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现代诠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白蛇传”是中华民族的著名传说,已作为“原型”存在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现代以来,“白蛇传”成为作家们改写与创作的重要题材。与白蛇传创作的热闹局面相比,研究界对此缺少必要的关注。本文旨在梳理、阐释现代以来产生的“白蛇传”作品,以填补学术研究的不足,为后来的“白蛇传”改写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研究其他民间传说提供一个扎实的案例。
     本文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借助互文性和文学社会学理论,细致评析了现代以来不同时期的“白蛇传”作品。研究对象涉及大陆、台湾、香港地区乃至海外的作家作品,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论文发现了一些作品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存在的“硬伤”,也发现了一些被前人所忽略的问题。
     “五四”之前的“白蛇传”创作虽然也会渲染白蛇与许宣(许仙)之间的爱情,但作品往往充斥着儒家的礼教思想和佛教的色空观念。“五四”以来,白蛇传改写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作家们以现代意识来诠释“白蛇传”,古老的传说焕发出新的光芒。
     向培良、高长虹和顾一樵等在二十年代创作的表现主义话剧白蛇传,具有鲜明的“五四精神”。作品以表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为主题反对封建礼教,暴露社会的黑暗,揭示被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人生苦痛,富于启蒙色彩,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谢颂羔、秋翁、包天笑、卫聚贤等人在三四十年代改写的“白蛇传”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化”特点。作品中的白娘娘不再是蛇妖,而是一个凡人。大体说来,他们对“白蛇传”的现实化改写是出于现实的功利目的,而不是出于艺术的考虑。“白蛇传”的现实化改写增加了对现实的批判力度,甚至在艺术上也能带给读者某种新奇的阅读体验,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丧失了传奇性。五六十年代的“白蛇传”改写具有鲜明的政治化色彩。“戏改”运动期间,产生了大量的“白蛇传”作品。但集体改编、集体创作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白蛇传”作品失去了独特性。因为改写的主题被“钦定”为反封建,所以作品千篇一律地批判以法海为代表的封建统治势力,颂扬以白蛇、青蛇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另外,由于政治的干预力量与作家内心的审美要求的冲突,这一时期的“白蛇传”作品常常出现内容前后矛盾、人物形象反复无常等弊病。
     七十年代以来,在地域上打破了局限于大陆一隅的单一格局,台湾、香港地区乃至海外的作家大显身手,“白蛇传”改写呈现出主题多元、手法多样、形式多变的局面,可谓是百舸争流、硕果累出。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干涉力量逐步减弱,大陆的白蛇传改写一改七十年代的死寂局面,逐渐呈现出活跃趋势。
     “白蛇传”还存在被改写的空间,不同的作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诠释,赋予“白蛇传”以新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白蛇传”的改写要以现代意识为基点,传说不可能在“泥古”中复活。“白蛇传”在形式上有戏曲、话剧、舞剧、影视、小说等,“有意味的形式”将使“白蛇传”的改写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ales of China. It exists in the memory of Chinese as a prototype. Nowadays, 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 becomes a very important theme of literature, and countless creative writers rewrite the tale with distinctive colors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However, the lively of the situation with 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 rewritten faces the lack of essential attention of academic community. A large number of the works with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higher artistic value are buried and forgotten. So, studying on the wor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t can not only fill the lack of academic but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the writers who want to rewrite the tale.
     I use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the theory of literary and sociological, and the theory of Close Reading to study the works of the Legend White Snake of different times. Object of this paper covers works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Taiwan, Hong Kong and overseas. So, 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This paper found out some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ignored by the predecessors.
     The works Before the May Fourth were often filled with the ethical code of Confucian thought and Buddhist concept which oppose free love and common sex. Since the May Fourth, writers begin to explain the tale with modern sense, and the ancient legends shine a new light.
     Xiang Peiliang, Gao Changhong and Gu Yiqiao rewrite the tale and their works have expressionistic feature. There is distinctive the May Fourth Spirit in their works. Works with the theme of love oppose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expose the darkness of society, and reveal the pain of life. I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is a part of literary enlightenment.
     Xie Songgao, QiuWeng, Bao Tianxiao, Wei Juxian and others in 1940s rewrite of the tale and their works have a distinct feature of "reality". Generally speaking, rewriting the tale in this way is out of a purpose for revealing the darkness of the society rather than out of artistic consideration. Such rewriting of course has a certain critical intensity to the reality, and it can give the readers a novel experience. However, its shortcomings are obvious in that it has missed legendary plot.
     Rewriting the tale in 1950s and 1960s is affected by political power. The Drama Reform movement makes rewriting the tale active, producing a lot of works. However, the collective adaptation also makes works of this period lose their uniqueness, resulting in the disadvantages of formula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The theme is revealing the darkness of the feudal society by the government. Works critics Fa Hai, who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udal forces, and praise the white snake and green snake, who representing people’s spirit of resistance.
     Since the late of 1970s, as the political power’s affection on literary gradually weakened, rewriting the tale is very active. Rewriting the tale is not confined to the mainland of China, the writers of Taiwan, Hong Kong and even overseas also play an active role. A lot of works of the tale are crated during this period.
     The Legend of White Snake can be always adapted. It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by different authors. Authors can give the tale with a new theme, plot or characters. The modern sense is essential to rewrite the legend. The significant form will make the rewriting of the tale send out bright light.
引文
1.阿英:《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
    2.蔡春华:《中日文学中的蛇形象》,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3.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4.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陈惠芬、马元曦主编:《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陈建宪:《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
    8.戴不凡等著、陶玮选编:《名家谈白蛇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9.邓长风:《明清戏曲家考略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0.邓启耀:《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11.丁乃通:《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中国民间出版社1994年版。
    12.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3.傅才武:《中国人的信仰与崇拜》,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5.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6.韩德民:《孝亲的情怀》,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何新:《诸神的起源》,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18.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贺学君:《中国四大传说》,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0.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2.黄裳:《西厢记与白蛇传》,上海: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
    23.黄永林:《大众视野与民间立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24.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5.季广茂:《隐喻理论与文学传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季羡林:《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贾志刚:《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年版。
