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特殊文化功能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之际,是我国社会变革将欲进入节点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城镇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繁盛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城镇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个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联结广大乡村和大中型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层级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依托经济的勃兴,许多江南城镇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功能,成为蕴藉深厚的人文重镇,出现了文人集聚在非中心城市和城镇里,形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学流派的盛况,呈现出中国文学重心下移的局面。此种现象的发生在我国城镇发展史和文化史上都堪称空前绝后。
     本文选择产生在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几个文学流派——虞山诗派、娄东诗派和梅里词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作家和作品的分析,梳理出体现城镇文化功能的几大核心要素,即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和文化的勃兴,江南文人的诗意栖居,便利的水运交通和士人的文化足迹,城镇中的文化世族,传统藏书和刻书的发达,以及文坛巨子归隐故里所造成的盛大人文效应,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等,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来全面探讨此际江南城镇特殊文化功能。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七章。
     第一章“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繁荣与发展”:第一节梳理江南城镇的历史建制和沿革,第二节论述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经济的繁盛,第三节分析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化的勃兴,第四节讲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个案考察,通过几个文化个案反映城镇的兴盛状况。
     第二章“江南城镇诗意的栖居环境及其与文学活动的关系”,第一节介绍明清之际江南城镇文人的诗意栖居,第二节梳理城镇文人于园林池馆间的风雅聚会,第三节分析钱柳唱和的缘起及其文化史意义,第四节论述赏花吟诗与文人的心路交集。
     第三章“发达便利的水路交通与江南士人的文化足迹”:第一节介绍明清江南城镇的水运特色,第二节分析江湖水路与江南文人的主要文化行为,第三节论述舟船中的江南城镇文学活动。
     第四章“文化世家和江南城镇的双向互动”:第一节梳理相关城镇的文化世家概况,第二节分析世家望族的人文特征,第三节讲科甲相传下的江南城镇世家弟子,分析其二者间的紧密关系。
     第五章“江南城镇的盛大图书事业”:第一节讲宏富的城镇私家藏书状况,第二节讲繁荣的城镇图书刊刻业,第三节论述城镇文人的规模宏大的著述与编书成就,重点辨析其对清初文学变革的推动之功。
     第六章“文坛巨子的回归故里与明清之际文学重心的下移”:第一节梳理清初士人的归隐之风,第二节介绍士人回归故里后的文化贡献,第三节探讨江南城镇在清初特殊的文学地位。
     第七章“江南城镇与清初复明文化运动”:第一节分析江南城镇产生复明文化运动的原因和独特优势,第二节介绍与复明文化运动的相关城镇士人概况,第三节具体论述城镇士人与复明文化运动的具体交集,第四节归纳江南城镇作为清初复明文化运动重镇的特殊意义,并进行文化反思。
     结语从集聚与辐射两个方面出发,来剖析明清之际江南城镇的独特文化功能。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ina's social changes would liketo enter a key period. With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y and the enlargementof markets, our towns have entered a high-speed prosperous period,especially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development ofthe towns in this area ranks first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towns emergein large numbers, like th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Togetherwith the vast countryside and the large or medium-sized cities, they playimportant roles in the hierarchic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cities. Relyingon the economic boom, many towns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display a strong cultural function and become profound humanistic towns.Scholars gathered in non-central cities or towns, form a national impacton the literary genre of pomp, appeared in Chinese literature focus. Theemergence of such a phenomenon is unprecedented and unrepeatable in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ltural history.
     In this essay, we will choose several schools of literature, whichare produced in Jiangnan town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uch asYushan school of poetry、Loudou school of poetry and Meili school of poetr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authors and works, we tend to combseveral core elements which can reflect urban culture function, namely,the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of Jiangnan Towns, thepoetic dwelling of Jiangnan literati, th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theculture footprint of literati, the cultural clans in the towns, the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brary and engraved books, the royal humaneeffect that is caused by a literary giant for his retirement, the Jiangnantowns and the cultural movement to restore the Ming Dynasty in theEarlyQing Dynasty and so on, and combine with the contemporary socialpolitics situation to fully explore the special cultural function inJiangnan Towns.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this essay consists of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will be about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Jiangnan Tow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first section, it willcomb Jiangnan Towns’ history and reform. In the second section, it willdeal with the economy prosperity of Jiangnan Towns in Ming and QingDynasties. In the third section, it will analyze the cultural prosperityof Jiangnan Town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fourth section,it will focus on the case study in Jiangnan Towns in the Ming and Qingdynasties. Besides, it will report the urban development status throughseveral culture cases.
     The second chapter will be about ‘Poetic dwelling environment inJiangnan town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iterary activities’. In the firstsection, it will introduce the poetic dwelling of Jiangnan literati. Inthe second section, it will comb literati’s elegant party in gardens,pools and halls. In the third section, it will analyze the origin of moneyLiu sing'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 In the fourthsection, it will deal with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enjoying the flowersand reciting poems and the thinking of literati.
     The third chapter will be about ‘Th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the culture footprint of literati’: In the first section, it willintroduce the water features of Jiangnan Towns in the Ming and QingDynasties. In the second section, it will analyze the main culturalbehavior of Jianghu waterway and Jiangnan literati. In the third section,it will discuss the literature activities among boats in Jiangnan Towns.
     The fourth chapter will be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families and Jiangnan Towns’: In the first section, it will comb theprofiles of culture families in related towns. In the second section, itwill analyze the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luential families.In the third section, it will deal with the families that is handed down disciple in Jiangnan Towns and analyze th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The fifth chapter will be about ‘The grand undertaking of books inJiangnan Towns’: In the first section, it will deal with the richcollection status of town private. In the second section, it will dealwith the boom in printing industry of the towns. In the third section,it will discuss the large-scale work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book seriesin the towns, and will put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its push intoEarlyQing Dynasty literature revolution.
     The sixth chapter will be about ‘A literary giant's return home andthe literature center of gravity dow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the first section, it will comb the literati's Hermitage wind in EarlyQingDynasty. In the section second, it will describe the cultural contributionof literati after they return their homes. In the third section, it willdiscuss the special literature status of Jiangnan Towns in EarlyQingDynasty.
     The seventh chapter will be about ‘The Jiangnan towns and thecultural movement to restore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EarlyQing Dynasty’:In the first section, it will analyze Jiangnan Towns’ reasons of thecultural movement to restore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ir unique advantages.In the second section, it will introduce the surveys of related urbanscholars in the cultural movement to restore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thirdsection, it will discuss the specific intersection between literati intowns and the cultural movement to restore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fourthsection, it will summarize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Jiangnan Towns asimportant town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EarlyQing Dynasty. Besides,it will conduct cultural reflection.
     The conclusion will come from two aspects---assemblage and radiation,to analyze the unique cultural functions of Jiangnan Towns in Ming andQing Dynasties.
