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研究近代湘西的开发与社会历史变迁问题,从开发史的理解入手,以治理开发活动为线索,以开发和和社会变迁的史实分析为重点,从区域史的视角(理论和方法),疏理近代湘西开发的历史过程,深刻地探讨近代湘西开发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阐述近代湘西开发治理引发的社会历史变迁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这个实证史例揭示一个区域社会在宏观历史背景下的历史变迁轨迹,从而推动区域史研究。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湘西的开发历史悠久,在“中央——地方”的关系模式下,其悠久的开发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进入近代,湘西开发受宏观历史过程拖拉,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历史大进程,开发和变迁的广度与深度明显拓展和深化,但同时又表现时间、范围、民族和内涵上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具有鲜明的区域历史特征,即治理性、拉动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差异性。而分析这一历史个案,需要确立整体史观下的区域史视角,惟其如此,也才能更深入认识这个区域社会的近代历史变迁,而且是深化区域史研究的有益尝试。
     第一章:介绍并阐述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概况。主要介绍本课题的选题依据,说明选题缘由和根源;介绍课题研究的学术动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论术字根表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内容及其重点、难点,说明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介绍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并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等。
     第二章:说明“开发史”的相关概念及近代以前湘西开发的历史概况。主要说明什么是开发?什么是区域开发和区域开发史?什么是社会变迁以及历史进程中的开发治理活动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如何?简要介绍湘西的自然地理环境,探讨近代以前湘西的开发的历史概况,以及古代湘西开发过程中的社会历史演变的特征。
     第三章:疏理晚清时期湘西开发的历史情况,着重探讨进入近代以后湘西开发的新变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进程中湘西的开发出现了近代转型的新趋势,社会历史变迁出现近代新特点。
     第四章:研究北洋军阀时期的湘西开发情况,着重分析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割据统治对湘西开发的历史影响。军阀割据对近代湘西开发和社会变迁造成极不利的历史影响。
     第五章:研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湘西开发,着重探讨张治中治湘西时期和民国初期陈渠珍对湘西的治理与开发,以及抗日时期湘西开发的“战时”繁荣情况,阐述这一时期湘西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影响这一时期的湘西开发与社会历史变迁的进程加快。
     第六章:研究土地革命时期湘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发,探讨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开发与建设情况,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发与建设中的重要历史作用,确立新的开发建设模式,体现以民为本的新特征。
     结语:对近代湘西的开发历史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特征进行分析,概述了近代湘西开发进程中社会变迁的时代性、本土性、民族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也指出了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研究应当注意分析的主要问题。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of Xiangxi (western Hunan) in modern times. Starting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development history, taking the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s the clues, focusing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this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history (theory and metho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Xiangxi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deeply explor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elaborat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ulting social change. Through that empirical case, this thesis reveals the social changing track of a local society in the macro-historical background so as to promote regional history research.
     Main content and viewpoints:In Xiangxi,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which, in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ship mode, appeared to be imbalance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u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ocial change. In modern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Xiangxi, influenced by the macro-historical process, became more and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into the major 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were obviously expanded and deepened in breadth and depth.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displayed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 in times, scopes, ethnics and connotation, with distinct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vernance, promotion, regionalism, ethnics. To analyze this historical cas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histo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verall historical viewpoint.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this regional society in modern times be explored, which can be a beneficial attempt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history.
     Chapter One--Introduction of the Basis for the Subject Selected and the Survey of the Study. This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s for the subject selected, the academic trend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major objects of the study,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study methods, and the innovations and deficiencies.
     ChapterⅡ--Defin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Overview of the Pre-Modern Development of Xiangxi. This chapter explains developm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histor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expounds social chang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activitie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introduces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Xiangxi, and probes into the pre-modern development of Xiangxi and the social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Xiangxi development.
     ChapterⅢ—Summary of Xiangxi Development in Late Qing Dynasty.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of developing Xiangxi in late Qing Dynasty, with emphasis on the exploration of changes in modern times. In the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process, there were some new trends in Xiangxi development, which resulted in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times in the socio-historical change.
     ChapterⅣ--Research of Xiangxi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 This chapter studies Xiangxi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arlords,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 Northern warlords rule on Xiangxi development. It is put forward that Warlord regime caused extremely negative historical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of Xiangxi in modern times.
     Chapter Five--Research of Xiangxi develop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governance of Xiangxi by Zhang Zhizhong and Chen Quzhe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wartime" development prosperity in Xiangxi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It also expounds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socio-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socio-historical change in Xiangxi.
