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判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国人对专利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专利侵权案件占专利纠纷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此情况下,如何认定专利侵权,如何适用相关原则来更好平衡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无疑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正是从当下的司法适用现状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专利侵权行为的判定,从侵权行为的法律特征及构成要件分析界定何为专利侵权行为。二、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权判定,其中论述了(一)保护范围的确定(二)侵权判定的方法(三)侵权判定的几个基本原则:1、全面覆盖原则2、等同原则3、禁止反悔原则4、多余指定原则,本文对于以上原则分别从概念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出发,并通过案例说明及原则的国际比较,更好的阐述该原则的内涵及适用。三、外观设计的侵权判定,论述了(一)外观设计专利的特征,什么样的专利符合外观设计专利条件。(二)外观设计专利判定:1、合理解释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2、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判定方法,主要论述了专利司法机关在判定外观设计侵权所采用的混淆理论,即根据对消费者是否会造成混淆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四、间接侵权,主要谈了(一)间接侵权的概念即行为人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直接实施他人专利的侵权,但却教唆、帮助、诱导他人实施专利,发生直接侵权的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诱导或教唆他人侵犯专利权的故意,客观上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二)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从主观及客观几个方面阐述了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三)间接侵权的可能形式,根据实践总结出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间接侵权。(四)案例说明(五)间接侵权的国际比较。五、专利法第三次修改稿可能对侵权判定的影响,(一)发明或实用新型,修改稿对第五十七条进行了重大修改和增加。将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明确在修改稿中。(二)外观设计专利,修改稿对二十七条和五十六条进行了修改,将原来实施细则中规定的“简要说明”放入了专利法里,提升了简要说明的分量,这对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更加科学、可靠的方式。
     最后本文作了一下总结,在当今专利司法领域对于侵权判定原则理解及适用还存在一些不统一的地方,因此如何确立统一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侵权判定原则,这对更好的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已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对有些原则还是存在些争议,因此如何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需要,如何在专利司法领域对这些原则进行统一运用,这些都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课题。
引文
1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登载于新华网,1994年6月
    2 《2004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登载于上海知识产权网站
    3 《1998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登载于上海知识产权网站
    4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登载于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2005年4月25日
    5 《近年来专利执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登载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2006年5月17日
    6 《我国专利纠纷发案趋势和特点》,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登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7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1条,该法于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8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1条,该法于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9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1条,该法于2001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11条,5页
    11 程永顺,《外观设计产品的制造、销售与使用》,载于《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39—43页
    12 《“型材(8102N)”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载于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专利纠纷案件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39—243页
    13 该规定为:将侵犯他人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作为自己制造的产品的部件,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销售行为,但产品制造者不能证明该部件的合法来源的,推定其制造了该侵犯他人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
    14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第25条第2款:对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处理请求,被请求人在展会上销售其展品,地方知识产权局认定侵权成立的,应当依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关于禁止销售行为的规定以及第五十七条关于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责令被请求人从展会上撤出侵权展品。
    15 《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第25条第1款
    16 参见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1条
    17 程永顺,《专利诉讼》,专利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37页
    18 《“从事公益事业”不能成为专利侵权的免责理由——云南省首例专利行政诉讼案一审原告败诉》,综编,载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网,2005年10月20日
    19 血液中心不服知识产权局的处理意见,向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昆明市知识产权局为被告,风驰公司为第三人。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会议讨论稿2003.10.27—29)第26条第2款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3款: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2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第408—409页
    23 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2条第1款第二项
    24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3条第2款
    25 徐巍,《试析我国专利权保护的特别规定》,载于法律图书馆网
    26 《关于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的几点思考》,《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12月23日,载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
    27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载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
    28 须建楚、张晓都,《TRIPS协议与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中的几个问题》,载于《人民司法》,2002年第3期,32页
    29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436页
    30 程永顺、罗礼华,《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第8页。
    31 《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张玉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22页
