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世界与主体的生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意识形态”作为一个一以贯之的概念,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将“世界”与“主体”作为两个基本的研究对象,把研究范围收缩在“平民剧”这一种剧型类别中。利用拉康、福柯、波德里亚等人的理论,分别探讨在中国平民剧中呈现出的若干个截然不同的“组织世界的方式”和“主体生成的方式”,并以四部较具代表性的电视连续剧作为个案,详尽分析和解读,以探寻四种迥然相异的“世界”以及与它们相呼应的“主体”间的关系。
     具体分为:第一部分以电视剧《渴望》作为研究个案,探讨“客观的世界”和“自明性的主体”;第二部分以电视剧《空镜子》作为研究个案,以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作为主要理论支撑,探讨“三界结的世界”和“他者的主体”;第三部分以电视剧《金婚》作为研究个案,以福柯的相关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探讨“权力的世界”和“被建构的主体”;第四部分以电视剧《蜗居》作为研究个案,以波德里亚的拟像理论作为主要理论支撑,探讨“虚拟化的世界”和“零散化的主体”。最后的结语是对于世界是如何被不同的组织方式建构成为不同的观念世界,以及相应主体的精神结构又是如何生成的诸种方式作出总结。
Taking " ideology" as an consistent critical concept in the study, the thesis analyzes two subjects:"the world" and "the subject" within the scope of Chinese " civilian teleplay".
     With reference to the theories of Lacan, Foucault, Baudrillard, the thesis explores several ways of world construction and subject generation in four classic Chinese civilian teleplays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ld and the subject.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objective world " and the "self-evident subject" of the teleplay Desir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Lacan's structuralism psychoanalysis, the second chapter inquires into the "world of three realms" and "the others" of the teleplay Blank Mirror; With reference to Foucault's theoretic framework,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world of power" and the "constructed subject" in the teleplay Golden Wedding; and based on Baudrillard's simulacra theory, Chapter 4 approaches the " simulated world " and the "fragmentary subject" in the teleplay Dwelling Narrowness.
     The final conclusion focuses on how different concepts of the world are formed and varied in different social frameworks, and how the subjects respond to and are generated out of them respectively.
引文
[1]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导论第1页
    [2][澳]约翰·哈特利著:《文化研究简史》,季广茂译,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3]箫声:“文化概念考” 《湖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
    [4][英]阿雷恩等著:《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5]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导论第13页
    [6]季广茂:《文化研究关键词丛书—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7]季广茂:《文化研究关键词丛书—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8]季广茂:《文化研究关键词丛书—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9][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1页
    [10]哈艳秋: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现代传播》2010/10;赵晖:中国电视剧产业现状问题探析《现代传播》2010/09
    [11]范炀:电视剧衍生产业开发策略初探《中国集体经济》2010/24;刘英华: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瓶颈突破后的营销转身《现代传播》2010/10;顾磊:湖南卫视自制剧的营销策略《东南传播》2010/09:向霞:城市台电视剧的情感营销《现代传播》2006/04;
    [12]李景春:谈电视剧的长镜头《记者摇篮》2002/02;章辉:电视剧剪辑的节奏与观众的心理要求《艺术广角》 1999/05;李瑞清:电视剧特写镜头运用之我见《新闻传播》1999/03:洪忠煌:试论电视剧的艺术语言《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4/04
    [13]成珊娣:美国电视剧《CSI》在中国网络热播引发的文化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2;杨晓民:美国电视剧播出季的营运特点与启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黄燕梅:审视韩国电视剧的德育功能《电视研究》2007/08。
    [14]张旋:从《蜗居》看新时期情爱观之流变《新闻世界》2010/09;宋妍:国内“十七年韩剧热”的传播学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王晓楠:经典电视剧翻拍的传播学解读《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9
    [15]高杨:电视影像下的女性欲望《新闻传播》2010/06:孙莉:论21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多元意识形态整合《新闻知识》2010/08;戴锦华:风声谍起—间谍片流行的初衷《文艺争鸣》2010/18;张斌:电视剧与文化研究《现代传播》2006/05
    [16]张黎呐:美国警匪题材电视剧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电视研究》2008/03;周安华:论当代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选择——以电视连续剧《红粉》为例《现代传播》 2007/02
    [17]吴丹:中国女性电视剧叙事研究河南大学2010硕士论文;刘贺:帝王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黑龙江大学2010硕士论文;钟燕云:中国内地家族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上海师范大学2009硕士论文
    [18]吴质:跨文化传播中的中日电视剧交流华中师范大学2010硕士论文;崔玉兰:中韩电视剧剧本中的朝鲜族女性形象研究延边大学2010硕士论文:张忠仁:内地与香港“商战题材”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09硕士论文
    [19]慕玲:电视剧对省级卫视战略突围的建设意义山东大学2010硕士论文;王菲:对安徽卫视电视剧品牌战略的分析安徽大学2007硕士论文;谷频:电视台电视剧类节目的经营厦门大学2006硕士论文
    [20]徐旭:试析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及发展南昌大学2008硕士论文;邵燕: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硕士论文;陈丽: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硕士论文;郭玉梅:晋商题材电视剧文化艺术特征初探西北大学2009硕士论文
    [21]赵淑梅: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吉林大学2010博士论文;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吉林大学2009博士论文:张斌:现代性视域里的中国家族电视剧研究2008博士论文;李兴亮:世纪之交的清朝题材电视剧现象研究四川大学2005博士论文
    [22]苗棣:《论通俗文化:美国电视剧类型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苗棣:《美国电视剧》,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屈景春主编:《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黄洁主编:《中外典范性电视连续剧解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23][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24]张颐武主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发展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42页
    [25]黄洁主编:《中外典范性电视连续剧解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26]黄洁主编:《中外典范性电视连续剧解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27]黄洁主编:《中外典范性电视连续剧解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28]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卷,中国出版集团2003年版第258页
    [29]黄作:《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0页
    [30][法]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31]以上概述是对[法]福柯:《主体阐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相关理论的概括性总结
    [32]赵一凡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33][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33页
    [34]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706页
    [35]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729页
    [36][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页
    [37][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38]吴琼编选:《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
    [39]吴琼编选:《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40]吴琼编选:《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
    [41]吴琼编选:《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42][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43)[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0页