    28.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金山民间传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9.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金民卿:《大众文化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31.冷德熙:《超越神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32.李刚:《谈“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
    33.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武汉人学出版社1999年版。
    34.李扬编:《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李修生、赵义山:《中国分体文学史·戏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6.林惠祥:《神话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7.刘达临编著:《中国古代性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8.刘广明、王志跃:《中国传统人格批判》,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9.刘介民:《从民间文学到比较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41.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2.刘振兴总主编:《白蛇传文化集粹论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43.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4.罗永麟:《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兼论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的关系》,中国民间
    45.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46.马昌仪主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47.马力主编:《建构与解构:一个文学史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8.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9.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50.潘江东:《白蛇传说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
    51.潜明滋:《中国神话学》,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2.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3.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4.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5.施旭升:《中国现代戏剧重大现象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56.宋宝珍:《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7.苏永旭:《戏剧叙事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
    58.孙琦、陈勤建编:《白娘子传说》,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59.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0.孙作云:《孙作云文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1.谭正璧、谭寻编著:《弹词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2.谭正璧:《话本与古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3.唐新民主编:《白蛇传文化集粹异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64.康新民主编:《口传文艺研究十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65.田本相主编:《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66.王德保:《神话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王宏伟:《命定与抗争——中国古典悲剧及悲剧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68.王小盾:《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9.王泰来等编译:《叙事美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70.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71.王先霈、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
    72.王维堤:《龙凤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73.王迅:《腾蛇乘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74.王一川:《修辞论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5.魏春艳:《古代宗教与传统法文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6..温奉桥编:《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7.吴天明:《中国神话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78.吴士余:《中国小说美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9.武世珍:《神话学论纲》,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80.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1.谢柏梁:《中国悲剧史纲》,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82.夏咸淳:《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3.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84.许钰:《口承故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5.徐文明:《轮回的流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6.薛翔骥:《中国神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7.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8.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89.叶舒宪编:《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0.尹荣方:《神话求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91.袁珂:《中国神话传说》,人民文学出版,1998年版。
    92.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93.苑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神话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94.曾庆元:《悲剧论》,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95.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96.张寅德:《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97.赵景深等:《白蛇传研究资料》,(台北)天一出版社1991年版。
    98.赵景深:《弹词考证》,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99.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0.郑宪春:《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1.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东方出版社1963年版。
    102.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编:《〈白蛇传〉故事资料选〈白蛇传〉研究资料之二》,1983年5月。
    103.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编:《〈白蛇传〉故事资料选〈白蛇传〉研究资料之三》,1983年5月。
    104.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浙江分会编:《〈白蛇传〉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105.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106.祝肇年:《古典戏曲编剧六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
    107.锺明德:《继续前卫——寻找整体艺术和当代台北文化》,(台北)书林出版社2001年版。
    108.朱眉叔:《白蛇系列小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09.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110.朱光潜:《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1.朱晓进:《非文学的世纪: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关系史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2.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3.(德)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王燕生、周祖生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14.(美)A.H.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15.(英)珀?卢伯克、爱?福斯特、爱?缪尔:《小说美学经典三种》,方土人、罗婉华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116.(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7.(美)大卫·宁:《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常昌富、顾宝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8.(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
    119.(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120.(德)F.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21.(英)拉德可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2.(英)吉利恩·比尔:《传奇》,邹孜彦、肖遥译,昆仑出版社1993年版。
    123.(丹)克尔凯郭尔:《悲剧:秋天的神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
    124.(瑞)卡尔·荣格:《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
    125.(瑞)卡尔·荣格等:《人类及其象征》,张文举、荣文库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26.(美)利昂?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宋协立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27.(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8.(加拿大)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解剖》,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29.(日)坪内逍遥:《小说神髓》,刘振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130.(法)让·皮埃尔·韦尔南:《神话与政治之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31.(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2.(英)休漠:《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33.(苏)约·克雷列夫:《宗教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134.(德)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亦春译,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135.(美)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杨竹山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6.(美)约翰·维克雷编:《神话与文学》,潘国庆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37.(苏)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魏庆征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38.(美)伊沛霞:《内闺: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胡志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9.(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陈永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梁淑静:《〈白蛇传〉与〈蛇性之淫〉的研究》(硕士论文),文化大学(台湾),1980年。
