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是新中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首批民乐演奏家,五十多的艺术之旅,计演奏作品一百多首,其中有30多首成为经典。这些作品上至20世纪初由当代二胡学派先驱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十首二胡曲,下至20世纪未由当代作曲家用新技法创作的二胡新曲,横贯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史。在当代二胡史上,闵惠芬以其成就、精神、人格已成为一面旗帜、一座丰碑。
     闵惠芬的成就主要在二度创作上,但做为一位表演艺术家,闵惠芬的二胡演奏艺术走的不是炫技之路(闵惠芬的演奏技术非常棒,因为实现艺术表现的前提是技术过关。),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之路,而是为人生而艺术的重在艺术表现之路。因此本文对闵惠芬二度创作的探讨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考察与分析。
     一是微观形态的考察与分析,即闵惠芬提出的“器乐演奏声腔化”,这是闵惠芬二度创作的细胞、生长点。二是中观层次的考察与分析,主要考察闵惠芬对作品整体与局部的处理。三是宏观层次的考察与分析,主要考察闵惠芬如何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向人民学习音乐语言,丰富自已的艺术表现,如何将自已的人生理想融进二度创作。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营造着闵惠芬整体艺术的生成。
     由于研究的重点实际上也有赖于非重点的侧面支撑。所以有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第一章是对闵惠芬艺术生涯的概述,具有“历史中的作者”的意义。第二章是对闵惠芬从实践中提升的艺术理论“器乐演奏声腔化”生成的人文背景和历程的论述。这两部分是我们了解闵惠芬二度创作必要的历史性资料。
     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即将百年,在发展上还处于积累期,如何推进当代二胡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纵深发展,解决“传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化”是当代二胡界,也是当代民乐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了问题就要解决,抽象的议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闵惠芬个人的艺术之旅和艺术成就这个典型的个案,试图找到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研究有两重意义:一重是对从史学意义上,对闵惠芬二度创作进行艺术总结;一重是希望闵惠芬的艺术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和启迪意义。
Min Huifen,an Erhu virtuoso,i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folk music performers trained by the higher professional musical institutions of new China. During his 50 years of professional musical life spend, he played more than100 pieces of music works, 30 of which become classical. These works, ranging from the 10 pieces of Erhu music created by the pioneer of modern erhu school, Mr. Liu Tianhu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down to the new erhu music written by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in new techniques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covers the history of the contemporary erhu development. And in the contemporary erhu history, Min Huifen has becom a banner and a monument due to his achievements, spirit and his personality.
    
     Min Huifen's achievements is mainly in the second creation. But as a performing artist, Min Huifen doesn’t play erhu in a way of showing off { Min Huifen’s playing technique is great, since the premise of the achievement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s technical clearance}, nor is the road of art for art, but is the way of emphasizing art purely for life itself. Therefore, the inspection in this article on the erhu creation of Min Huifen i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levels.
     First,is to study and analysis in 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 That is, the theory of" to imitate people’s voice by musical instruments”. This is the cells and growing point of her creation. Second i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is in the middle level. That is mainly to study how Min Huifen handles her work as a whole and local processing. Third, the macro-level study and analysis, is mainly about how Min Huifen enriches his artistic expression by learning musical languages from life , tradition ,and people, and how she melts her own ideals into the second creation These three levels of linkages and interaction work together to have created the whole generation of the Min Huifen art. As the focus of the study actually depends on the support of the non-focus, here comes Chapter I and Chapter II.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Min Huifen’s artistic career,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the author in history”. Chapter II discuss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history of the artistic theory promoted from the practice,“to imitate people’s voice by musical instruments”. These two parts are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essentia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Min Huifen’s second creation.
     The contemporary erhu art will soon develop for a century and is still in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It is a practical issue faced with by the contemporary Erhu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contemporary folk music community how to give impetus to the sustainable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Erhu art, and how to solve the issue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Nationality and the Times," and "Nationalization". A problem that turns up has to be solved ,but the abstract argument can not solve it at all.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a par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case of Min Huifen’s personal journey of art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Therefore, this study has two meanings. One is the artistic summary of Min Huifen’s second creation; the other one is to hope that her artistic achievements may to some extent promote and enlight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erhu art.