引文
①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245页、250—256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十八之九十二。
    ③嘉泰《吴兴志》卷八公廨。
    ④参看梅原郁:《宋代地方小都市的一面——以镇的变迁为中心》,载《史林》第41卷第6号。
    ①范成大:《吴郡志》卷五十杂志。
    ②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245页、250—256页。
    ③嘉泰《吴兴志》卷十,管镇。
    ④至元《嘉禾志》卷三,镇市。
    ⑤陈国灿、奚建华:《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①民国《江湾志》卷一,舆地志·建置。
    ②宣统《闻川志稿》卷三,古迹·名胜。
    ③弘治《太仓州志》卷十,文,李杰《璜泾赵市碑记》。
    ④嘉庆《南翔镇志》卷一,疆域·沿革。
    ⑤咸丰《黄渡镇志》卷一,建置·缘起。
    ⑥咸淳《杭州府志》卷二,市镇。
    ①光绪《周庄镇志》卷二,第宅。
    ②万历《嘉定县志》卷一,疆域·市镇。
    ③参看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第一章“导论——本书题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30页。
    ④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7页。
    ①万明:《早期中葡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2页。
    ②天然痴叟:《石点头》卷四。
    ③陈学文:《略论明清江南城市化》,载梅新林、陈国灿主编《江南城市化进程与文化转型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④弘治《吴江县志》卷2。
    ⑤道光《平望志》卷1《沿革》。
    ①乾隆《唐市志》卷上《风俗》。
    ②方遂深:《唐市志序》,见乾隆《唐市志》卷首。
    ③乾隆《唐市志》卷中《人物》。
    ④同书卷上《园亭》。
    ①吴熊和:《〈梅里词辑〉与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见《吴熊和词论集》,第438页。
    ②引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①全汉升:《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载《食货》1934年1卷2期。
    ②〔日〕加藤繁:《清代村镇的定期市》,载《东阳学报》1934年23卷2期,王兴瑞译,载载《食货》1937年5卷1期。
    ③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载《历史研究》,2010年第05期。
    ①范金民:《江南市镇史研究的走向》,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②樊树志:《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①范金民:《江南市镇史研究的走向》,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
    ②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7页。
    ③陈国灿:《浙江城镇发展史》,杭州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268-273页。
    ①王锜:《寓圃杂记》卷五“吴中近年之盛”,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2页。
    ②同上。
    ③《明史》卷八十一《食货志》,第1975页,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④嘉靖《吴邑志》。
    ①刘石吉:《明清时代的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7页。
    ①《尚书》卷一,《尧典下》。
    ②《左传》襄公四年引《虞人之箴》。
    ③《吕氏春秋》卷十三,《有始览》。
    ④《史记·吴太伯世家》。
    ①《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②《吴地记》,第107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③《谷梁传》哀公十三年。
    ④《墨子》卷五,《非攻中》。
    ⑤《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第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⑥《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越绝书》卷十一,《越绝外传记宝剑》。
    ⑦《战国策》卷五,《秦三》。
    ①《越绝书》卷二,《越绝书传记吴地传》。
    ②《史记·货殖列传》。
    ①《史记·货殖列传》。
    ②《汉书》卷67,《杨胡朱梅云传》。
    ③《三国志》卷47,《吴书·吴主传》。
    ④左思:《三都赋》。
    ①《资治通鉴》卷87,《晋纪》。
    ②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燕京学报》第十五期,1934年6月,收入《长水集》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223页。
    ③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33页。
    ④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载于《燕京学报》第十五期,第72页。
    ⑤《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①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②《隋书》卷31,《地理志下“扬州”后序》。
    ③左思:《吴都赋》。
    ①《旧唐书·权德舆传》。
    ②《全唐文》卷43,肃宗《加恩处分流贬官员诏》。
    ③《全唐文》卷51,粱肃《吴县令厅壁记》。
    ④《全唐文》卷500,权德舆《王公神道碑》。
    ①《吴地文化通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96页。
    ②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和唐宋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19页。
    ③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和唐宋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年版,第19页。
    ④参照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中的草市镇名录统计。
    ⑤范成大:《吴郡志》卷50。
    ①元仕林:《重建总管府记》。
    ②引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
    ③南宋刘莘:《丁桥太宵观记》
    ④陈国灿、奚建华:《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①归有光:《归震川文集》卷二十八《归氏世谱后》。
    ①焦竑:《国朝征献录》卷28,廖道南《户部尚书赵勉传》。
    ②徐学聚:《国朝典惠》卷92《户部》6。
    ③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八,《寄王太守论三吴水利书》。
    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四册,《苏上》。
    ⑤顾炎武:《日知录》卷10,《苏松二府田赋之重》。
    ⑥徐光启:《农政全书》。
    ⑦邱峻:《大学衍义补》卷24。
    ⑧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20《江南》,《嘉定县》。
    ⑨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5。
    ⑩《浙江通志》卷102,《物产》2。
    11乾隆《吴江县志》卷38,《生业》。
    12正德《江宁县志》卷7,《第宅》。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中《牧斋晚年家乘文》之《族谱后录上篇》一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页。
    ②《同治苏州府志》卷二,引成化时人莫旦《苏州府》。
    ③张瀚:《松窗梦语》卷4,商贾记》。
    ①郑光祖:《一斑庐杂述》。
    ②乾隆《震泽县志》卷4,《物产》。
    ③冯桂芬:《显志堂镐》。
    ④孙嘉淦:《南游记》卷一。
    ⑤光绪《盛湖志补》卷一《沿革》。
    ⑥乾隆《吴江县志》卷五《物产》。
    ①康熙《长洲县志》卷八《市镇》。
    ②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③乾隆《杭州府志》卷首《桑赋》,乾隆四十四年刻本,第4页。
    ④乾隆《海宁州志》卷三《田赋》,乾隆四十年修,道光二十八年重刻本。
    ①正德《姑苏志》卷十八《乡都》;弘治《吴江县志》卷二《市镇》;嘉靖《吴江县志》卷一《疆域》;乾隆《震泽县志》卷四《疆土·镇市村》。
    ②万历《秀水县志》卷一《舆地志·市镇》。
    ③弘治《吴江县志》卷二《市镇》;嘉靖《吴江县志》卷一《疆域》;乾隆《吴江县志》卷四《镇市村》。
    ④光绪《梅里志》卷一《山水》;光绪《梅里志》卷十六《碑刻》。
    ①郑光祖:《一斑录杂述》卷一。
    ②万历《上海县志》卷一,《风俗》;嘉靖《常熟县志》卷三,《物产志》。
    ①吴应箕:《楼山堂集》卷十,见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6-1938年版。
    ②李培等修、黄洪宪等纂:《万历秀水县志》卷三《食货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据明万历二十四年修、民国十四年铅字重刊本影印,1970年版。
    ③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9页。
    ④龚炜《巢林笔谈》卷五“吴俗奢侈日甚”。
    ①仲沈洙纂乾隆《盛湖志》卷三《物产》,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②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36页。
    ③光绪《嘉兴县志》卷三《镇市》。
    ①道光《元和唯亭志,卷三《风俗》。
    ②许旭《练川即事》,见《太仓十子诗选·秋水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①乾隆《唐市志》卷上《园亭》。
    ②陈去病:《五石脂》。
    ③顾师轼:《吴梅村先生年谱》卷四,中引王撰自编《王随庵自订年谱》。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嘉定四君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22页。
    ②程邑:《太仓十子诗选序》,《太仓十子诗选》卷首,见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③薛廷文:《梅里词辑》卷首序文,上海图书馆藏清稿本。
    ①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7—418页。
    ②乾隆《吴郡甫里志》卷五《风俗》。
    ③乾隆《吴郡甫里志》卷五八《进士》。
    ④乾隆《吴郡甫里志》卷六《人物》。
    ⑤万历《重修乌青镇志》卷二《风俗》。
    ⑥同治《菱湖志》卷一《风俗门》。
    ⑦同治《菱湖志》卷三《选举门》。
    ⑧嘉庆《东林山志》卷二十三《艺文志》。
    ①光绪《梅里志》卷十五《著述》。
    ①许旭《春雨》,见《太仓十子诗选·秋水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②吴伟业著陈继龙笺注《吴梅村词笺注》,第十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③吴伟业著陈继龙笺注《吴梅村词笺注》,第五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①王曜升《春日游望》,见《太仓十子诗选·东皋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①王曜升《横塘四首》之二,见《太仓十子诗选·东皋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②王撰《中秋山塘曲》,见《太仓十子诗选·三余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③民国《吴县志》卷五十二《风俗》。
    ④《秀州道中杂咏》之二见《太仓十子诗选·三余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①王曜升《春日游望》,见《太仓十子诗选·东皋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②黄与坚:《端午集尚湖舟中》,见《太仓十子诗选·忍庵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③王抃:《季札墓》,见《太仓十子诗选·健庵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④王抃:《西子》,见《太仓十子诗选·健庵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①顾湄:《上钱牧斋老师》见《太仓十子诗选·秋水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②王昊:《蓟门篇上吴太史梅村先生》,见《太仓十子诗选·硕园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清刻本。
    ③田宏遇:《重过梅村先生梅花庵》。
    ①《明太祖实录》卷十五。
    ②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四,《黄道婆》。
    ③褚华:《木棉谱》,见《上海掌故丛书》。
    ④正德《松江府志》卷五,《土产》。
    ①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四,《黄道婆》。
    ②王逢:《悟溪集》卷三,《黄道婆祠并序》。
    ③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四,《黄道婆》。
    ④赵翼:《陔余丛谈》卷三十“木棉布行于宋末元初”。
    ①万历《嘉定县志》卷三,《风俗》。
    ②康熙《嘉定县志》卷四,《风俗》。
    ③道光《增修鹤王市志略》卷上,《原始》。
    ④乾隆《镇洋县志》卷一,《物产》;道光《增修鹤王市志略》卷下,《物产》。
    ⑤嘉庆《安亭志》卷三,《风俗土产·风俗》。
    ①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②万历《上海县志》卷一,《风俗》。
    ③(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页。
    ①赵冈:《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的城市史》,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
    ②孙福清:《续鸳湖棹歌·跋》,见孙福清辑“檇李丛书”《续鸳湖棹歌》,第12册,孙氏望云仙馆本,光绪四年(1878)刻。
    ③朱彝尊:《曝书亭集》上册,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4页。
    ④邓之诚:《五石斋小品》,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332页。
    ⑤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①陶元镛辑:《鸳鸯湖小志》,1935年刻本,第1页。
    ①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9页。
