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龟兹古国是西域三十六城邦国之一,龟兹石窟以其绚丽多彩的壁画而闻名于世。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可以找寻到古老的龟兹文化。由于龟兹古国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埠,同时也是中央政府在西域统治的政治中心。所以,龟兹古国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来自东方的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中原汉文化和来自西方的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兹宗教文化。众所周知,龟兹宗教文化是以佛教文化为主。石窟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佛教艺术形式的一种。我们可以通过石窟壁画的内容去研究龟兹佛教文化,不仅如此,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我们还能从龟兹石窟壁画中看见龟兹宗教文化的发展史。龟兹地区早期的萨满教、从伊朗地区传来的祆教文化和摩尼教文化、从大秦地区传入的景教文化、从印度地区传入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文化、从吐蕃地区传入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从中原汉地传入的道教文化和净土宗、禅宗佛教文化都能从龟兹壁画中体现出来。本文就是试图通过石窟壁画这个载体将龟兹古国的宗教文化各个方面展现出来,不仅限于龟兹佛教文化。本文也不会面面俱到,而是以龟兹佛教文化的发展为主线,动态地研究其他宗教文化对龟兹佛教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期望通过对于龟兹古国宗教文化历史的探索,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历史殷鉴,可能对于我们今天的民族和宗教历史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提供若干有意义的启迪。
     本文根据需要拟定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在绪论中主要涉及这几个部分。龟兹文化的简介;国内外对龟兹石窟壁画研究现状的概述;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的选题设想;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第二章为龟兹古国简叙。在本章中主要讲到龟兹古国的人文地理以及龟兹地区的八大石窟的基本情况,为第三章的正文做个过渡。
     第三章为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此章为论文的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分述。龟兹石窟壁画之祆教文化;龟兹石窟壁画之佛教文化;龟兹石窟壁画之道教文化,其中佛教文化是本章的重点。将龟兹的佛教文化细分为小乘佛教文化、大乘佛教文化、摩尼教对龟兹佛教的影响、藏传佛教文化、中原汉地佛教文化。另外,从佛教石窟艺术载体上,又将佛教艺术文化分别从龟兹音乐和乐器、龟兹舞蹈和舞剧等方面进行分述。
     第四章为文章的结论。在结论部分谈谈龟兹古国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内涵、龟兹古国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之有机组成部分、龟兹古国的宗教文化的融合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启示。
Qiuci ancient city is one of the 36 Western Regions, whose gorgeous Qiuci caves known for the murals. Qiuci caves in the murals can look for the oldest Qiuci culture. As Qiuci ancient Tarim Basin in the north edge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port, but also the rul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s political center. Therefore, in this ancient city Qiuci culture was on the basis of absorption from the East Indian culture, the Iranian culture, and the Central Plains from the Western Han culture and the Greek culture and Roman culture developed a unique Qiuci religious culture. Known, Qiuci religious culture is mainly Buddhist culture. Such a grotto art forms of Buddhism is a form of art. We can grotto murals Qiuci to study the contents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not only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we can grotto murals from Qiuci see Qiuci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Qiuci early in the practice of Shamanism, the region came from the Iranian culture and the Zoroastrianist Manichean cultur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Daqin Nestorianism culture, imported from India in the Hinayana and Mahayana Buddhist cultur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ubo Tibetan Buddhism and culture in the Central Plains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aoism in the Pure Land, from the Zen Buddhist culture can be reflected in Qiuci murals.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Cave Paintings of this vector Qiuci the ancient religious and cultural aspects demonstrated, not only Qiuci Buddhist culture. This paper will not exhaustive, but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ulture Qiuci the main line, the dynamic study of other religions Qiuci Buddhist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luence and role. By the end of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research Qiuci get some meaningful lessons. We carried out the ethnic and religious work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things. Based on the need to develop four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nvolv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major part. Qiuci culture profiles; at home and abroad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Qiuci Cave Paintings overview of the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to study topics vision articles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erspective article, and methods.
     Chapter 2 Introduction to Qiuci the state. In this chapter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state of the Human Geography Qiuci Qiuci region, as well a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eight caves, for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body become excessive.
     Chapter 3 Qiuci grotto murals for the religious culture. This chapter for the main body of the paper,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of reference. Qiuci murals in the Zoroastrianist culture; Qiuci murals in the Buddhist culture, Buddhism culture is the focus of this chapter. Qiuci the Buddhist culture, will be subdivided into Hinayana Buddhism, Mahayana Buddhism, Tibetan Buddhism culture, the Central Plains Han Buddhism culture. Furthermore, from the Buddhist grotto art vector, and again the Buddhist culture from Qiuci music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dance and ballet Qiuci in areas such as sub-v..
