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闲评》叙事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对《梼杌闲评》的叙事艺术进行系统地研究。全文共两章。
     前言概述《梼杌闲评》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分析小说在情节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缺陷。第一节揭示作者在吸收相同题材小说的故事时,对故事进行合理化处理的倾向。第二节论述小说在安排故事时所体现出的前后呼应的整体构思意识。第三节指出小说以历史时间和时序更替为线索组织故事,对情节设计的积极作用,以及季节意识缺乏对后半部书情节发展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第四节通过考察作者对史实和虚构的处理情况,指出虚实结合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小说情节既显得真实可信,又富于传奇色彩。第五节总结本章主要论点。
     第二章以魏忠贤、客印月、侯秋鸿三个人物为例,分析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功及其不足之处。第一节通过对《梼杌闲评》与《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三部同题材小说承袭关系的详尽梳理,指出《梼杌闲评》的魏忠贤形象更为具体生动,富于个性;而小说文本的拼合性质以及观念先行的创作倾向也给人物造成了性格特征不甚谐调的问题。第二节指出客印月是小说着重塑造的人物之一,作者通过创造性地虚构众多故事,使人物形象由同题材小说的类型状态提升到了有一定个性特点的水平。第三节分析侯秋鸿的独特个性,同时指出人物塑造上的观念化倾向。第四节总结本章主要论点。
This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narrative art in the novel Tao Wu Xian Ping from two aspects, the design of plots and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It consists of two chapters.
     The preface summarize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novel Tao Wu Xian Ping, and it also states the purpose of choosing the topic as well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One analyses the novel's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design of plots. Section One reveals that the author tended to deal with the story reasonably while applying the same story from other novels to his novel. Section Two discusses that the author designed the novel as a whole with coordinating the beginning and end while arranging it. Section Three points out the author organized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clues of historical time and seasonal changing,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sign of plots; this section also makes it clear that it is the author's being not sensitiv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easons that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plot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half part of the novel. Section Four firstly researches how the author dealt with fictional and historical events, and then shows that using both fictional and historical events skillfully makes the novel believable as well as romantic. Section Five sums up the main points of Chapter One.
     Chapter Two takes the examples of Wei Zhongxian, Ke Yinyue and Hou Qiuhong to analyse the novel's achievements and shortages in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Section One researches the inherited relations in detail among the four novels, Tao Wu Xian Pin, Jing Shi Yin Yang Meng, Huang Ming Zhong Xing Sheng Lie Zhuan and Wei Zhongxian Novel Chi Jian Shu, which share the same story. Based on the research, this section points out the image of Wei Zhongxian in Tao Wu Xian Pin is more concrete, lively and individual. But because the text was combined by some materials and the author had the concept tendency in writing,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were not so consistent in the novel. Section Two points out Ke Yinyue is one of the characters emphatically portrayed in the novel. The author made up many stories creatively to make this character's image individual to some extent, which surpassed generally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 in the other novels with the same story. Section Three analyses the unique personality of Hou Qiuhou, and points out the concept tendency in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Section Four sums up the main points of this chapter.