    ②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1页。
    ①朱彝尊:《曝书亭集》上册卷三十九,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484页。
    ②朱彝尊:《曝书亭集》上册卷三十九,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484页。
    ③朱彝尊:《曝书亭词》附录四杨谦撰《朱竹垞先生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
    ④朱彝尊:《曝书亭集》上册卷三十九,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484页。
    ①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年版,第151页。
    ②阮元、杨秉初辑:《两浙輶轩录补遗》卷五,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68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③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页。
    ④潘衍桐辑:《两浙輶轩续录》卷四十六,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68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①孙福清:《续鸯湖棹歌·跋》,见孙福清辑“檇李丛书”《续鸳湖棹歌》,第12册,孙氏望云仙馆本,光绪四年(1878)刻。
    ②朱彝尊:《曝书亭词》附录四杨谦撰《朱竹垞先生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
    ③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有康熙刻本,疑即此刻本,惜未亲临查验,不敢蘧下断言。
    ④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有乾隆间惇裕堂刻本,江浩然作笺注,疑即此刻本,惜未亲临查验,不敢蘧下断言。
    ①2011年6月26日,在上海博古斋2011年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的古籍善本专场出现此刻本,笔者当时不知消息,未能亲临鉴赏,后于孔夫子旧书网上见到,只显示有《曝书亭集》卷一第一页内容。又“寒梅馆“为会稽(绍兴)陶堰镇陶守次所筑藏书楼,故此刻本疑为陶氏家族所刻。但1889年梦梅馆刻本存在于世是可以断定的,此刻本为八十卷本,笔者所见民国世界书局版也是八十卷本,卷九有朱谭和诗,此刻本也当有之。
    ②孙福清:《续鸯湖棹歌·跋》,见孙福清辑“檇李丛书”《续鸳湖棹歌》,第12册,孙氏望云仙馆本,光绪四年(1878)刻。
    ①夏咸淳:《晚明士风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2页。
    ①王祖畲等纂:民国《镇洋县志》卷一《封域》,民国八年刊本。
    ②王摅:《芦中集》卷一《吴梅村父子鹿樵草堂成却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据清康熙刊本影印。
    ③《吴梅村全集》卷三十九,文集十七《旧学庵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6页。
    ①《娄水文征》卷六十四,钱濬《乐志堂记》。
    ②《梅村家藏稿》卷37,《与子暻疏》。
    ③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59《弇山园记》,万历刻本。
    ④余怀:《板桥杂记》(外一种)《三吴游览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
    ①徐崧:《百城烟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②王世贞:《娄东园林志》。
    ③徐崧:《百城烟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①《吴梅村全集》卷三十九,文集十七《归村躬耕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8页。
    ②《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八,文集十六《归村躬耕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07页。
    ③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六《陶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9页。
    ④葛万里:《钱牧斋先生年谱》。
    ⑤康熙常熟县志》卷十四《园林》。
    ⑥顾苓:《河东君小传》。
    ⑦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第26页。
    ①《康熙常熟县志》卷十四《第宅》。
    ②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之《柳南续笔》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第144页。
    ③瞿式耜:《瞿式耜集》卷二《耕石斋诗》之《春晖园次前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0页。
    ④《梅里志》卷第六《园亭》。
    ①《梅里志》卷第六《园亭》。
    ②朱彝尊:《曝书亭词·江湖载酒集》之《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
    127页。
    ③朱彝尊:《曝书亭集》卷第六十六《倦圃图记》。
    ④朱彝尊:《曝书亭集》卷第八十《征士李君行状》。
    ①黄宗羲:《张南垣传》。
    ②同上。
    ③吴伟业:《吴伟业全集》卷五十二《张南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0页。
    ④黄宗羲:《张南垣传》。
    ⑤吴伟业:《吴伟业全集》卷五十二《张南垣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0页。
    ①《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隐逸》,中华书局第2007年版,第7631页。
    ①尤侗:《西堂杂俎二集》卷八《祭吴梅村祭酒文》。
    ②叶君远:《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81页。
    ①秦祖永:《桐阴论画》首卷之《书画大家》。
    ①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六,引自叶君远:《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94页。
    ②王摅:《芦中集》卷二之《十六日牧翁夫子招,同朱长孺、钱遵王、许九日、王惟夏、次谷、顾伊人、家兄弟集胎仙阁。是日,夫子题先文肃公南宫墨卷,首倡四律,敬和原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①王琐龄:《世恩堂诗集》卷一《长根送顾子孝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五》。
    ②朱丽霞:《园林宴游与文学的生态变迁——以云间几社的文学活动为例》,载《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③同上。
    ④《明史》卷二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六十六·杨廷麟传》,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113—7114页。
    ①余怀:《板桥杂记》(外一种)《三吴游览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123页。
    ②《列朝诗集小传》称姚叔祥:“晚岁数过余,年将九十矣。剧谈至分夜,不寐”。
    ③钱谦益:《牧斋杂著》之附录《牧斋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33页。
    ④王摅:《芦中集》卷十《黄忍庵宫赞斋中藤花盛开,招集同人宴赏此庵忍翁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⑤顾沅:《吴郡名贤传赞》卷三。
    ①周秦:《苏州昆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4页。
    ②汤显祖:《哭娄江女子序》。
    ①余怀:《板桥杂记》上卷《雅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②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九《与冒辟疆书》,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007年版,第1176页。
    ①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之《柳南随笔》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页。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三《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组诗之第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
    645页。
    ①孙鋐:《皇清诗选》。
    ①《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文苑三》,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381页。
    ①《林惠堂文集》卷二十二《过拂水山庄有感》,康熙三十九年刻本。
    ②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之《探论清初诗文对钱牧斋评价之转变》,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③杨炤:《怀古堂诗选》,钞本,藏上海图书馆善本部。
    ④《梅村集》卷首陈瑚序。
    ①沈受宏:《白溇先生文集》卷一《赠董文友归晋陵序》。
    ②尤侗:《尤悔庵年谱》。
    ③姜宸英:《过娄东投赠吴梅村先生》四首,其一。
    ④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页,
    ⑤陈维崧:《陈维崧诗》卷一一《上吴梅村先生》,广陵书社2006年版,第405页。
    ⑥余怀:《甲申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5页。
    ⑦余怀:《甲申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7页。
    ①李渔:《李渔全集》卷一,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82页。
    ②程穆衡:《吴伟业编年诗笺注》所附《娄东耆旧传·吴伟业传》。
    ③吴伟业:《致孚社诸子书》。
    ①顾师拭:《梅村先生世系》。
    ②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94页,
    ③黄与坚:《愿学斋文集》卷三十八《内阁中书舍人王君墓志铭》。
    ④吴伟业:《周子俶东冈稿序》。
    ⑤王抃:《王巢松年谱》。
    ⑥王抃:《巢松集自序》。
    ⑦沈受宏:《白溇先生文集》卷一《送吴元朗北上序》。
    ①王士祯:《古夫余亭杂录》卷三。
    ②吴伟业:《王茂京稿序》。
    ③葛万里:《钱牧斋先生年谱》。
    ①钱谦益:《隐湖毛君墓志铭》。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一《读方尔止嵞山诗稿却寄二十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42页。
    ③钱谦益:《牧斋杂著》之《钱牧斋先生尺牍》卷一《与王贻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
    225页。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七《王贻上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765页。
    ②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③裴世俊:《四海宗梦五十年——钱谦益传》,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④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七《徐子能牡丹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53页。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之《牧斋外集卷四〈素心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63页。
    ①孙永祚:《东山酬唱赋》》。
    ①参见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18页。
    ①沈璜:《东山酬和集序》。
    ②同上。
    ③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之《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①《牧斋初学集》卷七十七《祭翁太常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年2010年版,第1676页。
    ②《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一《陶不退阆园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17页。
    ③《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五《崇德令龚渊孟考满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年2010年版,第993页。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凡二十首》其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90页。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七十八《瞿少潜哀辞》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90页。
    ②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三十九《归村躬耕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29页。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正月十四日与邵僧弥看梅西山由横塘抵光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163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元旦阻雨泊舟光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
    ①统计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瞿式耜集》为底本,依据其书卷二《耕石斋诗》所做。
    ①瞿式耜:《瞿式耜集》卷二《梅下集社中诸子,孙子长首以新诗见贻,舟次荆溪,依韵叠和五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4页。
    ②瞿式耜:《瞿式耜集》卷二《归云庄落梅二首》其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03页。
