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运作:湖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研究(1949-1954)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世纪50年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清理旧政权遗迹的基础上,对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重新建构,引发了中国社会由制度到观念,从思想到生活方式等全方位变革。本文试图从国家政权建构与民众政治参与的视角,探讨社会巨变中,执政党整合民众利益表达和团结各界的组织形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及其实际运作情形。本文以建国初期湖北地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为考察对象,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为切入点,分析其组织与形态、职权及运作机制,探讨在实际运作中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执政党、地方政府及民众的互动方式。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创设的理论渊源和形成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政权组织形式方面,以苏维埃制度为样本,结合中国国情,在革命初期先后试用了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三三制”的参议会制度。随着政治上的成熟和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在总结前期政权建设的经验教训和考虑现实政治需要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设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这个制度成为建国后地方民主建政的主要形式。
     第二章以湖北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实践为例,考察其在实践中发展演变的历程,揭示其在建国初期民主建政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与当代基本政治制度的渊源关系。建国初期湖北新政权按照中央部署,以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沟通政府与社会各界。湖北地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召集各界座谈会到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普遍建立;经初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之后转向人民代表大会。与此相应,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完成了政权的协议机关到地方权力机关的演变。此外,还探讨建国初期湖北地区实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社会环境,湖北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情形,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转向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等具体问题。
     第三章主要分析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组织形态及其具体结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民众议决地方兴革事宜的组织,其机构包括会议期间的组织和闭会后的常设机构。作为政权的协议机关,代表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活动的主体。湖北各级政府对当选代表提出了明确的资格要求,并以不同方式选聘代表。代表的结构反映了代表的界别构成和参政议政的素养、代表的任期与变动映射出制度实践的情形。观察各界代表的政治参与情形和具体方式,勾勒民众与政权互动情态。
     第四章主要讨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和运作。在分析制度设计中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职权的基础上,考察其在实际运作中的实现程度。提案是民众实施利益表达的主要方式,会议提案的数量反映了民众政治参与的态度,提案的内容折射出民众的利益诉求;会议对提案的处理,显示了政权回应民众利益表达的态度;政府执行提案的情形,反映出其整合民众利益表达的程度。湖北地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运作,显示了其贯彻执政党施政意图与整合民众利益表达的两难境遇。
     第五章主要探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运作的系统环境。在执政党的政权建构中,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执政党、地方政府分工合作。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运行中,执政党、地方政府与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发生频繁的互动。执政党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实施领导,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议政权组织动员社会,将执政党的施政意图变为各界行动的纲领。地方政府加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制度建设,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助政府推行中心工作。
     结语主要讨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共和国政治制度建设中的地位与影响。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对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构和运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在建国初期的实际运作,促进了当代中国民主的成长,并在实践中对建构国家权威有特殊价值。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实践中偏离制度设计的现象,是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实践,对今天完善和健全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有借鉴意义。
In the 1950's,as the ruling Party,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leaned up remains of the old regime,on the base of which she re-constructed political system,economy,values,social structures, and they resulted in holistic changes,such as from the system to the Chinese concept of society,from the idea t.o the lifestyle.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some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es between the construct of political state power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and explo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ystem and its actual operation,by which the ruling party integrates the solidarity organizations form and people's benefits express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during social changes.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target,the system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practice on the founding of the earl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during the course,analyzes its organization,morphology,function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it with the ruling party,local governments and people interac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as follows:
     Chapter one is written from creation of theoretical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rial worker-peasant-soldier system and Three-three system representatives in the form of political organization,which worked as the sample of the Soviet system and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during,the early revolutionary course.With the political maturity and awareness of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cluded lessons of pre-regime-building,considered the political real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and created the system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It became the main form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 after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apter two studies its practice at the course of evolution,reveals its founding at the early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governance,as well as its basic political system of contemporary sourc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levels of all walks of life practice as an example.In accordance with the central authorities,Hubei Early deployment of the new regime communic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representatives of people of all sectors of the communi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Hubei Province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from forum,a forum of all walks of life to generally setting up the system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from Preliminarily acting authority of People's Congress to the terms of reference of People's Congress.Accordingl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completed the evolution from the protocol regime authority to action of authority.In addition,it explores the founding of the early implementa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in Hubei Province People's Congress system,the social environment,Hubei People's Congress at all level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ystem where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urned to the people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n specific issues such as conditions.
     Chapter three consists mainly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specific structur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was the organization where people discussed reforms of local places.It also included the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meeting and the permanent body after close of the meeting.As organs of political power,main representatives of the activities were on behalf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Protocol.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Hubei Province put forward a specific eligibility requirements and different ways of selecting the elected representatives.The structure of the representative represented a reflec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the term of office reflected the change in the practice of the system case,an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entalit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utlined the way people interacting with the modal regime.
     Chapter four mainly discusses the terms of reference and operation of people's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It analyzes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in terms of rights of people's representativ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and studies its actual operation at the level of implementation. Proposals were main form to express people's interests.The number of sponsors reflected people'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ir attitudes.The contents of the proposal reflected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s interests.Treatment on the proposal of session demonstrated the regime's responding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Implement of the Government to the case of the proposal reflected the benefits of its integration of the public extent of expression.Hubei operation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howed its intent to carry out the ruling party's polic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and it expressed a dilemma situation.
     Chapter five explores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 system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ing regime,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the ruling party,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division of labor.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the ruling party,and local government led to frequent interaction.The ruling party implement leadership to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mobilize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turn the ruling party's policy intent to the Program of Action into all walks of life.Local government strengthene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and the latter assist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work of the center.
     Conclusion mainly discusses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Republic political system.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to local people's congresses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ve,and its actual oper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moted the growth of democracy in contemporary China,and had a special value in practice to build the authority of the State.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practice deviate from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the phenomenon,which are the results of interaction of many factors.The founding of the earl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practice had perfect and sound influence on today'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引文
[1]1948年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董必武称之为:这次大会“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与雏形”。参见《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1][苏]B.B.姆什韦尼耶拉泽著,王浦劬等译:《政治现实与政治意识——评当代西方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1]中共辽东省委宣传部编印《怎样开好人民代表会》(东北新华书店1950年版)、杨幼华著《怎样开好人民代表会议》(通俗文化出版社1951年版)、魏方艾著《人民代表会议问答》(青年出版社1952年版)、何定华著《湖北省召开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经验》(中南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等等。
    [2]江横:《各界人民代表会的作用与成就》,《人民日报》,1949年9月21日,第三版。
    [3]黄志仁著《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中国人民大学1989年版)等。这些研究涉及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这主要包括:杨逢春主编《人大代表基本知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刘政等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袁瑞良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等等。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7页。
    [6]袁瑞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7]尹世洪等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王清秀著《人大制度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张牢生主编《人大制度建设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等等。
    [1]田穗生等著《代议制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总序”第5页。
    [2]萧树祥的《论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1期);张同乐的《建国前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徐百尧的《从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安徽史学》1997年第2期);朱全景的《毛泽东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唐都学刊》1998年第3期);王国永的《建国初期的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温卓文的《贵州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产生及其作用》(《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庆格勒图的《试论内蒙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吴继平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述论》(《北京党史》2006年第5期),李国芳的《建国前夕中共创建石家庄民众参政机构的实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杨建党的《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之考察》(《人大制度研究》2007年第1期)。
    [3]徐百尧:《从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安徽史学》1997年第2期。
    [4]王国永:《建国初期的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5]温卓文:《贵州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产生及其作用》,《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庆格勒图《试论内蒙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6]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有:陈瑞云《谢觉哉与民主建政》(《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庆格勒图《建国初期绥远地区的民主建政》(《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薛彦萍、王志民《新中国建立前夕党的民主建政思想及实践述略》(《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王雷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西民主建政工作》(《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李顺禹《建国初期福建民主建政的历史考察》(《福建党史月刊》2004年S1期),刘建民《转折年代的中共基层政权建设——以华北人民政府为例》(《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7期)。
    [1]杨胜春:《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功能之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台湾),1996年12月。
    [2]许博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互动关系之研究(1982-1998)》,中国文化大学大陆研究所(台湾),1998年6月。
    [3]许博景:《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之研究——兼论孙中山先生所主张之国民大会》,中国文化大学中山研究所(台湾),1996年6月。
    [4]相关的博硕士论文还有:张淳翔的博士论文《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之研究》(政治大学中山研究所(台湾),1999年6月)、董家均《八十年代以后中共地方人大职权与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台湾),1995年9月)、刘文斌《八十年代以后中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功能之研究》(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台湾),1994年)等。
    [1]章开沅先生提倡治史者在研究历史时要“尊重历史、超越历史”,研究者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与客观。参见王奇生所著《党员、党权与党争》的序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2]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刊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9页。