    2.中田妙叶:《〈白蛇传〉的创作与人民思想的关系》(硕士论文),北京大学,1996年。
    3.林丽秋:《论雷峰塔白蛇故事的演变》(硕士论文)中山大学(台湾),2000年。
    4.李桂芬:《白蛇戏曲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台湾大学(台湾),2001年。
    5.王碧兰:《田汉〈白蛇传〉剧本研究》(硕士论文),中国文化大学(台湾),2001年。
    6.李耘:《白蛇传故事嬗变研究》(硕士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袁益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研究》(硕士论文),郑州大学,2003年。
    8.范金兰:《“白蛇传故事”型变研究》(硕士论文),政治大学(台湾),2002年。
    9.孟梅:《白蛇传说戏剧嬗变过程的文化研究》(硕士论文),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
    10.平怡云:《〈白水〉与〈雷峰塔传奇〉二剧之意识型态符号学研究》(硕士论文),东华大学(台湾),2006年。
    11.张万丽:《〈白蛇传〉青蛇形象的流变及演绎初探》(硕士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2.张丽:《白蛇传故事探微》(硕士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3.郭应斌:《〈雷峰塔白蛇故事〉戏剧与文本斟疑》(硕士论文),逢甲大学(台湾),2008年。
    14.林新荣:《基于镇江历史文化的〈白蛇传〉故事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8年。
    15.夏蕙筠:《“白蛇传”研究——以重要文本的分析与比较为中心》(硕士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16.孙正国:《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以〈白蛇传〉为主要研究对象》(博士论文),上海大学,2008年。
    1.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语丝》周刊第1期,1924年11月17日。
    2.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3.陈丁沙:《对修改演出〈白蛇传〉的意见》,《光明日报》,1952年5月23日。
    4.沈仁杰:《〈白蛇传〉试论》,《解放日报》,1952年5月31日。
    5.李岳南:《论白蛇传神话及其反抗性》,《新华月报》,1952年4卷1期。
    6.梦般:《综论“白蛇传”的报恩问题及其他》,《大公报》,1952年10月28日。
    7.阿英:《谈许仙的转变》,《文艺报》,1952午第23期。
    8.张庚:《关于〈白蛇传〉故事的改编》,《文艺报》,1952年第23期。
    9.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期。
    10.杨刚:《评越剧〈白蛇传〉》,《文艺报》,1953年第23期。
    11.程毅中:《从神话传说谈到“白蛇传”》,《革命日报》,1954年4月12日。
    12.适越:《被剥落的神话色泽》,《光明日报》,1956年11月3日。
    13.颜长河:《试论〈白蛇传〉悲剧中许仙的性格》,《戏曲研究》,1959年第5期。
    14.赵锡骅:《川剧〈白蛇传〉的特色》,《文汇报》,1959年9月4日。
    15.卫明:《别具风格的川剧〈白蛇传〉》,《戏剧报》,1959年第19期。
    16.刘尽生:《赞秦腔〈烙碗计〉和〈断桥〉》,《解放日报》,1959年11月8日。
    17.彭松:《看川剧〈白蛇传〉的《托举》有感》,《舞蹈》,1960年第l期。
    18.关凌岚:《〈白蛇传〉的艺术典型与悲剧的成因——与颜长河同志商榷》,《戏剧研究》,1960年第2期。
    19.李亚群:《继承和创造——在〈峨嵋〉编辑部召开的〈白蛇传座谈会上的发言〉》,《峨嵋》,1960年第4期。
    20.赵景深:《华彩纷披〈白蛇传〉》,《新民晚报》,1961年10月16日。
    21.俞振飞:《〈白蛇传〉中的三个许仙》,《解放日报》,1961年10月21日。
    22.唐真:《扬剧〈白蛇传〉的艺术特色》,《上海戏剧》,1962年第6期。
    23.洪非:《方成培与〈白蛇传〉》,《安徽文学》,1963年第5期。
    24.吕兆康:《〈白蛇传〉和戏曲》,《文汇报》,1979年2月l8日。
    25.杨世祥:《〈白蛇传〉演变的启示》,《戏剧文学》,1981年第5期。
    26.陈大海:《白蛇和她的悲剧——读方成培〈雷峰塔〉札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4期。
    27.杨刚:《评越剧〈白蛇传〉》,《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
    28.李悔吾:《〈雷峰塔〉传奇试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29.吴同宾:《白蛇是怎样由丑变美的》,《研究戏曲》1984年第7期。
    30.陈建宪:《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论东西方〈白蛇传〉中人物形象的演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31.陈建宪:《女人与蛇——东西方蛇女故事研究》,《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第3期。
    32.夏雄彪:《〈雷峰塔〉传奇的悲剧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33.贾芝:《从〈白蛇传〉的演变看民间文学的整理改编问题》,《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34.罗永麟:《〈白蛇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及其悲剧价值》,《民间文学季刊》,1989年第3期
    35.张守清:《论川剧〈白蛇传〉的审美价值》,《四川戏剧》,1989年第5期。
    36.王蒙:《〈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读书》,1989年第4期。
    37.王晓华:《白蛇传与民族悲剧无意识》,《民间文学论坛》1990年第4期。
    38.吕洪年:《论〈白蛇传〉故事的“世俗化”倾向》,《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0年第1期。
    39.方梅:《“白蛇传”故事流变的文化心理分析》,《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
    40.郑劲松:《人仙妖之恋——试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的共性结构描写及其文化内涵》,《中国民间文化》,1991年第4期。
    41.计文蔚:《试论黄图珌的〈雷峰塔传奇〉》,《戏剧艺术》,1993年第4期。
    42.林波:《川剧〈白蛇传〉艺术创新三题》,《四川戏剧》,1994年第2期。
    43.殷企平:《谈“互文性”》,《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44.龙永干:《白蛇传故事流变及近作刍议》,《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第1期。
    45.刘宁波:《兽性与人性:人与异类婚恋故事之人类学建构》,《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第2期。
    46.金登才:《〈雷峰塔〉:市民英雄悲剧》,《戏剧艺术》,1996年第4期。
    47.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学》,1996年第1期。
    48.史天虹:《略谈互文性和独创性的统一》,《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S1)。
    49.陈泳超:《〈白蛇传〉故事的形成过程》,《艺术百家》,1997年第2期。
    50.李紫贵:《田老写〈白蛇传〉始末》,《中国戏剧》,1998年第7期。
    51.黄念然:《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52.王轶冰:《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意蕴》,《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53.虞卓娅:《〈雷峰塔〉传奇与〈雷峰宝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第4期。
    54.谢忠燕:《人妖恋故事模式的延伸——论方本传奇〈雷峰塔〉》,《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55.蔡春华:《中日两国的蛇精传说——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蛇性之淫〉谈起》,《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4期。
    56.罗婷:《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国外文学》,2001年第4期。
    57.陈岸峰:《李碧华〈青蛇〉中的“文本互涉”》,《二十一世纪》,第65期,2001年6月号。
    58.马紫晨:《〈白蛇传〉故事研究现状及其本源试析》,《中州今古》,2002年第2期。
    59.赵连元:《象征结构与永恒母题——〈拉弥亚〉与〈白蛇传〉的美学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60.朱万曙:《〈雷峰塔〉的梨园本与方成培改本》,《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61.李玉平:《互文性批评初探》,《文艺评论》,2002年第5期。
    62.陈永国:《互文性》,《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63.袁益梅:《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渊源》,《殷都学刊》,2003年第1期。
    64.陈毅勤:《从〈西湖三塔记〉到〈白蛇传〉》,《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第4期。
    65.陈毅勤:《文艺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再论〈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66.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67.潘少瑜:《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白蛇形象演变试析》,《中国文学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系,2005年5月,第14期。
    68.朱瑛:《漫谈传统名剧〈白蛇传〉》,《剧作家》,2005年第5期。
    69.谢谦:《白蛇传:民间传说的三教演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70.顾晓辉:《〈拉米亚〉与〈白蛇传〉之比较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1.罗戎平:《白蛇传:从蛇图腾到具有反叛力的女性话语》,《镇江高专学报》,2006年第4期。
    72.袁益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形象成因》,《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3.王路平:《从传奇〈雷峰塔〉几种版本看白娘子形象的嬗变》,《戏曲研究》,2007年第2期。
    74.朱振东:《从田汉先生〈白蛇传〉剧本创作看许仙人物形象塑造》,《戏曲艺术》,2007年第3期。
    75.尚丹方:《方本传奇〈雷峰塔〉中人与异类关系解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76.郭玉华:《〈雷峰塔〉的反向叙述与正史意图》,《齐鲁学刊》,2007年第6期。
    77.董上德:《“白蛇传故事”与重释性叙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78.王澄霞:《〈白蛇传〉的文化内涵和白娘子形象的现代阐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79.孙正国:《媒介视野下〈白蛇传〉的现代传承》,《文化遗产》,2008年第4期。
    80.董春风:《对人心的拷问与探索——评李锐的长篇小说〈人间:重述白蛇传〉》,《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①秦海鹰:《人与文,话语与文本——克里斯特瓦互文性理论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申丹、秦海鹰主编:《欧美文学论丛》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②Prince Gerald.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Lincoln & London, 1987:46.
    ③(英)艾略特:《传统和个人才能》,戴维?洛奇编《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册,卞之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29页。
    ④殷企平:《谈“互文性”》,《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①(美)乔纳森·卡勒:《符号的追寻》,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3—104页,见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学》,1996年第第1期。
    ②程锡麟:《互文性理论概述》,《外国文学》,1996年第第1期。
    ③殷企平:《谈“互文性”》,《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①张剑:《细读》,赵一凡等编著:《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630页。
    
