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ICSID仲裁机制及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投资日益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多年的实践证明,有闲置资本的发达国家和有资本缺口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利用国际投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资金短缺的资本输入国利用国际投资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资本输出者通过跨国投资,获得资金流动带来的收益。国际投资在给资本输出者和资本输入国两个微观个体带来积极经济效益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带动全世界生产力的大发展。
     国际投资具有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性质,所以国际投资在发挥积极效应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各种矛盾。实践表明,外国投资者、东道国与投资者母国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由于这种国际投资争端与普通的国际商事争端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普通国际商事仲裁方式解决。在这种背景之下,为了协调国际投资领域争议双方的利益冲突,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简称“中心”或ICSID)应运而生。ICSID的产生为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解决提供了一种专门化、效率化的途径。ICSID自1966年开始投入运作, 20世纪90年代后,受理的国际投资争端案件数量急剧上升,在协调外国投资者私人利益与东道国国家利益的平衡关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深入,ICSID仲裁机制本身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在当前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大背景下,ICSID仲裁机制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在解决因日益增多的国际投资所带来的各种争端中,如何有效发挥ICSID仲裁机制自身固有的优势,改善不足,不仅仅是ICSID自身改革的重点,也是各国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ICSID仲裁机制设置的目的出发,从仲裁的管辖权,法律适用,裁决的撤销,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等方面分析了ICSID仲裁机制的基本框架。在ICSID仲裁机制的基本框架内,将ICSID仲裁机制与其他普通国际商事仲裁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异同,分析优劣。结合现实,重点剖析ICSID仲裁机制因实践发展暴露出的种种缺陷:仲裁权不断扩大导致仲裁裁决不一致,外部监督机制的缺失,仲裁员倾向于保护外国私人投资者的利益忽视东道国国家的公共利益,严格保密原则导致仲裁公信力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种种缺陷,本文提出了改善ICSID仲裁机制的建议,包括建立合并仲裁制度,增加外部监督机制,平衡仲裁庭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仲裁员的数量以扭转过度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的现状,区分仲裁程序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程度保密等措施。
引文
1陈荣:论国际投资争端中的仲裁[J].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8页
    2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25条,26条,27条。
    3 R.Rayfuse(ed.), ICSID Report,Grotius Publications,1993,vol.1,p28.
    4陈安: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5 ICSID Reports,Vol.1,1993, p28.
    6“国家主权豁免限制理论”即把国家的行为分为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对于外国国家公法上的行为给予豁免私法上的行为则不给予豁免。
    7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42条第1款第1句“仲裁庭应依据当事人双方协议的法律规范处断争议”。
    9 Joy Cherian:Investmant contracts and Arbitration-The World Bank Conven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putes,74(1975).
    11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42条第3款“不影响仲裁庭于双方当事人同意时,依据公平与正义原则裁决争端的权力”。
    12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52条。
    13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37条第2款。
    14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42条。
    15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51条第2款,第52条第2款。
    16陈安: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
    17案例详情参见陈安:国际投资争议仲裁-“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机制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37页-第540页。
    18几内亚申请撤销仲裁的理由有三:(1)仲裁庭明显越权;(2)仲裁过程严重违反基本程序;(3)仲裁未说明所依据的理由。
    19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48条,第52条。
    20陈安: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1页。
    21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53条。
    22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54条第1款,第2款。
    23 Aron Broches,Selected Essays:Word Bank ,CISID,and Other Subjects of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232,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
    24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54条第3款。
    25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37条第(2)款(a)项。
    26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42条第1款。
    27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53条。
    28杨林芹:国际投资仲裁机制透明度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第3期,第48页。
    29 George M.Vlavianos,“Seeking Interim Measures from a Canadian Court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Putting Confidentiality at Risk”,ADR Institute of Canada,National Conference Calgary,Alberta November 17,2006,Arbitration Stream–Session 3.
    30参见《ICSID仲裁规则》第15条。
    31胡玉凌:商事仲裁的保密性研究[J].北京仲裁,2005年第4期,第51页。
    33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26条。
    34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27条。
    35 P·F·萨瑟兰:解决投资争议的世界银行公约[J].国际法与比较法季刊,1979年第28卷。转引自周成新: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36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J].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0页。
    37参见《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第25条。
    38 Mine v.Guinea,Award 6 January 1988,4 ICSID Reports,para.61,67;Comapania del Desarrollo de Santa Elena S.A v.Costa Rica,Award 17 February 2000,5 ICSID Reports 157 at para 26.