    ③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之《投笔集》(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①尤侗:《西堂杂俎》二集《祭吴祭酒文》。
    ①《史记》卷五《秦本纪》。
    ②《尚书·禹贡》。
    ③《鄂君启节释文》(油印稿);《鄂君启节铭文释地》,《中华文史论丛》第2辑。
    ④《战国策·楚策一》。
    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①《汉书》卷六《武帝纪》。
    ②《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③《后汉书》卷五四《马援传》;《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东南诸水下》;《后汉书》卷六三《郑弘传》。
    ④《旧唐书》卷九四《崔融传》。
    ⑤《唐国史补》卷下。
    ⑥《新唐书》卷五三《食货志》。
    ⑦《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版,第90页。
    ⑧《韩昌黎集》卷六;《唐大和尚东征传》。
    ⑨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⑩《河渠纪闻》。
    ①同上。
    ②《河渠纪闻》。
    ①《明史》卷一百三十二《李新传》。
    ①《明史》卷八十六《运河下》。
    ②《皇明常熟文献志》卷16,周木:《代牟都御使草苏松水利疏》。
    ③《明史》卷一百四十九《夏元吉传》。
    ④《明史》卷十八《河渠志·直省水利》。
    ①《明臣奏议》卷37,周起元:《请开江南水利疏》。
    ②分见《乾隆苏州府志》卷七;《吴江水利考》卷二;《明经世文编》卷十七;王直《常州府重建黄田闸记》。
    ③《明史》卷十八《河渠志·直省水利》,第2161页,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④《明经世文编》卷三百九十七,赵用贤《答许参政论常熟水利》。
    ①光绪《塘栖志》卷一《图说》。
    ①以上依据资料为:(明)儋漪子《新镌士商要览》(上海图书馆藏天启六年本)、程春宇《士商类要》和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的记载)。并参考了张海英的《浅析江南商路的经济与人文内涵》一文。
    ②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卷七《江南水陆》。
    ③范毅军:《市镇分布与地域的开发——明中叶以来苏南地区的一个鸟瞰》,《大陆杂志》第102卷第4期,2001年。
    ①《梅里志》卷一《山水》。
    ②范毅军:《市镇发展与明代中叶江南地区的开发——明代中叶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市镇的发展》(未刊稿)
    ③《道光震泽镇志》卷二《水》。
    ④嘉庆《同里志》卷一《地舆志·湖荡》。
    ⑤陶煦:《贞丰里庚辰见闻录》卷上。
    ①《梅里志》卷六《园亭》。
    ②万历《乌青镇志》卷一《桥梁志》。
    ①巫仁恕:《晚明的旅游风气与士大夫心态——以江南为讨论中心》,载熊月之、熊秉真编《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一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之《柳南随笔》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页。
    ②章必功:《中国旅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36—338页。
    ③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明人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1期。
    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28《画一》,中华书局1982年,第257页。
    ②余怀:《板桥杂记》(外一种)《三吴游览志》序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③顾湄:《吴梅村先生行状》。
    ①《清史列传》卷七十。
    ②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③顾湄:《无梅村先生行状》。
    ④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03页。
    ①《梅村家藏稿》卷三十九《海市记》。
    ②《梅村诗话》。
    ①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一《钱蛰庵征君述》。
    ②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③《梅村家藏稿》卷二四《复社纪事》。
    ④陈去病:《五石脂》。
    ⑤顾师轼:《吴梅村先生年谱》卷四,中引王撰自编《王随庵自订年谱》。
    ①顾师轼《吴梅村年谱》卷三引《骆明府墓志》。
    ②《清史列传》卷七十九《吴伟业传》。
    ③侯方域《壮悔堂集》卷三《与吴骏公书》。
    ④吴伟业:《与子璟疏》。
    ⑤靳荣藩《吴诗集览》卷十二引陆运士语。
    ⑥靳荣藩:《吴诗集览》评语。
    ①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
    ②吴伟业:《旅泊书怀》。
    ③叶君远:《吴梅村评传》,第201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④葛万里:《清钱谦益先生年谱》,台湾商务书局1981年版,第7页。
    ⑤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庚寅夏五集》序,第83页,上海古籍出版1996年版。
    ①《吴梅村全集》卷十《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0页,。
    ①《吴梅村全集》卷十《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后所引评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②叶君远:《吴梅村评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
    ③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01页。
    ④葛万里:《钱牧斋先生年谱》。
    ⑤孙永祚:《东山酬唱赋》》。
    ①王摅:《芦中集》卷六《泊京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据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
    ②王摅:《芦中集》卷八《榜后示昭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据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
    ①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九《矾清湖》序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26页。
    ①《陈陆二先生诗文钞》陈瑚《确庵先生诗钞》卷二《隐湖集》,《读吴梅村宫詹南中杂诗却寄》之三。
    ①陈寅恪:《崔浩与寇谦之》,载《金明馆丛书初编》。
    ②同治《菱湖志》卷一《风俗门》。
    ③同治《菱湖志》卷三《选举门》。
    ④咸丰《南浔镇志》卷六《古迹》,引范颖通《研北居琐录》。
    ⑤吴仁安:《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⑥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六《顾母施太恭人七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11页。
    ①王钟陵:《文学史新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9页。
    ①《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卷十九《人物一》。
    ②《明史》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六《王锡爵传》。
    ③王时敏:《王文肃公年谱》。
    ④《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卷十九《人物一》。
    ⑤冯时可:《缑山王太史集序》。
    ⑥《太仓州志》卷十九《人物三》。
    ⑦陈继儒:《王太史辰玉集序》。
    ①《太仓州志》卷十九《人物三》。
    ②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十四,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页。
    ①《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文苑三》。
    ②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十八《八哀诗·东吴大司寇王世贞》。
    ③《宣统太仓州镇洋县志》卷十九《人物一》。
    ④汪学金辑:《娄东诗派》卷七,清嘉庆九年诗志斋刊本。
    ①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中有王鉴《答山水册自题》。
    ②《虚斋名画录》中《虞山十景图》题跋。
    ③钱谦益:《封宫相吴约庵七十寿宴序》。
    ④张采:《太仓州志》卷十三《吴凯传》。
    ⑤张溥:《七录斋集·古文近稿》卷二《寿吴年伯汤太夫人寿序》。
    ①钱谦益:《封宫相吴约庵七十寿宴序》。
    ②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68页。
    ③《明史》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二《顾大章传》。
    ④吴伟业:《顾母陈孺人八十序》。
    ①钱谦益:《题伊人近诗》。
    ②钱谦益:《族谱后录上篇》。
    ③同上。
    ④钱谦益:《牧斋杂著》之附录《钱牧斋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31页。
    ⑤《重修常昭合志》卷二十。
    ⑥钱谦益:《牧斋杂著》之《牧斋外集卷十四〈先父景行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44页。
    ①《海虞诗苑》。
    ②傅凝之:《明故上林苑点薄瞿公还初墓志铭》,见《鹤沙瞿氏族谱》卷六。
    ③《明史》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四《瞿景淳》。
    ④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之《续笔》卷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3页。
    ①《明史》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六十八《瞿式耜》。
    ②钱谦益:《题瞿氏家乘》。
    ③《苏州史纲》,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页。
    ④钱谦益:《毛君墓志铭》。
    ⑤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九《毛母戈孺人六十序》。
    ⑥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一《隐湖毛君墓志铭》。
    ①孙房:《汲古阁书跋·叙言》。
    ②荥阳悔道人:《汲古阁主人小传》。
    ③《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
    ④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一隐湖毛君墓志铭》。
    ⑤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
    ⑥《重修常昭合志》卷三十二。
    ⑦钱谦益:《冯嗣宗墓志铭》。
    ⑧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4页。
    ①陆贻典:《冯定远诗序》。
    ②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卷七十,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703页。
    ③《康熙秀水县志》卷一《孝义》。
    ④《明史》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朱国祚》。
    ①朱彝尊:《明诗综》卷九五。
    ②卓尔堪:《明遗民诗》卷一二。
    ③《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朱彝尊传》。
    ④《黑蝶斋小牍》。
    ⑤《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⑥郑方坤:《朱昆田小传》。
    ①《静惕堂诗集·田居四首》。
    ②《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曹溶传》。
    ③陈雪君:《明清之际嘉兴梅里词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年博士论文。
    ④李绳元:《补黄村农圹志》。
    ⑤冯登府:《梅里清芬词记》。
    ①蒋薰:《李窿庵公传》。
    ②钱尔复:《李晓令公状》。
    ③《梅里诗辑》卷11。
    ④李符:《香草居集》附《布衣李君墓志表》,见《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252册第71页。
    ⑤朱彝尊:《征士李君行状》。
    ⑥《梅里诗辑》卷22“诗话”。
    ①《梅里志》卷五《祀宇》引钱昌龄诗。
    ②张采:《知畏堂集·文存》卷八《庶常天如张公行状》。
    ①钱谦益:《钱氏杂著》中《牧斋晚年家乘文》之《钱氏谱图序》一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126页。
    ②文征明:《文征明集》卷十八《相城沈氏保堂记》。
    ③钱谦益:《钱氏杂著》中《牧斋晚年家乘文》之《族谱后录上篇》一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142页。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之《牧斋外集》卷十四〈先父景行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44页。
    ②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四《王茂京稿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49—750页。
    ③朱稻孙:《竹垞行述》。
    ④王士祯:《竹垞文类序》。
    ①文征明:《莆田集》卷一八《相城沈氏保堂记》。
    ①钱谦益:《诰命佥事略崇祯元年九月》。
    ②钱谦益:《陆孟凫墓志铭》。
    ③瞿式耜:《瞿式耜集》附录《瞿式耜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11—312页。
    ④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九《毛母戈孺人序》。
    ⑤朱彝尊:《曝书亭词》附录四杨谦撰《朱竹垞先生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8—429页。
    ①[日]佐藤仁史:《清朝中期江南的一宗族与区域社会——以上海曹氏为例的个案研究》,载《学术月刊》1996年第4期。
    ②吴伟业:《王奉常烟客七十序》。
    ③顾鼎臣:《吴公惟谦墓表》。
    ④吴伟业:《太仆寺少卿席宁候墓志铭》。
    ①潘光旦:《潘光旦文集》卷三《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中的“朱氏婚姻图表”,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②朱丽霞:《清代松江府望族与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③李富孙:《清芬祠记》。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六十七《瞿太公墓版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557页。