引文
[1]以下,三书分别简称为《阴阳梦》、《中兴圣烈传》、《斥奸书》。本文引用三书比较频繁,为了避免繁琐,引录原文时,一律随文出注。所据版本分别为:《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编次,卜维义校点.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版;《皇明中兴圣烈传》.西湖野臣撰.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吴越草莽臣撰,吴湛莹校点.收于侯忠义等主编.《中国古代珍希本小说》,第5册.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起迄页码为:689-867页。
    [2]参见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23页,134页。
    [3]黄人.《小说小话》.见《小说林》,第1卷,1907.引自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上册,202页。
    [4]“或写社会之污秽、浊乱、贪酷、淫媟诸现状,而以刻毒之笔出之,如《金瓶梅》之写淫,《红楼梦》之写侈,《儒林外史》、《梼杌闲评》之写卑劣。读诸书者,或且訾古人以淫冶轻薄导世,不知其人作此书时,皆深极哀痛,血透纸背而成者也,其源出于太史公诸传。”见《月月小说》,第1卷11期,1907年.引自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下册,314-315页。
    [1]见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上册.202页。按:李清,字映碧,江苏兴化人,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
    [2]欧阳健.《梼杌闲评》作者李清考.社会科学战线,1986,1:164-169。
    [3]任祖镛.谁是《梼杌闲评》的作者.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206-208;顾启.冒襄与《梼杌闲评》作者李清.明清小说研究,1989,3:199-209。
    [4]顾克勇.《梼杌闲评》的作者非李清.殷都学刊,1999,4:81-83。
    [5]张平仁.《梼杌闲评》作者非李清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2:96-99。
    [6]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修订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537页。
    [7]陈平仁.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4页。
    [1]本文引用《梼杌闲评》原文时,一律随文出注,不另加脚注。所据版本为:《梼杌闲评》.刘文忠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版;1999年,第1次印刷。
    [2]钱静方.《小说丛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重印.209-225页。按:该书初版于1916年。
    [3]欧阳健.《梼杌闲评》本事考.见《明清小说研究》,第4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年.202-250页。
    [4]莎日娜.《梼杌闲评》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比较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00,1:204-216。
    [1]欧阳健.《梼杌闲评》的思想倾向和形象体系.河北学刊,1984,4:86-90。
    [2]金玉田.《梼杌闲评》思想艺术初探.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1:43-50。
    [3]龙绪江.谈《梼杌闲评》艺术成就.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62-64,41。
    [4]欧阳健.《古典小说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296-309页。
    [5]关四平.《梼杌闲评》文化意蕴管窥.明清小说研究,2005,3:214-221。
    [6]任晓润.《梼杌闲评》的悲剧意蕴.明清小说研究,1991,4:136-148。
    [1]成敏.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大学,2003年.86-95页。
    [2]张平仁.徘徊于时事与世情之间——《梼杌闲评》论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5-58。
    [3]孙一珍.各有千秋 一支独秀——明末四部魏阉小说之比较.明清小说研究,1994,3:173-182。
    [4]黄艳.《梼杌闲评》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12-21页。
    [5]黄艳.传统与另类——《西厢记》与《梼杌闲评》中“红娘”形象之比较.艺术百家,2004,5:35-39,138。
    [1]侯晓琴.矛盾的人性抒写——《梼杌闲评》中的魏忠贤形象.沧桑,2007,4:227-228。
    [2]孙一珍.《明代小说简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211页。
    [3]成敏.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大学,2003年,85-86页。
    [1][美国]王靖宇.《中国叙事文的特性——方法论初探》,见《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42页。《梼杌闲评》在叙事观点(角度)方面,沿袭了全知角度和第三人称半全知角度交替使用的传统叙述手法,创新之处不多,本文不设专章专节进行分析。《梼杌闲评》的主题问题比较复杂,限于能力,本文也不作专门探讨。
    [2][英国]罗吉·福勒主编.《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袁德成译,朱通伯校).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206,207页。
    [1]欧阳健.《历史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236页。
    [2]此处,吴湛莹校点为《清朝》、《圣政》两书,而据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02页),崇祯初年有《圣朝清政》一书;估计与此处的《清朝圣政》应为同一书。
    [1]参见[古希腊]亚理士多德.《诗学》(王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28页。
