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情景下的宗教道德——简论宗教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当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关注GDP的增长,不再是一味追求经济的单方面递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理念。从而“发展”的内涵变为社会大系统的和谐前进,经济发展只是其内容之一;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探讨公民道德建设以及如何进行建设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受古今中外尤其是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起积极作用的启发,本文试图对公民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期望这个探讨对进一步论证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这一理论热点问题有积极意义。
     首先,文章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阐述了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背景、依据、内容以及公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具体体现。(一)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以及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彰显了道德规范的重要。(二)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凝聚力量,而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恰在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三)道德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进行建设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道德的相对滞后性、历史继承性以及社会经济对其的最终决定意义,使得道德建设难以一蹴而就。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完善自身也要协调与此相关的各个方面的关系,并充分重视相关各方对市场经济深入持久发展的影响。
     其次,文章主要分析了宗教道德在当今社会的积极作用。对个体而言,它可以净化心灵、消除贪欲、缓解心理压力、劝人扬善抑恶;对社会而言,它可以敦风俗佐教化、维护社会稳定、营建纯净精神家园。随后着力揭示这些积极作用得以发挥的合理内在机制:(一)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三)以信仰为核心。在阐述宗教道德积极作用以及合理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去论述宗教道德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有相互的需要;另一方面,宗教解决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方式值得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时借鉴,提出了进行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借鉴宗教道德积极因素的可能性。
     最后,文章探讨了能够借鉴和如何借鉴宗教道德来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的问
    
    题。先是分析了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能够借鉴宗教道德的原因:(一)借鉴宗教
    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先进性、广泛性与层次性的要求;(二)借鉴宗教道德有助
    于消解不良道德现象;(三)宗教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主旋
    律。然后在如何借鉴这一问题上,主要分析了宗教道德合理的内在机制对公民道
    德建设的启示:(一)公民道德建设应建立在科学的信仰基础上;(二)公民道德
    建设应强调自觉自愿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应重在操行。
The new era has come that our society is being built with a modest competence in its entirety. During the course of so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increase aren't merely kept more eyes on. A new kind point of view about development comes into being, it holds that social development should base on "person" and give impetus to sustaine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means harmonious advance for all aspe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inner world and accomplishment in self-cultivation of every member of society. So discussing how to construct morality has mor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Religion has played positive roles in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ethic of Protestantism. Enlightened by that,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 between civic virtues and spiritual court and hopes this kind of study will have active roles for advanced argumentation making religion adapt to socialist.
    Taking Marxism as a starting point in consideration, the paper shows the background, content and embodiment of the importance of civic virtues. Firstly, market economy under preliminary stage of socialism calls for civic virtues, runnable ways and conflict of interest make ethic more important. Secondly,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contains building civic virtues. Culture implies ethos and time spirit as flocculant, and what's more, civic virtues aim at forming consistent idea all over the
    
