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与解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商标和商号同为企业的商业标识,具有识别作用,由于它们在功能及构成要素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很容易被消费者混淆误认。当商标与商号中文字相同或相似,形式合法且归属于不同主体时,就常常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案件,近年来在我国呈增长趋势,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利益,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所以,无论立法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如何解决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都是当务之急。找出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原因,寻求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解决途径,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基本理论问题及比较中外关于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立法异同,找出我国立法中的缺陷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思考和建议,寻找化解和协调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最佳途径。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对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与解决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概述,这一部分是本文进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对商标与商标权的概念、商号与商号权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主要从功能、权利的取得方式及权利效力范围等方面入手,对商标与商号的异同进行分析。本章明确了商号权的法律性质为知识产权性质。商标权与商号权同属知识产权,二者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因而二者发生权利冲突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第二部分是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相关理论问题的研析。通过对权利冲突、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概念和特征的分析,概括出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定义,明确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同。然后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表现形式进行概括,并根据一定标准对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作出分类。不同类型的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对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权利的性质、功能的相似性、经济利益的驱动、制度的漏洞等等。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得出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产生的必然性。我国现行立法的漏洞只是众多原因之一,我们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通过立法上对权利的初始配置而化解所有的权利冲突,司法途径才是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最重要的途径。
     第三部分是对中外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立法的比较研究。首先,对国际公约及国外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立法模式的异同、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法律地位、冲突解决机制的侧重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立法的完善寻求可以借鉴的经验。然后,对我国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找出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立法所存在的缺陷,最终揭示出我国目前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是关于对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的思考和建议。主要从立法完善和司法衡平两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立法上,应将商号权纳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范围,将商号权有条件的划入商标法中在先权利的范畴,实现商标权与商号权的统一协调保护,并且要注重对驰名商号的特殊保护,这是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解决的基础和前提。司法上,应当用衡平的方式灵活化解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笔者对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适用保护在先权原则、利益平衡和效益兼顾原则及禁止混淆原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各个原则适用的条件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法官在司法审判中可以区分不同的冲突类型,适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司法处理方式应当灵活,可以引入新的纠纷解决机制,如区别标示机制、市场补偿机制、强制许可机制等。立法的完善不能完全消除权利冲突,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立法上也无法给出具体解决权利冲突的全部法律规则,只能体现出处理权利冲突问题的原则,故法官依据不同原则自由裁量,个案分析才是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最重要的途径。
In recent years, the cases concerning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have been increased day by day. Not only the interests of rights holders have been caused damage, but also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have been compromised, and the fair and orderly market competition order has been disrupted. So, whether legislative, or judicial practice, how to resolve the conflicts are imperative. Looking for a solution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has become the hot and difficult problems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 and practitioners to discu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basic theory of conflict ,compare China’s legislation to foreign country’s legislation concerning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identify deficiencies in our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propose thinking and recommendations about solv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and find the best way to resolve and coordinate the conflicts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mainly on the concept of trademark and trademark right ,trade name and trade name right, an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eferring to the functions, the way to obtain the right and the scope of the effectiveness. This chapter defines the legal nature of trade name right. Trademarks and trade names belong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common points between them. So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m are possible and inevitable.
     The second part researches the theoretical issue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flict of righ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e can see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are different from viol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n it sums up the form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Finally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conflict, such as the nature of the right, the similarity of the right,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loopholes in the system, and so o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we can se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generated inevitability.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egis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Through analyz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other country’s legislation model i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foreign law, we can learn from experiences to improve our legislation. Then it analyzes relevant provisions of China's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finds out shortcomings in legislation.
     The fourth part is the thinking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resolution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emark and trade name right. Mainly from two points of view: the legislative improved and judicial equity. In legislation we should incorporate the trade name within the legal system of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equitable way is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conflict. Improving legislation can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conflict of the rights, only coordination,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erefore the ultimate resolution to conflict of the rights is the discretion of the judge based on different principles. Case studi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way.
