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体制下的政治参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治参与,是近代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民主制度建立后,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该制度运行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坚实的法理基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对外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的努力;为了团结全国抗战的力量,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国民政府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因此,抗战时期的政治参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不同主体、不同层级、不同形式的政治参与,共同汇集成一股民主政治的洪流,构成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试图立足于抗战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大背景,以抗战时期国内的政治状况、各在野党派各主要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战时政治参与的起步与实践、国统区的地方与省级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高潮——两次宪政运动及联合政府运动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中揭示出社会大变动时期政治参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当今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些微借鉴。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s an important term, was first put forward in modern politics.Ever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citizens’ participationin political affairs had become the basi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it. TheRevolution of1911overthrew the rule of over2000years of feudal autocracy and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newera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affairs hadever gained a solid legitimate basi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Aggression was a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with the greatest momentum in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order to secure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anti-aggression war,the Chinese people had been persistent in building modern democracy via variousmeans. Meanwhile, in order to unite the possible anti-Japanese forces and exploit thetalent of the whole nation fighting against the aggressors, the Kuomintanggovernment also made some adjustments and became more tolerant towards politicalparticipa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anti-aggressionwar period presented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momentum. Differentparticipants, via different means, participated in political affairs at different levels,assembling a mighty torrent of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ng an important stage inmodern political development history. With the anti-aggression war period of greatchange as background,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studies the domestic political situationat that time, political appeals from opposition parties and main social strata, startingand practices of wartim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t provincialand local levels in regions ruled by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climax—two constitutional movemen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alitiongovernment.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discover the universal development law of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era of great change, which can serve as experiences andlessons to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evelopment in current China.
引文
1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卷1,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97~298页。
    2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43年印,第4、7页。
    3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5~
    7页。
    4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7页。
    5孙中山:《三民主义》,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卷9,第352页。
    6《集中国力挽救危亡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180~181页。
    7《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248页。
    8《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国民大会日期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247页。《9召集国民大会及宣布宪法草案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313页。
    10《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
    13《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解放》1937年10月2日第1卷第18期,第1页.
    14《中国抗战后的政治演进》,《文汇年刊》1939年5月第1期,第8页。
    15《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解放》(延安)1937年第1卷第17期,第1页。
    16《中共中央对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提议》,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页。
    17章乃器:《我和救国会》,周天度、孙彩霞编《救国会史料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980页。
    18《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救亡情报》(上海)1936年6月14日第6期,第2张第5版。
    19《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救亡情报》(上海)1936年6月14日第6期,第2张第6版。
    20《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在上海文化界就往协会欢迎大会上的讲话》,周天度、孙彩霞编《救国会史料集》,第456页。
    21梁漱溟:《怎样应付当前的大战?》,《乡村运动周刊》(济南)1937年8月9日第19期,第1页。
    22孙宝毅:《记国社党领袖张君劢先生》,《文汇周报》(上海)1946年4月20日第16·17期,第312页。
    23张君劢:《对外抗战问题》,《月报》(上海)1937年7月15日第1卷第7期,第1389~1390页。
    24《国家社会党代表与国民党总裁往复函件》,《东方杂志》(长沙)1938年3月16日第35卷第6号,第
    52页。
    25《中国青年党建党纪念》,《国论》周刊(重庆)1938年12月5日第8号第115~116页。
    26《中国青年党代表与国民党总裁往复函件》,《东方杂志》(长沙)1938年3月16日第35卷第6号,第
    52页。
    27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再生》1945年12月5日第5期,总第104期,第25页。
    28黄炎培:《长期抗战中的后方工作》,《抗战半月刊》(上海)1937年10月16日第1、2合期,第29页。
    29光涛:《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再生》1945年12月5日第5期,总第104期,第19~
    20页。
    30《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抗战行动》
    (汉口)1938年4月11日第5期,第24页。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939年1月22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939年1月22日。
    33陈绍禹等提:《请政府明令保障各抗日党派合法地位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2页。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939年9月16日。
    35《中国共产党六月提案》,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972页。
    36《国民政府提示案》,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973页。
    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941年12月8日。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942年7月7日。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1942年12月18日。
    40《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出之意见书》,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10页。
    41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页。
    42梁漱溟:《统一建国同志会》,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203~204页。
    4《3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草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第26~27页。
    44孙科:《民主与农民运动》,《中国农民》(重庆)1945年11月第5卷第1~2期,第1页。
