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岸乡土绘画中「叙事性题材」的图像意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台湾与大陆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及历史背景,近百年来却因政治阻隔,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下,产生了许多迥异的艺术表现。但有趣的是台湾历经日据时期和国民政府迁台,大陆接受苏联社会写实主义影响,历经文革、伤痕艺术之后,两岸各自在七0年代(台湾)和八0年代(大陆)都出现乡土绘画时期,且都受到美国乡土画家怀斯(Andrew NowellWyeth,1917-2009)的画风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笔者以两岸乡土绘画中具有「叙事性题材」的画家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并以艺术风格研究法、图像学研究法来分析探讨两岸美术对于政治、文化和社会议题的不同响应及图像背后的意涵。
     本研究归纳出以下几点重要结果:
     一、两岸乡土绘画的兴起与发展都受到政治因素和西方美术的影响,且经历从西方美术思潮的接收、实验和质疑,并于融会后建立自我表现的在地性,强调生根于自我的文化和土地。
     二、两岸乡土绘画作品都以现实主义为导向,并忠实反映两岸的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但对于乡土题材,两岸画家的描写态度和心境却不同,且对景物的选择也有所差异,如「台湾是以物托情,大陆是以人抒情」。
     三、乡土绘画时期对两岸的当代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笔者通过这个研究,以叙事性绘画做为主题研究,可作为形塑个人绘画风格的重要养分。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share the same origin of culture and historical context but havedeveloped many distinct artistic expressions under the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as a result of political barriers over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Although Taiwan underwentJapanese Ruling Period an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relocating to Taiwan, China on the otherhand accepted Socialist Realism from Soviet Union and underwent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Scar Art. Nonetheless the cross-straits encountered the rise of vernacular paintings in the1970s(Taiwan) and1980s (China) resp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both we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painting style of American Vernacular artist, Andrew Nowell Wyeth. This is an issue meritsfurther study. The author selects research objects from artists whose works contain “narrativethemes” in cross-strait vernacular paintings, applying the style of art and iconology as researchmethod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into the different response of cross-strait arts to political, culturaland social issues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behind the icons.
     The study concludes key results in the follows:
     (1)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vernacular paintings were both affected bypolitical factors and Western arts, which underwent the acceptance, experiment andquestions for the trends of Western fine arts. Upon integration, both cross straits haveestablished the localization of self-express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rooting of theirculture and lands.
     (2) Works of cross-strait vernacular paintings are realism oriented with genuine reflectionof the cross-strait social phenomena and people’s life. However, the cross-strait artists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of portrait and emotions towards vernacular materials as well asdifferences in choice of landscape. For example, Taiwanese artists express emotionsthrough objects while Chinese artists express emotions through people.
     (3) The vernacular painting period contains an important meaning of enlightenment forcross-strait contemporary arts. The author intends to adopt narrative paintings asthemes for this study, which can be applied as a key factor in forming personalpainting style.
引文
1Gerald prince杰拉德普林斯,《敘事學敘事的形式與功能》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3。P1。原刊載於《新文學史》,1975年冬季號(VI)。P237-272。
    2栗宪庭认为「现实主义被引进俄国以后,经过民主革命家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倡导,现实主义在参与当时民主革命的艺术家中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强调主题思想性和配合革命形势的功利色彩。栗宪庭,《反叛的重量─重要的不是艺术》台北市:艺术家,2012。P82。
    3《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的文化政治学》,廖新田,台北市:典藏艺术家庭,2010,P39。
    4《台湾新文学史》,陈芳明,台北市:联经,2012,P210。
    5《中國現代美術理論批評文叢》,賈方舟,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P279