    [1]所谓历史意见,指的是在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参见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前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2]黄宗智认为在分析当代中国历史时,要警惕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两者背离的情况。参见黄宗智:《中国革命中的农村阶级斗——从土改到文革时期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国外社会学》1998年第5、6期合刊。
    [3][美]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46页。
    [4]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页(前言)。
    [5]瞿同祖:《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1]1952年2月—1952年12月,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兼任武汉市市长;1952年12月—1954年11月,由湖北省政府副主席王任重代理武汉市市长职务。
    [2]许崇德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117-118页。
    [3]李长福主编:《邓小平理论辞典》。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5页。
    [4]肖蔚云等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5]门岿主编:《谋略珍囊录》(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4页。
    [6]张晋藩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
    [7]邹瑜、顾明 总主编《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67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2]《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人民日报》,1949年12月5日,第三版。
    [3]刘少奇:《在北京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1年3月13日,第一版。
    [4]《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5]倪翌风主编:《邓小平文选》注释本(第一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34页。
    [6]《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5页。
    [7]《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60页。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59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第533页。
    [1]无懈:《夺取政权》,《共产党》月刊,第5号。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2页。
    [3]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44-45页。
    [1]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54页。
    [2]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一位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吴建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69页。
    [3]杨天宏:《走向衰亡的民初国会——历史过程重建与政治语境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张东荪:《宪法上的议会问题》,《东方杂志》,第19卷第21号,1922年11月10日。
    [5]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43页。
    [6]昔尘:《议会政治之失望》.《东方杂志》,第17卷第17号,1920年9月10日。
    [1]陈独秀:《驳康有为<共和平议>》,《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6页。
    [2]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7-158页。
    [3]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4]陈独秀:《立宪政治与政党》,《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34页。
    [1]陈独秀:《民主党与共产党》,《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03页。
    [2]陈独秀:《实现民治的基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1-252页。
    [3]《李大钊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9页。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7、45-46页。
    [6]在俄国示范作用下,欧洲曾一度出现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及波兰的临时革命委员会。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欢呼:“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2页。
    [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16页。
    [2]《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5-66页。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0页。
    [4]《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78页。
    [5]《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153贞。
    [1]《告农民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15页。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9页。
    [3]《告农民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515页。
    [4]袁瑞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页。
    [6]有些省份制定了农民运动的规则,如广东省的《广东省农民协会修正章程》和湖南省《乡村自治问题决议案》等,对农民协会的职权及其具体组织形式有明确的规定。参见张希坡、韩延龙主编《中国革命法制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2-77页。
    [1]参见张希坡、韩延龙主编《中国革命法制史》(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三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89页。
    [3]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决策历程》(上卷),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页。
    [1]中共中央党史教研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从书》第七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
    [2]《共产国际执委政治秘书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六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页。
    [1]张东荪:《中国政制问题》,《东方杂志》第21卷第1号,1924年1月10日。
    [2]在苏维埃时期,关于政权建设的法制文本是逐步完善起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于1933年12月公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图中央苏维埃组织法》于1934年2月公布。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九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90-91页。
    [4]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页。
    [1]《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编》第九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2]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143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45页。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九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90页。
    [5]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3页。
    [6]《共产国际东方部关于中国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六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版,第257页。
    [1]张学仁、陈宁生主编《二十世纪之中国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页。
    [1]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93页。
    [2]《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16-17页。
    [3]《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4]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1年版,第135-136页。
    [5]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200页。
    [1]《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44页。
    [2]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页。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2-383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9页。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8页。
    [6]《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0页。
    [7]《毛泽东同志在边区参议会上的演说》,《解放日报》1941年11月22日,第一版。
    [1]《毛泽东同志在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解放日报》1941年11月22日。
    [2]参见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8-59页。
    [3]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辑:《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编》,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5页。
    [4]《解放日报》1942年7月7日,第4版。
    [1]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4页。
    [2]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19页。
    [3]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困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9页。
    [4]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64-265页。
    [1]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
    [2]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
    [3]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11-212页。
    [4]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13页。
    [5]各根据地政权除颁布具有区域宪法性的法规,如“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等外,还制定了相应的选举法规,如“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选举条例”、“晋绥边区参议会选举条例”等等。
    [6]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5页。
    [1]毛泽东:《给谢觉哉的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页。
    [2]毛泽东:《给谢觉哉的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页。
    [3]毛泽东:《给谢觉哉的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页。
    [1]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
    [2]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86、492页。
    [3]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概念,但据青年学者李国芳考证,当时毛泽东并没有提出此概念。依据是:《新民主主义论》在最初发表时,无论是名为《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是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均未使用“人民代表大会”概念,仍是用“国民大会、省民大会、县民大会、区民大会直到乡民大会”(《中国文化创刊号》,1940年2月15日,第9页;《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延安解放社,1940年2月20日,第28页)。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持编篡《毛泽东选集》第1版(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3月版)时,才将“国民大会、省民大会、县民大会、区民大会直到乡民大会”,统统改为“人民代表大会”,并沿用至1991年第2版。所谓1940年毛泽东就提出“人民代表大会”观念的说法。应不符合历史事实。参见李国芳:《建国前夕中共创建石家庄民众参政机构的实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至于中共到底何时由何人正式提出“人民代表大会”观念,有待进一步考察。据现有文献看,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讲话,应是目前可见到的最早提法。
    [1]关于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参见李格:《“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述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占善钦:《试析七大酝酿召开的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4期;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130页。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4页。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4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623页。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五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161、164页。
    [6]公安部档案馆编注:《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页。
    [3]《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7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7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六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90-591页。
    [2]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曾这样表达:“我们曾经打算在各地农村中,在其土地改革任务大致完成以后再去建立人民代表会议。现在你们的经验以及华北某些解放区的经验,既已证明就在土地改革斗争当中建立区村两级人民代表会议及其选出的政府委员会,是可能的和必要的,那么,你们就应当这样做。在一切解放区,也就应当这样做。”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48年5月10日,第一版。
    [3]《告农民书》,《人民日报》1948年1月20日,第一版。
    [4]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48年5月10日,第一版。
    [5]1948年5月20日,刘少奇在北方局扩大会议上讲:“华北工作带有全国意义,我们从陕北出发,今后又从华北出发,走向全国。”参见《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1]参见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0-81页。
    [2]《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9页。
    [3]对于人民代表会议的职权,各解放区都制定了类似于“小宪法”性质的区域性施政纲领以及人民代表会选举等法令。这些法令及相关的内容参见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0-82页、417-424页。
    [4]《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351页。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91页。
    [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3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87页。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1]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雏型——华北人民政府》,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4页。
    [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531页。
    [3]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4]如《东北解放区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1949年1月1日)规定:“凡年满十八岁以上之中国公民,不分性别、民族、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居住年限、社会职业及财产状况,经选举委员会登记依法审查合格后,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8页。
    [5]《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8页。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1页。
    [7]《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14页。
    [2]《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93-94页。
    [3]《中央关于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各县一律召开各界代表会议问题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八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32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
    [5]《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96-98页。
    [1]毛泽东:《必须维持上海,统筹全局》,《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5页。
    [2]毛泽东:《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7页。
    [3]《中央关于召开县的各界代表会议问题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八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45页。
    [4]《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49年9月16日,第一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4、57页。
    [2]《<法兰西内战>一书导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28页。
    [3]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页。
    [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3]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8-1309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5页。
    [1]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0页。
    [2]列宁:《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3]列宁:《布尔什维克能保持国家政权吗?》,《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
    [4]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5]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6]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页。
    [1]沈志华、丁明译:《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第102页。
    [2]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特点》,《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9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05页。
    [4]毛泽东:《抗战胜利三个月的局势和今后若干工作方针》,《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页。
    [1]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1页。
    [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9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27页。
    [4]《必须维持上海统筹全局》,《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5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4-635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洋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36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0页。
    [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5页。
    [1]《毛泽东文集》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9页。
    [2]《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1949、7—1954、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1]李先念:《新年献词》,《湖北政报》第五期,第1页。
    [2]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1页。
    [3]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19-120页。
    [4]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页。
    [5]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89-190页。
    [6]《大武汉重见天日,解放军胜利进城》,《大刚报》,1949年5月17日,第一版。
    [7]《汉口解放记》,《大刚报》1949年5月17日,第二版。
    [1]《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43页。
    [2]《湖北省人民政府九十月份工作报告》,《湖北政报》第四期,第10页。
    [3]顺口溜中“先进”、“能光”分别是当时武汉市政府的两位局长,即税务局长张先进、财政局长伍能光。顺口溜的含意是新政权不出五个月就要垮台。转引自周季方:《邓老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参见《回忆邓子恢》,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5页。
    [4]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5]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6]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23页。
    [1]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
    [2]第二野战军由湖北西进大西南,第四野战军由湖北南下湖南两广等地。
    [3]《关于河南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南军政委员会座谈会上各省市工作报告汇集》,大会资料室核印,1950年2月,第8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ZNA502.
