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学会社组织由来已久,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最早可考的诗社成立于中晚唐时期。到了宋代,诗社明显增多。南宋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文人结社更是空前地繁多。在这一时期词人结社也开始萌生、发展起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宋词社,通过探析南宋词人结社的背景,主要考察南宋词社的概况、活动特点及成员构成,并对几个重要的词社进行考论,从而考察词社对南宋词创作的影响。
     全文分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对南宋词人结社背景的探析,分别从南宋都市生活的繁华、结社风气的流行以及词体特点三个方面论述词社盛行的原因。第二章是南宋词社概论,从词社的发展、词社的特点、词社成员的构成一一论述。第三章是重要词社考论,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对南宋初年的怡老会社、南宋中期的江湖词社和南宋中后期的西湖吟社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展现南宋词社的活动的大致面貌。第四章是论南宋的“应社”之词,从词社对于词创作题材的影响、词体功能的转换以及词社活动对于格律派形成的促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余论部分从词社与词人群的关系论述了词社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There have been some literary associations in the history.According to some statistics, the first recorded poets’club is found in the end of Tang Dynasty, and the number apparently arised in the Song Dynasty.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Song, because of the prosperity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iterati were eager to join those literature clubs, accordingly the Ci club sprang up at a high speed.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Ci club in South Dynasty, which is also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so as to verify the impacts of Ci club on the writing of Ci in South Song. The analysis will surrounded the point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i club in South Song dynasty, its features of activity, and the member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textual research into certain vital Ci clubs.
     The paper has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literati’s association. Surrounded the prosperity of city life in South Song dynasty, the popularity of manufacturing associ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association munufaturing.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overall outline of Ci club in South Song dynasty, discuss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the features, and members of Ci club. The third chapter studies several vital Ci club in the chronological order,among these clubs there are Lilao club in the beginning of Song dynasty, the Jianghu Ci Club in the middle of South Song dynasty, and the Xihu Reading Club active in the middle and end of South Song dynasty. From distinct perspectiv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to these associations in order to give an overall view about the activities of Ci clubs in South Song dynasty. The fourth chapter researches into the Ci produced by those club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impacts on the subject matter,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fuctions of Ci and on the foundation of Rhythm School. The last chapter studies the influences from the Ci clubs o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引文
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80页。
    ②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20页。
    ③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20页。
    ①陈贻焮主编:《全唐诗》(二),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72页。
    ②陈贻焮主编:《全唐诗》(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345页。
    ③(唐)温庭筠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9页。
    ④参见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⑤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23页。
    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4页。
    ②王德明:《论宋代的诗社》,《文学遗产》,1992年,(6),第66—72页。
    ③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6页。
    ①薛砺若著:《宋词通论》,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42—50页。
    ②薛砺若著:《宋词通论》,上海: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51页。
    ①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127页。
    ②沈松勤著:《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6页。
    ①(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87年版,第971页。
    ①(宋)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6页。
    ②(宋)周密:《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1页。
    ①(元)脱脱:《宋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2页。
    ②参见史江:《宋代会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历史系,2002年,第102—107页。
    ③(宋)周密撰:《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5页。
    ④(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页。
    ①(宋)吴自牧撰:《梦梁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页。
    ②《全宋词》,第3272页。
    ①王国维著、陈鸿祥注:《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页。
    ②《全宋词》,第2532页。
    ①《全宋词》,第1827页。
    ①(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4页。
    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11页。
    ②《全宋词》,第976页。
    ③《全宋词》,第954页。
    ①《全宋词》,第634—635页。
    ③《全宋词》,第1943页。
    ①《全宋词》,第1957页。
    ②《全宋词》,第2335页。
    ③《全宋词》,第2224页。
    ①《全宋词》,第3277页。
    ②(清)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75页。
    ④参见萧鹏:《西湖吟社考》,《词学》第七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①(元)脱脱著:《宋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5页。
    ②《全宋词》,第2532页。
    ③《全宋词》,第1611页。
    ④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31页。
    ⑤《全宋词》,第3511—3512。
    ①(宋)周密:《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页。
    ②参见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5页。
    ③《全宋词》,第892页。
    ①《全宋词》,第882页。
    ②《全宋词》,第884页。
    ①《全宋词》,第3264页。
    ②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709页。
    ①《全宋词》,第3466页。
    ②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9页。
    ③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9页。
    ①《全宋词》,第2740页。
    ②《全宋词》,第1975页。
    ①《全宋词》,第3189页。
    ②《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957页。
    ③《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829页。
    ④崔高维校点:《礼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⑤(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第12页。
    ⑥(宋)吴自牧:《梦梁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8—169页。
    ①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②(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2000年版,第5481页。
    ③《全宋词》,第1798—1799页。
    ④(宋)周密撰:《齐东野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1页。