     ChapterⅥ--Research of the development of Xiangxi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during the agrarian reolution. This chapt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Hunan, Hubei, Sichuan, and Guizhou and in western Hubei and Hunan, which proves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ose areas. During that period, new mode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was set up, which showed a new people-oriented feature.
     Conclusion:This par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Xiangxi and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ocial change, summarizes the epochal character, aboriginality, the ethnic character, and imbalance of social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Xiangxi development in modern times, and this part also points out the major problems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f this subject.
引文
①行龙、杨念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5页
    ①廖报白编著《湘西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①张俊峰、殷俊玲:《首届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2005年第一期,第179页
    ②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三期,第125页
    ①行龙、杨念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①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三期,第124页
    ①朱金瑞:《区域性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州学刊》,1995年第三期,第99页
    ①李书源,杨晓军:《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史学集刊》,2008年第一期,第91页
    ①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J].学术月刊,2007,(3):125
    ①勒高夫等主编,姚蒙编译:《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36、第40页
    ②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读书》,2006年第9期
    ①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281页
    ②朱金瑞:《区域性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州学刊》,1995年第3期,第91页
    ①行龙、杨金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页
    ①行龙:《从萧条到争夺:晋水流域水资源日趋匮乏的历史考察——兼论区域社会史之比较研究》,行龙、杨金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8页
    ①杨庭硕:《相际经营原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②杨庭硕:《相际经营原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杨庭硕:《相际经营原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页
    ②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1页
    ③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④衣保中《区域开发新论》,《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五期,第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第82页。
    ①行龙、杨念群主编《区域社会史相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7页
    ①《湘西州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6页。
    ②《湘西州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①《湘西州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①(清)但湘良:《湖南苗防屯政考·均屯》卷五
    ②(清)不著撰:《苗疆屯防实录》卷二《屯防纪略》
    ③(清)严如熤:《苗防备览》卷二《村寨考(上)》
    ④乾隆《龙山县志》卷四《田赋》
    ⑤乾隆二十八年抄刻本《永顺府志》卷十《风俗》
    ⑥民国《永顺县志》卷六
    ⑦乾隆二十八年《永顺府志》卷四《户口》
    ①(清)严如熤:《苗防备览》卷六《道路上》
    ②(清)严如熤:《苗防备览》卷九《风俗考下》
    ③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向达、潘光旦《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的一个兄弟民族——土家》,王静如《关于湘西土家族语言的初步意见》等(参见彭继宽:《湖南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精选》,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④《吉首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湘西土家族》(初稿)专辑
    ①参见:《中国少数民族》,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44页;《溪州铜柱记》、《复溪州铜柱记》铭文
    ②参见:《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土家族的语言、风俗与古代寅人》;《湖南民族论坛》1994年第2期《古代的寅人与现今土家族的共同之处》
    ①胡绍华,《中国南方民族发展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284页
    ②参见: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1-362页
    ③鄂西土家族简史编写组,《鄂西土家族简史》(初稿),1983年9月
    ④熊传新:《湘西土家族出土遗物与巴人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第60-67页
    ①刘长治:《湖南湘西自治州境内酉水沿岸古遗址调查》,《考古》,1993年第10期
    ②吴铭生、贺刚:《古丈白鹤湾战国楚墓》,《考古学报》,1986年第3期
    ③邓辉著:《土家族地区的考古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6-167页
    ④ (明)李贤等撰,《大明一统志》卷六十六《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三秦出版社,第1031-1032页
    ⑤(清)谢鸣谦等纂,《辰州府志》卷十二《备边考》,乾隆三十年刻本
    ①伍新福,《湖南民族关系史》(上卷),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254页
    ②李绍明,《川东酉水人家》,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第1页
    ①乾隆《永顺县志》卷四《风土志》
    ②《湖南湘西州境内酉水沿岸古遗址调查》,《考古》1993年第十期,第865-875页
    ①戴楚洲:《武陵源区土家族起源考》,《怀化师专学报》1996年第四期,第375-378页
    ②尚巍,从桑植考古发现谈土家族族源,《大庸文史》第3辑
    ③高中晓,近年来慈利出土文物简介,《慈利文史资料》第3辑
    ④尚巍,从桑植考古发现谈土家族族源,《大庸文史》第3辑
    ①高中晓《近年来慈利出土文物简介》,《慈利文史资料》第3辑
    ②《湘西土家族》,《吉首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③师说菊、周扬声《湖南桑植县朱家台商代遗址的调查与发掘》,《江汉考古》1989年第3期,第13页
    ④尚巍《从桑植考古发现谈土家族族源》,《大庸文史》第3辑
    ①《湖南桑植朱家台战国墓》,《江汉考古》1991年三期,第20页
    ②《古丈白鹤湾战国楚墓》,《考古学报》1986年三期,第339-357页
    ③陈文学:《春秋战国时期楚巴关系试探》,《江汉考古》1991年2期
    ①刘长治:《湖南湘西自治州境内酉水沿岸古遗址调查》,《考古》1993第十期,第865-875页
    ①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上),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第0032页。
    ②《湘西州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8页。