引文
1闵惠芬创作四首乐曲: 1965年二胡、古筝三重奏《老贫农话家史》(与同学合作)。1973年《长弓练习曲》,1986年《音诗-心曲》,1990年为出版二胡卡拉OK创作《定弦曲》,此曲主要解决二胡定弦音准和掌握泛音演奏。
    2闵惠芬改编9首:代表性的作品是:1974《红旗渠水绕太行》(与沈利群合作)、1976年《洪湖主题随想曲》、1977年《阳关三叠》、1979年《宝玉哭灵》、1987年《霓裳曲》、1988年《寒鸦戏水》,另外是20世纪70年代的《樱花》、《拉兹之歌》。
    3张丽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的美学品格[J]乐府新声2009第4期
    4杨易禾情、气、格-闵惠芬二胡印象[J]交响2004、2
    5朱道忠闵惠芬艺术思想和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3
    6傅建生论闵惠芬艺术境界的形成概况、论闵惠芬艺术境界框架结构[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7-107
    7走进大师,感受大师风采-闵惠芬二胡艺术之我见[J]音乐探索2007、4
    8李秀清评闵惠芬的二胡演奏技巧[J]艺术评论2008、2
    9孙迎枫从《霓裳曲》看闵惠芬二胡演奏艺术[J]音乐天地2008、7
    10王永德力运一弓作华章-浅谈闵惠芬的二胡演奏[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78
    11徐元勇论“器乐演奏声腔化”与我国古代唱调的“渊源”-听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二胡专场音乐会[J]中国音乐2006、4
    12张前二胡艺术之树常青-喜听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专场音乐会[J]、人民音乐、2006、11
    13胡志平对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思考与认识[J]黄钟2009、2
    14李燕闵惠芬演奏的二胡曲《宝玉哭灵》、《昭君出塞》声腔化技法表现分析[D],硕士论文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2009
    15毕志光关于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探索与实践的思考[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32
    16胡志平古朴音韵新意盎然-闵惠芬移植改编的二胡曲《寒鸦戏水》解析[J]中国音乐2006、4
    17孙仲瑜质朴无华真挚感人-介绍闵惠芬的《音诗》[J]音乐爱好者1986、4
    18方萌闵惠芬与逍遥津[J]音乐爱好者1990、6
    19闻山描画伟大民族美的神韵-听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有感[J]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222页
    20居其宏光明行者的人生咏叹-闵惠芬创编二胡曲听后记感[J]中国音乐2008、1
    21韩钟恩她依然处在原创的境界之中-闵惠芬二胡协奏曲专声音乐会听后[J]音乐爱好者1998、4
    22梁茂春当代二胡与闵惠芬-为2006年7月第二届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学术会议而写[J]、中国音乐、2006第4期。
    23林谷芳从文化美学的视角看闵惠芬的二胡艺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63
    24肖兴华追求与奋斗-记二胡演奏家闵惠芬[J]人民音乐1985、5
    25李肇芳艺胆乐魂琴风-写在闵惠芬二胡独奏音乐会之后[J]音乐爱好者1994、6
    26李秀清品格、敬业、创新-我眼中的闵惠芬老师[J]科教文汇2008、1
    27刘光宇我的老师-写在恩师闵惠芬从艺五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际[J]人民音乐2004、9
    28周大风越剧唱法研究[M]1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再版
    29当时于会泳留下沈洽和江明惇三个人一起,准备作润腔学研究,后因各种原因而没有继续进入下去。
    30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4
    31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4:14
    32 1996年5月沈洽与劭力源研制出“通用旋律动态模拟器1.0版”缩写为DEAM.V.1.0,于次年合作发表《关于“通用旋律动态模拟器”(第一版)软件的设计,研究报告》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1。后来沈洽到台湾,与台湾学者翁志文等联合利用现代测音软件对与“音腔”研究相关的问题如音准点,律制等进行了研究。《动态音律基础研究》中央学院学报2005、1;《音准点的认知与检测》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
