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变革时代,为了适应改革需要,国家教育部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此,2000年11月国家教育部将软式排球正式列入了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软式排球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本课题设计与研究所要坚持的方向,目前我国排球研究动向的发展趋势是:
     1.努力争取实现2008年夺冠的目标,不断地扩大排球参与人口,普及排球运动
     2.注重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小学阶段是增强体质和养成健身习惯的黄金阶段,是我国体育竞技水平达到世界一流的重要保证。
     3.进一步加固排球金字塔的塔基,为我国的排球运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保证,力求探讨一些实际存在的不足。
     4.融健身与娱乐一体,使人们自觉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不断地增强国民体质,养成终身的体育锻炼习惯。
     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排球及软式排球的相关研究专著、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当代社会学,体育心理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软式排球开展的现状,包括软式排球的特点,软式排球的科研情况,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及我国的人才梯次建设。目的是为了:1 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途径;2 为我国后备力量的输送提供理论依据;3 有利于激发大众的参与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评价法,数理统计法,及访谈法。对收集报名参加在漳州举行的首届冬令营比赛成员的各种相关信息资料,选定了身高、臂长、足弓长、足弓高、30米跑,助跑摸高、V移动,对有关数据的处理是使用IBM兼容机(586),在EXCEL上完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是差异性显著,达到了0.01和0.05水平。同时,本文还借签世界大赛的一些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更好地为论据服务。实践证明:
     1.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的可行性。
     2.软式排球极大地渲染了排球参与者的兴趣。
     4.软式排球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5.软式排球将成为21世纪最杰出的运动。
     6.软式排球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促进我国竞技排球的发展。
21 Th century is an all new ages, to satisfy the need in reforming ,in the <> ,our Chinese Education department point out: healthy must be acted as the first rate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teaching to make the student's mind and body better.therefore, Soft volleyball had been added into the teaching program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hich is not only our innovation aim, but also the orientation the thesis study. The aim encourage us to go ahead , Today ,the tendency of our china volleyball is :
    1 , Striking for the champion to fulfil the aim in 2008 , to enlarge the population in playing the volleyball,to popularize the volleyball sport.
    2,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which is golden stage in building body and cultivating habitual
    3 , To strengthen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 and to try to the first rate 4, Soft volleyball which lies in exercise and recreation can build body and come from into habit of training .
    On the basis of looking up a lot of volleyball and soft volleyball document data and monographs, combining modern education theories, contemporary sociology, athletics psychology, statistics and so on many correlative subjects .The study systematically formulate the openning of circumstance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the trait, study ,school education .foundation of power soft type volleyball, the purpose is:
    1. Soft volleyball provides a new path for school education;
    2. To provide the theories basis for our country in transporting of power;
    3. It is in favour of to stir up the public's interest, and educate the athletics consciousness all their lives .
    This study corrects first game datas in winter in zhangzhou ,select height .arm length, ankle length and height ,30m running jump in middle of running . "V" moving ,the datas handle by compute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arameters is remarkable. Practices certify: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volleyball of soft type make decisions the possibility of its development.
    2. The soft type volleyball biggest strength the people's interest.
    3. The soft type volleyball contribut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educate the students' incorporation.
    4. The soft volleyball will become the most outstanding sport of 21 centuries.
    5.The soft type volleyball will further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hina volleyball.
引文
[1] 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2] 葛春林,软式排球的特性及常用技术[J],中国学校体育,2001,2
    [3] 肖德生软式排球教学与改革[M],潍坊市新闻出版局出版,2001年11月1版第一次印刷
    [4] 钟秉枢,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8
    [5] 钟秉枢,杨峰,孙敬,方兴未艾的软式排球运动[J],1996,2
    [6] 软式排球竞赛规则[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
    [7] 李雷,王志刚,软式排球在我国学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成都体院学报,1999,
    [8] 董新阳,冯蕴中,软式排球教学斩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15)第一期,78
    [9] 王焱,我国软式排球推广普及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社会学研究[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动论文研讨会文章汇编,2002,7
    [10] 肖德生,曹振春,1995-2001年我国软式排球推广的情况概述[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运动论文研讨会文章汇编,2002,7
    [11] 范克全,有关软式排球运动诞生和发展对策的研究[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运动论文研讨会文章汇编,2002,7
    [12] 吴杰,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研究[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运动论文研讨会文章汇编,2002,7
    [13]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
    [14] 王占春,关于收订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说明[M].2001.3
    [15] 李晋裕,孙增礼,刘绍曾,学校体育论文选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1)102-104
    [16] 肖德生教授在全国软排培训班上的讲课记录
    [17] 2001年1—3月东方永林121通讯
    [18] 软式排球活动辅导材料[M],北京东方永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1年5月修订
    [19] 高峰,钟秉枢,周典明,软式排球话题种种[J],中国排球,1997,(2)41
    [20] 肖德生,“软排”之春[J],中国排球,1998,(3)45
    [21] 郑焕然,张丽,软式排球与室内排球技术的差异[J],中国排球,2000,(3)45
    [22] 包昌明,富嘉贞,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J],学校体育,1987.1
    [23] 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
    [24] 加涅等著(美),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5] 钟志贤,论设计与课堂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1987.8
    [26] 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与体育科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7] 片冈晓夫,体育方法学特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理论教研室,1984,7
    [28] 李龙,现代教学设计[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29] 李力研,竞技运动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0] 刘炳文,体育.健康.成才[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9
    [3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第一版
    [32] 黄辅周等,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1
    [33] 虞重干等,排球运动,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34] 征洪,也谈快乐足球[J],体育文化导刊杂志社
    [35] 周占伟,张振东,张涛,从NBA、CUBA看大学生排球联赛的举办前景,[J],体育科研,2001.9第三期
    [36] 徐济成,美国篮球之树[J],篮球,1998(6),30-31
    [37] 张圣军,CUBA中国篮坛的朝阳[J],篮球,1998(11),31-32
    [38] 严文,总结过去、再创辉煌——记2001年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J],中国排球,2001,3,6—7
    [39] 温向阳,描绘中国排球21世纪篮图[J],中国排球,2001,3,4-5
    
    
    [40] 张子沙等,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方法体系结构及其发展趋向[J],体育科学,2000,5