    [4]《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5]《战胜灾荒恢复生产》,《湖北政报》第五期,第17、18页。
    [6]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7]《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3页。
    [8]《湖北省人民政府九十月份工作报告》,《湖北政报》第四期,第11页。
    [9]《黄冈专区生产渡荒初步方案》,《湖北政报》第五期,第33页。
    [1]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63页。
    [2]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95页。
    [3]《武汉市政府接管工作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3-1-3。
    [4]《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5]《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1]李先念:《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与今后任务的报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1950年11月,第15页。
    [2]《浠水县人民政府八个月来的工作》,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01。
    [3]李先念:《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与今后任务的报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1950年11月,第15页。
    [1]王国渝主编:《中原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5页。
    [2]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8页。
    [3]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6-137页。
    [4]《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0、51页。
    [5]李先念:《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与今后任务的报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1950年11月,第16页。
    [6]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1]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2]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3]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4]《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以来工作总结与今后方针任务》,《湖北政报》第五期,第9页。
    [5]《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1页。
    [6]《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2页。
    [7]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
    [8]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1]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页。
    [2]《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3页。
    [3]《武汉市各区工作队关于旧有保甲人员处理问题的汇报记录》,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96、97页。
    [4]《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以来工作总结与今后方针的报告》,《湖北政报》第五期,第11页。
    [1]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350页。
    [2]《集中教养集中改造,本市再度收容乞丐》,《大刚报》1950年9月24日,第四版。
    [1]李先念:《新年献词》,《湖北政报》第五期,第2页。
    [2]《周恩来在第八次政务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49年11月28日),参见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67页。
    [3]《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1949年7月—1954年5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4]《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1949年7月—1954年5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5]湖北省委办公厅:《农民代表会经验总结》,《湖北政报》第六期,第15页。
    [6]湖北省委办公厅:《农民代表会经验总结》,《湖北政报》第六期,第16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1页.
    [2]《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以来工作总结与今后方针任务》,《湖北政报》第五期,第9页。
    [3]《新形势新认识和新的工作方法》,《湖北政报》第五期,第4页。
    [4]《新形式新认识和新的工作方法》,《湖北政报》第五期,第3页。
    [5]李先念:《提高认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1949年7月—1954年5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2页
    [2]《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2页
    [3]《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7页。
    [4]《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7页。
    [5]《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8页。
    [6]《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7页。
    [2]《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3]《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8页。
    [4]《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8页
    [5]《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78页。
    [6]《襄阳县各界代表会第一次大会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湖北省人民政府九十月份工作报告》,《湖北政报》第四期,第12页。
    [2]《麻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李先念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与今后任务的报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第27页。
    [4]李先念:《新形势新认识和新的工作方法》,《湖北政报》第五期,第5页。
    [5]《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一九四九年下半年工作总结》,《湖北政报》第五期,第80页
    [2]李先念:《新形势新认识和新的工作方法》,《湖北政报》第五期,第5页。
    [3]李先念:《新形势新认识和新的工作方法》,《湖北政报》第五期,第5页。
    [4]《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以来工作总结与今后方针任务》,《湖北政报》第五期,第10页
    [5]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6]董必武:《论加强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1页。
    [7]《湖北省首届各界代表座谈会意见汇集》,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1]《湖北省首届各界代表座谈会意见汇集》,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2]《湖北省首届各界代表座谈会意见汇集》,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3]《湖北省首届各界代表座谈会意见汇集》,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4]《湖北省首届各界代表座谈会意见汇集》,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5]《湖北省首届各界代表座谈会意见汇集》,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6]《湖北省各界代表会座谈会记录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6。
    [1]《商业厅张厅长在本省金融贸易会议上的综合报告》,《湖北政报》第四期,第76页。
    [2]《关于贯彻贸易自由政策与合理管理市场的通令》,《湖北政报》第四期,第71页。
    [3]《湖北省委关于加强党对于税收工作的领导的决定》,《湖北政报》第四期,第86页。
    [4]《关于今后工商工作方针的指示》,《湖北政报》第四期,第72页。
    [5]《李主席在湖北省第二次人民各界座谈会讲话》,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
    [6]《李主席在湖北省第二次人民各界座谈会讲话》,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8。
    [1]《李主席在湖北省第二次人民各界座谈会讲话》,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8。
    [2]《李主席在湖北省第二次人民各界座谈会讲话》,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8。
    [3]《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座谈会代表登记薄及代表人数统计表》,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7。
    [4]《湖北省第二次各界代表座谈会开幕》,《长江日报》1949年12月14日,第2版。
    [1]《李主席在湖北省第二次人民各界座谈会讲话》,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8。
    [2]《李主席在湖北省第二次人民各界座谈会讲话》,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8。
    [3]《鄂各界代表座谈会第二、三天进行小组和大会讨论》,《长江日报》1949年12月15日,第2版。
    [4]《速写大会一角》,《长江日报》1949年12月15日,第2版。
    [5]《鄂各界代表座谈会胜利结束,李先念主席作总结》,《长江日报》1949年12月16日,第2版。
    [1]《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49年9月17日,第三版。
    [2]《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1949、7—1954、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9页。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第二版。
    [4]《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49年9月17日,第三版。
    [1]毛泽东:《转发松江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验的电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52页。
    [2]毛泽东:《转发薄一波关于华北各城市各界代表会议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04页。
    [3]《中央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给华南分局等的电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67页。
    [4]《一九五零年全国各级领导同志必须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必须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49年12月5日,第一版。
    [5]《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7页。
    [1]《关于目前只宜强调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714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64-265页。
    [3]《一九五零年全国各级领导同志必须重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必须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49年12月5日,第一版。
    [4]《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新华月报》第四卷第一期,第26页。
    [1]《中共中央华中局对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武汉市第一、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汇刊》,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1950年5月1日,第2页。
    [2]《加强人民政府与群众联系及时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长江日报》,1949年9月21日,第一版。
    [3]《中南区一九五零年工作任务》,《人民日报》1950年3月27日,第三版。
    [4]《新年献词》,《湖北政报》第五期,第2页。
    [1]《提高认识,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8页。
    [2]《省委再次指示各地重视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湖北政报》第六期,第14页。
    [3]《改变工作方式,推进农村改革》,《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4]《注意斗争策略,掀起生产高潮》,《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关于召开以讨论土改为中心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43。
    [2]《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各县应于九、十月间普遍召开人民代表会议讨论秋征查田定产或生产救灾工作的命令》,《湖北政报》第十七期,第1页。
    [3]《反对骄傲自满和官僚命令作风,做好农村工作》,《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4]《关于城市和文教工作的几点意见》,《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5]《省民政厅批复保康等县第四次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6]《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通报》(1950年8月3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2-43。
    [1]《湖北省关于加强改造与建设基层政权的指示及一九五一年民政工作任务和工作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83。
    [2]《全国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的情况》,《中南政报》一九五一年第十四期,第17页。
    [3]何定华:《本省三年来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经验》,《湖北日报》1953年9月4日,第三版。此外,这里的统计数据不包括武汉市,武汉市市级各代会召开了三届八次。
    [4]《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通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1]《聂洪钧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16页。
    [2]《聂洪钧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25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本省三年来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湖北日报》1952年10月4日,第三版。
    [2]《湖北省几年来县人民代表会议由于选举的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3]《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总结(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4]《全国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的情况》,《中南政报》一九五一年第十四期,第17页。
    [5]《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1]《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总结(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64。
    [2]《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3]《枣阳县人民政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4]《枣阳县人民政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5]《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总结(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64。
    [6]《聂洪钧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26页。
    [7]武汉档案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页。
    [1]毛泽东:《必须充分注意召开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页。