    32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436—440页;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351—354页;程永顺,《专利诉讼》,专利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40—43页。三本书对权利要求解释的三种方式或原则:周边限定、中心限定、折衷限定或主题内容限定的利弊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3 郝志国,《浅谈专利侵权的判断原则及应对侵权诉讼的策略》,《纺织器材》,第31卷第3期,61—63页
    34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35 比如实用新型申请不经过实质审查,其专利文件的质量很难有保证。
    36 闻秀元,《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专利权有效原则的适用》,载于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66—69页
    37 在这种情况下,被控方一定要以其权利要求提供的技术方案不完整、不具可实施性而不能与其它技术方案进行目的、效果的对比为抗辩理由,防止出现依据全面覆盖原则而被判侵权的情况发生。
    38 在这种情况下,被控侵权方则一定以公知技术或无效专利来进行抗辩。
    39 王勇,《从一起专利侵权案看从属权利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识产权》,1995年第1期,46和39页
    40 这时,被控侵权方可以以引用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就等于给独立权利要求增加技术特征,即对独立权利要 求进行了修改,属于超越法院权限为由要求法院不考虑从属权利要求。但是,对这一点法院可能以原告有权以某项从属权利要求主张其权利为由驳回该要求。因此,被控侵权方应该主动分析从属权利要求,寻找其它抗辩方法。
    41 周建梅,《专利侵权行为判定规则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孙晓屏,30页
    42 蓝澜,《对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及抗辩问题的思考》,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张秀全,2页
    43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5条
    44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441页
    45 程永顺,《专利侵权判定中几个主要原则的运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50页
    46 现行的司法解释中没有对侵权判定的原则进行规定,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6、27、28、29、30条对“全面覆盖原则”的适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北京市的专利司法诉讼有指导作用。
    47 2004年甘肃省知识产权局处理“一种防近视书簿”发明专利侵权案,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处理的“一种防近视书簿”发明专利侵权案,2005年广西知识产权局处理的“一种防近视书簿”发明专利群体侵权案。
    48 王双厚,《专利侵权判定原则》,载于法律图书馆网
    49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京高发[2001]229号,2001年9月29日,第121条
    50 (1992)高经终字第16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5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当事人均拥有专利权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93)经他字第20号,登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律师网
    52 尹新天、姜丹明,《关于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的修改》,《知识产权》,2001年第3期,11—16页
    53 《实施从属专利构成对基本专利的侵权——“煤矿井下移动式制氮机”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专利纠纷案件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100—105页
    54 刘宇晖,《试论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等同”原则》,《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11期,43-46页
    55 刘晓辉,《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研究》,《河北法学》,第20卷增刊2002年11月,71—74页
    56 程永顺,《专利诉讼》,专利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47页
    57 程永顺,《专利侵权中几个主要原则的运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50页
    58 法释(2001)21号,2001年7月1日施行
    59 京高发[2001]229号第37条:判定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是否等同,应当以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为界限。
    60 第11条第3款: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的变换特征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专利申请日是显而易见的,而申请人未将该变换特征写入权利要求,权利人在侵权诉讼中主张对该变换特征适用等同原则认定为等同特征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61 罗水江,《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中山大学学报论从》,2006年第26卷第7期,88—91页
    62 京高发[2001]229号第38条: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侵权,仅适用于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中的具体技术特征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相应的必要技术特征是否等同,而不适用于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的整体技术方案与独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否等同。
    63 (会议讨论稿2003.10.27—29)第十一条第四款:人民法院适用等同原则,应当仅就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与权利要求记载的相应技术特征是否等同进行判定,而不对被控侵权物与专利技术方案的整体是否等同进行判定。
    64 杨金琪,参见“摩托车无极变速皮带轮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专利、商标、技术合同疑难案例评析》。
    65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法(2001)法释字第21号司法解释(17)》,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着,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66 刘继祥,《试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等同原则的适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79—89页
    67 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364—366页
    68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法(2001)法释字第21号司法解释(17)?》,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69 魏征,《等同原则的误读和误用》,《中国专利与商标》,2006年第3期,3—10页
    70 蒋志培,《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蒋志培博士谈专利审判若干问题》,《法道》总第5期,登载于法道信息
    71 (2003)粤高法民三终字第97号,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72 魏征,《等同原则的误读和误用》,《中国专利与商标》,2006年第3期,3—10页
    73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
    74 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387页
    75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发[2001]229号第43条
    76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450页
    77 《专利侵权案件审理中的几个问题》,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人民司法》,2003年第12期,6—10页
    78 谭筱清,《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复审阶段的理解与适用》,《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44—47页
    79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453—456页
    80 禁止反言是指一方基于对对方的信任,已经依据对方的允诺采取行动,此时双方虽然没有订立合同,但允诺方不得反悔撤回允诺。简单说就是不得出尔反尔。违反禁止反言原则,被告应赔偿原告信赖利益损失而不是预期可得利益。见刘春,《普通法中的禁止反言原则》,载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81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456—483页