    39 ICSID Annual Report 2005.
    40陈安: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41余劲松、詹晓宁:论投资者与东道国间争端解决机制极其影响力[J].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第183页。
    42刘笋:论国际投资仲裁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兼评美国的应对之策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8年第9期,第8页。
    43参见《ICSID仲裁规则》(2006年修订)第48条和《ICSID仲裁附加便利规则》(2006年修订)第53条。
    44参见《lCSID仲裁规则》(2006年修订)第37条和《ICSID仲裁附加便利规则》(2006年修订)第41条。
    45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研究(总论篇)》[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
    46王勇:论仲裁的保密性原则及其应对策略[J].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2期,第86页。
    47 HowardMann, NAFAT and the Environment: Lessons for the Future, [J]. Tulane EnvironmentalLaw Journa l2000, (13): 408.
    48徐峰:ICSID改革与发展中国家[J].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9页。
    [1]陈安:国际投资争议仲裁-“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机制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安: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与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的新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周成新: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卢进勇、余劲松、齐春生:国际投资条约与协定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赵相林: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赵相林:国际商事关系法律适用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徐泉: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法律规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院出版社,2004年版.
    [8]孙琬钟:“海峡两岸WTO法律论坛”论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0]王贵国:国际投资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周成新:国际投资争议的解决方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屈广清:国际民事程序与商事仲裁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石育斌:《国际商事仲裁研究(总论篇)》[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4]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5]陈安:国际投资争议案例精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古祖雪:国际法学专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社,2007.
    [17]贺其治:国家责任法及案例浅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余劲松、詹晓宁:论投资者与东道国间争端解决机制极其影响力[J].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2]刘笋:论国际投资仲裁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兼评美国的应对之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8年第9期.
    [3]P.E·萨瑟兰:解决投资争议的世界银行公约[J].国际法与比较法季刊,1979年第28卷.
    [4]杨林芹:国际投资仲裁机制透明度问题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第3期.
    [5]粱丹妮:论国际投资争端仲裁机制对东道国公共健康保护权力的挑战[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6]蔡从燕:外国投资者利用国际投资仲裁机制新发展反思—国际法实施机制与南北矛盾的双重视角[J].法学家,2007年第3期.
    [7]魏艳茹:ICSID仲裁撤销制度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第23期.
    [8]李万强:《华盛顿公约》裁决撤销理由的理解适用[J].仲裁研究,2007年第1期.
    [9]刘京莲:法庭之友参与国际投资仲裁体制研究[J].太平洋学报,2008年第5期.
    [10]林定坤: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看国际投资争端的解决机制[J].消费导刊,2007年第6期.
    [11]郭倩:国际商事仲裁保密性的负面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2]王勇:论仲裁的保密性原则及其应对策略[J].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2期.
    [13]李娟:论国家主权豁免中的限制豁免理论[J] .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8期(下).
    [1]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J].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徐峰:ICSID改革与发展中国家[J].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陈荣:论国际投资争端中的仲裁[J].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马晓婧: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仲裁机制研究[J].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公约》
    [2]《ICSID仲裁规则》
    [3]《ICSID仲裁附加便利规则》
    [4]《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仲裁规则》
    [1]George M.V.lavianos:“Seeking Interim Measures from a Canadian Court in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PuttingConfidentiality at Risk”,ADR Instituteof Canada,National Conference Calgary,AlbertaNovember 17,2006.
    [2]HowardMann:NAFAT and the Environment: Lessons for the Future[J]. TulaneEnvironmentalLaw Journa l2000, (13).
    [3]Gabrielle Kaufmann-Kohler:“Consolidation of Proceedings in InvestmentArbitration:How can Multiple Preceedings Arising from the Same or RelatedSituations Be Handled Efficiently”,ICSID Review,vol 21(2006).
    [4]Mine v.Guinea:Award 6 January 1988,4 ICSID Reports.
    [5]Comapania del Desarrollo de Santa Elena S.A v.Costa Rica:Award 17 February2000,5 ICSID Reports.
    [6]ICSID Annual Report 2005
    [7]R.Rayfuse(ed.), ICSIDReport,Grotius Publications,1993.
    [8]Aron Broches,Selected Essays:Word Bank ,CISID,and Other Subjects of Public and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
    [9]Joy Cherian:Investmant contracts and Arbitration-The World Bank Convention on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putes,74(19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