    45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编:《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五次大会汇编》,1941年印行,第17页。
    46达生:《大后方民主运动消息》(1944年9月30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第51页。
    47福建省临时参议会编:《福建省临时参议会第五次大会汇编》,1941年印行,第8~9页。
    48《工厂迁移内地问题》,1937年10月7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49《实业家对国防建设的意见》,《抗战三日刊》1937年第6号,第3页。
    50《本刊第二次宪政座谈》,《宪政》月刊1944年3月1日第3号,第33页。
    51《国民党十二中全会》(1944年6月9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9页。
    52达生:《大后方民主运动消息》(1944年9月30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46页。
    53《工业界对于宪政的意见》,《宪政》月刊1944年8月1日第8、9号合刊,第38~39页。
    54《私人企业与宪政——本刊第六次座谈》,《宪政》月刊1944年8月1日第8、9号合刊,第29页。
    55《私人企业与宪政——本刊第六次座谈》,《宪政》月刊1944年8月1日第8、9号合刊,第36~37页。
    56《陪都六工业团体,发表对时局主张》,1944年12月26日《新华日报》。转引自闻黎明:《1944年: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捩——兼论民族工商业者“问政”的原因》,《近代史研究》1995第4期,第46页。
    57《教务会议呈常委会文》,杨东平编《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417页。
    58贺麟:《学术与政治》(1941年),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42页。
    59贺麟:《学术与政治》,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44页。
    60贺麟:《学术与政治》,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49页。
    61潘光旦:《自由、民主与教育》,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54页。
    62潘光旦:《自由、民主与教育》,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61页。
    63潘光旦:《自由、民主与教育》,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55页。
    64潘光旦:《再论宣传不是教育》,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65~166页。
    65潘光旦:《再论宣传不是教育》,杨东平编《大学精神》,第169页。
    66[美]费正清著:《费正清对华会议录》,陆慧勤等译,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67闻一多:《八年的回忆和感想》,孙党伯、袁謇正编《闻一多全集》卷2,第431页。
    68《政治第一》,《自由论坛》1943年3月15日第1卷第2期,第1页。
    69《德为本》,《自由论坛》1944年1月1日第2卷第1期,第1页。
    70闻一多:《可怕的冷静》,孙党伯、袁謇正编《闻一多全集》卷2,第374、375、376页。
    71《国民的政治兴趣》,《自由论坛》1943年4月15日第1卷第3期,第2页。
    72王赣愚:《谈宪政》,《自由论坛》1944年2月1日第2卷第2期,第1~2页。
    73闻一多:《在一次时局座谈会上的发言》,孙党伯、袁謇正编《闻一多全集》卷2,第385~386页。
    74闻一多:《在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孙党伯、袁謇正编《闻一多全集》卷2,第391、392页。
    75《怎样渡过难关》(时评),《民主周刊》1944年12月9日第1卷第1期,第1页。
    76罗隆基:《政治的民主与经济的民主》,《民主周刊》1944年12月16日第1卷第2期,第5页。
    77努生:《欢迎归政于民》,《民主周刊》1945年1月13日第1卷第5期,第1~2页。
    78王赣愚:《团结与军权统一》,《民主周刊》1945年3月19日第1卷第13期,第5页。
    79冯克:《昆明一盛会》,《民主周刊》1945年7月23日第2卷第2期,第13~14页。
    80《国防最高参议会组织要纲》,转引自周天度、孙彩霞著《沈钧儒传》,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
    81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129~130页。
    82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129页。
    83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133页。
    84晏阳初:《在长沙办事处特别会议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1,第514页。
    85沈谱、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191页。
    86曾琦:《五年来朝野协力之回顾》,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1993版,第244页。
    87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131~132页。
    88曾琦:《五年来朝野协力之回顾》,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第244页。
    89梁漱溟:《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梁漱溟著《忆往谈旧录》,金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182页。
    9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7年9月4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影印本。
    91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130页。
    92晏阳初:《在长沙办事处特别会议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1,第512页。
    93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131页。
    94晏阳初:《在长沙办事处特别会议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1,第515页。
    95曾琦:《五年来朝野协力之回顾》,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第244页。
    96梁漱溟:《忆蒋百里先生》,梁漱溟著《忆往谈旧录》,第120~123页。
    97徐汉三编:《黄炎培年谱》,1938年2月14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124页。
    98徐汉三编:《黄炎培年谱》,1938年3月7日,第124页。
    99晏阳初:《平教事业在抗战救国中的贡献》,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2,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2页。
    10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2月4日。
    101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51页。
    102《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以统一国民意志增加抗战力量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卷),第506页。
    10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4月1日。
    104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7页。
    105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8页。
    106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6月10日。
    107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8页。
    108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4月28日。
    109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5月30日。
    11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6月16日。
    111《参政员沈钧儒、史良、王造时、张申府发表谈话》,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91页。
    112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1年10月印行,第
    3页。
    113曾琦:《五年来朝野协力之回顾》,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第246页。
    114子冈:《参政会拾遗》,《民主周刊》(昆明)1945年第2卷第4期,第12页。
    115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8~9页。
    116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3页。
    117《参政员张君劢、罗隆基、梁实秋发表谈话》,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118毛泽东等:《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76页。
    119《参政员曾琦、左舜生发表谈话》,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87页。
    120《参政员杜重远、王卓然发表谈话》,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102页。
    121晏阳初:《平教事业在抗战救国中的贡献》,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2,第75~76页。
    122邹韬奋:《我对于参政会的希望》,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94、95页。
    123曾琦:《五年来朝野协力之回顾》,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第244页。
    124晏阳初:《平教事业在抗战救国中的贡献》,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2,第73页。
    125《国民参政会上政府各部报告掩盖错误参政会严厉批评》,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1198页。
    126《军事第一足食足兵》,1944年9月1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127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1,1938年2月8日。
    128《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以统一国民意志增加抗战力量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卷),第505页。
    129《参政员张君劢、罗隆基、梁实秋发表谈话》,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88页。
    130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日记》1938年7月7日,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537页。
    131傅斯年:《上蒋介石》,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卷4,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79~183页。
    132傅斯年:《在参政会提案》,未刊稿,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卷4,第192~194页。
    133徐参政员炳昶傅参政员斯年等提:《请中央彻查中央信托局历年办理各国立院校及研究机关之购置情形并速谋改善方法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3年8月印行,第246~247页。