    ③(元)张端临:《献通考》,卷诵十九,舆地五。
    ①民国《辰溪县志》,卷十九。
    ②《宋书·沈庆之传》。
    ③《晋书·食货志》。
    ①《东现汉纪》,卷19。
    ②《太平寰宇记·补阙》,卷一百一十九。
    ①《宋史·蛮夷》,卷493。
    ②同上。
    ③ 民国《永顺县志·学校》。
    ④《明史·湖广土司传》。
    ⑤廖报白:《湘西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①伍新福:《苗族历史探考》,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49页。
    ①民国《永顺县志》。
    ②民国《永顺县志》。
    ③民国《永顺县志》。
    ④民国《永顺县志》。
    ⑤光绪《古丈坪厅志》,卷十一。
    ①同治《保靖县志》,卷二
    ②《湘西文史资料》,第八辑,第1页。
    ③(精)《大清一统志·湖南统部》续编。
    ①廖报白:《湘西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
    ②伍新福:《苗族历史探考》,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232页。
    ①《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②《宋史·蛮夷列传》
    ③《清世宗实录》卷六十四
    ①《清世宗实录》卷64
    ②民国《永顺县志》卷12
    ③乾隆《永顺厅志》卷3
    ①段超《改土归流后汉文化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45页。
    ②民国《永顺县志》卷12
    ③同治《保靖县志》卷1
    ④乾隆《湖南通志》卷2
    ①乾隆《永绥厅志》卷2
    ②嘉庆《龙山县志》卷11
    ③乾隆《永顺府志》卷3
    ④乾隆《永顺府志》卷11
    ⑤乾隆《永顺府志》卷11
    ①光绪《龙山县志》卷11
    ②乾隆《永顺府志》卷11
    ③同治《保靖县志》卷11
    ④乾隆《永顺府志》卷11
    ①《湘西文史资料》,第八辑,第1页。
    ②《大清一统志·湖南统部》续编。
    ③廖报白:《湘西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
    ④伍新福:《苗族历史探考》,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232页。
    ①《苗疆屯防实录》卷6
    ②《湖南通志》卷58
    ③光绪《永绥厅志》卷23
    ①光绪《古丈坪厅志》卷10
    ①乾隆《永绥厅志》,卷十五。
    ②陈国安:《土家族近百年史》(1840-1949),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47页
    ①此碑道光三年立于古丈县,碑文全文参见周明阜主编,《凝固的文明》,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6页
    ②宣统《永绥厅志》卷十五《食货·物产》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湘西文史资料》第十四、十五辑合刊《湘西百年大事记》,吉首1989年版,第28页
    ②《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65页
    ③编写组:《土家族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42页
    ①光绪《永顺府志·食货志》卷十五
    ②宣统《永绥厅志》卷十五《食货·物产》
    ③光绪《古丈坪厅志》卷十一《物产·苗工商志略》
    ④高润身,《容美纪游注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8页
    ①《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6页
    ②芜湖关税务司李华达申呈总税务司《访察茶叶情形文件》,第三一页,光绪十四年二月十二日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湘西文史资料》第十四、十五辑合刊《湘西百年大事记》,吉首1989年版,第16-17页
    ②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6页
    ①乾隆《永顺府志》卷六
    ②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卷二十四《民族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第84-85页
    ①乾隆《永顺府志》卷六
    ②参见嘉庆《龙山县志》卷9《物产》;道光《辰溪县志》卷21《矿产》;同治《沅陵县志》卷38《物产》;同治《永顺县志》卷6《风土志》、卷10《物产》;同治《乾州厅志》卷13《物产》;光绪《古丈坪厅志》卷8《建置》、卷11《物产》;光绪《湖南通志》卷58《矿厂》;民国《永顺县志》卷11《食货》
    ①《清史稿》卷124《食货五》
    ②董书城,《中国商品经济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30页
    ③《清史稿》卷125《食货五》
    ④陈争平、龙登高,《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1页、148页
    ①《光绪朝殊批奏摺》第一〇一辑,《工业·矿务》,第1081—1082页
    ②《宫中档光绪朝殊批奏摺31》,第一〇一辑,《工业·矿务》,第1101页
    ③刘泱泱主编,《湖南通史·近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第375页
    ④《清史稿》卷124《食货五》
    ⑤光绪《古丈坪厅志》卷11《物产》
    ①参见:《中国矿床发现史·湖南卷》,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第164页;《宫中档光绪朝殊批奏摺》第一。二辑《工业·矿务》,第37页
    ②道光《辰溪县志》卷21《矿产》
    ③道光《辰溪县志》卷21《矿产》
    ④同治《续修永定县志》卷6《物产》
    ①杨大金编,《现代中国实业志·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第333页
    ②光绪《古丈坪厅志》卷11《物产·农产分志·地产》
    ③嘉庆《龙山县志》卷9《物产》
    ①同治《永顺县志》卷6《风土志》
    ②《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12页
    ③同治《永顺县志》卷6《风土志》;乾隆《芷江县志》卷一《封域志》
    ④同治《永顺县志》卷6《风土志》
    ⑤光绪《湖南通志》卷58《矿产》
    ⑥同治《永顺县志》卷6《风土志》,卷一十《物产》
    ⑦道光《辰溪县志》卷21《矿产》
    ⑧同治《沅陵县志》卷38《物产》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14页
    ②民国《永顺县志》卷11《食货》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2-69页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63页
    ②《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64页
    ③《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71-87页
    ①碑文详见周明阜主编,《凝固的文明》,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0-351页
    ②《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版,第60、66页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12页
    ②碑文参见周明阜主编,《凝固的文明》,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48-349页
    ③《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33、35页
    ①参见:湘西州教委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9页;《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35、40页
    ②凤凰县吉信镇田野调查访谈材料,2007年7月26日
    ③彭永庆,论清朝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民族教育研究2007(1)
    ④《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60、65、66页
    ①湘西州教委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页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78页
    ①张二牧, 《湘西文史资料》第十一辑,吉首1988年文章题目、页码?
    ②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59页
    ①陈国安:《土家族近年史》(1840—1949),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61页
    ②《湘西百年大事记》第44、47、67、70、82页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第76页,第84页
    ②湘西州教委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8-99页
    ①《土家族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40页
    ②民国《永顺县志》卷十一
    ③光绪《古丈坪厅志》卷十一
    ①湘西州教委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页
    ②石建华、伍贤佑主编《湘西苗族百年初录》(下),方志出版社,2008年,第680—681页