    ②王时敏:《王太常诗集》序,康熙三十七年刻本,藏上海图书馆。
    ③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七十四《刻古史谈苑目录后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8页。
    ④瞿式耜:《瞿式耜集》卷四《刻兵略纂闻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5页。
    ①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太仓十子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694页。
    ②钱钟书:《谈艺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74页。
    ③陆元辅:《陆菊隐先生文集》卷六《王怿民诗序》。
    ①转引自汪荣祖:《江南与明亡情兴——兼论历史地缘说》,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其统计系参阅《明史》儒林、文苑传。
    ②同上。
    ③文征明:《文征明集》卷十八《相城沈氏保堂记》。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之《牧斋外集卷十四〈先父景行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45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七十四《亡儿寿圹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4页。
    ③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8页。
    ④道光《南浔镇志》卷六《古迹》。
    ⑤万历《重修乌青镇志》卷二《风俗志》。
    ⑥《梅里志》卷第八《科第》。
    ①嘉庆《同里志》卷六《典制志》。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七十五《故叔父山东按察副使春池夫君行状代先大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8页。
    ①瞿式耜:《瞿式耜集》卷四《显考江西布政司右参议达观瞿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86—287页。
    ②张溥:《七录斋集·诗稿》卷一《送吴骏公归娶》。
    ①黄与坚:《涉江诗草序》。
    ②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第三十一《周子俶东冈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07页。
    ③黄与坚:《愿学斋文集》卷三十八《新淦县知县周君子俶墓志铭》。
    ①宣统《太仓州志》卷十九。
    ②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中《柳南随笔》卷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页。
    ③王摅:《巢松集序》。
    ④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
    ⑤张仲礼著,李荣昌译《中国绅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作者考察数字基于道光十四年与咸丰元年直省两榜乡试。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七十四《请诰命事略》。
    ②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
    ①《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五《崇祯四年廷试策一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5页。
    ②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
    ①《吴梅村全集》附录二顾师轼《梅村先生年谱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434—1435页。
    ①王摅:《步檐集·送怿民兄游燕》。
    ②王摅:《巢松集序》。
    ①王抃:《巢松集》卷三《自叹》。
    ①王时敏:《王烟客集》尺牍卷下《致王光晋》。
    ②王时敏:《西庐诗草》卷上《揆儿北上》。
    ③王时敏:《王烟客集》尺牍卷下《致戴明说》。
    ④王掞:《西田诗集·途中作》。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一一《恤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55页。
    ②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59页。
    ①王红蕾:《钱谦益藏书之所考述》,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01期。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八《秋日曝书得鹤江生诗卷题赠四十四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
    368页。
    ②毛晋:《汲古阁书跋》卷首,孙房《汲古图书跋·叙》,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页。
    ③同上,陈继儒《汲古图书跋·叙》,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页。
    ④王咸画:《汲古阁画》。
    ①顾廷龙编:《章氏四当斋藏书目》,民国二十七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出版。
    ①叶昌炽:《藏书家纪事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1页。
    ②王国平:《苏州史纲》,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版,第324页。
    ③《吴梅村全集》卷三十八,文集十六《归村躬耕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807页。
    ④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六《陶庐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9页。
    ①毛晋:《汲古阁书跋》卷首,荥阳悔道人《汲古阁主人小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页。
    ①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二三《闻李辰山藏书多归竹垞》。
    ①吴骞:《拜经楼诗话》卷一。
    ②《重修常昭合志》卷三十二。
    ③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七十九《墓志铭六·严孺人墓志铭》。
    ④王云娟、郑国中、程燮:《清初著名图书家钱曾》,载《江苏图书馆学报》,1993年第3期。
    ①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五《曝书亭著录序》。
    ②洪焕春:《浙江文献丛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8页。
    ①钱大成:《毛子晋年谱稿》“万历四十一年癸丑条”,载《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第一卷第四号。
    ②毛晋:《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
    ③毛扆:《影宋精抄本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跋》。
    ①毛晋:《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
    ①李咏梅:《毛晋汲古阁刻书规模初议》,载《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06期。
    ②毛晋:《汲古阁书跋》卷首荥阳悔道人《汲古阁主人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页。
    ③毛晋:《汲古阁书跋》卷首王象晋《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8页。
    ①毛晋:《汲古阁书跋》卷首李毂《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6页。
    ②引自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③毛晋:《汲古阁书跋》卷首荥阳悔道人《汲古阁主人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页。
    ④毛晋:《送法阐禅师载〈华严海印仪〉还南诏》小引,《野外诗卷》,第12—13页。
    ①陈瑚:《毛潜在隐湖乞言小传》,《确庵文集》卷十六。
    ②杨补有和王登朝之诗俱引自张宗芝、王沩辑《以介编》。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一《募刻大藏方册园满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8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题归太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0页。
    ③瞿式耜:《瞿式耜集》卷四《显考江西布政司右参议达观瞿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981版,第286页。
    ④瞿式耜:《瞿式耜集》附录,瞿果行编《瞿式耜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981版,第317页。
    ⑤瞿式耜:《瞿式耜集》卷四《刻兵略纂闻述》,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981版,第285页。
    ①瞿式耜:《瞿式耜集》卷四《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年1981版,第304页。
    ②朱则杰:《〈秣陵春〉作期新考》,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③叶君远:《吴伟业评传》,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页。
    ④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页。
    ⑤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页。
    ①朱彝尊:《曝书亭词》附录四杨谦撰《朱竹垞先生年谱》,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
    ②同上,第456页。
    ①曹溶:《倦圃曹先生尺牍》二卷本,清刻本,胡泰选。
    ②魏禧:《魏叔子文钞》卷三,见清康熙刻本《国朝三家文钞》。
    ③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一《岭南刻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71—872.页。
    ①程先贞:《海右陈人集·阅钱牧斋初学集却寄》。
    ②璩汉斋:《校印牧斋先生全集缘起》,见《牧斋初学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221页。
    ③程嘉燧:《牧斋先生初学集序》,见《牧斋初学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224,页。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三《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71,页。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九《复李叔则》,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3页。
    ③《梅村集》卷首陈瑚序。
    ④尤侗:《西堂杂俎》三集卷三《梅村词序》。
    ①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卷一《经部·易类》:“《易经听月》六卷、《图说》一卷,清娄东吴伟业撰,无刻书年月,约顺治间天绘阁刊”。
    ②王宝仁《娄水文征·例言》:“又吴梅村祭酒《吴郡文献》及吴门古君沅辑《吴郡文编》,中列吾娄人文,均多可采”。
    ③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5页。
    ④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水村琴趣序》。
    ⑤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三《寄礼部韩尚书书》。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四《跋汪水云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4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十八《胡致果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801页。
    ③毛奇龄:《毛西河文集》卷二十八《盛元白诗序》,清康熙刻本。
    ①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页。
    ②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之《柳南续笔》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67页。
    ③朱彝尊:《答刑部王尚书论明诗书》。
    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
    ①朱则杰:《朱彝尊学术贡献述评》,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②参见朱崇才《词话学》第19—20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③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④朱彝尊汪森辑:《词综》卷首汪森《词综序》,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页。
    ⑤朱彝尊:《黑蝶斋次序》,参见《浙西六家词》,清玉玲珑阁本。
    ①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67页。
    ①齐巧玲戴婷婷殷杰:《唐宋之际隐逸文化的嬗变——以徐积为中心的考察》,载《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月,第33卷第5期。
    ②朱元璋:《御制大诰三遍》之“苏州人材第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钱牧斋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42页。
    ②王小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03—108页。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一《嫁女词四首》第二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五十四《李长衡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9页。