    [2]熊晋槐:《关于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0年10月,第11页。
    [1]《关于召开本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2]《关于召开本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3]《鄂省各界代表会议定于十月五日开幕》,《大刚报》1950年9月15日,第四版。
    [4]《各界人民代表会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6。
    [5]《各界人民代表会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6。
    [1]《各界人民代表会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6。
    [2]《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页。
    [3]《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第六条规定:凡能召开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地方,即应代行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参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件汇集》,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编印1949年,第17页。
    [4]《聂洪钧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20页。
    [5]《聂洪钧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19页。
    [1]《聂洪钧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25页。
    [2]《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经过》,《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0年11月,第2页。
    [3]《关于本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征集提案的通知》,《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10页。
    [4]《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经过》,《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1页.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经过》,《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3页。
    [1]宁岳、程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湖北日报》1951年12月3日,第一版。
    [2]宁岳、程度:《人民当家作主的年代》,《湖北日报》1951年12月3日,第一版。
    [3]《宜城县各界人民代表座谈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4]社论:《发扬民主加强团结,为实现一九五三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而奋斗》,《湖北日报》1952年12月16日,第二版。
    [5]《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1页。
    [6]《关于召开省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决定》,《湖北日报》1952年11月2日,第一版。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1页。
    [2]社论:《发扬民主加强团结,为实现一九五三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而奋斗》,《湖北日报》1952年12月16日,第二版。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页。
    [4]《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湖北日报》1952年12月16日,第一版。
    [5]《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56、58页。
    [1]社论:《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日报》1953年1月15日,第一版。
    [1]《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新华月报》第四卷第一期,第26页。
    [2]普遍迅速地使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当前政权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日报》1951年8月24日,第三版。
    [3]《湖北省关于加强基层政权的指示及一九五一年民证工作任务和工作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83。
    [4]《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同志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九五二年工作方针和任务的建议》,《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16页。
    [1]《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关于参加华东第二次民政会议的报告摘要通知》,《中南政报》第二十八期(1952年),第1页。
    [2]《关于民主建政工作的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140。
    [3]《湖北省一九五二年九月至一九五三年三月民政工作纲要》,《湖北政报》第十七期(1952年),第13页。
    [4]《本省第三届民政工作会议确定加强民主建政工作》,《湖北日报》1952年11月25日。
    [5]《刘子厚副主席关于湖北省人民政府一九五三年工作方针和任务的建议》,《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9页。
    [6]《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总结报告(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7]《湖北省几年来县人民代表会议关于选举的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8]武汉市除外,因为当时武汉市是与湖北省平行的行政单位。
    [1]《全国民主建政成就巨大,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准备了条件》,《人民日报》1953年3月1日,第一版。
    [2]《浠水、洪山两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基本情况与经验》,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3]《浠水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后的情况》,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46-1-7.
    [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页。
    [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94页.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1页。
    [3]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页。
    [4]《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5页。
    [1]《全国民主建政成就巨大为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准备了充分条件》,《人民日报》1953年3月1日,第一版。
    [2]《关于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问题》,《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3]林蕴晖:《共和国年轮》(195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7页。
    [4]《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3年4月6日,第一版。
    [1]社论:《庆祝全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湖北日报》1954年8月10日,第一版。
    [2]《中央选举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对于召开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几个问题的决定》,《湖北日报》1954年4月17日,第一版。
    [3]《省人民政府第二届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召开先、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计划》,《湖北日报》1954年6月17日,第二版。
    [4]社论:《庆祝全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湖北日报》1954年8月10日,第二版。
    [5]克庆:《用鼓书和笔为人民服务》,《湖北日报》1954年8月13日,第三版。
    [1]《欢呼全省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开幕》,《湖北日报》1964年8月10日,第三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日报》1954年9月21日,第二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人民日报》1954年12月26日,第二版。
    [4]章伯钧:《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的说明》,《人民日报》1954年12月26日,第二版。
    [1]《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1]《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经验》,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麻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调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1]《枣阳县人民政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2]《老河口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3]《鹤峰县三年来民主建政工作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4。
    [4]《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8页。
    [5]《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8。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办公室组织工作简则》,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8。
    [2]这些规定分别见省、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第八条、第九条、第九条。
    [1]《关于提案审查报告的决议》,《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0年12月,第59页。
    [2]《关于提案审查报告的决议》,《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59页。
    [3]《武汉市人民政府区政指导委员会彭炎副主任的讲话》,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4]《提案整理审查经过》,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5]《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第九条规定:“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休会期间,设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第十条规定:“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休会期间,设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第十条规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休会期间,设常务委员会”。
    [1]《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8-9页。
    [2]《关于成立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决议》,《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0年10月,第59页。
    [3]《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闭幕,协商委员会宣告成立》,《湖北日报》1950年10月21日,第四版。
    [4]四大阶级,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毛泽东在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将四大阶级联合专政的主张明确化,并认为他们是新政权的主要力量。
    [5]《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名单》,《湖北日报》1952年12月8日,第一版。
    [1]《关于各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1951年9月7日,第二版。
    [2]《湖北省协商委员会视察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3]熊晋槐:《关于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1]《讨论吴市长报告,代表发言记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
    [1]《武昌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4。
    [1]《保康县人民政府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2]《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1952年7月15日),《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2页。
    [3]《湖北省协商委员会视察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4]《关于建立与健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指示》(1951年4月27日),《中南政报》第十四期,第19页。
    [5]《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1952年7月15日),《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2页。
    [6]《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1952年7月15日),《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2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转发政务院关于省市协商委员会及县常务委员会机构编制的规定希遵照执行的通令》(1952年7月21日),《湖北政报》第十七期,第3页。
    [1]《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1952年7月15日),《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2页。
    [2]《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3]《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调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4]《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调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全省第三届民政工作会议加强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1952年12月12日),《湖北政报》第十九期,第2页。
    [2]《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协助协商会常委会建立并健全工作机构的命令》(1952年9月29日),《湖北政报》第十八期,第3页。
    [1]《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1949年12月,第5-8页。
    [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475页。
    [3]《枣阳县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4]《南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麻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2]《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四十九次行政会议记录》(1951、6、21),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3-1-52。
    [3]参见《关于本市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文件和材料》,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5。
    [4]《关于召开武汉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计划(草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3-1-50。
    [5]《二届一次区代会选举事务委员会联席会议》,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9。
    [6]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0-181页。
    [1]《代表资格审查情况向大会的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2-1-14。
