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内蒙古东部地区,设置“兴安省”特别行政区域,将它划归由其控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的统辖之下,进行殖民统治,使之成为自己最为巩固的殖民地之一。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就是日本殖民统治内蒙古东部地区诸多政策当中的经济统治政策。它与日本殖民统治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政策相联接,促成了“满洲国”内蒙古族聚居的、以游牧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兴安省”为中心的内蒙古东部地区殖民地化,引起该地区社会、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作为日本占领并殖民统治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经济统治特殊政策,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是与日本在包括本土和殖民统治或占领区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整体一样,是在经济危机和战争局势为背景,依靠国家和政权行政权力和法律手段,对国民经济诸领域以及社会再生产各环节进行直接干预、调控、管制、统治的,与政治统制相结合的特殊经济管理模式,具有高度国家垄断性和行政计划性特点。在日本军政及企事业实业势力的参与和指导下,“满洲国”政府一元化统筹下,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得到全面展开。
     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是日本推行“满蒙政策”,最终实现“大陆政策”整体目标的关键环节;是日本在包括本土和殖民统治或占领区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洲国”经济统制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日本军政及企事业实业势力的参与和指导“满洲国”政府实现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的对日从属化、附庸化、一体化和殖民地化的重要经济措施。作为日本最典型的殖民地经济统治政策体现部分,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既有日本在包括本土和殖民统治或占领区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共有的特征,也有区域和民族等诸方面的自身特征。
     日本军政以及企事业势力参与并指导“满洲国”政府,实行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的结果,基本上实现其“满蒙政策”的侵略目标,保证了“大陆政策”的进一步的推进。通过该经济政策,完全控制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命脉,将该区域的经济完全纳入到其殖民经济体系当中,使之成为日满一体化的战时经济体制重要构成部分。该政策无节制的经济权益和物资掠夺的手段,严重破坏了内蒙古东部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与此同时,给该地区社会、经济带来近代化相关信息,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该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等客观作用。
     本文正文由导论和五章内容构成。导论中主要说明了选题及其意义、相关领域成果以及史料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中对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形成与演变过程以及体系结构进行考察;第二章到第四章中对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各子统制政策体系,即交通通讯、金融财政、矿产资源和工矿商农林畜牧产业的统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第五章中对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的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总结归纳。
After "Mukden Incident", Japan occupied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and set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Hung Yen province", which was under the overall command of the puppet regime "Manchukuo". Colonized control was implemented there, making it as one of most solid colonies of Japan.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was Japan's colonial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in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It was associated with political, military and cultural colonial policies, and then colonism in the ea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 begun, causing social, historical, and many other aspects of changes in this region. Since it had ethnic and nomadic economy features, "Hung Yen province" became the center of the colonism in the ea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 in "Manchukuo".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was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war tensioned situation in Japan. Relying on the political power, executive measures and legal means, it influenced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direct intervention, adjustment, controlling and domination. As a special economic management model, it had the features of high degree of state monopoly and administrative planning. Under the participation and guidance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with the unified co-ordination of "Manchukuo" government,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was in full swing in the ea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s national economy.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w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churia and Mongolia Policy" and the key to the overall objectives of the eventual realization of the "mainland policy"; It was the crucial component of the Japan's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system to implement over indigenous and colonial domination or occupation areas and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Manchukuo" as well.It was also a significant economic measure to achieve economy dependent on Japan-oriented, client-oriented, integrated coloniza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Inner Mongolia through the participation of Japan's military forces an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guidance of "Manchukuo" government. As the most typical Japan's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ver the colony,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had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economic hierarchy to carry out Japan's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ver the indigenous and colonial domination or occupation areas and it had its own regional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Japanese military forces, as well a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participated and guided the "Manchukuo"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The result was that Japan basically achieved its aggressive goal of "Manchuria and Mongolia Policy", and ensured further propulsion of "mainland China policy". Through the adoption of the economic policy, Japan had a full control over the ea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s economic lifeline, and fully integrated this region's economy into its colonial economy, thus beca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Japanese Manchuria integration wartime economic system. This policy was the means to gain unrestrained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o plunder material supplies.So it seriously undermined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people in eastern Inner Mongolia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it brought relevant modern information to the regional community and economy.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d the objective effect, for example, it served to promote the region'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nsists of an introduction and five chapters.Introduction part explains the sele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chievements in this area, overview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one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nd system of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From chapter two to chapter four, a study has done to explore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and the relative policies o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finance and monetary, mineral resources and mining industry, commerce, agriculture,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Chapter five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and impact of the economic control policy of "Hung Yen province" in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引文
1殖民统治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日本军政及企事业势力主要是以内阁为核心的政府机构、以关东军代表的军部以及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为代表的资本机构。
    2《满洲国指导方针纲要》(1933年8月8日),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3)伪满傀儡政权》(以下简称为《伪满傀儡政权》),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6页。
    3《对满蒙方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1页。
    4《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谈满洲国的经济统制》(1933年5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4)东北经济掠夺》(以下简称为《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9页。
    5《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与溥仪的换文》(1932年3月10日),《伪满傀儡政权》,第3页。
    6关于日本在“满蒙”地区文化教育的情况请参阅齐红深主编:《日本对华教育侵略》(以下简称为《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任其怿著:《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相关章节。
    1所谓“满蒙政策”是指日本对中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所进行侵略扩张的所有思想、言论、计划和行动。是“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制定并实行的占领中国,占领亚洲,进而成为世界霸主的“大陆政策”的重要步骤及核心部分。关于《满蒙政策》的演变过程参阅薛子奇等著:《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以下简称为《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年)》(以下简称为《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所谓“满蒙”是指日本推行“满蒙政策”,侵略中国东北及内外蒙古时提出的特殊地理概念。它大致包括当时东北四省(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热河省)以及内外蒙古地区。其详细内容请参阅金海的《从地域概念看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等论文。
    3《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年)》,第53、307页。
    4《满洲国指导方针纲要》(1933年8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7页。
    1关于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地区蒙旗制度的演变过程请参阅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以下简称为《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8-34页。
    1所谓的“蒙疆政权”是指日本侵占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之后操纵成立的殖民地傀儡政权。它先后以“蒙古军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蒙古自治邦”名称存在过。其详细内容可以参阅义都合西格主编:《蒙古民族通史》(以下简称为《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卷下,第458-466页等。
    2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以下简称为《兴安蒙古》),满洲事情案内所,1943年版,第47页。
    3所谓“东部内蒙古”是指日本侵略内蒙古地区过程中产生的又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是在与俄国签订第三次密约时提出的,其范围大体上南从长城北至黑龙江的广阔区域。参见[日]东亚问题研究会:《蒙古要览》(以下简称为《蒙古要览》),东京三省堂,1938年版,第18页;[日]善邻协会调查部变:《蒙古大观》(以下简称为《蒙古大观》),改造社,1938年版,226页。
    4《蒙古要览》,第4页。
    51931年3月9日设立。“隶属国务院,主管兴安省一般行政事务及另定地域之蒙旗事务,协助国务总理”的“满洲国”管理领内蒙古人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先后以兴安局(1932年3月至8月)——兴安总署(1932年8月至1934年12月)——蒙政部(1934年12月至1937年7月)——兴安局(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名称存在过。
    1《关于划定兴安省各分省及各旗之区域之件》(1932年6月27日),伪满洲国时期资料重刊编委会:《满洲国政府公报》(以下简称为《满洲国政府公报》),辽沈书社,1990年版,1932年6月27日,第18号。
    2《关于划定兴安省兴安各分省及各旗县之区域之件》(1933年5月1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5月10日,第130号。
    3《关于兴安省行政区域划之件》(1933年7月1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7月12日,第162号。
    4《1934年12月1日地方制度改革的实施》,《伪满傀儡政权》,第445页。
    5《蒙旗的变迁》,《伪满傀儡政权》,第462页;[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变:《满洲国史(分论)》(以下简称为《满洲国史(分论)》),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编译,1990年版,下卷,第969页。
    6《蒙古大观》,第244页;《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969页。
    1《兴安总省行政区划表》(1943年10月),《伪满傀儡政权》,第485页。
    2《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1014页。
    31935年5月,将扎鲁特左右翼两旗旗合并为扎鲁特旗。
    4《兴安总省官制》(),《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9月20日,第2789号;《伪满傀儡政权》,第484页。
    5《兴安各省面积、人口》(1940年10月1日国势调查),《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970页。
    6参阅《兴安蒙古》序言部分。
    7藤田胜:《日本思想大系(54)吉田松阴》(以下简称为《日本思想大系(54)吉田松阴》),岩波害店,1982年版,第193页。
    8[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以下简称为《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版,第203页。
    9《关于满洲对清诸问题解决方针决草案》(1908年9月25日),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以下简称为《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5年版,上,文书,第309页。
    10参阅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以下简称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六卷,第144、147、158、190页。
    1《关于对华政策方案》(1917年1月9日),《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文书,第426页。
    2一般把此次东方会议称之为第一次东方会议,以区别1927年6月日本田中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
    3《对满蒙的政策》(1921年5月13日),《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文书,第426页。
    4[日]佐藤元英:《昭和初期日本对华政策の研究:田中内閣の对满蒙政策》(以下简称为《昭和初期日本对华政策の研究:田中内閣の对滿蒙政策》),原書房,1992年版,第25-26页。
    5《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八卷,第373页。
    6[日]松冈洋右:《动荡の满蒙》(以下简称为《动荡の满蒙》),东京先进社,1931年版,第224-225页。
    7参阅[日]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观察の满蒙》(1931年5月29日),《关于满蒙问题》(1931年5月29日),[日]小林龙夫、岛田俊彦编:《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以下简称为《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みずず书房,1964年版,第139-144、173页。
    8[日]石原莞尔:《战争史观》,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著:《太平洋战争への道》(以下简称为《太平洋战争への道》)(第8卷)(资料篇),朝日新闻社,1988年版,第82-84页;[日]石原莞尔:《满蒙问题之私见》(1931年5月),[日]诸方贞子:《满洲事变と政策の形成过程》(以下简称为《满洲事变と政策の形成过程》),原书房,1981年版,第76-78页。
    9《中国问题处理方针要纲》(1932年3月12日),《伪满傀儡政权》,第4页。
    10《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要纲》(1940年10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57页。
    11[日]日本产业调查会满洲总局:《满洲产业经济大观》(以下简称为《满洲产业经济大观》),满洲产业会,1943年版,第443页。
    12兴安总署调查科编著:《新兴的兴安省概观》(以下简称为《新兴的兴安省概观》),徐同功翻译,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编印:《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五辑)(内部刊物),1984年版,第8页。
    1《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966-967页。
    2[日]藤冈啓著、吴自强译:《满蒙经济大观》(以下简称为《满蒙经济大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8辑,文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3参阅[日]平野博三著:《满蒙物产案内》(以下简称为《满蒙物产案内》),大阪屋号书店,1928年版的相关记载。
    4《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14页。
    5全称为“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是指苏德战争爆发后,为准备对苏作战而进行的关东军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其详细情况请参阅王承礼等总主编:《艰难与斗争十四年》(以下简称为《艰难与斗争十四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355页。
    6所谓“百万户移民计划”是指日本在于1937年开始向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推行的大规模移民侵略计划,是当时日本广田内阁的“七大国策”和“满洲国”的“三大国策”之一。其详细情况请参阅高乐才著:《日本“满洲移民”研究》(以下简称为《日本“满洲移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6-167页。
    7所谓“北边振兴计划”是指日本及其指导下“满洲国”在1939年提出的以进行“国防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备战计划,是当时“满洲国”的“三大国策”之
    8《对满蒙方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2、14页。
    9《满洲国史(分论)》,第964页。
    1《蒙古大观》,第242页。
    2《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966967页。
    3所谓“经济统制”论,是形成并实践于20世纪上半时期的一种经济体制学说。长期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它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比如国内有黄岭俊、郑会欣等人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相关情况请参阅黄岭俊等:《“经济统制”思潮论述》,《江汉论坛》2002年,第11期;郑会欣:《战前“经济统制”学说的讨论及其实践》,《民国研究》,2006年,第1期等论文。
    4关于各国“经济统治政策”理论与推行状况,请参阅郑独步:《各国经济统制政策》(以下简称为《各国经济统制政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相关章节。
    1“满洲国”行政区划发生多次变更,经过了4省1区2市到19个省的不同发展阶段。详情请参阅《十四省时省长和总务厅长名单》,《伪满傀儡政权》,第486-497页。
    1关于“满洲国”经济统制政策的演变过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经过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其详细情况请参阅藤利贵:《伪满经济统制概论》,《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古海忠之笔供》(1954年6月13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7页。
    1参阅[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总论)》(以下简称为《满洲国史(总论)》),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内部发行),1990年版相关章节。
    2参阅《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时期为中心》),1994年版相关章节。
    3参阅[日]铃木隆史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相关章节。
    4参阅[日]马扬伸也著《迈向满洲事变への道——币原外交と田中外交》(以下简称为《迈向满洲事变への道——币原外交と田中外交》),中央公论社,1972年版相关章节。
    5参阅[日]绪方贞子著《满洲事变与政策的形成过程》(以下简称为《满洲事变与政策的形成过程》),原书房,1981年版相关章节。
