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某一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具体空间物质形态。它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始终处于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资源型城市作为中国城市的一种类型,具有城市的基本特征和许多独特的发展特点,其空间形态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呈现“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这类城市,由于资源分布的限制,同时受城市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空间形态发展过程的变化较大。分析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对于预测其未来城市空间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枣庄为例,对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进行了系统回顾,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分析方法,对枣庄历年来城市扩展的进程、外部空间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结构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归纳出影响其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探求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对以枣庄等为代表的第二类资源型组团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界定了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组团城市的概念,并明确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形态以及资源型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章是对枣庄城市空间扩展历史背景和现状的回顾,分析了各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及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情况,并总结了各时期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特点。
     第四章运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方法,对枣庄各阶段的外部空间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
     第五章分析了影响枣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和动力机制。
     第六章为结论,总结枣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探求枣庄市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并推及以枣庄等为代表的第二类资源型组团城市。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refers to the specific shape of a city in space within a certain time; it is confined by factors such a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y,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t's always in a dynamic process of changes and evolution.
     As a type of cities, resource-based cities demonstrat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a city and many unique development features. Their spatial morphology also has some specificity and emerges from the layout of "multiple centers and clusters". By the restriction of resour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also affected by its integrated function of politics, history, culture, society, it appears to be unstabl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to analyze its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The paper takes Zaozhuang as an example, making a systematic and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ts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its urban outer spatial feature,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dynamic system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in diffident perio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factors and forecast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ethod of Zaozhuang's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then summarizes the basic laws of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in resource-based cluster citie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makes some forecasts about the future spatial development method of resource-based cluster cities. All paper falls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fines resource-based cities and resource-based cluster cities, and makes sure the object, methodology,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 preparation section, based on existing studies and mak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foreign and domestic studies on researching development of urban morphology and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The third chapter make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Zaozhuang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its urban social and economic and spatial development condi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n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and concluding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Zaozhuang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fourth chapte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Zaozhuang's urban outer spatial feature,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in diffident perio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spatial evolution.
     The fifth chapter summarizes the major factors and dynamic system of Zaozhuang's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summery, forecast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ethod of Zaozhuang's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basic laws of resource-based cluster cities.
引文
1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宏观经济研究,2002(11)。
    2马清裕,论工矿区城镇的发展与布局,1986。
    3彭远新等, 《资源衰退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4期。
    4熊国平著, 《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第3页。
    6储金龙著,《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第15页。
    9今市中区中心街。
    10建国后渐称中心街。
    11资料来源: 《枣庄市市中区志》,中华书局,1985。第87页。
    ¨资料来源:1950年4月10日,瑞泰和印图,.枣庄市行政区工委秘书处复制图。
    23周春山编著,《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科学出版社,2007。第5页。
    25《雅典宪章》,国际建筑协会(C.I.M.),雅典会议,1933。
    26 资料来源:http://image.baidu.com。
    30高雪莲, 《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对策》,引自江苏经济信息网(www.js.cei.gov.cn),2002。
    31根据《枣庄市志》、《枣庄统计年鉴》、 《枣庄年鉴》整理。
    32根据《枣庄市志》、 《枣庄统计年鉴》、 《枣庄年鉴》整理。
    33根据《枣庄市志》、 《枣庄统计年鉴》、 《枣庄年鉴》整理。
    36资料来源: 《滕县志》,中华书局,1987。第49页。
    37资料来源: 《滕县志》,中华书局,1987。第363页。
