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铁路路网规划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近代铁路史的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规划是铁路建设的先决条件,对于铁路规划思想的研究,也是铁路史研究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铁路史的研究中,对铁路规划思想的研究非常薄弱,仍需开拓和创新。中国铁路建设是在晚清才发生的,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铁路建设经历着艰难曲折的历程,铁路路网规划思想也表现着特有的时代性、政治倾向性等特征。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晚清铁路路网规划思想的发展,透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变迁。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此时的西方列强已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之一在于侵夺国际市场,而国外市场的扩大和深化,也有赖于该国交通的发展程度。因此,在中国修筑陆上通道——铁路,更有着殖民扩张的特殊意义。随着铁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清政府对铁路价值认识的步步深入,对铁路的态度也有拒办、筹办、试办发展到“毅然兴办”转化过程。铁路路网规划问题也是随着铁路建设进程而产生发展的。首先是洋务派因运煤等方面的需要,修建了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路网规划问题此时还没有提上谈论日程。后来唐胥铁路展筑至阎庄、大沽、天津等处,逐渐成为北洋防务的一部分,路网规划思想也随之初步形成。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之后,大规模铁路建设才成为清政府的既定政策,朝野上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铁路问题各抒己见,路网规划问题也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铁路建设的方式主要是由国家筹集资金办理,但由于国内资金的短少,清政府主要还是通过向国外贷款为主要的筹资方式,这就导致了路权的大量外溢。在20世纪初,由于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各地出现了商办铁路的高潮,但由于各省各自为政,各分畛域,统一问题便突显于外,最后由邮传部收回进行了统一规划,路网规划思想也更进一步发展。
    随着路网规划问题的不断发展,晚清对路网规划的一些基本原则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大体上有三个原则,即(一)关于铁路路网规划的总原则,主要包括“统筹全局”的思想和“由腹达边”的思想;(二)关于铁路路网规划的具体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关于路网规划的政治原则,其主要考虑到路网规划要以政治中心为本位的原则;社会稳定和开通社会风气的原则;铁路与吏治、赈济等方面的原则;第二,关于路网规划的经济原则,主要是考虑到与富强国家,兼顾各产业发展的原则;与洋争利的原则;沿线矿藏和经济开发的原则等;第三,关于路网规划的军事原则,这也是铁路建筑的初衷,是中国近代铁路修筑的原始动力。在路网规划时充分注意到铁路在国防、边防以及军事征调方面的意义;第四,关于路网规划的工程原则,资金缺乏是后发展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规划时要注意先从地势较易处、近水处和繁富处修起的原则。(三)关于铁路路网
    
    规划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先分干支和分段修筑的原则。
    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则的考虑,形成了一系列铁路路网规划设想。其主流主要是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路网规划和以武汉为中心的路网规划。首先最早对中国进行路网规划的是英国人斯蒂文生,后有中国的薛福成。其次,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规划设想主要是以海防为目的,以京师为中心的铁路路网规划;再次,是以张之洞为首,较单纯的军事目的更进一层,侧重于“利民”、“利商”,以武汉为中心的铁路路网规划思想。最后是商办铁路时期的路网规划设想和干路国有政策时期的路网规划设想,这些从局部和整体的路网规划设想,都有力地促进了铁路建设的进程。
    通过对晚清铁路路网规划思想的透视,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找到铁路路网规划思想与晚清社会的关系,体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铁路路网规划思想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历史特征;经济落后的特征和半封建的政治政治倾向性等特征;进而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艰难性。
    对于晚清的路网规划思想,在其评述形成过程的同时,广泛而复杂地涉及到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对于铁路规划思想与社会间的互动,政治事件对规划思想形成所影响的深度等问题,都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
Study on history of China modern railwa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tudy of China modern history. Railway plan is precondition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but the study of railway plan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railway history, too. In the study of China modern railway history, research on railway plan thought is very weak and still needs to open up and innovat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took place till Late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Chin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al nature, Railway construction went through difficult and arduous course, railway network plan thought displaying peculiar era nature, political tendentiousness, and so on. So study on this respect needs to synthetica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history science, politics, economics, sociology etc. Probing into the social changes of China modern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network plan thought in Late Qing Dynasty.
    China was becoming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step by step after the Opium War (1840-1842). And the Western imperialist powers at this moment had already begun transition from non-monopoly capitalism to monopoly capitalism, namely, imperialism. One of the laws of capitalist economy lies in that seizes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enlarge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overseas market mainly depended on 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traffic in the country. So, building the passageway on land in China --The railway, even more there was a special meaning of colonial expansion. With railway knowledge spreading in China and Qing government deepened knowing the value of railway gradually, it's attitude toward railway developing from refusal, making arrangements for, running as an experiment to " set up resolutely ". Problem of Railway network plan would produce and develop with the process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too. Firstly, Westernization group built 1st railway that Chinese manage by oneself -Tangxu railway because of the need of transporting coal and so on, while problem of railway network plan was not talked about at this moment. Then, Tangxu railway continued to build and reached Yanzhuang, Dagu, Tianjin, etc; which was becoming a part of Beiyang's defense; Network plan thought took shape gradually with it. After Sino-French war and Sino-Japanese war, the extensive railway construction just became the set policy of Qing Government, The royal court from senior officials to junior officials, different people having different views, issuing one's own views to railway, network planning problem had grown a lot on the way, too. This period, the manner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mainly was to raise funds by the states, but because of the deficient of domestic funds, to borrow from abroad was the main fund-raising way to be used by Qing Government. Which had resulted in the overflow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righ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because of movement rise of regaining economic rights, all parts appeared the climax, which businessmen ran railway, but because each province did things in his own way, reunification problem was conspicuous to deal with. Finally the Ministry of Post and Transportation regained all railway rights and carried on unified planning, railway network plan thought went still one step fur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network planning problem continually, the people in Late Qing had deep understanding to some basic principle of planning on network plan. On the whole, including four main respects: First, about political principles of railway network plan, which mainly considered that network plans to satisfy the principle taking political center as standard; the principle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nlightening people's mind; the principle of the railway and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officials and reliving, etc; Second, about 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railway network plan, considering mainly the
    