    82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发[2001]229号第45条、第46条
    83 陈芳华,《专利诉讼中禁止反悔原则的理解与适用》,《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43—46页
    84 杨介寿,《关于“禁止反悔”的困惑与思考》,登载于温州知识产权法律网
    85 程永顺,《从一起专利侵权案看“禁止反悔”和“多余指定”原则的适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46—152页
    86 孙莉,《论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禁止反悔原则》,《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60—64页,转引自《在完全排除与弹性排除之间》,《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11月1日,登载于国家知识产权网
    87 沉福根与上海市新星圆珠笔厂清理小组、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工贸联营公司案,载于北大法意网;程永顺:《专利侵权判定中几个主要原则的运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54页。
    88 程永顺、罗李华,《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页。
    89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429页
    90 夏雷,《也谈专利侵权案件审理中多余制定原则的适用和缺陷》,登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91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发[2001]229号第47条
    92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446页
    93 该条款规定: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94 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429—430页
    95 刘国伟,《多余指定原则之我见》,《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第1期,37—39页
    96 赵兴宏,《多余指定原则及其适用》,《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6卷第6期,445—447页
    9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发[2001]229号第48条
    98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案既可以有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方面的技术特征,也可以有非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方面的技术特征,只要这些技术特征所共同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具有确定形状或者构造的产品,该种产品就可以成为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客体。见《潘懿莉与上海高宇医疗器材厂专利侵权纠纷案》,载于《知识产权案例精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第1版,267—277页
    99 任虎成,《对现行附加技术特征认定模式的质疑》,登载于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100 程永顺,《专利侵权判定中几个主要原则的运用》,载于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49—65页
    101 程永顺、罗李华,《专利侵权判定》,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263页
    102 《审查指南》(2006版),第一部分第三章,79页
    103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9页
    104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9页
    105 《审查指南》(2006版),第一部分第三章,79页
    106 田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的几个法律问题》,《知识产权》,2004年第2期,44—46页
    107 林建军、杨金琪,《对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分析探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61—169页
    108 田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的几个法律问题》,《知识产权》,2004年第2期,44—46页
    109 温旭,《浅谈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的若干问题》,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91—196页
    110 林建军、杨金琪,《对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分析探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61—169页
    111 (1996)粤知终字第11号民事判决书,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112 丘文宽,《不显见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登载于广东法院网
    113 林建军、杨金琪,《对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分析探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61—169页
    114 该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和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115 《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16条:专利法第二十三条所称的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包括:商标权、著作权、企业名称权、肖像权、知名商品特有包装或者装潢使用权等。
    116 吴观乐,《试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知识产权》,2004年第1期,14—19页
    117 林建军、杨金琪,《对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分析探讨》,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61—169页
    118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451页
    119 林建军、杨金琪,《对确定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分析探讨》,载于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161—169页,该观点也是该文作者的观点
    120 刘继祥,《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种如何认定相似物品》,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202—208页,该文中刘继祥介绍了两种观点,引用了介绍的第二种观点
    121 陈建民,《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170—190页
    122 陈建民,《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170—190页
    123 刘继祥,《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种如何认定相似物品》,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202—208页
    124 杨勇胜,《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22卷第2期,27—30页
    125 刘建敏,《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初探》,载于法律教育网
    126 陈建民,《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70—190页
    127 刘建敏,《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初探》,登载于法律教育网
    128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发[2001]229号,第63、64条
    129 《审查指南》(2006版),第四部分第五章,391页
    130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京高发[2001]229号,第66条
    131 《审查指南》(2006版),第四部分第五章,389页
    132 杨勇胜,《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22卷第2期,27—30页
    133 程永顺,《专利诉讼》,专利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60—61页
    134 程永顺,《专利诉讼》,专利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60—61页
    135 刘建敏,《外观设计专利判定若干问题初探》,登载于法律教育网
    136 周翔,《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中有关色彩问题的探讨》,载于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197—201页
    137 《民法通则》第130条
    13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4条
