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基本观点与研究价值: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其区域开发要遵循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原则,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要坚持比较优势思想。为此就要正确分析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综合比较优势,综合考察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各要素禀赋,科学评估比较优势,探讨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归纳出基于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开发战略和模式。
     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理论建设的需要,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有效利用的需要,也是我国目前各地制定文化产业开发战略与规划的需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实践问题。
     一、区域文化产业开发与比较优势理论
     区域文化产业是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耦合的结果。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是一种文化活动,更本质地讲,是一种经济活动。区域文化的产业化开发是市场化开发,是协同式开发,是文化项目及衍生产品的系列开发,是多样性开发。从国内外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研究来看,研究领域已经涵盖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多个方面,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显示出了跨学科交叉研究、经济学视角下的研究、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等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研究趋势。
     比较优势理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不但成为了解释国际贸易问题的经典理论,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拓展,已经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产业发展等诸多区域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之一。比较优势理论不仅为研究区域经济问题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比较优势的理念,即:区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比较优势战略,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发展有特色的产业,生产有特色的产品;要善于扬长避短,注重要素禀赋结构的改进与升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领域具有应用的普适性,比较优势原则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自觉运用比较优势原则,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战略,才能确定正确的文化对外贸易战略,才能符合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形成机理
     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考察区域文化产业开发问题,首先要搞清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提出是本文的基本命题,是指在区域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特定的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较在开发条件、开发规模、开发成本、开发前景和预期上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条件、因素和过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和潜在性四大基本特征。它是一个综合体,是多种要素禀赋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主要有文化资源、区域经济社会基础、技术模仿与创新、市场与文化需求、制度与体制等五个方面。五大要素分别导致了文化商品生产优势、产业环境优势、技术优势、文化需求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形成,在综合比较优势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各要素禀赋共同构成了区域文化产业资源,而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正是区域文化产业资源通过两个过程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的:一是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向文化商品生产优势的转化;二是文化商品生产优势向文化产业开发优势的转化。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系统的、动态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三、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大小是可以评价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指标体系要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体现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本着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旨在从文化商品生产、产业环境、技术水平、市场潜力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评价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定性分析和定量考察相结合是本指标体系的突出特点。指标体系的权重和比较优势的度量要经过四个环节:定性指标的定量化;所有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指标权重的确立;计算选取的比较主体的比较优势度并进行比较。
     四、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
     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是潜在优势,是文化产业开发所具备的优势条件,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才能实现。从文化产业资源的角度,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要注重文化产业资源的创意开发;要保证文化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是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主体。为此,要强化文化产业人才的开发意识,做出科学的产业人才开发规划;明确创意人才的核心地位,建立创意人才的培养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产业平台,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流动机制。从技术引进与创新方面,要注重技术的自我创新与引进;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围绕技术平台的产业集聚。利用引导文化消费、培育自有强势品牌、开发本土文化市场等手段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需求优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减弱或消除体制性障碍对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发挥的约束。
     五、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模式
     要素禀赋的特征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初始条件,是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启动点,也决定了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方向。从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系统中的要素禀赋入手,厘清要素禀赋系统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和优势总结和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战略和模式。一是全面推进开发模式;二是投资技术驱动开发模式;三是特色文化开发模式;四是资源禀赋项目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背景和要素禀赋组合,具有不同的开发战略和开发重点。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模式的提出不仅是对各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实践的总结,更能为开发比较优势相类似的区域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开发思路。
     结束语: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问卷调查法;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特点:
     1、在国内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中,将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的成果有,但像本文这样系统、深入,且基本可以构成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理论体系的成果,尚属首篇。
     第一章本文对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的归纳,是基于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理论之上的。从这个角度提炼归纳出开发模式,视角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3、本文从问题的提出,到五个部分探讨的内容,学理内在逻辑性强。
     4、本文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本成果对实践工作具有较直接的借鉴指导作用。
     如果沿着本文的研究思路继续研究,还是很有探索空间的,主要表现为“三化”,即:深化资源的评价研究;强化指标的定量研究;细化实证的比较研究。当然,目前从上述三个方面继续研究主要是受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制约。可以设想,当中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起来,在实践的推动下,区域文化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理论探索将更加深入。
The Basic Idea and the Researching Value of this Thesis
     The basic idea of this thesis is:Culture industry should follow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principles in economics when its regional culture development is undergoing.The idea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during which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for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would be the foundation.On the way of the summing up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ts mode in culture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ng about the talented elements which affects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s well as the probing into the realization system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should have to be done properly.
