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的漂泊与家园的守候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当代文坛,韩少功是一个重要而特点鲜明的作家。多年来,尽管文本形式、叙事方式、观察视角不断变化,但他始终关注自己脚下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对不同时期下人的各种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分析各种压迫形成的原因,对人性扭曲和迷失做出反思和批判。
     本文试图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对其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品进行分析,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分析与唯物辩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韩少功笔下的人及其生存状态在时代政治、传统文化、语言符号、现实生活四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试图整合其创作主题的内涵实质。
     本文以上述四大方面为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章:政治视角下的真实与荒谬。主要分析“人”在强大的政治集权和封建遗毒残害下出现的罪恶与迷失,主要表现为政治高压下人的扭曲毁灭和革命者自身的困惑与荒诞。同时韩少功也在黑暗中看到了还有人在不屈地坚持正义的反抗与精神家园的追寻。
     第二章:文化视角下的漂泊与变形。主要通过人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自我缺失和城乡文明冲突下的无根漂泊两种表现,来批判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病所在。
     第三章:语言学视角下的异化与坚守。在90年代,韩少功不再局限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批判,而是通过语言符号与人的关系揭示人的生存状态,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病症进行更为具体的揭示。
     第四章:现实视角下人的重新审视。韩少功的近年新作偏重现实主义风格,大力发掘市场经济下人性的冲突碰撞,批判和反思金钱欲望对人性的异化;同时以乡土家园为基点积极建构理想的精神居所。最后,对韩少功作品中“人”主题的演变与价值所在进行梳理、总结,概括其文学意义。
Hanshaogong has a high place in China'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istory and he is a writer of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ough the text form, the narrative way, the observation angle of view has changed unceasingly for many years, he always throws himself into the land, on which people are living. He has made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pressure, humanity distortion and madness in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culture and econom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He never stop carry on consideration and reflection to human survival stat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never stop adopts analysis and criticism to the reason of oppression forms, twists to the human nature and los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based on the time in order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successively to HanShaogong's principal production of each stage, and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putting theories into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The author attempts from the time politic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verbal symbol, the real life four aspects to summarize the essence of HanShaogong's theme connotation, and analyzes literature world of Han Shaogong that is centered on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The main body of this article takes above-mentioned 4-big aspect as main content and divides four majo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Reality and absurdness under political angle of views. This section mainly analysis the evil and lose from the formidable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and the feudalism. The main performance includes human's distortion and deconstruction in the high political pressure, and revolutionist's own confusion and absurdity. Simultaneously, Han Shaogong also saw some people still insisting rebellious spirit in the darkness.
     The second chapter: Drifting and distorts under cultural angle of views. Through two kinds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person's self-flaw in the enviro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ootless drifts under the conflict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civilization, Han Shaogong attempts to criticiz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s disease and insufficient.
     The third chapter: Madness and perseverance under the verbal symbol angle of views. In the 90s, Han Shaogong no longer limits to traditional culture's critique. He wants to reveal modern people's survival difficult position and spiritual illness by a more concrete way through the relations of verbal symbol and human beings.
     The fourth chapter: People's recently deduction in re-entered the reality. In recent years, Han Shaogong frequently adopts realism style. and want to exposure and explore human nature collision in Marketing Economical Time. He carries on criticism and reconsideration to the human nature's falling, meanwhile, he positively constructs the ideal energetic residence in the local homeland's found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and value of "the human" subject in the Han Shaogong's works.
引文
[1]蓝白,黄丹:《超主义的追问与修养——韩少功访谈录》,《在小说的后台》,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76页。
    [1]吴义勤:《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路向》,《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第62页。
    [2]网络来源:《人性解放“三部曲”——论新时期启蒙文学思潮》,点梦知识库,http://www.dianmeng.com/lunwenfanwen/dangdaiwenxue/52891.shtml,2008年4月20日查询。
    [1]陈润兰:《韩少功创作论稿》,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8页。
    [1]韩少功:《领袖之死》,《北门口预言》(中短篇小说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
    [1]韩少功:《鸟的传人》,《在小说的后台》,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17页。
    [2]韩少功:《西望茅草地》,《月兰》中短篇小说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第152页。
    [1]何言宏、杨霞:《韩少功:坚持与抵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1]陈润兰:《韩少功知青述说的精神轨迹与精神围城》,《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127页。
    [1]韩少功:《学步回顾—代跋》,《月兰》(中短篇小说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第267页。
    [1]阿城:《文化制约人类》,原载《文艺报》,1985年7月6日。
    [2]韩少功:《文学的“根”》,原载《作家》,1985年第4期。
    [1]陈润兰:《韩少功创作论稿》,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80页。
    [1]E.M.福斯特:《印度之行》,陈苍多、张平男译,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版,第209页。
    [2]韩少功:《蓝盖子》,《诱惑》小说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29页。
    [3]韩少功:《蓝盖子》,《诱惑》小说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29页。
    [4]韩少功:《蓝盖子》,《诱惑》小说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102页。
    [1]李庆西:《说<爸爸爸>》,原载《读书》,1986年第3期。
    [2]刘再复:《论丙崽》,原载《光明日报》,1988年11月4日。
    [1]韩少功:《女女女》,《诱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240页。
    [2]韩少功:《女女女》,《诱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222页。
    [3]董之林:《镜子与调色板—重读<女女女>》,原载《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
    [1]韩少功:《韩少功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87页。
    [2]韩少功:《韩少功作品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第257页。
    [3]韩少功:《与遗忘抗争》,《在小说的后台》,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95页。
    [4]韩少功:《鸟的传人》,《在小说的后台》,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29页。
    [1]韩少功,许凤海:《韩少功访淡录》,《博览群书》,2000年第6期。
    [2]陈润兰:《怀疑与警觉: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脐带——论韩少功与鲁迅的现代性探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4月,总第176期,第42页。