    
    country. Thirdly, particularity of civic virtues makes long efforts necessary. Ethic development always drops behind that of social economy, social economy only influences ethic to its ultimate. So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not only perfects itself but also corresponds with the others.
    In the next place, the paper analyses that ethic still has positive roles today. As individual as concerned, it can pure spirit, eliminate greediness, release psychologically stress and persuade the people to throw one's bread upon the waters. As society as concerned, it can keep steady and construct well atmosphere. Those positive roles depend on reasonable, effective and internal mechanism: integrate self-discipline with exterior restriction; integrate ideal with reality; look on belief as c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ethic and civic virtues emerge from above-mentioned expatiation. Proceeding from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ethic for reference when building civic virtues has been pointed out.
    In the end, the paper discourses upon why and how to have ethic serve civic virtues. Reasons as follows: using ethic for reference caters to the desire for universality and administrative levels; ethic helps to decrease bad phenomena; ethic principle helps to develop socialist essential principle. And then the paper brings forth a revelation to build civic virtues: Building civic virtues should base on scientific belief; Building civic virtues should proceed with free will. Building civic virtues should put emphases on practice.
引文
1、《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转引自王伟 李舒东 主编《全球化进程中的伦理建设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2、蒂洛《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页
    3、《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8页
    4、《人民日报》1979年9月30日转引自罗国杰主编《中国精神文明建设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5、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吕大吉《宗教通论新编》下册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1页
    7、圣经
    8、罗竹风 主编《人·社会·宗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9、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87页
    10、牟钟鉴《中国宗教与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版第5页
    1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70—372页
    1 梅萍 著《以德治国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王伟 李舒东 主编《全球化进程中的伦理道德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3 崔永东 著《道德与中西法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 美国 90 学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 编《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5 詹世友 著《道德教化与经济技术时代》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 本书编委会 编《道德宝典》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7 吕鸿儒 辛世骏 著《宗教的奥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8 张晓东 著《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重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肖川 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 张涛光 杜焕强 余方海等著《精神文明建设方法论》广州出版社1997年版
    11 陈麟书 主编 石衍丰 副主编《宗教观的历史·理论·现实》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 陈远宁 著《中国佛教与宋明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 李春秋 张君 高雅珍 主编《公民道德建设通论》青岛出版社2002年版
    14 牟钟鉴 著《中国宗教文化》巴蜀书社1989年版
    15 (美)彼得·贝格尔《神圣的帷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 罗竹风 主编《人·社会·宗教》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17 约翰·斯通《社会中的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 缪勒《宗教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 缪勒《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 孔汉思 库舍尔 编 何光沪 译《全球伦理——世界宗教会议宣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1 王治心 著《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2 张志刚 斯图尔德 主编《东西方宗教伦理及其它——第三届中美哲学与宗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23 (美)斯特伦 著 金泽 何其敏 译《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 罗秉祥 万俊人 主编《宗教与道德之关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 武经伟 方盛举 著《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 黄心川 主编《世界十大宗教》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27 楼宇烈 张志刚 主编《中外宗教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8 肖安平 著《互爱不是友谊——马丁·路德论宗教与人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9 罗竹风 主编《宗教经籍选编》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0 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 编《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伦宗教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版
    31 斯特朗 著 徐钧尧 魏道儒 等译《宗教生活论》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年版
    32 卓新平 著《宗教与文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3 何文治 主编《道德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4 杨昌栋 著《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5 (法)亨利·柏格森 著 王作虹 成穷 译《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6 许志伟 赵敦华 著《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7 卢风 著《人类的家园——现代文化矛盾的哲学与反思》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8 樊浩 著《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9 廖申白 孙春晨 著《伦理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和道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0 许启贤 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41 翁绍军 著《信仰与人世——现代宗教伦理面面观》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2 晏辉 著《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3 章海山 著《经济伦理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4 万俊人 著《寻求普世伦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5 (英)阿诺德·汤因比 著《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6 赖永海 王月清 著《宗教与道德劝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7 吕大吉 著《宗教通论新编》中国社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 《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新水平》httD://www.harbin.gov.cn/hrbzfw/hrb gmddis/display.php?id=30
    2 《变革中的中国正在寻求道德重建》http://news3.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9/20/content 1091164.htm
    3 《道德与道德的限制》http://ceiba.cc.ntu.edu.tw/demo theo orac/lessons/moralitv limit.html
    4 《公民道德重在建设》http://wmw,china.org.cn/chinese/OP—c/82756.htm
    5 《论公民道德建设》http://jgdw,sport,gov.cn/docs/sxzg/sxzg11.htm
    6 《新道德的意义》http://jgdw,sport,gov.cn/docs/sxzg/sxzg11,htm
    7 《信仰的普遍意义与公民国家信仰》http://univillage.org/tclt2.htm
    8 《中国重建道德直面市场时代》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9/20/content 1091166.htm
    
    
    9 《专家学者谈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实践》http://chqzhx.chqz.100point.com/school/chqz/site/gmdd/bd05.asp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