    ①钱谦益:《牧斋外集》卷六,载钱谦益《牧斋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676页。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九《答山阴徐伯调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47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谭解元元春”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72—573页。
    ④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33页。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十三《怀麓堂诗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8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十七《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其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33页。
    ③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谭解元元春”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72—573页。
    ④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目录后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⑤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⑥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86页。
    ①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之《目录后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2页。
    ③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虞山诗约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22、923页。
    ④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三十八《答徐巨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3页。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嘉定四君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21页。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九《周孝逸文稿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26页。
    ③袁进:《试论钱谦益的文学观》,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④吴伟业:《与宋尚木论诗书》。
    ⑤吴伟业:《观始诗集序》。
    ①吴伟业:《梅村诗话》。
    ②吴伟业:《龚芝麓诗序》。
    ③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
    ①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钱牧斋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44页。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四《列朝诗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78页。以下皆引自此文,不再一一注出。
    ①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三《答刑部王尚书论明诗书》,康熙刊本。
    ②容庚:《论列朝诗集与明诗综》,《岭南学报》第11卷第1期,1950年2月版。
    ①朱则杰:《朱彝尊学术贡献述评》《,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八《金陵寓舍赠梁溪邹流绮》,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377页。
    ③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四《启祯野乘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687页。
    ④钱谦益:《牧斋杂著》附录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43页。
    ⑤同上。
    ⑥同上,第934页。
    ①钱谦益撰张德信韩志元校《国初群雄事略》中张均衡跋,中华书局1982年版。
    ②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二《秋日杂诗二十首》其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89页。
    ③揆叙:《隙光亭杂识》卷二。
    ①谈迁撰汪北平校:《北游录》之《纪邮上》,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57页。
    ②揆叙:《隙光亭杂识》卷二。
    ③《娄水文征》卷六十黄侃《〈鹿樵纪闻〉序》。
    ④吴伟业:《鹿樵纪闻》补遗《虞渊沉》下。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二《嘉定四君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22页。
    ①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三“顾陈垿”条,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51页。
    ②叶君远:《清代诗坛第一家——吴梅村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4页。
    ③转引自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8页。
    ④同上。
    ⑤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
    ①陈雪军:《明清之际嘉兴梅里词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博士论文。
    ①何忠相《唐市志序》,见乾隆《唐市志》卷首。
    ①乾隆《唐市志》卷上《园亭》。
    ②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三六《寄祝竹垞先生八十寿二首》。
    ①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11年版,第267页。
    ②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
    ①吴伟业:《龚芝麓诗序》。
    ①参见吴熊和《〈梅里词辑〉与浙西词派的形成过程》,见于《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6页。
    ②《梅村集》卷首陈瑚序。
    ①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见李学颖校《吴梅村全集》之《附录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年2007版,第1409页。
    ①《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宋濂》,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788页。
    ①谬荃孙:《云自在龛笔记》所载徐元文、韩菼跋文的范文程启本;参见《清世祖实录》卷四。
    ②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五十八。
    ①〔清〕王初桐纂:《方泰志》卷一《水道》,嘉庆十二年刻,民国四年排印本。
    ①康熙《常熟县志》卷五《市镇》,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1年6月版,据康熙二十六年刻本影印。。
    ②钱谦益:《族谱后录上篇》。
    ③乾隆《吴江县志》卷一《形胜》,乾隆十二年石印重印本。
    ④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209页。
    ⑤《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⑥《清世祖实录》卷十九。
    ①汪荣组:《江南与明亡清兴——兼论历史地缘说》,载《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版。
    ②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第4册,(台北)新兴书局1956年版,第841页。
    ③刘宗周:《刘子全书》卷十八《恸哭时艰立伸讨贼之义疏》,道光十五年刻本。
    ①魏耕:《雪翁诗集》附《明处士魏耕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页。
    ②钱大成:《毛子晋年谱稿》,载《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第一卷第四号。
    ③高攀龙:《高氏遗书》卷12《同善会讲语第三讲》,光绪二年重刻本,第35页。
    ④顾炎武著华忱之校:《顾亭林诗文集》之《亭林诗集》卷一《千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71页。
    ①《明季稗史》正编卷二十一。
    ②《清史稿》卷二二四《张煌言传》。
    ①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卷之三《病起于蓟门当事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8页。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260页。
    ②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9页。
    ③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906页。
    ①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045页。
    ①魏耕:《雪翁诗集》附魏霞《明处士雪窦先生》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页。
    ②全祖望:《鲒埼亭集》卷八《雪窦山人坟版文》。
    ①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658页。
    ②全祖望:《鲒埼亭集》卷十三《祁六公子墓碣铭》。
    ①魏耕:《雪翁诗集》卷四,民国二十二年四明张氏约园刻本。
    ②瞿式耜:《瞿式耜集》卷三,书牍《丁亥正月昭江道中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8页。
    ①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四《哭稼轩留守相公一百十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页。
    ②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06—307页。
    ①卢世:《上牧斋先生》,《牧斋初学集》卷十一所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71页。
    ②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二十所附《甲申元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743页。
    ③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七《赠云间顾观生秀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①赵永纪:《清初诗歌》,北京新华书局1993年版,第103页。
    ①瞿式耜:《瞿式耜集》卷二《病中感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05页。
    ②瞿式耜:《瞿式耜集》卷一《临终遗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53页。
    ①葛万里:《清钱谦益先生年谱》,台湾商务书局1981年版,第7页。
    ①《牧斋有学集》卷七《云间诸君子肆筵合乐飨余于武静之高堂,饮罢苍茫欣感交集辄赋长句二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18—319页。
    ①《张煌言集》第四编之《北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2页。
    ②见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十六“张名振题诗金山”条。
    ③《小腆纪年》卷十八。
    ④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825页。
    ①陈乃乾、陈潴纂《徐闇公先生年谱》,见徐孚远《钓璜堂存稿》一书之首。
    ②杨先英撰陈碧笙校注:《先王实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6页。
    ③魏耕:《雪翁诗集》附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四明张氏约园刻。
    ④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073页。
    ①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四。
    ②王家祯:《研见堂见闻杂记》中“戊戌”条。
    ①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三十《徐司寇画溪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903页。
    ②顾公燮:《丹午笔记》之《员文先生》。
    ③张煌言:《张苍水集》卷四《北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94页。
    ①萧一山:《清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11页。
    ②张煌言:《张苍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178——179页。
    ①魏耕:《雪翁诗集》附全祖望《雪窦山人坟版文》,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四明张氏约园刻。
    ②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4页。
    ①章炳麟:《訄书·别录甲》见《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又见《太炎文录》,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刻本,1904年日本翔鸾社铅印修订本。
    ②《清实录》第19册,《高宗实录》卷836,乾隆卅四年六月丙辰上谕,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页。