    [1]王晓路等著:《文化批评关键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189页。
    [2]韩少功:《世界》,《灵魂的声音》,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1版,第138页。
    [3]韩少功:《世界》,《灵魂的声音》,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1版,第125页。
    [1]李少君:《叙事艺术的危机——关于<马桥词典>的谈话及其他》,《文学视界》,1996年4月。
    [1]语出鲁枢元:《韩少功小说的精神性存在》,《文学评论》,1994年第6期。
    [2]韩少功:《再版后记》,见《马桥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353页。
    [1]韩少功:《马桥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30页。
    [2]杨春时:《语言的命运与人的命运》,《文艺评论》,1997年第3期。
    [3]韩少功:《马桥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39页。
    [1]敬文东:《方言及方言的流变——韩少功启示录》,《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2期。
    [2]周政保:《<马桥词典>的意义》,《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1期。
    [3]韩少功:《大题小作》,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4页。
    [1]韩少功:《暗示<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页。
    [2]李少君:《叙事艺术的危机——关于<马桥词典>的谈话及其他》,《文学视界》,1996年4月。
    [3]韩少功:《暗示<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页。
    [1]洪治纲:《具象:秘密交流或永恒的悖论—论长篇小说<暗示>》,《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3期。
    [2]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80-183页。
    [3]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20页。
    [1]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357页。
    [2]韩少功:《知识危机的突围》,《东方》,2002年第5期。
    [3]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394页。
    [4]关于“空转”,韩少功曾多次提到。他在《关于<马桥词典>的对话》中提出过“语言的空转”,后又在《个性》一文中提出了“叙事的空转”。“空转”之意是别人用过的信息自己再拿来使用,就成了无效信息,失去新颖性。
    [5]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384页。
    [6]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79页。
    [1]仰海峰:《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哲学研究》,2003年10期,第21-26页。
    [2]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206页。
    [1]王尧、林建法主编:《韩少功王尧对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18页。
    [2]蔡翔:《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原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3]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67页。
    [4]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68页。
    [1]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84、185页。
    [2]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7页。
    [1]韩少功:《包装》,《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230页。
    [1]李莉:《跋涉于解构与建构的艰难之旅—韩少功<801室故事>解读》,原载《当代文坛》,2005年第5期。
    [1]故事内容整理自土豹子:《评韩少功先生短篇小说<生离死别>》,http://blogs.hongxiu.com/a/27995/archives/2008/152992.html,2008年5月6日查询。
    [2]丁杨:《韩少功:写小说是重新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华读书报》,2005年11月30日。
    [1]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172页。
    [2]韩少功:《山歌天上来》,《韩少功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版,第151页。
    [1]谢有顺:《关于韩少功的<山歌天上来>》,《文艺报》,2004年11月20日。
    [2]韩少功:《回望》,《在小说的后台》,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76页。
    [3]韩少功:见《豪华仓库》、《怀旧的成本》、《准制服》、《青龙偃月刀》篇,《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韩少功:《culture》,《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43页。
    [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34-36页。
    [1]韩少功:《文学的“根”》,原载《作家》,1985年第4期。
    [2]这两点参见张木荣:《再论韩少功的寻根理念》,原载《当代文坛》,2000年第4期。
    [3]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54页。
    [4]柏定国:《从残雪、韩少功、史铁生的创作看文学的现实性对抗》,《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韩少功:散文集《<海念>后记》,海南出版社,1994年6月版。
    [2]宏伟:《韩少功的心灵报告》,《大众日报》,2006年10月20日。
    [3]王尧:《韩少功和<山南水北>》,《文汇报》,2006年11月20日。
    [4]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页。
    [1]韩少功:《大题小作》,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1]韩少功:《夜行者梦语》,《灵魂的声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73页。
    [1]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陈思和.90年代批评文选[C].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6]陈达专.韩少功近作和拉美魔幻技巧[J].文学评论,1986(04)。
    [7]程光炜.重评“寻根文学”[J].文艺研究,2005(06)。
    [8]泰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
    [9]韩少功.月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l。
    [10]韩少功.飞过蓝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1983。
    [11]韩少功.诱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12]韩少功.完美的假定[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13]韩少功.海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
    [14]韩少功.归去来[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15]韩少功.马桥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16]韩少功.东岳文库:韩少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17]韩少功.暗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8]韩少功.北门口预言[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19]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0]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1]李运抟.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旅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22]刘介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23]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4]南帆.马桥词典:敞开与囚禁[J].当代作家评论,1996(05)。
    [25]南帆.理论的紧张[M].北京:三联书店,2003。
    [26]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7]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8]汪晖.死火重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9]吴义勤主编.韩少功研究资料[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0]王宗法.当代文学观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1]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北京:三联书店,2001。
    [32]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3]张炜.九月寓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4]张炜.融入野地[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35]张承志.牧人张承志[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6]张新颖.双重见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7]张光芒.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38]张器友.近五十年中国文学思潮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9]张韧.新时期文学现象[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40]朱寨,张炯主编.当代文学新潮[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1][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
    [42][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3][捷克]米兰·昆德拉.笑忘录[M].王东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4][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45][以色列]S.N.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M].旷新年,王爱松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46][法]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M].田庆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7][英]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8][奥]史蒂文森.人性七论[M].袁荣生,张渠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9][美]约瑟夫·弗兰克等著.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秦林芳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0][英]罗杰·福勒.语言学与小说[M].徐平,昌切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51][美]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姚媛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