     Doing some research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need for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and doing that is also the need to have an effective use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resource and further on,it is an urgent need to set up a systematic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lan within the nation currently.Probing into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this thesis is combined of five parts as following.
     Ⅰ.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is the combination resul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culture.Regional culture development is an economy activity by the nature than being a culture activity by its surface.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ntaining market segment and the society harmony con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its culture programs and its culture products as well as its by-products.Analyzing all the researching theories in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we found out that the researching fields have covered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ing aspects.Profound theoretical studies is continuously going on with its results have been applied to certain areas.Obviously,the researching tendency has shown that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udies ar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ing in multi discipline in economics as well as micro and macro studies in related subjects.As its origin,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was us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ffairs as a classical theory 200 years ago.But its application scale becomes larger and larger as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 its direction.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is the consulting and referring idea in setting many regional economy problems.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supplies a method in analyzing regional economy problems on one hand and further on it supplies an idea for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which is shown as follows: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should adher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and give its play in regional comprehensive,making full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to produce typical products,developing its strong points and avoid its weakness, stressing element talent structure consummating and upgrading,cultivating the new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has got its popularity in economy field.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coherent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general rules.Only by apply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set up a scientific strategy from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an we achieve our goal in making correct strategy in culture international trade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our current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situation.
     Ⅱ.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What we should define firstly in apply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investigat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wher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poses. Putting forwar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subject which this thesis assigns.The subjects describe the basic features of organizing characteristics,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which bear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the development scale, the development cost,the development future and the predictive development advantage condition,element and process under circumstances in certain region comparing with other regions.It is a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resulting from talent comprehensive inter-playing among multi elements.What affecting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element talent are the culture resource,the regional economic society foundation,the technique imitation and its creativity,the market and culture demand,the system and policies as the five main aspects which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ulture commodity production advantage,the industry environment advantage,the technique advantage,the culture demand advantage as well as the system advantage.Those advantages play their own part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y are related and dependant to each other.All these element talents form up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resource.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turns into the master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rough the two processes.One is the transforming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resource advantage to the culture commodity production advantage;the other is the transforming of the culture commodity production advantage.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systematic and dynamic but it also is restrained by some accidental elements.
     Ⅲ.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scale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an be evaluated.The guiding ideas in structur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re:the index system should have its leading and normative role;the combination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the symboliz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feature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By obeying systemizing representation and operation availability,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an index system formed by five first-grade indexes,fourteen second-grade indexes and thirty nine third-grade indexes aiming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point view of the culture commodity production;industry environment;technique level;market potency and system construction.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featured by the combina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The method of weighting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qualitative on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re set by these four steps: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the index data;the setting of the index weighting.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degree is selected from the embodied comparison upon precise calculating.