    134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日记》1938年9月19日,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555页。
    135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日记》1938年9月19日,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562页。13《6国民参政会上政府各部报告掩盖错误参政会严厉抨击》,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卷),第1398页。
    137《关于财政问题在国民参政会的质询》,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卷4,第279页。
    138《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的口头询问》,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卷4,第276~277页。
    139《参政会的伟大成就》,1944年9月19日《新民报》(重庆)社评。
    140《国防最高委员会档案》,003/3202/7215,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台北)藏。转引自杨天石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4页。
    141子冈:《疲劳的参政会》,1945年7月11日《大公报》(重庆)第2版。
    142傅斯年等提:《彻查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历年积弊严加整顿惩罚罪人以重国家之要务而肃纲常案》,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卷4,第305~306页。
    143高集:《参政会闭幕日速写》,1945年7月21日《大公报》(重庆)第2版。
    144杨天石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下卷),第464页。
    145[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渲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0页。
    146[美]威尔逊:《国会政体》,熊希龄、吕德本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7页。
    147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50页。
    148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54~55页。
    149韬奋:《“请客”与民意》,韬奋《抗战以来》,韬奋出版社1946年版,第30页。
    150《国民参政会这时开会!》,1944年9月5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151《所望于本届参政会者》,1945年7月9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152《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4~6页。
    153《三全大会对于政治报告决议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99~100页。
    154《训政时期之规定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100页。
    155《推进地方自治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105页。15《6切实推行地方自治完成训政工作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118页。
    157《三全大会对于政治报告决议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100页。
    15《8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内政部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71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7版,第263页。
    159《抗战建国纲领决议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486、487页。
    160薛暮桥:《乡村工作者应如何努力——献给国民参政员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江问渔诸先生的公开信》,《全民抗战》1938年7月9日第2号,第16~17页。
    161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75页。
    162《建设地方参政机关》,1938年7月15日《大公报》(汉口)社评。
    163晏阳初:《在长沙办事处特别会议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1,第74、75页。
    164《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宣言》,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卷),第591~592页。
    165《宪政运动与地方自治》,1939年11月8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166《乡(镇)组织暂行条例》(1941年8月9日国民政府公布),沙千里主编《战时重要法令汇编》,双江书屋1944年版,第24页。
    167《乡(镇)组织暂行条例》(1941年8月9日国民政府公布),沙千里主编《战时重要法令汇编》,第22~23页。
    168《乡(镇)组织暂行条例》(1941年8月9日国民政府公布),沙千里主编《战时重要法令汇编》,第18~19页。
    169《县参议会组织暂行条例》,《民意机关法令特辑》,江西省民政厅1944年11月印行,第31、33页。
    170王亚明等:《加强推行新县制办法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0年8月印行,第81页。
    171李元鼎等:《请政府从速成立县参议会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82页。
    172褚辅成等:《请行政院督促各省建立县以下各级民意机关并令各省省政府派员指导乡民行使选举权罢免权以期实现民主监察制度廓清积弊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2年9月印行,第76、79页。
    173黄炎培等:《如何减除民众痛苦加强抗建心力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大会纪录》,第100~101页。
    174陈兴鸿:《参观川黔桂粤湘赣各省新县制报告》,1942年3月,第5~7页。
    175《祝三届内政会议开幕》,1941年12月5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176曾琦:《五年来朝野协力之回顾》,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第245页。
    177马景常等:《拟再请中央督促各省迅速成立县参议会或临时参议会以利抗战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44页。
    178王隐三等:《请迅速成立各省县参议会以襄地方政务而奠民主政治基础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45页。
    179《健全基层政治》,1942年6月26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180《我国内政概述》,《统计月报》1944年1月第89号,第9页。
    181《统计月报》1944年1月第89号,第18页。
    182《制宪与行宪》,1944年2月14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183胡次威:《四川省实施新县制成绩总检讨》,《县政》1943年2月8日第2卷第1期,第15页。
    184《请健全乡镇民意机关案》,巴县临时参议会秘书室编《巴县临时参议会第三次大会会议记录》,1944年3月印制,第26页。
    185陈兴鸿:《参观川黔桂粤湘赣各省新县制报告》,1942年3月,第6页。
    186《本会对市政府施政报告审查意见》,《成都市临时参议会第四次工作报告书》(1944年6月),1945年1月印制,第139页。
    187《四川省训练团第9期考训学员18县县政调查总报告》(1943年)。转引自曹成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地方自治的施行》,《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3卷第2期,第29页。
    188《改进基层政治》,1944年3月20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189《促进宪政实施之各种必要措施案》,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
    19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51页。
    193《政府交议:改善各级行政机构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47页。
    194《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文汇年刊》1939年5月1日第1期,第696页。
    195严肃:《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人选问题》,《战地》(金华)1938年12月1日第5·6期合刊,第2页。
    196《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文汇年刊》1939年5月1日第1期,第697页。
    197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上),《建设研究》(广西桂林)1939年6月15日第1卷第4期,第90~91页。
    198王付昌:《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省临时参议会述评》,《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119页。
    199《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文汇年刊》1939年5月1日年第1期,第697页。
    200章茶:《浙江省临时参议会》,《战地》(金华)1939年10月1日第2卷第5期,第4页。
    201《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沙千里主编《战时重要法令汇编》,第36页。
    202《关于省临时参议会》,1941年6月3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203刘家树等:《请限期完成各级民意机关以固抗建基础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37页。
    204蒋继伊等:《请确定省县参议会职权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39页。
    205褚辅成等:《各省每年度预算案应先交省临时参议会审议建议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39~140页。
    206吴道安等参:《请厉行法制以奠国基而期郅治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49页。
    207蒋继伊等:《请行政院特准参议会实行民主监察制度以肃吏政而利抗战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46页。
    208陈盛清:《论省市临时参议会》,《东方杂志》(香港)1938年12月1日第35卷第23号,第23页。
    209戴仲玉:《论省临时参议会》,《闽政月刊》(福建永安)1939年5月31日第4卷第3期,第9页。
    210红:《希望迅速召集省市县参议会》,《解放》1938年10月15日第54期,第2页。
    211章茶:《浙江省临时参议会》,《战地》(金华)1939年10月1日第2卷第5期,第4页。
    212《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宣言》,《建设研究》(广西)1939年7月15日第1卷第5期,第77~
    78页。
    213明:《省参议会首次会议:议场拾零》,《一条心》半月刊1939年5月15日第4期,第24~26页。
    214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1939年9月11日第1139号,第25~27页。
    215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上),《建设研究》(广西桂林)1939年6月15日第1卷第4期,第86页。
    216《四川省佛会建议参议会通令保护寺产免抽僧丁》,《海潮音》1940年第21卷第12号,第21页。
