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案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
     笔者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并结合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相关激励理论对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忽略了经营者人力资本及其产权对其薪酬的影响,同时缺乏对经营者需求的正确认识以及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的激励报酬必须充分考虑经营者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定价,充分考虑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及经营者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这些是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问题的基本思路。
     接着,笔者借鉴国内外经营者薪酬机制改革实践经验,设计了一套包涵年薪制、股权激励、职位消费、保障收益的薪酬激励机制,同时给出相应的配套约束措施设计方案。
     最后,笔者通过对“罗克威尔国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方案”和“西安车辆厂经营者薪酬激励方案”两个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udies the operator's salary incentive mechanism that is based on human capital as property right by us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after consulting lots of relative documents and cases.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operator's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discussing the causes of the operator's incentiv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property and relative incentive theories, the author indicates that the problem lies in two aspects. One is the neglect of the effect of the operator's property right and human capital on payment. Another one is the lack of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operator 's need and proper administrable struc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operator's incentive payment should sufficiently reflect human capital deposit, human capital price, human capital value as well as operator's need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is is the essential way to re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following, the author sets up the frame of the countermeasure of operator's salary incentive mechanism, including annual-salary mechanism, stock incentive project, position consume project and security income proj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establishes the measures that is necessary to bring the project into effect.
    At last, the author prov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ases of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uper-operator payment' and 'Xi'an vehicle corporation operator's salary incentive mechanism'.
引文
[1]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3]李宝元.人力资本运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4]程承坪,魏明侠.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周振华.收入分配:中国经济分析2001-200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朱克江.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9]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绩效评价问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0]陈宇,王忠厚,陈健.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1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2][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4][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5][美]凯斯,费尔.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6][日]宫坂纯一.报酬管理—工资与动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17]T·凡勃仑.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8][美]哈德罗·孔茨,等.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19]Demb Ada, F Neubauer. The Corporate Board:Confronting the Paradoxe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0]I.Fisher. The Nature of Capital and Income[M]. New York, Macmillan, 1906.
    [21]Williamson.Oliver.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ilms, 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22]Leon C Megginson, Donald C.Mosley, Panl H Pietri. Jr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 third edition.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 1989.
    [23]Walanahe. shigem and Isao Yamamoto. Corporate Covemance in Japan[J]. Ways to Improve Low profitability. Corporate Govemance. Vol,1,No,4,October, 1993.
    [24]Alchian A A,Demsetz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25] Jensen M, W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26] Yang, Xiaokai and Ng, Yew-Kwang. Theory 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 Forthcoming. 1994.
    [27] Fama. Agency Problem and the Theory or the Firm[J]. Journal of Political Studies, 1980.
    [28] Holmstrom. Managerial Incentive Problem-A Dynamic Perspective[J].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Honor of Iars Wahbeck, 1982.
    [29] 安蓉泉.国营企业经营者分配机制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季刊,199年第4期.
    [30] 水承静,段力春,洪洁.人力产权化——国企改革的根本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10月.
    [31] 李燕.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收益权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03年第4期.
    [32] 郑兴山.对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系统思考[J].学术月刊,2002年第11期.
    [33] 黄乾.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结构与特征[J].经济学家,2000年第5期.
    [34] 石婷婷.非国有企业人力产权制度安排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经济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
    [35] 钟旭东,胡智荣,胡鹏.企业人力资本的测度和利用效果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6] 黄乾,王学文.人力资本产权与收入分配制度创新[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37] 张苏炜.国有企业建立股份期权激励制度探析——兼论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实现形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
    [38] 刘茂平.基于人力资本产权化的企业效率分析及对策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9] 冯海沧.论国有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J].探索,1998年第4期.
    [40] 董云巍,潘辰雨.现代西方股权激励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41] 朱海文,郭根荣.我国经理股权激励试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上海综合经济,2001年第7期.
    [42] 周泽炯.试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股权激励[J].经济师,2002年第10期.
    [43] 韩慧平,陈翔鸥.人力资本股权激励是国企分配制度的创新[J].当代财经,2001年第9期.
    [44] 黄敏.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9期.
    [45] 孙敬水.建立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应摆正八大关系[J].经济问题,2001年第6期.
    [46] 张传翔.对国有企业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1年第3期.
    [47] 胡宇辰,戴淑燕.股权激励实施的风险规避[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9期.