    [2]《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8-19页。
    [1]杨涟.《杨大洪集》.丛书集成初编,第245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5页。案:杨涟这一著名奏章,《明史》卷244本传及诸多野史、小说都有引录,而以《中兴圣列传》(卷3,第2则)所引最为完备。该书成书仓促,语言拙劣,作者对书中引录的奏疏多半无意且无力改写,因而反比他书更多保存原貌。对照该书,原疏“大盗、刺客”后,当有“东虏、西越之人”六字,为康熙时《杨大洪先生文集》(收于《正谊堂全书》)刊行者张伯行所删。
    [2]参见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1,“禁中演戏”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下册,798-799页。《明史》卷222,第19册,5856页;卷234,第20册,5968,6093页。本文引用《明史》比较频繁,为了避免繁琐,一律随文出注。所据版本为:《明史》.张廷玉等编.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1984年第2次印刷.全28册。
    [3]《玉镜新谭》(影印本),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卷5,751页。仇正伟校改为“奸细沈(氵冖隹)”(64页)。本文引用《玉镜新谭》比较频繁,为了避免繁琐,一律随文出注。所据版本为:《玉镜新谭》.朱长祚著,仇正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版。
    [1]参见文秉.《先拨志始》.上海书店,1982年.233页。
    [1]此说在万历年间蒋一葵著的《长安客话》有记载。“金鳌玉蝀”其实是一座石桥的名字。见《长安客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14-15页。
    [2]杨涟.《杨大洪集》.5页。
    [1]本文引用《酌中志》比较频繁,为了避免繁琐,一律随文出注。所据版本为:《酌中志》.刘若愚著,冯宝琳点校.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就《梼杌闲评》的成书年代(明末或清初)看,作者与《酌中志》接触的可能性固然难以排除,而从小说中魏忠贤、客印月、李永贞、刘若愚、傅应星等人的故事与《酌中志》卷14《客魏始末纪略》、卷15《逆阉羽翼纪略》记载的事迹多有扦格这一情况看,《梼杌闲评》的作者参阅《酌中志》的可能性非常小。
    [1]杨涟.《杨大洪集》.5页。
    [2]同上.6页。
    [1]本节在写法上借鉴了曹立波《<红楼梦>立体式网状结构模型的构建》一文,见《<红楼梦>版本与文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32-44页。
    [2]徐朔方在论证《金瓶梅》世代累积型的创作性质时,曾谈及“镶嵌”式改写的困难问题。见《小说考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9页。
    [3]刘若愚首见于第6回,原名叫刘禺,后改名若愚,书中有一处又叫刘璃(332页),显为刻误所致。为了行文方便,论及此人物时,一律称刘若愚。
    [1]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见《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收于《金圣叹全集》,第1册(曹方人,周锡山标点).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22-24页。
    [2]《石头记》庚辰本第21、24、27、31回批语中有“伏线千里外之笔”、“千里伏线”、“伏线法”、“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等说法.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474页、535页、619页、729页。甲戌本第27回回末总评也有“千里外伏线”之说.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影印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卷之七,13叶,b面。
    [3]此僧的名号书中从未点明,在书前的16幅绣像中,最后一幅的人物叫摩天顽僧,与此回所写该高僧驻锡的摩天岭吻合。
    [1]魏忠贤原名进忠,入宫以后改名忠贤。
    [2]钱静方.《小说丛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209页。
    [1]李渔.《闲情偶寄》(江巨荣,卢寿荣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6页。
    [2]参见王靖宇.《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23页。
    [3]本文提及人物年龄时,均按虚岁计算。
    [4]钱静方.《小说丛考》.210页。
    [1]欧阳健.《<梼杌闲评>本事考》.见《明清小说研究》,第4辑.1986年.203-205页。
    [1]淮河水灾多发生于农历六、七、八月.参见《明史》卷28,第2册,445-454页。
    [2]此回只说石林庄属蓟州管辖,第16、17回明确点出石林庄在宝坻境内(199页,210页)。
    [3]第22回,陈氏变成了“程氏”(268页),显为刻误。
    [1]杨涟等人的结局,现存的《斥奸书》只有目(第13回:“许显纯罗织排忠,杨左都沉冤毙狱”)无文,不过,该书以《玉镜新谭》为主要素材来源,而《玉镜新谭》卷2有这样的描述:“又值暑月,尸供蝇蛆,身被重伤,仅以血溅旧衣,裹置棺内。”(11页)这一描述的合理性很高,因此,被《斥奸书》采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1]谢肇淛.《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312-313页。按:印晓峰在《出版说明》里指出,此书书名时常作“五杂俎”,其实是错误的。
    [1]参见吴新雷,朱栋霖主编.《中国昆曲艺术》.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3-14页。
    [1]参见陈智超编著.《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册,497-498页。
    [2]参见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634页;《明史》卷306,第26册,7850页。
    [3]参见刘若愚.《酌中志》,卷2《忧危竑议后记》:《利玛窦日记选》.见《明史资料丛刊》,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174-176页。
    [4]文秉.《先拨志始》.104页。