    6参阅旧]依田憙家著、卞立强译:《日本帝国主义研究》(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相关章节。
    7参阅[日]栗原健著:《对满蒙政策史之一面》(以下简称为《对满蒙政策史之一面》),原书房,1981年版相关章节。
    8参阅[日]古川万太郎著:《近代日本の大陆政策》(以下简称为《近代日本の大陆政策》),东京书籍出版社,1991年版相关章节。
    9参阅易显石著:《日本の大陆政策之中国东北》(以下简称为《日本の大陆政策と中国东北》),六兴出版社,1989年版相关章节。
    10参阅《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相关章节。
    11参阅《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年)》相关章节。
    12关捷主编:《日本侵华政策与机构》(以下简称为《日本侵华政策与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相关章节。
    1参阅米庆余著:《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以下简称为《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相关章节。
    2参阅陈本善主编:《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以下简称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相关章节。
    3参阅陈丰祥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以下简称为《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金禾出版社,1992年版相关章节。
    4参阅史丁著:《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以下简称为《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相关章节。
    5参阅苏崇民著:《满铁史》(以下简称为《满铁史》),中华书局,1990年版相关章节。
    6参阅易显石:《试论日本“满蒙政策”的形成与性质》,《日本研究》,1986年,第4期。
    7参阅金海:《从地域概念看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及其性质》,《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8参阅邢丽雅:《“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9[美]美国合众国战略爆炸调查团:《日本战时经济的崩溃——战略轰炸对日本战时经济的影响的诸效果》,正木千冬日译,日本评论社,1950年版。
    10参阅[美]J·B·科恩著:《战时战后的日本经济》(上下),大内兵卫译成日文,岩波书店,1950年版相关章节。
    11参阅[日]安藤良雄:《日本战时统制经的一个考察》,《经济思潮》,第二集,1946年版相关章节。
    12参阅[日]原朗著:《战时经济统制的开始》,《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20卷,岩波书店,1976年版相关章节。
    13参阅[日]中村隆英著:《战争经济及其崩溃》,《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21卷,岩波书店,1977年版相关章节。
    1参阅[日]下谷正弘、长岛修著《战时日本经济的研究》(以下简称为《战时日本经济的研究》),晃洋书房,1992年版相关章节。
    2参阅[日]井上清丸、宇佐美诚次郎著:(以下简称为《危机中的日本资本主义结构》),岩波书店,1951年版相关章节。
    3参阅[日]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战时日本经济(2)法西斯时期的国家与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年版相关章节。
    4参阅[日]三和良一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日本经济政策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2003年版相关章节。
    5参阅朱光庭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相关章节。
    6参阅雷鸣著:《日本战时经济统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相关章节。7参阅申康林:《浅析战时日本经济统制政策的演变),《许昌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8参阅杨栋梁、江瑞平等编:《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相关章节。
    9参阅刘昌黎:《论日本式经济体制》,《日本研究》,2005年第1期。
    10参阅申康林:《浅析日本战时经济的特征》,《军事经济研究》,1990年第6期。11参阅[日]大藏公望著:《日满统治经济论》(以下简称为《日满统治经济论》),日本评论社,1933年版相关章节。
    12参阅[日]池田秀雄著:《满洲统制论》(以下简称为《满洲统制论》),日本评论社,1943年版相关章节。
    13参阅[日]横山八五郎著:《满洲统治经济讲话》(以下简称为《满洲统治经济讲话》),满州警察协会,1940年版相关章节。
    1参阅[日]片仓衷著:《满洲国经济政策の现在将来に就て》(以下简称为《满洲国经济政策の现在と将来に就て》),日满实业协会,1935年版相关章节。
    2参阅[日]小岛精一著:《日满统制经济》(以下简称为《日满统制经济》),改造社,1933年版。
    3参阅[日]小日山直登著:《日满统制经济论》(以下简称为《日满统制经济论》),创建社,1932年版。
    4参阅[日]东府清次郎著:《日满统治经济に就て》(以下简称为《日满统治经济に就て》),1935年版。
    5参阅[日]东京协会调查部编:《日满经济统制に关する研究》(以下简称为《日满经济统制に关する研究》),1933年版。
    6参阅[日]满洲国史研究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以下简称为《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内部发行),1987年版相关章节。
    7参阅[日]]满洲国史研究会:《日本帝国主义下の满洲》(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下の满洲》),みずず书房,1972年版相关章节。
    8参阅滕礼贵著:《伪满经济统治》(以下简称为《伪满经济统治》),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相关章节。
    9参阅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以下简称为《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相关章节。
    10参阅[日]安藤良雄编:《日本经济政策史论》(以下简称为《日本经济政策史论》)(下),东京大学出版会,1976年版相关章节。
    11参阅[日]山本有造著:《“满洲国”经济史研究》(以下简称为《“满洲国”经济史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相关章节。
    12参阅南立丹著:《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13参阅赵继民:《论伪满洲中央银行在东北金融统制中作用及恶果》,《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l期。
    1参阅解学诗:《评伪满的经济“统制”和五年计划》,《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2参阅郑文云:《略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经济的特点》,《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3参阅衣保中:《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4参阅李秀石:《日本对我国东北经济侵略和掠夺政策的变迁及其实施》,《史林》,1986年,第2期。
    5参阅《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958-1022页。
    6参阅《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相关章节。
    7参阅郝维民:《内蒙古近代简史》(以下简称为《内蒙古近代简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相关章节。
    8参阅德力格尔玛:《伪满洲国“蒙地奉上”问题初探》,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1999年。
    9参阅[日]广川作保著:《蒙地奉上——[满洲国」 の土地政策》,汲古书院,2005年版相关章节。
    10参阅孛儿只斤·布仁赛音著、娜仁格日勒译:《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以下简称为《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相关章节。
    11王建革著:《农业生态语传统蒙古社会》(以下简称为《农业生态语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相关章节。
    12[日]森久男: 《内蒙古通辽满蒙开拓团始末》,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13房建昌:《日本满蒙开拓团及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在内蒙古东部活动考略》,《中国农史》,1998年,第3期。
    14[日]铃木仁丽:《满洲国の建国と兴安省の“自治”问题》,《内モンゴル》,2005年,第11期。
    15德力格尔玛:《伪满洲国统治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行政机构及其演变》,《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6都瓦萨:《伪满时期的扎鲁特旗财政》,《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7齐百顺:《论日本在兴安省实行的鸦片专卖制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2007年,第3期。
    1马寒梅:《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侵略》,《阴山学刊》,2002年,第3期。
    2李淑霞:《本世纪初日俄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侵夺》,《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3[日]江夏由树:《1930年代。中国东北农村にぉける公租公课——满洲国の“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の记述力から》,《一桥论丛》,120卷,1998年,第6期。
    4[日]吉田顺一:《兴安四省事态调查につぃて-非开放蒙地の调查を中心に》,《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1998年,第29号。
    5齐百顺:《试析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内蒙古的活动》,《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08年第2期。
    1《日本外交年表与文书》,上、下相关档件。
    2[日]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以下简称为《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13卷、别卷,日本外务省从1976年至1981年间刊行。
    3[日]日本防卫厅战争研究所编辑:《关东军》(以下简称为《关东军》)(12卷),朝云新闻社,1967-1975年版。
    4《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相关档件。
    5[日]稻叶正夫等编:《现代史资料(11)续满洲事变》(以下简称为《现代史资料(11)续满洲事变》),みすず书房,1965年版。
    6参阅满铁资料编辑出版委员会:《中国馆藏满铁资料联合目录》,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7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编写组编:《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以下简称为《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
    8解学诗主编:《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以下简称为《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中华书局,1978年版。
    9辽宁省档案馆等编:《“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与中国东北——满铁秘档选编》(以下简称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档案选编·满铁的设立》(影印本)(以下简称为《满铁档案选编·满铁的设立》),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1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机构》(影印本)(以下简称为《满铁密档·满铁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侵华日军》(影印本)(以下简称为《满铁密档·满铁与侵华日军》),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满铁原编目录数据库,是满铁资料研究分会“满铁资料整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5BZS003)结果形成资源数据
    库之一。
    4中国馆藏满铁资料数据库,是满铁资料研究分会“满铁资料整理研究”课题(项目编号:05BZS003)结果形成资源
    数据库之一。
    5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数据库:http://202.198.25.8:8080/was40/northeast/index,htm
    6以上档案收藏于吉林省档案馆。
    7以上档案收藏于黑龙江省档案馆。
    8以上档案收藏于辽宁省档案馆。
    9以上档案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10该档案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档案馆。
    11该档案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档案馆。
    12参阅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九一八
    事变》(以下简称为《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年版相关条目。
    13参阅《伪满傀儡政权》相关条目。
    14参阅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7)伪满宪
    警统治》(以下简称为《伪满宪警统治》),中华书局,1993年版相关条目。
    15参阅《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4)东北经济掠夺》相关条目。
    16参阅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相关条目。
    17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以下简称为《中外旧约章汇编》)(1-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
    重印版。
    1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交通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为《满洲交通调查报告书》),满铁经济调查会,1936年版。
    2满铁调查部编:《新巴尔虎右翼旗畜产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新巴尔虎右翼旗畜产调查报告》),满铁调查部,1934年版。
    3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畜产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满洲畜产调查报告》),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4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一般经济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为《满洲一般经济调查报告书》),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畜产资源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满洲畜产资源调查报告》),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6满铁经济调查会编:《全满主要地方粮栈调查书(康德二年六月末现在)》(以下简称为),满铁经济调查会,1936年版。
    7满铁调查部编:《兴安北省、兴安东省、滨江省及龙江省役畜资源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兴安北省、兴安东省、滨江省及龙江省役畜资源调查报告》),满铁调查部,1939年版。
    8满铁调查部编:《兴安西省及热河省管辖范围内役畜资源现状调查》(以下简称为《兴安西省及热河省管辖范围内役畜资源现状调查》),满铁调查部,1939年版。
    9满铁产业部编:《科尔沁左翼中旗第六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科尔沁左翼中旗第六区调查报告》),满铁产业部,1939年版。
    10大阪工业会满蒙经济视察委员会编:《满蒙经事情视察报告书》(以下简称为《满蒙经事情视察报告书》),大阪工业会满蒙经济视察委员会,1932年版。
    11东京事役所编:《满蒙经济调查书》(以下简称为《满蒙经济调查书》),东京事役所,1933年版。
    12日本农商务省编:《东部内蒙古产业调查》(以下简称为《东部内蒙古产业调查》),日本农商务省,1916年版。
    13横滨正金银行调查课编:《齐克、四洮、洮昂铁道沿线经济事情》(以下简称为《齐克、四洮、洮昂铁道沿线经济事情》),横滨正金银行调查课,1932年版。
    1新京地方事务所编:《洮索索温沿线经济概况报告》(油印)(以下简称为《洮索索温沿线经济概况报告》),新京地方事务所,1935年版。
    2经济部税务司:《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以下简称为《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满洲国经济部税务司编印,1939年版。
    3国务院兴安局编:《兴安西省奈曼旗、阿鲁科尔沁旗实态调查统计篇》(以下简称为《兴安西省奈曼旗、阿鲁科尔沁旗实态调查统计篇》),1939年版。
    4国务院兴安局编:《兴安南省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态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为《兴安南省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版。
    5蒙政部总务司文书科编:《兴安各省旗县职业别户口统计表》(以下简称为《兴安各省旗县职业别户口统计表》),满铁,1936年版。
    6满洲里税捐局、满洲里市政公署编:《地方财政机关特别调查事迹报告书》(以下简称为《地方财政机关特别调查事迹报告书》),财政部税务司国税科,1936年版。
    7蒙政部调查科编:《兴安各省旗县别面积统计表》(以下简称为《兴安各省旗县别面积统计表》),满铁,1935年版。
    8辽宁省档案馆、小林英夫编集:《满铁经济调查会史料》(以下简称为《满铁经济调查会史料》)(1-8卷),柏书房,1998年版。
    9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满铁调查报告》)(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为《满铁调查报告》)(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2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以下简称为《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七十六辑),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
    14[日]信夫淳平著:《满蒙特殊权益论》(以下简称为《满蒙特殊权益论》),日本评论社,1932年版。
    15大阪工业会编:《我国民经济上ょり观たる满蒙经营论》(以下简称为《我国民经济上ょ观たる满蒙经营论》),大阪工业会出版,昭和1932年版。
    16[日]佐藤四郎,《满蒙新国家と我生命线》(以下简称为《满蒙新国家と我生命线》),满洲文化协会,1932年版。
    17[日]田村羊三著:《经济ょり观たる日本と满蒙》(以下简称为《经济ょり观たる日本と满蒙》),中日文化协会,1930年版。
    18朝鲜银行调查课编:《满洲国经济纲要と日满经济统制》(以下简称为《满洲国经济纲要と日满经济统制》),朝鲜银行调查课,1933年版。
    1关东军参谋部第三课编:《满洲经济建设概观》(以下简称为《满洲经济建设概观》),关东军参谋部第三课,1937年版。
    2日本产业调查会满洲总局编:《满洲产业经济论》(以下简称为《满洲产业经济论》),满洲产业会,1943年版。
    3[日]横山敏南著:《满洲国农业政策》(以下简称为《满洲国农业政策》),东海堂,1943年版。
    4[日]泽田壮吉著:《满蒙畜产要论》(以下简称为《满蒙畜产要论》),满蒙出版部,昭和15(1940)年版。
    5满铁庶务部调查课编:《巴尔虎(呼伦贝尔)の经济事情》(以下简称为《巴尔虎(呼伦贝尔)の经济事情》),大阪每日新闻社,昭和1930年版。
    6满洲国经济研究会编:《满洲国经济十年史》(以下简称为《满洲国经济十年史》),大学书房,1943年版。
    7产业部大臣官房资料科编:《满洲国产业大观》(以下简称为《满洲国产业大观》),满洲事情案内所,1939年版。
    8满洲事情案内所编:《满洲国策会社综合要览》(以下简称为《满洲国策会社综合要览》),满洲事情案内所,1939年版。
    9满洲中央银行编:《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以下简称为《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满洲中央银行,1942年版。
    10兴安局调查课编:《满洲国蒙政十年史》(以下简称为《满洲国蒙政十年史》),满洲修文馆,1942年版。
    11满洲事情案内所编:《蒙古事情》(以下简称为《蒙古事情》),满洲事情案内所,1940年版。
    12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以下简称为《兴安蒙古》),满洲事情案内所,1943版。
    13兴安总署调查科编:《兴安省概况》(以下简称为《兴安省概况》),兴安总署调查科,1934年版。
    14五十岗浩五郎:《新兴の兴安省概观》(以下简称为《新兴の兴安省概观》),兴安总署调查科,1934年版。
    15兴安南省文教科编:《兴安南省概览》(以下简称为《兴安南省概览》),1939年版。
    16兴安东省公署编:《兴安东省事情》(以下简称为《兴安东省事情》),1938年版。
    17蒙政部总务司文书科编:《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以下简称为《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1942年版。
    18兴安东省总务科:《兴安东省概观》(以下简称为《兴安东省概观》),1938年版。
    19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编:《兴安西省经济事情》(以下简称为《兴安西省经济事情》),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1935年版。
    20[日]土屋定国著:《兴安南省扎赉特旗事情》(以下简称为《兴安南省扎赉特旗事情》),大同学院,1937年版。
    21[日]竹村茂昭等著:《兴安西省林西县事情》(以下简称为《兴安西省林西县事情》),大同学院,1935年版。
    22[日]山守荣治著:《兴安西省奈曼旗事情》(以下简称为),大同学院,1936年版。
    23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编:《开鲁县经济事情》(以下简称为《开鲁县经济事情》),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1935年版。
    24[日]高桥贞三著:《满洲经济统制法》(以下简称为《满洲经济统制法》),满洲修文馆,1943年版。
    25“满铁”调查课、经济调查会、产业部、调查部、调查局先后主办的“满铁”调查机关杂志。前身为《调查时报》,1919年12月创刊,1930年2月改为《满蒙事情》,1931年9月改为《满铁调查月报》(以下简称为《满铁调查月报》),到1944年停刊。
    26“满铁”经济调查会创办的理论性期刊。每年出版1期,1936年停刊,后改为《满洲经济研究年报》。 日满事业协会满洲支部主办发行。
    2满洲评论社主办发行,1925年创刊。
    3《满洲国的税务机关》,《满铁调查月报》,12卷8号。
    4《满洲国币制统制问题》,《满铁调查月报》,16卷4号。
    5《鲁北(兴安西分省)方面经济状况》,《满铁调查月报》,14卷2号。
    6《王爷庙经济概况》,《满铁调查月报》,15卷10号。
    7伪满洲国时期资料重刊编委会:《满洲国政府公报》(以下简称为《满洲国政府公报》),辽沈书社,1990年版。
    8满洲国兴安总署总务科:《兴安总署汇刊》(以下简称为《兴安总署汇刊》),福文盛印书局。大连市图书馆收藏一部分(内蒙古图书馆收藏其复印本)。
    9满洲国蒙政部总务司:《蒙政部汇刊》(以下简称为《兴安总署汇刊》),福文盛印书局。大连市图书馆收藏一部分(内蒙古图书馆收藏其复印本)。
    10兴安南省总务厅:《兴安南省公报》(以下简称为《兴安南省公报》)(1-198号),双发洋行印刷部。大连市图书馆收藏(内蒙古图书馆收藏其复印本)。
    11“满洲国”后期三大新闻报刊之一。
    1《满洲国现势》,分别被内蒙古图书馆等国内十数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
    2《满洲年鉴》,分别被大连图书馆等国内十数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
    3《盛京时报》,被辽宁省图书馆国内外多家图书馆收藏。目前已由《盛京时报》影印组影印出版,共141册。
    4中央档案馆整理:《日本侵华战犯笔供》(全十册)(以下简称《日本侵华战犯笔供》),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
    5中央档案馆编:《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以下简称为《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中华书局,2000年版。
    6袁秋白、杨瑰珍编译:《罪恶的自供状》(以下简称为《罪恶的自供状》),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伪兴安史料》(内蒙古兴安史料第34辑)(以下简称为《伪兴安史料》),1989年版。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林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林西县文史资料》(以下简称为《林西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年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开鲁县文史资料》(以下简称为《开鲁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年版。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以下简称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第三辑,1990年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突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突泉县文史资料》(以下简称为《突泉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984年版。
    1《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第2页。
    2《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第50页。
    1[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以下简称为《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版,第203页。
    2[日]德富猪一郎编:《公爵山县有朋传》(以下简称为《公爵山县有朋传》),下卷,山县有朋纪念事业会,1933年版,第274页。
    3所谓《朴次茅斯和约》是指于1905年日俄两国在美国朴次茅斯签署的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特殊利益的侵略条约。
    4所谓《中日东三省事宜条约》是指日本与清朝政府在北京签署的承认《朴次茅斯和约》以及日本获取更多利权的不平等条约。
    5所谓“满蒙独立运动”是指于1912年福田安正、川岛浪速等人策动肃亲王善耆等满清贵族进行的“独立”行动。
    6所谓“第三次日俄密约”是指于1912年日俄两国秘密签订的瓜分内蒙古地区特殊利益的侵略条约。