    40闵季骞.杨其铮编.《二胡教材》.北京.音乐出版社.1956.12,在此书的序言中有编此书的背景和使用情况:“在目前学习二胡尚未有固定教材的情况下,……在1952年至1954年在江苏丹阳艺术师范学校试教的结果。”
    41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6
    42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3
    43鲁日融半世拼搏,德艺双馨-闵惠芬艺海春秋五十载纪念会上的发言[C],闵惠芬二胡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75
    44上海之春:始于1960年,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举办了全国第一次二胡比赛,来自8个城市和华东六省的28名选手进入决赛,闵惠芬获一等奖第一名(一等奖两名)。2001年“上海之春”与“国际广播音乐节”合并,改称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
    49 2008年11月在上海采访录音,编号001
    50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1
    51俞静芳二胡演奏家闵惠芬采访录[N]宜兴报1992-5-2
    52闵惠芬我的第二个艺术的春天[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1
    53吴秀青闵惠芬二胡独奏拨动科大校园[N]新安晚报1996-4-16
    54黎辰、生命的琴弦-记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文化与生活、1984、2
    55 1996年6月在新加坡中正中学讲座。2002年在美国达拉斯大学、2000年9月2日,在南美以美(smu)大学卡鲁斯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
    56赵兰英、闵惠芬的工作狂[J]、瞭望、1990、8、13第33期
    57包括《绣荷包》《绝谷探道》、《双推磨》、《迷胡》、《花灯腔》、《打金钱》、《游园》、《打猪草》、《宝玉哭灵》、《昭君出塞》。
    58周玉明首创二胡名曲卡拉ok.[J]文汇报1991-10-8
    59中国文化报1997-6-5第110期。
    
    60李肇芳艺胆乐魂琴风-写在闵惠芬二胡独奏音乐会之后1993,
    61陈陵闵惠芬民乐创新的拼命三郎[N]金陵晚报1994-12-24
    62邢晓芳、长三角民乐展演下周揭幕60余支乐团献艺[N]、文汇报、2008-12-24
    
    63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9
    64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65 1992年10月28日在台湾国家音乐厅举办音乐会;10月29日在中壢艺术馆举办音乐会;10月30日在
    71毛泽东留下的文物[N]文汇报2003-2-11,摘自《毛泽东遗物故事》龙剑宇夏佑新大象出版社2002:7
    72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7
    73闵惠芬我第一次演奏[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74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7
    75毛泽东留下的文物[N]文汇报、2003-2-11。转引龙剑宇、夏佑新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76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9
    77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7
    79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8
    80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8
    81 2000年4月25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华夏栏目”播出“闵惠芬声腔二胡化专辑”
    82 2000年4月25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华夏栏目”播出“闵惠芬声腔二胡化专辑”录音
    83《宝玉哭灵》闵惠芬根据徐玉兰唱腔移植,许青房配器。
    84 1989年发行的专辑台湾民谣8首,周成龙编曲、其中《劝世金言》,闵惠芬说此曲不属“器乐演奏声腔化”。因为它原是一首器乐曲。最声腔化的是《心事谁人知》。见2009年11月14录音编号008.