    38黄亚平著, 《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1资料来源: 《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枣庄市规划局。
    42冯雨峰,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2002(11),杭州。
    43沈磊著. 《无限与平衡—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第48页。
    45熊国平著,《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第123页。
    46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名列其中。
    47 储金龙著,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第118页。
    48《北京宪章》,吴良镛,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1999。
    49周春山编著,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科学出版社,2007。第107页。
    50周春山编著,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科学出版社,2007。第104页。
    51埃德加·M·胡佛,1990。
    [1][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陈朝辉,邓华译.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美]詹姆斯.E·万斯著;凌霓,潘荣译.延伸的城市——西方文明中的城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英]迈克·詹克斯,伊丽莎白·伯顿,‘凯蒂·威廉姆斯著;周玉鹏,龙洋,楚先锋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储金龙著.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段进、邱国潮编著.空间研究5——国外城市形态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段进著.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段进著.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8]顾朝林、甄峰、张京祥著.聚集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9]郭仁忠著.空间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何莉.中国-欧盟: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复兴[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11]胡俊著.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2]黄亚平编著.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3]蒋承菘主编.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文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14]郐艳丽著.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李军编著.近代武汉(1861-1949年)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M].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16]梁江,孙晖著.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7]刘捷著.城市形态的整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8]沈磊著.无限与平衡——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9]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0]孙雅静著.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1]田霍卿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2]宛素春等编著.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3]王青云编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4]王伟强著.和谐城市的塑造——关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5]武进著.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6]熊国平著.当代中国城市形态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7]杨哲著.城市空间:真实·想象·认知(厦门城市空间与建筑发展历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8]姚士谋主编.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9]喻定权等著.城市空间形态与动态预测系统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0]张京祥著.城镇群体空间组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1]张以诚主编.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32]张以诚著.但问路在何方——矿业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33]张勇强著.空间研究2——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4]中国煤炭城市联合发展促进会编.中国煤炭大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2
    [3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编.城市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6]周春山编著.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7]周霞著.广州城市形态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8]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9]朱德元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0]Breheny 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Form[M].London:Pion,1992
    [41]Brotchie J. The Future of Urban Form[M]. New York:Rowe Lth.,1985
    [42]Cliff A, Ord J K. Spatial Autocorrelation[M]. London:Pion,1973
    [43]Haining R. Spatial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4]Hall P. Cities of Tomorrow[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8
    [45]Kostof S, Castillo G. The City Assembled:The Elements of Urban Form from Through History[M].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th.,1992
    [46]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5)
    [47]冯雨峰,从目标规划到过程规划——城市规划的技术特征与政策特征[J].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2002(11)
    [48]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12)
    [49]郭淑芬.煤矿城市发展阶段划分探析[J].地理科学,1999(5)
    [5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J].宏观经济研究,2002(11)
    [51]胡海波.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常熟市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 2002(4)
    [52]柯文.鲁尔工业区的振兴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1992(2)
    [53]李国平,张洋.抚顺煤田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形态及结构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1(6)
    [54]李江,段杰.组团式城市外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04(01)
    [55]李倢,中村良平.城市空间人口密度模型研究综述[J].国外城市规划,2006(1)
    [56]李晟晖.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启示[J].国土经济,2002(9)
    [57]刘玉宝.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特点及其历史贡献评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58]路建涛.工矿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1997(3)
    [59]罗月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阜新市为例[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
    [60]马清裕.论工矿区城镇的发展与布局[A].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城镇与工业布局的区域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61]马自达.枣庄,走出“煤城”[J].小康,2006(8)
    [62]梅林,孙春暖.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以辽源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6(11)
    [63]牛金海.枣庄:资源型城市路在何方[J].环境经济,2005(1)
    [64]裴春光,宋军.从半岛城市向滨海组团城市转变——青岛市大城市框架的重构[J].北京规划建设