    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委员会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页
    ②《江爱德呈上海总领事廪》,载于《约章分类辑要》,湖南师大历史系资料室藏
    ①《基督复临安息会概况》,载于《湖南耶教教会资料》,湖南省图书馆藏
    ②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2001年,第681页
    ③光绪《永定县乡土志》卷2
    ④游俊、李汉林著,《湖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204页
    ①周明阜等,《凝固的文明》,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92页
    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委员会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页
    ①《凤凰人民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转引自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第一卷)》,中央党史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①《湖南人公报》1918,11,14
    ①游俊、李汉林著:《湖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第231页。
    ①见1917年4月8日至10日,湖南《大公报》,引自《湖南文史资料》,1979年第1期
    ②游俊、李汉林著:《湖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第232页
    ①《湘西苗民抗日革屯军前敌总指挥梁明元德政碑》,存吉首市博物馆
    ②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25-226页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134-163页
    ②湘西州政府办、湘西州地方志办主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务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第229页
    ③《湘西百年大事记》1989年,第95-153页
    ①李石峰编,《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湖南经济调查所1936年
    ①李兴荣,《“金色油乡”话直销》,载《湘西文史资料》第十八辑,吉首1990年,第144页
    ②1950年8月,永顺专署秘书室统计数字
    ③张振尧等,《抗战期间湘西桐油产量调查表》,民国二十九年国立商业专科学校湘西农村经济调查组
    ④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卷二十四《民族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83页
    ①中国经济情报社《农业现状》,见孙怀仁等,《中国经济现势讲话》,上海申报月刊社1935年,第98-99页
    ②孟学思,《湖南之棉花及棉纱》,转引自《土家族简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9页
    ①张振尧,《湘西五倍子》,载《湘西文史资料》第十八辑,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编1990,第138-140页
    ②编写组,《土家族简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8页
    ③《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集,第623页
    ①湘西州政府办、湘西州地方志办主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务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第176页
    ②《湘西日报》1950年5月11日
    ③1950年8月,永顺专署秘书室统计数字
    ④《前卫日报》(沅陵版),1944年8月4日
    ①宿通权:《里耶镇的商业》,《龙山文史——民国时期龙山民族经济发展史料辑》(第六辑),1992年,第111—117页
    ①《湘西百年大事记》,吉首1989年,第92-156页
    ①李云杭:《湘西教育之曙光》,长沙,1923年,第7页,吉首大学馆藏本
    ①孙锡华,《我所知道的陈渠珍》,载《湘西文史资料》第四辑,吉首1985,第75-84页
    ②刘建威,《湘西经武学校》,湘西文史资料第2辑1991年
    ③龙颂江,《行走湘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①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52页
    ①湘西州政府办、湘西州地方志办主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务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第223页
    ①参见: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442页;《湖南文史资料》第二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②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260、269页
    ①湘西州政府办、湘西州地方志办主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务志》,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第172-174页
    ②参见: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145-147页;《湘西百年大事记》,吉首1989年版,第121页
    ①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72-676页
    ②彭顺孝,《湘西农行及货币新考》,载《湘西文史资料》,吉首1991年
    ③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203页
    ①薛岳:《养民之政》,《湖南农业》,1973年第3卷,第1、2期
    ②刘鹤:《抗战时期的湘西现代化进程研究》(博士论文未刊稿),第270页
    ③陈松荣等:《抗战时期的大庸商业》,《永定文史资料》,第11辑,第184-187页
    ④余籍传:《湖南经济建设概况》,《湖南农业》,1943年第3卷第3期
    ⑤周惠:《湘西农展会之意义》,《湖南农业》,1942年第2卷第3期
    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页
    ①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400页
    ②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165页
    ③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166页
    ①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462页
    ①李世宇,张治中治湘与长沙大火,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5期
    ②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209页]
    ③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第424页
    ④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209页
    ①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445-446页
    ②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223页
    ③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223页
    ④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227页
    ①吴振潮,《国立八中简况》,载《湘西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吉首1988年版,第93-98页
    ②湘西州教委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第214页
    ①湘西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湘鄂川黔边区名镇·吉首》1993第10页
    ②湘西州教委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27页、第7页
    ③吴生林、罗应贵,《“战教九团”在乾州》,载《湘西文史资料》第十二辑,吉首1988年版,第99-101页
    ①刘鹤:《抗战时期的湘西现代进程研究》(博士论文未刊稿),第175页)
    ②鲁岚,《湘西统领陈渠珍》,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442-443页
    ③濮竞成,《辰溪县志》,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第7页
    ①周光烈,《沅陵县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第3页
    ②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49页
