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报刊成为近代小说的重要在载体,并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作家群体——报人小说家,陈景韩是其中优秀的一位。本文即是围绕陈景韩和他的小说展开研究和论述的。全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讲述的是陈景韩的生平和他的报人生涯。陈景韩(1878-1865),又名陈冷,笔名冷、冷血等,江苏松江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78-1896年,在松江生活时期,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文学根基,同时又结识了好友雷奋、钮永建等,为他走出松江做好了准备。第二阶段,1897-1902,是陈景韩人生的转折期。陈景韩抛开科举西上,进入武昌武备学堂学习;之后因加入革命会党,被清政府通缉,潜往日本留学,在那里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文学。第三阶段,1902-1929,是陈景韩服务于报界,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这期间,他曾先后任《大陆》、《时报》、《申报》等刊物的主笔、总主笔,将后两种报纸推向各自历史的最高峰,为新闻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第四阶段,1930-1965,是他晚年生活时期。他辞去《申报》总主笔的职务后,到中兴煤矿任董事,后被挂名为《申报》发行人。解放后,他曾任上海市政协特邀委员,直至1965年逝世。
     第二章叙述的是陈景韩的小说活动。受时代和梁启超小说救国论的影响,陈景韩在编辑报刊的余暇,开始从事小说写作。他主张小说“有味”、“有益”兼顾,体察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为开通社会风气服务。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江苏》发表第一篇翻译小说《明日之战争》开始,陆陆续续发表了百余种小说,有翻译又创作,是当时高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活动可分为可以分为三块,一是《新新小说》和《月月小说》,一是《小说时报》,一时《时报》。其中《时报》上的小说最多,有46种;持续时间最长,从光绪三十年(1904)至民国元年(1912)近九年间,皆有作品发表;是陈景韩小说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章是陈景韩小说的类型研究。陈景韩的小说类型丰富多样,当时存在过的类型几乎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对应得作品。文中只对陈景韩最具代表性的三类作品进行论述。第一类,虚无党小说,讲述的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革命行为和暗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en Jing-han not only was a famous journalist, but also was a well-known novelist, in the article his novels will be discussed. There are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life of Chen Jing-han.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he younger life in Shongjiang, the study life in Japan, the Journalist life in newspapers circle and his later years. The time when he worked the pr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He became an outstanding reporter in Shanghai.The second part stresses on his activity of novels. His first novel The War of Tomorrow (明日之战争 ) was published in 1903, and then he write novels for Xin Xin Novels ( 新新小说 ) , the All-story Monthly (月月小说 ) , Novel Times (小说时报 ) and Eastern Times ( 时报 ), brought about 118 books, was one of the high-yield novelists in modern times.The third part discuss on the three types of his novels, one is the stories about anarchist in Russian ( 虚无党小说 ) , one is the chivalrous novels ( 侠客小说 ) , the another is his own short-stories. All these keep concerns with the Chinese society.The last part desecrated his characteristic of his stories. He translates many European novels, much more than his original works, and the substance and style of newspapers had effect on his novels deeply.
