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变革
    与发展,逐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改革
    开放20多年来,课程改革,特别是“三大板块”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
    成绩。但是,由于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矛盾,使国家预定的培养目标至今
    难以全部达到。通过分析,其内在的原因十分复杂,由此导致的后果也很严
    重。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三大板块”课
    程能得以顺利实施,本文从国内与国际的比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
    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对策。
Summary :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in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
     furthered and has gradually met the demands of econom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mplete humanity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our country .ln the past over 20 years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s, especially in the
     practice of the 3-plate curriculums. But there still remain some problems,
     which prevent the training goals from being achieved. After careful
     analysis, we think that the causes are rather complicated and the results
     caused extremely serious. In order to set up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for
     basic education,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put the -plate
     curriculums into smooth practice, this thesis presents several
     considerations on further reform of curriculum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uthor: Mr Zheng Yong, male and 42 years old, holds the following
     titles , honors and positions :an expert enjoying the state subsidy by the
     State Council, one of the selected persons for he National Talented-
     person Project one of the ten-outstanding youths of Fuzhou, excellent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 a headmaster of a key secondary school
     with both senior and special-grade titles, a MD post-graduate of the 97-
     grade i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f Fujian Teachers University and a
     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Economics and Law College.
引文
①见陈杨光著《课程论与课程编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②见《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6页。
    ③见叶立群《三个面向与教育内容的改革》,载《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1期第11页。
    ④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⑤见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⑥见叶立群总主编、施良芳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⑦见叶立群总主编、施良芳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⑧见《教育部官员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项目标》,载《福建教育》2000年第5期,第48页
    ⑨见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⑩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部分第4条第二段。
    (11)见钟启泉主编《国外课程改革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9页。
    (12)见《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2页
    (13)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
    (14)李岚清同志《基础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原载1996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15)见舒华《昨天.今天.明天》,载《人民教育》2000年10期第8页
    (16)见王芙蓉《情绪智力—智力研究的最新进展》,载现代教育研究1999年第一期第93页
    (17)见《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第4期
    
    
    1、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陈侠著《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期
    3、《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5、钟启泉主编《国外课程改革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6、冯增俊著《比较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7、顾明远总主编、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8、陈扬光著《中美英日中小学课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9、陈扬光著《课程论与课程编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0、余文森著《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1、叶立群总主编,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12、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3、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4、陈玉琨、钟海青、江文彬主编《90年代美国的基础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5、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6、钟志贤、范才生著《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
    17、瞿葆奎主编《课程与教材》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8、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版。
    19、杨玉厚主编《中国课程变革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0、梁廉玉、胡晓莺主编《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
    21、张廷凯《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1927-1997(上)(下)》,《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2期
    22、舒华《昨天.今天.明天——课程改革的历史发展的永恒》,《人民教育》2000年第10期。
    23、袁采《改革课程教材,提高学生素质——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基本思想》,《人民教育》1990年第5期。
    24、王桐生《素质教育与课程、教材改革》,《天津教育》1992年第2期。
    25、陆冠群《浅淡基础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
    26、胡百良《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人民教育》1993年第1期。
    27、党远鸿等《实施新教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上海教育》1993年第6期。
    28、周贝隆《转变思想,突出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着眼点》,《人民教育》1994年第6期。
    29、陈敬朴《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公民教育·关于基础教育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8期。
    30、戴狄《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与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课程研究》1995年第3、4期。
    
    
    31、钟鹏明《构建素质教育合理课程结构的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32、薛振臣《面向21世纪教师的素质重在提高三个能力》,《教育科学研究》199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