    ③林增午、范忠程主编:《湖南近现代史(1970-1949)》,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581页
    ①石建华、伍贤佑主编:《湘西苗族百年实录》(下),方志出版社,2008年11月,第463页
    ②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8页
    ①《湖南省宗教志》(上篇)天主教部分,湖南省档案馆藏铅印本
    ①《湘西文史资料》第22-23辑合刊《湘西名镇·高村镇》出版年?
    ②游俊、李汉林,《湖南少数民族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第206页
    ①何晓夏等,《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5页
    ②《论外人在湘省之设学状况》,《教育杂志》1912年第12期
    ③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山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4页
    ④王岁新主编,《津市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540页
    ⑤伍泉主编,《零陵县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第481页
    ①《书报调查表》,载《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15年)》第3期
    ①粱鸿训,《二十五年中之医药事业》,载《湘中二十五年》1928年刊,湘中信义会发行
    ②《湘西州志》编寨委员会:《湘西州志》(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①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8页。
    ①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①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①梁瑞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财政工作概说》,《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2期,第39页
    ②李来:《苏维埃时期土家族地区的财政金融》,《江汉论坛》,1997年第9期,第73页
    ①参见《湘鄂西中央分局向中央的日报告》1934年9月15
    ①湖南省财政厅:《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摘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33页。
    ②引自国民党保靖县政府《何健电饬加紧封锁“匪区”接济》,现存保靖县档案馆
    ①本书编辑组,全荣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②本书编辑组,全荣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179页
    ①本书编辑组,全荣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230页
    ①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党史办公室:《武陵红叶第二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资料选编》(湘西自治州部分),第268页
    ①引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打破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千群众书》(1932年2月26日)
    ①1935年1月29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为筹足革命战争经费,收集粮食,统一财政,反对贪污浪费给各级党部的指示。
    ①陈国安:《土家族近百年史》(1840—1949),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192—193页
    ②《湘鄂川黔边特区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第49页
    ①杨廷硕:《相际经营原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陈国安:《土家族近百年史》(1840—1949),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231页
    ①《湘西文史资料》第二十二、二十三辑,《湘西名镇》
    ②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社,1986年,第218页
    1、 常建华:《社会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积肥明,宋德金:《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杨念群:《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4、 杨念群:《新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杨念群:《空间、记忆、社会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 施坚雅著,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7、 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清初岭南禅学史研究初编》,学林出版社,1999
    8、 郑振满,陈春声:《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9、 林济:《长江流域的宗族与宗族生活》,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0、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陈支平:《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黄山书社,2005
    12、郭松义,定宜庄:《清代民间婚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13、陈高华,徐吉军:《中国风俗通史》,上海出版社,2001
    14、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5、马新,齐涛:《中国远古社会史论》,科学出版社,2003
    16、何怀宕:《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三联书店,1996
    17、晁福林:《先秦民俗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8、冻国梁:《中国中古经济与社会史沉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9、牟发松:《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20、卢向前:《唐宋变革论》,黄山书社,2006
    21、常建华:《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22、高翔:《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0
    23、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
    24、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秩序》,岳麓书社,2003
    25、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
    26、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7、唐力行:《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04
    28、梁家贵:《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9、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0、陈桦,刘宗志:《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1、薛唐度,刘志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2、张仁善:《1949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3、张邦炜:《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
    34、张国刚:《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三联书店,2004
    35、冯尔康:《18世纪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6、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7、常建华:《婚姻内外的古代女性》,中华书局,2006
    38、孙立群:《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商务印书馆,2003
    39、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1522-1602)》,学术出版社,2003
    40、徐茂明:《江南绅士与江南社会(1368—1911)》,商务印书馆,2004
    41、许顺富:《湖南绅士与晚清政治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42、唐力行:《江南儒商与江南社会》,人民出版社,2002
