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契:法制变迁的另一种表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由于与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法律制度的变迁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法律制度移植进本国法律体系中是简单的,对固有法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可能也是简单的,但是法律制度的先进性并不必然代表其具有适应性,无法对现实社会进行有效调整的法律制度,不可能发挥立法者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法律的文本与现实制度运行脱节的现象并不少见。法律是可以移植的,这是法律制度这一社会现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如何移植,是一个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照顾到法律制度的先进性与适应性也是一个很难轻易达到的要求,法律制度并不具备合适的计量方法,可以通过准确的计量来完成先进性与适应性的认定。更为复杂的是,先进性与适应性有时还表现出某种互动,法律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通过外界强制力的作用,先进性和适应性在许多情况下取得一致的情况也并不鲜见。所以,进行先进性与适应性的研究需要有相应的方法。
     一般意义上的法律制度,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在国家强制力的要求之下,似乎制定出的任何一种规则都可以得到实施,但事实并非如此,一项法律制度能否在一个社会中得到遵守与实施,往往与这个社会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是法律的适应性问题。评断法律制度适应性的标准,不能仅仅依据其文本特征,更为重要的是要考察其被遵守和执行的情况,再先进的法律制度,如果得不到遵守,也就不能完成立法者的制定该项法律的意图。法律制度的先进性并不必然代表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但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制度并不意味着没有适应性。法律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这种性质决定其需要有一定的外在强制力,原本并不完全适应的法律制度在此外在强制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变为适应。如果是真正适应,这是法律制度对于社会改造的结果,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改造,但在很多情况下,这只是一种表面的适应,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还会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国家强制力有强弱之分,适应性也有程度的差别,因此国家强制力与法律的适应性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运动的状态,国家强制力发挥较强作用时,则法律制度更多的表现为适应,一项法律制度较为适应某一社会时,贯彻执行这此项制度对国家强制力的需求则相对较少。成功的法律制度的特征应该是,本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其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因为有着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这是立法的最佳状态,但这种状态并非能轻易达到。
     由于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影响,法律制度的适应性并非能准确加以认识,也就无从判断法律制度的适应性。但是国家强制力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内容摘要
    一般中央较强,地方较弱;对于法律制度的主要部门较强,次要部门较弱。还有一
    个规律是,法律制度的不适应性往往是在国家强制力较弱的地方首先显露出来。关
    注这些国家强制力较弱的地方,似乎可以找到更多的有关法律制度适应性的知识。
     传统法律的特点为我们进行这种研究提供了可能。中国传统法律是多层次的,
    国家立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国家立法并不是唯一的法律渊源,对于法律关系的
    调整,需要国家权力之外其他强制力的参与,强制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来自于
    地方政权、家族、行会等等。法律制度表现出来的这种多层次性、多渊源性,增加
    了法律变迁的复杂性,但同时也为研究法律变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途径和视角。中
    央政权制定的法律制度承受着更多的外在强制力,因为这些强制力直接来源于国
    家,地方政权制定或实际实施的法规、地方的风俗习惯、乡规民约等所承受的外在
    强制力可能就要小得多,有利于形成外在强制力与实际使用适应性之间的互动,这
    些规则可能更多地体现社会生活本身的要求,也就是说,更能体现法律制度的是否
    具有适应性。
     深入一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制度的适应性也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引起法律制度的变化,但法律制度也不是被动的,法
    律制度的变化同样也可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社会生活对
    于法律制度是有要求的,不同的社会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如果制
    定的法律制度正好能满足这种需求,便能使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健康发展,法律制度
    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前导作用,可能超出社会关系的当前需求,但可以诱发或是促进
    某种经济关系的出现,因此法律制度的适应性本身包含有不同的情况。
     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为我们考察法律制度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
    近代的租界法制,本论文就是笔者从租界法律制度对于中国传统法制的影响出发来
    考察中国法律制度的变迁。租界法律制度内容很多,本论文是以租界土地制度—
    道契制度作为考察对象。道契是租界建立之后,外人在租界中取得土地的制度,围
    绕着道契的发放、对道契土地的管理、道契土地的流转等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则
    与行为规范,其中虽然有着中国方面的参与,但由于道契是外国人取得土地的制度,
    加上租界的性质,使得法律原则的确立?
The evolvement and change of law system of one society is complex, it heavily depends on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value and tradition of the society. One of the approaches of law evolvement is law transplant. Law can be transplanted; 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law and the society. Law transplant can be easily realized, and the text of law can be easily amended, but the law which is much advanced not always means that it can be fully applicable to the specific society, not always means that it can be easily adopted by the society. How to transplant the law This is a quest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answer. Law transplant is not math, which has precise calculation and can get comparatively accurate result, and many times it appears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which is adaptable, which is not.
    We always see this vision, because the force comes from regime, the law can be enforced in a country. But the value of law not rest with the text, but with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aw. Law can not be abided by is not good law. The force which comes from regime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law sometimes appears a kind of interactive process. While the force comes from regime is powerful enough, the law can be enforced, but this is just temporary, when the force fade away, the law then can not be enforced. How can we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law? How can we find an appropriate way for law evolvemen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 law give us one opportunity. In tradition law system, law has many different lays. Law made by regi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but not the exclusive one, there are many other sources, and this sources are from local authority, from kindred, from guild. All this sources make up of the tradition Chinese law system. All this sources underwent evolvement and change, and this adds complexity to the evolvement and change of the law. But at the same time, this provides us a good route or angle of view to the evolvement and change. Force on law from local authority, from kindred, from guild is less powerful than that from regime, and they can reflec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law truly.
    After 1840, English get Settlement in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focus on Shanghai settlement, which is notorious in recent China history; focus on the law implemented in it. One of the basic laws of the settlement is the law about Dao Qi. Dao Qi is the system about how to get land in Shanghai settlement. In the beginning, the system only can be
    