    [2]《代表资格审查情况向大会的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2-1-14。
    [3]《市协商委员会向市政府的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2-1-9。
    [4]《关于对于郑孟衡问题的调查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2-1-9。
    [1]《黄梅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民政厅复函恩施专署》,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2-53。
    [3]《中共中央中南局对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2-1-1。
    [1]《关于召开本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2]社论:《认真选举各界人民代表》,《湖北日报》,1950年8月25日,第一版。
    [3]《枣阳县各界代表会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4]《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1949年12月,第8、11、14页。
    [1]《湖北省几年来开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工作与政权建设、人口调查、山区建设意见的报告及少数民族统计表》,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2]《关于选举各界代表会代表的通知》(1949、11、17),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1-1-008。
    [3]《关于武汉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计划草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2-1-10。
    [4]《武汉市武昌区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8。
    [1]《湖北省关于加强改造与建设基层政权的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83。
    [2]《湖北省几年来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工作与政权建设》,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1]《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组织条例》,《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专辑》,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秘书处编,1949年9月,第100页。
    [2]《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过》,《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0年10月。
    [1]《省委再次指示各地重视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湖北政报》第六期,第15页。
    [2]《县委会关于召开全县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1-1-001。
    [3]《大冶专署关于各县第一届第三次各界代表会议综合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4]《湖北省几年来开县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工作与政权建设、人口调查、山区建设意见的报告及少数民族统计表》,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1]《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一些问题》,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2]按照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社会是不同的阶级(阶层)构成。建国初期,新政权将社会群体划分为工人阶级(包括雇农)、农民阶级(富农、中农、贫农)、地主阶级(小土地出租者、地主兼其他成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参见《关于划分农村中的阶级成分》,新华书店(上海)1950年版。
    [1]《湖北省关于加强改造与建设基层政权的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83。
    [1]《省民政厅复枝江人民政府函(民字第2204号)》,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1]《省民政厅复函枝江县人民政府(民字第3058号)》,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2]《湖北省关于加强改造与建设基层政权的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83。
    [1]《武昌区第三届第一次各代会会议情况统计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8。
    [2]《六区首届二次各代会代表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3。
    [3]《一九五零年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分类登记表(一)》,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13。
    [4]因代表登记表中有的代表并没有将自己的教育程度反映出来,但从已经登记出来的结果看,代表的文化程度还是偏高的。参见“一九五零年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分类登记表(一)”,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13。
    [1]《关于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选举》,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62。
    [2]《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8页。
    [3]湖北省第二届各代会在代表分配时,按照8个行政专属和4个市镇分配代表名额。8个专署分别是荆州、孝感、黄冈、大冶、襄阳、宜吕、郧阳、恩施;4个市镇分别为沙市、宜昌市、黄石市、新堤镇。
    [1]《批复保康等县第四次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2]《湖北省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各县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四期,第38页。
    [3]《武昌区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件》,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6。
    [4]《六区首届二次各代会代表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3。
    [5]《批复你区各县镇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6]《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通报(52)民字第三二三号》,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1]《六区首届二次各代会代表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3。
    [1]《一九五零年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分类登记表(一)》,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13。
    [1]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3页。
    [2]《关于召开本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3]《湖北省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卷一)》,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18。
    [4]代表的党派关系是根据湖北省第一届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统计而成,参见“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简历表(一)”,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11。
    [1]《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1949年12月,第8、11、14页。
    [2]《房县第五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3]《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会武汉市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记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9。
    [4]《武汉市武昌区第三届第一次备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8。
    [1]《浠水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2]《武汉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计划草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5。
    [3]《武汉市第一区第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5。
    [4]《武汉市武昌区第三届第二次务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9。
    [5]《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总结》,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1952年12月,第3页。
    [1]《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1]《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2]《武昌区第三届第二次各代会代表异动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9。
    [1]《关于本市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文件和材料》,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5。
    [1]《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人民日报》1949年12月5日。
    [1]《汉川县特等防汛模范陈安娃上书毛主席》,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5。
    [2]《六区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7.
    [3]《六区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8.。
    [4]《枣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5]《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6]武汉市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总结,武汉市档案馆97-1-45。
    [7]《(沔阳专署)各界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8]《六区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7。
    [1]《六区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7。
    [2]《崇阳县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六区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7。
    [4]《罗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5]《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6。
    [6]《(沔阳专署)各界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7]《保康县第三届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2]《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6。
    [3]《全国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中南政报》1951年第14期,第17页。
    [4]《巴东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1]《(一届)三次会议讨论吴市长报告代表发言》,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9。
    [2]《湖北省人民政府通报: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一些问题希研究参考由》,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总结》,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1952年12月,第4页。
    [4]《关于各地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一些问题》,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1]《鄂城县第二届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2]《罗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3]《批复保康等县第四次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4]《湖北省关于加强基层政权的指示及一九五一年民证工作任务和工作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83。
    [5]《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6]湖北省人民政府通报:《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一些问题希研究参考由》,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7]《汉川县召开各代会的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公安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2]《武汉市第一、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汇刊》,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1950年5月,第75-78页。
    [3]《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6。
    [4]《罗田县务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5]《汉川县各代会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6]《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经验》,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1页。
    [2]根据《武汉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农民、合作社代表登记表》中代表的履历情况统计而成,参见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号:12-1-8。
    [3]《房县第五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4]《宜城县第十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1]《黄梅县备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孝感县一九五0年各界代表会议的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3]《(黄冈县)历次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4]《罗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5]《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经验》,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6]《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1]《武汉市武昌区第三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9。
    [1]《关于本市二届二次感觉人民代表会议提案处理的往来文件及材料》,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4。
    [2]《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l。
    [3]《联络组工作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4]《联络组工作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1]《联络组工作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第二版。
    [3]《李先念建国初期选集》(1949年7月—1954年5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
    [4]《六区首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履历表》。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7。
    [1]《(黄冈县)历次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均县第五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3]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秘书处:《浠水县各界代表会议提案初步综合》,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03.