    7又称“民四条约”或“1915年中日条约”,它包含《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等2个条约以及《关于东部内蒙古开埠事项之换文》等十三个换文。详情请参阅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61-273页。
    8所谓“总体战”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武力作战而动员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的基础上摧毁敌对国家的战争型态。这一战争形态的理论体系称为总体战思想,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的体系称为总体战体系。
    9所谓“西原借款”是指日本寺内内阁对华贷款中数目最大、最突出的项目,西原经手的借款,成立的共8笔,共计 14.5亿余日元。
    1《关于对华政策》(1917年1月9日),《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第425页。
    2出席会议的主要有原敬内阁成员、关东厅长官、关东军司令等,主要讨论“经营满蒙”问题。一般称之为第一次东方会议,以便区别于1927年田中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
    3又称华盛顿会议体系,是指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和决议案构成的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秩序。
    4出席会议的主要有田中内阁成员、日本陆海军首脑、驻华公使、领事、关东军司令官等,以制定“对华政策的根本方针”为首要议程。一般称之为第二次东方会议,以便区别于1921年原敬内阁召开的东方会议。
    5《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八卷,第373-375页。
    6[日]松岗洋右著:《动<の满蒙》(以下简称为《动<の满蒙》),东京先进社,1931年版,第112、224-225页。
    [日]明治文化研究会编:《明治文化全集》(以下简称为《明治文化全集》)(第二卷),日本评论新社,1968年版,第3324页。
    2[日]藤田胜:《日本思想大系(54)吉田松阴》(以下简称为《日本思想大系(54)吉田松阴》),岩波書店,1982年版,第193页。
    3转引自《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第17页。
    41905年9月日俄两国之间签订的瓜分中国东北利益的侵华条约。
    51905年12月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承认《朴次茅斯和约》相关约定的不平等条约。
    6在1907年至1916年间日俄两国签订的密约有四次,通过四次密约瓜分了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权益。
    1又称《铁路借款预约办法大纲》,1913年10月由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2《对支政策纲领》(1924年5月),《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下,文书,第61页。
    3[日]田中义一著:《滞满所感》,[日]高仓撤一编:《田中义一传记》(以下简称为《田中义一传记》),原书房,1981年版,上卷,第548-565页。
    4转引自《日本大陆政策史(19681945)》,第307页。
    5《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八卷,第371-374页。
    1即“石原构想”,由日本关东军作战主任石原莞尔提出的侵华理论体系。“石原构想”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他所发表的《战争史观》、《扭转国运之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方案》等演讲和报告中。请参阅《太平洋战争への道》,第8卷(资料篇),第82-89页。
    2[日]角田顺编:《石原莞尔资料:国防论策》(以下简称为《石原莞尔资料:国防论策》),原书房,1967年版,第52-57页。
    3[日]板垣征四郎:《从军事所观察之满蒙》(1931年3月),《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139144页。
    4[日]石原莞尔:《满蒙问题之私见》(1931年5月),[日]诸方贞子:《满洲事变と政策の形成过程》(以下简称为《满洲事变と政策の形成过程》),原书房,1981年版,第76-78页。
    5关东军:《满洲事变机政略日志》, 《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198199页。
    6《本庄繁与内田康哉会谈纪要》(1931年10月6日),《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202-203页。
    7《满蒙问题处理方针要纲》(1932年3月12日),《伪满傀儡政权》,第4-5页;《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下,文书,第204-205页。
    8《对满蒙方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1-17页。
    9《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草案》(1933年3月24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921页。
    10《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1933年8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5-28页。
    11《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年6月2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42页。
    1《日俄媾和条约》(1905年9月5日签订),《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245-249页。
    2《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卷,第338-342页。
    3《日俄第一次协约》(1907年7月30日签订),《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280-282页。
    1《日俄第三次协约》(1912年7月8日),《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369页。
    2《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六卷,第75-76页;[日]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以下简称为日本外交文书》),大正3年第3册,1965年版,第563-567页。
    3《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1915年5月2日),《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406-413页;《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六卷,第265-273页。
    4《关于借款修祖满蒙铁路的换文》(1913年10月5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二分册,第610-611页;《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六卷,第16-17页。
    5《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六卷,第18-26页;《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第1129-1150页。
    6《满蒙四路换文》(1918年9月24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二分册,第632页。
    7《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二分册,第634页。
    8《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第2-8页。
    1[日]山本条太郎传记编纂会编:《山本条太郎传记》(以下简称为《山本条太郎传记》),东京,1942年版,第561-563页。
    2所谓“满蒙开发铁路网计划”,是指日本政府和满铁共同炮制的攫取中国东北铁路大权的计划。1925年2月,“满铁”在汤岗子制定了以南满铁路为主的15条,总长5千公里的铁路网计划,后来又有改动。
    3[日]安藤彦太郎:《满铁——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以下简称为《满铁——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荣冰书店,1966年版,第6页。
    4[日]后藤新平伯传记编纂会编:《后藤新平》(以下简称为后藤新平》),第二册,1937年印行,第636页。
    5[日]高桥勇八(岭泉):《满铁地方行政史》(以下简称为《满铁地方行政史》),1927年版,第649页。
    6转引自《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第143页。
    7[日]松冈洋右:《话说满铁》(以下简称为《话说满铁》),东京第一出版社,1937年版,第50页。
    8《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二分册,第609-610页。
    1苏崇民著:《满铁史》(以下简称为《满铁史》),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96页。
    2满铁文书:甲,大正10、11年度,兴农,农务,畜产,黑山头种羊场,第110册,第1号。
    3参阅《满铁史》,第308-310页。
    4满铁文书:甲,昭和2、5、6年度,总体,考查,关监,扎免公司,第112册,第2号。
    5满铁庶务部调查课:《满铁会社关系条约及契约集别册》(以下简称为《满铁会社关系条约及契约集别册》),大连,1925年版,第30-38页。
    6《满铁史》,第331页。
    7满铁文书:甲,昭和2、5、6年度,总体,考查,关系会社,扎免公司,第112册,第2号。
    8解学诗著:《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以下简称为《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9详情参阅本人《关于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内蒙古地区进行的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文版),2008年,第3期。
    1《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第199-200页。
    2大仓组是《大仓组商会》的简称,由日本资本家大仓喜八郎于1873年建立的资本企业。在日本出兵台湾、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继续通过贩卖军火大发战争财,积极参与了对朝鲜、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经济侵略。
    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藏日文档案,107、275号。
    4蒙古产业公司是1919年11月,“满铁”、“东拓”、东京毛织会社、东京绢毛纺织会社、茂木総兵衞、荒井泰治等日本资本家一起与内蒙古巴林右翼旗札萨克亲王扎噶尔、阿鲁科尔沁札萨克多罗君王王钦帕尔赉、巴林左翼旗札萨克郡王瑟丹那木扎勒旺宝等合作创办的中日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土地购买、兼营杂粮、杂货和家畜买卖,1922年被“东亚劝业”合并。
    5侯厚培、吴觉农:《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黎明书局,1931年版,第158页。
    6郭予庆著:《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以下简称为《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112页。
    7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简称为正金银行,1880年成立于横滨的日本早期外汇专业银行,后来成为日本金融侵华重要银行之一。
    8《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第256页。
    9《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第110页。
    10《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第111126页
    11原名韩国银行,1911年改名为朝鲜银行,日本金融侵华又一个重要银行。
    1《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第208页。
    2《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第209页。
    3《满洲国史(总论)》,第58页。
    4《满蒙特殊权益论》,第194页;《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第26-28页。
    5《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卷,第338-342页;《日清关于满洲条约》(19巧5年12月22日),《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252页。
    6《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于东部内蒙古开埠事项之条约》(1915年5月2日),《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407、408页;《六十年来中国和日本》,第六卷,第266、268页。
    7同上。
    8《关于借款修祖满蒙铁路的换文》(1913年10月5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二分册,第611页。
    9《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二分册,第634-635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藏日文挡案349-945号。
    11《洮索铁路承造合同》(1928年5月13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三分册,第977页。
    12《长大铁路承造合同》,《《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三分册,第983页。
    1又称“3R”新政或“百日新政”,是指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制定并实施的挽救经济危机的一种经济政策。
    2所谓“威斯敏特法案”是指1931年英国议会为了克服1929年以来经济危机而通过的法案。
    3《日本帝国主义研究》,第17页。
    1请参阅[日]小岛精一著:《日本计划经济论》(以下简称为《日本计划经济论》),千仓书房,1932年版的相关章节。
    2参阅《北一辉著作集》(以下简称为《北一辉著作集》)第二卷,みすず书房,1972年版相关章节。
    3所谓“新官僚”是指“九一八事变”之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具有革新思想、日本军部关系密切的官僚。他们对日本经济统制体制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4转引自《日本战时经济统制研究》第10页。
    5参阅[日]河合良成著:《国家改造的原理及其实行——以经济观察为主》(以下简称为《国家改造的原理及其实行--以经济观察为主》),日本评论社,1934年版相关章节。
    6参阅[日]中野泰雄著:《政治家中野正刚》(以下简称为《政治家中野正刚》)(上),新光阁书店,1971年版相关章节。
    7林庆元、杨齐福著:《“大东亚共荣圈”源流》(以下简称为《“大东亚共荣圈”源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40、353-354页。
    1参阅参阅鲁登道夫著、戴耀先译:《总体战》(以下简称为《总体战》),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的版相关章节。
    2《日本帝国主义研究》,第20页。
    3[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事研究室:《战争丛书·陆军军需动员(1)计划篇》(以下简称为《战争丛书·陆军军需动员(1)计划篇》),朝云新闻社,1976年版,第31页。
    4《战争丛书·陆军军需动员(1)计划篇》,第40页。
    5《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第111页。
    1《战争丛书·陆军军需动员(1)计划篇》,第4142页。
    2[日]田中义一著:《滞满所感》,《田中义一传记》,上卷,第548-565页。
    3[日]山浦贯一著:《森恪》(以下简称为《森恪》),原书房,1982年版,第958-964页。
    4《日本外交文书》,1917年,第3册,第745页。
    5日本防卫厅作战室编纂、天津市政协翻译委员会译校:《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以下简称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8页。
    6[日]北冈伸一著:《日本陆军与大陆政策》(以下简称为《日本陆军与大陆政策》),东京大学出版会,1978年版,第197页。
    7[日]板垣征四郎:《从军事所观察之满蒙》(1931年3月),《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144页。
    8《蒙古要览》,第20-21页。
    9《蒙古要览》,第33页。
    1[日]藤冈兽著、吴自强译:《满蒙经济大观》(以下简称为《满蒙经济大观》),《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8辑,文海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2《蒙古要览》,第32页。
    3《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55页。
    4《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56-58页;《蒙古要览》第38-42页;《蒙古大观》;《兴安蒙古》,第115116页。
    5《蒙古大观》,第279页。
    6日本相关势力提出的统治“满蒙”的方案有:石原莞尔提出的设立军政合一的总督府直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案;土肥原贤二抛出的以日本为“盟主”的“满蒙五族共和国”的方案;建川美茨提出的建立溥仪为首脑的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各派共同主张的建立“我国(即日本)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内蒙,以宣统皇帝位元首的中国政权”的 方案关东军提出的建立“与中国本土绝缘,表面上中国人统治,使全掌握在我放手利,以中国东北四省及蒙古为领域的独立心满蒙国家”的方案等。
    1实际上是1932年1月初制定的。
    2《中国问题处理方针要纲》(1931年3月12日),《伪满傀儡政权》,第4页。
    3《对满蒙政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1页。
    4《中国问题处理方针要纲》(1932年3月12日),《伪满傀儡政权》,第4-5页;《对满蒙政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1-17页;《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1933年8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5-28页等。
    1《满蒙开发方策案》(1931年12月8日),《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291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0-36页;《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号外。
    1《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37页。
    2《特殊会社、准特殊会社与其所统治的产业表》(1937年),《东北经济掠夺》,第89-91页;《满洲国史(总论)》,第415-418页。
    3《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505页。
    4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是在“满洲国”国务院的提议下,于1936年3月由蒙政部主持召开的讨论研究“兴安省”管辖区域交通、通讯、金融、财政、税务、马政、产业开发问题和计划的一次会议。
    5《伪满经济统治》,第16页。
    1参阅《满洲经济统制法》相关条目;《满洲国政府公报》相关条款。
    2《物价及物资统制法》(1940年6月2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2-64页;《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6月20日,第1845号。
    3《日满华经济建设纲要》(1940年11月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61页。
    4《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纲要》(1940年10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57-258页;《满洲国史(总论)》,第969页。
    1《战时紧急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7-288页。
    2《满洲国基本国策纲要》(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7-73页。
    1《关于设置日满产业统制委员会之件》(1932年9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4-75页。
    2《陆军次官给关东军参谋的通知》(1934年8月2日),《伪满傀儡政权》,第33页。
    3《陆军大臣致关东军司令官电》(1934年9月14日),《伪满傀儡政权》,第42页。
    1《片仓衷<关于满洲国经济政策的现在与未来>的讲演》(1935年11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1页。
    2《满蒙开发方策案》(1931年12月8日),《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291-292页。
    3《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第186页。
    1《关东军特务部与产业开发机关》,《伪满傀儡政权》,第76页。
    2《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209页。
    3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以下简称为《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4《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第173页。
    5《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第191页。
    1[日]松本丰三、古山胜夫著:《满铁调查机关要览》(以下简称为《满铁调查机关要览》),满铁总务部资料课,1935年版,第216页。
    2《太平洋战争への道》,第8卷(资料篇),第184页。
    3满铁调查部:《经济调查会立案调查目录》(以下简称为《经济调查会立案调查目录》)(第一卷),本之友社,1996年复制版,第15-18页。
    1《处理满蒙问题方针纲》(1932年3月12日),《日本外交年表集主要文书》,上,文书,第252页
    2《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1933年8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6页。
    3《臧式毅笔供》(1957年7月),《伪满傀儡政权》,第310页。
    4《总务厅中心主义和次长制》《伪满傀儡政权》,第307页。
    5《总务厅的机构与职责》(1935年11月),《伪满傀儡政权》,第315页。
    6《国务院官制》(1937年6月5日),《伪满傀儡政权》,第323-329页。
    1《企划委员会》,《东北经济掠夺》,第80页。
    2《企划委员会》,《东北经济掠夺》,第81-82页。
    3《物资动员计划与物质统制》(1940年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48页。
    4参阅《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相关编章。据《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的记载,出席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的人员有关东军第三课课长、“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各部大臣、国务院总务厅长官、兴安各省省长及参事官等106人,会议指示事项议案24件,各省提案议案61件。
    5《盛京时报》,第100册,1936年6月2日,9426号,第13版。
    1《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52页。
    2《兴安东省情况(密)》,第100页。
    3《兴安东省情况(密)》,第111页。
    4《兴安东省情况(密)》,第142-143页。
    5《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17-119页。
    6《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43页。
    7《第一回兴安各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29-130页。
    1《关于设置日满产业统制委员会之件》(1932年9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4页。
    2小林英夫著:《满铁——“知の集团”の诞生と死》(以下简称为《满铁——“知の集团”の诞生と死》),吉川弘文馆,1996年版,第114页。
    3当时星野直树、岸信介与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满铁”总裁松岗洋右,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总裁鲇川义介一起被称为控制、操纵“满洲国”的“五虎”,他们在实行包括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经济统制政策在内的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政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满洲经济社编:《满洲经济》(以下简称为《满洲经济》),满洲经济社出版,1944年新年号,第42页。
    2《战时经济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7页。
    3《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8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2页。
    4日本政府授意下关东军、“满洲国”、关东州、朝鲜、华北、华中等各方参加的大陆联络会议先后召开过6次:1942年3月在大连召开了第一次大陆联络会议,协商了加强战时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紧急物资的增产等问题;194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大陆联络会议,协商了相互援助战时紧要物资等事项;1943年4月在朝鲜京城召开第三次大陆联络会议,协商了调整各地区轻金属原料的生产计划等事项;1943年10月在张家口召开第四次大陆联络会议,协商了钢铁的增产等事项;1944年4月在奉天(现在的沈阳市)召开第五次大陆联络会议,协商了铁、轻金属、煤的增产等事项;1944年10月在大连召开了第六次大陆联络会议,协商了对日增运农产物的互助等问题。参见《古海忠之笔供》(1954年5月3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00-301页。
    1《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494页。
    1《满洲经济统制法》,第75-76页。
    1《满洲国经济建设要纲》(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0页。
    2《特殊会社与准特殊会社》,《东北经济掠夺》,第84页。
    3《满洲国史(总论)》,第400-401页。
    4《满洲国史(总论)》,第402页。
    1《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秘密换文》(1932年3月10日),《伪满傀儡政权》,第3页。
    2《关于满洲航空问题》(1932年8月1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1页。
    3[日]关东军参谋本部第三课编:《满洲经济研究会》(以下简称为《满洲经济研究会》),关东军参谋本部第三课出版,1937年版,第8-10页。
    4《关于革新和强化特殊会社机能问题》(1940年9月17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21页。