    6《中國繪畫理論史》,陳傳席,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初版,P17
    7《中國近代美術史(1911-1949)》,阮榮春胡光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初版,P27
    8《中国绘画理论史》,陈传席,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初版,P304。
    9《台湾美术的人文观察》,倪再沁,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P133。
    10《學院的黃昏》,易英,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P17。
    11《學院的黃昏》,易英,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P18。
    12《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鄒躍進,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P171。
    13《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鄒躍進,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P172。
    14《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鄒躍進,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P165。
    15《學院的黃昏》,易英,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P323。
    16《台灣美術四論》,廖新田,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P125。
    17《台湾经验四十年台湾美术风云四十年》,林惺岳,台北,自立晚报,1987,P199。
    18《台湾写实主义美术1895-2005》,朱佩仪谢东山,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6,P237。
    19《岛屿色彩─台湾美术史论》,萧琼瑞,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P29。
    20《台灣美術史綱》,劉益昌等人,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P443-454。
    21《中國現代藝術史》,呂澎易丹,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P42。
    22《新中國美術史1949─2000》,鄒躍進,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P172。
    23《台湾写实主义美术1895‐2005》,朱佩仪谢东山,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6,P236。
    24《行云流水之歌;台湾新写实绘画30年》,谢东山,台北:亚洲艺术中心,2002,P11。
    25《台湾写实主义美术1895‐2005》,朱佩仪谢东山,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6,P237。
    26《世界名画全集魏斯─美国写实派大师》,何政广,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6,P11。
    2《7台灣現代美術大系西方媒材類:鄉土寫實繪畫》,鄭惠美,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P19。
    28《台灣美術史綱》劉益昌等人,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7,P440。
    29《台湾美术阅览》,李钦贤,台北市:玉山社出版,1996,P90-91。
    30《学院的黄昏》,易英,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P39。
    31《学院的黄昏》,易英,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P41。
    32《中国现代艺术史》,吕澎易丹,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P253。
    33《学院的黄昏》,易英,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P40。
    34《中国现代艺术史》,吕澎易丹,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P226。
    35《中国现代艺术史》,吕澎易丹,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P227。
    36《岛屿测量─台湾美术定向》,萧琼瑞,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P45。
    37《岛屿测量─台湾美术定向》,萧琼瑞,台北市: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P50。
    38《岛屿色彩─台湾美术史论》,萧琼瑞,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P95-96。
    39《我的艺术与台湾》,席德进,台北:《雄狮美术》2期,P16-18,1971。
    40《岛屿色彩─台湾美术史论》,萧琼瑞,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P99。
    41《台湾新文学史》,陈芳明,台北市:联经,2012,P478。
    42〈中国现代诗人的困境〉发表于1972年二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中国现代诗的幻境〉发表于1972年九
    44《台湾美术史纲》,刘益昌等撰文,台北市:艺术家,2009,P364。
    45《台湾写实主义美术1895-2005》,朱佩仪、谢东山,台北市:典藏艺术家庭,2006,页29。
    46李淑芳,《孫為民畫集》,台北市:沁德居藝廊,2005,頁6。
    47资料取自:http://big5.gmw.cn/g2b/shuhua.gmw.cn/mrt/2012-07/29/content_4662533_6.htm
    48资料取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t‐xNRbN3E
    49《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陈怀恩,台北市:如果出版社,2008,页295。
    50《大陆美术全集3─何多苓》,何政广发行,台北市:艺术家,1994,页15—17。
    51沃夫林在《艺术史的原则》曾谈论到风格,他认为「艺术史认为风格主要是─时代─民族的气
    质以及个人性情的表现」。数据源:Heinrich Woiffin曾雅云译《艺术史的原则》,台北:雄狮,2002,页35。他在书中谈论到个人风格、民族风格以及时代风格。80年代的中国,魏斯曾影响过当时许多重要的
    54数据源自:香港书展讲座〈陈丹青─从毛泽东到董其昌─我学油画四十年〉http://www.youtube.com/watch?v=WoyosDsozPQ
    55同注21。
    56《艺见的鸣放─从国家意识形态中走出》,栗宪庭,台北市:艺术家,2010。页305。原引自《美术》1981年四月号,周春芽文〈我画油画〉。
    57同注4。
    58数据源:《99艺术网访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3NDI4NTAw.html?f=18098381
    59同注10
    60数据源:《中國藝術大家》http://v.pps.tv/play_3FBDD2.html
    61数据源:《中國藝術大家》http://v.pps.tv/play_3FBDD2.html
    62李放,《唯美至上─著名油畫家系列三》,天津市:楊柳青畫社,2006,頁65。