引文
1、《申报》,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
    2、《新小说》,1-24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
    3、《大陆报》,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
    4、《江苏》,1-7期,光绪二十九年(1903)。
    5、《时报》,光绪三十年(1904)至民国二年(1913)。
    6、《新新小说》,1-10期,光绪三十年(1904)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
    7、《月月小说》,1-24期,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8、《小说林》,1-12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9、《小说时报》,1-32期,光绪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六年(1917)。
    10、《小说大观》,1-15集,民国四年(1915)至民国十年(1921)
    11、《小说世界》,第十三卷第一期至第二期,民国十五年(1926)
    12、《最近之五十年·申报馆五十周年纪念(1872-1922)》,申报馆,1922年。
    13、《上海市政协关于顾仲彝、周伯敏、杨叔平、刘天韵、盛康年、熊佛西、陈景韩、许炳堃老先生病逝后的治丧委员名单、议程、悼辞、报导》,1965年。
    14、张默《六十年来之申报》,《申报月刊》创刊号,民国二十一年(1932)。
    15、周元:《清末远东通讯社述略》,《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6、陈思和:《雨果及其作品在中国》,《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第4期。
    17、郭延礼:《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
    18、郭延礼:《黄世仲的小说理论及其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齐鲁学刊》,2002年第2期。
    19、郭延礼:《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绪》,《文史哲》,2002年第2期。
    20、郭延礼《阿英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东岳论丛》,2002年第6期。
    21、田根胜:《报章体的渗透与近代传奇杂剧创作》,《艺术百家》,2002年第3期。
    22、颜廷亮:《关于蠡勺居士的点滴臆测》,《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23、郭长海:《蠡勺居士和藜床卧读生——<昕夕闲谈>的两位译者》,《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3-4期。
    24、韩南:《谈第一部汉译小说》,《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
    25、钱仲联:《<广清碑传集>补遗六篇》,《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6、伍立扬:《心系千秋犹未了——孙中山先生:人格魅力及政治理念》,《贵州文史天地》,1999年第4期。
    27、范伯群:《20世纪初中国文学改良派之承传鼎新策略》,2004年4月上海“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28、曾景忠:《朱少屏与南社》,《档案与史学》2003年第2期。
    29、于润琦:《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30、袁进:《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31、陈鸣树:《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32、日·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齐鲁出版社,2002年。
    33、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4、张静庐:《近现代出版史料》,上海书店,2003年。
    3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
    36、《汪康年师友书札》(一至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7、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申报馆,1938年。
    38、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39、阿英:《小说闲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40、丁文江等:《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41、《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新闻出版》,上海书店,1999年。
    42、王燕:《晚清小说期刊史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3、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4、郭汾阳:《报馆旧踪》,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45、曹正文、张国瀛:《旧上海报刊史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46、李坚白:《中国新闻文学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
    47、《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19-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
    49、梁启超《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
    50、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
    51、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
    52、叶宋曼瑛:《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商务印书1992年
    53、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54、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55、郭天祥:《黄世仲年谱长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56、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57、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
    58、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59、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华书局,1993年。
    60、刘衍文、艾以:《现代作家书信集珍》,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6年。
    61、夏林根:《近代中国名记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62、范伯群:《演述江湖帮会秘史的说书人——姚哀民(附郑逸梅、陈冷血、范
    63、烟桥、姚鹓雏、朱鹓雏评传及代表作)》,南京出版社,1994年。
    64、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65、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66、郭延礼:《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67、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68、庞荣棣《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69、吴成平:《上海名人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70、上海市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松江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71、上海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上海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72、蔡东藩:《民国演义》,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73、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74、廖梅:《汪康年:从民权论到文化保守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75、杜迈之等:《自立会史料集》,岳麓书社,1983年。
    76、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至六集),中华书局,1981年。
    77、郭沫若:《少年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78、柳亚子:《南社纪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79、柳无忌、殷安如编:《南社人物传》,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0、郑逸梅:《郑逸梅选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
    81、郑逸梅:《郑逸梅笔下的文化名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
    82、郑逸梅:《郑逸梅笔下的艺坛逸事》,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
    83、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84、美·韩南:《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85、陈梦熊:《<鲁迅全集>中的人和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86、陈玉刚:《中国翻译文学史稿》,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年。
    87、王晓平:《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88、陈伯海、袁进:《上海近代文学史》,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89、袁进:《近代文学的突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90、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91、徐载平:《清四十年申报史料》,新华出版社,1988年。
    92、宋军:《<申报>的兴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93、时萌:《晚清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94、欧阳健:《晚清小说简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95、汤庭芬:《无政府主义思潮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96、孙宝瑄:《忘庐山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97、刘梦溪:《中华文化通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98、王晓秋:《近代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1992年。
    99、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0、《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轨迹》,上海书店,1999年。
    101、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