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状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外生性现代化国家大多将国家振兴和民族崛起立足于发展教育,尤其重视小学教育,并将国家振兴的首功归于小学教师。在国穷民困、内乱外辱的近代中国,教育救国的理想承载着国人期望。小学教育则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小学教师肩负着“教育救国”的重任。通过考察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状况,可从侧面透视近代中国陷入被动挨打、贫穷落后泥潭难以自拔的部分原因所在。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基本状况进行论述:
     第一,小学师资总体水平差。师范教育滞后使合格小学师资严重缺乏,小学师资素质差。政府采取提高小学师资水平的措施效果甚微,没能根本改变四川小学师资状况。
     第二,小学教师职位无保障。民国时期,小学大多实行校长聘任制。校长滥用职权或地方势力、行政当局的操纵,致使小学教师职位不稳定,陷入为争夺职位的“六腊战争”。
     第三,小学教师经济待遇低。小学教师待遇普遍很低,生活难以维持。小学教育经费来源复杂、教育经费管理混乱、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是导致小学教师待遇低的直接原因。菲薄的待遇导致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阻碍四川小学教育的发展。
     第四,小学教师社会声望低。小学教师普遍丧失社会信誉,社会声望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低;新教育昂贵、不实用以及由教育赶超式发展而引起的小学教育失去信用等。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的师资水平、职位状况、经济待遇以及社会声望等四
     个方面的论述,基本反映了当时四川小学教师的总体社会地位和形象,这也是
     全国小学教师基本状况的一个缩影。近代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剧变的根本原因在
     于:近代中国社会缺乏健全的社会整合机制以确保教育和教师的应有地位。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至今仍然与之所从事的祟高事业不成正比。全面提高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始终伴随教育现代化历程的艰巨课题。
Many modern exogenous modernization nations had often considered that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d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make the country prosperous and strong. Modern Chinese people expected to save the nation from poorness and weakness by developing education. In fact,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was one of critical factors to make modem China prosperous and strong and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in charge of the important task. Reviewing Sichua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ituation, we can find out why modern China was always so weak and backward from certain perspective.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conditions of Sichua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1930s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Firstly, many schoolteachers were not competent for their jobs. The backwardness of normal school resulted in the shortage of trained teachers. Some measures had been taken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ability, but there had been little effect and still had been short of trained teachers.
    Secondl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often in danger of unemployment. In modern China,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employed by the schoolmaster. Because of the schoolmaster abusing his function or the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s intervention, mos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d to scramble for employment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vacation.
    Thirdl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age was very low. Due to the unstable source, the disordered management and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the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Sichua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alary standard was so low that they couldn't keep the pot boiling. Little salary caused the teachers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jobs and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elementary education
    Fourthl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d no credit worthiness, which resulted from poor ability of themselves, the high cost, rapid development but inefficiency of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From the discuss above about the teachers' ability, employment, wage standard and prestige, we can understand how low Sichua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osition is in the society, and this epitomizes all the modern Chines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basic factors which mak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ocial class so low is that modern China had no perfect integration system to ensure elementary education a sound development and to guarante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 corresponding social status.
    Today, Chines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till have low positions in society, and this does not gear to the great career they are engaged in. It is the arduous task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to enhance greatly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ocial class.
引文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店1934年。
    2、教育部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近代史资料丛刊》3编第11辑,沈云龙主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年。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
    4、重庆市档案馆藏: 《四川省小学教员任用及待遇暂行规程》(1935年)、《二十年度寒假小学教员讲习会办法》(1931年)、《修正四川小学教育人员奖章规程》(1931年)、《四川小学教育人员奖章规程》(1935年)、《巴县县立开智小学校职员教员一览表》(1935年、1937年、1938年、1940年)、《地方教育经费保障办法》(1935年)。
    5、巴县档案馆藏:《巴县检定小学教员暂行规程》(1936年)。
    6、四川省档案馆藏:《四川省高县教育人员登记表》(1936年、1938年)、《四川省小学教员申请登记表》(1938年)。
    7、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商务印书馆1936年。
    8、教育部编:《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度全国初等教育统计》,1937年。
    9、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
    10、朱有璩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11、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12、李桂林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
    13、庄泽宣著:《如何使新教育中国化》,民智书局1929年初版。
    14、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民国丛书》第一编(48),上海书店。
    15、周予同著: 《中国现代教育史》,《民国丛书》第一编(49),上海书店。
    16、吴研因、水心编:《小学教育大纲》,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1941年。
    17、沈颐、顾旭侯编: 《现行小学法规诠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初版。
    18、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书:《中国教育之改进》,国立编译馆译,教育部印行,1932
    