引文
[1]胡开忠著:《商标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郑其斌著:《论商标权的本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6]梁宇贤著:《商事法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8]杨立新著:《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9]张术麟著:《商业标记权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10]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施天涛著:《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13](美)科塞著:《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4]宿迟主编:《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董安生等编译:《英国商法》,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16]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7]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陶鑫良、袁真富著:《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20]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1]南振兴、刘春霖著:《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年版。
    [22]李萍、郑冲、裘敬梅等译:《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1]赵爱丽、陈江华:《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解决》,载《百科论丛》2009年第4期。
    [2]邹孔华:《论商标与商号权的关系问题》,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
    [3]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载《法学》2004年第3期。
    [4]刘威:《权利冲突探析——兼与郝铁川先生商榷》,载《法治论丛》第20卷第3期,2005年5月。
    [5]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6]王钦、王晋阶:《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载《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7]高丽红:《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概念探析》,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3月20日。
    [8]钱矛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概念及其解决原则的再探析》,载《阴山学刊》第16卷第1期,2003年1月。
    [9]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之探讨》,载《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8期。
    [10]张平华:《权利冲突与侵权行为》,载《鲁东大学学报》第26卷第4期,2009年7月。
    [11]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载《中华商标》2004年第7期。
    [12]刘威、翟青:《关于权利冲突的理论思考》,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3]彭曙曦、刘凤菊:《解决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之外国法比较》,载《中华商标》2001年第5期。
    [14]郭建、涂云友:《国外厂牌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借鉴》,载《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8月第10卷第8期。
    [15]贾移林、邓鲁荣:《试论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整合的法律思考》,载《商标通讯》2003年第8期。
    [16]么忆延:《试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法律保护》,载《行政与法》2001年第2期。
    [17]钟民:《浅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的完善》,载《工商行政管理》2008年第3期。
    [18]胡斌、陈嘉英:《商标和商号的交叉冲突及其法律保护》载《商标现代胡》2008年2月总第530期。
    [19]陈红:《商标权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冲突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
    [20]任寰:《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载于《知识产权》2005年第3期。
    [21]李弟平:《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利冲突的利益协调机制》,载《中华商标》2008年第12期。
    [22]周荫文:《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处理原则的司法适用》,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8期。
    [1]王劲松:《试论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见谭筱清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汤茂仁:《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见周林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十八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3]何华:《商号的国际保护》,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1]杨素文:《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四川大学,2007年4月。
    [2]王欢:《中外商号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商号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4月。
    [3]骆丽玲:《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机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4月。
    [4]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平衡——以商标权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3月。
    [5]袁希达:《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及其解决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复旦大学,2009年4月。
    [6]许彦生:《中美商业标识立法比较研究——以解决权利冲突为主线》,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5月。
    [7]张丹丹:《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解决机制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四川大学,2005年4月。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美国1946年商标法》,http://www.sipo.gov.cn/sipo/flfg/sb/wgygjfg/200703/t20070329_148021.htm,访问时间2010/3/29。
    2李萍、郑冲等译:《当代外国商标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71-72页。
    3参见商标宝典网: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商标法)》,http://www.marketbook.net/wgfg/154044516.htm,访问时间2010/3/29。
    4胡开忠著:《商标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5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页。
    6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页。
    7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页。
    8郑其斌著:《论商标权的本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9郑其斌著:《论商标权的本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10旧“商业登记法”称“商号”,现行“商业登记法”改为商业名称。见梁宇贤著:《商事法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11《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8条规定:“厂商名称应在本联盟一切国家内受到保护,没有申请或注册的义务,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一部分。”参见商标宝典网:《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http://www.marketbook.net/gjtl/153927575.htm,访问时间2010/3/30。
    12范健:《德国商号法律制度评析》,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1期。
    1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美国1946年商标法》,http://www.sipo.gov.cn/sipo/flfg/sb/wgygjfg/200703/t20070329_148021.htm,访问时间2010/3/29。
    14参见商标宝典网:《发展中国家商标、商号及不正当竞争行为示范法》,http://www.marketbook.net/gjtl/153927241.htm,访问时间2010/3/30。
    15梁宇贤著:《商事法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16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1页。
    17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页。
    18卢吉敏、马凤铃:《商号权及其法律保护》,载《理论学习》2006年第7期。
    19杨立新著:《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449页。
    20引自:龙显铭:《私法上人格权之保护》,中华书局1948年版,第89页。转引自: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447页。
    21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22施天涛著:《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23赵爱丽、陈江华:《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解决》,载《百科论丛》2009年第4期。