    217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编行:《云南省政府公报》1939年8月19日第1卷第16期,第16页。
    218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下),《建设研究》(广西桂林)1939年7月15日第1卷第5期,第72页。
    219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上),《建设研究》(广西桂林)1939年6月15日第1卷第4期,第88页。
    220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上),《建设研究》(广西桂林)1939年6月15日第1卷第4期,第86页。
    221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下),《建设研究》(广西桂林)1939年7月15日第1卷第5期,第72页。
    222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编行:《云南省政府公报》1942年3月25日第14卷第23期,第16~17页。
    223贵州省临时参议会秘书处编:《贵州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记录》,1939年版。
    224朱经农:《出席湖南省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会报告》(1941年8月2日),《湖南教育》1941年8月15日第20期,第7~8页。
    225陈守礼:《所望于甘肃参议会诸公者》,《陇铎月刊》(重庆)1941年6月15日第2卷第3期,第2~3页。
    226潘大逵:《风雨九十年——潘大逵回忆录》,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第118~119页。
    227左舜生、张君劢、章伯钧参政员等提:《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以安定人心发扬民力而利抗战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9年11月印行,第92页。
    228李璜:《中青建党纪念感言》,《国论》周刊(重庆)1938年12月5日第8号,第116页。
    229左舜生、张君劢、章伯钧等提:《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以安定人心发扬民力而利抗战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4~95页。
    230张君劢等提:《改革政治以应付非常局面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2~93页。
    231王造时等提:《为加紧精诚团结以增强抗战力量而保证最后胜利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3~94页。
    232陈绍禹等提:《请政府明令保障各抗日党派合法地位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2页。
    233参见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第80~81页。
    234张申府等提:《建议集中人才办法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3页。
    235江恒源等提:《为决定立国大计解除根本纠纷谨提具五项意见建议政府请求采纳施行案》,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146~150页。
    236参政员孔庚等提:《请政府遵照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定期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开始宪政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91页。
    237参见闻黎明:《抗战时期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一段内幕》,《百年潮》2005年第1期,第75~76页。
    238梁漱溟:《论当前宪政问题》,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卷6,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50页。
    239陈绍禹:《目前国内外形势与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的成绩》,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632页。
    240韬奋:《一个综合的研究》,韬奋《抗战以来》,第125~126页。
    241沈钧儒:《关于宪政的几件事》,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227页。
    242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202页。
    243韬奋:《苦命的宪政运动》,韬奋《抗战以来》,第144页。
    244《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宣言》,《解放》周刊1940年3月8日第101期,第2~3页。
    245曹政达:《重庆政权与宪政运动》,《宪政月刊》(上海)1940年9月20日创刊号,第29页。
    246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日记》1940年4月1日,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541页。
    247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63页。
    248《六中全会闭幕》,1939年11月2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249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63页。
    250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71页。
    251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65、66页。
    252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65~66页。
    253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71页。
    254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72页。
    255韬奋:《对宪政的最后挣扎》,韬奋《抗战以来》,第153页。
    256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49页。
    257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日记》1940年4月1日,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544页。
    258[美]费正清:《1943年——蒋介石开始失去民心》,张鸣、吴静妍主编《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卷5,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444~445页
    259梁漱溟:《论当前宪政问题》,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卷6,第555页。
    260转引自《放弃陈腐落伍的旧观念确立正确统一的新战略》,1943年2月2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26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黄炎培日记摘录》,1943年9月10日,中华书局1979年版。
    262《从这次参政会看政治前途》,《国讯》1943年10月1日第347期,第1页。
    263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第146~147页。
    264《会议日志》,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第1216页。
    265《蒋主席设置有关宪政机构之宣示及参政会之决议》,《宪政月刊》1944年1月创刊号,第45页。
    266沈钧儒:《在宪政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1944年1月4日《新华日报》第2版。
    267《蓉民主宪政促进会昨日举行成立大会》,1944年2月24日《新华日报》,转引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38页。
    268《呼吁政府实施约法,实现人民基本自由》,1944年4月23日《新华日报》,转引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39页。
    269达生:《大后方民主运动消息》,1944年7月3日《新华日报》,其中第九条被删,第六、第七被删改,转引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42页。
    270《民主动员进行坚决保卫战》,1944年7月18日《华西日报》,转引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37页。
    271《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目前时局的看法和主张》,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第18~19页。
    272张君劢:《人民基本权利三项之保证》,《再生》(重庆)1944年第94期,第36页。
    273张君劢:《联合国家中之治国与乱国》,《民宪》(重庆)1944年8月15日第1卷第6期,第12页。
    274达生:《大后方民主运动消息》(1944年9月30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47页。
    275《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1944年3月14日《解放日报》,转引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
    3上),第1342页。
    276董必武:《大后方的一般慨况》(1945年春自渝返延安所做的报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183页。
    277孙科:《实施宪政的几个问题》,1943年12月5日《中央日报》,转引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49页。
    278《邹参政员韬奋等提:请撤消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以充分反映舆论及保障出版自由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8年12月印行,第61~62页。
    279韬奋:《忙得一场空》,韬奋著《抗战以来》,第56页。
    280韬奋:《对保障文化事业的再呼吁》,韬奋著《抗战以来》,第142页。
    281《促进宪政培养民主这次参政会的一大任务》,1943年9月20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282《实施宪政的必要条件》,1943年9月23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28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3年10月2日,台湾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影印本。
    284张君劢:《人民基本权利三项之保障》,《再生》(重庆)1944年第94期,第39页。
    285《社评》,1944年5月8日《大公报》(桂林)。
    286《宪政实施协进会工作报告》(1944年5月19日),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
    (第4编第2册),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8年版,第1793页。
    287《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宣言》(1944年5月26日),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第868页。
    288《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宣言》(1944年5月26日),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第892页。
    289《尊重舆论与改善检查》,1944年6月6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29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4月6日,。
    291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4月22日。