    ①(宋)周密:《齐东野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2页。
    ②转引夏承焘笺注:《姜白石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6页。
    ③(宋)陈郁撰:《藏一话腴》甲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参见朱玉麒:《论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5),第52—60页。
    ①《全宋词》,第1269页。
    ②《全宋词》,第1270页。
    ③参见王兆鹏、王可喜、方星移著:《两宋词人丛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174页。
    ④(清)历鹗撰:《樊榭山房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⑤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89页。
    ①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902页。
    ①王德明:《论宋代的诗社》,《文学遗产》1992年,(6),第66—72页。
    ②《全宋词》,第948页。
    ②《全宋词》,第785页。
    ③(元)脱脱著:《宋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3页。
    ①(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84页。
    ①《全宋词》,第785页。
    ②《全宋词》,第945页。
    ①《全宋词》,第1662—1663页。
    ②(宋)邵伯温撰:《邵氏闻见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页。
    ①张宏生著:《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页。
    ②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257页。
    ②郭锋著:《南宋江湖词派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1页。
    ①(宋)罗大经撰:《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8页。
    ②(元)方回选评:《瀛奎律髓》(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3—844页。
    ③(宋)周密撰:《齐东野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93页。
    ④(清)陆心源:《宋史翼》,《宋代传记资料丛刊》(2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74页。
    ①《全宋词》,第2669页。
    ②《全宋词》,第2485页。
    ③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777页。
    ④《全宋词》,第2619页。
    ⑤《全宋词》,第2633页。
    ①《全宋词》,第2603页。
    ②《全宋词》,第2640页。
    ③《全宋词》,第2640页。
    ⑥(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版,第1497页。
    ①《全宋词》,第2614页。
    ②(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21页。
    ③《全宋词》,第2612页。
    ①(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四部丛刊初编。
    ②(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九,四部丛刊初编。
    ③(宋)耐得翁:《都城纪胜》,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
    ④(宋)吴自牧:《梦梁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页。
    ①肖鹏:《西湖吟社考》,《词学》第七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②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③(宋)陈世崇:《随隐漫录》,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34—36页。
    ④《全宋词》,第1914页。
    ⑤(宋)史浩著:《鄮峰真隐漫录》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全宋词》,第2669页。
    ①《全宋词》,第3343页。
    ②(宋)周密著:《志雅堂杂钞》序,清粤雅堂丛书本。
    ③《全宋词》,第3270页。
    ①《全宋词》,第3272页。
    ②《全宋词》,第3276页。
    ③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1页。
    ④《全宋词》,第3277页。
    ①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6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2518页。
    ②(元)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卷八,四部丛刊初编。
    ③《全宋词》,第3104页。
    ①在《草窗韵语》中有《紫霞翁觞客东园》、《重过东园兴怀知己》、《梦游紫霞寝而感怆》,从中可以不难得知周密与杨缵的密切关系。
    ②《全宋词》,第3286页。
    ③《全宋词》,第3286页。
    ④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⑤《全宋词》,第3280页。
    ①《全宋词》,第2941页。
    ②《全宋词》,第3288页。
    ①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62页。
    ②(清)陆心源:《宋史翼》,《宋代传记资料丛刊》(20),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374—375页。
    ①基本可以确定宛委山房、紫云山房、天柱山房的主人分别为陈恕可、吕同老、王易简。参见路成文《<乐府补题>三记》,《词学》第十七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②参见肖鹏著:《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七章。
    ③参见丁放:《<乐府补题>主旨考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4),第531—538页。
    ①(清)周济著:《介存斋论词杂著》(与《复堂词话》《蒿庵论词》合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②参见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绪论。
    ①(宋)张戒著、陈应鸾笺注:《岁寒堂诗话笺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②(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44页。
    ③参见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三章。
    ①刘永济编著:《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15页。
    ②参见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三章。
    ①《全宋词》,第2868—2869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王灼:《碧鸡漫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4页。
    ④《全宋词》,第2664页。
    ①(清)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3页。
    ②(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0页。
    ③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④(清)沈祥龙:《论词随笔》,唐圭璋:《词话丛编》(五),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58页。
    ⑤(清)陈廷焯著、杜维沫校点:《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54页。
    ⑥(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0页。
    ①(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8页。
    ②(宋)沈义父、蔡崇云笺释:《乐府指迷笺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8页。
    ③参见刘尊明、甘松著:《唐宋词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四章。
    ①《全宋词》,第1056页。
    ②《全宋词》,第2356页。
    ③王国维著、陈鸿祥注评:《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93页。
    ①《全宋词》,第1866页。
    ①(宋)庞元英著:《文昌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页。
    ②易蓉:《民俗风情画卷的展示》,《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2),第83页。
    ③《全宋词》,第1611页。
    ④(宋)吴自牧:《梦梁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44页。
    ⑤(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1页。
    ①《全宋词》,第2221页。
    ①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①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17页。
    ②《全宋词》,第3272页。
    ①赵为民、程郁缀选辑:《词学论荟》,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公司,1989年版,第138页。
    ②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
    ③吴熊和等主编:《中华词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页。
    ①(宋)张炎著:《词源》,唐圭璋:《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6页。
    ①(宋)沈义父著、蔡嵩云笺释:《乐府指迷笺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3页。
    ②(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9页。
    ③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31页。
    ①(宋)沈义父著、蔡嵩云笺释:《乐府指迷笺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4页。
    ②(宋)张炎著:《词源》,唐圭璋:《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5页。
    ③(宋)张炎著:《词源》,唐圭璋:《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6页。
    ④(宋)周密著:《浩然斋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4页。
    ⑤(宋)周密著:《浩然斋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27页。
    ⑥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61页。
    ○1刘永济著:《词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页。
    ②肖鹏著:《群体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①《全宋词》,第2231—2232页。