    ①陈思和:《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河北学刊》,2004年第2期。
    ②殷企平:《谈“互文性”》,《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①(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满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595页。
    ②(美)魏伯·司各特编著:《西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蓝仁哲译,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第66页。
    ①李昉等编《太平广记》(第10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750-3752页。
    ①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号。
    ②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号。
    ③(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④(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⑤(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6页。
    ⑥(明)聂心汤、虞淳熙纂修:《(万历)钱塘县志》(不分卷),明万历三十七年修,清光绪十九年刊本。
    ①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2页。
    ②傅惜华:《宋元话本集??导言》,四联出版社1955年版,第26页。
    ③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号。
    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页。
    
    ①王蒙:《〈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读书》,1989年第4期。
    ②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2页。
    ③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0页。
    
    ①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6页。
    ②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9页。
    ①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3页。
    ②程颢、程颐:《二程集》,上王孝焦点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01页。
    ③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0页。
    ④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2页。
    ⑤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0页。
    ①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水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②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4页。
    ③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39、440页。
    ④冯梦龙编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58页。
    ⑤钟嗣成、贾仲明:《新校录鬼簿正续编》,浦汉明校,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163页。
    ⑥祈彪佳《远山堂曲品·具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页。
    ①黄图珌:《伶人请新制〈栖云石〉传奇行世?小引》,黄图珌撰《看山阁集六十四卷南曲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10辑第17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41-642页。
    ②黄图珌:《看山阁乐府雷峰塔》,傅惜华编:《白蛇传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82页。
    ①黄图珌:《看山阁乐府雷峰塔》,《白蛇传合编》,(台北市)古亭书屋1975年版,第641页。
    ②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语丝》周刊第1期,1924年11月17日。
    ③现存本曲谱已不全,阿英的《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对其有详细的内容记录,本小节资料主要来自阿英的《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①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以下本文引用的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和方成培的批语均出自该书,因该书未标明页码,故而本文在引用时无法加以明确的页码注释。读者可参见该书的“超星读秀”电子文本。
    ②黄裳:《西厢记与白蛇传》,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第43页。
    ③黄裳:《西厢记与白蛇传》,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第43页。
    ①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①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①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2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93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61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86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43—44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65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34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50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52页。
    ④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54页。
    ⑤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2页。
    ⑥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74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96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98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73页。
    ④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84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43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137页。
    ①朱眉叔:《白蛇系列小说》,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6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07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307页。
    ④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48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72页。
    ②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传奇》,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16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78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29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29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65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46页。
    ②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54页。
    ③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50页。
    ①梦花馆主:《白蛇全传》,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259页。
    
    ①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44页。
    ②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45页。
    ③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44页。
    
    ①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4页。
    ②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4页。
    ③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4页。
    ④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5页。
    ⑤朱虹等编译:《外国现代剧作家论剧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2页。
    ①洪深:《“表现主义”的戏剧及其作者》,《洪深戏剧论文集》,天马书店1934年版,第187—188页。
    ②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6页。
    ③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33页。
    ④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34页。
    ⑤(德)埃德施密特:《论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页。
    ⑥(德)库·品图斯:《论近期诗歌》,《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3页。
    ①向培良:《剧本论》,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页。
    ②向培良:《中国戏剧概评》,上海泰东图书局1929年版,第23页。
    ③向培良:《中国戏剧概评》,上海泰东书局1929年再版,第88页。
    ④向培良:《剧本论》,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页。
    ⑤向培良:《新的舞台艺术》,《矛盾》第2卷第6期,1934年2月。
    ⑥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7页。
    ⑦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44页。
    ①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40—941页。
    ①(日)山岸光宣:《表现主义的诸相》,鲁迅译,《朝花旬刊》1卷3期,1929年6月。
    ②(英)R·S·弗内斯:《表现主义》,艾晓明译,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页。
    ③(英)R·S·弗内斯:《表现主义》,艾晓明译,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
    ④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9页。
    ⑤袁可嘉等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401页。
    ⑥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7页。
    ⑦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7页。
    ①向培良:《白蛇与许仙》,《北新》半月刊4卷7期(1930年4月),第922页。
    ②高长虹:《本刊宣言》,《狂飙》周刊第14期(1925年3月1日),该文在同日出版的《京报副刊》发表时题为《狂飙周刊的开始》。
    ①高长虹:《弦上?给反抗者》,《高长虹文集》(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
    ②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1页。
    ③殷克琪:《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④(英)R·S·弗内斯:《表现主义》,艾晓明译,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8—9页。
    ⑤高长虹:《中国艺术的姿势》,《高长虹文集》(中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2页。
    ⑥高长虹:《批评与感想·〈春痕〉》,《狂飙》不定期刊2期,1928年9月21日。
    ⑦高长虹:《走到出版界》,《狂飙周刊》第6期。
    ⑧高长虹:《通信一则》,《长虹周刊》第8期。
    
    ①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6页。
    ②高长虹:《戏答》,《高长虹文集》(中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251页。
    ③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8页。
    ①高长虹:《诗人》,《高长虹文集》(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2—213页。
    ②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2页。
    ③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7页。
    ④董大中、郝亦民:《有关“狂飙社”和高长虹研究的几个问题》,《黄河》,1996年第6期。
    ⑤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6页。
    ①方璧(即茅盾):《自然主义以后》,《西洋文学通论》,世界书局1930年版,第261—262页。
    ②宋春舫:《德国之表现派戏剧》,《东方杂志》,第18卷第16号。
    ③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页。
    ④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页。
    ①卢洪涛:《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②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7页。
    ③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页。
    ④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页。
    ⑤高长虹:《白蛇》,《高长虹文集》(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24—425页。
    ⑥顾一樵:《白娘娘?编剧后记》,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68页。
    
    ①万国雄:《顾毓琇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②王建平:《毓琇先生会欣慰的》,《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2月1日。
    ①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27—28页。
    ②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6—8页。
    ③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8页。
    ④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67页。
    ⑤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31页。
    ⑥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67页。
    ⑦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55页。
    ①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4页。
    ②顾毓琇:《百龄自述》,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③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174页。
    ④高恕新、顾一群:《国际著名学者顾毓琇》,《江苏文史资料选辑第37辑》,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0年版,第66页。
    ⑤翟毅夫《芝兰与茉莉?序》,《顾毓琇全集》第1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9页。
    ①顾一樵:《白娘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58页。
    ①刘大杰编:《德国文学概论》,北新书局1928年版,第51页。黄国祯先生却误以为这句话出自茅盾的《西洋文学通论》(见黄国祯:《浅谈表现主义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1987年第10期)。
    ②徐行言、程金城:《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③许剑铭:《现代文学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识阐释》,《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④葛聪敏:《“五四”“现代派”剧作与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第2期。
    