    292邵力子:《新旧问题》,傅学文编《邵力子文集》(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52页
    293邵力子:《在中法联谊会上的演说》,1944年5月20日《新华日报》(重庆),转引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50页。。
    294黄炎培等:《民主与胜利献言》,《宪政月刊》1944年9月第9期,第2页。
    295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2月11日。
    296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2月14日。
    297《博采舆论的新作风》,1945年1月3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298孙科:《怎样促进民主》,孙科《三民主义新中国》,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52~53页。
    299沈参政员钧儒等:《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83~185页。
    300《国防最高委员会对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移送各案之决议暨实施情形概要》,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8年12月印行,第130页。
    301韬奋:《“来宾”的建议》,韬奋著《抗战以来》,第47~48页。
    302沈参政员钧儒等:《请政府重申前令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第106~107页。
    303韬奋:《严禁违法拘捕的建议》,韬奋著《抗战以来》,第160页。
    304邹参政员韬奋等:《严禁违法拘捕迅速实行提审法以保障人民身体自由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第84页。
    305陈参政员霆锐等:《敦促政府迅速实行提审法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49~150页。
    306《保障战时人民权利》,1943年11月2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307《蒋会长重要指示》,1943年11月13日《大公报》(重庆)头条。
    308王云五:《八年的参政》,王云五著《谈往事》,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4~65页。
    309张君劢:《人民基本权利三项之保障》,《再生》(重庆)1944年第94期,第37页。
    310黄炎培:《关于宪政实施文件两种》,《宪政月刊》(重庆)1944年3月1日第3号,第29页。
    311沈普、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56页。
    312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6月8日。
    31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4月22日。
    314《宪政实施协进会工作报告》(1944年5月19日),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4编第2册,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8年版,第1792~1793页。
    315《立法司法与守法》,1944年6月19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316《保障人民身体自由办法》(1944年),朱汉国主编《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65~866页。
    317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6月8日。
    318《保障人民身体自由》,1944年8月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319董必武:《大后方的一般慨况》(1945年春自渝返延安所做的报告),《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146页。
    320《保障人身自由问题》,《宪政月刊》1944年10月1日第10号,第36页。
    321《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40年12月修正公布),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4页。
    322邹韬奋:《经历》,三联书店出版社1958年版,第364页。
    323《争取三期抗战胜利与国民参政会》,《新蜀报》(重庆)社论。转引自孟广涵等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第135页。
    324张参政员君劢等:《刷新正本以利抗战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纪录》,第59页。
    325《周参政员览等提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9年4月印行,第62页。
    326《参政员王云五致词》,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1223页。
    327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5月19日。
    328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8月13日。
    329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8月24日。
    330《希望于国民参政会者》,1944年9月5日《时事新报》(重庆)社评。
    331《对参政会的期望》,1944年9月5日《大公报》(桂)社评。
    332《对参政会的希望》,1944年9月5日《新民报》(重庆)社评。
    333《今日之国民参政会》,1944年9月6日《新华日报》(重庆)社评。
    334钱参政员端升等:《请政府刷新政治以慰民望而奠国基案》,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188页。
    335焕维:《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摘记》(1944年10月15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第24~25页。
    336《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44年9月修正公布),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6年1月印行,第492页。
    337《参政会划时代的成就》,1944年9月18日《中央日报》(重庆)社评。
    3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8月23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9月4日。
    340《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28页。
    341周恩来:《如何解决——双十节讲演》(1944年10月10日),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32~1133页。
    342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101~103页。
    343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112页。
    34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1941年2月22日,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1年3月19日。
    34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1年3月21日。
    347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115页。
    348梁漱溟:《我努力的是什么》,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第118页。
    349沈谱、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1944年9月24日。
    35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9月22日。
    351《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第32页。
    352《昆明各界双十节纪念大会宣言》,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57~1358页。
    35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29日。
    354《论定期召开国民大会》,1945年1月4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355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1月4日。
    356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1月5日。
    357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1月15日。
    358《中国民主同盟对蒋介石新年文告发表时局宣言》,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第36~37页。
    35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5年2月12日。
    360《孙院长对二月中重庆各报所载谈话之负责声明》,《民主世界》(重庆)1945年3月1日第4·5期合刊,第4页。
    361《应该赶快团结了!》,1945年2月20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362罗隆基:《关于团结的几个问题》,《民主周刊》(昆明)1945年2月24日第1卷第10期,第1页。
    363周恩来:《如何解决——双十节讲演》(1944年10月10日),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32页。
    36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9月22日。
    365《重庆文化界对时局进言》,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53~1354页。
    366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3月1日。
    36《7中国民主同盟发言人对最近国内民主与团结问题发表谈话》,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第39页。
    368《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时局的主张》,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64~1365页。
    369《成都文化界对时局献言》,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56页。
    370《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体学生对国是的意见》,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66页。
    371《国立浙江大学全体学生促进民主宪政宣言》,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68页。
    372黄炎培:《国民参政会日记》1945年6月26日,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第568页。
    37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7月6日。
    374《开会式周参政员炳琳演词》,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8页。
    375黄炎培、冷遹、江恒源:《关于不参加国民大会问题讨论的书面声明》,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第1465页。
    376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7月12日。
    377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7月13日。
    378《左参政员舜生等提:请先实现民主措施后缓召集国民大会以保团结统一而利抗战建国案》,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132~133页。
    379《左舜生等对提案的说明》,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下),第1474页。