     Ⅳ.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potential.It is the condition for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Gaining this advantage,we need a series of means if researching.By the angle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resource;in order to possess the advantage,we need to excavate and restructure the regional industry resour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stress a kind of creative development about the culture resource,hence,sustainable culture development will be ensured.The personnel resource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refore,developing the well-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culture industry is necessary.To plan the personnel for the industry scientifically is also a must.To clarify the core position of the culture industry personnel cultivating system to set up an industry platform should be at the first place where perfect personnel turn-over mechanism is available.From the point view of introducing technique and creativity we focus on the self-motivation system together with the proper combinat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the content.All the elements are generated well on the technique platform.By leading the culture consuming and by cultivating powerful brand-making as well as by developing local culture market,we can realize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demanding advantage.By deepening the culture system reformation,we can lessen or demolish the obstacles in developing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Ⅴ.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Mode
     The starting point is the element talent which features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ic condition.The element talent decides the direction for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well.This thesis straightens out the element talent system types by analyzing and concluding and accordingly summarizing and setting up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odes.There are four modes are listed.The first one is spreading development mode.The second one is investment of the technique-driven mode.The third one is the unique feature 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The fourth one is the resource-talented program development mode.Different development mode has different comparative background and element talent formation and therefor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focus will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ly.Putting forward these modes is the summary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further on these modes are the development guides and are based on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 from some similar regional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ing methods in this thesis include:combining theory statement and case analysis;combining the feature-finalizing and quantitative-finalizing analysis; question airing method;combining related subject knowledge.
     The creativ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thesis are:
     1、Among all the researching results referring to the culture industry theory, those who applied economics theory to culture industry studies does exists,but rarely we've got such a thesis which probes into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systematic and profound implicit.Thus,this might be the first thesis which acts as a leading role in this field domestically.
     2、The summary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development modes refined from this angle are the latest in this field with the author's own originality and creativity.
     3、This thesis is very logic academically from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 to the deducting in its five well-organized parts.
     4、This thesis is a good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The researching result can guide the practical work in the culture industry field. This thesis also designs a large exploring space for further researching jobs as follows: to have a deep research on the resource evaluation;to have a measurement research to index;to have a diversified research on the proof comparison.It is not very hard to imagine that the regional 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will have been explored extensively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引文
[1]冯子标,焦斌龙,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出版
    [1]胡惠林,《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卷第5期
    [2]郭丽琴,《简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态势》,中华新闻报,2007年11月14日第C04版
    [3]沈望舒,《城市文化产业链完善度与文化生产力素质——略谈文化规划的内容缺憾》,来自叶取源,王永章,陈昕,《文化产业评论》,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4]冯子标,出自王再文著,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国中部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序言第6页
    [1]江奔东,《论文化产业资源配制》,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1]陈忠祥,李宗录,《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文地理,1995年第4期
    [2]胡苏平,《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产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李宗植,光明日报,2003年11月19日
    [4]侯景新,《论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
    [5]张保权,《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6]游细斌,魏清泉,汤放华,《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路径探析——以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比较分析为例》,热带地理,2008年第2期
    [1]参见吕庆华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2]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云南日报,2006年1月6日第002版
    [3]《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中国文化报,2003年12月20日;《整合文化资源,实现区域互动》,中国文化报,2003年11月01日
    [4]杨利美,《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与经济补偿》,思想战线,2004年第3期
    [5]任玉平,《文化资源开发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申维辰主编,《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2页
    [7]包广静,李春艳,《地域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谢婷等,《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5期
    [2]赵飞,彭华,姚静,《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开发综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第2期