    [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卷78,3002页:卷80,3080,3082,3086页。《三朝要典》,四库禁煅书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史部,第56册,26页。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70,1127-1129页。
    [2]同上,卷70,1129页。
    [3]参见朱国祯.《涌幢小品》.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卷32,“妖人物”条,下册,763-771页。
    [1]杨涟.《杨大洪集》.1页。
    [2]《阴阳梦》与《玉镜新谭》的密切关系不限于前10回,《阳梦》的后20回也与《玉镜新谭》的许多内容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有的学者推测两书的作者为同一个人。参见顾克勇.《警世阴阳梦》作者为朱长祚考.济宁师专学报,2000,1:29-31。
    [1]魏忠贤的生日是“三月晦日”(505页),候一娘自儿子辰生(魏忠贤的小名)出生后在临清“又混了半年”(48页),离开临清前往“东三府”,“小春天气”(52页)即十月,已在路上行走多日;在火楼铺养病“一住两个月”(53页),上路不久即被强盗劫持。此时魏忠贤还未满周岁。在强盗庄园“整整住了十个年头”(58页),打定主意逃走;“辰生此时已十余岁”(59页)。可见,魏忠贤母子被强盗扣押不止十年,而是十余年。此后在宝坻石林庄住了“半年多”(72页),已近年底;来年“暮春天气”(74页),离开宝坻到达京城,“八个月”(82页)后,遇到临清王公子的仆人,此时距当初离开临清已有“十五六年”(80页),就是说,魏忠贤初到京城时是十五六岁,那么,在宝坻石林庄时应为十四五岁,在强盗庄园从一岁呆到十三四岁。
    [1]黄艳.《梼杌闲评》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6页。
    [2]王文禄.《龙兴慈记》,引自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179页。
    [1]候一娘在京城呆了八个月,邂逅王公子的仆人贻安,说“一别十五六年”(80页);第13回,魏忠贤对客印月说:“后同母亲到京住了半年”(151页),前后说法稍有出入,大致可理解为魏忠贤在京城居住的时间比较短暂。
    [2]第13回,魏忠贤对客印月说:“在扬州住了几年”。(151页)
    [1]客印月的丫头侯秋鸿出场时十六七岁,(152页)客印月想必比她至少大上两三岁,此时应为十八九岁或更大些;而第6回说,魏忠贤十三四岁时,客印月是七岁,(65页)也就是说,魏忠贤要大客印月六七岁。
    [2]武清在涿州正东,北京在涿州东北,由涿州到北京却绕道武清,这种地理方位的错误,已经由欧阳健指出。见欧阳健.《警世阴阳梦》得失论。《明清小说论丛》,第5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118-132页。《梼杌闲评》说,魏忠贤由蓟州前往北京,在长店结识了陈监生,尔后一起进京。作者说“那长店是个小去处”(187页),却很可能是真实的地名,因为如今北京东郊仍有个叫长店的村子(在朝阳区的东五环北路之外),由北京正东的蓟州进入京城,路经长店,非常合理。这一细节,最能显示作者对京师及周边地区的熟识程度。
    [1][唐朝]甄权.《药性论》:“(乌蛇)能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髭脱落,瘑痒疥等。”见尚志钧辑。《药性论·药性趋分类论》合刊本.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6年.101页。[元朝]王好古.《汤液本草》:“《本草》云:(乌蛇)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见崔扫尘,尤荣辑点校,《汤液本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92页。李时珍.《本草刚目·鳞部》:“(乌蛇)胆,[治]大风疠疾,木舌胀塞。”“卵,[治]大风癞疾。”见《本草刚目》,点校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2版.卷43,下册,2406页。
    [1]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王明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版:1996年,第4次印刷,206-207页。此故事又见于《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版,1995年,第6次印刷.卷414,第9册,3373-3374页。
    [2]我倾向于欧阳健的说法:《阴阳梦》的作者大约是个村夫子,也许从来就没有到过河北一带地方。见欧阳健.《警世阴阳梦》得失论.《明清小说论丛》,第5辑.121页。
    [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1997年重印.上册,178-179页。此书写成于万历朝后期,终明之世,不曾刊刻印行,但有众多的钞本流行于世。见原书书前沈振《附识》(见《明代笔记大观》,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中华书局版未收此《附识》)。《阴阳梦》第7回说太监花子对行人非常无礼,行人和他们作对,他们就钻来“一把挤住你的阴囊”,——这显然是“或握其阴”的对译。
    [1]《斥奸书》第2回回末评:“圣贤为龙为蛇,奸雄为鼠为□,而一种骯麟之气自在,不尽作龌龊态也。”古本小说集成本.39-40页.
    [1]善于考证的历史学家,对禁宫的生活有时也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明史》卷305,草草叙述完魏忠贤肆虐宫闱之事,却加了这样一句结语:“禁掖事秘,莫详也。”见第26册,7816页。
    [2]欧阳健.《梼杌闲评》本事考证.见《明清小说研究》,第5辑.215-216页。
    [3]参见方诗铭,方小芬.《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32-644页。
    [1]谢肇涮.《五杂组》.179-180页。
    [2]故宫博物院现藏明代绢本设色“朱瞻基斗鹌鹑”立轴,描绘明宣宗朱瞻基于御园观看斗鹌鹁的情景。宣宗居中端坐,周围有宦官、侍从和童仆侍奉。方桌上置一圆形围挡,两名宦官正在斗弄圈中的鹌鹁,旁边的侍从捧着笼子,笼中畜有备用的鹌鹑。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7月20日,第15版。
    [3]第23回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此时正是天启元年三月下旬。皇上大婚吉期仅有一月……”(282页)证诸《明史》熹宗本纪(卷22,第2册,299页):四月二十七日(戊戌),册封张氏为皇后,丝毫不爽。
    [4]《斥奸书》第13-21回有目无文,不过,从回目可以推测,《祷杌闲评》显然也采纳了这9回书的大部分故事。
    [1]参见《汉书》卷99,《王莽传》:《宋史》卷473,《秦桧列传》。