    63李放,《唯美至上─著名油畫家系列三》,天津市:楊柳青畫社,2006,頁58。
    64《细说恩师──席德进的古建筑缘》,李干朗,http://www.ylib.com/author/lan/lan_s1.htm
    65数据源撷取:林智信接受《文人政事》第294集节目专访时谈话。http://www.youtube.com/watch?v=5GM7pDYcNio
    66谢林认为:艺术若要表现普遍观念或神话,要让那些无限和绝对的东西呈现于直观之前,艺术家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图式、比喻和象征。由于图式和比喻都不算是完善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必须采取第三种方式─象征。象征是图式与比喻的结合和统一。数据源─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台北市:如果出版社,2008,页131。而潘诺夫斯基对于「象征」的发现和其解释做为深层图像的对象。潘诺夫斯基在《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书中表示当我们考察囿于母题内的前图像至描述时,事情很简单。正如我们所见,由线条、色彩与体积来表现并构成的母题世界的对象与事件,可以用我们的实际经验加以理解。数据源:戚印平范景中译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上海市:上海三联,2011,页7。所以我们可以说黄哲铭《日出而作》的牛只是象征着农人勤奋工作的表像。
    67文章参考自:http://dondonchen.myweb.hinet.net/content.html
    68本文参见陶思炎,《中国鱼文化》,南京:东南大学,2008,页3-6。
    69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2008,頁2。
    70参见陶思炎,《中国鱼文化》,南京:东南大学,2008,页94-124。
    71希南巴納妲彥,《飛魚之神》,台北市:新自然主義,2003,頁105。
    72達西烏拉灣畢馬(田哲益),《台灣原住民─達悟族》,台北市:臺原,2002,頁4。
    73达西乌拉湾毕马(田哲益),《台湾原住民─达悟族》,台北市:台原,2002,页107。原文引自:夏本奇伯爱雅〈雅美族的海洋文化〉,自由时报,1997年4月21日。
    74数据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06300.htm?fromTaglist百度百科
    75資料來源:http://cnywh.org/bencandy.php?fid=4&id=678中國漁文化
    76数据源: http://www.yoursingapore.com/content/traveller/zh/browse/aboutsingapore/a‐brief‐history.html新加坡旅游观光网站
    77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2008,頁113。
    78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2008,頁113。
    79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2008,頁117-118。
    80莊伯和,《藝術見聞錄之二─民間美術巡禮》,台北:雄獅出版,1987年四版,頁109。
    81賴瑞瑩,《早期基督教藝術》,台北:雄獅,2001,頁31。
    82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2008年,頁52-53。
    83同註十四,頁142。
    84同上。
    85何廣政,《歐美現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94年,頁51。
    86同註十七,頁63-64。
    87黃建宏,《蒙太奇的微笑》,台北:典藏藝術家,2013,頁68。
    88艾森斯坦在〈電影與我─我成為電影導演的心路歷程〉說明〈吸引力蒙太奇〉的由來,他認為「科學上常用的單位是『離子』、『電子』和『中子』。所以,『吸引』該是藝術的單位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借自工業的字眼,它代表『機械、導管、機器工具』之大融合。這個龐大響亮的字眼─『蒙太奇』,意味著『裝配組合』,在當時,雖然不很流行,但它卻具有走向時髦尖端之一切先決條件。就讓這二元化─『半工業、半劇院』的字驗,來詮釋所有意象的單位吧!『吸引力的蒙太奇』一詞就這樣被創造出來。」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諾曼史瓦格張新方譯,《艾森斯坦─蒙太奇之父》,台北:北辰,1987,頁154。
    89黃建宏,《電影Ⅰ:運動─影像》,遠流出版,2003年,頁73-74。
    90劉其偉,《近代建築藝術源流》,台北市:六和,1996,頁163。
    91黃建宏,《蒙太奇的微笑》,台北:典藏藝術家,2013,頁10。
    92瓦萨里自信地(但是错误地)认为:「自从1250年以来,实际上是自契马布埃以后,画布上和木板上的所
    有绘画一直都是完全用丹配拉(即Tempera)画的。「这就是导致他将油画的发明归功于杨凡爱克的
    原因。他说「凡爱克作了许多试验之后,终于发现亚麻籽油和核桃油干燥最好。用这两种油与其他
    混合物在一起熬炼,使他发明了全世界所有画家一直期待着的油光。」马克斯多奈尔着杨红太杨
    鸿晏译,《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北京:清华大学,2006,页299。
    93陳淑華,《油畫材料學》,台北市:洪業文化,1998,頁35。
    94馬克斯多奈爾著楊紅太楊鴻晏譯,《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北京:清華大學,2006,頁287。
    95Robert Hughes张心龙译,台北市:《新世界的震撼》,1992,页26。
    1.《台湾当代美术大系─议题篇:政治、权力》,尤傅莉,行政院建设委员会出版,2003
    2.《文化理论同汇》,王志弘李根芳,台北市,巨流图书公司,2003
    3.《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何卫平,2008.8出版
    4.《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和方力钧的艺术》,何香凝美术馆编,湖南美术出版,2002.11
    5.《花间记》,周春芽,四川美术出版,2007.2
    6.《中国油画家全集─岳敏君》,岳敏君,四川美术出版,2006.1
    7.《学院的黄昏》,易英,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
    8.《从英文歌颂到平凡世界》,易英,北京市,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9.《后解严与后九八—两岸美术对照》,胡永芬,国立台湾美术馆出版,2007.3
    10.《中国前卫艺术》,高名潞,江苏美术出版,1997
    11.《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夏薇,敦煌艺术出版,2006.6
    12.《台湾当代艺术之美》,陈郁秀,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2004.4
    13.《开新─八0年代台湾美术发展》,黄才郎,台北市立美术馆出版,2004.11
    14.《第一届艺术评论奖》,黄宗宏,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出版,1995
    15.《从题材欣赏绘画》,张心龙,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6.5
    16.《台湾当代美术大系─议题篇:社会、世俗》,路况,行政院建设委员会出版,2003
    17.《解构与重建─中国当代美术》,刘骁纯,江苏美术出版,1993.,2006.12
    18.《台湾当代美术大系》,潘娉玉,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2003.12.p33.