    
    
    [48]王清.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和内容设计[J].南方经济,2001年第10期.
    [49]李红斐,杨忠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02年第2期.
    [50]王志琪.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1]龚慧云.股权激励的探讨[J].经济师,2002年第12期.
    [52]栾毅.国有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激励理论基础及效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3期.
    [53]张广科,黄瑞芹.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J].财经科学,2002年第5期.
    [54]柯江林,石金涛.劳动契约视角下的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55]孙琳.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与人力资本定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6期.
    [56]赵泉.人力资本定价与企业家报酬[J].东岳论丛,2000年第5期.
    [57]张广科.人力资本理论:一个在企业框架内的界定[J].当代财经,2002年第3期.
    [58]朱杏珍.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59]刘渝琳,曾国平.试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人力资本定价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4期.
    [60]刘烈龙,张乖利.国企经营绩效低下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61]程承坪.略论人力资本产权[J].软科学,2003年第1期.
    [62]沈西林.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3期.
    [63]张同全.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5期.
    [64]赵杰.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65]朱巧玲.论人力资本产权的特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66]程承坪.论人力资本产权对企业效率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3年第1期.
    [67]黄乾.论人力资本产权功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68]崔如波.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与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4期.
    [69]吴平.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激励[J].经济师,2003年第2期.
    [70]崔建华.企业家人力资本收益权:特殊性及其本质原因[J].经济评论,2003年第4期.
    [71]刘烈龙,张乖利.企业人力资本绩效及产权激励[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72]涂建明,强飙,兰玲.人力资本产权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J].江苏商论,2003年第4期.
    [73]熊云飚.人力资本产权与国有企业制度改革[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7期.
    
    
    [74]顾建平.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5期.
    [75]李燕.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收益权问题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3年第4期.
    [76]水承静,王菲.新经济呼唤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人力资本产权化[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7期.
    [77]张素萍.国企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应考虑的几个因素[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78]钱地地.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有关因素探讨[J].工作研究,2002年第3期.
    [79]郑文力.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设计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80]杨灼.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1期.
    [81]朱克江.经营者薪酬激励机制架构分析[J].唯实,2002年第11期.
    [82]曾宪宁.论经营者的薪酬激励机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83]顾建平.我国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论坛,2002年第2期.
    [84]郝丽.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施年薪制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3年第3期.
    [85]牛全保.对企业经营者如何实行年薪制[J].中州审计,2002年第2期.
    [86]杨国民.国企经营者年薪制:完善分配制度的有效形式[J].理论前沿,2003年第22期.
    [87]徐莹.国企经营者年薪制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开放潮,2003年第3期.
    [88]刘呼玲,佘起鹰.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及其核算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89]张小兰,詹蕾.经营者年薪制的实施模式及其有效性评估[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
    [90]张捷.经营者年薪制基本条件亟待完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91]郭泽义.年薪制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92]裴汉青.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理论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
    [93]綦好东、郭惠云、吕玉芹,我国部分省市国企经营者年薪制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财经,2002年第5期.
    [94]曹丽.关于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95]林忠耿.析“职位消费”[J].理论与改革,1996年第4期.
    [96]卢亮,黎天宇.国企经营者职位消费的分析[J].桂海论丛,2001年第5期.
    [97]缪喜玲.规范国企经营者职位消费问题的研究[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年第1期.
    [98]成飞龙,刘崇兴.人力资本在产权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师,1998年第7期.CNKI硕博论文:
    [99]叶宏.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2001年5月.
    [100]孙峥嵘.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者报酬问题研究,湖南大学,2002年4月.
    [101]黄玉春.人力资本定价及激励,西北大学,2002年4月.
    [102]叶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研究,广西大学,2001年4月.
    [103]李卫红.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体系及激励效果的研究,2001年10月.
    [104]胡志梅.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探讨,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5月.
    [105]赵睿.企业家薪酬与企业绩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5月.
    [106]闫淑荣.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构建,西北大学,2001年3月.
    [107]王效梅.经营者股权激励探讨及方案设计,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5月.
    [108]杨军.经营者股权激励及期股制的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6月.
    [109]杜平.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与约束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3月.
    [110]秦里钟.中西方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比较分析,厦门大学,2000年8月.
    [111]林枫.上市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厦门大学,2001年11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