     Chapter 4 of the conclusions of the article. In the conclusion of the talk about Qiuci murals in the caves of ancient religiou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Qiuci ancient grotto murals religious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well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Qiuci ancient religious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for us today how to build a harmonious ethnic relations reference.
引文
①阿尔伯特冯·勒柯克著,陈海涛译:1999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新疆的地下文化宝藏》,新疆人民出版社,魏长洪等编:《外国探险家西域游记》,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转自彭杰.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多元文化研究:[历史学硕士学位].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3.
    ②晃华山:《清末民初日本考察克孜尔石窟及新疆文物在日本的流散》,《新疆文物》1992年第4期;转自彭杰.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多元文化研究:[历史学硕士学位].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3.
    ③晃华山:《库木吐喇石窟初探》,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编年;见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库车县《中国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文物出版社,1992年
    ①(日)镰田茂雄著,黄玉雄译.大漠传道[J].五台山研究,1999,(4)
    ①阿尔伯特冯.勒柯克著,陈海涛译:1999年;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新疆的地下文化宝藏》,新疆人民出版社,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近代外国探险家新疆考古档案史料》,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第155-188页;转自彭杰.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多元文化研究
    ②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近代外国探险家新疆考古档案史料》,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第191-244页;桔瑞超著,柳洪亮译《中亚探险》,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转自彭杰.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多元文化研究:[历史学硕士学位].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3.
    ③伯希和著,耿昇译:《高地亚洲三年探险记》,见《丝绸之路》,2000年第4期,伯希和著,耿昇译:《伯希和西域探 险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①晃华山:《库木吐喇石窟初探》,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编年;见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库车县《中国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文物出版社,1992年
    ②“犍陀罗”是一古代地名,指印度河西岸地区,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地区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
    ①吴平凡,朱英荣.龟兹史料[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页
    ②汉宣帝元年(公元前65年)龟兹王绛宾偕夫人到达长安,接受汉宣帝的印绶。绛宾夫人是解忧公主与翁归靡的女儿弟史公主。绛宾以此成为汉皇帝的外孙女婿。
    ③龟兹王建何时袭位国王,身毒又在何时身亡,史书均无记载。
    ①尤利多在莎车、匈奴、车师相继降汉的背景下,于公元91年率气属国尉头、温宿、姑墨降汉。班超建议“废其王尤利多而立白霸,使光(司马姚光)将尤利多还诣京师。”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都护府设在龟兹的它乾城(今新疆沙雅县境内)。
    ②刘锡淦,陈良伟.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页93页
    ③刘锡淦,陈良伟.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96页
    ①吴平凡,朱英荣.龟兹史料[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1页
    ①吴平凡,朱英荣.龟兹史料[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59页
    ②(日)镰田茂雄.大漠传道[J].五台山研究,1999,(4)
    ③朱英荣,王建林.龟兹石窟漫谭[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年,第143页
    ①霍旭初 艾买提·苏皮.龟兹石窟及其壁画的内容与风格[J].新疆艺术研究与探索,2000,(3).
    ①朱英荣.论龟兹石窟中的伊朗文化.载张国领,裴孝曾主编.龟兹文化研究(二)[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12-513页
    ②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598页
    ①吴涛著.龟兹佛教与区域文化变迁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2页
    ②吴涛著.龟兹佛教与区域文化变迁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3页
    ①刘锡淦,陈良伟著.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54页
    ①周菁葆著.新疆石窟壁画乐器述略,载张国领,裴孝曾主编.龟兹文化研究(二)[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32页
    ①刘锡淦,陈良伟著.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7页
    ①此小节参见刘锡淦,陈良伟著.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69页
    ②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34页
    ③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35页
    ①霍旭初,艾买提·苏皮(合著).龟兹石窟及其壁画的内容与风格[J].新疆艺术研究与探索,2000,(3).
    ①艾买提·苏皮(合著).龟兹石窟及其壁画的内容与风格[J].新疆艺术 研究与探索,2000,(3).
    ②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34-635页
    ①苏北海著.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70-471页
    ①刘松柏著.库木吐拉石窟寺的净土变壁画载张国领,裴孝曾主编.龟兹文化研究(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52页
    ①苏北海著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93页
    ②张素琴.龟兹石窟中的道教因素[J].中国传统艺术研究,2005,(4).
    [1]田卫疆(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宋时期西州回鹘相关史实考述[J].西域研究,2003,(1).
    [2]劳心.从敦煌文献看9世纪后的西州-----兼论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木柞文书年代和沙州回鹘的兴衰[J].敦煌研究,2002,(1).
    [3]李树辉(新疆社会科学院).龟兹回鹘的历史发展(上)---------乌古斯和回鹘研究之八[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李树辉(新疆社会科学院).龟兹回鹘的历史发展(下)---------乌古斯和回鹘研究之八[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1).
