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探讨幼儿期道德及其德育的文章。旨在通过对幼儿期道德发生、发展问题的探讨,为当前我国幼儿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思考,为提高幼儿德育的实效做一些努力。
     引论部分通过对道德的两种存在形态——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的分析和比较,指出当前个体道德研究的必要性,引出个体道德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个体道德的发生和发展问题。
     第一部分通过对个体道德发生问题的探讨,指出幼儿期可能是个体道德发生的最初时期,因为个体发展到幼儿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社会实践的不断扩大与深入,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加上教育的影响,为道德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部分结合国内外对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研究,探讨了幼儿期道德发展的特点:受成人支配、具有外在性、实在论倾向、被动性等,与成人道德相比,幼儿期的道德是一种低水平的道德发展阶段,是具体的道德、不稳定的道德和不成熟的。
     第三部分基于前两部分对幼儿道德发生发展问题的探讨,结合当前幼儿德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提高幼儿德育实效的建议。
     总之,幼儿期是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我们应结合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注重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和引导,为其以后的道德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This is an essay for discussing morality and moral education of infancy. , By probing in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s morality, the essay turns up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rule of the infant's mora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eoretic suggestions and ponder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fancy moral education. The objective is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fancy moral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indicates the necessary of the current individual morality research by compar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morality-social morality and individual morality. What's more, this paragraph also points out an essential issue-the occurr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orality.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infancy is the uppermost time when the individual morality occurs. The reason is that when an individual grows to its infancy, its self-awareness occurs and develops, its social practice enlarges and deepens, and its social relation becomes more complex, then the morality has the precondition to occur.
    Combining both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 morality,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ant morality. That is, being dominated by adults, being external, realistic and passive. Comparing with the adults', the infant morality is in a phase of low leve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 morality which is material, unsteady and immature.
    Bas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the third part sugges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infancy moral education, with various problems exists right now.
    In a word, the infancy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morality . So we should focus on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guide of infants, and supplies a good beginning for the future growth.
引文
1、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道德判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唐凯麟、龙兴海著:《个体道德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版
    4、戚万学 杜时忠编著《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张文新著:《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刘晓东著:《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刘晓东著:《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鲁洁 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黄人颂主编:《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0、[瑞士]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儿童的语言与思维》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11、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2、郑全全著:《社会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章志光主编:《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张春新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马和民、高旭平著:《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杜时忠著:《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李伯黍 岑国桢主编:《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英]约翰·洛克著 傅任敢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周宗奎编著:《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
    20、汪筱华主编:《幼儿园德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1、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版
    22、成尚荣主编:《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23、[德]弗里德里希·包尔生著 何怀宏 廖申白译:《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4、江畅著:《幸福—伦理学启示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5、[瑞士]让·皮亚杰著 卢睿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26、[美]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27、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8、魏贤超著:《道德心理学和道德教育学》——科尔伯格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9、方格、方富熹著:《儿童的心理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0、王大龙主编:《培养能力——德育改革新视角》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1、周采 杨汉麟主编:《外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2、唐凯麟:《伦理学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3、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4、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修订版
    35、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6、康德:《道德行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7、曾钊新著:《道德心理论》中国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8、韩进之主编:《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9、陈帼眉、刘炎主编:《学前教育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庞丽娟、李辉编著:《婴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1、朱智贤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2、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3、陈帼眉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个教育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4、白祖诗著:《中国教育的反思》——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45、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6、周辅成主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47、[瑞士]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48、黑格尔著,贺麟等译:《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9、吴式颖主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50、戴自俺、龚思雪主编:《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段文阁:“个体道德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动力系统”《伦理学》2002年第8期
    2、文艺文:“个体道德的发生与公民道德建设”《伦理学》2002年第8期
    3、王乃正:“当前幼儿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前教育》1996第5期
    4、黄锦芬:“社会转型期幼儿德育的思考”《教育导刊》(广)1996年第5期
    5、蔡迎旗:“发展学前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幼教园地》1996年第6期
    6、杨晓红:“德育渗透与幼儿教育”《黄海学坛》(盐城)1996年第2期
    7、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京)1994年第2期
    8、覃伟合:“试论儿童亲社会行为”《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95年第3期
    9、燕国材:“浅谈道德内化问题”《中学教育》(沪)1997年第5期
    10、刘守旗:“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江苏教育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11、冉乃彦:“3~9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京)1994年第4版
    12、[美]L·M·达利等:“道德规则—其内容与获得”,载《心理学杂志》1991年第2期第53~56页
    13、李莉:“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幼儿德育的启示”《幼教园地》1998年第7/8期
    14、张会敏:“浅议幼儿思想品德教育”《暨南学报 哲社版》1998年第3期
    
    
    15、钱焱:“幼儿德育中的四个转变”《山东教育科研》(济)1998年第4期
    16、齐太晨:“浅谈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幼教园地》1998年第7/8期
    17、龙君委:“幼儿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其培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4期
    18、何磊:“德美结合,以美育德:介绍德美结合六因素德育法”《福建幼儿教育》(福州)1996年第2期
    19、王仪方:“从常规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福建幼儿教育》1996年第2期
    20、胡亦陈:“幼儿德育的实施技巧”《幼儿教育》1994年第9期
    21、陈少华:“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儿童道德研究的新动向”《心理学动态》1999年第1期
    22、陈铃:“学前期幼儿道德动机的调查与研究”《辽宁教育学院学报》(沈阳)1995年第4期
    23、王喻元:“情绪情感的产生与爱集体情感教育”《学前教育》1996年第7/8期
    24、韩红:“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甘肃教育》1996年第7/8期
    25、姚伟:“运用评价协约方法对幼儿进行德育”《幼教园地》1996年第7/8期
    26、胡晓:“新德育观诌议”《幼儿教育》1993年第12期
    27、冯小霞:“学前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发展”,《教育论丛》1991年第2期
    28、庞丽娟:“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幼儿教育”,《幼儿教育》1994年第1、2期
    29、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4期
    30、梁志燊、李辉:“关于幼儿德育与社会性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31、左其沛:“3—9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4期
    32、左其沛:“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德育的科学化”《教育研究》1990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