    38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7月15日。
    381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7月17日。
    382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7月19日。
    383《国民大会问题审查委员会审查报告》,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纪录》,第72页。
    384《本刊主编人章伯钧先生对于改善时局的谈话》,《中华论坛》1945年7月1日第7·8期合刊,第1页。3《85中国民主同盟对时局宣言》,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第50~51页。
    38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2月4日。
    38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7月19日。
    38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8月17日。
    38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8月17日。
    39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8月22日。
    39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9月12日。
    39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9月15日。
    39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9月22日。
    39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8月23日。
    395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4日。
    396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17日。
    397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9月19日。
    398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6日。
    399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11日。
    400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12日。
    401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13日。
    40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0月17日。
    40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0月19日。
    404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1月3日。
    40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0月25日。
    40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1月6日。
    40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1月8日。
    408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1月11日。
    409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1月12日。
    410《张治中谈美国调停下之国共谈判》,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38~1139页。
    4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1月21日。
    4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2月8日。
    41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2月8日。
    414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4,1944年12月25日。
    4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1944年12月25日。
    416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1945年1月11日。
    417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1945年1月24日。
    418《张治中谈美国调停下之国共谈判》,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40页。
    419《张治中谈美国调停下之国共谈判》,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141页。
    420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1945年2月3日。
    421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2月9日。
    422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1945年2月12日。
    423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2月14日。
    424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卷5,1945年2月15日。
    425《蒋介石在宪政促进会上的讲话》,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70页。
    426《蒋介石在宪政促进会上的讲话》,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72~1373页。
    427《新华社记者评蒋介石的讲话》,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73~1376页。
    428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5~1069页。
    429《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第1380页。
    巴县临时参议会秘书室编:《巴县临时参议会第三次大会会议记录》,1944年3月印行。
    陈兴鸿:《参观川黔桂粤湘赣各省新县制报告》,1942年3月。
    《成都市临时参议会第四次工作报告书》(1944年6月),1945年1月印行。
    福建省临时参议会编:《福建省临时参议会第五次大会汇编》,1941年印行。
    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编:《广东省临时参议会第五次大会汇编》,1941年印行。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
    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编:《孙中山全集》卷1、2、9,中华书局1981年版;卷5,中华书局1985年版。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8年9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8年12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9年4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39年11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五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0年8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1年10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2年9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3年8月印行。
    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编:《国民参政会第四届第一次大会纪录》,国民参政会秘书处1946年1月印行。
    黄克剑、吴小龙编:《张君劢集》,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情况资料》,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版。
    梁漱溟:《我的努力与反省》,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梁漱溟:《忆往谈旧录》,金城出版社2006年版。
    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孟广涵编:《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梅渐浓、黄欣周、陈正茂编:《曾琦先生文集》(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1993版。
    《民意机关法令特辑》,江西省民政厅1944年11月印行。
    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全集》(卷4、卷7),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秦孝仪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4编第2册,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8年版。
    荣孟源、孙彩霞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上),《建设研究》(桂林)第1卷第4期,1939年6月15日。
    汝柏辑:《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纪要》(下),《建设研究》(桂林)第1卷第5期,1939年7月15日。
    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卷1、2),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沙千里编:《战时重要法令汇编》,双江书屋1944年版。
    沈云龙主编:《张君劢先生九秩诞辰纪念册》(下),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四川大学马列教研室编:《国民参政会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孙党伯、袁謇正编:《闻一多全集》(卷2),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孙科:《三民主义新中国》,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傅学文编:《邵力子文集》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
    韬奋:《抗战以来》,韬奋出版社1946年版。
    王世杰:《王世杰日记》影印本(卷1-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
    杨东平编:《大学精神》,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卷3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宪政建设重要文献汇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43年印行。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革命文献》第71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7版。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黄炎培日记摘录》,中华书局197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文献资料》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梁漱溟全集》(卷6),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周天度、孙彩霞编:《救国会史料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邹韬奋:《经历》,三联书店出版社1958年版。
    《县参议会组织暂行条例》,江西省民政厅1944年11月印行。
    《本刊第二次宪政座谈》,《宪政月刊》第3号,1944年3月1日。
    《保障人身自由问题》,《宪政月刊》第10号,1944年10月1日。
