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会修缮个案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机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机构几经变迁,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成为中国文物研究所。在其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文整会(包括其后续机构)一直是中国古建筑保护事业中最为重要的力量,实施了大量的古建筑修缮保护工程。本文以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后续机构实施的部分修缮工程为研究内容,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文整会修缮天坛工程和六十年代前后其后续机构古代建筑修整所迁建山西永乐宫工程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相关机构的现存的大量工程文献史料以及众多参与过遗产修缮保护工程前辈先贤们的著作入手,抽丝剥茧勾勒出早期中国古建筑保护工程的面貌,归纳总结其修缮成功的因素和经验,强调学术研究对于修缮工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Founded in 1935, Beijing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he earliest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reno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e relics, was merged into China Cultural Relics Research Institute in 1990 after nearly more than seventy years’development。During the period, Beijing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its facilities in sequel, was always playing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servation of architecture relics in China, which carried out large numbers of renovation and protection projects for architecture relics。Some of the projects finished during the seventy years are our main studying targets with a mass of existing historical data of projects, files of engineering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ose predecessors’works, and two projects of the Temple of Heave in 1930s within the period of Beijing Commiss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Temple of Yonglegong in 1960s within the period of China Cultural Relics Research Institute are chosen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protection state of architecture relics in China within early period is hoped to be shown up an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the projects can be concluded to help make sense of the learning research to the real project.
引文
4冯骥才著:《思想者独行》,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8。
    5“文物整理委员会”历史档案上一般习惯简称为“文整会”;“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历史档案上一般习惯简称为“文整处”、“实施处”或者“事务处”,故下文中也延续历史文档中的习惯称谓。
    6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198。
    11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12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与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时期(1935年~1948年)。
    14王建国主编:《1927-1997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选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15包括:天坛祈年殿皇穹宇、东南角门、西直门箭楼、碧云寺罗汉堂、国子监、五塔寺等。
    16崔勇:《1935年天坛修络纪闻》,载于《建筑创作》,2005第四期。
    17姜怀英等编著:《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18姜怀英、刘占俊编著:《青海塔尔寺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
    19柴泽俊、李正云编著:《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20柴泽俊编著:《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21李天顺等编著:《西安长安门城楼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22崔勇:《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学术研究与反思》,载于《华中建筑》2004年第5期,140。
    23“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郭湖生教授访谈录”,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保罗.利科(法):《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37。
    25王其亨:《深化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教学的思考》,载于《建筑学报》1995年第8期。
    26陈明达:《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基础和发展》,载于《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117。
    27温玉清:《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天津: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6年,3。
    28吴庆洲:《中国建筑历学近20年的发展和今后展望》,《华中建筑》, 23卷2005年3月。
    29顾孟潮:《21世纪的中国建筑史学》,《建筑学报》,2000年第3期。
     37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206。
     38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207。
    39黄郛(1880-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绍麟,字膺白。1904年春,入浙江武备学堂,不久被选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结识蒋介石、张群。次年转入日本陆军测量局地形科学习,1910年毕业回国,在清廷军谘府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陈其美招往上海,参与上海光复,任沪军都督府参谋长兼沪军第二师师长,委蒋介石为第五军团团长,并与陈其美、蒋介石订为“盟兄弟”。次年改任江苏都督府参谋长,迎合蒋介石意,主动解散所部军队。“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后赴美国。1915年底护国战争起,由美返国,在上海参与谋划浙江反袁军事。后定居天津,与北洋政客过往从密。1921年出任北洋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代表团顾问。1923年2月入张绍曾内阁,署理外交总长,随后又历任高凌尉、颜惠庆内阁教育总长。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北京政变,代理内阁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先后被蒋介石任为上海特别市首任市长、外交部长、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积极反共,推行对日本帝国主义屈辱妥协的外交方针,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1935年托病避入莫干山,次年病死于上海。
    40陶履谦(1890-1944)浙江绍兴人,生于广州。1911年从北京译学馆毕业后,进入外交界,历任外交部两广特派员、驻墨西哥公使馆秘书、外交部总务厅厅长。1933年后,历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政府代理内政部部长、湖南省政府秘书长、代理主席等。1944年在湖南蓝山病逝。
    41吴承湜,即吴承仕(1884-1939),字检斋,安徽歙县人,国学研究家。时任北师大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
    