    ①汪静之:《蕙的风》,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7页。
    ②欧阳予倩:《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戏剧》第1卷第3期,1927年。
    ③(日)金子筑水:《“最年轻的德意志”的艺术活动》,厂晶(李汉俊)译,《小说月报》第12卷第8期。
    
    ①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3页。
    ②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第12页。
    ③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东方杂志》第14卷第4号,1917年4月15日。
    
    ①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29页。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0页。
    ①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51页。
    ②田仲济:《白娘娘》,《田仲济文集》第1卷,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544页。
    ③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7页。
    ④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12页。
    ⑤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30页。
    ⑥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41页。
    ⑦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58页。
    
    ①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43页。
    ②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58页。
    ③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10页。
    ①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59页。
    ①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57页。
    ②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51页。
    ③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8页。
    ④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40页。
    
    ①谢颂羔编著:《雷峰塔的传说》(白娘娘),竞文书局1939年版,第1页。
    ②(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③周作人:《文艺上的异物》,《自己的园地》,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27页。
    
    ①周作人:《文艺上的异物》,《自己的园地》,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29页。
    ②欧阳健:《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3页。
    ③林辰:《神怪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①秋翁:《新白蛇传》,《万象》1942年第12期。
    ②陈蝶衣:《编辑室》,《万象》1941年第5期。
    ①秋翁:《新白蛇传》,《万象》1942年第12期。
    ②秋翁:《新白蛇传》,《万象》1942年第12期。
    ③卜仲康编:《陈白尘专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页。
    ④李万钧主编:《中国古今戏剧史(中)》,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55页。
    ⑤见《重庆抗战纪事》,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354页的注释。
    ⑥见《重庆文史资料》第39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页。
    ⑦马俊山:《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52页注释。
    ①石曼:《重庆抗战剧坛纪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②陈虹:《还其庐山真面目——陈白尘以他人之名发表的四部作品》,《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1期。
    ③卫聚贤:《雷峰塔》,说文社1944年版,第13页。
    ④郭玉华:《〈雷峰塔〉的反向叙述与正史意图》,《齐鲁学刊》,2007年第6期。
    ⑤潘孑农:《舞台银幕六十年——潘孑农回忆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29页。
    ⑥孙晓芬编著:《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话剧运动》,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
    
    ①卫大法师:《端节三幕短剧》,说文社出版部1947年版。
    ②卫大法师:《端节三幕短剧》,说文社出版部1947年版,第10页。
    ③卫聚贤:《雷峰塔》,说文社1944年版,第1页。
    ①孙晓芬编著:《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话剧运动》,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
    ①卫聚贤:《雷峰塔》,说文社出版社1945年6月第3版,第31页。
    ①卫聚贤:《雷峰塔》,说文社出版社1945年6月第3版,第63—64页。
    ①(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梁真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85页。
    ②石曼:《重庆抗战剧坛纪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③马俊山:《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载《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52页注释。
    ④刘念渠:《歉收的一年》,《时与潮文艺》,第5卷4期,1945年4月。
    
    ①郭玉华:《〈雷峰塔〉的反向叙述与正史意图》,《齐鲁学刊》,2007年6期。
    ②包天笑:《新白蛇传》,《茶话》第26期,1948年7月,第151—152页。
    ①包天笑:《新白蛇传》,《茶话》第29期,1948年10月,第159页。
    
    ①包天笑:《新白蛇传》,《茶话》第26期,1948年7月,第156—157页。
    ②包天笑:《新白蛇传》,《茶话》第32期,1949年1月,第108页。
    
    ①朱光潜:《选择与安排》,《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②朱光潜:《选择与安排》,《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③(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148页。
    ①参见章力挥、高义龙:《袁雪芬的艺术道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②章力挥、高义龙:《袁雪芬的艺术道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页。
    ③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63页。
    ④孔尚任:《桃花扇小识》,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77页。
    ⑤李渔著,单锦珩校:《闲情偶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⑥袁于令(慢亭过客):《西游记题词》,转引自石建初:《中国古代序跋史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03页。
    
    ①(英)吉利恩·比尔:《传奇》,邹孜彦、肖遥译,昆仑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②屈育德:《传奇性与民间传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1期。
    ③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65页。
    ①夏多布里昂:《基督教真谛》,见《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第2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
    ②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3页。
    ③见《巴尔扎克论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8页。
    ①六十年代中后期,随着“革命样板戏”的隆起,白蛇传戏曲趋于销声匿迹,被打入“冷宫”,白蛇传改写出现“断层”。台湾、香港地区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白蛇传的改写,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直至八十年代,随着极左思潮的结束,大陆有关白蛇传的改写才得以恢复。
    ②田汉:《新国剧运动第一声》,《田汉文集》第14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版,第183页。
    
    ①田汉:《第一次公演之后》,《田汉文集》第14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版,第187页。
    ②宋宝珍:《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①阿英:《雷峰塔传奇叙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页。
    ②田汉:《怎样写〈金钵记〉》,《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38页。
    ①田汉:《怎样写〈金钵记〉》,《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39页。
    ②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③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3页。
    ④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⑤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①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65页。
    ②田汉:《抗战与戏剧》,《田汉文集》第15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版,第14—15页。
    ③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22页。
    ①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②曹禺:《谈〈北京人〉》,《曹禺全集》第5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76页。
    ③梁实秋:《编者的话》,《中央日报?平民副刊》,1938年12月1日。
    ①田汉:《怎样写〈金钵记〉》,《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39页。
    ②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98页。
    ③田汉:《怎样写〈金钵记〉》,《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39页。
    ④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54页。
    ⑤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67页。
    
    ①田汉:《白蛇传京剧》,《剧本》,1953年第8期,第6页。
    ②田汉:《白蛇传京剧》,《剧本》,1953年第8期,第8页。
    
    ①田汉:《白蛇传》,《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30页。
    ②田汉:《白蛇传》,《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30页。
    ③田汉:《白蛇传京剧》,《剧本》,1953年第8期,第10页。
    ④田汉:《白蛇传京剧》,《剧本》,1953年第8期,第10页。
    ⑤田汉:《白蛇传》,《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33页。
    
    ①田汉:《〈白蛇传〉序》,《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40页。
    ②宋宝珍:《残缺的戏剧翅膀: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史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①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②戴不凡:《评“金钵记”》,《人民日报》第3版,1952年9月12日。
    ③田汉:《〈白蛇传〉序》,《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43页。
    ④田汉:《金钵记》,中华书局1950年版,第96页。
    ⑤田汉:《白蛇传》,《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页。
    ⑥田汉:《〈白蛇传〉序》,《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44页。
    ⑦田汉:《〈白蛇传〉序》,《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43页。
    