    [2]金日升.《颂天胪笔》.四库禁煅书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史部,第6册,卷23,445页。
    [1]《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第27回回末评,古本小说集成本,296页。
    [1]参见李渔.《闲情偶寄》(江巨荣,卢寿荣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3-24页。
    [2]第42回开头,紧承上回以历史事件“黄山案”为素材的故事,作者顺势虚构了郁玉燕峻拒奴仆吴天荣强娶的小故事,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1]参见[英国]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第四章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
    [2]参见15页,注[2]。
    [1]参见沈榜.《宛署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卷10,“奶口”条,81-83页。
    [1]参见39页,注[1]。
    [2]“解语花”,典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与《安禄山事迹》合刊,曾贻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49页。
    [1]谈迁说客氏“年十八入乳”,而在接着引录的泰昌元年天启帝给兵部的上谕中,即有客氏“效力十六载”的话。见《国榷》,张宗祥校点.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年.卷88,第6册,5382页。由天启帝的上谕可知,客氏是在天启帝出生的那一年即万历三十三年(1605)入宫做乳母的。万历二十五年(1597),客氏十八岁,此时距天启帝出生还差8年。谈迁的说法显然有误。《酌中志》卷14述及客氏的生世时,不曾说明她何年入宫做乳母。
    [2]参见39页,注[1]。
    [3]参见《阴阳梦》第14回:“立心奸巧,秉性炻恶”(63页);《斥奸书》第3回:“十分狡猾”(721页)。
    [1]见第2回回末评语,古本小说集成本,39页。
    [1]欧阳健.《栲杌闲评》的思想倾向和形象体系.河北学刊,1984,4:88。
    [1]梼杌闲评.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长安道人国清编次.警世阴阳梦.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3]长安道人国清编次,卜维义校点.警世阴阳梦.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版
    [4]吴越草莽臣撰.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5]吴越草莽臣撰,吴湛莹校点.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见侯忠义等主编.中国古代珍希本小说,第5册.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
    [6]西湖野臣撰.皇明中兴圣烈传.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7]江左樵子编辑,钱江拗生批点,史愚校点.樵史通俗演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8]金木散人编著,刘葳校点.鼓掌绝尘.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版
    [9]陈曦钟等编.三国演义(会校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
    [10]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曹方人,周锡山标点.金圣叹全集,第1、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版
    [11]秦修容整理.金瓶梅(会评会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1版
    [12]吴承恩著.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版
    [13]曹雪芹,高鹗著.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版
    [14]钱彩编次.说岳全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5]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1983年,第3次印刷
    [16]鲁迅辑录.唐宋传奇.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2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7]闇甫著.魏监磨忠记.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1955年
    [18]邱园著.党人碑.古本戏曲丛刊三集.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
    [19]张廷玉等编.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
    [20]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版
    [21]夏燮著,沈仲九标点.明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1980年,第2次印刷
    [22]谈迁著,张宗祥校点.国榷.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版
    [23]朱长祚著.玉镜新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版
    [24]朱长祚著,仇正伟点校.玉镜新谭.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版
    [25]刘若愚著.冯宝琳校点.酌中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6]顾秉谦等纂修.三朝要典.四库禁煅书丛刊.史部,第5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27]李清著.三垣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版;1997年重印
    [28]金日升辑.颂天胪笔.四库禁煅书丛刊,史部,第5-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