    [3]彭华、赵飞,《浅论丹霞地貌类旅游区的文化产业开发,地貌·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胡惠林,《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卷第5期
    [5]黄鹤,《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研究》,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6]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1]张晓明、慧鸣,《创意集群:基本概念与国际经验》,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赵晶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6期;
    陈祝平、黄艳麟,《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第4期
    [2]在google上搜索“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共有860000条检索结果,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一级行政区、大部分的市一级行政区和部分县级行政区。以行政区的划分作为产业区划界线。名称和叫法有区别,“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比较普遍。文化产业内部行业规划也很普遍。
    [3]参见向勇,喻文益著,《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第七章
    [1]江奔东著,《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1][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2][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序言
    [3]熊贤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与结合》,国际贸易问题,1991年第6期
    [1]林毅夫,李永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2]林毅夫,李永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1]魏后凯,《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福建论坛,2004,第9期
    [2]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批评>》,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1]杨连云,《河北省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战略》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5期
    [2]李宪钧,《比较优势与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3]陈林生,李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区域经济增长》,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
    [4]张建军,《产业转移、比较优势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唐都学刊,2007年第2期
    [5]宋乐伟,《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分析及政策建议》,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鄢小莉,《关于西安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林毅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按比较优势发展》,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第1期
    [2]参见臧旭恒等,《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0-331页
    [3]王浩,《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方法》,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林毅夫,《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政策》,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第7期。
    [2]Andeison,K.Chang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China.OECD,1990
    [1]李永实,《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经济地理,2007年第4期
    [2]姜开宏,陈江龙,陈雯,《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2期
    [3]李应中,《比较优势原理及其在农业上的运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第2期
    [4]邓世荣,《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第12期
    [5]吕盈盈,田丽,《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6]龚新宇、李才波,《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适应性分析》当代财经,2000年第1期。
    [7]林毅夫,《比较优势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8]阿如旱、李百岁、郭晓红,《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年第2期。
    [1]万先进、吴南、伍婷,《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经济地理,2007年第5期
    [2]罗智,《比较优势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曹林,《实施教育的区域比较优势战略》,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27期
    [3]赵希男、贾建锋,《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特征分析的视角,》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2期
    [4]韦文姗,《区域农业比较优势评价方法综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第1期
    [1][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新版序
    [2][美]托马斯 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31页
    [1]向勇,喻文益著,《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第347页
    [1][英]吉登斯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7页
    [1]参见江奔东,《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1]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页
    [2]王慧炯,《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版,第373页
    [1]吕庆华著,《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2]冯子标,焦斌龙著,《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91页
    [3]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页
    [4]陈少峰著,《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1]参见江奔东著,《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版,第81-83页
    [1]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193页
    [2][法]布尔迪厄,《一种新资本》,宫留记译,世界哲学,2008年第1期。
    [1]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刘丽娟,《文化资本的交易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经济纵横,2006年第10期创新版
    [3]参见厉无畏等著,《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68-71页
    [1]参见江奔东著,《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148页
    [1]参见张晓明等编,《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页
    [1]臧旭恒,徐向艺,杨惠馨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5页
    [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
    [2]吕庆华著,《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10页
    [3]根据我国统计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等三个层次,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
    [4]www.xinhuanet.com,2005年3月20日
    [5]http://ent.sina.com.cn,2005年06月13日
    [1]参见《齐鲁晚报》,2008年6月23日
    [2]约翰·霍金斯著,《创意经济 如何点石成金》,洪庆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7页
    [3]林毅夫,《比较优势运用与信息产业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1]英国2008创意产业规划http://www.culture.gov.uk/images/publications/CEPFeb2008.pdf
    [2][英]马歇尔著,《经济学》,陈瑞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3]杰弗里·萨克斯著,《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邹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2页
    [4]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何帆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331页
    [1]高汝熹、牧知,突破保守文化 推动创新发展——兼析上海高新技术创新发展滞后原因,上海经济,2000年第6期
    [1]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张培刚校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3-74页
    [2]大卫·赫斯蒙德夫著,《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8页
    [3]刘钢,《内容是核心 渠道是关键——关于我国新媒体产业链的相关问题与思考》,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第2期