    [1]《武昌县第三届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公安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3]利川县人民政府:《利川县四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4。
    [4]《钟样县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5]《进化街婚姻问题调查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29-1-102。
    [6]《(沔阳专署)各界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1]《民进二队进化街工作组八号至十二号的工作小结》,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291-102。
    [1]《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组织各界代表会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1]毛泽东:《必须充分注意召开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22页。
    [2]谢觉哉:《访问南方根据地后给毛主席周总理的报告》,《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76页。
    [3]刘少奇:《在北京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1年3月31日,第一版。
    [4]刘少奇:《在北京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1年3月31日,第一版。
    [1]《中央关于新解放城市中组织各界代表会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七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2]《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9页。
    [1]《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12、13页。
    [2]《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15页。
    [1]《有关市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及传达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文件》,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28。
    [2]《省二届各界代表会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5。
    [3]湖北省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不过,根据现在可见的档案资料,只见到上述5县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记载。
    [1]《湖北省第二届务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及决议案传达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8。
    [2]《第二届二次会议的第三区传达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5。
    [3]《浠水县各界代表会议提案初步综合》,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02。
    [1]《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人民日报》1949年12月5日,第三版。
    [2]《李维汉秘书长向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全国省、市协商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各种建议案的报告》,《人民日报》1951年9月17日,第三版。
    [1]社论:《进一步加强各级协商委员会的工作》,《人民日报》1951年9月7日,第一版。
    [2]《关于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1951年9月7日,第一版。
    [1]《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织通则》,《人民日报》1951年9月7日,第一版。
    [2]《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织条例》,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8。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织条例》,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8。
    [4]《关于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1951年9月7日,第三版。
    [1]《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2]陈其瑗:《湖北省协商委员会视察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3]《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视察组陈其瑗副部长在武汉市第三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关于视察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报告(记录稿)》,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48。
    [4]就全国来看,建国初期机构比较简单,组织设置不是非常完备。从中央全国政协委员会到地方各级协商委员会,一般都只设少数专职人员,而协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主要领导,除个别副主席、副秘书长外,也多是兼任。湖北省的情况也不例外。
    [1]《黄委员山农反映农村情况送情参考由》,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09。
    [2]《省协商委员会致函省民政厅》(1952年1月27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09。
    [3]《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1]省协商委员会:《本会与代表联系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0。
    [2]《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1页。
    [3]陈其瑗:《湖北省协商委员会视察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1]省协商委员会:《本会与县常委会市协商会联系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0。
    [1]省协商委员会:《本会对代表信件及各市县资料的处理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0。
    [2]《武汉市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952、11、6)》,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47。
    [3]《武汉市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952、11、6)》,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47。
    [4]《武汉市汉阳区协商委员会一年零六个月工作报告草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41。
    [5]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6]《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视察纰陈其瑗副部长在武汉市第三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关于视察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报告(记录稿)》,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48。
    [7]《武汉市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47。
    [1]《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15-16页。
    [2]《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职权的补充规定》,《天津政报》1951年第28期,第4页。
    [1]《关于建立与健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指示》,《中南政报》,第十四期,第19页。
    [2]《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37。
    [3]《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3页。
    [1]《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3页。
    [2]《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37。
    [3]《郧西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五二年十二月至五三年三月工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1]《一九五三年一至六月各县常委会市协商会工作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2]《一九五三年一至六月各县常委会市协商会工作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3]《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4页。
    [4]《一九五三年一至六月各县常委会市协商会工作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5]《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21。
    [1]《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协助协商会常委会建立并健全工作机构的命令》,《湖北政报》第十八期,第3页。
    [2]《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4页。
    [3]《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4页。
    [4]《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职权的补充规定》,《天津政报》1951年第28期,第4页。
    [5]陈其瑗:《湖北省协商委员会视察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6]《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4页。
    [7]《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3页。
    [1]陈其瑗:《湖北省协商委员会视察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2]《一九五二年上半年本省各县常务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34页。
    [3]《人民代表会议必须重视提案》,《人民日报》1951年9月7日,第三版。
    [1]《关于召开本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2]社论:《认真选举各界人民的代表》,《湖北日报》1950年8月25日。
    [3]《关于召开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计划》,武汉档案馆,档案号:97-1-45。
    [4]《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总结(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1]《关于本市一届二次各代会提案原稿》,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2。
    [2]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秘书处:《浠水县各界代表会议提案初步综合》,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01。
    [3]《提案审查委员会召集人李肇基报告提案审查经过与处理办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
    [4]《麻城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5]《南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6]《麻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7]《武汉市第六区(汉阳)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1]《枣阳县人民政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2]《鄂城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一届)三次会议讨论税收问题代表发言》,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9。
    [4]《关于武汉市第一届四次各代会小组讨论记录原稿》,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15。
    [5]《巴东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6]《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经验》,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7]《枣阳县人民政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罗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2]《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3]《湖北省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四期,第38页。
    [4]《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湖北政报》,第十六期,第24页。
    [1]《省协商委员会转函公安县代表梅子恒反映当地情况给民政厅》,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09。
    [1]《关于本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广泛征集提案的通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86。
    [2]《武汉市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记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11。
    [3]《关于本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征集提案的通知》,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1951年11月,第9页。
    [4]《武汉市第六区(汉阳)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5]《广泛征集提案的两个通知》,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6]《关于本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征集提案的通知》,《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9页。
    [1]《广泛征集提案的两个通知》,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2]《武汉市人民政府区政指导委员会彭炎副主任的讲话》,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3]《老河口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4]《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调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1]《一九五一年度本省各县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建设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21。
    [2]侯永:《人民代表会议必须重视处理代表的提案》,《人民日报》1951年9月4日,第三版。
    [3]朱波:《人民代表的提案为什么愈来愈少?》,《人民日报》1951年10月4日,第三版。
    [4]《嘉鱼县两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 67-2-55。
    [1]《出席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浠水代表提案》,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2]《武昌区第一届务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4。
    [3]《第一区二届二次各代会第一小组汇报记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5。
    [1]《武汉市第六区(汉阳)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2]《举行二届一次人民代表会提案审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29。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案处理办法(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38。
    [4]这六件分别为:关于李主席湖北省人民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与今后任务报告的决议、关于王副主席调整工商业与税收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刘主任湖北省土地改革报告的决议、关于王司令员军队报告的决议、关于重视优待荣誉军人复员军人及烈军属的决议。
    [1]武汉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1951年6月23日开始,6月30日闭幕,前后8天时间,但6月24日,会议休会1提案。
    [2]《湖北省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湖北政报》第十四期,第38页。
    [1]《武汉市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各代表提案政府采纳和执行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8。
    [2]《武汉市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各代表提案政府采纳和执行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8。
    [1]《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案执行情况报告》,《湖北日报》1951年12月5日,第一版。
    [2]《提案执行的情况》,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3]《提案执行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3。
    [1]《襄阳县第四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1]《湖北省协商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6页。
    [1]《湖北省民政厅通报》(1950年8月3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43。
    [2]《省民政厅在枝江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上的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3]《南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提案整理审查经过》,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29。
    [2]《浠水县第六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总结》(1953、9、28),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湖北省民政厅:《批复保康县等县第四次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4]《阳新县第三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案处理办法(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38。
    [1]湖北省协商委员会:《本会与代表联系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0。
    [2]《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处理人民来信及接见人民工作的暂行规定》,《湖北政报》第十八期(1952年),第6页。
    [3]《湖北省协商委员会处理代表来信改进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1-17。
    [4]《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处理人民来信的报告》,《湖北政报》第十六期,1952年9月,第22页。
    [1]《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九五二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湖北政报》第十六期,1952年9月,第24页。
    [2]社论:《认真选举各界人民代表》,《湖北日报》1950年8月25日,第一版。
    [1]《关于本市一届二次各代会提案原稿》,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2。
    [2]《请履行市二届一次人代会关于修建平民住宅解决房荒问题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4。
    [3]《人民政府委员会座谈会记录》(1950年4月12日),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3-1-28。
    [4]《武汉市房地产租赁暂行办法(草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3-1-68。
    [5]武汉市房租评议委员会:《修正武汉市房地产租赁暂行办法起草说明》,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13-1-68。
    [6]《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64。
    [1]《南漳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2]《汉川县召开各代会的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3]《武昌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4。
    [4]《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2页。
    [1]《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5页。
    [1]《关于处理首届二次区代会各界人民提案的综合报告》,大会秘书处编印《武汉市汉阳区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大会报告》,1952年9月,第18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141。
    [2]《关于本市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案处理的往来文件及材料》,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4。
    [1]《汉川县各代会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社论:《必须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50年3月3日,第一版。
    [3]《湖北省人民政府转发内务部通报规定各级政府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应按期召开人民代表会议的通报》,《湖北政报》第十五期,1952年4月,第10页。
    [4]论:《必须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50年3月3日,第一版。
    [1]《恩施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4。
    [2]《南漳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中共中央华北局发布建立村、区、县三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6日,第一版。
    [2]董必武:《论加强人民代表会议的工作》,《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8-309页。
    [3]《中央关于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各县一律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32页。