    ①《全宋词》,第2271页。
    ②(清)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主编:《词话丛编》(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75页。
    ③《全宋词》,第3225页。
    ①《全宋词》,第3225页。
    ②《全宋词》,第1050页。
    ③《全宋词》,第1056页。
    ①《全宋词》,第1849页。
    ②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①《全宋词》,第1798—1799页。
    ②《全宋词》,第1827页。
    ③《全宋词》,第2022页。
    ①《全宋词》,第2224页。
    ②《全宋词》,第2225页。
    ③《全宋词》,第2221页。
    ④《全宋词》,第2223页。
    ①参见(宋)韩淲著:《涧泉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全宋词》,第2335页。
    ①《全宋词》,第1662—1663页。
    ②《全宋词》,第2662页。
    ③《全宋词》,第2532页。
    ①《全宋词》,第2740页。
    ①《全宋词》,第2868—2869页。
    ②《全宋词》,第2923页。
    ③《全宋词》,第2941页。
    ①《全宋词》,第2982页。
    [1](宋)陈世崇:《随隐漫录》[M],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版。
    [2](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3](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4](元)戴表元:《剡溪戴先生文集》[M],四部丛刊本。
    [5](元)方回:《瀛奎律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宋)洪朋:《洪龟夫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胡仲弓:《苇航漫游稿》[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9](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2000年版。
    [10](清)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版。
    [11](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12](宋)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1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宋)李光:《庄简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宋)李弥逊:《筠溪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四部丛刊本。
    [17](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8](清)陆心源:《宋史翼》[M],《宋代传记资料丛刊》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年版。
    [19](清)厉鹗:《樊榭山房集》[M],四部丛刊本。
    [20](宋)李流谦:《澹斋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宋)耐得翁:《都城纪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
    [22](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23] (宋)庞元英著:《文昌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24](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97年版。
    [25](宋)史浩:《鄮峰真隐漫録》[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27](元)脱脱撰:《宋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66年版
    [28](宋)王灼:《碧鸡漫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29](宋)王相之:《相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0](宋)吴自牧:《梦梁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
    [31](宋)谢薖:《谢幼盘文集》[M],续古逸丛书景宋刊本。
    [32](宋)徐梦莘编著:《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3](宋)周密:《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 1983年版。
    [34](宋)周密:《癸辛杂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宋)周密:《志雅堂杂钞》[M],清粤雅堂丛书本。
    [36](宋)曾敏行:《独醒杂志》[M],清不足斋丛书本。
    [37](宋)张元干:《芦川归来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宋)赵鼎:《忠正德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宋)朱翌:《灊山集》[M],清知不足斋从书本。
    [40](清)朱彝尊:《曝书亭集》[M],四部丛刊本。
    [41](清)周济:《宋四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2](清)周济、谭献、冯煦著:《介存斋杂著复堂词话蒿庵论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43](民国)朱祖谋:《彊村语丛》[M],民国彊村丛书本。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北京图书馆影印室:《宋代传记资料丛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3]词学辑委员会:《词学》(七)[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词学辑委员会:《词学》(十七)[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蔡镇楚、龙宿莽:《唐宋诗词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6]陈水云著:《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邓乔彬著:《宋词与人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邓红梅、侯方元著:《南宋词研究史稿》[M],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9]方勇著:《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方智范、邓乔彬等著:《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郭绍虞著:《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2]郭英德著:《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郭锋著:《南宋江湖词派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版。
    [14]黄海著:《宋南渡词坛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黄昭寅、张士献著:《唐宋词史论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16]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室:《词学研究论文集》(1949—1979)[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7]金启华编:《唐宋词集序跋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8]刘毓盘著:《词史》[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5年版。
    [19]刘扬忠著:《唐宋词流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刘乃昌著:《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
    [21]刘永济著:《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微睇室说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22]刘永济著:《宋词声律探源大纲词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23]刘尊明著:《唐宋词综论》[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刘尊明、甘松:《唐宋词与唐宋文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25]梁荣基:《词学理论综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6]路成文著:《宋代咏物词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7]苗菁著:《唐宋词体通论》[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8]牛海蓉著:《元初宋金遗民词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欧阳光著:《宋元诗社研究丛稿》[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30]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1]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全宋笔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32]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3]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4]沈家庄著:《宋词的文化定位》[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沈松勤著:《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6]沈松勤著:《南宋文人与党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7]孙克强编著:《唐宋人词话》[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38]孙维城著:《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40]唐圭璋编:《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41]唐圭璋编:《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42]唐圭璋编著:《宋词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3]唐圭璋著:《词学论丛》[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4]陶尔夫、刘敬圻著:《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5]王国维著、陈鸿祥注评:《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6]王兆鹏著:《词学史料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47]王兆鹏、王可喜、方星移著:《两宋词人丛考》[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48]王兆鹏著:《宋词研究入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49]王兆鹏著:《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9年版.