    43、彭南生:《行会制度的近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03
    44、刘五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原农民负担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5、王印海:《1911—1937冀鲁豫农民离村问题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46、侯杏,秦方:《旧中国的下九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7、曹得明:《东北土匪》,西苑出版社,2004
    48、秦宝琦:《中国秘室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49、赵世瑜:《狂欢与日帝——明清以来的重合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
    50、小田:《在神圣与风俗之间——江南庙会论考》,人民出版社,2002
    51、徐志军:《中国丧葬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52、刘凤云:《明清城市空间的文化探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53、徐永志:《开埠通商与津冀社会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54、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科学出版社,2004
    55、陈国灿:《江南农村城市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6、郑起东:《转型期华北农村社会》,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57、王铭铭:《溪林家族——社会史、仪式与地方政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58、郑振满:《培田》,三联书店,2005
    59、李长莉,左玉问:《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0、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1、王振忠:《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62、夏明方:《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
    63、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以明清时期为重点的考察》,群言出版社,2004
    64、张文:《宋朝社会救济研究》、《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05
    65、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66、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67、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8、许怀林:《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9、王建革:《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7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1、曹树荃:《大饥荒:1959—1961年的中国人口》,香港时代出版社,2005
    72、赵金鹏:《清代养老制度》,西安出版社,2003
    73、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
    74、王铭铭:《逝去的繁荣:一座生态城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75、张佩国:《近代江南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6、张思:《近代华北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农耕结合习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商务印书馆,2005
    77、陈进国:《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8、庄孔韶等:《时空穿行:中国乡村人类学世纪回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9、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1920—1990)》,三联书店,1999
    80、余新忠:《清代江南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1、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82、葛北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3、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84、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85、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6、林拓:《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87、行龙,杨合群:《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8、苑书义:《艰难的转轨历程——近代华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研究》,人民出版社,1997
    89、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
    90、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1、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92、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的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93、周荣:《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朝基层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94、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95、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6、伊格尔斯著,赵世玲,赵世珍译:《欧洲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9
    97、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8、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
    99、勒蒙夫:《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00、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1、[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
    102、李文海:《近代中国灾荒纪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103、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
    104、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9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05、 龚书锋:《中国社会通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6、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治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07、 冯崇义,古德曼:《华北抗日根据地与社会生态》,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108、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109、 赵世瑜,邓庆平:《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问题与思考》,《历史研究》,2001.6
    110、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
    111、 雅克·勒戈夫、波埃尔·诺拉:《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112、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
    113、 杜赞奇:《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14、 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江苏 人民出版社,1998
    115、 格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16、 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7、 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力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
