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人的价值、需求及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对老龄化有个明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有利于克服对老年人的歧视现象,促进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掘老年人力资源,也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老龄问题归结为三个方面,即:如何正确认识老年人的价值;如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怎样更好地进行社会参与。要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和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就要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并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这一宝贵财富。在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社会问题的今天,能否解决好老龄问题,将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aging socie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aging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lear cognition and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 that. It is very helpful to overcome the aged discrimination, and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of the aged. Fully utilizing the aged manpower resource can help protecting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ged. By concerning the connec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e aging problem into three aspects: recognizing the aged value, satisfying the aged demands, the aged participation in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rst two aspects demand the aged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at the same time fully utilization of the aged manpower resource. Nowadays, the aging problems have become a big social problem, and it deep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whether can we solve it well.
引文
(1) 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人民日报.2001-3-29.
    (2) 张文范、姜向群等.21世纪的中国老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口研究.2000年第5期.
    (3) 胡建成、钟平.对老年人价值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79年.p7.
    (5) 姜向群.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研究.人口研究.2001年第2期.
    (6) [日]长古川和夫、霍山德尔.老年心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p329-330.
    (7) 潘允康、阮丹青。中国城市家庭网.浙江学刊.1995年第3期.
    (8) 邬沧萍、穆光宗著.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p257.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p260.
    (10) 《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p357-365.
    (11) 郭远发、胡国华.银色世界.学苑出版社.1990年.p20.
    (12) 时蓉华.老年心理保健必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年.p8.
    (13) 张纯元主编.中国老年人口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p223.
    (14) 同上
    (15) 同上
    (15) 复寿劳.捕东老人的养老意愿.社会.1997年第11期.
    (17) 现代老年学.郑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p72.
    (18) 万克德.老年人口: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人口学刊.1997年第2期.
    (19) 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编:《国外老龄问题》.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p39.
    (20) 王平君.谈谈弗洛姆的老年观冲国老年.1999年第5期.
    (21) 同上
    (22) 参见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月报》.1997年第10期.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3年.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江泽民.新华月报.2002年12月.
    3.袁缉辉、王因为、徐勤编著.当代老年社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
    4. 张纯元主编.中国老年人口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5.田雪原主编.中国老年人口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
    6. 袁缉辉、张钟汝.主编.老龄化对中国之挑战.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7.陈蕃主编.21世纪老年问题研究.宇航出版社.1993年.
    8.田雪原著.大国之难.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
    9.邬沧萍、穆光宗著.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人的价值与社会共享.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0年.
    11.胡伟略著.人口社会学.冲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熊必俊编著.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13.毕世杰著.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14.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15.阿瑟·奥肯著.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1999年.
    16.西奥多·舒尔茨著.人力资本投资.商务印书馆.1990年.
    17.吉利斯等著.发展经济学.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8.杨宗传.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活动的研究.人口研究.1989年第5期.
    19.明艳.老年人精神需求“差序格局”.南方人口.2000年第2期.
    20.邬沧萍、姚远.老龄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求是杂志.2002年第2期.
    21.姚远.文化价值是老年人的首要社会价值.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1期.
    22.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0日B3版.
    23.吴秋风.发展高心技术产业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研究.2000年第6期.
    24.张文范、姜向群等.21世纪的中国老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人口研究.2000年第5期.
    25.柳玉芝.高龄女性老人的现状和我们的责任.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6期
    26. 贾云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助老服务的孺求研究.人口研究.2002年第2期.
    27.陈功、姜向群等.人情冷暖:中国正出现“精神赡养”危机吗.中国老年.1999年第2期.
    28.姚远.重视非正式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人口与经济.2002年第5期.
    29. 姜向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一期.
    30.刘同昌.老年歧视与社会责任.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经济2000年第1期.
    31.杨利春、杨红丽.建立大型城市郊区老年社区的可行性分析.西北人口.2002年第3期.
    32.林源.人的本质、价值与我们时代的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33.姜向群.对老年人社会价值的研究.人口研究.2001年第2期.
    34.朱国宏、卢元帅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一个需求方面的分析.人口研究.2001年第6期.
    
    
    35.李淑梅.人的需要结构及其历史发展.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8期.
    36.姚远.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关系的文化思考.人口研究.1999年第5期.
    37.张忠松、丁煜.正确认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价值.福建人口.2000年第2期.
    38.陈红.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4期.
    39.洪国栋、崔今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5期.
    40.万本根、赵喜顺.重视老龄问题发展老龄产业.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
    41.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人口研究.2002年第5期.
    42.沈兵明、应凤其、王冠华.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杭州市老年人需求状况抽样调查说起.人口研究.1998年第6期.
    43.黄润龙.我国老年人口的价值观初探.人口学刊.2002年第1期.
    44.杨宗传.再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第1期.
    45.人口研究编辑部.发展老龄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人口研究2001年第2期.
    46.穆光宗.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7.穆光宗.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人口研究.2002年第1期.
    48.万克德.老年人口: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人口学刊1997年第2期.
    49.时金芝.开发老年人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老年人口.2000年第3期.
    50.原新.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南方人口.2000年第1期.
    51.胡建成、钟平.对老年人价值的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52.林源.人的本质、价值与我们时代的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53.寿莉莉、朱即明.中美高龄老人社会活动的比较研究——剖析美国麻省波士顿地区和中国上海个案.人口.2000年第2期.
    54.柳玉芝、张纯元.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1期.
    55.赵喜顺.论养老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2期.
    56.杜午禄.人口老龄化与退休当低龄化剖析.人口研究.2003年第2期.
    57.翟振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解决人口问题.人口研究.2003年第1期.
    58.李君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59.杨淑芹.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趋势及对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9期.
    60.孙明霞.新世纪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价值.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61.余波.关于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探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62.田绪勇、丁玉刚.京港两地老年人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社会.2002年第9期.
    63.李佩玲.论老年人健康的若干社会影响因素.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