    [1]荣跃明,《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2]GIS即地理信息系统,也称空间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1]花健,《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参见向勇主编,《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2]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3]梁昱庆,《论政治环境——兼论中国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现代文化产业理论语政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302页
    [1]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新版序
    [2]江奔东著,《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版,第323页
    [3]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
    [1]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1]周智生,《多元文化资源整合与区域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以云南丽江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第1期
    [2]李晓明,《电视产业经营的核心问题》,参见向勇主编,《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1]陈先元,温婷,《内容是跨文化传媒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参见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8页
    [2]欧阳有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3]厉无畏等,《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4]厉无畏等,《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75页
    [1]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3175859.html
    [2]转引自[英]约翰 霍金斯著,《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3页
    [3]向勇、喻文益著,《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1][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67-68页
    [1]欧阳有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2][美]德内拉·梅多斯等著,《增长的极限》,李涛,王智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
    [1]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1]英国的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电视和电台。英国的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但包含了依靠创意的文化产业,也包括了带有创意内容的工业,比如建筑业。
    [2]http://www.culture.gov.uk/images/publications/CEPFeb2008.pdf
    [3]欧阳有旺,舒明,赵立秋,《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构建》,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1期
    [4][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73页
    [1]厉无畏等,《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2]刘玮,《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规律》,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第1期
    [1]欧阳友权,柏定国主编,《2008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
    [2]吕庆华著,《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1]向勇,喻文益著,《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第230页
    [1]李景平,《我国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的几个关键问题》,参见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
    [1][美]约翰·菲斯克著,《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美]德内拉·梅多斯等著,《增长的极限》,李涛 王智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1]参见向勇,喻文益著,《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第410-447页
    [2]罗云川,《文化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剂》,中国文化报,2006年1月20日
    [1]参见冯子标,焦斌龙著,《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第1版,190页-203页
    [1]王洛林,魏后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未来政策选择》,财贸经济,2006年第2期
    [2]张春丽等,《东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系统研究》,人文地理,2006年第1期
    [1]数据来源:李炎,侯丽萍。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路径/顾江主编,《经济转轨中文化产业发展市场、模式与规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28页
    [2]云南日报,2008年3月24日
    [3]数据来源:李炎,王佳,传统民族工艺: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225页
    [1]赵晶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6期
    [2]黄鹤,《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研究》,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1]Richard Florida.The flight of the creative class:the new 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New York:HarperBusiness,c2005
    [2]任玉平,《山西文化资源开发的园区化模式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刘玉珠,《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求是,2008年第8期
    [1]胡惠林,《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卷第5期
    1、[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陈瑞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魏后凯主编,《现代区域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3、[英]约翰·霍金斯著,《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洪庆福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4、吕庆华著,《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5、申维辰主编,《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马波著,《现代旅游学》,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
    7、彭华、赵飞著,《浅论丹霞地貌类旅游区的文化开发,地貌·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向勇,喻文益著,《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
    9、江奔东著,《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版
    10、江奔东主编,《中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江奔东著,《资源配置体制变革攻坚论》,泰山出版社,2006年版
    12、陆祖鹤著,《文化产业发展发方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3、王再文著,《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国中部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臧旭恒等著,《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17、陆扬,王毅著,《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19、[英]吉登斯Giddens,A著,《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20、[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21、周振鹤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995年第2版
    23、[英]蒙德尔著,《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周琛影著,《比较优势利润原则及其实现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胡惠林、李康化著,《文化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6、陈少峰著,《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27、包亚明著,《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8、厉无畏等著,《创意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策动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29、盛世豪著,《浙江现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0、王再文著,《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国中部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蔡防著,《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美]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邹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3、[美]约瑟夫·熊彼特著,《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4、[英]大卫·赫斯蒙德夫著,《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杨晓优著,《区域制度环境与区域竞争对策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6、[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37、向勇主编,《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胡惠林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9、[美]Dominick Salvatore著,《国际经济学》,朱宝宪,吴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魏后凯著,《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1、欧阳有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2、[美]德内拉·梅多斯等著,《增长的极限》,李涛,王智勇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3、欧阳友权,柏定国主编,《2008中国文化品牌报告》,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
