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间的中观经济,并带有行政区划性质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以及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本文通过构建一套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测评指标体系,对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实际测评,准确考察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际水平,同时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得出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突出特征以及与发达地区的实际差距,并就提升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指导思想、提升思路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安徽不同类别的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提升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及至安徽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这也对国内其他类似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The county economy between macro-economy and micro-economy with the quality of administrational divisions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suppo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is essential for not only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als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the settlement of the issues concerning " the practical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 the fulfillment of developing the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Besides, to rai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y economy is the primary means to develop the county economy.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county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esides, it probes in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 gap with the developed areas, and explains the guidance and means. By this,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 detail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unty economy competi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which is for our reference to deal with the similar problems in other areas.
引文
[1] 白永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年3月
    [2] 陈文科.中国县域经济转轨中的矛盾与成因分析,广东社会科学[J],2003年第2期,62-67页
    [3] 陈龙跃.在提升竞争力中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J],2003年8月
    [4] 陈朝宗,张春霞.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战略思考,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3.3,5-8页
    [5] 陈翔,夏安宁等.无为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决策咨询[J],2002年6月
    [6] 蔡坚,龙潭.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竞争力及其评价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4年11月
    [7] 符正平.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管理世界[J],1999年第3期,216-217页
    [8] 谷建全.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科技论坛[J],2004.5
    [9] 胡荣华,刘光平.江苏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J],2004年第2期,23-29页
    [10] 黄先荣.国家竞争力研究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J],1997年第2期,67页
    [11] 黄燎隆.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初探,大众科技[J],2004.11
    [12] 黄占国.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性思考,农村经济[J],2004.5
    [13] 洪玉,葛小娥等.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浙江统计[J],2004年5期,38-39
    [14] IMD.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 book[J]. 2003
    [15] 陆荣.构建安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江淮论坛[J],2005.3
    [16] 陆亚琴.竞争力理论与县域经济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4.6
    [17] 李宝新,张淑莲.河北省地区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J],2004.9
    [18] 李文星,新公共管理与中国欠发达县域竞争力的提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2年第5期,183—186页
    [19] 刘坪,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析,四川财政[J],2003.2
    [20] 潘泽义.安徽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J],2004年第5期,855-858页
    [21] Philippe. Monfort and Rosella. nicolini. Regional Convergence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J]. 2000
    [22] 钱良信.提升县域科技水平,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安徽科技[J],2005.9
    [23] 戎承法,张正河.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农业技术经济[J],2003.6
    [24] 孙文生,张丽.河北省县域经济实力评价研究,统计与预测[J],2004.3
    [25] 王秉安,洪文生.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以福建位例,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3年第3期,9—13页
    [26] 王军,秦朝钧.县域竞争力研究述评,上饶师范学院学报[J],2004.8
    [27] 王贤海.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宿州学院学报[J],2005年1月,37—40页
    [28] 王贤海.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统计与决策[J],2006年5月
    [29] 吴国清.皖南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6年第4期,80-82
    [30] 徐福生等.山东县域经济经济力评价,山东电大学报[J],2004年第4期
    [31] 薛澜.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中国科技论坛[J],1995.6,32页
    [32] 肖庆文.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策略探析,山东经济[J],2004年9月,99-103
    [33] 谢培秀,过劲松.东向战略与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J],2005年第4期,26-31
    [34] 严于龙.我国地区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中国软科学[J],1998.4,109页。
    [35] 闫恩虎.县域经济规划初探,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2003.8
    [36] 余鲁.西部地区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思路,陕西农业科学[J],2004.03
    [37] 叶文涛.宁波县域综合竞争力点评及提升路径,宏观经济研究[J],2002.10
    [38] 邹薇.竞争力的源泉: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年第1期,35页
    [39] 朱允卫,杨万江.县域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社会科学[J],2003年第7期,173-177页
    [40] 张贯卿.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沿[J],2004.7
    [41] 张丽,孙文生.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统计与决策[J],2005年11月,128—130页
    [42] 赵建芳.论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甘肃社会科学[J],2004.6,220—225
    [43] 赵亚贞.县域经济: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战略的基本路径,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年第3期
    [44] 赵修渝.试论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8月,14—16
    [45] 周青.改善县级政府调控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共福建省委党 校学报[J],2004年8月
    [46] 周慧敏.发展县域经济 实现全面小康,铜陵学院学报[J],2004年第3期
    [47] 左继宏,胡树华.关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J],2004年8月
    [48]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安徽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参考[J],2003年第77期,14-24
    [49] 国家计委培训中心.县域经济发展与规划[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4
    [50] 麦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译本)[M],华夏出版社,2002,534-547
    [51] Michael 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2] 陈德昌,张敬一.生态经济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
    [53] 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5
    [54]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
    [55] 程必定.区域空间秩序—兼对长江中下游省区的实证研究[M],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98
    [56] 曹远征.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发展报告—科技竞争力主题研究[M],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
    [57] 樊纲.发展的道理[],三联书店,2002,175—187
    [58] 郭生练,胡树华.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9] 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135
    [60]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61] 厉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M],经济时报出版社,2000.1,109-113页
    [52] 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63] 刘照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纵横[M],中国物价出版社,北京,2000.6
    [64] 马克思.马克思恩克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5,97页
    [65] 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2
    [66] 孙万松,孙启萌.园区经济与城市核心竞争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67] 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8
    [68]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1997.5
    [69] 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航空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
    [70] 韦伟,孙自铎.安徽省若干重大经济问题研究[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 2
    [71] 韦伟.与省长谈安徽发展[],合肥工业大学,2003.7
    [72] 谫立立新.区域产业竞争力—泉州、温州、苏州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
    [73] 于大江.提高城市竞争力[M],海洋出版社,2001年
    [74] 游祖勇.中国县域经济与政府行为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
    [75] 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9-10
    [76] 朱舜.县域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77] 张敦富.区域经济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78] 张金山.中国县域经济导论[M],杭州大学出版社,杭州,1997年2月
    [79] 张德生.安徽省经济地理[M],新华出版社,1987年7月,P389
    [80] 《经济日报》第3版[J],2004年5月9日
    [81] 王蓉,张万方.300亿财政缺口何处找出路?《合肥晚报》[J],2004.9.3
    [82] 刘纯友,生态安徽:奋力崛起新平台,《安徽同报》[J],2005.8.30
    [83] 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7月
    [84] 江苏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7月
    [85] 浙江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7月
    [8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4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87]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信息报社,2004中国百强县(市)发展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88] 安徽统计信息网.http://aht jj.ah.gov.cn
    [89]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09
    [90] 中国县域经济网.http://www, china-county, org/index, asp
    [91] 中国市县区长网.http://www,chinaccer,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