    118、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中华帝国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
    119、 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9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84
    120、 林增平:《湖南近代史》,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
    121、 郑大华:《晚清思想史》,中华书局,2006
    122、 《民国思想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123、 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沙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864—1911)》,中华书局,1993
    124、 傅春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5、 刘石吉:《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6、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27、 李玉:《长沙的近代化运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28、 王守中:《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29、 段本洛:《近代江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30、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00
    131、 王铭铭:《逝去的繁荣》,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32、 朱翔波:《区域综合开发理论与实践》,湖南师大出版社,1997
    133、 杨念群:《中层理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4、 庄孔韵:《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三联书店,2000
    135、 费孝通:《乡土社会》,中华书局,2000
    136、 行龙等:《区域社会史从教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0
    137、 洛夫乔伊:《观念史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38、 小田:《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139、 仓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知识出版社,1998
    140、 廖极白:《湘西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141、 邓辉:《土家族区域经济发展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142、 彭伯宽:《湖南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精选》,岳麓书社,2002
    143、 苏昌耀:《华南丝区:地方历史的变迁与世界体系理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144、 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
    145、 雅克·勒高夫等:《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46、 海登·怀特:《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北京出版社集团,2005.1
    147、 黄淑聘,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148、 王树恩:《长江航运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49、 钱杭:《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50、 段本洛:《近代江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151、 杨庭硕:《相际经营原理》,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
    152、 游俊,李汉林:《湖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1
    153、 陈国安:《土家族近百年史》(1840—1949),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154、 石建华,伍贤佑:《湘西苗族百年实录》,方志出版社,2008
    1、 湘西土家族的语言和风习 八四年州图书馆影印本
    2、 土家族古探讨潘光旦等著 州图书馆八四年 影印本
    3、 土司史实及土家族风俗习惯 八四年州图书馆 影印本
    4、 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四辑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编 1955年11月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铅印本
    5、 苗夷民族发展史(草稿) 梁聚五著1950年铅印本
    6、 苗族简史 八四年州图书馆 影印本
    7、 桑植白族资料专辑(二) 湖南省社会主义民族问题调查研究组刘兴章摘 录笔记稿本
    8、 桑植县民家人资料汇集吴方源等州图书馆影印本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西土家族苗族革命斗争史实调查报告(1927—1935) 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76级赴湘西实习调查队 1979年油印本
    10、 湘西教育之曝光 (民国)李云杭编据民国十二年二月(1923) 铅印本复印
    11、 湘西土司辑略谢华编著 一九八四年州图书馆 影印中华书局五九年十一月版
    12、 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日 复印本
    13、 向氏宗谱 向俊元等编 据1989年11月手抄本复印
    14、 覃氏族谱 1963年3月手抄本 复印本
    15、 唐末五代的吉州彭姓和溪州彭姓彭武一著州图书馆八四年影印
    16、 民国年间苗族论文集上下集张永国等编纂八四年州图书馆影印本
    17、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特刊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秘书处编印
    18、 苗荒小记 刘介蓍 州图书馆八四年 影印本
    19、 湘西剿匪资料汇编 《湘西日报》复印资料州图书馆复印
    20、 三省边防备览十四卷 (清)严如熠辑州图书馆复印光绪五年本
    21、 湖南苗防屯政考十五卷 (清)但湘良纂复印本
    22、 乾嘉暴动清宫奏褶 八四年州图书馆影印
    23、 广湖南考古略三十卷 (清)同德斋主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据鸿宝斋石印本影印
    24、 大清一统志——湖南(卷之二百七十五至二百九十) (清)穆彰阿 (清)潘锡恩等纂修 1983年6月湖南日报社资料组复印
    25、 凤凰厅志二十卷首一卷 (清)黄应培修 孙均铨,黄元复纂1984年4月复印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
    26、 古丈坪厅志十六卷 (清)董鸿熏撰八四年州图书馆影印光绪丁未年(1907)本仿铅字聚珍版印本
    27、 龙山县志十六卷首一卷补刊一卷 (清)符为霖,吕懋恒修,刘沛纂1984 年9月复印光绪四年(1878)续修刻本
    28、 永顺府志十二卷首一卷 (清)张天如等复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
    29、 永顺县志四卷首一卷 (清)黄德基修关天申纂复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
    30、 永定县乡土志四卷 (清)王树人,侯昌铭纂 1984年9月湖南日报资料组复印本
    31、 石门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清)林葆元,陈煊修,申正X纂1983年3月湖南日报社资料组复印同治七年(1868)刻本
    32、 永绥厅志三十卷首一卷 (清)董鸿勋纂修 1984年复印 清宣统元年(1909) 铅印本
    33、 永绥直隶厅六卷 (清)周玉衡等修,杨瑞珍等 1984年复印同治七年(1868)刻本
    34、 永绥厅志四卷 (清)段汝霖纂修复印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
    35、 辰溪县志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会云等修,刘家传奇纂复印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
    36、 辰州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清)席绍葆修,谢鸣谦撰 影印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37、 沅陵县志五十卷首一卷 (清)守忠等修,许光曙等纂 1983年7月复印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38、 武陵县志四十八卷 (清)恽世临,孙翘泽修,陈启迈纂复印同治二年(1863)刻本