    ①田汉:《白蛇传》,《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140页。
    ②田汉:《〈白蛇传〉序》,《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43页。
    ①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29页。
    ②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20页。
    ③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34页。
    ④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43页。
    ⑤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11页。
    ⑥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27页。
    ⑦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27页。
    
    ①见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文艺报》,1953年第11期。
    ②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37页。
    ③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39页。
    ④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39页。
    ①徐菊华改编:《白娘子京剧剧本》(草本),东北戏曲新报社,1950年版,第36页。
    ①《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会演政策组召开的座谈会记录》,转引自张庚主编:《当代中国戏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696页。
    
    ①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5页。
    ②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6页。
    ③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19—20页。
    
    ①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7—8页。
    ②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85页。
    ①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9页。
    ②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23页。
    ③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41—42页。
    ④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67页。
    ⑤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75—76页。
    ⑥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77页。
    ①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40页。
    ②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40页。
    ③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41页。
    ④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70页。
    ⑤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40页。
    ⑥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85页。
    ①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59页。
    ②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52页。
    ③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④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84页。
    ⑤何迟、林彦:《新白蛇传》,上海杂志公司1952年版,第56页。
    
    ①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①在此前“白蛇传”中,白蛇叫白素贞,不知丁西林为何去掉“贞”字而名之“白素”,或许是丁西林写白素贞名字时漏掉了“贞”字?着实令人费解。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①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2—43页。
    ③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5页。
    ①然而,这一情节并不能令人信服,法海法力非常高强,金山水斗以白、青失败告终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当时法海尚未使用金钵。白素作为青儿的师傅法力同样不弱,何以青儿只用了二十五年法力便如此令人刮目相看?简直就是修炼上的“大跃进”。这种“大跃进”,在赵清阁的《白蛇传》中更为明显,小青仅修炼十年便毁坏了雷峰塔。这无疑是肤浅的“大团圆”观念作祟,小青来毁塔的时间越早,白蛇所遭受的苦难就越少,白蛇就能够越早和家人团聚。相比之下,更为真实、可信的是田汉、张恨水的《白蛇传》,青儿来报仇,是在修炼了数百年之后。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7页。
    ③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6页。
    ④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①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20—21页。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
    ③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④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⑤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①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③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
    ④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1页。
    ①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94页。
    ②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页。
    ③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④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⑤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59页。
    ⑥庄浩然:《在幽默讽刺的笑声中再现现实——谈丁西林的喜剧风格》,《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4期。
    
    ①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8页。
    ②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页。
    
    ①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页。
    ②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6页。
    ③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页。
    
    ①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9—70页。
    ②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7页。
    ③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0页。
    ①重庆市戏曲工作委员会编:《川剧六十六白蛇传》,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9—40页。
    
    ①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47页。
    ②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48页。
    ③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52页。
    ④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50页。
    ⑤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52页。
    
    ①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68页。
    ②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67页。
    ③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63页。
    ④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53页。
    ⑤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18页。
    ①苗培时:《白蛇传评剧》,北京宝文堂书店1954年版,第38页。
    
    ①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审室改编:《白蛇传越剧》,上海文化出版社1955年版,第2页。
    ②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审室改编:《白蛇传越剧》,上海文化出版社1955年版,第45页。
    ③马少波:《原发表后记》,《马少波戏剧代表作》,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382页。
    
    ①马少波:《白娘子出塔》,《剧本》,1992年第3期。
    ②苏国荣:《雷峰塔关不住火里凤凰——京剧〈白娘子出塔〉观后》,《剧本》,1992年第3期。
    ③马少波:《原发表后记》,《马少波戏剧代表作》,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版,第381页。
    ④王景中改编:《豫剧白蛇传》(常香玉演出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页。
    
    ①王景中改编:《豫剧白蛇传》(常香玉演出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页。
    ②唐山专区皮影社剧目组整理:《白蛇传皮影剧本》,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38页。
    ③唐山专区皮影社剧目组整理:《白蛇传皮影剧本》,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0页。
    ①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白蛇传》《苏剧前滩第六集》,1960年印,第45页。
    ①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白蛇传》《苏剧前滩第六集》,1960年印,第53页。
    ②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白蛇传》《苏剧前滩第六集》,1960年印,第17页。
    ③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白蛇传》《苏剧前滩第六集》,1960年印,第27页。
    ④苏州市戏曲研究室编印:《白蛇传》《苏剧前滩第六集》,1960年印,第48页。
    ⑤武汉市楚剧团改编:《白蛇传》,《湖北地方戏曲丛刊第21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⑥哈尔滨市评剧院改编:《白蛇传》,《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版。
    ⑦杨鹤斋与袁多寿都曾改编有秦腔剧本《白蛇传》。杨鹤斋改编:《白蛇传秦腔》,长安书店1954年版。袁多寿:《白蛇传:秦腔剧本》,东风文艺出版社1955(1962重印)
    ⑧王健民、马仲怡改编:《白蛇传淮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①张沛、沈毅改编:《晋剧白蛇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②丁汉稼改编:《白蛇传扬剧》,江苏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③里果整理:《白蛇传二人转》,春风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④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页。
    ⑤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3页。
    
    ①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3页。
    ②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3页。
    ③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3页。
    ④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24页。
    ⑤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97页。
    ⑥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98页。
    
    ①(英)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王峻岩译,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76页。
    ②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2页。
    ③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76页。
    
    ①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16页。
    ②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30页。
    
    ①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18页。
    ②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39页。
    ③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36页。
    ④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25页。
    
    ①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142页。
    ②张恨水:《白蛇传?序》,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3页。
    
    ①赵清阁:《白蛇传?前言》,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1页。
    ②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19页。
    
    ①田汉:《〈白蛇传〉序》,《田汉文集》第10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441页。
    ②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93页。
    
    ①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130页。
    ②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38页。
    ③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123页。
    ④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81页。
    ⑤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77页。
    ⑥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77页。
    
    ①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79页。
    ②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79页。
    ③朱光潜:《具体与抽象》,《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7页。
    ④赵清阁:《白蛇传?前言》,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2页。
    ⑤赵清阁:《白蛇传》,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版,第94页。
    
    ①(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②曹禺:《编剧术》,《曹禺全集》第5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③曹聚仁:《“观众批准”与“加工”》,《人事新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76页。
    ①夏衍:《夏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539页。
    ②(法)罗丹口述:《罗丹艺术论》,葛塞尔记,沈琪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5页。
    ③(英)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吕霞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34页。
    ④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册,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793页。
    ⑤(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⑥王朝闻:《寓教育于娱乐》,《文学评论》,1979年第3期。
    