    曹政达:《重庆政权与宪政运动》,《宪政月刊》(上海)创刊号,1940年9月20日。
    陈守礼:《所望于甘肃参议会诸公者》,《陇铎月刊》(重庆)第2卷第3期,1941年6月15日。
    陈盛清:《论省市临时参议会》,《东方杂志》(香港)第35卷第23号,1938年12月1日。
    《从这次参政会看政治前途》,《国讯》第377期,1943年10月1日。
    戴仲玉:《论省临时参议会》,《闽政月刊》(福建永安)第4卷第3期,1939年5月31日。
    《德为本》,《自由论坛》第2卷第1期,1944年1月1日。
    杜才奇:《论学者从政》,《自由论坛》第1卷第1期,1943年2月15日。
    杜月笙:《请同胞各以实力来援助政府》,《文汇年刊》(上海)第1期,1939年5月1日。
    《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纲领》,《中央党务公报》1939年第2期。
    冯克:《昆明一盛会》,《民主周刊》第2卷第2期,1945年7月23日。
    冯玉祥:《我们应如何抗敌救国》,《广播周报》(南京)第150期,1937年8月14日。
    《工业界对于宪政的意见》,《宪政月刊》第8、9号合刊,1944年8月1日。
    《国民的政治兴趣》,《自由论坛》第1卷第3期,1943年4月15日。
    光涛:《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再生》总第104期,1945年12月5日。
    《广西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宣言》,《建设研究》(广西)第1卷第5期,1939年7月15日。
    贵州省临时参议会秘书处编:《贵州省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大会记录》,1939年版。
    红:《希望迅速召集省市县参议会》,《解放》第54期,1938年10月15日。
    胡次威:《四川省实施新县制成绩总检讨》,《县政》第2卷第1期,1943年2月8日。
    黄炎培:《关于宪政实施文件两种》,《宪政月刊》第3号,1944年3月1日。
    黄炎培:《宪政月刊志趣书》,《宪政月刊》创刊号,1944年1月。
    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再生》总第104期,1945年12月5日。
    《蒋委员长在庐山谈话会对卢沟桥事件演词》,《湖北省政府公报》第322期,1937年7月26日。
    《蒋主席设置有关宪政机构之宣示及参政会之决议》,《宪政月刊》创刊号,1944年1月。
    江恒源:《十六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上海)第146期,1933年7月1日。
    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139号,1939年9月11日。
    俊生:《中国国家社会党》,《再生》总第104期,1945年12月5日。
    《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救亡情报》(上海)第6期,1936年6月14日。
    李璜:《中青建党纪念》,《国论》周刊(重庆)第8号,1938年12月5日。
    罗隆基:《政治的民主与经济的民主》,《民主周刊》第1卷第2期,1944年12月16日。
    《历年迁建厂矿情形》,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统计月报》第70号,1942年6月印行。
    梁漱溟:《怎样应付当前的大战?》,《乡村运动周刊》(济南)第19期,1937年8月9日。
    明:《省参议会首次会议:议场拾零》,《一条心》第4期,1939年5月15日。
    毛泽东:《论持久战》,《解放》第43-44期,1938年7月1日。
    《民主与胜利献言》,《宪政月刊》第9期,1944年9月1日。
    努生:《欢迎归政于民》,《民主周刊》第1卷第5期,1945年1月13日。
    潘汉年:《全面抗战中政治动员的基点》,《抗战三日刊》第5号,1937年。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救亡情报》(上海)第6期,1936年6月14日。
    全民同人:《为争取全面全民族战争胜利而奋斗》,《全民周刊》(武汉)第1卷第1期,1937年12月11日。
    秦柳芳:《当前工业界的苦闷》,《中国工业》第29期,1945年8月20日。
    孙宝毅:《记国社党领袖张君劢先生》,《文汇周报》第16、17期合刊,1946年4月20日。
    孙科:《民主与农民运动》,《中国农民》(重庆)第5卷第1、2期合刊,1945年11月。
    孙冶方:《从汉奸之多谈到乡村工作》,《抗战三日刊》第5号,1937年。
    《四川省佛会建议参议会通令保护寺产免抽僧丁》,《海潮音》第21卷第12号,1940年。
    沈光烈:《二十年来之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杂志》(上海)第27卷第5号,1937年5月10日。
    《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文汇年刊》第1期,1939年5月1日。
    《私人企业与宪政——本刊第六次座谈》,《宪政月刊》第8、9号合刊,1944年8月1日。
    《实业家对国防建设的意见》,《抗战三日刊》第6号,1937年。
    韬奋:《达到保卫目的之基本条件》,《抗战三日刊》第85号,1938年6月29日。
    韬奋:《反映民意与抗战前途》,《抗战三日刊》第37号,1938年1月16日。
    韬奋:《新政与人选》,《抗战三日刊》第37号,1938年1月16日。
    《田赋征实问题》(读者通讯),《中国农村》(桂林)第8卷第2期,1942年4月1日。
    《我国内政概述》,《统计月报》第89号,1944年1月。
    王赣愚:《团结与军权统一》,《民主周刊》第1卷第13期,1945年3月19日。
    王赣愚:《谈宪政》,《自由论坛》第2卷第2期,1944年2月1日。
    薛暮桥:《农村组织》,《抗战三日刊》第4号,1937年。
    薛暮桥:《乡村工作者应如何努力——献给国民参政员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江问
    渔诸先生的公开信》,《全民抗战》第2号,1938年7月9日。
    喜饶嘉措:《告蒙藏人士书》,《文汇年刊》(上海)第1期,1939年5月1日。
    《宪政实施协进会消息汇志》,《中华法学杂志》第3卷第2期,1944年。
    《宪政实施协进会为发动研讨宪草告全国人民书》,《宪政月刊》第2期,1944年2月1日。
    《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宣言》,《解放》第101期,1940年3月8日。
    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编行:《云南省政府公报》第1卷第16期,1939年8月19日。
    云南省政府秘书处编行:《云南省政府公报》第14卷第23期,1942年3月25日。
    严肃:《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人选问题》,《战地》(金华)第5、6期合刊,1938年12月1日。
    杨卫玉:《中华职业教育社十年来的动向》,《国讯》(重庆)第289期,1941年12月5日。
    章茶:《浙江省临时参议会》,《战地》(金华)第2卷第5期,1939年。
    张君劢:《对外抗战问题》,《月报》(上海)第1卷第7期,1937年7月15日。
    张君劢:《联合国家中之治国与乱国》,《民宪》第1卷第6期,1944年8月15日。
    张君劢:《人民基本权利三项之保证》,《再生》第94期,1944年。
    张志让:《释放政治犯》,《抗战三日刊》第2号,1937年。
    朱经农:《出席湖南省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会报告》(1941年8月2日),《湖南教育》第20期,1941年8月15日。
    朱剑农:《怎样改进战时的农村》,《中国农民》(重庆)第1卷第5期,1942年6月30日。
    章乃器:《怎样开展弄堂组织》,《抗战三日刊》(上海)第2号,1937年。
    《战时民众团体整理办法》,江西省政府秘书处编印:《江西省政府公报》第1098、1099号合刊,1938年12月5日。
    《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解放》创刊号,1937年4月24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解放》第1卷第18期,1937年10月2日。
    《中国抗战后的政治演进》,《文汇年刊》第1期,1939年5月。
    《中国青年党代表与国民党总裁往复函件》,《东方杂志》(长沙)第35卷第6号,1938年3月16日。
    《中国青年党建党纪念》,《国论》(重庆)第8号,1938年12月5日。
    中国青年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青年党建党十五周年纪念》,《国论》(重庆)第8号,1938年12月5日。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解散宣言》,《文汇年刊》(上海)第1期,1939年5月1日。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环球》(上海)第2卷第1期,1917年3月。
    《中华职业教育社组织大纲》,《环球》(上海)第2卷第1期,1917年3月。
    《怎样渡过难关》(时评),《民主周刊》第1卷第1期,1944年12月9日。
    《政治第一》,《自由论坛》第1卷第2期,1943年3月15日。
    《博采舆论的新作风》,1945年1月3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本次参政会之意义》,1943年9月27日《国民公报》(重庆)社评。
    《保障人民身体自由》,1944年8月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保障战时人民权利》,1943年11月2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参政会的伟大成就》,1944年9月19日《新民报》(重庆)社评。
    《参政会划时代的成就》,1944年9月18日《中央日报》(重庆)社评。
    《参政会重大收获》,1943年9月28日《新民报》(重庆)社评。
    《促进民治》,1941年11月26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促进民治加强抗战》,1941年11月27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促进宪政培养民主这次参政会的一大任务》,1943年9月20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促进宪政之实施》,1943年9月16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第一次全国对外战争》,1937年8月19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对参政会的期望》,1944年9月5日《大公报》(桂)社评。
    《对参政会的希望》,1944年9月5日《新民报》(重庆)社评。
    《对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的期望》,1943年9月19日《新华日报》(重庆)社评。
    《读蒋委员长谈话》,1937年9月25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放弃陈腐落伍的旧观念确立正确统一的新战略》,1943年2月2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傅斯年:《盛世危言》(星期论文),1943年5月2日《大公报》(重庆)。
    高集:《参政会闭幕日速写》,1945年7月21日《大公报》(重庆)。
    《改进基层政治》,1944年3月20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工厂迁移内地问题》,1937年10月7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关于省临时参议会》,1941年6月3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关于物资疏散》,1944年6月23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关于宪政问题的指示》,1944年3月14日《解放日报》。
    《国民参政会的贡献》,1940年4月1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国民参政会开幕献词》,1943年9月19日《时事新报》(重庆)社评。
    《后方的经济建设》,1939年9月29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呼吁政府实施约法,实现人民基本自由》,1944年4月23日《新华日报》。
    《回归二届二次参政会》,1942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述评。
    《蒋会长重要指示》,1943年11月13日《大公报》(重庆)。
    《救济内移工业》,1944年11月8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今年的征收征购》,1942年6月8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今日之国民参政会》,1944年9月6日《新华日报》社评。
    《健全基层政治》,1942年6月26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建设地方参政机关》,1938年7月15日《大公报》(汉口)社评。