    [50]王兆鹏著:《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1]吴泰著:《宋朝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52]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53]吴熊和等编:《中华词学》[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4]伍国栋著:《中国古代音乐》[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7年版。
    [55]宛敏灏著:《词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56]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7]夏承焘笺注:《姜白石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8]肖鹏著:《群体的选择》[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59]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60]薛砺若著:《宋词通论》[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 1985年版。
    [61](法)谢和耐著、马德程译:《南宋社会生活史》[M],香港: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62]杨海明著:《唐宋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3]叶嘉莹著:《唐宋词十七讲》[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9年版。
    [64]叶嘉莹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观》[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 1990年版。
    [65]俞陛云选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66]虞云国著:《细说宋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7]颜翔林著:《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张海鸥著:《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张宏生著:《江湖诗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70]张惠民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71]张毅著:《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72]张毅著:《宋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1年版。
    [73]张璋、职承让等编纂:《历代词话》[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5年版。
    [74]赵为民、程郁缀选辑:《词学论荟》[C],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版。
    [75]赵晓岚著:《姜夔与南宋文化》[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年版。
    [76]周立波著:《宋代士绅结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版。
    [77]周念先编著:《唐宋咏物词选》[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78]祝尚书著:《宋人别集叙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1]郭英德:《两宋酬和词述略》[J],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1期。
    [2]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人集团论纲》[J],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第7期。
    [3]郭锋:《论南宋江湖派的词社》[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4]高利华:《宋季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J],文学评论, 2009年第2期。
    [5]何春环:《词亦“可以群”:论宋代南渡唱和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6]李修松:《唐宋时期的文人会社》[J],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
    [7]李修松:《宋代的文人会社》[J],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
    [8]路成文:《咏物词史上的别调——论稼轩咏物词》[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9]路成文:《宋代咏物词概览》[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10]欧阳光:《宋代的怡老诗社》[J],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期。
    [11]彭玉平:《宋元诗社与宋元文化》[J],文学遗产,1997年第6期。
    [12]钱建状:《宋室南渡与词坛唱和之风的兴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3]沈松勤:《唐宋词体的文化功能与运行系统》[J],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4]史江:《宋代会社研究》[D],2002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论文。
    [15]施以对:《百年词学通论》[J],文学评论,2009年第2期。
    [16]童向飞:《诗词唱和的历史、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概述》[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0期。
    [17]王德明:《论宋代诗社》[J],文学遗产,1992年第6期。
    [18]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的诗社唱和。[J],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19]王水照:《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J],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
    [20]王兆鹏:《从诗词的离合看唐宋词的演进》[J],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第1期。
    [21]萧鹏:《〈乐府补题〉寄托发疑》[J],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
    [22]薛瑞生:《南渡词略论》[J],西北大学学报, 1987年第2期。
    [23]许伯卿:《宋代咏物词的发展脉络》[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4]许伯卿:《论宋代文学会社的繁荣及其原因》[J],苏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
    [25]叶嘉莹:《王沂孙及咏物词》[J],文学遗产,1987年第6期。
    [26]易蓉:《民俗风情画卷的展示》[J],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2期。
    [27]尹占华:《论周密等人西湖词社的创作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8]周晴:《两宋咏物词的审美特征》[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29]朱玉麒:《论南宋后期词人的布衣化倾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0]张莉莉:《论宋代诗词功能的分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