    principle of prosperous and strong country and every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principle of fighting for the profit with the foreigners; the principle
引文
1、 肯德:《中国铁路发展史》,李抱宏等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58年版
    2、曾鲲化:《中国铁路史》,台湾: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
    3、李京文:《铁路与发展》,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北京:北京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
    7、金士宣:《中国铁路问题论文集》,交通杂志社丛书之五
    8、陈晖:《中国铁路问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9、朱从兵:《铁路与社会经济——广西铁路研究(1885——1965)》,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罗文俊、石峻晨:《帝国主义列强侵华铁路史实》,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年版
    11、陈景华:《盛宣怀》,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年版
    12、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丁凤麟:《薛福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梁启超:《李鸿章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和海南出版社1982版
    15、梦祥才、杨希珍:《梁启超》,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6、王晓华、李占才:《艰难延伸的民国铁路》,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7、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1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0、北京铁道学院经济系研究组编:《中国铁路史》(油印本1959年)
    21、苑书义、孙华泽、李秉新:《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李鸿章全集》,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23、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24、顾廷龙、叶亚廉:《李鸿章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5、《愚斋存稿》,台湾:台湾文海出版有限公司
    26、《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7、《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北京:神州国光社1953年版
    2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29、《中国大百科全书:交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30、《郭嵩焘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1、夏东元:《郑观应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3、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史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34、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路政编》
    
    
    35、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36、蔡尚思、方行:《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37、徐启恒、李希沁:《詹天佑与中国铁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8、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战略与管理》,1996年第4期
    39、陈晓东:《张之洞与晚清铁路》,《史学月刊》,1995年第6期
    40、陈钧:《张之洞路政思想浅议》,《史志文萃》,1998年第1期
    41、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42、文恒益:《张之洞与湖广铁路借款》,《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43、朱从兵:《广西龙州铁路筹建始末》,《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44、朱从兵:《粤汉铁路权赎回后张之洞的自建主张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45、崔志海:《论清末铁路政策的演变》,《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46、朱浒:《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47、高志华:《李鸿章与中国早期铁路》,《学术界》,1993年第3期
    48、朱从兵:《义和团运动中的铁路问题与李鸿章》,《安徽史学》,1994年第3期
    49、赵喜东:《论李鸿章与近代中国铁路的兴办》,《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0、李开弟:《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历史教学问题(沪)》,1993年第5期
    51、郑云山:《近代中国的“铁路兴国”论》,《团结报》,1995年1月7日
    52、金士宣、吕昌:《有关铁路史的三个问题》,《铁道知识》,1981年第3期
    53、苏文生:《晚清以东北为中心的铁路网的形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年第1期
    54、马陵合:《晚清铁路外债观初探——以芦汉铁路为中心》,《史学月刊》,2001年第6期
    55、于治民:《旧中国铁路分布和国有铁路选线原则》,《民国档案》,1993年第1期
    56、祝曙光:《近代的中国铁路与国防》,《学术研究》,1993年第5期
    57、徐卫国:《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
    58、李文耀、王成林:《近代中国农民对铁路态度的变化》,《苏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9、李滨:《大国之强盛与铁路的历史地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
    60、祖金玉:《早期驻外使节对晚清经济变革的贡献述论》,《史学集刊(长春)》,1991年第1期
    61、郑剑顺:《论洋务官员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研究(厦门)》,1992年第4期
    62、宗文:《世界铁路运输技术发展概况》,《世界发明》,1981年第3期
    63、宓汝成:《中国产业近代化为什么徘徊不前——以中国铁路的建设和营运(1895—1927年)为中心作一试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
    64、张东刚:《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南开经济研究(津)》,1994年第5期
    65、朱英:《袁世凯晚清经济思想极其政策措施》,《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66、倪兰亭:《刍议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铁路通路建设》,《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67、陶笑虹:《试论近代印度、中国的铁路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
    68、韩彪:《论日本国铁民营及启示》,《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69、祝曙光:《近代中日两国铁路发展比较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