    39、 泸溪县志二十四卷 (澌表)顾奎光,李涌编纂,复印清乾隆(1755)泸溪县志本
    40、 保靖县志十卷 (清)林继钦,龚南金修,袁祖绥纂复印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41、 保靖志稿辑要四卷 (清)罗经畲撰 1982年复印同治巳巳年(1869)重钤多文堂印刷本
    42、 桑植县志八卷卷首一卷(清)周来贺纂 州图书馆影印同治十二年重版
    43、 乾州厅志十六卷(清)蒋琦浦原本,张光达续篆 1984年8月复印本
    44、 乾州厅志四卷(清)王玮纂修 1980年州图书馆影印 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
    45、 桃源县志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余良栋修刘凤苍纂 1984年复印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46、 湖南省全省掌故备考三十五卷(清)王先谦撰 1985年复印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47、 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民国)曾继梧撰 1985年复印
    48、 湖南考古略十二卷(清)卢峻成业襄纂1985年复印光绪丙子刻印本
    49、 湖广通志二十卷(明)薛纲纂修,吴廷举续修江苏广陵籍刻印社1991年4月据明刊本影印
    50、 湖广通志二百八十八卷卷首八卷末十九卷(清)大宝第,李瀚章等修,曾国荃,郭嵩焘等纂影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本
    51、 新修麻阳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姜钟等修,刘士先,王振玉纂 1983复印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52、 靖州乡土志四卷(清)金蓉镜编 1984年复印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53、 靖州直隶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起凤,劳铭修,唐标虞,李廷森纂1985复印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54、 慈利县志二十卷首一卷 田兴奎等修,吴恭亨纂 1982年复印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
    55、 凤凰厅续志十六卷
    56、 鹤峰县志十四卷卷首一卷吉钟颖撰,历祥官续修,1980年重印民国三十二年(1943)版本
    57、 民国时期有关湘西的档案文献,省档案馆、州档案馆、保靖县档案馆、永顺县档案馆
    1、 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
    2、 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3、 乔志强,行龙:《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4、 乔志强,行龙:《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刍论——兼论地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2期
    5、 史克祖:《追求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学者四人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6、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读书》,2006年第9期
    7、 张俊峰,殷俊玲:《首届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综述》,《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8、 黄国信,温春来,吴滔:《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
    9、 宋元强:《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新进展》,《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
    10、 朱金瑞:《区域性历史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州学刊》,1995年第3期
    11、 陈廷亮:《湖南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2、 暨爱民:《抗战时期湘西民族地区教育的历史考察》,《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13、 练铬志:《试论湘西土家族与汉族历史上的融合关系》,《民族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
    14、 彭武:《明清年间湘西土家与苗家:初论土家族苗族历史上的和睦友好关系》,《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卷第1期
    15、 陈涛:《“改土归流”以来湘西黔东北的民族关系》,《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
    16、 彭武:《明清年间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实况》,《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17、 石邦彦:《清代湘西苗区吏治考谈》,《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2期
    18、 刘莉,谢心宁:《改土归流后的湘西经济与民族关系》,《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19、 雷安平等:《从“革屯”口号的变化看湘西苗族“革屯”运动的深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5期
    20、 彭官章:《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巨大变化》,《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21、 刘沛林:《湘西古城镇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与遗产保护价值》,《船山学刊》,2003年第3期
    22、 暨爱民:《失范与规范:对湘西事迹的历史反思》,《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3、 姚金泉:《略论明清边墙碉卡对湘西苗族社会的影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24、 刘杰伟:《从湘西匪患难夫妻看旧中国的社会痼疾》,《文史杂志》,2001年第2期
    25、 姚金泉:《历史上湘西苗疆的学校教育》,《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26、 易小明:《湘西文化特质分析》,《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27、 郑立:《论贺龙在湘西北坚持八年武装斗争的历史条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1期
    1、 杨焕鹏:《国家视野中的江南基层政治——以杭、嘉、湖地区为中心》,2005年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2、 杨安华:《清代湘西的山区开发和经济发展研究》,2003年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3、 伍春晖:《湖南教育近代化研究(1894—1929)》,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4、 郭洁:《抗战时期薛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5、刘兴豪:《1912—1937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浙江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6、陈晓鸣:《九江近代转型的双重变奏》,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7、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8、李洁:《临沧地区百年社会变迁》,云南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9、王安中:《抗战时期湖南工矿业述评》,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10、刘淮:《20世纪初中湖南现代化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11、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患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12、艾萍:《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广西社会变迁》,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13、樊瑛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农民经济政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14、刘鹤:《抗战时期湘西现代化进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