    139 张晓霞,《论间接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独立性》,载于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253—265页。该文中作者介绍了关于间接侵权的“共同侵权说”和“独立侵权说”的各自观点,并在分析后认可“独立侵权说”,即认为间接侵犯专利权行为是生产、销售、许诺销售、出租、进口、提供仅限于专利产品的专用零部件或专利方法的专用设备,并诱导、唆使他人实施专利技术的行为。
    140 张玉敏、邓宏光,《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载于《学术论坛》,2006年第1期,141—144页
    141 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414页
    142 何政泉 晏生山,《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1月,
    143 《中国专利诉讼模式》,为蒋志培副庭长在美国华盛顿国际法官会议上发言的中文稿,载于知识产权律师网
    144 《专利间接侵权之法律问题》,刘秀臣,载于《学术论坛》2001年第3期,第124—125页
    145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6条:间接侵权人在主观上应当有诱导、怂恿、教唆他人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
    146 陈武、胡杰,《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初论》,《百家言》,2006年第1期,60—64页
    147 冷慧宇,《专利侵权及保护的比较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指导教授:王嵩山、李冬梅,12页,转引自温旭,《企业专利权保护》1999年第1版,法律出版社,100-101页
    148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联和联兴轻钢龙骨厂诉广州金鹏实业有限公司上诉案》,(2005)桂民三终字第5号民事判决书,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登载于广西知识产权审判网
    149 程永顺 罗礼华,《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90页
    150 刘艳萍编译,《美国专利法——英美法经典判例选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6年08月
    151 专利法第三次修订征求意见稿,载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2007年1月
    1.程永顺,《专利诉讼》,专利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第37页;
    2.高卢麟主编,《中国专利教程——专利基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第408—409页;
    3.张玉敏主编,《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22页;
    4.曲三强,《知识产权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351—354页;
    5.程永顺主编,《专利侵权判定实务》,法律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79—89页;
    6.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组织编写,《专利纠纷案件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00—105页;
    7.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编,《知识产权案例精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67—277页;
    8.胡佐超主编,《专利纠纷典型案例评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28—132页;
    9.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第453—456页;
    10.温旭,《企业专利权保护》,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00—101页;
    11.黄敏,《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和审查要点》,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第150页;
    12.张晓都,《专利实质条件》,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3、17页;
    13.叶永禄、陈方、孙玉编著,《知识产权诉讼实务》,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213页;
    14.程永顺主编,《专利行政诉讼实务》,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37页;
    15.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编着,《现有技术与新颖性》,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361页;
    16.刘春田主编,《中国知识产权评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22页;
    17.程永项、罗李华,《专利侵权判定——中美法条与案例比较研究》,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0页。
    1.程永顺,《外观设计产品的制造、销售与使用》,《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第39—43页;
    2.须建楚、张晓都,《TRIPS协议与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中的几个问题》,《人民司法》,2002年第3期,第32页;
    3.郝志国,《浅谈专利侵权的判断原则及应对侵权诉讼的策略》,《纺织器材》,第31卷第3期,第61—63页;
    4.王勇,《从一起专利侵权案看从属权利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识产权》,1995年第1期,第46和39页;
    5.尹新天、姜丹明,《关于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的修改》,《知识产权》,2001年第3期,第11—16页;
    6.刘宇晖,《试论专利侵权认定中的“等同”原则》,《电子知识产权》,2002年11期,第43-46页;
    7.罗水江,《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中山大学学报论从》,2006年第26卷第7期,第88—91页;
    8.魏征,《等同原则的误读和误用》,《中国专利与商标》,2006年第3期,第3—10页;
    9.谭筱清,《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复审阶段的理解与适用》,《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第44—47页;
    10.陈芳华,《专利诉讼中禁止反悔原则的理解与适用》,《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第2期,第43—46页;
    11.《多余指定原则及其适用》,赵兴宏,《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6卷第6期,第445—447页;
    12.田明,《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中的几个法律问题》,《知识产权》,2004年第2期,第44—46页;
    13.吴观乐,《试论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立足点》,《知识产权》,2004年第1期,第14—19页;
    14.杨勇胜,《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认定》,《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22卷第2期,第27—30页;
    15.张玉敏、邓宏光,《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三论》,《学术论坛》,2006年第1期,第141—144页;
    16.陈武、胡杰,《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初论》,《百家言》,2006年第1期,第60—64页。
    17.刘晓辉,《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研究》,《河北法学》,第20卷增刊2002年11月,71—74页
    1.周建梅,《专利侵权行为判定规则研究》,复旦大学,2004年3月;
    2.汤建辉,《论专利的侵权抗辩》,华中师范大学硕,2003年4月;
    3.蓝澜,《对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及抗辩问题的思考》,郑州大学,2005年5月;
    4.卿正科,《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的认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4月;
    5.冷慧宇,《专利侵权及保护的比较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4月;
    6.李明,《专利侵权及专利法律保护的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3月;
    7.洪海容,《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复旦大学,2003年4月;
    8.余岚,《专利侵权判定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4月;
    9.宋建平,《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4月;
    10.汤喜友,《专利侵权认定》,复旦大学,2004年3月;
    11.鲁灿,《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1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