    1《满洲国策会社一览》(1942年9月调查),《满洲国现势》,第496-497页;《满洲国史(总论)》,第415-418页。
    2《伪满洲国经济统治》,第33页。
    3《伪满洲国经济统治》,第49-50页。
    1《伪满中央政府概况》(1933年),《伪满傀儡政权》,第250页。
    2《兴安局分科规程》(1932年5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5月20日,第8号;《改定兴安总署分科规程》,《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11月16日,第69号。
    3《兴安分省公署分科规程》,《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5月20日,第8号;《兴安各省公署官制修正之件》,《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9月5日,第446号。
    4《蒙古大观》,第249页。
    5《1937年为中央机构改革的背景与情况》,《伪满傀儡政权》,第279、281页。
    6《1937年地方行政改革的意图》,《伪满傀儡政权》,第453页。
    7《中央地方行政事务合理化要纲》(1940年11月19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85页。
    8《兴农部的设立及其机构》,《伪满傀儡政权》,第288页。
    1《满洲帝国政府组织表》(康德8年8月10日现在),《满洲国现势》,1942年版,附表。
    2《东满总省和兴安总省的设立》,《伪满傀儡政权》,第477页。
    3《兴安总省官制》(1943年9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9月20日,第2789号。
    4《满洲帝国协和会章程》,《伪满傀儡政权》,第577页。
    5《满洲帝国协和会之根本精神》(1936年9月1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593页。
    6《满洲国史(总论)》,第198页。
    7《<植田声明>发表后的协和会》,《伪满傀儡政权》,第620页。
    8《满洲国史(总论)》,第597页。
    1《协和会运动基本要刚》(1943年3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673页。
    2《协和会县旗市本部数》及《协和会分会及会员数》(1943年9月末),《伪满傀儡政权》,第631页。
    3《金融合作社法》(1934年9月1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9月17日,第146号。
    4《各省农事合作社组织状况表》(迄至1939年末),《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236页。
    1《兴农合作社改进指导要纲》(1943年7月23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88-490页;《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247-253页。
    2《兴农会组织状况》,满洲评论社:《满洲评论》(以下简称为《满洲评论》),第24卷,第24号,第29页。
    1相关指示信有《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给满铁总裁内田康哉的指示》(1931年10月10日),满铁调查部:《满洲国有铁道委托经营契约关系文书集》(以下简称为《满洲国有铁道委托经营契约关系文书集》)(特密),第99-100页;《关东军司令官致满铁总裁函》(1931年12月16日),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国关系条约集》(特密)(以下简称为《满洲国关系条约集》),经济调查会第五部,1934年版,第71-72页。
    2《满洲国史(总论)》,第360页。
    3《四洮铁路借款及经营合同》(1931年12月1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31-1133页。
    4《满洲国关系条约集》,第72页。
    1《关于铁路港湾河川委托经营及新设等之协定》(1932年3月10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45-1146页。
    2《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与溥仪的换文》(1932年3月10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43页。
    3《满洲国关系条约集》,第5052页。
    4《关于北满铁路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权力为让渡满洲国满洲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鉴缔结之协定》(1935年3月23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306-1318页。
    5《满铁选派人员准备接管中东铁路》,《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342页。
    1《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291-292页。
    2《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时期为中心》,第517页。
    3《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满洲国史(总论)》,第406页;《东北经济掠夺》,第30页。
    4《满洲国史(总论)》,第405-406页。
    5《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37页。
    6《满洲国史(总论)》,第742页。
    1《交通委员会设立计划大纲要点》,《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11页。
    2《对东北交通委员会的誓约书》(1931年10月23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12-1113页。
    3《交通部分科规程》(1932年5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5月20日,第8号。
    4《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189页。
    5《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361页。
    6《武部六藏笔供》(1946年8月30),《东北经济掠夺》,第222页。
    1《满洲国史(总论)》,第364页。
    2《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8页。
    3《铁道营业法》(1933年9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9月11日,第159号。
    4《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满洲国史(总论)》,第748页;《东北经济掠夺》,第69页。
    1《关于铁路港湾河川委托经营以及新设等之协定》(1932年3月10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46页;《关于满洲国政府铁路、港湾、航路、航空路等的管理及线路的修建、管理协约》(1932年8月7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63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满洲国史(总论)》,第406页;《东北经济掠夺》,第31页。
    3《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1937年1月25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29页;《满洲国史(总论)》,第555页。
    1《北部振兴计划概要》(1941年7月),《东北经济掠夺》,第272页;《满洲国史(总论)》,第692页。
    2《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212页;《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为中心》,第523页。
    3《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为中心》,第520页。
    4《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226页。
    5《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212页。
    6《满洲国史(总论)》,第343页。
    7《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29页。
    1《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97页。
    2《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43页。
    3《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44-345页;《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99页。
    4《满洲国年鉴》,第286页。
    5《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348页。
    6是指日本占领时期朝鲜半岛铁路网经营体系。
    7《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34页。
    8《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37页;8《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353页。
    1《满洲开发四十年史》,第142页。
    2《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208-209页。
    3韦胜章主编:《内蒙古公路交通史》(以下简称为《内蒙古公路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9页。
    1《内蒙古公路交通史》,第60-69页。
    2《对满蒙方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6页。
    3《内蒙古公路交通史》,第195页。
    4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汽车交通事业方案》(以下简称为《满洲汽车交通事业方案》),满铁经济调查会发行,1936年版,第3页。
    5《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216页。
    6《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8-40页。
    1《关于一般企业声明》(1934年6月2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3页。
    2《自动车运输事业法》(1937年3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3月11日,第882号。
    3《国道局官制》(1933年3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3日,第101号。
    4《国道会议官制》(1933年3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3日,第101号。
    1《建设处之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1937年2月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2月2日,第858号。
    2《土木建设处之名称及位置》(1939年6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6月1日,第1537号。
    3《土木工程处设置之件》(1940年2月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2月2日,第1739号。
    4《土木总局国防道路建设处及土木总局工程处设置之件中修正》(1944年4月15日),《满洲国政府报告》,1944年4月15日,第2946号。
    5《兴安分省公署分科规程》(1932年5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5月20日,第8号;《兴安东西省公署分科规程》、《兴安南北省公署分科规程》(1934年9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9月25日,第461号;《兴安南省公署分科规程中修正》(1936年1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9月25日,第856号。
    6《兴安总省官制》(1943年9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9月20日,第2789号。
    7请参阅《通辽县分股规程》、《东科前旗、西科中旗、扎赉特旗分股规程》(1940年12月16日),《兴安南省公报》,1941年1月1日,第103号;《海拉尔市分科规程》(1941年3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4月24日,第2093号等。
    1《兴安省汽车取缔规则》(1934年6月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6月20日,第87号。
    2《汽车司机免许及就业免许考试规则》(1939年3月1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6月8日,第1543号。
    3《自动车取缔规则》(1940年1月1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4月1日,第1781号。
    4《自动车取缔规则》(1940年2月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2月5日,第1741号。
    5《自动车取缔规则》(1940年3月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3月14日,第1767号。
    6《汽车取缔规则》(1936年1月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3月1日,号外。
    7《汽车取缔规则执行须知》及《关于制定自动车运转者行政处分内规之件》(1942年11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11月11日,第2559号。
    8《汽车运输事业法》(1937年3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3月11日,第882号。
    9《满洲国史(总论)》,第727页。
    1《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2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8页。
    2《道路法》(1944年2月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4年2月7日,第2899号;《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493页。
    3《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204页。
    4《满洲国公路建设纲要》(1932年9月),转引自《内蒙古公路交通史》,第169-172页。据“满铁”经济调查会第三部《道路网延长表》的统计,计划修筑的通至“兴安省”所辖区域的国道主要有:新京至满洲里线、呼玛至奇乾线、延寿寺至扎赉特王府线、海拉尔至库克多博线、奇乾至满洲里线、海拉尔至将军庙线、齐齐哈尔至苏额公府线、扎萨克图王府至承德线、林西至叶柏寿线、辽源至达尔汉王府线、讷河至库克多博线、林西至满洲里线、齐齐哈尔至突泉线、齐齐哈尔至满洲里线、至线、康平至通辽线、锦州至通辽线、达尔汉至鲁北线、赤峰至通辽线、开鲁至洮南线、林西至海森庙线、西乌珠穆沁王府至将军庙线等21条。
    1《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37页;《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477-480页。根据相关记载,“满洲国”及其“兴安省”所辖区域国道等级划分标准是:从“满洲国”首都至各省公署所在地及从“满洲国”首都之重要城市间的道路为一等国道,连接重要城市的道路为二等国道,连接县城及地方城市的道路为三等国道。
    2《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420页。
    3《满洲开发五年计划纲要》(1937年1月25日关东军最后决定案),《东北经济掠夺》,第229页。
    4《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37页。
    5《北边振兴计划概要》(1941年7月),《东北经济掠夺》,第272页。
    6《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490页。
    7《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491页。
    8《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75-181页。
    1《兴安东省情况》,第142页。
    2据关东军司令部制定的《满洲国汽车运输事业扩充统制纲要》的规定,扩充为“国营”汽车路线的标准为:(1)代替铁路线路;(2)铁路的并行线路;(3)铁路的短途联络线;(4)国营汽车的竞争线;(5)在产业开发方面有作用的线路。参阅《艰难与斗争十四年》,中卷,第154-155页。
    3《满洲特殊汽车交通事业方案》,转引自《内蒙古公路交通史》,第196页。
    1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汽车交通事业方案》(以下简称成《满洲汽车交通事业方案》),满铁经济调查会,1936年版,第3页。
    2《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59页。
    3《满洲国年鉴》,1939年版,第285-287页;《内蒙古公路交通史》,第200页。
    4《满洲国年鉴》,1939年版,第218-221页。
    1《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55页;《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431页。
    2《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61页。
    3请参阅《内蒙古公路交通史(第一册)近代公路交通》,第201-205页以及《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432页。
    1《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364页。
    2《满洲国年鉴》,]943年版,广告页。
    3《乘用马车营业取缔规则》(1939年11月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2日,第1666号。
    4《乘用马车人力车取缔规则》(1939年11月29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29日,第1688号。
    1《载货车取缔规则》(1940年2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4月13日,第1791号。
    2《载货车取缔规则》(1942年3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3月21日,第2357号。
    3《载货马车统制规则》(1944年5月2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4年7月17日,第3028号。
    4《关于满洲国政府铁路、港湾、航路、航空路等的管理及线路的修建、管理协约》(1932年8月7日),《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第四分册,第1160页;《九一八事变》,第668页。
    1《关于满洲航空问题》(1932年8月1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0-12页。
    2《交通部分科规程》(1932年5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5月20日,第8号。
    3《关于中央政治行政机构改革问题》(1937年5月15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66页。
    4《全国之航空所之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1942年年2月2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2月28日,第2338号。
    5《满洲国史(各论)》,第406-407页。
    6《土木总局国防道路建设处及土木总局工程处设置之件》(1944年2月2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影印本),1944年2月22日,第2916号。
    7《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08页。
    1《满洲国史(总论)》,第407页。
    2《航空法》(1937年5月2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27日,第946号。
    3《航空法实施规则》(1937年5月2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31日,第949号。
    4《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68、73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2、74-749页。
    1《关于设立航空公司的协定》(1932年8月7日),《九一八事变》,第673-674页。
    2《满洲国史(总论)》,第407页。
    3《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04页。
    4《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06页。
    5《关于北边振兴之声明》(1939年5月1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5月18日,第1525号;《北边振兴计划概要》(1941年7月),《东北经济掠夺》,第272页。
    6《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233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11-412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04页。
    3《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12页。
    4《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233-234页;《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256、260页;《满洲史(各论)》,下卷,第413页。
    5《关于设立航空会社的协定》(1932年8月7日),《九一八事变》,第672页。
    1《对满蒙方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12页。
    2《关于满洲电报电话事业之件》(1932年12月9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2-15页。
    3《满洲国指导方针要纲》(1933年8月8日),《伪满傀儡政权》,第31-32页。
    4《关于满洲电报电话事业之件》(1932年12月9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8-40页。
    5《国家总动员法》(1938年2月26日),《满洲经济统制法》,第72页。
    1《满洲国史(总论)》,下卷,第742页。
    2《交通部分科规程》(1932年5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第8号。
    3《邮政总局官制》(1937年5月1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6月5日,第954号。
    4《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49页。
    5《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45页。
    6《邮政管理局管辖区域表》(1933年9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9月1日,第205号。
    7参阅《邮政管理局名称和管辖》(历年修改),《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2月1日,227号;1937年3月11日),号外;1937年4月1日,号外; 1940年7月22日,第1580号; 1940年9月9日,1622号等。
    1《满洲国史(总论)》,下卷,第374页。
    2《关于满洲电报电话事业之件》(1932年12月9),《伪满傀儡政权》,第12-15页。
    3《电信法》(1936年10月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0月8日,第764号。
    4《满洲国史(各论)》,第448页。
    5《广播收听无线电规则》(1936年10月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0月8日,第764号。
    6《满洲国史(各论)》,第447页。
    7《关于公署用电器通讯施设之件》及《关于公署用电器通讯施设规则》(1937年3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3月11日,第882号。
    8《防空通讯规则》(1940年7月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7月8日,第2006号。
    9《加入电话统制法》(1941年1月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1月4日,第1860号
    1《满洲国史(总论)》,第555页。
    2《北边振兴计划概要》(1941年7月),《东北经济掠夺》,第272页。
    3《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50页。
    1参阅《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433页;《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256、261、285页;《蒙古要览》,第70页;《兴安南省概览》,第107-107页;《兴安西省林西县事情》第290页等。
    2《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60页。
    1《满洲国史(总论)》,下卷,第367页。
    2《满洲国产业概观》,第284页。
    3《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36页。
    4吉林省集邮协会编著:《勿忘国耻——从伪满洲国邮票看日本侵华罪行》(以下简称为《勿忘国耻——从伪满洲国邮票看日本侵华罪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1《交通部分科规程》(1932年5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第8号。
    2《邮政总局官制》(1937年5月1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第954号。
    3《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263页;《满洲国现势》,1942年版,附表《满洲帝国政府组织表》(康德8年8月10现在)。
    4《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附表《满洲帝国政府组织表》(康德9年7月1现在)。
    5《邮政管理局官制》及《邮政管理局管辖区域表》(1933年9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9月1日,第205号。
    6《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33页。
    1《邮政局官制》(1933年9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9月1日,第205号;《邮政管理局各邮局之名称地址及办理特殊事务之范围》(1933年10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10月30日,第250号。
    2《邮政管理局管辖区域表》(1936年6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6月1日,号外。
    3《邮政法》(1936年12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影印本),1936年12月25日,号外。
    4《邮政汇兑法》、《邮政汇兑规则》、《邮政储蓄法》、《邮政储蓄规则》、《邮政转账法》、《邮政转账规则》(均为1937年3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3月11日,号外。
    1《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65页。