    [29]文秉著.先拨志始.上海书店,1982年
    [30]蒋平阶著.东林始末.上海书店,1982年
    [31]李逊之著.三朝野记.上海书店,1982年
    [32]李逊之撰.泰昌朝记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2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版
    [33]沈榜著.宛署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34]蒋一葵著.长安客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35]沈德符著.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版,1997年重印
    [36]谢肇涮著.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7]郑仲夔著.耳新.丛书集成初编,第294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
    [38]吴应箕著.启祯两朝剥复录.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版
    [39]计六奇著.魏德良,任道斌点校.明季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版;2006年,第2次印刷
    [40]陈鼎编.东林列传.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第1版
    [41]于浩辑.明清史料丛书八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2]张爵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国风土志丛刊,第16册.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第1版
    [43]宋起凤著.稗说.明史资料丛刊,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
    [44]杨涟著.杨大洪集,丛书集成初编,第245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
    [45]蒋瑞藻编,江竹虚标校.小说考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1版
    [46]钱静方著.小说丛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版(1919年初版)
    [47]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
    [48]鲁迅著.小说旧闻钞.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9]孙楷第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新1版
    [50]孙楷第著.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年,第1版
    [51]孙楷第著.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2]郑振铎著.中国文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3]赵景深著.中国小说丛考.济南:齐鲁书社,1980年,第1版
    [54]林辰著.明末清初小说述录.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版
    [55]徐朔方著.小说考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6]程毅中著.明代小说丛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7]傅承洲著.冯梦龙与通俗文学.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8]傅承洲著.明代文人与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版
    [59]曹立波著.《红楼梦》版本与文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版
    [60]邱忠孝著.魏忠贤系列小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1]明清小说论丛,五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1987年
    [62]纪德君著.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64]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5]孙一珍著.明代小说的艺术流变.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版
    [66]陈大康著.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版
    [67]陈大康著.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版
    [68]欧阳健著.历史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69]徐朔方,孙秋克著.明代文学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70]孙一珍著.明代小说简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71]李忠明著.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72]王汝梅,张羽著.中国小说理论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3]王平著.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4]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75][美国]王靖宇著.中国早期叙事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76][美国]浦安迪著.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77][美国]浦安迪著,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1版
