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新一轮的枢纽港竞争中抢占先机,世界各国都把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作为其港口发展的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货源生成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大量货物经过境外中转,严重阻碍了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为此,建立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任务。
     本文首先分析了世界集装箱港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然后本文从枢纽港的形成及发展模式、所处地理位置以及所具有的功能三个角度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进行了分类,并以世界上几个大型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为参照物分析了其形成的条件及特征,进而得出了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评价因素。其次本文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一个重要评价因素集装箱生成量进行了重点分析,从国际集装箱的生成机制入手,找出影响集装箱生成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并建立集装箱生成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国际集装箱生成量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我国现有的集装箱枢纽港雏形,结合对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应具备的因素的分析,利用模糊数学的知识,建立了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前八位集装箱港口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议。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accompanying with the accelerated globality trend of world economy, competition for hub port becomes more and more fierce. In order to be more active in the incoming competition, many countries regard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s as the emph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orts. Our country is the biggest generating place for the supply of container goods, however there even isn't an international hub port in deed. A great deal of goods should be transferred overseas, which interfere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seriously. As a result, it is imperative to construct the container hub port in our country.
    In the firs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container ports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our container port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hub ports in our country. In the second, the sorts and characters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hub ports are analyzed, then evaluation factors of hub ports are educed. In the third, this thesis lays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productions because 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ub por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duct factors of container productions, this thesis brings forward an ANN model to forecast container productions in our country, and gains satisfactory forecast result. At last, with the study of container hub ports rudiments of our country, this thesis presents a fuzzy comprehensive judgment model for container hub ports, which is applied in eight container ports in our country, then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ng our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hub ports.
引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国航运发展报告》,1998-2001,人民交通出版社
    [2] 任虹、丁迅,《港口发展规划概论》,第1版,1994,人民交通出版社
    [3] 丁以中主编,《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第1版,2000,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4] 李川、孙隽明,全球集装箱港口业竞争与合作的新趋势,港口经济,2002.4
    [5] Theo E Notteboom, Concentration and load center development in the European container port system,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Vol. 5, NO. 2, 1997
    [6] Dong-Wook Song, Regional container por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e cas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0(2002)
    [7] James Jixian Wang, A container load center with a developing hinterland: A case study of Hong Kong,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Vol. 6, NO. 3, 1998
    [8] 于艳莉,对国际集装箱枢纽大港的条件分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9] 庄骅,国际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对世界集装箱港口发展的影响,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1年第1期
    [10] 陈德明,国际枢纽港物流中心发展趋势分析,水运管理,2002年第1期
    [11] 白和,集装箱三大港,上海港科技,2000年第1期
    [12] 费维军,论我国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综合运输,1997.5
    [13] 俞云波,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抢先建设现代化沿海枢纽港,港口经济,2002.3
    [14] 宋联新,世界集装箱物流大港的启示和枢纽港形成的条件,物流技术,1998年第6期
    [15] 贾大山,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集装箱化,2002年第1期
    
    
    [16] 王鸿雁、杨华龙、王吉东,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展望及对策,世界海运,2001年第3期
    [17] 周翼、王勇,中国集装箱港口发展战略分析,上海综合经济,2001.3
    [18] 李幼萌,东北亚地区中国大陆与周边集装箱港口态势,集装箱化,2002年第5期
    [19] 杨承新,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成因及其启示,特区经济,2000年第6期
    [20] 孙春凤,世界集装箱枢纽港的崛起与发展分析,世界海运,2000年第3期
    [21] 肖钟熙,现代集装箱港口发展趋势,集装箱化,2001年第8期
    [22] 安筱鹏、韩增林,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地理研究,2000年第4期
    [23] 吴金平,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发展研究,水运管理,2001.3
    [24] 沈家骅,集装箱生成量可拓聚类预测,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5] 林立新,珠江外贸集装箱生成机制分析及预测,中国水运,2001年第6期
    [26] 姚伟福,上海及其南北两翼集装箱运输发展潜力初析,上海海运学报,1997年第4期
    [27] 许继琴、楼朝明,长江经济带国际集装箱生成量预测,宁波大学学报,第10卷
    [28] 施鸿宝,《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第1版,1993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9] 周继成等编著,《人工神经网络》,第1版,1993年,科学普及出版社
    [30] 李孝安、张晓缋编著,《神经网络于神经计算机导论》,第1版,1995年,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31] 张立明编著,《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第1版,199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
    [32] 徐杏、史喜军,深圳港基于BP神经网络的集装箱预测模型,河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33] 杨荣英等,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法在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4] 赵继阳、熊天文,用改进的前向神经网络预测铁路货运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35] 廖成、刘鲁、晓斌,机场旅客吞吐量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航空计算技术,2000年第3期
    [36] 汪培庄、韩立岩,《应用模糊数学》,第1版,1989,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37] 韩正忠、方宁生,《模糊数学应用》,第1版,1993,东南大学出版社
    [38] 邹开其、靳正大编著,《模糊数学方法》,第1版,1990,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39] 李璟、胡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模糊综合评判,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0] 周春喜,企业国际竞争力模糊综合评判,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41] 杨伟臣,浅论模糊综合评判,山东电子,1994年第3期
    [42] 陈力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实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43] 田钦谟,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分析,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44] 杨华龙、蹇令香、朱晓宁,我国大陆集装箱港口层次布局问题,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5] 刘品安,建设华南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把珠三角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广东发展导刊,2002年第2期
    [46] 侯荣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同济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47] 许长新、徐杏、严以新,上海港与周边港口的国际竞争策略,海洋工程,2001年第2期
    [48] Nell Dekker,上海有深水港吗,国际集装箱化,2002年3月
    [49] 莫宝民、吴国忠,环渤海经济区集装箱枢纽港发展趋势分析,世界海运,199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