    2请参阅《邮政管理局管辖区域》(1934年12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2月]日,第227号;《办理国内回退、满日汇兑及满华汇兑由聚之名称》(1937年3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3月11日,号外:《邮寄代办所及信柜之名称、地址》(1937年4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90年版,1937年4月1日,号外;《邮政管理局管辖区域》(1939年9月9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9月9日,第1622号等。
    3《关于运输邮件之邮路规章》(1938年3月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3月7日,1177号。
    4《勿忘国耻——从伪满洲国邮票看日本侵华罪行》,第21-22页。
    5《国内包裹邮件资费征收用各局所所附记号定如另表其征收方法》(1937年3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 年3月30日,号外;《勿忘国耻——从伪满洲国邮票看日本侵华罪行》,第88-89页。
    1《勿忘国耻——从伪满洲国邮票看日本侵华罪行》,第3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443页。
    1《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7年版,第256页。
    2《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年)》,第110页。
    3《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43页。
    4《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7-19页。
    5《横滨正金银行史附录》,西田书店,1976年版,第153号。转引自《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年)》,第112页。
    1《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51、52、55、58、59页。
    2《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51页。
    3《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时期为中心》,第625626页。
    4《对满蒙方策(第四次方案)》(1932年5月2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72页。
    5《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5页;《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号外。
    1《满洲产业统制政策的变化和特殊会社的特点》(1940年3月),《东北经济掠夺》,第99-93页。
    2《关于满洲国国币价值稳定和币制统一之件》(1935年11月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7-18页。
    3《现代史资料(8)日中戟争(一)》,第709页。
    4《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8页。
    1《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2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7-748页。
    2《伪满中央政府概况》(1933年),《伪满傀儡政权》,第250页。
    3《1937年为中央机构改革的背景与情况》,《伪满傀儡政权》,第281页;《经济部分科规程》(1937年6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7月1日,第976号。
    4《兴安分省公署分科规程》(1932年5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5月20日,第8号;《兴安东西省公
    1《关于满洲国国币价值稳定和币制统一之件》(1935年11月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518页。
    2《地方财政建立纲要》(1940年12月3日):《伪满傀儡政权》,第471页。
    1所谓中国方面银行是指国民党当局南京民国政权在中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建立并经营的银行体系。
    2《满洲年鉴》,1941年版,第101-102页;1943年版,第100-101页等。
    3《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101页;《蒙古要览》,第46页。
    4《满洲中央银行法》及《满洲中央银行组织法》(1932年6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11日,第13号;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以下简称为《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1948年版,第31页。
    1据《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的记载,满洲中央银行获得的协助“满洲国”政府统制金融的特殊权益主要有:(1)参与“满洲国”政府有关金融各种重要计划地制定;(2)指导并统制金融机关对于资金的吸收与运用;(3)统制外国资金的引退;(4)整备金融机关,增进其机能;(5)保持金融事业与产业的紧密联系。《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第32页。
    2关于满洲中央银行对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时期金融统制中的作用可以参阅赵继敏:《论伪满洲中央银行的东北金融业的统制》(吉林大学2001年学位论文)等文章。
    3《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104页。
    4《满洲兴业银行法》(1936年12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3日,第811号。
    5《满洲国史(各论)》,第754页;《满洲经济十年史》,第462-463页。
    6《蒙古要览》,第48页。
    1《满洲经济十年史》,第474页。
    2《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95页。
    3《兴农合作社机构设置》,《满洲国政府公报》(影印本),1940年6月28日,第1852号。
    4《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第120页;《兴农合作社设立纲要》(1940年1月9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70、472、480、485、489页。
    5《满洲年鉴》,广告页。
    6《兴农金库社分事务所》,《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11月29日,第2847号。
    1《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182页。
    2《蒙古要览》,第48页。
    3《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82页。
    4《满洲国史(各论)》,,第773页。
    5《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第331-332页;《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8页;《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第132-136页。
    6《货币法》(1932年6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11日,第13号;[日]满洲中央银行调查部:《满洲国金融关系法规集》(以下简称为《满洲国金融关系法规集》),1938年版,第3页。
    7《满洲中央银行法》(1932年6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11日,第13号。
    1《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第132-136页。
    2《满洲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情况》,《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11页;《东北经济掠夺》,第793页。
    3《货币法》(1932年6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11日,第13号;《满洲开发四十年史》,第357页。
    4《旧货币整顿办法》(1932年6月2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27日,第18号;《满洲国金融关系法规集》,第5-6页。
    5《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09页。
    6《满洲国金融关系法规集》,第7-8页。
    7《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满洲中央银行发行,1942年版,第101-102页。
    8《满洲国金融关系法规集》,1938年版,第8-9页。
    9《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142-143页。
    10《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152-153页。
    1《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第358页。
    2元是指“满洲国”货币的单元,円是指日本货币的单元,所以圆元等价,就是指日满货币等价。
    3《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13-114页。
    4参阅戴建兵、王晓岚著:《罪恶的战争之债——抗战时期日为公债研究》(以下简称为《罪恶的战争之债——抗战时期日为公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47-73页;《满洲年鉴》,1943年版,第80-81页。
    1《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13页;《艰难与斗争十四年》,中卷,第163页。
    2《贮金部法》(1939年12月2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27日,第1713号;《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85-186页。
    3《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89-190页。
    4《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191-192页。
    5《国民储蓄会法》(1942年6月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6月6日,第2417号。
    1《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2-353页。
    2职员储蓄标准是:薪俸未满150元,“满洲国”籍职员应存其2%;150元以上应存其4%;250元以上应存其6%;350元以上应存其8%。《满洲中央银行行报》,1940年,第273号,第2342页。
    3《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1984年版,第15页。
    4《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1984年版,第348页;《国民储蓄会法》(1942年6月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6月6日,第2417号
    5《艰难与斗争十四年》,中卷,第164页。
    6《伪满洲国储蓄额增长表》,《东北经济掠夺》,第810页。
    7《临时资金统制法》(1938年9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9月16日,第1337号。
    1《临时资金统制法》摘录(1938年9月16日)和《临时资金统制法施行规则》(1938年9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影印本),1938年9月20日,第1337号;《东北经济掠夺》,第765-770页。
    2参阅《汇兑管理法》(1934年11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1月30日,第517号;《关于加强贸易统制一元化实施纲要》(1940年9月),《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220页;《关于依据汇兑管理法之件》,《满洲中央银行行报》,1934年,第44号附录,第4-17页:《对华汇兑资金统一管理纲要》,《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211-212页等。
    3《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第211-212页。
    1《关于根据会对管理法之命令之件第十九条第二项之规定所定外国汇兑银行布告之件》(1937年10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10月16日,第1064号。
    2《产金收买法》(1933年6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6月14日,第145号。
    3《产金收买法施行规则》(1933年6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6月26日,第150号。
    4《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770页。
    5《满洲中央银行行报》,1940年,号外,第7-10页。
    1《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史料》,第247页。
    2参阅《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194-195页;《满洲国蒙政十年史》,第26-27页;《蒙古大观》,258-259页等。
    3《蒙古大观》,第258页。
    1《兴安总署训令第627号》(1933年8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9月14日,第215号。
    2如有“满洲国”国务院颁布的《岁入预算计算处理办法》(1933年2月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2月2日,第90号等。
    3《会计法》(1935年12月2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8日,第542号。
    4《兴安总署训令第618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8月18日,第140号。
    1《蒙政部及所属官署会计事务章程》(1936年6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8月3日,第712号。
    2《关于蒙政部及所属官署会计事务章程中修正之件》(1937年5月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8日,第936号。
    3《审计局官制》(1937年5月1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13日,第954号。
    4《满洲国史(总论)》,第322页。
    5[日]土屋定国著:《兴安南省扎赉特旗事情》,大同学院,1937年版,第81页等。
    6《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38页。
    7《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39-40页。
    1《蒙古大观》,第261页。
    1《兴安南省扎赉特旗事情》,第42-46页。
    2参阅《蒙古大观》,第260页;《蒙古要览》,第51-52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679、686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702页加附表3。
    3《北边振兴计划省别实行预算》(1941年3月),《东北经济掠夺》,第275页。
    4《旗制》(1932年7月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7月5日,第21号。
    5《关于保全兴安各分省各旗旗地之件》(1932年11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13日,第62号。
    6《兴安南分省东科中旗西夹、辽北荒务清理规则》(1934年9月1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9月17日,第171号。
    7有关“蒙地奉上”情况请参阅《蒙地奉上——「满洲国」 の土地政策》及《モンゴル人の“满洲国”参加と及地域社会の变容——兴安省の创建と土地制度的改革を中心に》,《アジア经济》,第41卷7号,2000年版等。
    8《蒙地管理要纲》(1942年8月20日), 《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8月29日,第2487号;[日]蒙古研究会:《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以下简称为《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第一辑),《蒙古史研究》,第4卷第5、6并号附录,第10-11页。
    1《蒙地管理条例准则》,《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第一辑),,第13-14页。
    2《蒙地管理别会计岁入岁出科目解疏》,《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第一辑),第40-50页。
    3《蒙地管理别会计设定附设预算实施要领》,《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第一辑),,第36页。
    4《关于街村育成之件》(1939年6月7日),《伪满傀儡政权》,第522-523页。
    5《地方财政建立要纲》(1940年12月3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70-772页。
    6《全国市县旗及街村数》(1943年7月1日),《伪满傀儡政权》,第554-555页。
    1《税捐局税捐分局名称及位置》(1944年8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4年8月1日,第3043号。
    2《税关官制》和(1932年7月2日第20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7月2日,第20号。
    3《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724页。
    4《税关管辖区域》(1937年6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6月30日,第975号;《税关管辖区域》(1938年7月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7月4日,第1270号;《税关管辖区域中修正之件》(1939年8月2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8月22日,第1606号。
    5参阅敖汀:《伪满洲国赋税简考》,《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国税体系》(1943年7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88页。
    1关于“满洲国”国税制度的详尽情况清参阅《伪满洲国赋税制度述评》。“满洲国”国税征收时依据的法令可以参阅《满洲国政府公报》各年度相关号次及《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704-717页。
    1《关税法》(1937年12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12月20日,第1118号;《关税法施行规则》(1937年12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12月25日,第1123号。
    2《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729页。
    3《关运盐盐税收纳办法》(1932年12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12月1日,第71号。
    4《伪满地方税体系》(1943年7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91页。
    1《满洲国蒙政十年史》,第27页。
    2《地方税法》(1935年8月24日第437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8月24日第437号。
    3《省地方税法》(1937年12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12月28日第1125号;《蒙古大观》,第264页。
    1参阅《地税法》(1936年5月1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5月15日,第645号;《伪满洲国赋税制度述评》,第8页。
    1《科尔沁左翼中旗旗税条例》(1938年12月21日),《兴安南省公报》,1939年1月1日,第31号。
    1《通辽县县税条例》(1938年12月21日),《兴安南省公报》,1939年1月1日,第31号。
    1关于“满洲国”战时大增税的次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三次战时大增税说,一种是四次战时大增税说。本论文采取了四次战时大增税说。有关情况可以参阅《古海忠之笔供》(1954年7月2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94-795页;敖汀:《伪满洲国赋税简考》,《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满洲年鉴》,第87页。
    2《专卖署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地域兵专卖局名称、位置修正》(1944年8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4年8月1日,第3041号。
    1《专卖局之名称及位置表》(1941年4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4月1日,第2073号。
    2《鸦片法》(1932年11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11月30日,第70号;《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827-831页。
    1关于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鸦片统制政策的详细情况,请参阅本人《论日本在兴安省实行的鸦片专卖制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2007年第3期。
    2《鸦片法》(1932年11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11月30日,第70号;《东北经济掠夺》,第828页。
    3《鸦片法施行令》(1932年11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11月30日,第70号。
    4《鸦片法施行令》(1932年11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11月30日,第70号
    5“大满号”在“兴安省”所辖区域开设的分号有林西、经棚2处。 《承德宪兵队长致关东宪兵队司令报告》(1935年6月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831页。
    6《批发鸦片人之贩卖区域表》(1932年12月24日第80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90年版,1932年12月24日,第80号。
    7李作权:《伪满洲国的鸦片政策》,孙邦主编:《满洲国史料丛书·经济掠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98页。
    8《鸦片断禁政策概况》(1942年6月),《东北经济掠夺》,第826页。
    1《康生院设置及鸦片瘾者矫治统计表》(1942年),《东北经济掠夺》,第851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914页。
    3《满洲国财政部依据榷运署官制第九条制定榷运支署、採运局、榷运局及缉私局之名称及管辖范围》(1935年7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7月3日,第392号。
    1《盐专卖法》(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27页。
    2《盐专卖法施行规则》(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
    3《盐专卖法》(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28-329页。
    4《盐专卖法施行规则》(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29页。
    5《盐专卖法》(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0页。
    6《盐专卖法施行规则》(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0页。
    1《盐专卖法施行规则》(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1-332页。
    2《盐专卖法》(1936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2月24日,第1122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2页。
    3《兴安西省经济事情》,第36-37页;《兴安北省概况》,第232页。
    1[日]中村信著:《蒙疆经济》(以下简称为《蒙疆经济》),徐同功翻译,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编印:《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九辑)(内部刊物),1984年版,第150-151页。
    2请参阅《统制蒙盐输入布告》(1934年2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2月25日,第288号;《蒙古要览》,第36页。
    3《兴安西省经济事情》,第36-37页。
    4《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88-89页。
    5《火柴专卖法》(1935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4日,第829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3页。
    6《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741页。
    7《火柴专卖法施行规则》(1935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4日,第829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3页。
    1《火柴专卖法施行规则》(1935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4日,第829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4页;《关于火柴最高零售价格制定之件》(1938年7月29日第1292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7月29日,第1292号。
    2《火柴专卖法》(1935年12月2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4日,第829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4页。
    3《石油类专卖》(1934年11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1月14日,第2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4页。
    4《石油类专卖》(1934年11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1月14日,第2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5页。
    5《石油类专卖实行规则》(1934年11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1月14日,第2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4页。
    1《煤油总批发人贩卖区域表》(1934年11月30日第226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1月30日,第226号。