    24《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8条规定:“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企业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当与中文名称相一致,并报登记主管机关注册。”因此,在我国,企业都必须有一个中文名称,中文名称只能使用汉字。
    25郑其斌著:《论商标权的本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26邹孔华:《论商标与商号权的关系问题》,载《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
    28刘威:《权利冲突探析——兼与郝铁川先生商榷》,载《法治论丛》第20卷第3期,2005年5月。
    29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页。
    30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31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32 [美]科塞著:《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
    33王钦、王晋阶:《我国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载《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4高丽红:《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概念探析》,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2年3月20日。
    35引自:(日)北川善太郎著,李多毅、仇京春译:《日本民法体系》,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转引自:钱矛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概念及其解决原则的再探析》,载《阴山学刊》第16卷第1期,2003年1月。
    
    36杨素文:《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四川大学,2007年4月。
    37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之探讨》,载《电子知识产权》2001年第8期。
    38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39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40张平华:《权利冲突与侵权行为》,载《鲁东大学学报》第26卷第4期,2009年7月。
    42引自:商务部《“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第2条的规定。
    43参见宿迟主编:《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第97—108页。
    44周详:《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若干问题研究》,载《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7期。
    45周详:《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若干问题研究》,载《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第7期。
    46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载《中华商标》2004年第7期。
    47南振兴、刘春霖:《知识产权学术前沿问题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当年版,45-47页。
    48刘威、翟青:《关于权利冲突的理论思考》,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9刘宁著:《知识产权若干理论热点问题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300页。
    50王劲松:《试论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载谭筱清主编:《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判解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51冯晓青、杨利华:《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解决原则》,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60宿迟主编:《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
    6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美国1946年商标法》,http://www.sipo.gov.cn/sipo/flfg/sb/wgygjfg/200703/t20070329_148021.htm,访问时间2010/3/29。
    63董安生等编译:《英国商法》,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页。
    64参见商标宝典网:《英国商标法》(1994年新修订版),http://www.marketbook.net/wgfg/125404426.html,访问时间2010/3/18。
    65彭曙曦、刘凤菊:《解决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冲突之外国法比较》,载《中华商标》2001年第5期。
    70宿迟主编:《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页。
    71何华:《商号的国际保护》,见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536-537页。
    72《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第9条第(1)款第3项、第14条第(2)款第3项或第15条第(3)款意义上的声誉,是指商标或商业标志取得德国全国范围内的声誉。
    73以上《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参见商标宝典网: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http://www.marketbook.net/wgfg/154044516.htm,访问时间2010/3/26。
    74宿迟主编:《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页。
    75郭建、涂云友:《国外厂牌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借鉴》,载《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8月第10卷第8期。
    76参见中国网:《法国知识产权法典》,http://www.china.com.cn/law/flfg/txt/2006-08/08/content_7057502.htm,访问时间2010/3/26。
    77同上。
    79骆丽玲:《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机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4月。
    85宿迟主编:《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86刘红:《基于衡平理念探析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载《中华商标》2004年第7期。
    87引自:PeterDrahos:APhi1osophyofxnte11eetua1property,DartmouthPub1ishingCompanyLimited,1996,p19.转引自:欧修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与司法平衡——以商标权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3月。
     88贾移林、邓鲁荣:《试论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整合的法律思考》,载《商标通讯》2003年第8期。
    
    89么忆延:《试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法律保护》,载《行政与法》2001年第2期。
    90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425页
    91胡开忠著:《商标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
    92钟民:《浅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制度的完善》,载《工商行政管理》2008年第3期。
    93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
    94胡斌、陈嘉英:《商标和商号的交叉冲突及其法律保护》,载《商标现代胡》2008年2月总第530期。
    95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110页。
    96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97陈红:《商标权与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冲突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
    98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99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8页。
    100任寰:《论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原则》,载于《知识产权》2005年第3期。
    101李弟平:《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利冲突的利益协调机制》,载《中华商标》2008年第12期。
    102李弟平:《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利冲突的利益协调机制》,载《中华商标》2008年第12期。
    103汤茂仁:《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法律问题研究》,见周林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十八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页。
    
    104黄晖:《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58页。
    105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118页。
    106引自: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转引自:冯晓青、张泽吾:《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方式之反思》,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7卷第4期,2002年7月。
    107冯晓青、张泽吾:《知识产权权利冲突解决方式之反思》,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7卷第4期,2002年7月。
    108李弟平:《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利冲突的利益协调机制》,载《中华商标》2008年第12期。
    109周荫文:《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处理原则的司法适用》,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