deeply, systematically and concretely the basic theories about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Republic, the concrete operation of the ancient republic, the harmony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and the instructions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to China's contemporary constitution construction .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welve sections, about 60,000 words.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chapter one mainly adopts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exam the theory and experience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concretely. Republicanism was started from Ancient Greece and the core of that time was republic interests; the essential traits of Ancient-Rome was fair and common good; the Renaissant republicanism was mainly discussed how to run and reinforce the republic. The goal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was good life and virtue, the classical republic was made of wealth, virtue and liberty essential, it was made of agenda congress, administration organ and judicial organ. The traits of ancient republic include elite's management, giving all people the same protection, maintaining the medium character, civic virtue and the mixed constitution.
    Chapter two expounds the interior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republic and constitutionalism on the basis of classical republic's theory and experience concretely.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overlapping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canonizing of rule of law; the emphasis on the separated and balanced power; the outstanding of commonwealth and the care of civic virtue. These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rinciple and cont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but also are embodied and complimented in the classical republic abundantly.
    Chapter three mainly adopts the value analysis and gives a deep examination to
    
    
    
    the value of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Severing the peopl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republic,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 of "republic" is showing the highest principle of constitutionalism, that is, the people sovereignty principle; the republic is the joint undertaking of "all citizens ",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 of "joint" is showing the core principle of constitutionalism, that is, the principle of human rights, constitutionalism is the people's common career just like the republic; the republic is a brilliant undertaking of "harmonious equilibrium",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 of "harmony" sees through the important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 of power separation, that is, the doctrine of power discretion and balancing, the way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lies in the harmonious equilibrium. Therefore, classical republicanism doctrine has far-reaching and meaningful constitutionalism value.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ity of China's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chapter four believes that "republic", "joint" and "harmony" in classical republic give many benefits to constitutionalism. Republic belongs to ancient, now and the future, what's more, it can get more energy with the people's waking. The good traditions of classical republic could be the lasting principle to human being and it is worth learning of China's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Concretely speaking, constitutional China is the joint undertaking of the offspring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constitutional China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democracy, rule of law and republic; the civic virtue and constitutional virtue is the spiritual foundation of constitutional China; constitu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civic virtue and constitutional virtue.
引文
1.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李龙:《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龚祥瑞主编:《宪政的理想与现实》,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版。
    7.徐祥民、刘惠荣等:《政体学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王焱编:《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张立文:《中国和合文化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11.施治生、郭方主编:《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孙中山:《三民主义》,岳麓书社2000年版。
    14.吕元礼:《政治文化:转型与整合》,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5.沈宗灵:《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楼均信主编:《法兰西共和国第一至第五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17.苏昌培:《共和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8.袁华音:《西方社会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殷啸虎:《近代中国宪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0.楼均信主编:《法兰西第一至第五共和国论文集》,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21.王养冲、陈崇武编:《罗伯斯比尔选集》,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
    22.《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3.董和平、韩大元、李树忠著:《宪法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4.李龙主编:《依法治国方略实施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张宏生、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秦前红:《宪法变迁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邹文海:《比较宪法》,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版。
    30.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1.宪法比较文集编译组:《宪法比较研究文集3》,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秦德君著:《政治设计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33.杨海坤主编:《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上),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版。
    34.范进学:《权利政治论——一种宪政民主理论的阐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5.王广辉:《比较宪法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6.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7.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8.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9.刘军宁等:《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三联书店1995年版。
    40.齐文颖主编:《美国史探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1.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源起、流变及走向》,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42.董崇山:《政体论》,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43.舒扬:《星空下的法律》,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6.何华辉、许崇德:《分权学说》,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7.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三联书店1998年版。
    48.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9.韩水法主编:《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50.李剑鸣等编:《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陈丽亚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1.汪习根:《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谢维雁:《从宪法到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3.高鸿均等著:《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4.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5.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程燎原、江山著:《法治与政治权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7.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版。
    58.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4.[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5.[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美]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7.[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美]詹姆斯·W·西瑟:《自由民主与政治学》,竺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美]路易斯·亨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12.[美]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3.[美]斯蒂芬·L·埃尔金等编:《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
    
    度》,周叶谦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4.[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著:《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5.[美]路易斯·亨金等编:《宪政与权利》,郑戈等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1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张慰慈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1992年版。
    19.[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0.[美]詹姆斯·M·伯恩斯等:《民治政府》,陆震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英]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英]J.S.密尔:《代议政府》,汪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3.[美]埃尔斯特、[挪]斯莱格斯塔德编:《宪政与民主——理性社会变迁研究》,潘勤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24.[美]罗斯柯·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5.[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美]保罗·库尔兹编:《21世纪的人道主义》,肖峰等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7.[英]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张若衡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8.[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9.[美]戈登·伍德:《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傅国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1.[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强世功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32.[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3.[美]华盛顿:《华盛顿选集》,聂崇信、吕德本、熊希龄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4.[美]萨拜英:《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5.[美]J·卢布姆、S·摩根等:《美国的历程》,杨国标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6.[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7.[美]道格拉斯·拉米斯:《激进民主》,刘元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美]希尔斯曼:《美国是如何治理的》,曹大鹏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9.[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0.[美]理查德·霍夫施塔德:《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崔永禄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41.[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民主史》,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42.[英]W·Ivor·詹宁斯:《法与宪法》,龚祥瑞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43.[美]肯尼斯·W·汤普森编:《宪法的政治理论》,张志铭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4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毛寿龙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
    45.[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46.[美]查特尔·墨菲:《政治的回归》,王恒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7.[美]约翰·罗尔斯:《万民法》,张晓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8.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49.[英]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50.[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51.[美]卡尔·J·弗里德里希:《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52.[美]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1.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2.叶兴艺:《卢梭法治共和国思想的探索》,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6期。
    3.郭道晖:《西部大开发的宪政基础与共和精神》,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4.郭道晖:《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载《法学》2002年第2期。
    5.刘远征:《民国初期的“共和”观念》,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3期。
    6.冯天瑜:《“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第1期。
    7.李龙、汪习根:《宪政规律论》,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
    8.许志雄:《宪法与宪法学》,人大复印资料《台、港、澳及海外法学》1999年第10期。
    9.周叶中、邓联繁:《政治文明的宪政维度》,载《时代法学》2004年第1期。
    10.戚渊:《论宪法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 Skinner, Q., "The Italian City Republics." In Democracy: The Unfinished Journey, 508 BC to AD 1993, J. Dunn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 Henry Campbell Black, Black's Law Dictionary, fifth edition, (St.Paul Minn.: West Publishing Co., 1979).
    3. Rodney Brazier, "A British Republic", Combridge Law Journal, 61(2), 2002.
    4. Michael Oakeshott, Rationalism in Politics and other Essays, Indianapolis, 1991.
    5. Noach Feldman, The Theorist's Constitution-and ours, Harvard Law Review Vol. 117, 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