    2《石油类专卖》(1934年11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11月14日,第2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6页。
    3《小麦粉专卖法》(1939年12月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7日,第1695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38页。
    4《小麦粉专卖法施行规则》(1939年12月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7日,第1695号。
    1《小麦粉专卖法施行规则》(1939年12月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7日,第1695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40页。
    2《小麦粉专卖法施行规则》(1939年12月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2月7日,第1695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41页。
    1《关于确定国防上必需的矿业协定》(1932年9月7日),《九·一八事变》,第678680页。
    2《日满议定书》(1932年9月15日),《九·一八事变》,第681页。
    1《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第291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满洲国史(总论)》,第409-410页;《东北经济掠夺》,第33-34页。
    3《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7-38页。
    4《关于一般企业声明》(1934年6月2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3页。
    5《矿业法》(1935年8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8月1日,第420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88-194页。
    1《重要产业统制法》及《关于施行重要产业统制法之件》(1937年5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1日,第9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06-108页。
    2《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时期为中心》,第498页。
    3《日满华经济建设纲要》(1940年11月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61-262页。
    4《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纲要》(1940年11月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58页。
    5《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7-288页。
    6《关于产业统制法施行之件》(1942年10月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10月6日,第251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14-115页。
    1《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8-69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2、744-746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74页。
    3《关于中央政治机构改革问题》(1937年5月5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65页。
    4《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75页。
    5《矿业监督署之名称、位置及瓜辖区域》(1935年12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5日,第830号。
    1《关于革新和强化特殊会社机能问题》(1940年9月17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21页。
    2《满洲国国策会社一览表》(1941年7月),《伪满傀儡政权》,第125-126页:《满洲国策会社一览》(1942年9月调查),《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496-497页。
    3《矿业法》(1935年8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8月1日,第420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88-194页。
    4《重要产业统制法》及《关于施行重要产业统制法之件》(1937年5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1日,第9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06-112页。
    5《产业统制法》(1942年10月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10月6日,第251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12-138页;《东北经济掠夺》,第6567页。
    1《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1、34页;《满洲国史(总论)》,第405、410页。
    2《满洲国年鉴》,1933年版,第368页;
    3满铁总裁室监理课:《事变后设立的满铁关系会社概要》,第141-143页,转引自《满铁史》,第675-676页。
    1《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43、194、195页;《盛京时报》,第100册,1936年6月2日,9426号,第13版。
    2《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广告页。
    3株式会社登记(1941年8月19日第2187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8月19日,第2187号。
    4《蒙古事情》,第119页;《蒙古要览》,第38-42页;《兴安蒙古》,第115页。
    5《兴安北省概况》,第231页。
    1《蒙古事情》,第123页;
    2《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45页。
    3《重要产业统制法》及《关于施行重要产业统制法之件》(1937年5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1日,第9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07页。
    4《煤炭的两大系统及其演变》,《东北经济掠夺》,第349页。
    5《额尔古纳左翼旗(三河地区)情况》,第262-272页;《蒙古要览》,第41页。
    6《产金收买法》(1933年6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6月14日,第145号;《产金收买法施行规则》(1933年6月1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6月24日,第150号。
    7《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925页。
    8《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法》(1934年5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5月3日,第50号。
    9《满洲采金株式会社实业区域之件》及《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法》(1934年5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5月3日,第50号;《蒙古事情》,第123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926-927页。
    2《额尔古纳左翼旗(三河地区)情况》,第262页。
    3《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947页。
    4《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1页;《满洲国史(总论)》,第410页。
    5《满洲国史(总论)》,第411页;《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第231页。
    1《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7页。
    2《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8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2页。
    3《经济部分科规程》(1937年7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7月1日,第976号。
    4《物资动员计划与物资统制》(1940年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4页。
    1《兴安南省整备委员会规程》(1940年1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3月12日,第1764号。
    2《兴安北省整备委员会规程》(1940年3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7年5月21日第1820号。
    3《兴安西省整备委员会规程》(1940年4月1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4月18日,第1795号。
    4《兴安东省整备委员会规程》(1940年6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8月24日第1901号。
    5《商工公会法》(1937年12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12月1日,第1102号。
    6《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14页;另外还可以参阅相关商工公会登记布告,《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9月29日,第1345号、1938年12月20日,第1412号、1939年7月7日,第1567号、1939年11月16日,第1677号、1944年8月25日,第3062号等。
    1《经济统制组合》,《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571-573页;《物资动员计划与物资统制》(1940年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6-57页。
    1《满洲经济统制法》,第72-86页。
    2《物资及物价统制法》(1940年6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6月20日,第1845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15-319页。
    3《不正当利益取缔规则》(1940年9月20日第1921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9月26日,第1927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23-325页。
    4《价格等临时措置法》(1941年7月2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7月28日,第2168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12-315页。
    5《战时经济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1-72页。
    1《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71-72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6-747页。
    2《物品销售业统制法》(1943年5月24日,第2693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5月24日,第2693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81-188页。
    3《关于取缔暴利之规定》(1937年8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8月3日,第1004号;《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25页。
    1《关于基于物价及物质统制法第二条规定之指定统制机关之贩卖价格之件》等,参阅《满洲经济统制法》,各章;《满洲国政府公报》(影印本),相关号。
    2又称“七·二五价格停止令”,使自定价格立法化,促进了公定价格的全面实施。
    3《物资及物价统制法》(1940年6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6月20日,第1845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16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36-837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37页。
    3《伪满洲国史新编》,第767页。
    4《伪满洲国史新编》,第767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39页。
    2《关于基于物价及物质统制法第二条规定之指定统制机关之贩卖价格之件》(1940年11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11月20日,第1972号。
    3《基于物价及物质统制法第二条规定认可海带丝贩卖价格之件》(1940年12月1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12月18日,第1996号。
    4《关棉子油总批发价格公定之件》(1941年7月2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7月21日,第2162号。
    5《关于基于物价及物质统制法第二条规定之啤酒贩卖价格之件》(1941年9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9月10日,第2162号。
    1请参阅《物资动员计划与物资统制》(1940年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8-61页和《满洲经济统制法》,相关章节。
    2《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33页。
    1《经济统制组合》,《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573页;《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23页。
    2《经济统制组合》,《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573页:《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34页。
    3《经济统制组合》,《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573页;《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37页。
    1株式会社登记,《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6月24日第2140号;《满洲国年鉴》,第139页;《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49页。
    2《满洲生活必需品株式会社物品配给管区表》,《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1月22日,第1729号。
    3《经济统制组合》,《满洲国现势》,1943年版,第573页;《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34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52页;《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25页。
    2《命令设立关于医药品配给统制地方组合及统制地区组合之件》(1943年6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6月1日,第2699号。
    1《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43-848页;《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32-233、237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852页。
    3《物资动员计划与物资统制》(1940年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4-55页。
    1陌,日本土地面积单位,1陌=1町步,1町步=0.9917355公顷
    3《蒙古要览》,第34-35页;《蒙古事情》,第125页。
    3《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54页。
    4《蒙古事情》,第125-126页。
    5《蒙古要览》,第35页。
    1《蒙古事情》,第126-127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3页;《满洲国史(总论)》,第408页;《满洲经济统制法》,第35页。
    3《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8、42页。
    1《重要产业统制法》、《关于施行重要产业统制法之件》(1937年5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5月1日,第92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07页。
    2《产业统制法》及《关于施行产业统制法之件》(1942年10月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10月6日,第2514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15页。
    3《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8-69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2、744-746页。
    1《兴安北省林务署暂行规程》(1936年3月1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3月12日,第593号;《兴安东省林务署暂行规程》(1936年4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4月25日第630号;《兴安东省林务署位置名称及管辖中修正》(1937年2月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2月2日,第858号。
    2《关于中央政治机构改革问题》(1937年5月5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66页。
    3《林业局社科规定》,吉林市林业局林业志办公室:《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以下简称为《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内部资料),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印花厂1986年版,第14-16页。
    1《营林署之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1937年10月2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10月21日,第1068号;《营林署官制中修正之件》(1938年6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6月16日,第1255号;《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第25-66页。
    2《营林局之名称、位置、管辖区域》(1943年2月1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2月10日,第2612号。
    3《兴安分省公署分科规程》(1932年6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11日,第13号;《兴安东西省公署分科规程》及《兴安南北省公署分科规程》(1935年9月25日第461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9月25日,第461号。
    4《通辽县分股规程》、《东科前旗、西科中旗、扎赉特旗分股规程》(1940年12月16日),《兴安南省公报》,1941年1月1日,第103号;《海拉尔市分科规程》(1941年3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4月24日,第2093号。
    1请参阅[日]满铁经济调查会:《满洲林业方策》(以下简称为《满洲林业方策》)(立案调查书类第11编第1卷,第一号)第333-336页。
    2《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第116页;《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169页。
    3《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第159页。
    4《林场权整理法》(1934年6月9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6月9日第81号。
    1《满洲帝国十年史》,第42-43页。
    2《整备林政机构纲要》(1939年9月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9月13日,第1629号;《满洲国史(各论)》,上卷,第162-163页。
    3《林场权整理法》(1934年6月9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6月9日第81号
    4参阅《蒙政部发布审定林场权之公告》(1935年10月1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0月10日至11月1日,第474-493号。
    1《古海忠之笔供》(1954年7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05、210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177-179页。
    1《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181页。
    2《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时期为中心》,第320页。
    1《蒙古要览》,第33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2-33页;《满洲国史(总论)》,第407页。
    3《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8-39页。
    4《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967页。
    5《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11-226页。
    1《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31页。
    2《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7页。
    3《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8-69页;《满洲国史(总论)》,第742-743页。
    4《关于中央政治机构改革问题》(1937年5月5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65页。
    5《中央地方行政事务合理化要纲》(1940年11月19日),《伪满傀儡政权》,第285页。
    6《兴安分省公署分科规程》(1932年6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2年6月11日,第13号;《兴安东西省公署分科规程》及《兴安南北省公署分科规程》(1935年9月25日第461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9月25日,第461号。
    7《通辽县分股规程》、《东科前旗、西科中旗、扎赉特旗分股规程》(1940年12月16日),《兴安南省公报》,1941 年1月1日,第103号;《海拉尔市分科规程》(1941年3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90年版,1941年4月24日,第2093号。
    1《农事合作社名称及所辖范围》(1940年6月2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6月28日,第1852号。
    2《兴农会组织状况》,《满洲评论》,第24卷,第24号,第29页。
    1《米谷管理法》(1938年11月7日第1375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11月7日,第1375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11-226页。
    2《特产物专管法》(]940年9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9月30日第1929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98-210页。
    3《粮谷管理法》(1940年9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9月30日第1929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30-240页。
    1《满洲国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纲要》(1937年1月25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27-228页。
    2《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24-25页。
    3《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29-130页。
    1《兴安东省情况(密)》第100、102-104页。
    2《康德九年度农产物增产方策》(1942年1月),《东北经济掠夺》,第413-415页。
    3[日]满铁新京直射调查室编:《大豆流通机构的变迁》(以下简称为《大豆流通机构的变迁》),1943年版,第25-26页。
    4《满洲经济统制法》,第199页。
    5《瓜子生产集货统制规则》(1941年12月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1年12月日,第号。
    6《关于依特产物专卖法第十二条规定之命令之件》(1941年10月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2月5日,第 2321号。
    1《关于主要粮谷统制命令之件》(1940年5月2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6月18日,第1843号。
    2《满洲经济统制法》,1943年版,第232页。
    3《康德九年度满洲农产公社特约收买人认可之件》(1942年7月1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7月11日,第2446号。
    4又称粮谷年度,是指每年10月到来年9月间的时段。
    5《1942-1944年度省别农产物出荷分配量比较表》,《东北经济掠夺》,第592-593页。
    6《查讯古海忠之笔录》(1954年]0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503页。
    1[日]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紧急粮食对策调查委员会:《满洲的粮谷搜荷机构和搜荷对策》(以下简称为《满洲的粮谷搜荷机构和搜荷对策》),1943年版,第7页。
    2《查讯古海忠之笔录》(1954年10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505页。
    3《省别出荷量统计表》(1940-1943年),《东北经济掠夺》,第590-591页。
    1《主要粮食的城市配给状况》(1942年),《东北经济掠夺》,第594-596页。