    85《昭君出塞》房晓敏根据红线女唱腔改编配器
    86《绣荷包》顾冠仁根据沪剧音乐许国华唱腔改编,
    87《游园》闵惠芬根据昆曲音乐移植,顾冠仁配器,
    88《打猪草》钱苑根据黄梅戏编曲,周成龙配器
    89《打金钱》周成龙根据二人台音乐改编配器。
    90《双推磨》顾冠仁根据锡剧音乐改编配器
    91《绝谷探道》瞿春泉根据京剧音乐编曲配器
    92《花灯腔》周成龙根据云南花灯会与贵州花灯素材编曲配器,
    
    93中国唱片广州公司ISRC:CNF139933600
    94见2000年4月25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华夏栏目”播出“闵惠芬声腔二胡化专辑”录音。
    95 2009年11月14,笔者采访闵惠芬,闵惠芬明确表示为了这12首乐曲中《江河水》、《十八板》、《三六》、
    
    96薛艺兵吴艳江苏传统音乐文化遗产区域分布调查统计[J]艺术百家2008、3第24页。
    97伍国栋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J]音乐与表演2007、2第6页
    98 [清]徐珂清稗类钞[M]海南国际新闻中心1996:1777
    99闵惠芬探寻刘天华音乐的心灵之声和思路[C]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90
    100闵惠芬探寻刘天华音乐的心灵之声和思路[C]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90
    101茅原寸草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161
    102茅原寸草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162
    103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5
    104刘天华等、国乐改进缘起[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
    105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4
    107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109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第15页。
    110徐玉兰我如何设计《红楼梦》中贾宝玉“哭灵”这段唱腔的?[J]上海戏曲、1989、4。
    
    133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55-56
    13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7:817
    135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102
    136倪梁康、原创与积累[C]、会意集?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32
    137毛泽东反对党八股[C]、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7:794-795
    138为了具体说明宏观上“输入”方面的东西,必须进行殊相化(微观)处理,因而必须涉及微观方面的具体例子,但是,这里的意图明显地是仍在说明宏观意义。
    139转引自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140 20世纪胡琴传奇闵惠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ISRC CN-A23-05-523-00/A.J6。
    
    141《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205-206
    142《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221
    143杨荫浏阿炳小传[M]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阿炳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
    
    144倪梁康、会意集[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31-32
    145刘育和忆父亲刘天华[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31
    146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33
    147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756
    148闵惠芬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6
    149闵惠芬博大境界中的民族神韵[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76
    150闵惠芬探寻刘天华音乐的心灵之声和思路[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89
    151闵惠芬探寻刘天华音乐的心灵之声和思路[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89
    152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8
    153闵惠芬天梯[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88
    154闵惠芬、我第一次演奏[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155闵惠芬孤独的夜行者[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8
    156 2008年11月30日,在上海录音,录音编号002
    157 2009年11月14日,在上海录音,录音编号007
    158阿萨科菲耶夫音调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3
    159阿萨科菲耶夫音调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22
    160分别是:《国乐改进社缘起》、《我对于本社的计划》、《改进操》说明、《向本社执行委员会提出举办夏令音乐学校的意见》、《月夜》及《除夜小唱》说明、《代程君朱溪答能君瓠芦函》、《梅兰芳歌曲集》序
    161刘育和忆父亲刘天华[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2
    162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29
    163刘天华我对本社的计划[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6
    164刘育和忆父亲刘天华[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31
    165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4
    166刘育和忆父亲刘天华[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30
    167刘天华《月夜》及《除夜小唱》说明[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2009:12
    168刘天华等国乐改进社缘起[C]见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5
    169闵惠芬永恒的朝圣[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170闵惠芬永恒的朝圣[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7
    