    年。重庆图书馆藏。
    19、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6年9月第3版。
    20、罗廷光著:《教育行政》(上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3年初版。
    21、王克仁著:《地方教育行政》,昆明:中华书局1939年。
    22、周彬编:《义务教育师资训练及进修》,中华书局1939年。
    23、唐耕禄报告《永川县地方建教工作报告书》,1935年,重庆图书馆藏。
    24、《教育独立问题之讨论》,教育丛书第35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
    25、陈果夫著: 《中国教育改革问题》第一辑,重庆:正中书局,1944年。
    26、李华兴主编: 《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27、熊明安、徐中林、李定开主编: 《四川教育史稿》,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
    28、田正平、肖主编: 《世纪之理想一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29、熊贤君著:《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0、商丽浩著:《政府与社会-近代公共教育经费配置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1、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2、阎广芬著: 《经商与办学-近代商人教育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33、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34、王连生著: 《初等教育研究》(修订版),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
    35、隗瀛涛主编: 《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36、罗志田: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7、诸宏启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38、[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 《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39、匡珊吉、杨光彦主编: 《四川军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
    1、《崇庆县志》1925年。
    
    
    2、《剑阁县续志》1928年。
    3、四川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教育志》,成都:方志出版社2000年。
    4、四川省内江市教育委员会编:《内江地区教育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杜1991年。
    5、南充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南充县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6、四川省资阳县志编纂委员会:《资阳县志》,成都:巴蜀书社出版1993年。
    7、荣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荣县县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
    8、四川省岳池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岳池县志》,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
    9、屏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屏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10、新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新津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彭县志编纂委员会: 《彭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12、邛崃县志编纂委员会:《邛崃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大竹县志编纂委员会:《大竹县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
    14、四川省中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中江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15、金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金堂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四川省井研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井研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今修县教育志,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藏:
    17、金堂县教育局编:《金堂县教育志》,1991年。
    18、万县教育委员会编: 《万县地区教育志》,重庆出版社1997年。
    19、会理县文教局编: 《会理县教育志》,1990年。
    20、温江地区教育局编:《温江地区教育志》,1983年。
    21、四川省《北川县教育志》编写小组: 《北川县教育志》,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991年。
    22、资中县文教局编:《资中县教育志》,1985年。
    23、四川省彭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 《彭县教育志》,1983年。
    24、营山县文教志办公室编: 《营山县教育志》,1984。
    25、仁寿县《教育志》编写组编: 《仁寿县教育志》,1986年。
    《教育视导通讯》 《四川省教育厅公报》 《省立南城小学校刊》
    
    
    《四川省教育厅教育丛刊》 《小学教育半月刊》 《崇庆教育局月刊》
    《国民教育指导月刊》 《富顺教育月刊》 《四川教育公报》
    《合川教育周刊》 《成都国民日报》 《四川教育评论》
    《嘉陵江日报》 《新教育旬刊》 《教育半月刊》
    《蜀铎》 《教育杂志》 《教育谈》 《四川月报》
    《四川教育》 《现代教育》 《社会导报》 《北碚月刊》
    《教育月刊》 《新政月刊》 《四川统计》 《川教新论》
    《社会日报》 《申报》 《东方杂志》 《新新新闻》
    《成都快报》 《合川日报》 《川报》 《金堂民报》
    《川东日报》(万县)
    1、《二十二年度成都市初等教育统计表》
    2、《四川教育经费概况》
    3、《四川省政府调查团报告书提要》
    4、《23年度成都市市立第一小学概况调查表》,伪成都市政府档案45卷。
    5、《四川省教育法规汇编》下册,1937年,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出版。
    6、《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193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