    ①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665页。
    ②(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③郑宪春:《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页。
    
    ①(捷)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8页。
    ②老舍:《人物的描写》,《老舍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①(日)坪内逍遥:《小说神髓》,刘振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②王朝闻:《寓教育于娱乐》,《文学评论》,1979年第3期。
    ③王蒙:《〈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读书》1989年第4期。
    ④《恩格斯致敏?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54页。
    
    ①《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62页。
    ②李健吾:《李健吾戏剧评论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28—29页。
    ③田汉:《快马加鞭发展话剧》,《人民日报》,1959年3月19日。
    ④陈白尘:《太平天国·序》,转引自田本相:《现当代戏剧论》,江西高校出版社第238页。
    
    ①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下)》,《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②刘西渭:《咀华集序一》,《李健吾文学评论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①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312-313页。
    ①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4期,第185页。
    ①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盛京老会文堂刻本。
    
    ①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9期,第204-205页。
    ②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9期,第205页。
    ①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4期,第198页。
    ②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5期,第221页。
    ③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7期,第139页。
    ④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9期,第188页。
    ⑤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9期,第193页。
    ⑥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8期,第149页。
    ⑦大荒:《雷峰塔》,《幼狮文艺》,1974年第8期,第153页。
    ①林怀民:《云门舞集与我》,文汇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②编舞:林怀民;舞台道具:杨英风;音乐:赖德和《众妙》;舞者:吴兴国(饰许仙)、吴素君(饰白蛇)、何惠桢(饰青蛇)、刘绍炉(饰法海)。
    ③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①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①杨义:《刘以鬯小说艺术综论》,《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②张汉基:《读〈天堂与地狱〉》,易明善、梅子编:《刘以鬯研究专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0页。
    ③江少川:《香港作家刘以鬯访谈录》,《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第1期。
    ④芸:《与刘以鬯的一席话》,《香港文学》创刊号,1979年5月。
    ①梅子:《刘以鬯的生平和创作简介》,易明善、梅子编:《刘以鬯研究专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②芸:《与刘以鬯的一席话》,《香港文学》创刊号,1979年5月。
    ③芸:《与刘以鬯的一席话》,《香港文学》创刊号,1979年5月。
    
    ①《知不可为而为——刘以鬯先生谈严肃文学》,《八方文艺丛刊》第6辑,1987年8月。
    ②《刘以鬯访问记》,易明善、梅子编:《刘以鬯研究专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③刘以鬯:《酒徒》,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第75页。
    ④刘以鬯:《酒徒》,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第110页。
    ①周伟民:《刘以鬯的文学创作理念》,《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
    ②刘以鬯:《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几个问题》,《短绠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96页。
    ③刘以鬯:《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几个问题》,《短绠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95页。
    ④刘以鬯:《小说会不会死亡》,《短绠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73页。
    ⑤刘以鬯:《小说会不会死亡》,《短绠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76页。
    ⑥刘以鬯:《小说会不会死亡》,《短绠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81页。
    ⑦《刘以鬯访问记》,易明善、梅子编:《刘以鬯研究专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
    
    ①刘以鬯:《蛇》,《刘以鬯实验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9—200页。
    ②刘以鬯:《蛇》,《刘以鬯实验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③刘以鬯:《蛇》,《刘以鬯实验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④刘以鬯:《蛇》,《刘以鬯实验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
    ①李乔:《〈白蛇传〉改写》,2008年4月1日李乔在博绍文教基金会的演讲记录。
    ①曹聚仁:《〈白蛇传〉的头尾》,《人事新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76页。
    ①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4页。
    ②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2页。
    ③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1页。
    ④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0页。
    ⑤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157页。
    ⑥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8页。
    ①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201页。
    ②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1页。
    ③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页。
    ④庄紫蓉、李乔:《逍遥自在孤独行——专访李乔》,2001年4月11日,http://www.twcenter.org.tw/b01/b01_7203_1.htm
    ①庄紫蓉、李乔:《逍遥自在孤独行——专访李乔》,2001年4月11日,http://www.twcenter.org.tw/b01/b01_7203_1.htm
    ②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5页。
    
    ①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页。
    ②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76页。
    ③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4页。
    
    ①李乔:《〈白蛇传〉改写》,2008年4月1日李乔在博绍文教基金会的演讲记录。
    ②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③李乔:《〈白蛇传〉改写》,2008年4月1日李乔在博绍文教基金会的演讲记录。
    ④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3页。
    ⑤陈峰、刘经华:《中国病态社会史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页。
    ①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46页。
    ①李大钊:《守常文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50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57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57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0—361页。
    ④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2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364页。
    
    ①张恨水:《白蛇传》,通俗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第97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2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6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0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8页。
    ④张爱玲:《传奇(上)》,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8—379页。
    ②张西娜:《个体户李碧华》,(新加坡)《联合早报》,1992年11月22日。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90页。
    ④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56页。
    ⑤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75页。
    ⑥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8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48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0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3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5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4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5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6页。
    
    ①刘登翰主编:《香港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6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①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④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55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61页。
    ③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0页。
    
    ①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87页。
    ②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青蛇》,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第391页。
    ①锺明德:《继续前卫——寻找整体艺术和当代台北文化》,(台北)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163页。
    ①田启元:《白水》,《狂睡五百年——临界点剧象录剧本创作集1》,(台北市),临界点剧象录2002年版,第71—72页。
    ②田启元:《白水》,《狂睡五百年——临界点剧象录剧本创作集1》,(台北市),临界点剧象录2002年版,第71页。
    ①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②田启元:《白水》,《狂睡五百年——临界点剧象录剧本创作集1》,(台北市),临界点剧象录2002年版,第68页。
    ③田启元:《白水》,《狂睡五百年—临界点剧象录剧本创作集1》,(台北市),临界点剧象录2002年版,第74—75。
    ①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53页。
    ②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53页。
    ③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62页。
    ④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61页。
    ⑤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62页。
    ⑥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61页。
    ⑦《最干净的同性恋小说》,《新闻周刊》,2002年7月8日。
    ⑧《最干净的同性恋小说》,《新闻周刊》,2002年7月8日。
    
    ①严歌苓:《呆下来,活下去》,《北京文学》,2002年第11期。
    ②严歌苓:《从魔幻说起》,《波希米亚楼》,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③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53页。
    
    ①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50页。
    ②严歌苓:《白蛇》,《十月》,1998年第5期,第158页。
    