    [1]毛泽东:《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37页。
    [2]《省委再次指示各地重视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湖北政报》第六期(1951年),第15页。
    [3]《县委会关于召开全县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1-1-001。
    [4]《湖北省民政厅厅长黄宇齐在云梦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上的批注》,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5]《云梦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6]湖北省民政厅:《复示云梦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彭真文选》(1941-1990),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6页。
    [3]《孝感县一九五0年各界代表会议的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 67-2-55。
    [1]《县委会关于召开全县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1-1-001。
    [2]毛泽东: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37页。
    [3]浠水县县委会:《关于选举各界代表会代表的通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1-1-008。
    [4]社论:《人民选举各界人民的代表》,《湖北日报》1950年8月25日,第一版。
    [5]《(沔阳专署)各界代表会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6]社论:《发扬民生加强团结,为实现一九五三年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而奋斗》,《湖北日报》1952年12月16日,第二版。
    [1]熊晋槐:《关于湖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工作的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47。
    [2]《县委会关于召开全县各界代表会议的指示》,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1-1-001。
    [3]《汉阳区二届一次代表会居民代表是怎样选举的?》,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9。
    [4]《南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5]《黄梅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关于召开第三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计划》,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为:97-1-45.。
    [2]《洪山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3]《武昌县第三届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4]《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调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25-1-022。
    [5]《枝江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1]《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14页。
    [2]《南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3]《武昌县第三届各界代表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4]《嘉鱼县两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5]《汉川县召开各代会的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中央关于三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及各县一律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八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32页。
    [2]《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新华月报》第四卷第一期,第26页。
    [3]何定华:《本省三年来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经验》,《湖北日报》1953年9月4日,第三版。
    [4]《李主席开幕词》,《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0年10月,第9页。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经过》,《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2页。
    [2]《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1页。
    [3]省人民政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关于召开省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决定》,《湖北口报》1952年11月2日,第一版。
    [4]《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页。
    [5]《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关于召开以土改为中心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指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为:SZ67-2-43。
    [1]《湖北省解放四年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情况统计表》,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为SZ67-1-133。
    [2]《转发北京市委关于召开市协商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镇反问题的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197页。
    [3]《转发天津市通过各界人民代表扩大会议进行镇反工作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244页。
    [4]《中央人民政府通报》,《湖北政报》第十五期(1952年),第11页。
    [5]《湖北省人民政府转发内务部通报规定各级政府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应按期召开人民代表会议的通报》,《湖北政报》第十五期,第10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关于各地各代会通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2]《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通知各级人民政府民主呢个部门,督促人民代表会议讨论贯彻婚姻法工作》,《湖北日报》1952年12月9日,第一版。
    [3]《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婚姻法运动的指示》,《湖北日报》1953年3月5日,第一版。
    [4]《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邀请各界座谈贯彻婚姻法问题》,《湖北日报》1953年2月25日,第一版。
    [1]《武汉市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扩大会议记录》。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11。
    [2]武汉市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11。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湖北日报》1952年12月16日,第二版。
    [4]《韩宁夫秘书长关于省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提案执行情形报告》,《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8页。
    [1]《山西省一九五一年一月至一九五二年五月政权建设工作报告》,《山西政报》1952年第12期,第77页。
    [2]《嘉鱼县两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1]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第6页。
    [2]刘少奇:《在北京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1年3月13日,第一版。
    [3]《关于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的指示》,《新华月报》第四卷第一期,第26页。
    [1]《彭真文选》(1941-1990),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页。,
    [2]《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8页。
    [3]《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店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9、12、15页。
    [4]刘少奇:《中央关于人民代表会议名称和职权等问题给东北局的电报》(1949年9月23日),《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4-75页。
    [1]《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总结》,《山西政报》1950年第12期,第77页。
    [2]《关于各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 1951年9月7日,第一版。
    [3]《李维汉秘书长向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全国省、市协商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各种建议案的报告》,《人民日报》1951年9月17日,第一版。
    [4]《关于建立健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指示》,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编印《法令汇编》第三辑(1951年),第30页。
    [5]《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书局绥远分店印,1949年,第10页。
    [1]《关于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集权问题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函复》,《中南政报》第十二期(1952年),第5页。
    [1]《湖北省人民政府代电修正本省第二届各代会的决定》,《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1年11月,第9页。
    [2]《省民政厅复枝江县人民政府函》(1950年9月18日),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3]《省民政厅复函枝江县人民政府》,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4]《批复你区各县镇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通报》(民政特字第三四六号),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56-2-43。
    [2]《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协助协商会常委会建立并健全工作机构的命令》,《湖北政报》第十八期(1952年),第3页。
    [3]《批复鄂城县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4]《批复保康等县第四次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湖北省民政厅对崇阳县第三届各界代表会总结报告的复示》,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为:SZ67-2-55。
    [2]《省民政厅复示当阳县政府(民字第2590号)》,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湖北省档案馆SZ67-2-53。
    [3]《省协商委员会致函省民政厅》,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09。
    [4]《枣阳县人民政府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5]《根据召开第二次各界代表会议情形指复知照由》,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恩施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4。
    [2]《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的总结报告(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1]《武汉市第一区人民政府召开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计划草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5。
    [2]《恩施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四次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4。
    [3]《为本省第二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征集提案的通知》,《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6页。
    [4]《武汉市武昌区第三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9。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案处理办法(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38。
    [2]《鄂城县第二届各界代表会总结报告》(1950年6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迅速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日报》1949年9月17日,第三版。
    [4]《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及决议案传达办法》,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19-2-38。
    [1]《市二届二次会议的的第三区传达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5。
    [2]《武汉二届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教代表团文艺小组传达工作情况》,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35。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提案处理办法及提案执行情况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38。
    [4]《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提案执行报告》,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1952年11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138。
    [1]《枣阳县第三届各代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2]《阳新县第三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湖北省两年来政权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草稿)》,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4]《钟祥县第二次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5]湖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通报:《关于各地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一些问题希研究由》,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1-129。
    [6]《当阳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7]《浠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情况调查》,浠水县档案馆,档案号:SZ25-1-022。
    [1]《钟祥县第二次各界代表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2]《武汉市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为:97-1-11。
    [3]《麻城县第七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4]《枣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5]《鄂城县第二届各界代表会总结报告》(1950年6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1]《怎样使人民代表会议形成为经常巩固的制度》,《人民日报》1952年8月28日,第一版。
    [2]社论:《认真选举各界人民的代表》,《湖北日报》1950年8月25日,第一版。
    [3]《鄂城县第二届各界代表会总结报告》(1950年6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4]《广济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节录——中共广济县委书记孙石同志的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55。
    [5]《(沔阳专署)各界代表会的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1]《武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基本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2]《云梦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5。
    [3]《武昌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4。
    [4]《中央关于召开县的各界代表会议问题的指示》,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八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45页。
    [5]何定华:《本省三年来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的情况和经验》,《湖北日报》1953年9月4日,第三版。
    [6]《湖北省人民政府为各县应于九、十月间普遍召开人民代表会议讨论秋征查田定产或生产救灾工作的命令》,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为SZ67-1-129。
    [1]《荆门县第三届第二次各界代表(会)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2]《大冶县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3]《枝江县第四届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4]《大冶县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5]《巴东县第二届各届(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3。
    [6]《大冶县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1]《麻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2]《房县第五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6。
    [3]《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的总结》,《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1952年12月,第2页。
    [1]《阳新县第三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2]《六区首届各界人代会议记录和大会发言及会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7-1-130。
    [3]《麻城县召开各界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225。
    [4]《湖北两年来的政权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草案)》,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34-2-264。
    [5]《武昌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35-1-44。
    [6]《关于各界人民对本市一届二次各代会的反映材料》,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号:97-1-8。
    [1]张闻天:《西洋史大纲译序》,《文汇报》2000年9月30日,第10版。
    [2]1949年12月,中央政府颁布了《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1951年7月,中央政府颁布《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织通则》。1951年4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发出《关于建立与健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指示》。
    [1]《枣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1]费孝通:《中国绅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2]杨天宏:《走向衰亡的民初国会——历史过程重建与政治语境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武汉市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952年11月6日下午),武汉市档案馆,档案呼:97-1-47。
    [1]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2]《枣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总结报告》,湖北省档案馆,档案号:SZ67-2-54。
    [3]中央内务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一些问题》,《福建政报》第三卷第一期(1951年),第44-45页。
    [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页。
    [1]谢觉哉:《政权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27页。
    [2]刘少奇:《在北京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51年3月13日,第一版。
    [3]谢觉哉:《政权组织问题》,《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80页。
    [4][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田松年、杨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1)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全宗(SZ56-1)
    (1)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 中共湖北省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全宗(SZ19-1)
    (1)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 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宗(SZ34-2)
    (1)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 湖北省民政厅全宗(SZ67-1)
    (1)湖北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 省直资料目录综合全宗(SZA)
    (2)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武汉市人民政府全宗(FA)
    (2)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武汉市政协委员会全宗(FA11)
    (2)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武汉市民政局(FE)
    (2)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 武汉市档案馆馆编:《武汉解放》,武汉出版社1996年版。
    (3)浠水县档案馆藏档案
    (3)浠水县档案馆藏档案 浠水县人民政府全宗(25-1)
