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宋元时期桥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浙江素有“传统桥梁博物馆”之美誉。留存至今的各种传统桥梁尚有数万座,绵延近千年,类型除索桥外,无所不包,其中还有独特的木拱廊桥。虽然大多为明清时期实物,但也有一些宋元时期的遗构。它们不仅满足了当时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且营造技术在继承了古代桥梁建设的基础上有不少新突破。宋元时期是我国桥梁建造的第一个高峰,无论是数量还是技术,都是空前的。
     本文从遗存的桥梁和相关研究成果入手,结合文献资料,对浙江宋元时期桥梁的现存数量、风格类型、营造技术等做出较全面的梳理,以及对颇具浙江特色的折边形拱桥、木拱廊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着重探究浙江宋元桥梁技术中的地域性特征和原创精神,在充实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为当今的桥梁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历史的诠释。
Zhejiang province has the reputation of "Traditional Bridge Museum". There are tens of thousands of various traditional bridges, survived for nearly one thousand years. Apart from the rope bridge, the types are all-encompassing, especially including the unique timber-arched corridor bridge. Although most of them are from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still some genetic structures from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y not only met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at that time, but also had many breakthroughs, based on the succession of the ancient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re the first peak time for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of which both the quantity and technology are unprecedente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remains of the bridge and related researche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s, giving a systematic summarization on the existing bridge number, styles,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Song and Yuan periods, and discussing the unique folding bridges and wooden arches bridge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ality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rom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re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enric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uch as bridge class, are historical interpreted.
引文
1 绍兴府城衢路图.见:绍兴市志[Ml.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卷首影印.
    2 张书恒.浙江宋代桥梁研究[J].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刊,1993:315.
    3 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91.
    4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22-124.
    5 沈康身.浙江古桥[J].杭州大学学报,1981(3):329-335.
    6 张书恒.浙江宋代桥梁研究[J].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刊,1993:315-323.
    7 孟传鲜.从《宋元方志丛刊》管窥南宋桥梁概况[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3):48-54.
    8 陈从周.绍兴的石桥[J].文物参考资料,1958(7):59-61.
    9 蔡钢铁.温州古桥初探[J].东方博物,2004(4):81-88.
    10 孙荣华.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浙江德清古桥梁初探(上、下)[J].古建园林技术,2005(2-3):87-92.
    11 施小蓓.宁波地区古代桥梁类型与特点探析[J].南方文物,2007(1):120-124.
    12 罗关洲.梁桥从《清明上河图》中化出[J].科学之友A版,2008(7):35-37.
    13 郭军宁.绍兴古桥[J].寻根.2008(5):124-129.
    14 沈康身.浙赣两省古代桥工技术分析fJ].杭州大学学报,1978(1):73-85.
    15 孙荣华.浙江德清宋代桥梁技术与装饰工艺[J].文博.2009(3):84-90.
    16 沈重丽.宋代城市的“立交桥”[J].文物世界,2007(2):8-9.
    17 唐炳坤.金华通济桥创建及修筑说明[M].蓝黑墨水手抄本,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18 郭学信.外国学者对宋代历史的描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3.
    19 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J].自然科学史研究,26(3):293.
    20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三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6:916-917.
    21 孟传鲜.从《宋元方志丛刊》管窥南宋桥梁概况[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3):50.
    22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3.
    23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4.
    24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1894-1898.
    25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1898-1906.
    26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6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2815-2817.
    27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6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2817-2821.
    28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7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168-3169.
    29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8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423-3424.
    30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8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467-3468.
    31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8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507-3508.
    32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8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537.
    33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8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3566.
    34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2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601.
    35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2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774.
    36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2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788.
    37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2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795.
    38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2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800.
    39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2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812.
    40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1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083.
    41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11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5084-5093.
    42 李合群.中国古代桥梁文献精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8:136.
    43 (清)嵆曾筠. (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十五[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79.