    19.《台湾当代艺术─1980-2000》,谢东山,艺术家出版社,2002
    20.《台湾当代艺术特纪》,薛保瑕,台北市立美术馆出版,2005
    21.《巨视、微观、多重镜反─解严台湾当代艺术思辩与实践》,薛保瑕,台湾国立美术馆出版
    22.《后解严与后八九---两岸当代美术对照》,薛保瑕,台湾美术馆出版,2007
    23.《清晰的模糊----艺术中的人与人》,吴奕芳,东土图书公司,2005
    24.《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骆驼出版社,1987
    25.《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第一届艺术评论奖》,扬智富,“财团法人中华民国第门艺术教育基金会”,1996
    26.《五月与东方》,罗青,东方图书公司,1991
    27.《中国油画百年史》,林惺岳,艺术家出版社,2002
    28.《伟大艺术创作不为人知的故事》,李予心,知清频道出版有限公司,2008
    29.《跨界域的对话与整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1997
    30.《艺术欣赏与人生》,李霖灿,雄狮美术,2006
    31.<卫斯的乡土诗情>,徐升洁,《艺术家杂志》,第406期
    32.《现代美术大系─乡土意识版画》,陈树升,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2004
    33.《俄国的艺术实验》,Camilla Gray,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
    34.《中国早期油画史》,李超,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35.《原乡美学洪通的异想幻境》,发行人何政广,策划单位:桃园县政府文化局,执行单位:艺术家出版社,2011
    36.《俄罗斯美术史》,奚静之,艺术家出版社,2006
    37.《台湾经验四十年台湾美术风云四十年》,林惺岳,台北,自立晚报
    38.《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邹跃进,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9.《20世纪中国艺术史》,吕彭,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0.《台湾美术批评史》,谢东山,台北市:红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
    41.《意见的鸣放》: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出走,栗宪庭,台北市:艺术家,2010
    42.《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黄专,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3.《台湾当代美术大系-媒材篇油彩与压克力》,潘聘玉,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3
    44.《中国现代艺术史》,吕彭易丹,长沙市: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45.《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与文化政治学》,廖新田,台北市: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0
    46.《台湾美术阅览》,李钦贤,台北市:玉山社出版,1996
    47.《台湾现代美术大系-西方媒材类乡土写实绘画》,郑惠美,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
    48.《当代文化艺术涩相》,高千惠,台北市:艺术家出版,1996
    49.《反叛的重量-重要的不是艺术》,栗宪庭,台北市:艺术家出版社,2012
    50.《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林博文,台中市: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2013
    1. http://liguohua.blog.siyuefeng.com/uploads/liguohua/Image/17-36._%E7%8E%8B%E5%85%8B%E5%B9%B3__%E3%80%8A%E4%B8%87%E4%B8%87%E5%B2%81%E3%80%8B__1979%E5%B9%B4__%E9%9B%95%E5%A1%91.jpg
    2. http://big5.gmw.cn/g2b/shuhua.gmw.cn/mrt/2012-02/18/content_3603482.htm
    3.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liaochichun/liaochichun-01x.jpg
    4. http://blog.roodo.com/lionart/archives/4587971.html
    5. http://big5.gmw.cn/01ds/2007-05/23/content_612164.htm
    6. http://nrch.moc.gov.tw/metadataserverDevp/DOFiles/jpg/00/01/44/77/cca100010-fa-dr08801670-0001-i.jpg
    7. http://img5.ph.126.net/727-69LkPdWEybed4CquwQ==/2698500601742152295.jpg
    8. http://www.npm.gov.tw/exh96/orientation/ch_b41_2.htmlhttp://dondonchen.myweb.hinet.net/content.html
    1.李乾朗,《細說恩師──席德進的古建築緣》,http://www.ylib.com/author/lan/lan_s1.htm
    2. http://dondonchen.myweb.hinet.net/content.html
    1.林智信接受《文人政事》第294集節目專訪時談話。http://www.youtube.com/watch?v=5GM7pDYcNio
    2.《99藝術網訪談》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3NDI4NTAw.html?f=18098381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vt-xNRbN3E
    4.〈張曉剛談八十年代中國當代藝術,亞洲藝術文獻庫製作〉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255UKBxcY
    5.夏小萬《透視空間的異形》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zUxNjYw.html
    6.香港書展講座〈陳丹青─從毛澤東到董其昌─我學油畫四十年〉http://www.youtube.com/watch?v=WoyosDsozPQ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