    《九中全会的收获》,1941年12月24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克服经济困难的前提》,1943年7月8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立法司法与守法》,1944年6月19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六中全会闭幕》,1939年11月2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粮食与土地》,1941年6月19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民国三十三年元旦献辞》,1944年1月1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民主动员进行坚决保卫战》,1944年7月18日《华西日报》。
    《民主阶石之国民参政会》,1941年11月24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陪都六工业团体,发表对时局主张》,1944年12月26日《新华日报》。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1943年10月5日《解放日报》(延安)社论。
    《期待参政会二三事》,1943年9月19日《新民报》(重庆)社评。
    《全代会之决议及宣言》,1938年4月4日《大公报》(汉口)社评。
    《全国更需要切实团结》,1937年10月26日《大公报》(汉口)社评。
    《全国将领来京请示》,1937年8月6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全国军人之卫国精神》,1937年8月16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淸议与国情》,1944年1月6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蓉民主宪政促进会昨日举行成立大会》,1944年2月14日《华西日报》。
    《时局全面严重化的展开》,1937年8月10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孙科:《实施宪政的几个问题》,1943年12月5日《中央日报》。
    沈钧儒:《邹韬奋先生事略》,1944年10月1日《新华日报》。
    沈钧儒:《在宪政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1944年1月4日《新华日报》。
    《四届参政会的收获》,1939年9月19日《新蜀报》(重庆)社评。
    邵力子:《在中法联谊会上的演说》,1944年5月20日《新华日报》(重庆)。
    《岁暮谈经济大势》,1943年12月30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社评》,1944年5月8日《大公报》(桂林)。
    宋庆龄、何香凝:《拥护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4月17日《武汉日报》。
    《实施宪政的必要条件》,1943年9月23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实行宪政之时》,1939年9月20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所望于此次参政会者》,1943年9月21日《中央日报》《重庆》社评。
    《设宪政实施协进会》,1943年10月20日《大公报》(重庆)。
    《献给宪政实施协进会》,1943年11月12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希望于国民参政会者》,1944年9月5日《时事新报》(重庆)社评。
    《〈新闻自由〉使者之一,麦吉尔昨参观本报》,1945年4月2日《新华日报》(重庆)。
    《宪政运动与地方自治》,1939年11月8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言论自由与民主》,1944年4月19日《新华日报》。
    《由山西田赋改征实物说起》,1941年7月12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援助工业斗士》,1945年1月31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赞成新闻自由》,1944年9月29日《大公报》(重庆)社评。
    子冈:《疲劳的参政会》,1945年7月11日《大公报》(重庆)第2版。
    《战后的建国工作》,1943年9月8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13日《新中华报》。
    《祝记者节》,《1944年9月1日新华日报》(重庆)社评。
    《祝三届内政会议开幕》,1941年12月5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制宪与行宪》,1944年2月14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怎样表达民意》,1943年11月16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怎样把民众提挈起来》,1937年8月27日《大公报》(上海)社评。
    《怎样担当更大的艰苦?》,1937年10月15日《大公报》(汉口)社评。
    《怎样加强自卫力量?》,1937年12月9日《大公报》(汉口)社评。
    《尊重舆论与改善检查》,1944年6月6日《大公报》(桂林)社评。
    [美]费正清著:《费正清对华回忆录》,陆慧勤等译,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潘
    大逵:《风雨九十年——潘大逵回忆录》,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
    王云五著:《谈往事》,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文思主编:《我所知道的孔祥熙》,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张鸣、吴静妍主编:《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卷5,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
    沈谱、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徐汉三编:《黄炎培年谱》,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周天度、孙彩霞著:《沈钧儒传》,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启人:《民主宪政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11月版;2011年11月修订版。
    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黄炎培故居管理所、朱宗震、陈伟忠主编《黄炎培研究集》(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韩忠金、孙信:《中国民主党派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李起民:《中国民主党派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马起华:《抗战时期的政治建设》,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6年版。
    彭庆遐、刘维叔编著:《中国民主党派历史人物》,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版。
    孙果达:《民族工业大迁徒——抗日战争时期民营工厂的内迁》,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王永样:《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袁继成、李进修、吴德华主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袁旭、党德信:《中国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张国福:《民国宪法史》,华文出版社1991年版。
    张执一:《抗战中的政党和派别》,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3月补正版。
    张文琳:《国际友人西北行(1935—1949)》,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朱建华、宋
    春主编:《中国近现代政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l993年版。
    牛军:《从赫尔利到马歇尔》,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朱建华、宋春主编:《中国政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朱汉国主编:《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曹成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地方自治的施行》,《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2期,2002年6月。
    江沛:《战时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述评》,《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1期。
    金功辉:《抗战时期的民众捐机运动》,《中山风雨》2004年第4期。
    秦兴洪、廖树芳、武岩:《论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农民》,《学术研究》2005年第8期。
    秦宏毅:《抗战时期广西的农业开发评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冉绵惠:《抗战时期国统区抓壮丁现象剖析》,《史林》2009年第4期。
    孙果达:《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经过》,《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4期。
    孙跃中:《“抓壮丁”的历史探析》,《文史杂志》2007年第4期。
    王先明:《从自治到保甲:乡制重构中的历史回归问题———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
    湖乡村社会为范围》,《史学月刊》2008年第2期。
    王强:《论抗战期间中国工人运动的特点》,《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
    王付昌:《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省临时参议会述评》,《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王付昌:《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省临时参议会述评》,《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闻黎明:《论抗日战争时期教授群体转变的几个因素一一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例的个案研究》,《近代史研究》1994第5期。
    闻黎明:《1944年: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捩——兼论民族工商业者“问政”的原因》,《近代史研究》1995第4期。
    闻黎明:《黄炎培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宪政运动》,《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5期。
    闻黎明:《皖南事变时期的中间党派——关于中间势力的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4期。
    闻黎明:《抗战时期发起第一次宪政运动的一段内幕》,《百年潮》2005年第1期。
    闻黎明:《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3期。
    向中银:《督促与配合:反轰炸中的重庆市临时参议会———以议案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薛恒:《国民参政会性质之辨》,《历史学研究》2003年第4期。
    杨涛:《中间派与国民参政会的缘起和第一次宪政运动》,《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10期。
    杨振姣:《论民初资产阶级地方自治》,《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张晓辉、屈晶:《抗战时期广东农村的合作运动》,《商场现代化》2010年2月中旬刊。
    周石峰:《国权与商利:抗战时期贵阳商会初探》,《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朱英:《“在商言商”与近代中国商人的政治参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赵红:《抗战后期四川农业衰败的很本原因》,《决策&信息》2008年第8期。
    诸葛达:《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詹朝东、黄冬芳:《抗战初期广西省临时参议会述评》,《社会科学家》2006年10月增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