    171李肇芳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95
    172闵惠芬孤独的夜行者[C]见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9
    17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17
    17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08
    17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12
    176毛泽东反对党八股[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796
    177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774
    178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21
    179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775
    
    18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17
    18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25
    182毛泽东反对党八股[C]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6:801
    18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王才勇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5
    1、居其宏、光明行者的人生咏叹-闵惠芬创编二胡曲听后记感[J]、中国音乐、2008、1
    2、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2
    3、沈洽音腔论续[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1
    4、沈滨凯窥一斑以见全豹-以音腔观点参比《二泉映月》于二胡及钢琴中的演绎[J]中国音乐学2007、4
    5、徐元勇、论“器乐演奏声腔化”与我国古代唱调的“渊源”-听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二胡专场音乐会的[J]、中国音乐、2006、4
    6、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J]、音乐研究、2000、1
    7、冯光钰、20世纪的中国二胡艺术[J]、黄钟、1998、1
    8、王艺、胡志平、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黄钟、2008、2
    9、汪海元、论二胡音乐创作的移植样式[J]人民音乐、2007(2)46-47
    10、汪海元、二十世纪后期二胡音乐创作的四种样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
    11、王国伟、刘天华以来的二胡音乐创作[J]音乐艺术、1991(4)20
    12、王建民、源于民间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札记[J]人民音乐、2003(9)3
    13、田可文、二胡艺术的一次盛会-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2
    14、梁茂春、当代二胡与闵惠芬-为2006年7月第二届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学术会议而写、[J]中国音乐、2006、4
    15、蒋巽风、百年二胡回顾与展望——在“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上的发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2
    16、吴晓勇、20世纪50-70年代二胡曲的创作[J]、中国音乐学、2007、2
    17、陆小玲、论音乐表演中的文本解释与创作自由[J]、中国音乐学、2006、2
    18、冯明洋、二胡文化论——在香港大学“20世纪国乐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J]、交响、1990、3
    19、黎辰、生命的琴弦-记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J]、文化与生活、1984、2
    20、赵兰英、闵惠芬的工作狂[J]、暸望、1990、8、13第33期
    21、闵惠芬等著、傅建生,方立平主编、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C]、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2、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C]北京: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罗小平黄虹著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11月
    24、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10月
    25、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6、方立平主编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7、于会泳腔词关系[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8、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9、于润洋、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30、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1、于润洋、音乐史论新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2、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3、茅原、未完成音乐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34、茅原、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C]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36、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37、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38、茅原、寸草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9、茅原、铺路石[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0、倪梁康会意集[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41、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4、叶郞、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5、宗白华、我和艺术[C]、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6、陈伟、二胡艺术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47、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编、朱新华主编、二胡音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江苏“二胡之乡”大型音乐