    [78]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修订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79]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第1版
    [80]杜云编.明清小说序跋选.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81]丁锡根编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82]黄霖,韩同文选注.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修订本).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版
    [83]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84]王利器辑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版
    [85]李渔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86]祁彪佳著,黄裳校录.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新1版
    [87]谢国桢著.增订晚明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1版
    [88]谢国桢著.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89]孟森著.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版;2003年,第2次印刷
    [90]孟森著.明清史论著集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4月,第1版
    [91]苗棣著.魏忠贤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92]韩大成 杨欣著.魏忠贤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版;2004年,第2次 印刷
    [93]王春瑜,杜婉言著.明朝宦官.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94][日本]小野和子著.明季党社考(李庆,张荣湄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版
    [95][美国]牟复礼,[英国]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册(张书生等译)(《剑桥中国史》第7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96][美国]牟复礼,[英国]崔瑞德编.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册(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国史》第8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97]肃宁县地方志办公室编.肃宁史话.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1版
    [98]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编.北京史(增订版).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3年9月,第2版
    [99]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3月,第1版
    [100][英国]福斯特著,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第1版
    [101][美国]W.C.布斯著.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
    [102][德国]沃尔夫冈·伊瑟尔著,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陈定家,汪正龙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5年,第2次印刷
    [103]张寅德编选.叙事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04][荷兰]米克·巴尔著.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105][美国]戴维·赫尔曼著.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2004年,第3次印刷
    [106][美国]柯文著.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5年重印
    [107][法国]弗朗索瓦·勒莫著.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唐家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
    [108]John W.Dardess.Blood and History in China:The Donglin Faction and Its Repression,1620-1627.Honolulu: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2002.
    [109]A.H.Plaks.ed.Chinese Narrative: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
    [110]David Der-Wei Wang(王德威).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History,Violence,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
    [1]欧阳健.《梼杌闲评》的思想倾向和形象体系.河北学刊,1984,4
    [2]金玉田.《梼杌闲评》思想艺术初探.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1
    [3]欧阳健.《梼杌闲评》作者李清考.社会科学战线,1986,1
    [4]欧阳健.《梼杌闲评》本事考证.见《明清小说研究》,第4辑.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年
    [4]张丙钊.《梼杌闲评》语言的地方特色.明清小说研究,1986,2
    [5]任祖镛.谁是《梼杌闲评》的作者.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6]于平.恶之花 情之果——《梼杌闲评》创作倾向浅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4