    [65]彭远新,王梅,冯君伟.资源衰退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7(8)
    [66]皮士然.枣庄矿区采煤塌陷现状及防治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2005(4)
    [67]荣玥芳,郭思维.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以鹤岗市为例[J].规划师,2004(4)
    [68]石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1)
    [69]苏静.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以山东潍坊市为例[J].重庆建筑,2007(9)
    [70]汤绪.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城市定位及空间布局初探——以金昌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3(11)
    [71]唐子来,栾峰.1990年代的上海城市开发与城市结构重组[J].城市规划汇刊,2000(4)
    [72]唐子来,张雯.欧盟及其成员国的空间发展规划:现状和未来[J].国外城市规划,2001(1)
    [73]王建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J].新建筑,1994(1)
    [74]王建国.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J].新建筑,1994(1)
    [75]王青.城市形态空间演变定量研究初探: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2(3)
    [76]沃尔夫冈·纳普,彼得·施米特,雷纳·丹尼斯基著.莱茵鲁尔:走向兼容?——针对多中心形态的空间战略政策[J].曾悦译.国际城市规划,2008(2)
    [77]吴启焰,朱喜钢.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2)
    [78]肖劲松,毛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演化特征与趋势探析[J].人文地理,2008(2)
    [79]熊国平.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J].新建筑,2006(3)
    [80]易晖.我国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城市问题,2000(6)
    [81]袁志彬,宋雅杰.中美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比较[J].城市区域,2008(3-4)
    [82]岳顺之.山东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淄博、枣庄、济宁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8(7)
    [83]张嘉听,王伟.煤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03(5)
    [84]张金生,郭立伟.大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
    [85]张以诚.矿业城市的诞生与消亡[J].国土资源,2001(5)
    [86]张以诚.矿业城市概论[J].中国矿业,2005(7)
    [87]赵景海,俞滨洋.资源型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兼论大庆市城市空间重组[J].城市规划,1999(8)
    [88]周春山,许学强.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J].热带地理,1997(1)
    [89]Ahjond S. Garmestani, Craig R. Allen, K. Michael Bessey. Time-series Analysis of Clusters in City Size Distributions[J]. Urban Studies,2005,42(8):1507-1515
    [90]Herold M, Goldstein N C, Clarke K C. The spatiotemporal from of urban growth: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modeling[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3,86: 286-302
    [91]Leo van den Berg, Erik Braun, Willem van Winden. Growth Clusters in European Cities: An Integral Approach[J]. Urban Studies,2001,38(1):185-205
    [92]Medda F, Nijkamp P.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shapes[J]. Geographical Analysis,1998,30(3):304-314
    [93]Stesd 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of cities[J].Urban Studies,2000,37(4): 816-817
    [94]Whitehand J W R, Morton N J. Urban morphology and planning:the case of fringe belts[J]. Cites,2004,21(4):275-289
    [95]Yoshida H, Omae M. An approach for analysis of urban morphology:met-hods to deriv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 of city blocks by using an urban landscape model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s[J].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5,29:223-247
    [96]褚莉.无依托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以鸡西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丛艳国.江门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2)
    [97]董征.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5)
    [98]雷会霞.内蒙古准格尔旗中心城镇空间结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99]李猛.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2)
    [100]李扬萩.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演变与优化的经济分析[D].四川:四川大学,2006(2)
    [101]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102]吕勇.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源型工矿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D].成都:四川大学,2005
    [103]沈镭.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5
    [104]孙春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5]孙远虎.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7)
    [106]汪雪峰.能源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9)
    [107]王春梅.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中接替主导产业的选择探索[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108]王建军.山东省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1(1)
    [109]谢鹏程.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06(11)
    [110]徐秋实.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9)
    [111]岳娜.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服务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4)
    [112]张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8)
    [113]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4
    [114]赵怀石.辽宁省矿城开发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15]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16]庄严.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17]《1972年枣庄市区现状图》,枣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118]《企业简介》,枣庄市矿业集团
    [119]《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枣庄市规划局
    [120]《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专题报告》,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8
    [121]《枣庄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2010》,枣庄市国土资源局
    [122]《枣庄市市中区总体规划2007-2020》,枣庄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23]山东省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滕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24]枣庄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市中区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25]枣庄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枣庄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2
    [126]枣庄市史志办.枣庄年鉴[M].北京:五洲传播公司出版社,1993-2008
    [127]枣庄市统计局.枣庄统计年鉴[M].枣庄市统计局,1993-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