    ①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之《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②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之《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8页。
    ①顾炎武著华忱之校:《顾亭林诗文集》之《亭林诗集》卷一《精卫》,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85页。
    ①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附录二《清初动东南沿海迁界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23页。
    ②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之《柳南随笔》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页。
    ③郭茂林、林铁钧:《清朝文字狱》,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①原载上海《民主周刊》1946年第四十四期。
    ②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009: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
    ③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009: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194页。
    ①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②〔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477页。
    ③黄宗羲:《谈孺木墓表》,《黄宗羲全集》第10册。
    ④陈溥:《海昌外志跋》,罗仲辉:《谈迁及其〈国榷〉》,载《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3期。
    ①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027:牟宗三先生晚年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47页。
    ①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第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009: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①〔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600页。
    ②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大会上的讲话》,见于2005年9月3日新华网。
    ①陈祖范:《海虞诗苑》卷首《海虞诗苑序》,古处堂刊本。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汉]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
    [南朝梁]钟嵘:《诗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宋]严羽:《沧浪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明]高棅:《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北京:中国书店,1925。
    [明]顾炎武著华忱之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毛晋撰,潘景郑校:《汲古阁书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82。
    [明]张岱撰,夏咸淳程维荣校注:《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明]管一德编:《皇明常熟文献志》,万历三十三年刻本。
    [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北京:中华书局,2007。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清]钱谦益:《牧斋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清]钱谦益撰,潘景郑校:《绛云楼题跋》,北京:中华书局,1958.
    [清]钱谦益撰张德信韩志元校《国初群雄事略》,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清]瞿式耜:《瞿式耜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柳如是:《柳如是诗文集》,北京: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6.
    [清]吴伟业:《梅村集》,四十卷。
    [清]吴伟业:《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补遗一卷年谱四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吴伟业著靳荣藩笺:《吴诗集览二十卷补注二十卷谈获二卷》,《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吴伟业著吴翌凤笺:《梅村诗集笺注》十八卷。
    [清]吴伟业著程穆衡笺、杨学流补注:《梅村编年诗笺十二卷诗余一卷诗话一卷》,清抄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清]吴伟业著钱仲联笺:《吴梅村诗补笺》,《梦菩庵专著二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清]吴伟业著李学颖集评标校:《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吴伟业编:《太仓十子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民国二十二年太仓图书馆排印本,太仓图书馆藏。
    [清]周肇:《东冈诗钞一卷补遗一卷文钞一卷》,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黄与坚:《忍庵集文稿》,清刻本,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清]王揆:《芝度集》四卷,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王撰:《揖山集》十卷,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王抃:《巢松集》六卷,清抄本,《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王摅:《芦中集》十卷,民国抄本,《四库未收书辑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清]王昊:《硕园诗稿三十五卷词稿一卷》,清抄本,《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汪学金:《娄东诗派》,清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清]邵廷烈:《娄东杂著》,清刻本,苏州图书馆藏。
    [清]顾承:《吴门耆旧记》,清刻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清]王寿慈:《太原先德集》,清刻本,苏州图书馆藏。
    [清]陈瑚编:《离忧集》,峭帆楼刻本,太仓图书馆藏。
    [清]陈瑚编:《从游集》,峭帆楼刻本,太仓图书馆藏。
    [清]王宝仁:《奉常公年谱》,《北京图书馆珍本年谱丛刊》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
    [清]王抃:《王巢松年谱》,苏州图书馆民国二十八年印。
    [清]田雯:《古欢堂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清]归庄:《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清]陈瑚:《确庵文稿》,《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清]唐孙华:《东江诗钞》,《清人别集丛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清]王撰编王时敏、王撰著:《娄东王氏诗抄》康熙三十七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陆世仪:《复社纪略》,《续修四库全书》第695册,北京。
    [清]吴山嘉:《复社姓名传略》,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清]杜登春:《社事始末》,北京:中华书局,1991。
    [清]朱一是:《为可堂诗集》十六卷,康熙刻本。
    [清]朱彝尊:《朱彝尊词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80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龚翔麟编《浙西六家词》、《嘉兴三李先生合集》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清]曹溶:《静惕堂诗集》44卷,雍正三年檇李曹氏刻本。
    [清]李良年:《秋锦山房集》22卷外集2卷,康熙三十五年刻板。
    [清]李符:《香草居集》7卷,同治刻本。
    [清]李绳远:《寻壑外言》5卷,康熙刻本。
    [清]王庭:《王迈人文集》,清抄本。
    [清]朱昆田:《笛渔小稿十卷》,四库丛刻本。
    [清]《清世祖世录》,中华书局影印本。
    [清]纪昀陆锡熊孙士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
    [清]计六奇:《明季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
    [清]王夫之《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2006。
    [清]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
    [清]王士祯:《香祖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
    [清]朱彝尊汪森:《词则》,北京:中华书局,1975。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清]朱彝尊:《曝书亭词》,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
    [清]赵翼:《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清]袁枚:《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清]全祖望:《鲒埼亭集》,出自《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
    [清]张煌言:《张苍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光绪十年刻本。
    [清]顾有孝赵沄辑:《江左三大家诗钞》
    [清]谈迁:《北游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续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
    [清]李富孙补辑杨谦纂余楙续补《梅里志》光绪三年刻本影印。
    [清]文秉:《甲乙事案》,《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南明史料》,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清]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烈皇小识》,上海:上海书店,1982。
    [清]娄东梅村野史:《鹿樵纪闻》,《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扬州十日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
    [清]朱子素:《嘉定县乙酉纪事》,《中国野史集成》本,成都:巴蜀书社,1993。
    [清]黄与坚:《太仓州志稿》
    [清]王永昶:嘉庆《太仓直隶州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清]王祖畲:宣统《太仓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清]金瑞:《刘河镇记略》,《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清]时宝臣:《双凤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清]时宝臣凌德臣:《直塘里志》,影印本,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6。
    [清]陆松龄:《沙头里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民国]夏燮:《明通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民国]孙殿起:《贩书偶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民国]赵尔撰等:《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
    [民国]叶昌炽:《藏书家纪事诗》,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民国]叶德辉:《书林清话》,北京:中华书局,1957。
    清国史馆:《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章开沅:《清通鉴》(顺康朝),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史编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台北:台湾明文书局,1991。
    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台北:台湾明文书局,1986。
    佚名:《满清入关暴政之一》,《清代野史》第四辑,成都:巴蜀书社,1988。
    佚名:《满清入关暴政之二》,《清代野史》第四辑,成都:巴蜀书社,1988。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办公室供稿:《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江苏省地方志编幕委办公室供稿:《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江苏地方文献丛书》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苏州大学历史系苏州地方史研究室编:《古代刘家港资料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施若霖:《璜泾志稿》,《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太仓市《城厢镇志》编纂委员会:《城厢镇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太仓县志编委会:《太仓县志》,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太仓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太仓文史》(1-19辑)。
    汪放凌鼎年陈祖望沈鲁民:《太仓》,太仓文化丛书,2001。