    [7]顾启.冒襄与《梼杌闲评》作者李清.明清小说研究,1989,3
    [8]龙绪江.谈《梼杌闲评》艺术成就.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1,4
    [9]任晓润.《梼杌闲评》的悲剧意蕴.明清小说研究,1991,4
    [10]任晓润.情缘悲剧与历史悲剧的交汇融合——《梼杌闲评》、《长生殿》、《桃花扇》悲剧意蕴探寻.社会科学战线,1992,4
    [111]王广信.《梼杌闲评》讽刺手法初探.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3
    [12]周维培.晚明时事小说与《梼杌闲评》.古典文学知识,1994,2
    [13]欧阳健.《梼杌闲评》的实事与虚构.见古小说研究论,成都:巴蜀书社,1997年,第1版
    [14]顾克勇.《梼杌闲评》的作者非李清.殷都学刊,1999,4
    [15]莎日娜.《梼杌闲评》与《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比较研究.明清小说研究,2000,1
    [16]戴承元 邓军.一张明朝衰亡的病历——简评《梼杌闲评》.安康师专学报,第13卷,第3期,2001,9
    [17]张平仁.徘徊于时事与世情之间——《梼杌闲评》论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8]黄艳.传统与另类——《西厢记》与《梼杌闲评》中“红娘”形象之比较.艺术百家,2004,5
    [19]关四平.《梼杌闲评》文化意蕴管窥.明清小说研究,2005,3
    [20]栾星.明清之际的三部讲史小说——《剿闯通俗小说》、《定鼎奇闻》、《樵史通俗演义》.见明清小说论丛,第3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6
    [21]欧阳健.《警世阴阳梦》得失论.见《明清小说论丛》,第5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版
    [22]欧阳见拙.晚明新闻小说试论.明清小说研究,1988,4
    [23]萧湘恺.《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幻影》·《章台柳》——中国小说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考辨之二.明清小说研究,1989,2
    [24]齐裕煜.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述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9,2
    [25]陈大道.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特色.见小说戏曲研究(第三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
    [26]欧阳健.超前于史籍编纂的小说创作——明清时事小说新论.文学遗产,1992,5
    [27]郭浩帆.时事小说兴起原因探.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28]孙一珍.各有千秋一枝独秀——明末四部魏阉小说之比较.明清小说研究,1994,3
    [29]刘书成.明清之际时事小说的基本特征及繁盛原因.甘肃社会科学,1994,3
    [30]莎日娜.乱世悲歌与政治童话——试论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创作心态.明清小说研究,1997,3
    [31]宋常立.中国古代小说的叙述分层.明清小说研究,1999,1
    [32]顾克勇.《警世阴阳梦》作者为朱长祚考.济宁师专学报,2000,1
    [33]顾克勇.时事小说快速问世探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4]井玉贵.《警世阴阳梦》、《清夜钟》作者新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4
    [35]井玉贵.“传信”与“违实”—《魏忠贤小说斥奸书》论.明清小说研究,2006,1
    [36]赵克生.明代私阉之禁.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37]朱恒夫.论明清时事剧与时事小说.明清小说研究,2002,2
    [38]顾克勇 王定云.情与理的困惑选择——论时事小说的创作特色.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39]欧阳健.历史小说论纲.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5卷,第1期,2003,3,
    [40]张平仁.明清时事小说与时事剧的新闻传播价值.社会科学辑刊,2003,5
    [41]张平仁.时事小说艺术特征论略.明清小说研究,2004,2
    [42]张平仁.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考订.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2
    [43]马明达 杜常顺.明代宦官与佛教寺院.暨南大学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5
    [44]刘果.论明代历史题材小说真实与虚构观念的理论与实践.明清小说研究,2005,3
    [45]成敏.小说史视野中的时事小说.中国文化研究,2006,1
    [46]胡海义 贺秋菊.好议时政之风与明末时事小说的兴起.船山学刊,2006,1
    [47]赵克生.明代生祠现象探析.求是学刊,2006,2
    [48]许军.“明清时事小说”概念考.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9]成敏.论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兴盛的文学背景.中国文化研究,2007,2
    [50]顾克勇.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硕士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00
    [51]张幼平.《祷杌闲评》与世情描写:[硕士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1
    [52]陈平仁.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2
    [53]成敏.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大学,2003
    [54]姬忠勋.明清之际时事小说研究:[博士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
    [55]黄艳.《梼杌闲评》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