    [5]杨军.从大乘佛教向汉地的传播看中印早期文化交流的特点[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6](日)镰田茂雄.大漠传道[J].五台山研究,1999,(4)
    [7]才吾加甫(新疆社会科学院).汉代佛教传入西域诸地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9).
    [8]阎万钧.于阗与龟兹佛教之兴衰[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3).
    [9]金维诺(Jinweinuo).早期的佛教彩塑[J].雕塑宗教艺术,2003,(6).
    [10]金维诺(Jinweinuo).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J].古史考,2003,(4).
    [11]王磊.龟兹佛教艺术与中原文化[J].美与时代,2004,(5).
    [12]薛宗正.鸠摩罗什彼岸世界的超越历程与此岸世界的复归—从说法龟兹到弘法长安.西域研究[J],1999,(2).
    [13]陈寒(西北大学中东研究).略论鸿摩罗什时代的龟兹佛教[J].西北大学学报,2002.
    [14]霍巍.关于佛教初传吐蕃传说的一个新版本-------兼论藏传佛教在西域的传播[J].世界宗教研究,2000,(4).
    [15]张岩.龟兹千佛洞艺术探究[J].新疆职工大学学报,1999,(9).
    [16](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征.龟兹石窟壁画—克孜尔及周边石窟壁画临摹体会[J].青年美术家,2003,(1).
    [17](拜城县文化馆)许忠德.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猴趣[J].新疆地方志史海拾贝,2003,(4).
    [18]霍旭初艾买提·苏皮.龟兹石窟及其壁画的内容与风格[J].新疆艺术研究与探索,2000,(3).
    [19]吴涛.龟兹佛教艺术与阿艾石窟壁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6).
    [20]王征.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的划分[J].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6,(4).
    [21]刘锡涛.龟兹石窟艺术模式[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4).
    [22]陈悦新.龟兹石窟与须弥山石窟中的穹窿顶窟[J].考古与文物,2004,(1).
    [23]金维诺.龟兹艺术的风格与成就[J].西域研究,1997,(3).
    [24]张素琴.龟兹石窟中的道教因素[J].中国传统艺术研究,2005,(4).
    [25]聂危谷.中国雕塑传统三大断层论------龟兹石窟艺术对中国现代雕塑发展意义的几点思考[J].雕塑文化论坛,2004,(5).
    [26]徐辉.净域里的世间风貌—龟兹石窟壁画供养人初识[J].新疆艺术研究与探索,1998,(3).
    [27]刘锡涛.浅谈龟兹石窟艺术模式[J].新疆社科论坛,1998,(12).
    [28]张鸿樨 段芝璞.在新疆阿艾石窟内发现精美绝伦的唐代壁画[J].中华大地,2003,(4)
    [29]卫凌.试论龟兹乐舞及其东渐[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9).
    [30]刘新芝.世人解听不解赏------读唐诗《听安完善吹筚篥歌》有感[J].中国音乐教育杂谈随感,2005,(3).
    [31]黎国韬.唐宋四部乐考略—兼论《云韶乐》对宋队舞之影响[J].音乐研究,2003,(9).
    [32]李晖.唐诗“羯鼓”考[J].安徽戏新,1998,(5).
    [33]祝龄.龟兹乐多变声[J].人民音乐,2002,(6).
    [34]王嵘.龟兹舍利盒乐舞图文化解读[J].民族艺术,1997,(1).
    [35]林染.龟兹五铸有两个铸行阶段[J].陕西金融,2000,(3).
    [36]潜伟张平伊弟利斯.新疆龟兹钱币的金属学初步研究[J].中国钱币,2003,(1).
    [37]张平.再论龟兹的地方铸币[J].西域研究,1999,(1).
    [38]刘金明(新疆新和县委史志办).古龟兹之山川水系考[J].新疆地方志,2004,(3).
    [39]张岩.汉唐龟兹关亭烽隧景观考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3).
    [40]刘安志.唐代龟兹白寺城初考[J].敦煌学辑刊,2002,(1).
    [41]殷红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一部具有丰厚文化积沈的志书—评拜城县志[J].新疆地方志,2004,(4).
    [42]陈德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史志办).志到用时方知贵----试评拜城县志[J].新疆地方志,2004,(4).
    [43]曾华.中国西部地区县域旅游开发实证分析-------新疆库车县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7).
    [44]彭杰.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多元文化研究:[历史学硕士学位].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3.
    [45]霍旭初.21世纪初国外有关新疆石窟国际学术讨论会概述[J].《西域研究》,2004,(4).
    [46]霍旭初.阿艾石窟题记考识[J].《西域研究》,2004,(2).