    
    
    used for the foreigner to get land in Shanghai; gradually it also can be used by Chinese. This system comes into being under the treaty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and the system gives us many impressions on recent law. The enforcement of the system can be regard as another kind of evolvements and changes of law.
    There are 8 chapter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appearance of the Dao Qi. After English got settlement in Shanghai,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 gets signed. This Regulation gives birth of Dao Qi. That is, Dao Qi's appearance is the result of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 of Shanghai Settlement and the Dao Qi. This is why Dao Qi can have influence. The nature of Shanghai Settlement changes and these changes bring Dao Qi into Chinese world. The third chapter emphasizes on the operation of Dao Qi. The basic system of Dao Qi comes from China tradition law and English law, but it has development. This development can be regard as a kind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China tradition law.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is dissertation gives a view of change of administration of land affairs in tradition Chinese society. There is a new department appear, that is Land Measure Office. This office is in charge of issue of Dao Qi, and it can be regard as an office has modern character. Land Measure Office then is as an example, and Wusong and Shanghai General Engineering Bureau take the lead of it.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most powerful impact of Dao Qi on traditional Chinese s
引文
1.应宝时等修,俞樾等纂同治《上海县志》。
    2.李鸿章撰《通商章程成案汇编》,光绪十二年八月。
    3.姚之鹤《华洋诉讼例案汇编》,藏上海图书馆。
    4.郭卫编辑《大理院判决例全书》,会文堂新记书局、上海法学编译社,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三版。
    5.《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1932年。
    6.江苏地政,1933年创刊号。
    7.中国地政学会出版《地政月刊》,民国二十二年第一卷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第6期,第7期,第8期,第9期,第10期,第11期,第12期。
    8.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8月第1版。
    9.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二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9月第1版。
    10.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12月第1版。
    11.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1912—192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12月第1版。
    12.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恒丰纱厂的发生发展与改造》,上海人民出版1958年9月第1版。
    13.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5月第1版。
    14.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中华书局1959年5月第1版。
    15.《刘坤一遗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59年6月第1版。
    16.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史料丛编《龙华志》,1961年7月。
    17.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上海史料丛编《金泽小志》,1961年7月。
    18.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7月新1版。
    19.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毛纺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毛纺织工业》,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1版。
    20.《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一)、(五),中华书局1964年3月第1版。
    21.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上海棉纺织工业公司、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永安纺织印染公司史料组编《永安纺织印染公司》,中华书局1964年3月第1版。
    