    44 (清)嵆曾筠. (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十五[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679.
    46 本章中相关桥梁信息均来源于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
    47 廖鹭芬编.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影印,1981:16.
    48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1898.
    49 中国方志丛书·武康县志(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642.
    50 中国方志丛书·嘉善县志(一)[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55.
    51 中国方志丛书·黄岩县志(二)[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583.
    52 李合群.中国古代桥梁文献精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8;
    53 罗关洲.绍兴古桥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4:4.
    54 转引自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5.
    55 转引自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5.
    56 转引自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9.
    57 转引自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19.
    58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34.
    59 张书恒.浙江宋代桥梁研究[J].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320.
    60 夏祖照.石拱桥折边演进说的活化石[J],见:2010年古桥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53.
    61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25.
    62 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62.
    63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六[M].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232.
    64 金普森,陈剩勇主编.浙江通史·隋唐五代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71.
    65 罗关洲.绍兴古桥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4:13.
    66 罗关洲.绍兴古桥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2004:4.
    67 严佳,项贻强,曹锦炎.庆元木拱廊桥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见:2010年古桥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97.
    68 刘敦桢.中国之廊桥.刘敦桢文集(Vol.3)[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448.
    69 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0:47.
    70 曹春平.闽浙木拱廊桥[J].福建建筑,2009(9): 9-12.
    71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70.
    72 陈云根.浙南木拱廊桥结构与起源探析[J].东南文化,2003(09):67.
    73 陈云根.浙南木拱廊桥结构与起源探析[J].东南文化,2003(09):67.
    74 陈云根.浙南木拱廊桥结构与起源探析[J].东南文化,2003(09):67.
    75 转引自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74.
    76 方拥.虹桥考[J].建筑学报,1995(11):55-60.
    77 陈云根.浙南木拱廊桥结构与起源探析[J].东南文化,2003(09):71.
    78 陈云根.浙南木拱廊桥结构与起源探析[J].东南文化,2003(09):71.
    79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渑水燕谈录卷第八[M].清知不足斋丛书本:45.
    80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
    81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三[M].稿本:9676.
    82 (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五十七[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3063.
    83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65.
    84 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106.
    85 张成,关瑞明.木拱廊桥和虹桥的比较研究[J].福建建筑,2007(4):7.
    86 孙荣华.浙江德清宋代桥梁技术与装饰工艺[J].文博,2009(3):87.
    87 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下)[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7):92
    88 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下)[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7):97.
    89 施小蓓.宁波地区古代桥梁类型与特点探析[J].南方文物,2007(1):123.
    90 沈康身.浙江古桥[J].杭州大学学报,1981(3):331.
    91 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下)[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7):92.
    92 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下)[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7):92.
    99 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下)[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07):93.
    94 李合群.中国古代桥梁文献精选[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36.
    95 (宋)李诫.营造法式[M].北京:中国书店,2006:51-52.
    96 (宋)李诫.营造法式[M].北京:中国书店,2006:52.
    97 清代把不用水的水准仪称作“旱平”,其形制在当时的河工专著中多有提及。
    98 沈重丽.宋代城市的“立交桥”[J].文物世界,2007(2):8.
    1. Griggs, Francis E:Evolution of the Continuous Truss Bridge,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07.
    2. Firth, Ian P T;Jensen, Poul Ove:Bridges:Spanning art and technology, Structural Engineer,2008.
    3.Issam Elias Harik,Amber Deitz and Michael Davidson:History of Bridg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Historic Bridges,2010.
    4.Teruhiko Yoda,Hideyuki Kasano and Weiwei Lin:Sustainable Technology of the Japanese Historical Timber Bridge:Kintaikyo Bridge,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Historic Bridges,2010.
    5.Chiara Tardini,Claudio Chesi:The Wooden Bridges of Joseph Ritter:the Evolution of the Structural Type,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e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Historic Bridges,2010.