    44、[美]约翰·菲斯克著,《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保继刚,楚义芳,彭华著,《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6、陈才主编,《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7、王世军著,《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王志东主编,《山东文化蓝皮书》(2007,2008),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2008年版
    49、牛维麟主编,《国际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0、胡惠林著,《文化政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51、花建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52、[加]D·保罗·谢弗著,《经济革命还是文化复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3、高占祥著,《文化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4、聂华林,李秀红编著,《中国西部农民收入与消费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5、叶辛等主编,《上海文化产业蓝皮书(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6、约翰·特莱伯编著,《休闲经济与案例分析》,李文峰编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57、冯天瑜著,《中国文化史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8、马新等著,《中国传统文化要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9、顾江编著,《文化产业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吴贵生等著,《区域科技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1、柯林·霍斯金斯等著,《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支庭荣等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2、韩永进等主编,《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2006~2007)》,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3、郭鉴著,《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4、薛晓源等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5、向勇主编,《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66、马中东著,《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7、李沛新著,《文化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68、孙安民著,《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69、黄甫晓涛著,《文化产业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0、[德]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著,《文化VS技术创新》,吴金希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71、李庆本,吴慧勇著《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72、黎孝先主编,《国际贸易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3、藤田昌久等著,《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梁琦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张二震,马野青著,《国际贸易学(第三版)》,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5、申朴著,《服务贸易中的动态比较优势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陈晓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77、林毅夫著,《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8、张可云著,《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9、徐康宁著,《产业聚集形成的源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0、张佑林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81、花建等著,《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2、冯子标等著,《大趋势: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83、熊澄宇等著,《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4、施惟达主编,《态与势: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5、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86、David Held,Global Transformations:Politics,Economics & Culture,Stanford Univ Pr(Mar 31 1999)
    87、Philip Auslander,Andrew Beck...(a collection of essays),Cultural Work: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Industries,Routledge;1 edition(2000)
    88、David Throsby,Economics And Cultura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Dec 21 2000)
    89、Allen J.Scott,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Sage Publications(Nov 13 2000)
    90、Paul Du Gay,Cultural Economy,Sage Publications(April 11 2002)
    91、Heinz Steinert,The Cultural Industr,Polity Press;1 edition(Jan 1 2003)
    92、leading international scholars(a collection of essays),Creative Industries,Blackwell Publishing,Incorporated;1 edition(Jan 1 2005)
    93、Rudolf Braun,Industrialisation and Erveryday Lif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p 28 1990)
    94、David Hesmondhalgh,The Cultrual Industries,Sage Publications;1 edition(May 24 2002)
    95、Michael Kaplan,Cultrual Ergonomics,JAI Press;1 edition(May 6 2004)
    96、侯聿瑶著,《法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97、张讴著,《印度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98、孙有中等编著,《美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99、毕佳,龙志超编著,《英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100、姜五一,赵五星编著,《韩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101、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2、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6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3、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7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4、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5、吕学武,范周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见证:使命与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6、吕学武,范周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构建与超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7、吕学武,范周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韬略:变革的力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8、吕学武,范周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理论:碰撞与交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9、吕学武,范周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0、吕学武,范周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希望:新媒体崛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1、《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2、冯子标,焦斌龙著,《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13、张晓明,惠鸣,《创意集群:基本概念与国际经验》,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14、Pratt,A.C.(1997)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Production System:A Case Study of Employment Change in Britain,1984-91',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9(11):1953-74
    115、Pratt,A.C.(2000a) 'New Media,the New Economy and New Spaces',Geoforum 31(4):425-36.