    2《株式会社》,《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8月6日,第2140号;《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广告页。
    3《粮食配给状况》(1943年10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99页。
    4《康德十年度民食配给情况》(1943年12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599页。
    1《满蒙畜产要论》,第4-16页;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东北经济小丛书(畜产)》(以下简称为《东北经济小丛书(畜产)》),中国文化服务社,1948年版,第3-15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号外;《满洲国史(总论)》,第407-408页。
    3《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9、42页。
    1《满洲国年鉴》,1943年版,广告页。
    2又称满洲羊毛同业会,是由“满洲畜产”、满蒙毛织株式会社(以下简称为“满蒙毛织”)、康的毛织株式会社、东蒙公司、秋林洋行等五家共同创立。
    3《家畜交易市场法》及《家畜交易市场法实施规则》(1935年12月2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5年12月28日,第542号。
    1《毛皮皮革类统制法》(1938年12月2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12月26日,第1417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30240页。
    2《家畜调整法》及《家畜调整法实施规则》(1939年11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1月16日,第1677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83-287页。
    3《军马资源保护法》(1940年1月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1月4日,第1716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87-290页。
    4《家畜及畜产物统制法》及《家畜及畜产物统制法施行规则》(1944年6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4年6月16日,第3003号。
    1《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号外),《满洲国政府公报》,1933年3月1日,号外;《满洲国史(总论)》,第408页。
    2《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纲要》(1937年1月25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27、229页;《东北经济小丛书(畜产)》,第24-25页。
    3《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125页。
    《东北经济小丛书(畜产)》,第3436页。
    2《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52页。
    3《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第104、117、129-130、143页。
    4《盛京时报》影印组:《盛京时报》,1985年版,第100册,1936年4月5日,9426号,第13版。
    5《兴安东省情况(密)》,第118页。
    6《满洲国年鉴》,1941年版,第156页。
    7《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页。
    1《蒙古事情》,第]33-134页;《国立种马场之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1939年9月12日第1624号),《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9月12日,第1624号。
    2《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页。
    3《新兴的兴安省概观》,第53页。
    4《国立绵羊改良场之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1938年12月2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12月27日,第1418号;《东北经济小丛书(畜产)》,第43页。
    5《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页。
    6《蒙古事情》,第135-136页。
    1《家畜防疫所之名称、位置及管辖区域》(]943年4月27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4月27日,第2671号。
    2《蒙古事情》,,第137页;《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142页。
    3《马事调查法》及《马事调查法试行规则》(1937年2月4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7年2月4日,第860号。
    4参阅《科尔沁左翼中旗第六区调查报告》、《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九区调查报告》、《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七区调查报告》、《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一区调查报告》等。
    1《兴安北省同东省滨江省及龙江省内役畜资源调查报告》相关编章。
    2《兴安西省及热河省管辖范围内役畜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相关编章。
    3《施行屠宰场法之区域》(1936年10月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6年10月3日,第760号。
    1《关于羊毛类特约收买人认可之件》(1943年5月2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3年5月25日,第2694号。
    2《关于毛皮皮革类特约收买人契约认可之件》(1944年11年2月22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4年2月22日,第2910号。
    3《家畜调整法》及《家畜调整法实施规则》(1939年11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1月16日,第1677号;《满洲经济统制法》,第283-286页。
    1《古海忠之笔供》(1954年5月13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37页。
    2《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满洲国史(总论)》,第406页;《东北经济掠夺》,第30页。
    3《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37页。
    1《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谈满洲国的经济统制》(1933年5月),《东北经济掠夺》,第18页。
    2《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要纲》(1940年10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58页。
    3《关东军司令官对驹井长官等满洲国管理的希望事项》(1932年5月),《伪满傀儡政权》,第4页。
    1《日本战时经济统制研究》,第33页。
    2《伪满的产业五年计划与日本的物资动员计划》,《东北经济掠夺》,第237页。
    3《关于满洲航空问题》(1932年8月1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1页。
    4《关于满洲电报电话事业之件》(1932年12月9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2页。
    5《满洲石油株式会社设立要纲》(1933年6月5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70页。
    6《关于国境方而国防建设要求事项》(1938年1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265页。
    7《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要纲》(1940年10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57页。
    8《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1941年12月22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87页。
    1《康德九年农产品增产方策》(1942年1月2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13页。
    2《治安评定地区的农地复兴要纲》(1942年1月23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16页。
    3《康德九年兴农部施政纲领》(1942年1月24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17页。
    4《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1942年12月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7页。
    5《兴农增产报国运动要纲方策》(1942年12月2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423页。
    6《康德十年农产品出荷配给方策》(1943年2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26页。
    7本文关于日本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和演变阶段的分期主要采纳了雷鸣著《日本战时统制经济研究》一书中的观点。
    1参阅《满洲国史(总论)》,第558页。
    1参阅《满洲经济统制法》相关章节。
    2参阅《兴安省汽车取缔规则》(1934年6月2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4年6月20日,第87号及《自动车取缔规则》(1940年1月1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4月1日,第1781号;《自动车取缔规则》(1940年2月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2月5日,第1741号;《自动车取缔规则》(1940年3月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3月14日,第1767号。
    3参阅《国有林野产物号锤规则》(1939年1月28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9年1月28日,第1441号及《兴安东省地方管辖林野产物烙印规则》(1942年12月2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12月27日,第2603号。
    4《粮谷管理法》(1940年9月30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9月30日,第1929号及《依粮谷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之规定省长权限委任之件》(1941年10月13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42年1月24日,第2311号。
    1《片仓衷(关于满洲国经济政策的现在与未来)的讲演》(1935年11月2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0、22页。
    2《片仓衷<关于满洲国经济政策的现在与未来>的讲演》(1935年11月21日),《东北经济掠夺》,第20、22页。
    3参阅李慧娟、薛朝广:《论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中的作用》,《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参阅《日本人官吏占据未满各种机构一切重要职位》,《伪满傀儡政权》,第112-113页;《伪满洲国国务院及其直属机关职官年表》、《伪满政府中央各部职官年表》,留寿林、万仁元、王玉文等编《民国职官年表》(以下简称为《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53-1186页。
    2《中央机关的日满比例》,《伪满傀儡政权》,第114-115页。
    3[日]冈部牧夫:《满洲国史》,三省堂,1978年版,第80页。
    4关于“兴安省”各级行政机构的日籍官吏的详细情况可以参阅《十四省时省长和总务厅长名单》(1934年12月-1937年)、《十六省时省长和次长名单》(1937-1938年)、《十八省时省长和次长名单》(1939年)、《十九省时省长和次长名单》(1941年7月)、《各县旗首脑一览表》(1942年10月),《伪满傀儡政权》,第486、487、488、489、496-497页;《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18)兴安东分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19)兴安东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0)兴安总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1)兴安南分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2)兴安嫩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3)兴安西分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4)兴安西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5)兴安北分省政府》、《伪满政府地方职官年表(26)兴安北省政府》,《民国职官年表》,第1215-1220页。
    5[日]冈部牧夫:《满洲国史》,三省堂,1978年版,第66页。
    1《特殊会社出资状况》(1941年末),《东北经济掠夺》,第125-125页。
    2《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谈满洲国的经济统制》(1933年5月),《东北经济掠夺》,第19页
    3《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1933年3月1日),《满洲国史(总论)》,第406页;《东北经济掠夺》,第30页。
    4《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1934年3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36页。
    5《兴安蒙古》,第128-129页。
    6《兴蒙对策纲要》,《满洲国史(各论)》,下卷,第1014页。
    1姜念东等著:《伪满洲国史》(以下简称为《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9页。
    2《满洲中央货币发行情况》,《东北经济掠夺》,第793页;《伪满洲中央银行史料》,第505页。
    3《内蒙古近代简史》,第161页。
    4《地方税负担状况类年比较》,《东北经济掠夺》,第790页;经济部税务司:《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以下简称为《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经济部税务司,1940年版,第1页。
    5《地方税每人负担额》(1941年),《东北经济掠夺》,第790页;《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第12-13页。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林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林西文史选》(第一辑),1986年版,第68-74页。
    2《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第3卷,第81页。
    3《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第3卷,第94页
    4关于“蒙地奉上”问题的研究请参阅《蒙地奉上——「满洲国」 の土地政策》、《伪满洲国“蒙地奉上”问题初探》 等论著。
    1《开放蒙地奉上》,《满洲国史(分论)》,下卷,第976页。
    2陌,日本土地面积单位,1陌=1町步,1町步=0.9917355公顷。
    3《日本“满洲移民”研究》,第294页。
    4顷,日本占领时期“兴安省”土地面积单位,1顷=0.614公顷,1公顷=15市亩。
    5《1933年至1942年罂粟栽培面积统计表》,《东北经济掠夺》,第849-850页。
    6《省别出荷量统计表》以《1942年-1944年度省别农产物出荷分派量比较表》,《东北经济掠夺》,第590593页。
    7《粮食配给状况》(1943年10月),《东北经济掠夺》,第598页。
    8《康德十年度的民食配给情况》(1943年12月30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14页。
    1同上。
    2《郭文林笔供》,《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第637页。
    3《海拉尔宪兵队长给关东宪兵队长的报告》(1943年8月28日),《东北经济掠夺》,第610页。
    4《王子衡笔供》,《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第360页。
    5《于静远笔供》,《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第122页。
    6达瓦敖斯尔:《东科后旗一年出荷万头牛纪实》,《伪兴安史料》,第167页。
    7《达斡尔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2页。
    8《主要城镇物价情况》,《满洲国政府公报》1940年8月31日,第1898号。
    9《经济事犯处分结果调查表》(1941年上半年),《东北经济掠夺》,第165页。
    1《治安部警务司长谷口明三致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警务部长报告》(1942年8月7日),《东北经济掠夺》,第168-170页。
    2王希亮著:《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以下简称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页。
    3《关于中央政治行政改革问题》(1937年5月),《伪满傀儡政权》,第261页。
    1其详细情况清参阅金海;《伪满时期东蒙古地区盟旗制度的演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2001年,第1期。
    1《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第524-525页。
    2详细情况可以参阅白春:《伪满洲郭兴安省的教育》,内蒙古大学,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3《康德八年度现在蒙古关系中等学校一览表》,《满洲国蒙政十年史》,第34-35页。
    4参阅《畜产资源调查规则》(1938年1月5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1月5日,第1127号。
    5参阅《林产资源调查规则》(1938年1月16日),《满洲国政府公报》,1938年1月16日,第1145号
    1. 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即外务省档案馆)收藏有关日本外交档案有关档件。
    2. 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图书馆收藏有关日本外交档案有关档件。
    3.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关日本外交档案有关档件。
    1. 吉林省科学院收藏“满铁”档案,主要有满铁文书:甲,昭和2、5、6年度,总体,考查,关系会社,扎免公司,第112册,第2号;满铁文书:甲,大正10、11年度,兴农,农务,畜产,黑山头种羊场,第110册,第1号等。
    2.辽宁省档案馆收藏“满铁”档案,主要有《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全宗号JD1)等。
    1.吉林省档案馆收藏“满洲国”档案,主要有《伪满经济部档案》(全宗号J306)、《伪满产业部档案》(全宗号J303)、《伪满兴农部档案》(全宗号J304)、《满洲中央银行档案》(全宗号J350)、《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全宗号J324)、《满洲矿山株式会社》(全宗号J323)等。
    2.辽宁省档案馆收藏“满洲国”档案,主要有《满洲矿山株式会社》(全宗号JD22)等。
    3.黑龙江省档案馆收藏“满洲国”档案,主要有《各株式会社全宗汇集》(全宗号旧字12)等。
    4. 内蒙古档案馆收藏“满洲国”档案,主要有《伪林业局档案汇集》(全宗号465)、《伪兴安北省警务厅档案》(全宗号455)、《伪兴安总省等处档案汇集》(全宗号452)等。
    5.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档案馆收藏“满洲国”档案,主要有《通辽地区伪满档案》(全宗号65)等。
    6.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档案馆收藏“满洲国”档案,主要有《奈曼旗伪满档案》(全宗号101)等。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有关中日间外交档案有关档件。
    2.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收藏有关中日间外交档案有关档件。
    1.[日]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下,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55年版。
    2.[日]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以下简称为《日本外交文书·满洲事变》)(1-3卷、别卷),1976-1981年间出版。
    3.[日]日本防卫厅战争研究所编辑:《关东军》(1-2卷),朝云新闻社,1967-1975年间出版。
    4.[日]小林龙夫、岛田俊彦编:《现代史资料(7)满洲事变》(全6册),みずず书房,1964年版。
    5.[日]稻叶正夫等编:《现代史资料(11)续满洲事变》,みずず书房,1965年版。
    6.[日]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著:《太平洋战争への道》(第8卷)(资料篇),朝日新闻社,1988年版。
    1.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年版。
    2.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与侵华日军》(影印本)(以下简称为《满铁密档·满铁与侵华日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密档·满铁机构》(影印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档案选编·满铁的设立》(影印本),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5.辽宁省档案馆等编:《“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日本与中国东北——满铁秘档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史资料》编写组编:《满铁史资料(第二卷)路权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
    7.解学诗主编:《满铁史资料(第四卷)煤铁篇》,中华书局,1978年版。
    8. 满铁庶务部调查课:《满铁会社关系条约及契约集别册》,大连,1925年版。
    1.中央档案馆编:《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中华书局,2000年版。
    2.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3)伪满傀儡政权》,中华书局,1994年版。
    3.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14)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年版。
    4.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7)伪满宪警统治》,中华书局,1988年版。
    5.吉林省图书馆特藏部编:《伪满洲国史料》,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年版。
    6.吉林省金融研究所编:《伪满洲中央银行史料》,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辽宁省档案馆:《日本侵华罪证档案新辑》(1-15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复旦大学历史系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1-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重印版。
    4.步平等编:《东北国际约章汇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中央档案馆整理:《日本侵华战犯笔供》(全十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版。
    6.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05年版。
    1.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一般经济调查报告书》,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2.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畜产资源调查报告》,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3.满铁经济调查会编:《全满主要地方粮栈调查书(康德二年六月末现在)》,满铁经济调查会,1936年版。
    4.满铁调查部编:《兴安北省、兴安东省、滨江省及龙江省役畜资源调查报告》,满铁调查部,1939年版。
    5.满铁调查部编:《兴安西省及热河省管辖范围内役畜资源现状调查》,满铁调查部,1939年版。
    6.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交通调查报告书》,满铁经济调查会,1936年版。
    7.满铁调查部编:《新巴尔虎右翼旗畜产调查报告》,满铁调查部,1934年版。
    8.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畜产调查报告》,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9.满铁产业部编:《科尔沁左翼中旗第六区调查报告》,满铁产业部,1939年版。
    10.满铁产业部编:《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九区调查报告》,满铁产业部,1939年版。
    11.满铁产业部编:《科尔沁左翼中旗第一区调查报告》,满铁产业部,1939年版
    12.满铁庶务部调查课编:《巴尔虎(呼伦贝尔)の经济事情》,大阪每日新闻社,昭和1930年版
    13.满铁铁道总局:《呼伦贝尔畜产事情》,满铁铁道总局,1936年版。
    14.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采金方策》,满铁经济调查会,1935年版。
    15.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黑龙江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辽宁省档案馆编:《满铁调查报告(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辽宁省档案馆、小林英夫编集:《满铁经济调查会史料》(1-8卷),柏书房,1998年版。
    20.满铁调查部:《经济调查会立案调查目录》(第一卷),本之友社,1996年复制版。
    1.大阪工业会满蒙经济视察委员会编:《满蒙经事情视察报告书》,大阪工业会满蒙经济视察委员会,1932年版。
    2.大阪工业会满蒙经济视察委员会编:《满蒙经事情视察报告书》,大阪工业会满蒙经济视察委员会,1932年版。
    3.东京事役所编:《满蒙经济调查书》,东京事役所,1933年版。
    4.日本农商务省编:《东部内蒙古产业调查》,日本农商务省,1916年版。
    5.横滨正金银行调查课编:《齐克、四洮、洮昂铁道沿线经济事情》,横滨正金银行调查课,1932年版。
    6.新京地方事务所编:《洮索索温沿线经济概况报告》(油印),新京地方事务所,1935年版。
    1.经济部税务司:《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满洲国经济部税务司编印,1939年版。
    2.国务院兴安局编:《兴安西省奈曼旗、阿鲁科尔沁旗实态调查统计篇》,1939年版。
    3.国务院兴安局编:《兴安南省科尔沁左翼中旗实态调查报告书》,1939年版。
    4.国务院兴安局编:《兴安东省莫力达瓦旗实态调查统计篇》,1939年版。