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48、刘北茂述育辉执笔、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9、[美]戴维·布鲁姆、卡萨尔斯论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0、[俄]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理论与实践[M]焦东建、董茉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1、[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主要部分和理性批判导言[M]、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2、[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哲学的观念[M]、卷一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3、[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4、[德]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5、[俄]鲍里斯·阿萨克菲耶夫、音调论[M]、张洪模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56、[美]塞缪尔·阿普尔鲍姆、塞达·阿普尔鲍姆、《世界弦乐艺术家谈演奏》[M]张世详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57、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6
    58、张晶晶、20世纪二胡演奏技术研究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9、李燕闵惠芬演奏的二胡曲《宝玉哭灵》、《昭君出塞》声腔化技法表现分析武汉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2009
    60、徐华、冰冠;他们获得了一等奖-介绍“上海之春”二胡、小提琴比赛的三位优胜者;最年轻的选手闵惠芬充满信心[N];新民晚报、1963-5-15
    61、许国华、弦声诉真情-评闵惠芬的二胡演奏[N]、文汇报1979-1-18
    62、解华、钟山凝云颓不流-观《上海民族乐团》演出[N]、南京日报1979-1-18
    63、宝玉哭灵-二胡曲[N]、1979、11、5-11江苏电台节目报、第19期、
    64、芮文元、蔡海葆、成功来自对艺术的热爱-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故事[N]、常州报、1981-10-31
    65、女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南京时报、1984-3-26周亦林摘自《人物》第二期
    66、文芬、音乐是她的生命-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北京音乐报1984-4-10
    67、池金良、只要我活着,就准备登台演出-记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文匯报1985-3-30
    68、闵惠芬、一颗振兴民族音乐的心-闵惠芬给清华大学学生的一封信[N]、北京音乐报1984-6-25
    69、屠海鸣、为演奏家演奏的乐曲-闵惠芬患病以后[N]、解放日报、1986-1-26
    70、颂今、民乐之花况吐芬芳-喜听上海民族乐团音乐会[N]、江西日报1987-4-19
    71、先华、遥寄闵惠芬[N]、光明日报、1987-3-7
    72、闵惠芬、闵惠芬的信[N]、光明日报、1987-4-25
    73、闵惠芬、闵惠芬家书[N]、音乐通讯、1987、10、(总等16期)
    74、余传诗、曾毅、她以全副身心奏出长城之魂-记击退病魔重返舞台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光明日报1987-10-13
    75、祝相峰、魂系“长城[N]”、中国青年报、1987-10-11
    76、中华民乐轰动星洲-上海民族乐团在新加坡广受欢迎[N]、文化艺术报、1987-11-13
    77、陆黛、集体的爱是我强大的精神支柱-闵惠芬谈演出《长城随想》[N]、解放日报、1987-9-20
    78、孙忠、大陆音乐、飘过海峡-台湾出版庄德淳、闵惠芬、俞逊发作品[N],新民晚报、1987-12-27
    79、岁月冲不淡的怀念-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丹阳行、扬子晚报、1989、12、15
    80、秋冬、一曲《病中吟》满腔关怀情[N]、解放日报、1989、9、?后被1989、11、
    1《大千世界》载录
    81、江泽民能拉一手好二胡[N]、扬子晚报、1990-11-26
    82、苗田、一把二胡震港城[N]、中国音乐报、1989-3-10
    83、徐山、闵惠芬的二胡演奏[N]、音乐周报、1989-6-23
    84、魏开功、她对洪湖充满了爱-访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洪湖报、1991-9-9
    85、郭兆玉、精湛的表演、天才的奉献-记全国著名艺术家“花会”献艺[N]、洪湖报、1991-9-9
    86、周玉明、首创二胡名曲卡拉OK[N]、文匯报、1991-10-8
    87、范双僖、写给闵惠芬[N]、宜兴报、1993-4-25
    88、周天柱、《长城随想》、《秋湖月》“薰”得宝岛乐迷醉[N]、文匯报、1993-12-4
    89、凌曦、刘兰明、艺术江河水长流-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南京日报、1994-12-21
    90、陈陵、闵惠芬:民乐创新的“拼命三郎”[N]、金陵晚报、1994-12-24
    91、伊叶、民乐大师来也-写在深圳中国民族音乐会奏响前[N]、深圳特区报、1995-1-7
    92、吴秀青、闵惠芬二胡独奏拔动科大校园[N]、新安晚报、1996-4-16、
    93、陈应权、冯骏、来自黄浦江畔的爱[N]、人民日报、1996-8-5
    94、薛建农、闵惠芬的新天地[N]、人民日报、1995-11-29
    95、林桂英、王子明、让民乐走近观众-访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扬子晚报、1996-12-31
    96、龚孝雄、生命的乐章-记十五大代表、二胡演奏家闵惠芬[N]、上海文化报、1997-9
    97、两岸音乐交流成果该验收了-上海民族乐团月底将与联合实验乐团同台较劲[N]、中国时报、中华民国58年4-24
    98、卢青云、闵惠芬和刘星浪漫神州行[N]、文匯报、1997-11-18
    99、《赛马》改编的历史真相-闵惠芬沈利群细说原委[N]、文匯报、1997-12-31
    100、姜泓冰、闵惠芬携猫回南京[N]、人民日报、1998-2-5
    101、谌强、闵惠芬、一片冰心在二胡[N]、光明日报、1998-3-19
    102、周玉明、闵惠芬专场音乐会在京举行[N]、文匯报、1998-3-25
    103、闵惠芬赴京议政之后又拉响二胡[N],专场音乐会今日举行、文艺报、1998-3-24
    104、刘玉琴、闵惠芬的生命旋律[N]、人民日报、1998-3-27
    105、金琳、黎晓春、用生命奏响旋律[N]中国税务报、1998-5-25
    106、闵惠芬、荆溪天籁-记我的二伯父闵叔骞教授[N]、人物、1998-10-2
    107、季维模、聆听《长城随想》感受“西部风情”-闵惠芬与中国电影乐团音乐会听后[N]、音乐周报、2000-9-29
    108、赵志坚、闵氏三杰将来邕献演[N]、南宁晚报、2000-12-29
    109、闵惠芬:将生命融进琴弦[N]、南京日报、2001-12-23
    110、毛泽东留下的文物[N]、文匯、2003-2-11
    111、黄海、难忘的特殊使命,为晚年毛泽东提供电视节目[N]、钟山风雨、2006年第一期、
    112、周元元、闵惠芬:用二胡征服世界[N]、南宁晚报、2001-1-5
    113、王国琴、刘朴、闵氏家族结缘音乐琴瑟相谐令人称羡[N]、扬子晚报、2001-1-2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