    [47]霍旭初.敦煌佛教艺术的西传—从新发现的新疆阿艾石窟谈起[J].敦煌研究,2004(1).
    [48]霍旭初.鸠摩罗什大乘思想的发展及其对龟兹石窟的影响[J].敦煌研究,1997,(3).
    [49]霍旭初.克孜尔“唢呐”的真相[J].新疆艺术,1999,(6).
    [50]霍旭初.克孜尔“唢呐”的真相------兼谈研究龟兹乐资料上应注侧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新疆年会专页,2001,(1).
    [51]霍旭初.唐代龟兹僧勿提提犀鱼汉译《十力经》及相关问题[J].敦煌研究,2001,(3).
    [52]霍旭初.西域佛教石窟寺中的音乐造型[J].西域研究,2005,(3).
    [53]霍旭初.新疆音乐文物综述[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8,(2).
    [54]霍旭初.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55]霍旭初,艾买提·苏皮.龟兹石窟及其壁画的内容与风格[J].新疆艺术研究与探索,2000,(3).
    [56]霍旭初.龟兹金刚力士图像研究[J].敦煌研究,2005,(3).
    [57]霍旭初.龟兹壁画像何缘生殖崇拜[J].佛学研究,1998.
    [58]霍旭初.龟兹石窟及其壁画的内容与风格[J].新疆艺术,2000,(3).
    [59]霍旭初.龟兹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60]刘锡淦,陈良伟.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61]吴平凡,朱英荣.龟兹史料[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1.
    [62]拜城县地方志编委会.拜城县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63]吴涛.龟兹佛教与区域文化变迁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64]张国领,裴孝曾.龟兹文化研究(一)[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5]张国领,裴孝曾.龟兹文化研究(二)[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6]张国领,裴孝曾.龟兹文化研究(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7]张国领,裴孝曾.龟兹文化研究(四)[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68]朱英荣,王建林.龟兹石窟漫谭[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
    [69]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0]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71]张平.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72]苏北海.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73]周菁葆,邱陵.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74]Triticum aestivum L. Substitution analysis of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anther culture in wheat. 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 Monday, November 29, 2004.
    [75]约翰·马歇儿.楗陀罗佛教艺术[M]、王冀青译,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
    [76]伯希和(法).中亚史地丛考[M].商务印书馆,1962年,(4).
    [77]宫治昭(日).近年关于佛像起源问题的研究状况[J].敦煌研究,2000,(2).
    [78]镰田茂雄(日).大漠传道[J].五台山研究,1999,(4.)
    [79]林谦三(日).东亚乐器考.[M].音乐出版社,1962.
    [80]梅村坦(日)东京国家博物馆藏回鹘文木简[J].敦煌研究,1990,(3).
    [81]贝格曼.新疆考古记[M].新疆人民出版社.1974,(2).
    [82]马林诺夫斯基著,费孝通等译:文化论[M],商务印书馆1946,第2页.
    [83]泰勒(英).原始文化[M],蔡江浓编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第1页.
    [84]韦森.文化与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54页.
    [85]维克多克·埃尔(法).文化概念[M].康新文、晓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第54页.
    图1“萨缚燃臂引路”姚士宏著.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9页
    图2“八王争分舍利图”马世长著.克孜尔中心柱窟主室券顶与后室的壁画,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34页
    图3“日天”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5页
    图4“日月图”朱荣英著.龟兹壁画拾零,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二)[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75页
    图5“千佛像”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5页
    图6“药师变”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9页
    图7“法华经变”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0页
    图8“卢庶那佛图”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43页
    图9“龙图”朱英荣,王建林著.龟兹石窟漫谭[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年,第160页
    图10“高昌摩尼教壁画”周菁葆,邱陵著.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彩色封面插图4
    图11“燃灯佛授记”苗利辉著.龟兹石窟中的《燃灯佛授记》佛传故事画,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二)[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86页
    图12“金翅鸟”马世长著.克孜尔中心柱窟主室券顶与后室的壁画,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0页
    图13“生殖崇拜图”苏北海著.丝绸之路与龟兹历史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47页
    图14“天宫伎乐图”周菁葆,邱陵著.丝绸之路宗教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68-569页
    图15“曲颈琵琶”周菁葆著.新疆石窟壁画乐器述略,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二)[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29页
    图16“舍利图”朱英荣,王建林著.龟兹石窟漫谭[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年,第196-197页
    图17“前掖腿舞”刘锡淦,陈良伟著.龟兹古国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71页
    图18“本生故事”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2页;姚士宏著.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见张国领,裴孝曾编.龟兹文化研究(三)[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59页
    图19“菱格画”吴涛.龟兹佛教与区域文化变迁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彩色封面插图2
    图20“因缘故事”张平著.龟兹历史文化探秘[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