    116、Andy C.Pratt,The cultural economyA call for spatialized 'production of culture Perspectives,Copyright(?) 2004 SAGE PublicationsLondon,Thousand Oaks,CA and New Delhi,Volume 7(1):117-128)
    117、Scott,A.(2000)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Cities.London:Sage
    118、陈忠祥,李宗录,《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文地理,1995年第4期
    119、胡苏平,《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产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20、李宗植,光明日报,2003年11月19日
    121、侯景新,《论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
    122、张保权,《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123、游细斌,魏清泉,汤放华,《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路径探析——以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比较分析为例》,热带地理,2008年第2期
    124、《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云南日报,2006年1月6日第002版
    125、《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中国文化报,2003年12月20日
    126、《整合文化资源,实现区域互动》,中国文化报,2003年11月01日
    127、杨利美,《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与经济补偿》,思想战线,2004年第3期
    128、任玉平,《文化资源开发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29、包广静,李春艳,《地区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130、谢婷等,《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5期
    131、赵飞,彭华,姚静,《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开发综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第2期
    132、胡慧林,《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原则》,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卷第5期
    133、黄鹤,《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特征研究》,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论文集
    134、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白学刊,2007年第5期
    135、刘玉珠,政府在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求是,2008年第8期
    136、赵晶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6期
    137、陈祝平、黄艳麟,《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国际商务研究,2006年第4期
    138、江奔东,《论文化产业资源配制》,齐鲁学刊,2006年第4期
    139、耿香玲,刘士岭,《西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探析》,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40、张昌尔,《努力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湖北文化发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41、任玉平,《山西文化资源开发的园区化模式研究》,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42、郭丽琴,《简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态势》,中华新闻报,2007年11月14日第C04版
    143、熊贤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与结合》,国际贸易问题,1991年第6期
    144、林毅夫,李永军,《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145、魏后凯,《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福建论坛,2004年第9期
    146、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批评》,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第6期
    147、李宪钧,《比较优势与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148、张建军,《产业转移、比较优势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唐都学刊,2007年第2期
    149、赵晶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6期
    150、宋乐伟,《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路径分析及政策建议》,云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51、鄢小莉,《关于西安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52、41、王浩,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比较优势方法,长沙大学学报,2007,11
    153、年继伟,《丽江模式: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旅游产业发展》,经贸世界,2004年第11期
    154、林毅夫,《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政策》,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第7期
    155、李永实,《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经济地理,2007年第4期
    156、姜开宏,陈江龙,陈雯,《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2期
    157、李应中,《比较优势原理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第2期
    158、邓世荣,《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第12期
    159、吕盈盈,田丽,《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作用分析》,2004年第3期
    160、龚新宇、李才波,《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适应性分析》,当代财经,2001年第1期
    161、林毅夫,《比较优势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162、阿如旱、李百岁、郭晓红,《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2期
    163、万先进、吴南、伍婷,《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经济地理,2007年第5期
    164、罗智,《比较优势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65、赵希男、贾建锋,《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特征分析的视角》,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2期
    166、韦文姗,《区域农业比较优势评价方法综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年第1期
    167、杨连云,《河北省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战略》,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5期
    168、花健、吴文娟,《优化上海文化资源配置的理论思考和前沿探索》,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169、米子川,《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评价》,开发研究,2004年第5期
    170、李家新,《关于文化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思想战线,2006年第1期
    171、(法)布尔迪厄,《一种新资本》,宫留记译,世界哲学,2008年第1期
    172、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173、刘丽娟,《文化资本的交易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经济纵横,2006年第10期创新版
    174、林毅夫,《比较优势运用与信息产业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
    175、高汝熹、牧知,《突破保守文化推动创新发展——兼析上海高新技术创新发展滞后原因》,上海经济,2000年第6期
    176、荣跃明,《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177、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自学刊,2007年第5期
    178、梁昱庆,《论政治环境——兼论中国政治环境与政治系统的关系》,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79、张国洪,《文化资源的产业整合》,中国文化报,2003年12月20日
    180、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云南日报,2006年1月6日
    181、周智生,《多元文化资源整合与区域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以云南丽江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
    182、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183、欧阳有旺,舒明,赵立秋,《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构建》,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11期
    184、刘玮,《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规律》,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第1期
    185、张倩,齐琦,《区域背景下的差异与联系—浅谈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第9期
    186、李诗白,《发展环渤海旅游圈的模式选择》,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187、刘艳芳,《论大湘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构建》,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88、张孝存,《贫困山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商洛为例》,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第7期
    189、王跃伟,《区域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海洋信息,2008年第3期
    190、吴元芳,《山东省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2期
    191、章尚正,《冷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北旅游区为例》,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92、徐菲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学杂志,2007年第5期
    193、吕庆华,《文化智能资源产业开发的营运模式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94、徐艳芳,《比较优势与区域文化开发》,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95、徐艳芳,《区域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性及其产业发展途径》,理论前沿,2009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