    ①周蜜蜜:《蛇缠》,《香港文学》,2008年1月号,第79页。
    ②周蜜蜜:《蛇缠》,《香港文学》,2008年1月号,第84页。
    
    ①周蜜蜜:《蛇缠》,《香港文学》,2008年1月号,第84页。
    ②周蜜蜜:《蛇缠》,《香港文学》,2008年1月号,第84页。
    ③周蜜蜜:《蛇缠》,《香港文学》,2008年1月号,第85页。
    
    ①赵雪君:《创作与剧本分析?前言》,《(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1页。
    ②赵雪君:《创作与剧本分析?前言》,《(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2页。
    ③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4页。
    ①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8页。
    ②赵雪君:《创作与剧本分析?前言》,《(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1页。
    ③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34页。
    ④张晓风:《许士林的独白》,《步下红毯之后》,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05—106页。
    
    ①赵雪君:《创作与剧本分析?前言》,《(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2页。
    ②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10页。
    ③(美)埃利希?弗洛姆(Erich Fromm):《爱的艺术》,孙依依译,工人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页。
    ④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4页。
    
    ①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4页。
    ②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8页。
    ①王增勇采风所得,讲述者为田琮,男性,1927年生,原籍为河北定兴县三家疃村,后迁居北京。王增勇补充说,据北师大教授许钰说上述状元祭塔故事,清末民初在北京、天津一带农村也有流传。王增勇:《神话与民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页。
    ②王增勇:《神话与民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页。
    ③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15页。
    
    ①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8页。
    ②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8页。
    ③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9页。
    ④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页。
    ⑤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1页。
    ①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3页。
    ②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4页。
    ③(德)弗里德利希·席勒:《秀美与尊严》,张玉能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257页。
    ④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21页。
    ①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46页。
    ②鲁迅:《怎么写——夜记之一》,《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③(英)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会批评》,韩敏中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页。
    ④李建军:《必要的反对》,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①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41页。
    ②(日)坪内逍遥:《小说神髓》,刘振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4页。
    ①赵雪君:《创作与剧本分析?前言》,《(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1页。
    ②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08页。
    ③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12页。
    ④赵雪君:《〈祭塔〉剧本分析》,《(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12页。
    ⑤(俄)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张百春译,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
    ⑥(英)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吕霞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76—177页。
    ⑦张晓风:《许士林的独白》,《步下红毯之后》,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
    ⑧艾特玛托夫:《作家是时代的良心》,见《苏联当代作家谈创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①《列夫·托尔斯泰文集》,第14卷.陈燊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6页。
    ②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33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单锦珩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3页。
    
    ①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硕士),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5页。
    ②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6页。
    ③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2页。
    
    ①赵雪君:《祭塔》,《(硕士)毕业作品集》,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2005年,第13页。
    ②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下)》,《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①郑宪春:《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7—48页。
    ①萧赛:《哀白龙洞》,《乐山报》,1983年8月24日,第4版。
    ①萧赛:《人活着为什么》,《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2002年版,第70页。
    ②萧赛:《人活着为什么》,《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2002年版,第71页。
    ③萧赛:《人活着为什么》,《绵竹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2002年版,第71页。
    ①王先霈、於可训主编:《80年代中国通俗文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①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②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87页。
    ①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89页。
    ②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60页。
    ③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35页。
    ④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20页。
    ⑤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79页。
    ⑥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186—187页。
    ⑦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页。
    ⑧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页。
    
    ①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②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53页。
    ③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72页。
    ④高尔基:《论散文》,《高尔基论文学》续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87页。
    
    ①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89页。
    ②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92页。
    ③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36页。
    ④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页。
    ⑤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18页。
    
    ①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14页。
    ②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页。
    ③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26页。
    ④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259页。
    ①萧赛编:《青蛇传》,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第380页。
    
    ①高舜英:《青蛇传》,《剧影月报》,1994年9月。
    ②高舜英:《青蛇传》,《剧影月报》,1994年9月。
    
    ①孙蓉蓉编著:《白蛇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②孙蓉蓉编著:《白蛇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①孙蓉蓉编著:《白蛇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②孙蓉蓉编著:《白蛇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③孙蓉蓉编著:《白蛇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①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天仙配》。
    ②俞为民:《前言》,孙蓉蓉编著:《白蛇传》,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①芭蕉:《白蛇?青蛇》,五朝臣子、李寻欢主编:《活得像个人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页。
    ①芭蕉:《白蛇?青蛇》,五朝臣子、李寻欢主编:《活得像个人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272页。
    ②芭蕉:《白蛇?青蛇》,五朝臣子、李寻欢主编:《活得像个人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页。
    ③芭蕉:《白蛇?青蛇》,五朝臣子、李寻欢主编:《活得像个人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68页。
    ④芭蕉:《白蛇?青蛇》,五朝臣子、李寻欢主编:《活得像个人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页。
    ⑤芭蕉:《白蛇?青蛇》,五朝臣子、李寻欢主编:《活得像个人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59页。
    
    ①包作军:《白蛇后传》,《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5期。
    ②《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第18期,第5页。
    ①李锐:《偶遇因缘(代序)》,《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①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②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③董春风:《对人心的拷问与探索——评李锐的长篇小说〈人间:重述白蛇传〉》,《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①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108页。
    ②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③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①王春林:《“身份认同”与生命悲歌——评李锐、蒋韵长篇小说〈人间〉》,《南方文坛》,2008年第3期。
    ②董春风:《对人心的拷问与探索——评李锐的长篇小说〈人间:重述白蛇传〉》,《当代文坛》,2008年第4期。
    ③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④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页。
    ①李锐:《偶遇因缘(代序)》,《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①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页。
    
    ①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下)》,《谈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②(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①方成培:《雷峰塔传奇》,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刊刻。
    ①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静庵文集》,1905年刊本。
    
    ①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东方杂志》第14卷第4号,1917年4月15日。
    ②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新青年》5卷4号,1918年10月15日。
    ①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6页。
    ②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③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第218页。
    ④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第217页。
    ⑤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第218页。
    ⑥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张隆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第209页。
    ①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81—86页。
    ①(法)泰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英国文学史〉序言》,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1页。
    ①李乔:《情天无恨——白蛇新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08页。
    
    ①(苏)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梁真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47页。
    ②(德)黑格尔:《美学》第2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7页。
    ③(英)贝尔(Bell.C.):《艺术》,周金怀、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4页。
    ④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2—23页。
    ①丁西林:《雷峰塔》,《丁西林剧作全集(下)》,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①鲁迅1933年8月1日致何家骏、陈企霞的信,见《鲁迅全集》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04—205页。
    ①叶舒宪:《神话一原型批评》(译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①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②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③蒋勋:《舞动白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④郑宪春:《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⑤王蒙:《〈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读书》,1989年第4期。
    ①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①胡适:《〈三侠五义〉序》,《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