    (3)浠水县档案馆藏档案 中共浠水县委员会全宗(1-1)
    (3)浠水县档案馆藏档案 浠水县民政局全宗(46-1)
    (3)浠水县档案馆藏档案 浠水县委宣传部全宗(4-1)
    (3)浠水县档案馆藏档案 浠水县工商联全宗(21-1)
    报纸主要有:《人民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大刚报》。
    刊物主要有:《新华月报》、《华中政报》、《中南政报》、《湖北政报》、《武汉政报》、《中南农民》、《中南文化》、《内务部通讯》、《中原通讯》、《湖北通讯》、《武汉工作》、《楚天主人》。
    1.《党的文献》编辑部编:《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1952),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2.《党的文献》编辑部编:《共和国走过的路—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3-195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3.《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选》,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5.《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法令汇编》(第1-5辑),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编印1950年版。
    7.《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材料汇编》,广东省人民政府民政厅编印1950年版。
    8.《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件汇编》,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编印1949年版。
    9.《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献》,新华社绥远分店编印1949年版。
    10.《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篇)(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李大钊文集》(上、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李先念建国初期文稿》(1949、7-1954、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版。
    14.《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5.《毛泽东文集》(1-8册),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16.《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王任重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8.《武汉市法令汇编》(第1-10辑),武汉市人民政府秘书处1949年-1953年版。
    19.《武汉政令汇集》,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编印1949年版。
    20.《谢觉哉文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1.《张闻天文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
    22.《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3.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4.江西省档案馆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中、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5.王国渝主编:《中原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6.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决策进程》,湖北楚辞出版社2003年版。
    27.《中共湖北省委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4),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编1949-1954年版。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36.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辑:《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编》,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37.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雏形——华北人民政府》,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3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1992年版。
    39.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0.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上、中、下),档案出版社1985年版。
    1.《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 1952年版。
    2.《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 1951年版。
    3.《湖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湖北省协商委员会编印 1950年版。
    4.《湖北文史资料》第1-20辑,湖北人民出版社。
    5.《武汉市第二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 1951年版。
    6.《武汉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 1951年版。
    7.《武汉市第三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刊》,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 1953年版。
    8.《武汉市第一、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汇刊》,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秘书处编印1950年版。
    9.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财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城乡建设》,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大事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经济综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军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4.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民政》,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农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人物》,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卫生》,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8.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政党社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北省志·政权》,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湖北省地方志纂修委员会主编:《浠水县简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21.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亲历记》,中国文史山 版社2003年版。
    22.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财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3.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大事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4.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教育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5.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6.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人物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商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8.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社会团体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卫生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文化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3.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政党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政权政协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3.浠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浠水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34.政协全委会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大事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35.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城市的接管与社会改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版。
    36.中共辽东省委宣传部编:《人民代表会讲座》,新华书店,出版年代不详。
    3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第1-5辑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记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
    39.中央选举委员会办公室编:《选举工作手册》,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1.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本书编写组编写:《中国的选举制度与操作程序》,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陈金龙:《继承与超越——毛泽东与孙中山比较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陈益元:《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9—195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8.迟福林、田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9.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刁振娇:《清末地方议会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费孝通:《中国绅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何华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三联书店1998.年版。
    16.何俊志:《制度等待利益——中国县级人大制度模式研究》,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17.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8.黄志仁:《中国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靳英辉:《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专题研究》,西安交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李步云:《地方人大代表制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李玉荣:《中共接管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林蕴晖:共和国年轮》(1953年),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5.刘宋斌:《中国共产党对大城市的接管(1945—1952)》,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26.刘政等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
    27.马齐彬:《中央革命根据地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彭岚,廖丹清:《人民代表大会辞典》,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2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2版),三联书店2005年版。
    30.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1.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地方人大是怎样行使职权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版。
    3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
    33.施友松:《人大代表工作简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34.史卫民,刘智:《规范选举2001-2002年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5.舒龙、浚步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6.宋忠寿、李忠全:《陕甘宁地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比出版社1990年版。
    37.孙哲:《全国人大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8.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9.王崇明,袁瑞良:《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
    40.王金根:《选举监督论 人大代表选举监督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1.王劲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42.王维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3.王伊景:《人大代表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4.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7.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8.殷啸虎:《新中国宪政之路》(1949-1999),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尹世洪、朱开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0.于光远著述、韩钢诠注:《“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51.袁瑞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2.翟昌民:《回首建国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回顾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53.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清华大学学出版社2005年版。
    54.张光宇:《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的演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5.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6.张牢生:《人大制度建设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57.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58.张启安:《共和国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9.张星久,祝马鑫著:《新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0.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61.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三联书店2006年版。
    62.朱建华、朱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法]米格代尔著:《农民、政治与革命—第三世界政治与社会变革的压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主编,朱曾坟等译:《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5.[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6.[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版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美]费正清、费维恺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美]费正清、费维恺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1.[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著,陶鹤山译:《乡村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版。
    13.[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版版。
    14.[美]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6.[美]柯文著,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美]马克·赛尔登著,魏晓明、冯崇义译:《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8.[美]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9.[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版。
    20.[美]乔·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21.[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
    22.[美]石约翰著,王国良译:《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23.[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杨德等译:《毛泽东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美]詹姆斯·M·伯恩斯等著:《美国与民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5.[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著,顾速、董方译:《中国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日]毛里和子著:《现代中国政治》,(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4年版。
    27.[英]J·S·密尔著,汪宣译:《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陈瑞云:《谢觉哉与民主建政》,《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
    2.何高潮:《理性选择方法与中国政治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6期,1995年秋季号。
    3.姬丽萍:《民初议会政治的确立及其运作》,《民国档案》1996年第1期。
    4.李格:《“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述论》,《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5期。
    5.李国芳:《建国前夕中共创建石家庄民众参政机构的实践》,《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5期。
    6.李顺禹:《建国初期福建民主建政的历史考察》,《福建党史月刊》2004年S1期。
    7.刘建民:《转折年代的中共基层政权建设——以华北人民政府为例》,《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7期。
    8.刘宋斌:《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政权建设》,《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等主办,2008年9月,第68页。
    9.刘伟:《民初国会:知识精英的政治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10.庆格勒图:《建国初期绥远地区的民主建政》,《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1.庆格勒图:《试论内蒙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2.王国永:《建国初期的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13.王雷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西民主建政工作》,《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2期。
    14.温卓文:《贵州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产生及其作用》,《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5.吴继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述论》,《北京党史》2006年第5期。
    16.萧树祥:《论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1期。
    17.谢伟:《论民初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江海学刊》1995年第2期。
    18.徐百尧:《从人民代表会议到人民代表大会》,《安徽史学》1997年第2期。
    19.薛彦萍、王志民:《新中国建立前夕党的民主建政思想及实践述略》,《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20.杨建党:《华北人民政府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之考察》,《人大制度研究》2007年第1期。
    21.杨青:《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政权体制的比较研究》,《巍巍丰碑——几年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22.杨天宏:《走向衰亡的民初国会——历史过程重建与政治语境分析》,《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3.占善钦:《试析七大酝酿召开的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4期。
    24.张朋园:《从民初国会看政治参与——兼论蜕变中的优异分子》,《中国近现代史论集第十九编·民初政治(一)》,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25.张同乐:《建国前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26.张亦工:《民国初年政治结构与文化初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1990-1999年辛亥革命论文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张玉法:《民国初年的国会》,(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3期。
    28.周叶中:《论民主与利益、利益集团》,《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2期。
    29.朱全景:《毛泽东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唐都学刊》199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