    54“本处委托代办工程施工办法及购料办法拟定送请查照”函,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138-3。
    55同上
    56同上。
    57“北平市工务局关于订购测量仪器给市政府的呈和检送礼和洋行承办水平仪等的合同及请拨付款项与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的来往函等”,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811。
    58“北平市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第三次会议会决交工务局代办之第一期工程函达,查照分别请勘估、编造预算送处核定由”的函,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084-3。
    59崔勇:《1935年天坛修络纪闻》,载于《建筑创作》,2005第四期。
    60《北平市统计览要》,北平市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统计股主编,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出版。
     61《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5-1936,10)》,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62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07。
    64“北平市政府陶履谦专员关于旧都文物整理计划实施之意见和工务局数月代办文物整理情形的呈及市政府代的指令”,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075。
    65“北平市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请勘估代办之城内牌楼往函”,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084。
    66“北平市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请勘估代办之城内牌楼、西安门、地安门等工程预算和寄送施工办法、购料办法等与工务局的来往函”,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084。
    67“准核定东西四牌楼修缮规范请参照改正招标承办并将工料概算函处备查等由,兹将规范按照指示各点逐项修正并定于本月5日开标请派员监视,检同规范函查照”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227。
    68“兹派陈事务员效先前往监视东西四牌楼修缮工程开标通知查照”,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227。
    69“函为重建东西四牌楼开标结果以公兴顺开价低廉应交该商承做,检具单据以核复。”,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227。
    70“函为重建东西四牌楼开标结果以公兴顺开价低廉应交该商承做,检具单据以核复。”,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227。
    71东西四牌楼工程“投标工程定价通知单”,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227。
    72“工务局通知文整处单,重建东西四牌楼工程标定公兴顺承揽商订合同送请查核存”,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227-。
    73“为承修牌楼工程于五月十七日因雨停工一日准予备案”函,北京市档案馆藏j17-1-1467。
    74“呈报承建东西四牌楼工程工均,请派员验收并发给末期工款”函,北京市档案馆藏j17-1-1467。
    75“公兴顺木厂呈报北平市工务派员验收并发给末期工款”函,北京市档案馆藏j17-1-1467。
    76“为公兴顺木厂修缮西四牌楼请派员验收发给末期工款事函请查照见复”函,北京市档案馆藏j17-1-1467。
    77早年在青岛德国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并习建筑。后随朱启钤从事工程方面工作。对北戴河早期建设工程付出过很多精力。参与朱启钤对《元大都宫苑考》的研究工作。他与高密两人共同完成了宫苑考的全部图纸。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机械工业部、故宫、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78“派员验收东西四牌楼工程通知单”,北京市档案馆藏j17-1-1467-47。
    79“验收东西四牌楼工程,准予交工,末期工程款,查照合同规定,分别备条来处具领”函,北京市档案馆藏j17-1-1467。
    
    81《中国营造学社会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0。
    82《北平游览区古迹名胜之第一期修葺计划》,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编号J1-5-116。
    
    83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84同上注。
    85同上注。
    86参见《华北日报》1947年1月28日报道。
    87《行政院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工程处1947年员工名册》,中国文物研究所藏。
    88“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工程处公务员任用审查通知书存根”,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编号:J142-1-174-1
    89“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函送民国三十七年度工作计划及概算书”,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编号:J1-4-298
    90抗战前后各有三年时间分别是1935年-1938年,1945年-1948年。
    91梁思成:《北平文物必须整理与保存》,原载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后刊入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内政部主编《公共工程专刊》第一集。转引自《梁思成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309页。抗战前后大约各有三年时间
    92天坛祈年殿自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遭雷击重建后,至今的百余年间先后经历三次大修。第一次是在1935至1936年间,由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物处委托基泰公司修缮祈年殿;第二次是在1971至1977年间,由北京市建委主持对祈年殿进行大修,总投资57.9万元,使用黄金420两,木材100立方米。并对祈年殿建筑群进行了全面修缮,1977年4月全部竣工;第三次是2005—2006年北京市园林局组织对祈殿进行修缮,重施彩画恢复了祈谷坛坛面的金砖铺墁。本章要论述的内容是1935年至1936年第一次修缮的部分内容。
    93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18。
    