    
    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23.上海市黄浦区革命委员会写作组,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编《上海外滩南京路史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6月版。
    24.《清史稿》,第十二册,中华书局1976年7月第1版。
    25.上海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上海市橡胶工业公司史料工作组《上海民族橡胶工业》,中华书局1979年6月第1版。
    26.《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四),中华书局1979年7月第1版。
    27.上海市工商局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纺织品公司棉布商业史料组编《上海市棉布商业》,中华书局1979年7月第1版。
    28.李浩培、吴传颐、孙鸣岗译《拿破仑法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月第1版。
    29.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史资料丛刊《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第1版。
    30.《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31.上海文化出版社编《上海掌故》,上海文化出版社1982年3月版。
    32.上海人民出版社编《清代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
    33.《申报》,影印本,上海书店1982年10月影印,1983年3月印制。
    34.吴贵芳主编《上海风物志》,上海文化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
    35.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36.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7月版。
    37.黄苇、夏林根编上海史资料丛刊《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1840—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
    38.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39.吉林省图书馆学会编,中国地方志详论丛书之十四,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丛书之四十四《上海地方志概述》,王启宇、罗友松等编著,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3月。
    40.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资料》第一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第1版
    41.[清]蓝鼎元著,刘鹏云、陈方明注译《鹿洲公案》,群众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42.许维雍、黄汉民著《荣家企业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43.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月第1版。
    44.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4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十六辑《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1版。
    46.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编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碑文、契约资料集》,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12第1版。
    47.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地方史资料》(五),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4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四辑,《旧上海的房地产经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49.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徽州文契整理组编《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50.李正中:《中国近代史资料研究与介绍》,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
    51.吴馨、江家嵋、姚文枏纂《民国上海县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九《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1991年6月第1版。
    52.徐舸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目录总汇(1980—1990)》,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5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54.张传玺主编《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5.蔡育天主编《上海道契》,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6.《上海房地产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房地产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
    57.陆坚心、完颜绍元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4)》,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9月版。
    58.陆坚心、完颜绍元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10)》,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9月版
    59.上海市档案馆编《清代上海房地契档案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60.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61.梁蒲贵、吴康寿修,朱延射、潘履祥纂《光绪宝山县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九《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62.张充高等修,钱淦、袁希涛纂《民国宝山县续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九《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63.吴葭修,王钟琦纂《民国宝山县再续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之九《上海府县志辑》,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1. F. W. Maitland, Equity and the Forms of A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10.
    2.毛祥麟著《墨余录》,上海进步书局印行,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3.王揖唐著《上海租界问题》,上海聚珍仿宋印书局印行,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4.章植著《土地经济学》,黎明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年出版。
    5.[日]长野朗著《中国土地制度研究》,新生命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四月十九日出版。
    6.邹枋著《中国土地经济论》,大东书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初版。
    7.张辉著《上海市地价研究》,正中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初版。
    8.[美]卜凯(John Lossing Buck)著,张履鸾译,乔启明、孙文郁校《中国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初版,二十六年三月再版。
    9.潘楚基著《中国土地政策》,黎明书局,1930年1月15日初版,1932年12月20日三版。
    10.岑德彰著《上海租界略史》,大东书局、世界书局、勤奋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版。
    11.陈登元著《中国田赋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第1版,1998年4月影印第1版。
    12.[美]卜凯(John Lossing Buck)主编,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译述《中国土地利用》,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六月初版。
    13.[美]卜凯(John Lossing Buck)、W_M.Curtic著,戈福鼎、汪荫元译《中国农场管理学》,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四月初版,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八月再版。
    14.陈伯达著《近代中国地租概说》,新华书店1949年9月出版。
    15.[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10月第1版。
    16.景甦、罗仑著《清代山东经营地主底社会性质》,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9月
    
    第1版。
    17.史尚宽著《信托法论》,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一年六月台一版。
    18.史尚宽著《土地法原论》,正中书局 1951年12月 台初版、1975年2月台五版。
    19.北京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系《中国近代经济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第1版。
    20.王文甲著《中国土地制度史》,国立编译馆出版、正中书局印行,1965年6月台一版、1980年1月 台修二版。
    21.上海史资料丛刊《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7月版。
    22.孙剑青著《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的研究》,正中书局印行,1976年9月台初版、1982年1月 台二版。
    23.汪敬虞著《唐廷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
    24.焦祖涵著《土地法释论》,三民书局 1975年10月 初版、1983年9月增订六版。
    25.[法]梅朋、傅立德著,倪静兰译《上海法租界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26.汪敬虞著《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27.赵俪生著《中国土地制度史》,齐鲁书社1984年1月第1版。
    28.刘惠吾编著《上海近代史》(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1月版。
    29.张仲礼、陈曾年著《沙逊集团在旧中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30.王承仁、吴剑杰著《中国近代八十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31.[美]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4月第1版。
    32.周远廉、谢肇华著《清代租佃制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33.乌廷玉著《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上卷),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1月第1版。
    34.杨国桢著《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第1版。
    35.洪泽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一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36.章有义著《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6月第1版。
    37.[美]小科布尔著、杨希孟译《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38.[美]郝延平著,李荣昌、沈祖炜、杜恂诚译《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
    