    5.兴安局调查课编:《兴安南省各旗地目别土地面积统计图表》,1934年版。
    6.蒙政部总务司文书科编:《兴安各省旗县职业别户口统计表》,满铁,1936年版。
    7.蒙政部调查科编:《兴安各省旗县别面积统计表》,满铁,1935年版。
    1. 《满铁调查月报》(《满蒙事情》),12卷8号、13卷13号、15卷7-8号、16卷4号、19卷12号、14卷2号、15卷10号。
    2. 《满洲经济年报》相关年份卷。
    3. 《满洲经济情报》相关卷期。
    4. 《满洲评论》相关年份相关卷期。
    5.满洲经济社编:《满洲经济》,满洲经济社出版,1944年新年号。
    1.伪满洲国时期资料重刊编委会:《满洲国政府公报》(以下简称为《满洲国政府公报》),辽沈书社,1990年版。
    2.满洲国兴安总署总务科:《兴安总署汇刊》(以下简称为《兴安总署汇刊》),福文盛印书局。
    3.满洲国蒙政部总务司:《蒙政部汇刊》(以下简称为《兴安总署汇刊》),福文盛印书局。
    4.兴安南省总务厅:《兴安南省公报》(以下简称为《兴安南省公报》)(1-198号),双发洋行印刷部。
    1.满洲国通讯社:《满洲国现势》,满洲国通讯社出版,相关年版。
    2.满洲日日新闻社:《满洲国年鉴》,满洲日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相关年版
    3.《盛京时报》影印组:《盛京时报》,1985年版,相关册。
    1.[日]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满洲事情案内所,1943年版。
    2.[日]东亚问题研究会:《蒙古要览》,东京三省堂,1938年版。
    3.[日]善邻协会调查部遍:《蒙古大观》,改造社,1938年版。
    4.兴安局调查课编:《满洲国蒙政十年史》,满洲修文馆,1942年版。
    5.[日]藤田胜:《日本思想大系(54)吉田松阴》,岩波害店,1982年版。
    6.[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版。
    7.[日]信夫淳平著:《满蒙特殊权益论》,日本评论社,1932年版。
    8.大阪工业会编:《我国民经济上ょり观たる满蒙经营论》,大阪工业会出版,昭和1932年版。
    9.[日]佐藤四郎,《满蒙新国家と我生命线》,满洲文化协会,1932年版。
    10.[日]田村羊三著:《经济ょり观たる日本と满蒙》,中日文化协会,1930年版。
    11.朝鲜银行调查课编:《满洲国经济纲要と日满经济统制》,朝鲜银行调查课,1933年版。
    12.关东军参谋部第三课编:《满洲经济建设概观》,关东军参谋部第三课,1937年版。
    13.[日]日本产业调查会满洲总局编:《满洲产业经济论》,满洲产业会,1943年版。
    14.[日]祖根宗春著:《满洲国林业概观》,满洲木材通讯社,1938年版。
    15.[日]泽田壮吉著:《满蒙畜产要论》,满蒙出版部,1940年版。
    16.满洲事情案内所编:《满洲国策会社综合要览》,满洲事情案内所,1939年版。
    17.满洲事情案内所编:《蒙古事情》,满洲事情案内所,1940年版。
    18.满洲帝国协和会调查部编:《兴安蒙古》,满洲事情案内所,1943版。
    19.兴安总署调查科编:《兴安省概况》,兴安总署调查科,1934年版。
    20.五十岗浩五郎:《新兴の兴安省概观》,兴安总署调查科,1934年版。
    21.兴安南省文教科编:《兴安南省概览》,1939年版。
    22.兴安东省公署编:《兴安东省事情》,1938年版。
    23.蒙政部总务司文书科编:《第一回兴安省省长会议议事录》,1942年版。
    24.兴安东省总务科:《兴安东省概观》,1938年版。
    25.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编:《兴安西省经济事情》,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1935年版。
    26.[日]土屋定国著:《兴安南省扎赉特旗事情》,大同学院,1937年版。
    27.[日]竹村茂昭等著:《兴安西省林西县事情》,大同学院,1935年版。
    28.山守荣治著:《兴安西省奈曼旗事情》,大同学院,1936年版。
    29.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编:《开鲁县经济事情》,满洲中央银行调查课,1935年版。
    30.[日]日本产业调查会满洲总局:《满洲产业经济大观》,满洲产业会,1943年版。
    31.[日]平野博三著:《满蒙物产案内》,大阪屋号书店,1928年版。
    32.满洲国经济研究会编:《满洲国经济十年史》,大学书房,1943年版。
    33.满洲中央银行编:《满洲中央银行十年史》,满洲中央银行,1942年版。
    34.东亚劝业株式会社编:《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十年史》,东亚劝业株式会社,1933年版。
    35.[日]满铁经济调查会:《满洲林业方策》(立案调查书类第11编第1卷,第一号),年版。
    36.产业部大臣官房资料科编:《满洲国产业大观》,满洲事情案内所,1939年版。
    37.[日]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原书房,1966年版。
    38.[日]藤田胜:《日本思想大系(54)吉田松阴》,岩波书店,1982年版。
    39.[日]松冈洋右:《动荡の满蒙》,东京先进社,1931年版。
    40.[日]大藏公望著:《日满统治经济论》,日本评论社,1933年版。
    41.[日]池田秀雄著:《满洲统制论》,日本评论社,1943年版。
    42.[日]横山八五郎著:《满洲统治经济讲话》,满州警察协会,1940年版。
    43.[日]片仓衷著:《满洲国经济政策の现在と将来に就て》,日满实业协会,1935年版。
    44.[日]德富猪一郎编:《公爵山县有朋传》,下卷,山县有朋纪念事业会,1933年版。
    45.[日]明治文化研究会编:《明治文化全集》(第二卷),日本评论新社,1968年版。
    46.[日]高仓撤一编:《田中义一传记》,上卷,原书房,1981年版。
    47.[日]角田顺编:《石原莞尔资料:国防论策》,原书房,1967年版。
    48.[日]山本条太郎传记编纂会编:《山本条太郎传记》,东京,1942年版。
    49.[日]后藤新平伯传记编纂会编:《后藤新平》,第二册,1937年印行。
    50.[日]高桥勇八(岭泉):《满铁地方行政史》,大连,1927年版。
    51.[日]松冈洋右:《话说满铁》,东京第一出版社,1937年版。
    52.北一辉著:《北一辉著作集》第二卷,(东京)みすず书房,1972年版。
    53.[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事研究室:《战争丛书·陆军军需动员(1)计划篇》,朝云新闻社,1976年版。
    54.[日]高桥贞三著:《满洲经济统制法》,满洲修文馆,1943年版。
    55.小林英夫著:《满铁——“知の集团”の诞生と死》,吉川弘文馆,1996年版。
    56.[日]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紧急粮食对策调查委员会:《满洲的粮谷搜荷机构和搜荷对策》1943年版。
    57.[日]满铁新京直射调查室编:《大豆流通机构的变迁》(以下简称为《大豆流通机构的变迁》),1943年版。
    58.[日]蒙古研究会:《蒙地管理要纲关系记录》,蒙古研究会,1942年版。
    59.[日]满洲中央银行调查部:《满洲国金融关系法规集》,1938年版。
    60.满洲行政学会编:《满洲国统制法令集》,1944年版。
    61.[日]高桥贞三著:《满洲经济统制法》,满洲修文馆,1943年版。
    62.满铁经济调查会编:《满洲汽车交通事业方案》,满铁经济调查会,1936年版。
    63.国务院法制处编:《满洲国法令辑览》(1-9卷),满洲行政学会,1934年至1941年版。
    64.[日]小岛精一著:《日满统制经济》,改造社,1933年版。
    65.[日]小日山直登著:《日满统制经济论》,创建社,1932年版。
    66.[日]东府清次郎著:《日满统治经济に就て》,1935年版。
    67.[日]东京协会调查部编:《日满经济统制に关する研究》,1933年版。
    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6辑,文海出版社,1993年版。
    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88辑,文海出版社,1999年版。
    3.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金融》,中国文化服务社,1948年版。
    4.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畜产》,东北物资调节委员研究组编
    辑,1948年版。
    5.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加工篇)》,京华印书局,1948年版。
    6.东北物资调查委员会印行:《东北经济小丛书·资源及产业》,京华印书局,1948年版。
    7.吉林市林业局林业志办公室:《伪满时期东北林业史料译编》(内部资料)(1-3卷),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印花厂,1986年版。
    8.张蓬舟主编:《近五十年中国与日本》(1、2),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编印:《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五辑)(内部刊物),1984年版。
    10.内蒙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编印:《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九辑)(内部刊物),1984年版。
    11.内蒙古大学中共内蒙古地区党史研究所编:《内蒙古近代史译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经济部税务司:《康德六年度满洲国国民负担额调查书》,经济部税务司刊印,1940年版。
    13.留寿林、万仁元、王玉文等编:《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版。
    1.[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分论)》,日本第一法规出版社,1971年版。
    2.[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总论)》,日本第一法规出版社,1971年版。
    3.[日]佐藤元英:《昭和初期日本对华政策の研究:田中内閣の对满蒙政策》,原害房,1992年版。
    4.[日]满洲国史研究会编:《日本帝国主义下の满洲》,みすず书房,1972年版。
    5.[日]满洲国史研究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同刊行会,1964-1965年版。
    6.[日]诸方贞子:《满洲事变と政策の形成过程》,原书房,1981年版。
    7.[日]马扬伸也著《迈向满洲事变への道——币原外交と田中外交》,中央公论社,1972年版。
    8.[日]栗原健著:《对满蒙政策史之一面》,原书房,1981年版。
    9.[日]北冈伸一著:《日本陆军与大陆政策》,东京大学出版会,1978年版。
    10.[日]古川万太郎著:《近代日本の大陆政策》,东京书籍出版社,1991年版。
    11.易显石著:《日本の大陆政策と中国东北》,六兴出版社,1989年版。
    12.[日]山本有造编:《满洲国の研究》,绿阴书房,1995年版。
    13.[日]原朗著:《战时经济统制的开始》,《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20卷,岩波书店,1976年版。
    14.[日]中村隆英著:《战争经济及其崩溃》,《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21卷,岩波书店,1977年版。
    15.[日]下谷正弘、长岛修著《战时日本经济的研究》,晃洋书房,1992年版。
    16.[日]井上清丸、宇佐美诚次郎著:《危机中的日本资本主义结构》,岩波书店,1951年版。
    17.[日]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战时日本经济(2)法西斯时期的国家与社会》,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年版。
    18.[日]三和良一著:《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日本经济政策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2003年版。
    19.[美]美国合众国战略爆炸调查团的调查报告:《日本战时经济的崩溃——战略轰炸对日本战时经济的影响的诸效果》,正木千冬译成日文,日本评论社,1950年版。
    20.[美]J·B·科恩著:《战时战后的日本经济》(上下),大内兵卫译成日文,岩波书店,1950年版。
    21.[日]安藤良雄编:《日本经济政策史论》(下),东京大学出版会,1976年版。
    22.[美]美国合众国战略爆炸调查团:《日本战时经济的崩溃——战略轰炸对日本战时经济的影响的诸效果》,正木千冬日译,日本评论社,1950年版。
    23.[日]河合良成著:《国家改造的原理及其实行——以经济观察为主》,日本评论社,1934年版。
    24.[日]小岛精一著:《日本计划经济论》,千仓书房,1932年版。
    25.[日]山浦贯一著:《森恪》,原书房,1982年版。
    26.[日]安藤彦太郎:《满铁——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荣冰书店,1966年版。
    27.[日]冈部牧夫:《满洲国史》,三省堂,1978年版。
    28.[日]满洲移民史研究会编:《日本帝国主义下の满洲移民》,龙溪书社,1976年版。
    29.[日]依田熹家:《日本帝国主义と中国》,龙溪书舍,1988年版。
    30.[日]铃木隆史著:《日本帝国主と满洲》(上、下),塙书房,1992年版。
    31.[日]安富步著:《满洲国の金融》,创文社,1997年版。
    32.[日]广川作保著:《蒙地奉上——「满洲国」の土地政策》,汲古书院,2005年版。
    33.[日]春日行雄著:《日本与蒙古一百年》,亚细亚博物馆·蒙古馆刊,1993年版。
    34.モンゴル,研究所:《近现代内モンゴルの变容》,雄山阁,2007年版。
    35.[日]山本有造著:《”满洲国”经济史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齐红深主编:《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2.任其怿著:《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薛子奇、刘淑梅、李延龄著:《近代日本“满蒙政策”演变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金海著:《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高乐才著:《日本“满洲移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郑独步:《各国经济统制政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8.[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总论)》,黑龙江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
    (内部发行),1990年版。
    9.[日]浅田乔二、小林英夫编:《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统治——以十五年战争时期为中心》,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内部发行),1994年版。
    10.[日]铃木隆史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日]依田憙家著、卞立强译:《日本帝国主义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
    12.[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变:《满洲国史(分论)》,(上下)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编译(内部资料),1990年版。
    13.米庆余著:《近代日本的东亚战略和政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陈本善主编:《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陈丰祥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金禾出版社,1992年版。
    17.史丁著:《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8.苏崇民著:《满铁史》,中华书局,1990年版。
    19.朱光庭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雷鸣著:《日本战时经济统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1.杨栋梁、江瑞平等编:《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2.[日]满洲国史研究会编:《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内部发行),上下,1987年版。
    23.滕礼贵著:《伪满经济统治》,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4.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5.郝伟民:《内蒙古近代简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通史》编写组编:《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1年(2001年修订)版。
    27.王希亮著:《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统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曹永年主编:《内蒙古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赛航、金海、苏德毕力格著:《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义都合西格主编:《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关捷主编:《日本侵华政策与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2.孛儿只斤·布仁赛音著、娜仁格日勒译:《近现代蒙古人农耕村落社会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王建革著:《农业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侯厚培、吴觉农:《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黎明书局,1931年版。
    35.郭予庆著:《近代日本银行在华金融活动——横滨正金银行(18941919)》,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6.韦胜章主编:《内蒙古公路交通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版。
    37.吉林省集邮协会编注:《勿忘国耻——从伪满洲国邮票看日本侵华罪行》,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5年版。
    38.戴建兵、王晓岚著:《罪恶的战争之债——抗战时期日为公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9.林庆元、杨齐福著:《“大东亚共荣圈”源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0.鲁登道夫著、戴耀先译:《总体战》,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41.解学诗著:《伪满洲国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2.姜念东等:《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3.孔经纬:《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4.李重编著:《伪满洲国货币研究》,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
    45.吉林省公安厅公安史研究室、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编译:《满洲国警察史》,(内部资料),长春市人民印刷厂,1990年版。
    46.王承礼、常城、孙继武总主编:《艰难与斗争十四年》(上、中、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47.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全4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8.解学诗著:《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以下简称为《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9.[日]冈部牧夫著:《伪满洲国》,郑毅译,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90年版。
    50.姜念东等著:《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1.《达斡尔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2.金海著:《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日]疋田康召:《“大东亚共荣圈”にぉける经济统制と企业——满洲を中心に》,《“帝国”经济学》,2006年,第9期。
    2.[日]铃木仁丽:《满洲国の建国と兴安省の“自治”问题》,《内モンゴル》,2005年,11期。
    3.[日]江夏由树:《1930年代の中国东北农村にぉける公租公课——满洲国の“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の记述力、ら》,《一桥论丛》,120卷,1998年,第6期。
    4.[日]吉田顺一:《兴安四省事态调查につぃて-非开放蒙地の调查を中心に》,《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纪要》,1998年,第29号。
    5.[日]广川佐保:《モンゴル人の“满洲国”参加と及地域社会の变容——兴安省の创建と土地制度的改革を中心に》,《ァジァ经济》,第41卷7号,2000年版。
    6.[日]山本四郎:《小川又次稿<清国征讨策案>(1887年)》,《日本史研究》,第75号。
    1.金海:《从地域概念看日本“满蒙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黄岭俊等:《“经济统制”思潮论述》,《江汉论坛》,2002年,第11期。
    3.解学诗:《评伪满的经济“统制”和五年计划》,《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4.藤利贵:《伪满经济统制概论》,《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
    5.易显石:《试论日本“满蒙政策”的形成与性质》,《日本研究》,1986年,第4期。
    6.邢丽雅:《“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史学集刊》,1999年,第3期。
    7. 申康林:《浅析战时日本经济统制政策的演变),《许昌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8.刘昌黎:《论日本式经济体制》,《日本研究》,2005年,第1期。
    9.赵继民:《论伪满洲中央银行在东北金融统制中作用及恶果》,《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期。
    10.郑文云:《略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地经济的特点》,《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11.衣保中:《论伪满时期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2.王继庆:《剖析伪满时期“日满经济圈”理论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实践》,《东北沦陷史研究》,2002年,第2期。
    13.李秀石:《日本对我国东北经济侵略和掠夺政策的变迁及其实施》,《史林》,1986年,第2期。
    14.[日]森久男:《内蒙古通辽满蒙开拓团始末》,《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15.房建昌:《日本满蒙开拓团及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在内蒙古东部活动考略》,《中国农史》,1998年,第3期。
    16.德力格尔玛:《伪满洲国统治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行政机构及其演变》,《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7.都瓦萨:《伪满时期的扎鲁特旗财政》,《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18.齐百顺:《论日本在兴安省实行的鸦片专卖制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2007年,第3期。
    19.马寒梅:《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侵略》,《阴山学刊》,2002年,第3期。
    20.李淑霞:《本世纪初日俄队内蒙古东部地区的侵夺》,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6期。
    21.郑会欣:《战前“经济统制”学说的讨论及其实践》,《民国研究》,2006年,第1期。
    22.齐百顺:《论日本在伪满兴安省实行的商业统制政策》,《中国蒙古学(蒙古文双月刊)》,2007年,第6期。
    23.齐百顺:《论日本在兴安省实行的物资配给制度》,《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2008年,第1期。
    24.齐百顺:《关于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内蒙古地区进行的调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文版),2008年,第3期
    25.敖汀:《伪满洲国赋税简考》,《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6.李慧娟、薛朝广:《论总务厅在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中的作用》,《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7.申康林:《浅析日本战时经济的特征》,《军事经济研究》,1990年第6期。
    28.南立丹著:《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制》,吉林大学,2008年度,硕士论文。
    29.赵继敏:《论伪满洲中央银行的东北金融业的统制》,吉林大学,2001年年度,硕士论文。
    30.邱丹丹:《伪满洲国赋税制度述评》,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31.白春:《伪满洲郭兴安省的教育》,内蒙古大学,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32.德力格尔玛:《伪满洲国“蒙地奉上”问题初探》,内蒙古大学,199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1.孙邦主编:《满洲国史料丛书·经济掠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央档案馆编:《伪满洲国的统治与内幕:伪满官员供述》,中华书局,2000年版。
    3.袁秋白、杨瑰珍编译:《罪恶的自供状》,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伪兴安史料》(内蒙古文史料第34辑),1989年版。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林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林西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年版。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鲁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开鲁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6年版。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科尔沁左翼后旗文史资料》(第三辑),1990年版。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突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突泉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984年版。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林西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林西文史选》(第一辑),1986年版。
    1.满铁原编目录数据库(项目编号:05BZS003)。
    2.中国馆藏满铁资料数据库(项目编号:05BZS003)。
    3.辽宁省档案馆信息网:http;//www.lndangan.gov.cn
    4.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数据库:http;//202.198.25.8;8080/was40/northeast/index,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