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汉书》看汉代妇女地位及其成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儒学是在西汉得到迅速发展的,而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又与儒家所倡导的伦理纲常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研究这个时期的妇女地位对了解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和封建伦理纲常对女性行为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学者也就汉代妇女地位以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汉代女性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涉及不多。
     本文以《史记》、《汉书》中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三个部分阐述了汉代妇女地位。第一部论述了汉代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认为相对于深受伦理纲常影响的其它朝代的女性而言,汉代妇女的地位较高。第二部分阐述汉代妇女地位的变化。认为西汉中后期之后,社会对女性改嫁的态度趋于严厉,妇女丧失了婚姻中的主动权,而女性对朝政的参与无论是在意识、程度还是在参与方式上都有所下降,这表明了汉代女性地位的降低。第三部分分析了汉代妇女地位的形成原因。认为汉代妇女之所以有较高的地位,原因在于:首先,妇女的劳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次,豁达宏大的社会风气为女性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最后,先秦遗风的影响是西汉妇女地位较高的自然理由。然而随着儒学在社会的传播,礼教的逐渐形成以及朝廷对女性贞节的重视,西汉中后期之后女性地位开始下降。
Confucianism w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West Han Dynasty, and the status of the women was connected closely with the ethical principals advocated by Confucianism. The study about the status of females in this period has a very important meaning on the aspect of understanding the declining of women status and the influence of feudal ethical codes on the behavior of females.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the status of women and the variety of position in Han Dynasty, but still have no enough analysis about the changes and causes.
    The paper bases on the female figures i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History of Han, tries to explain the status of females in Han Dynasty in thre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about the position of females in family and socie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y enjoyed a much higher social position compared with the females who suffered heavily from the feudal moral principles and ethics in other dynasties. The second part refers to the changing of the status. My opinion is that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part of West Han Dynasty the society had a more and more harsh attitude towards the remarriage of women. The females not only lost the leverage in marriage but also showed the declining tendency in taking part into the politics, no matter the sense or the degree and the accessory. These proved the degrading of the status of females. The last section studies about the causes. The women in Han Dynasty enjoyed a higher status mainly because firstly the labor of the women occupied a comparatively important section in economic, and secondly the
    
    
    
    optimistic and free social customs and spirits provided a large space for the women, and lastly the historic influences of the pre-Qin Dynasty was the natural reason for the phenomena. With the spreading of the Confucianism in all levels of society, the forming of feudal ethical codes and the concerning of the purity of women by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the status of women declined after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s of the West Han Dynasty.
引文
[1] 沙吉才,《中国妇女地位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2] 杜芳琴,《华夏族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浙江学刊》,1998年第3期(总第110期),第52页
    [3] 《光明日报》,1995年11月20日
    [4] 颜师古注,《汉书》卷六《武帝纪》
    [5] 《汉书》卷九十《酷吏传》
    [6] 《汉书》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传》
    [7]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8]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
    [9] 《汉书》卷四十七《文三王传》
    [10]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11]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
    [12]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
    [13]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
    [14]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15]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
    [16]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
    [17] 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超星图书馆,第71页
    [18] 《尚书·牧誓》,转引自王世舜,《尚书译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112页
    [19] 墨子,《墨子·辞过》,转引自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超星图书馆,第73页
    [20]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21] 《汉书》卷三十四《韩彭列传卷四》
    [22] 《汉书》卷二《惠帝纪》
    [23]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24]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
    [25] 《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26][27]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
    [28]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29] 陈浩注,《礼记·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
    [30] 班固,《白虎通·嫁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月
    [31]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32]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
    [33] 《汉书》卷五十五《卫青霍去病传》
    [34] 《汉书》卷八十一《孔光传》
    [35] 《汉书》卷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王传》
    [36]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
    [37][40]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
    [38][39] 《史记》卷一百零七《魏其侯武安侯列传》
    [41]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
    [42]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文艺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10月,第44页
    [43]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44] 熊铁基,《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超星图书馆,1993年7月,第339页
    [45] 《汉书》卷九《高后纪》
    [46]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
    [47]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
    [48] 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北京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227页
    [49]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转引自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超星图书馆,1997年5月第1版,第13页
    [50] 《墨子·非命下》,转引自秦学硕《西汉外戚何以出身微贱》,《秦汉史论丛第五辑》,超星图书馆
    
    
    [51] 黄今言,《秦汉赋役制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244页
    [52][58] 《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
    [53] 《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
    [54] 《汉书》卷六十四上《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王贾传》
    [55]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56] 《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
    [57][60][61] 鲁迅,《坟·看镜有感》,1980年7月,第1版,第191、192、191页
    [59]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五月第一版,第13页
    [62] 《汉书》卷一《高帝纪》
    [63]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
    [64]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
    [65] 《汉书》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66]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67]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
    [68] 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38页
    [69][71][72]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87年4月,第104、101、146页
    [70] 熊铁基,《秦汉新道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297页
    [73]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第210-211页
    [74] 本节采用了王子今的观点
    [75] 欧阳修,《新唐书》卷六十一《宰相世系表一上》
    [76] 《汉书》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传传》
    [77] 《汉书》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
    [78] 张燧,《千百年眼》,转引自王子今,《汉代的女权》
    
    
    [79] 夏昭炎,《中国文化概论》,南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第215页
    [80]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
    [81] 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转引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30页
    [82] 《汉书》卷五十九《张汤传》
    [83]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84][85]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
    [86]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87] 范晔,《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
    [88]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89]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87年4月,第329页
    [90] 杜芳琴,《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本土化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8卷,第2期,第160页
    
    
    [1]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99年
    [2]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3] 杨燕起、闫崇东,《史记精华导读》,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4]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5] 陈其泰,《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学苑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6] 郭双成,《史记人物传记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7]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2000年6月第2版
    [8]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87年4月第1版
    [9]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影印本
    [10]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集》,中华书局,1999年4月,第1版
    [11]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2版
    [12] 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13] 李景星,《四史评议》,岳麓书社;1986年11月第1版
    [14] 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15] 杜芳琴,《中国社会性别的历史文化寻踪》,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16] 杜芳琴,《发现妇女的历史——中国妇女史论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17]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8] 沙吉才,《中国妇女地位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9] 赵明,《道家思想和中国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年
    [20] 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超星图书馆,1997年5月第1版
    [21] 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超星图书馆,2000年第1版
    [22] 吴光,《黄老之学通论》,超星图书馆,1985年6月第1版
    [23] 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24]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秦汉史论丛》1——6辑,超星图书馆
    [25] 山川丽,《中国女性史》,三秦出版社,1987
    [26] 贾丽英,《论汉代妇女的家庭地位》,2001年第6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08—114页
    [27] 刘厚琴,《论汉代妇女地位》,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三期,第50-5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