    [44]吴琼编选:《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45]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版,《旧唐书》第六册,第
    190卷下-列传第140下-文苑下-《王维传》第4342页
    [46][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73页
    [47]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6页
    [48][法]弗朗索瓦·多斯著:《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卷,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英]阿雷恩等著:《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英]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斯托克斯:《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黄红宇、曾妮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后现代交锋丛书—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刘千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斯图尔特·霍尔主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杰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美]约翰·费斯克等编著:《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张国清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澳]约翰·哈特利著:《文化研究简史》,季广茂译,金城出版社2008年版
    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金元浦主编:《文化研究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琼编选:《视觉文化的奇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精粹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季广茂:《文化研究关键词丛书—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赵一凡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陈戎女:《西美尔与现代性》,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Raymond Willianms, 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Terry Eagleton, Ideology:An Introduction, Longdon:Verso,1991
    Chen,K.H. (Editor), Stuart Hall:Critical Dialogue in Culture Studies, London: Rout ledge,1996
    Jenk Chris, Visual Culture, London:Routledge,1995
    Mirzoeff Nicholas,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London:Routledge,1999
    Walker, John A. and Chaplin, Sarah, Visual Culture:An Introduction.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tisy Press,1997
    [法]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2007年版
    [法]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
    [法]福柯:《必须保卫社会》,钱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法]福柯:《主体阐释学》,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法]福柯:《性经验史》,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法]福柯:《福柯集》,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德勒兹:《德勒兹论福柯》,杨凯鳞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法]迪迪埃·埃里蓬:《福柯传》,谢强、马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日]樱井哲夫:《福柯:知识与权力》,姜忠莲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汪民安:《福柯的界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汪民安等编:《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严锋编译:《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李银河:《福柯与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Kritzman, L. D., Michel Foucault:Politics, Philosophy, Culture,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 1977-1984, London:Routledge,1988
    Rabinow, P., The Foucault Reader, Harmond sworth:Penguin,1984
    [法]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法]萨福安:《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思想概述》,怀宇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日]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王小峰、李濯凡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斯]齐泽克:《实在界的面庞》,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奥]弗洛伊德:《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瑞]荣格:《荣格文集》,冯川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黄作:《不思之说—拉康主体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Dufresne, Todd (Editor), Returns of the "French Freud":Freud, Lacan, and Beyond. New York:Rout ledge,1997
    [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波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王昭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陈维振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高亚春:《符号与象征—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Mark Poseter(Editor), 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ting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英]肯尼编:《牛津西方哲学史》,韩东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法]弗朗索瓦·多斯著:《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法]洛朗·加涅宾:《新知文库—认识萨特》,顾嘉琛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日]今村仁司:《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牛建科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叶秀山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第七卷现代欧洲大陆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黄颂杰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欧洲大陆哲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杜小真:《存在和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三联书店2006年版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意]基多·阿里斯泰戈:《电影理论史》,李正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苏]叶·魏茨曼:《电影哲学概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德]鲁道夫·爱因汉姆:《电影作为艺术》,杨跃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
    苗棣:《论通俗文化:美国电视剧类型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苗棣:《美国电视剧》,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屈景春主编:《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黄洁主编:《中外典范性电视连续剧解读》,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版
    论21世纪中国电视剧的多元意识形态整合 孙莉 新闻知识2010/08
    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研究 邵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学位论文
    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研究 陈丽 南京师范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文
    都市平民题材电视剧叙事策略研究 王劲怡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文
    《渴望》:50集电视连续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1990年播出:鲁晓威导演,李晓明编剧,李雪健、张凯丽、孙松、梁冠华等主演
    《空镜子》:20集电视连续剧;深圳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2002年播出;杨亚洲导演,万方编剧,陶虹、牛莉、许亚军、姜武等主演
    《金婚》:50集电视连续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北京世纪星润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合摄制:2006年播出;郑晓龙导演,王宛平编剧,张国立、蒋雯丽、沈傲君、林永健等主演
    《蜗居》:35集电视连续剧:上海电视传媒公司、北京金盾盛业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吉林电视台联合制作;2009年播出;滕华弢导演,六六编剧,李念、海清、张嘉译、文章等主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