    江苏省国学社:《江苏文献》,民国三十一年版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袁行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朱则杰:《清诗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陈伯海,蒋哲伦:《中国诗学史·清代卷》,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长沙:岳麓书社,1998。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钱仲联:《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周可真:《顾炎武年谱》,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
    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王勉:《吴伟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裴世俊:《吴梅村诗歌创作探析》,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伍福美:《吴梅村艺术新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叶君远:《吴伟业评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叶君远:《吴梅村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叶君远:《吴伟业与娄东诗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叶君远:《吴梅村年谱》,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叶君远:《清代诗坛第一家一一吴梅村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
    徐江:《吴梅村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王于飞:《吴梅村生平创作考论》,《重庆博士文丛》,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王锡九:《唐代的七言古诗》,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吴聿明:《娄东画派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商勇:《清代四王一一传统笔墨的终极展示》,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萧平、万粲:《娄东画派》,《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本,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朱倓:《明季社党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35。
    王利民:《博大之宗——朱彝尊评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陈国灿、奚建华:《浙江古代城镇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万明:《早期中葡关系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和唐宋经济研究》,岳麓书社,2003。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郭绍虞主编:《清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63。
    郭绍虞主编:《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
    钱仲联主编:《明清诗文研究丛刊》,江苏师院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等,1982。
    稚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樊树志:《晚明史》(上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顾诚:《南明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张伯伟:《禅与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陈洪:《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陈伯海:《近四百年文学思潮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03。
    罗宗强:《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李尚英:《明末东林党》,北京:中华书局,1982。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李世英、陈水云:《清代诗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魏中林:《清代诗学与中国文化》,成都:巴蜀书社,2000。
    吴志达:《明清文学史(清代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成复旺蔡钟翔黄保真:《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邹然:《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龚鹏程:《晚明思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张燕瑾、吕截芬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清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王小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北京:商务印书,2007年。
    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11年。
    王国平:《苏州史纲》,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
    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洪焕春:《浙江文献丛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章必功:《中国旅游史》,第336—33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郭茂林、林铁钧:《清朝文字狱》,北京: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日]吉川幸次郎:《中国文学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日]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日]小野和子:《明季党社考》(李庆,张荣湄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日]铃木虎雄著,许总译:《中国诗论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日]沟口熊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华书局,2005。
    [英]阿米·古特曼:《结社理论与实践》(吴玉章、毕小青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加]卜正民:《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北京:三联书店,2004。
    [加]卜正民:《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江苏人民出版,2004。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7。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1992。
    [美]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美]包筠雅:《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杜正贞张林译,赵世瑜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美]司徒琳:《南明史:1644-1662》(李荣庆等译,严寿澂校订),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燕京学报》第十五期,1934年6月,收入《长水集》上册,第199-2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郭绍虞:《明代的文人结社年表》,《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编,郭绍虞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原载《东南日报·文史》1947年第五十五期﹑第五十六期)。
    李斌:《晚明“山人”与晚明士风——以陈眉公为主线》,《学术月刊》,2006年6月第38卷。
    刘晓东:《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陈宝良:《明代的社与会》,《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李咏梅:《毛晋汲古阁刻书规模初议》,《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06期。
    刘水云:《明末清初文人结社与演剧活动》,《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7卷第1期。
    程相占:《<洛阳行>对明末党争的反思》,《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罗时进:《明末清初江南三诗派》,《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
    袁进:《试论钱谦益的文学观》,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黄天骥:《论吴梅村的诗风与人品》,《文学评论》,1985年第2期。
    徐江:《吴梅村登上“清初诗坛盟主”之席的历史与文学论析》,《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2期。
    朱则杰:《〈秣陵春〉作期新考》,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朱则杰:《朱彝尊学术贡献述评》,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温肇桐:《王时敏及其绘画艺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郑晓敏:《王时敏与清代山水绘画》,《美术向导》,2008年05期。
    秦杰:《集古大成笔墨高峰———清初四王的绘画艺术》,《收藏家》,2007年08期。
    岑星品:《四王·师承·嬗变》,《艺术探索》,1999年第4期。
    思嘉:《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传论》,《新美术》,1996年01期。
    张雪峰:《从<烟客题跋>看王时敏的画学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李忠明:《吴伟业与王时敏父子交游考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叶君远:《论“太仓诗派”》,《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赵娜:《吴伟业与清初唐宋诗之争》,《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裴世俊:《清初“江左三大家”降臣诗群谈论》,《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王晓辉:《禅灯梦影的栖息——论吴梅村逃禅思想的‘圆形’程式》,《学术交流》,2009年第11期。
    叶君远:《吴梅村与‘两社大会’》,《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查紫阳:《‘声华格律,不减唐人’——清代初年的‘娄东诗派’》,《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05期。
    汪龙鳞:《二十世纪吴伟业诗歌研究述评》,《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4期。
    魏中林贺国强:《诗史思维与梅村体史诗》,《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郑志良:《吴梅村与汤显祖师承关系的文献考述》,《文献季刊》,2009年第2期。
    施祖毓:《吴梅村三上京师勘实》,《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施祖毓:《吴梅村三上京师所面临的局势及其自我防护》,《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
    赵园:《明清之际士人的“世族论”》,《中国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
    张宗原:《谈迁和吴伟业》,《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第2-3期。
    阚红柳:《<梅村家藏稿>文献史料价值评析》,《清史研究》,2010年第2期。
    陈书录:《崇祯辛未进士科与吴伟业的负恩愧悔心态及其雅俗文学创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陆泰:《吴梅村和太湖诗》,《太湖》,2001年02期。
    容庚:《论列朝诗集与明诗综》,《岭南学报》第11卷第1期,1950年2月。
    齐巧玲戴婷婷殷杰:《唐宋之际隐逸文化的嬗变——以徐积为中心的考察》,《湖州师范
    学院学报》2011年10月,第33卷第5期。
    范毅军:《市镇分布与地域的开发——明中叶以来苏南地区的一个鸟瞰》,《大陆杂志》第102
    卷第4期,2001年。
    王云娟、郑国中、程燮:《清初著名图书家钱曾》,《江苏图书馆学报》,1993年第3期。
    卞孝萱:《柳诒徵改编<太仓太原王氏宗谱>的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卞孝萱:《画史上大问题:王时敏与王原祁是甚么关系?——柳诒徵改编<太仓太原王氏宗谱>生的迷惘》,《中国文化》,2009年01期。
    朱丽霞:《<园林宴游与文学的生态变迁>—以明清之际云间几社的文学活动为例》,《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姚蓉:《太仓两王氏诗人与晚明清初的诗坛流风》,《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汪荣组:《江南与明亡清兴——兼论历史地缘说》,载《明清以来江南社会与文化论集》,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刘克敌:《从<柳如是别传>看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风貌》,《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历史教学》,1964年第5期。
    樊树志:《江南市镇文化面面观》,《复旦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洪璞、李静:《明清以来江南市镇的内涵与发展——太湖南部的四镇剖析》,《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
    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复旦学报》,1987年第2期。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复旦学报》,2005第4期。
    孙逊:《江南都市文化:历史生成与当代视野》,《学术月刊》,2009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