    [41] 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2] 松井三雄,体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4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4] 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运动[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45] 排球运动,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公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6]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47] 林崇德,辛涛,邹泓著: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8] 李超等,体育技能诱导式教学法[M],海口:南海出版社,1994
    [49] 车文博,应用心理学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50] 孙桂芳,任保国,对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0
    [51] 赵南元,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52]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3]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4]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55] 过家兴等:运动训练学,北京,[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
    [56] 余敏克,排球运动项目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7] 屈东华,试论竞技排球运动的主要制胜因素及发展趋势[J],湖北体育科技,2001.9
    [58] 藤田英典(日)著,张琼华,许敏译,[M],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9] 米尔斯(美)著,陈强,张永强译,[M],社会学的想像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60] 何齐宗,世纪之交的教育沉思,[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
    [61] 高子琦,黄辅周编,排球裁判必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2] 波塔什尼克(A.A.NOTAWHNK)(苏)六人排球裁判法[M],上海:勤奋书局,1952
    [63] (日)大松博文著,刘玉敬,李惠春译,“魔鬼”大松的自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
    [64] 谢琼恒著,三大球赛观赏指南[M],武汉:湖北体育出版社,1984
    [65] 排球,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排球编写组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66] 李洪滨,潘庆成编,排球运动小知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67] 杨启庄编写,怎样打排球[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3
    [68] 尹洪满,左琳主编,排球十日通[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
    [69] (苏)庳庆斯基,(KYUNHCKNN)周百雄译最新六人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6
    [70] 列,巴,马特维也夫(苏),体育理论与方法[M],姚颂平译,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71] 肖德生编著,软式排球游戏100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72] 安儒亮,陈彦,21世纪初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3):78—80
    [73] 郑尚武等,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情感选择[J],体育学刊,2001(1):61—64
    [74] 王志祥,体育教学法中学法指导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41—43
    [75] 系统教学法中引入形象思维的尝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38—40
    [76] 高学民,从创新教育看当今体育教学的观念[J],体育科研,2001,22(2):16—17
    [77] 杨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理论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1
    [78] 张江南,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特点与教学改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1,17(2):79—82
    [79] 陈国瑞等,21世纪高等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1)
    [80] 孙绍荣,教育信息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81] 潘少伟,我国体育专业面临的形式与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
    [82] 汪敏,剖析“两种教学模式”,深化体育教学改革[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17
    [83] 冯霞,兴趣与中学体育教学[J],体育学刊,2001,8(2)
    [84] 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8
    [85] 孟刚,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危机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贵州体育科技,1992,(2):15—19
    [86] 赵高彩,从独生子女角度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短缺的成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1(1):13—14
    [87] 许小静,崔祝,反馈、信心、兴趣在建立动机中的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8] 陈中伟,实用运动医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89]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
    [90] 郭显光主编,统计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3
    [91] 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92] 季浏,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6,4
    [93]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2001重印)
    [94] 葛春林,对我国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1,4
    [95] 秦风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初探[J],中国排球,1999,11 43—46
    [96] 赵庆玉,陈及治,中学生终身体育观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4)90—91
    [97] 叶明,对中国女排运动员身体条件现状的初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0(3)
    [98] 李毅均,现代男排扣球技术的运用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11(3)
    [99] 刘雪冰,也谈体育人口概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2002,18(55)
    [100] 龚德贵,中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与后备力量的培养[J],体育与教学 2001.8(2)
    [101] 毛健,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真正的主体[J],体育教学,2002,1
    [102] 马敬衣,肖德生,对软式排球教材进行技术分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
    [103] 李明学,“健康第一”思想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2000(4)
    [104] 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抉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05] 21世纪初叶的中国高等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6] 顾晨光,曾倩,对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球市”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1)
    [107] 秋水,第27届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J],体育工作情况,2001,2,1—7
    [108]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109] 肖德生,软式排球游戏100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
    [110] 安宝生,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5第二版
    [111] 葛春林,对我国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体育教学,2001,4
    [112] 郭荣,张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战术效果的剖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1),56—58
    [113] 朱征宇,关于发展广东沙滩排球运动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89—91
    [114] 黄晓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体育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4):32—36
    [115] 彭杰,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导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53—57
    
    
    [116] 耿力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117] 唐宏贵,钱文军,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12
    [118] 曾琦,学生的参与及其发展价值[J],学科教育,2002,1
    [119] (苏)A.H.列昂节夫著,孙晔译,人类心理研究中的历史观[J],苏联心理科学,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120] 皮亚杰著,王宪钿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1] 贾齐,软式排球的教学效果研究[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运动研讨会,2002,7
    [122] 谢蓉,范大卫,软式排球技术教学理论研究[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运动研讨会,2002,7
    [123] 宋亚炳,由体育游戏引发对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379-399
    [124] 王成,马志华,对高校女生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的研究[J],2002年全国软式排球运动研讨会,2002,7
    [12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M],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126] 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