    1.(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渑水燕谈录卷第八,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2.(宋)孟元老:《东京梦华绿》卷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三,稿本;
    4.(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五十七,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5.(清)岱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三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唐炳坤:《金华通济桥创建及修筑说明》,蓝黑墨水手抄本,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7.唐寰澄:《中国古代桥梁》,北京:文物出版社,1957年;
    8.韩儒林:《元朝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
    9.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年;
    10.桥梁史话编委会:《桥梁史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
    11.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
    12.苏轼:《苏轼文集》卷三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13.刘敦桢:《刘敦桢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
    14.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15.金普森,陈剩勇:《浙江通史·隋唐五代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6.金普森,陈剩勇:《浙江通史·宋代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7.金普森,陈剩勇:《浙江通史·元代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18.罗关洲:《绍兴古桥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9.朱建明:《武康石的建筑与艺术》,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年;
    20.李合群:《中国古代桥梁文献精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
    21.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浙江分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22.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宋元浙江方志集成,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年。
    1.陈从周:《绍兴石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7期;
    2.沈康身:《浙赣两省古代桥工技术分析》,《杭州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3.沈康身:《浙江古桥》,《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
    4.阙维民:《杭城古桥梁——历史时期杭城水利的晴雨表》,《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1986年;
    5.张书恒:《浙江宋代桥梁研究》,《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刊》,1993年;
    6.丁大钧:《中国古桥与现代化桥》,《土木工程学报》,1993年第4期;
    7.方拥:《虹桥考》,《建筑学报》,1995年第11期;
    8.柏文峰:《中国古桥在结构上的力学成就》,《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9.周水兴:《古代桥梁与社会文化浅谈》,《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第4 期;
    10.陈云根:《浙南木拱廊桥结构与起源探析》,《东南文化》,2003年第9期;
    11.蔡钢铁:《温州古桥初探》,《东方博物》,2004年4期;
    12.王艳:《我国宋元手工技术水平的历史地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3.孙荣华:《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浙江德清古桥梁初探》(上),《古建园林技术》,2005年2期;
    14.孙荣华:《江南水乡古桥文化——浙江德清古桥梁初探》(上),《古建园林技术》,2005年3期;
    15.朱建明,周建忠:《浙江德清宋元桥梁初探》,《东方博物》,2006年第2期;
    16.沈重丽:《宋代城市的“立交桥”》,《文物世界》,2007年2期;
    17.孟传鲜:《从<宋元方志丛刊>管窥南宋桥梁概况》,《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8.施小蓓:《宁波地区古代桥梁类型与特点探析》,《南方文物》,2007年第1期;
    19.张成,关瑞明:《木拱廊桥和虹桥的比较研究》,《福建建筑》,2007年第4期;
    20.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上),《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年第6期;
    21.孙荣华:《话说德清宋代桥梁》(下),《交通建设与管理》,2008年第7期;
    22.郭军宁:《绍兴古桥》,《寻根》,2008年5期;
    23.罗关洲:《梁桥从<清明上河图>中化出》,《科学之友》A版,2008年7期;
    24.严钧:《一种中国古代榫卯式梁桥的研究》,《公路与汽运》,2008年第3期;
    25.孙荣华:《浙江德清宋代桥梁技术与装饰工艺》,《文博》,2009年3期;
    26.郭书杰:《我国宋元手工技术水平的历史地位》,《中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7.葛艳红:《宋代的奖励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8.曹春平:《闽浙木拱廊桥》,《福建建筑》,2009年第9期;
    29.严佳,项贻强,曹锦炎:《庆元木拱廊桥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2010年古桥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30.夏祖照:《石拱桥折边演进说的活化石》,《2010年古桥研究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31.郭学信:《外国学者对宋代历史的描述》,《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32.杜石然:《论元代科学技术和元代社会》,《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6卷,第3期。
    1.任峙:《宋金桥梁研究》,河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