    的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39.[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7月第1版。
    40.林增杰、沈守愚主编《土地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41.曾育裕著私立东吴大学法律学系博士班博士论文《公有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理论之法律经济分析——以中国大陆1988年土地使用权法制改革为例》,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藏。
    42.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43.费成康著《中国租界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44.乌廷玉著《中国租佃关系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45.傅衣凌著《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46.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史丛书《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47.黄逸平著《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48.楼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华书局1992年9月第1版。
    49.[法]佩雷菲特著,王国卿、毛凤友、谷昕、夏春雨、钮静籁、薛建成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5月第1版。
    50.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51.郭德宏著《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青岛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52.张培田著《中西近代法文化冲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
    53.赵津著《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史论(1840—1949)》,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4.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第1版。
    55.成汉昌著《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20世纪前半期》,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56.[日]中村哲著,吕永和、陈成译《近代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商务印书馆1994年8月第1版。
    57.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58.张仲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1840—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59.金德群著《民国时期农村土地问题》,红旗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
    60.[日]中村哲著,冻国栋等译《奴隶制与农奴制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理论的重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61.周小明著《财产权的革新——信托法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62.周文顺主编《中国近现代历史沿革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7月版。
    63.李育民著《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1版。
    64.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65.周小明著《信托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66.周积明著《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67.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68.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69.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70.王卫国著《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71.杨桢著《英美契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72.林甘泉、童超、周绍泉著《中国土地制度史》,文津出版社中华民国八十六年十月初版一刷。
    73.[日]千叶正士著《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74.张晋藩著《清代民法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
    75.[英]F.H.劳森、[英]B.拉登著,施天涛译《财产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76.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77.张研著《清代经济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78.王立民著《上海法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79.李进之、王久华、李克宁、蒋丹宁著《美国财产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80.江平主编《中国土地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修订第1版。
    81.施天涛、余文然著《信托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82.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83.[美]列文森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84.[美]黄宗智著《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6月第1版。
    
    
    85.[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第二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86.张小林著《清代北京城区房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87.何宝玉著《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88.孙晓莉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89.王卫国、王广华主编《中国土地权利指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90.赖源河、王志诚著《现代信托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91.马学强著《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92.[日]中村哲著,陈应年、王炎、多田正子译《东亚近代史理论的再探讨》,商务印书馆2002年8月第1版。
    93.张佩国著《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94.霍玉芬著《信托法要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95.梁元生著,陈同译《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96.张晋藩著《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1.民国丛书,第二编,35,经济类,载千家驹编《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冯和法编《中国农村经济论》,上海书店出版。
    2.章乃器著《中国货币金融问题》,生活书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出版。
    3.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土地问题和商业高利贷》,黎明书局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十日初版。
    4.《历史研究》编辑部编《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三联书店1957年9月第1版。
    5.王树枬编《张文襄公(之洞)全集》,公牍,(光绪十一年九月至十七年五月咨扎),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四十八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0年印行。
    6.《显志堂稿》,卷五,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七十九辑,第783册,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印行。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
    
    
    8.王鹏程、谯枢铭、郑祖安、杨其民、卢汉超著《上海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4年1月版。
    9.上海通社编《上海研究资料》,上海书店1984年1月版。
    10.《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三联书店1984年6月第1版。
    11.章有义著《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第1版。
    12.《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第1版。
    13.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3月版。
    14.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洪泽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2月第1版。
    15.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洪泽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四辑《上海:通往世界之桥》,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第1版。
    16.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洪泽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五辑,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5月第1版。
    17.《陈旭麓学术文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18.叶亚廉、夏林根主编《上海的发端》,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1月第1版。
    19.丁日初著《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家阶级》,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20.唐振常著,文史探索书系《近代上海探索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8月版。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22.陈正书:《近代上海城市土地永租制度考源》,载《史林》1996年第2期,第75至88页。
    23.上海研究中心、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林克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十一辑,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
    24.南京地政研究所编《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25.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编,[日]中村哲等著《论东亚经济的的现代化》,东方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26.沈宗灵、罗玉中、张骐编《法理学与比较法学论集》(上册),北京大学2000年1月第1版。
    27.[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陈桥驿校《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12月第1版。
    28.上海研究中心、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林克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十三辑,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9.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30.汪敬虞著《汪敬虞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1.沈渭滨著《困厄中的现代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2.朱勇著《中国法律的艰辛历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