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导—服务”型班主任工作模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班主任工作在我国初、中等教育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联系中等师范教育中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从分析班主任工作模式构成入手,在指出“灌输—强制”模式主要危害及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对“指导—服务”型模式的建构、工作目标、教育实施及学生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引起人们对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的思考并期望对改进班主任工作有所帮助。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模式及其优化。从分析教育模式入手,重点阐述了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概念、构成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基本要素及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并指出班主任工作模式应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优化。
     第二部分:“灌输—强制”型班主任工作模式的解构。在指出“灌输—强制”模式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模式扼制学生主体性发挥,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等主要危害,同时剖析了该模式的思想渊源。
     第三部分:“指导—服务”型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建构。该部分指出了建构“指导—服务”模式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最后强调“指导—服务”模式应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以指导学生为手段,关怀学生主体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部分:“指导—服务”型模式的工作目标。
     首先指出班主任要具有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接着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目标的作用及“指导—服务”模式中的班集体发展目标和学生个体发展目标。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指导—服务”型模式的教育实施,对班集体建设、活动性教育及班级学生心理干预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第六部分:“指导—服务”型模式中的学生评价。初步探讨了学生评价的意义,学生评价的策略,以及学生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Teachers-in-char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education in China. Connecting with daily work of teachers-in-charge in middle normal school,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nalysis of work model for teachers-in-charge.Based on the negative effects and thought resources for inculcation-mandate model, the writer ha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ruction-service model, work aims, education channels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aims at drawing people ' s thoughts of the actual efficiency of teachers-in-charge' s work as well as bringing some help to improve their work.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ix parts:
    Part one: work model for teachers-in-charge and upgrading of it. Beginning with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 model, this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 of work model for teachers-in-charge,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This part also suggests that work model for teachers-in-charge should upgrade incess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art two: analysis of inculcation-mandate work model for teachers-in-charge. With the basis of pointing out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inculcation-mandate work model, this part analyzes- major harmfulness such as restraining students ' function of main body and neglect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rt discusses that thought resources for this model.
    Part three: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ruction-service model. 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factual backgrounds and the theory basis for constructing instruction- service model. It finally
    
    
    
    emphasis that instruction-service model should aims at students' development, that the instruction should be viewed as a means and that this model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 ive spirits.
    Part four: work aims of instruction-service model. The instruction- service model requires that teachers-in-charge have education values suiting modern education ideas and students' values. Then the writer analyzes functions of work aims, class aims and individual aims in this model.
    Part five: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means for instruction-service model. This part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class construction, education in activiti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students.
    Part six: the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service model.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meaningfulness of students ' evaluation, tactics for evaluation and some problems in it.
引文
[1]《汉语大词典》(4)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上海,第1208页;托斯顿·胡森等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6卷,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6-242页;查有梁著:《教育建模》.2000年4月第2版,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第1-22页
    [2][3]查有梁:《教育建模》,2000年4月,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第13页、第14页
    [4][15]雷鸣强:《教育功效观》,湖南师大出版社,长沙,1999年4月,第39页、第60页
    [6][40][41][43][45][46]班华、陈家麟主编:《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1999年7月,第26页、第127页、第119页、第146页、第96-97页、第97页
    [5][9]孙俊三:《教育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长沙,2001年8月,第217、424页
    [7][36]白铭欣:《班级管理论》,天津教育出版社,天津,2001年1月,第32页、第38-41页
    [8]杭州大学教育系编:《教育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87年6月,第654页
    [10]孙俊三:《从说明到沟通—90年代德育新模式》,《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第53页
    [11][27]陈会昌:《德育忧思》,华文出版社,北京,2000年3月,第14-27页、第149-155页
    [12]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第202-210页
    [13]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257页,转引自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月,第202页
    [14][17]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南京,2001年1月,第72-77页、第81-83页
    [16]伊丽莎白·劳伦斯著,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序言,转引自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第75页
    [18][20][21][22][23]高峰强等著:《行为奥谜透视—华生的行为主义》,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年1月,[18]第111页。[20]第116页,[21][22][23]第87页
    [19]赵汀阳:《论可能的生活》,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67—68页,转引自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第82页
    [24][25]罗伯特·梅逊著,陆有铨译:《西方当代教育理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第193、194页,转引自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第82、83页
    [26]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
    [28]燕国材:《再论主体教育》,《中学教育》(沪),2000,12.7-9.6
    [29]兰玉萍、王有升:《论交往的教育学意义》,《上海教育科研》,2001.2.11-15;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高等教育研究》.2001.6.31,第26-31页;张应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批判”》,《教育研究》,2001.8.27-28
    [30]靳希斌:《论教育服务及其价值》,《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第44页
    [31]马健生:《论高等教育服务》、《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32]程纯、丁卫泽:《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定位》、《教育探索》,2002.5第33页
    [3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年,第53页
    [34]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第14页
    [35][37][42]陈震主编:《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大出版社,南京,2000年10月,第3-102页、序言第5页、第192-197页
    [38]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39]斯宾塞:《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12页;转引自陈震主编:《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大出版社,南京,2000年10月,第156页
    [44]龚浩然、黄秀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2000年8月,第172-174页
    [47]班华:《心育再议》,《教育研究》,2001年12期,第28页
    [48]谭保斌:《班主任学》,湖南师大出版社,长沙,2000年11月,第174页
    [4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125页
    [50]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2年11月,第249-25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