    95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26。
    96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229。
    97马旭初:《六百年营造世家第十四传人——马旭初》,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8根据当时惯例和史料线索,天坛修缮的技术档案应有三份,分别保存于文整会、基泰工程司和恒茂木场手中,文整会和基泰工程司保存部分由于时间的关系笔者至今未曾找到此为最大之遗憾,恒茂木场掌握的资料亦非常详尽可惜毁于文革的一场大火之中。
    99 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文中款额无特殊说明皆指法币数额。
    100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28。
    101《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5-7)》,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02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235。
    
    103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9。
    104《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7-9)》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05《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10-1936,9)》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06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72。
    107同上。
    108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31。
    109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32。
    110《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9-12)》,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11《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5-1936,10)》,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12《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5-1936,10)》,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13《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5-1936,10)》,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14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9。
    
    115原文写做(金曲)(金须)。
    116同上。
    117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78。
    
    
    118天坛公园管理处:《天坛公园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79。
    119《北平市市政公报(1935,5-1936,10)》,北平市政府秘书处主编
     120傅熹年:《朱启钤先生学术评传》,杨永生、王利慧主编《建筑历史解码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21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31。
    122崔勇:《1935年天坛修络纪闻》,载于《建筑创作》,2005第四期。
    123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32。
    
    126见附录十四。
    127见附录十五。
    128见附录十六。
     132温玉清、王其亨:《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成就与历史贡献述评》,载于《建筑创作》,2007第六期。
    
    
    133齐康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0。131
    134同上。
    
    149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35。
    150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39。
     151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152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07。
    153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永乐宫壁画迁建保护》,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145。
    154《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55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永乐宫介绍》,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15~17。
    156祁英涛、杜仙洲、陈明达:《两年内山西省新发现得古建筑》,《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11期。
    
    157同上。
    158王泽庆:《世界超级艺术永乐宫壁画》,《美术》2004年5期。
    159谢项登:《非凡的永乐宫壁画大搬迁之谜》,《山西旅游》2004年5期。
    160装机8台总容量116万kW/年,发电量60亿kWh,350 m:水位以下总库容354亿立方米。施工过程中业然历经“苏联专家撤走”、“自然灾苦”等冲击,但最为关键的还是泥沙淤积问题导致渭河两岸大片农川受到威胁故于1970年开始的改建中装机改为5台总容量锐减为25万kW径流发电,从而声望大跌。
    161干城:《三大水库文物保护》,《西北水电》2004年4期。
    162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古建筑搬迁问题的研究》,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140。
    163《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64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古建筑维修的原则、程序及技术》,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233。
    165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永乐宫介绍》,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24。
     166《永乐宫壁画背后的故事》,http://www.tydao.com/2006/0101xiangtu/qt-yonle,2006-01-01。
    
    167同上。
    168《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69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90。
    170同上。
    171谢项登:《非凡的永乐宫壁画大搬迁之谜》,《山西旅游》2004年5期。
    172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永乐宫介绍》,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24。
     173《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74谢项登:《非凡的永乐宫壁画大搬迁之谜》,《山西旅游》2004年5期。
    175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40
    176《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77梁思成等编:《未完成的测绘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210。
    178《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79《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80王泽庆:《世界超级艺术永乐宫壁画》,《美术》2004年5期。
    181谢项登:《非凡的永乐宫壁画大搬迁之谜》,《山西旅游》2004年5期。
     182《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85谢项登:《非凡的永乐宫壁画大搬迁之谜》,《山西旅游》2004年5期。
    
    186中国文物研究所:《永乐宫古建筑群搬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187《永乐宫壁画背后的故事》,http://www。tydao。com/2006/0101xiangtu/qt-yonle,2006-01-01。
    188中国文物研究所:《永乐宫古建筑群搬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189《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90中国文物研究所:《永乐宫古建筑群搬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191同上
    192《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93中国文物研究所:《永乐宫古建筑群搬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194同上
    195《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96中国文物研究所:《永乐宫古建筑群搬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197《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198柴泽俊:《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379
    199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永乐宫壁画的迁移保护》,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148。
    200中国文物研究所编:《永乐宫壁画的迁移保护》,载于《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149。
    201柴泽俊:《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380。
    202柴泽俊:《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378。
    
    203柴泽俊:《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378。
    204柴泽俊:《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379。
    205柴泽俊:《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380。
    206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40
    
    207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31。
    208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92。
    209《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210《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211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293。
    
    212《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213此信后全文发表于2007年4月18日的《中国文物报》。
    1.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史料》1999年第三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四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3.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史料》2004年第三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4.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5.北京市文物局编:《北京名胜古迹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
    6.北京园林学会编:《京华园林丛话》,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
    7.柴泽俊著:《柴泽俊古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8.陈春生、张文辉、徐荣编著:《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190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陈明达著:《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10.陈明达著:《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11.崔勇著:《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12.方可著:《当代北京旧城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3.冯建逵、杨令仪著:《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傅熹年著:《北京古建筑》,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15.故宫博物院编:《禁城营缮记》,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版。
    16.郭黛姮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3卷(宋、辽、金、西夏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7.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18.韩冬青、张彤主编:《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9.侯幼彬、李婉贞著:《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0.侯幼彬著:《中国建筑美学》,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21.金学智著:《中国园林美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22.李允鉌著:《华夏意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23.李允鉌著:《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2年版。
    24.梁思成英文原著、费慰梅编、梁从诫译:《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 bilingual edition),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5.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撰:《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上/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6.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27.梁思成著:《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
    28.梁思成著:《营造法式注释(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版。
    29.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0.林洙著:《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31.刘大可著:《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2.刘敦桢著:《刘敦桢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33.楼庆西著:《中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34.马炳坚著:《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潘谷西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4卷(元明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6.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山版社,2001年版。
    37.彭一刚著:《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38.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主编:《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39.天津大学建筑系、承徳市文物局编著:《承徳古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年版。
    40.天津大学建筑系?北京市园林局:《清代御苑擷英》,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1.王灿炽著:《北京史地风物书录》,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版。
    42.王建国主编:《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选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43.王军著:《城记》,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44.王其亨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明代陵墓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5.王其亨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清代陵墓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6.王其亨主编:《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7.王世仁著:《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中国建筑美学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1987年版。
    48.王世仁著:《王世仁建筑历史理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49.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主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版。
    50.《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51.《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52.吴葱著:《在投影在外――建筑图学的扩展性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吴廷燮等纂:《北京市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54.阎崇年主编:《中国历代都城宫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
    55.杨永生编:《建筑百家回忆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56.杨永生编:《建筑百家回忆录续篇》,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版。
    57.杨永生编著:《1955-1957建筑百家争鸣史料》,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版。
    58.《中国营造学社会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0。
    59.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50周年版纪念丛书。历程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61.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年。
    62.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国文物研究所七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63.常青:《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载于《建筑师》第69期,1996年版。
    64.陈明达:《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基础和发展》,载于《文物》1981年第5期。
    65.陈明达:《纪念梁思成八十五诞辰》,载于《建筑学报》,1986年第6期。
    66.陈明达:《建国以来所发现的古代建筑》,载于《文物》,1959年第10期。
    67.崔勇:《1935年天坛修络纪闻》,载于《建筑创作》,2005第四期。
    68.干城:《三大水库文物保护》,《西北水电》2004年4期。
    69.刘守柔:《“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古建筑保护观念的演变》,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70.祁英涛、杜仙洲、陈明达:《两年内山西省新发现得古建筑》,《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11期。
    71.王贵祥:《关于建筑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载于《建筑师》第69期。
    72.王贵祥:《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载于张复合主编:《建筑史论文集》第14辑。
    73.王贵祥:《中国建筑史研究仍然有相当广阔的拓展空间》,载于《建筑学报》2002年第6期。
    74.王其亨:《深化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教学的思考》,载于《建筑学报》1995年第8期。
    75.王其亨:《探骊折札-中国建筑传统及理论研究杂感》,载于《建筑师》第37期。
    76.王其亨:《营造法式材份制的数理涵义和审美观照探析》,载于《建筑学报》,1990年第3期。
    77.王泽庆:《世界超级艺术永乐宫壁画》,《美术》2004年5期。
    78.温玉清:《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天津: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6年。
    79.温玉清、王其亨:《中国营造学社学术成就与历史贡献述评》,载于《建筑创作》,2007第六期。
    80.吴良镛:《关于中国古建筑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于《建筑学报》,1999年第4期。
    81.吴庆洲:《中国建筑史学近20年的发展及今后展望》,载于《华中建筑》,2005年第3期。
    82.夏铸九:《营造学社─梁思成建筑史论述构造之理论分析》,载于《台湾社会研究》春季号,第三卷第一期,1990年版。
    83.杨鸿勋:《中国建筑史学史概说》,载于《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
    84.张复合:《由剥而复的建筑路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台湾《建筑师》1994年4月号。
    85.中国文物研究所:《永乐宫古建筑群搬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