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人性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当代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洛姆的人性理论。全文在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论争的语境下,以文本与历时性、共时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弗洛姆散见于不同专著中关于人性的思想进行了挖掘、清理;依照弗洛姆“人是一个整体”的思想,重新为弗洛姆人性理论确定了内涵与外延,并在弗洛姆人性理论思想背景下展开了以弗洛姆人性理论三个组成部分即关于人性的基础理论、性格结构理论与社会理论及其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彰显并肯定了弗洛姆人性理论超越导致现实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虚无的先验形而上学人性观和相对主义人性观的理论高度与理论个性;彰显并肯定弗洛姆人性理论对现代社会独特的批判向度,彰显并肯定了弗洛姆人性理论对以促进人的幸福与发展为宗旨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坚守。
In this thesis, I focus my research on an outstanding American psychoanalyst, philosopher and sociologist, Erich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e concept of man is the motif of Fromm’s thought. His concern is mainly on exploring laws governing both individual life and society, which in other words are laws that control human beings existing in society. Consequentially, Fromm reaches his understanding on the valuable tropism of human beings,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romm to examine and analyze social reality and to express his ideal for human character and society. In Fromm’s idea, human nature is a concept concerning directly on the subsistent circumstance of human beings and on human character as well. In this sense, human nature presents to us its real look only when we research it in the interrelation of man’s subsistent circumstance and the real society. This is also the key point in understanding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or this reason, I make a research in the thesis on the core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differentiate the specific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general one. In my viewpoint, the specific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means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 the macrocosmic perspective, which is called in the thesi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human nature, while the general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entails three elements, which are the specific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the structure of human character as the real state of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theory. Moreover, the latter two elements have vital effect on human nature. After reworking on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 get a better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and expatiate on the essence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which is actually that human beings can work out their own salvation and unite together into one body. The aforementioned is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my thesis, which is mainly about research on the three parts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urthermore, my aim in the thesis is to show firstly the humanist spirit that Fromm expresses with his concern on the existence and potentiality of human beings; secondly, the transcendence that Fromm achieves in his theory comparing to the metaphysics which causes the vainness of human life and to the theoretical degree that the relativist theory of human nature reaches; and thirdly the special theoretical quest and viewpoint that Fromm proposes on contemporary social critique and values.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e thesis. In the first chapter, I make a research on the background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 order to get something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I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 of Fromm’s theory and its background. Firstly, I analyze Fromm’s family and the times he lives in, which aims on the one hand to explicate that a person could be influenced in a great degree by his family and his living times, on the other hand to emphasize that Fromm himself is definitely impelled by the abnormal family and times he lives in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problem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value. Secondly, I analyze the process that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chieves, which indicates that it is in the examination on the antinomy of German arbitrary autarchy and American liberalist democracy that Fromm gets his conclusion on human nature. In Fromm’s eye, both of the aforementioned nations’values are neither real nor normal. Just for this reason, Fromm decides to search for a kind of new values. Thirdly, I analyze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ctually, Fromm is indebted his theory much to ideas of Karl Marx, Sigmund Freud, Johann Bachoven and Buddhism, especially the sect of Zen.
     From Chapter Two to Chapter Four, I focus my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n the second chapter, I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Fromm’s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in his own theoretical environment, presenting his understanding on human nature in the macrocosmic perspective which is being a multilayer unity of conflict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Fromm’s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entails the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as man’s intrinsic contradiction, man’s desire for solving and relieving from the contradiction, the different ways of meeting man’s needs, and the potentiality of human good and evil. I also believe that the main idea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s that the good potentiality of human nature is the basis for man and his rebuilding of social value. Only in this sense, can we achieve the transcendence to the other two kinds of theory of human nature which are aforementioned. I have to repeat that Chapter Two is both about the basis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definitely the heart of this thesis.
     In the third chapter, I explore the theory of human character which is a part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world. I als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the theory of human character and its structure, which is special for exploring the real state of human nature. Therefore, Chapter Three is a further exhibi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Fromm’s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Since I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human nature in the macrocosmic perspective in the former chapter, I turn to research human nature and its transition i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 in this chapter. In the structure of human character, we find out the historicity, sociality and changeability of human nature.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character is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external word. In Fromm’s theory, the rel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external world is embodied in the relation of character struc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detail, it is about the adaption and counterwork of character structure to social structure and about the impact that social structure has on character structure. In this chapter, I classify different character preference and relations of character structure to social structure both in theory and in reality, among which two types of character preference (viz. productive character and unproductive character) and five types of social character are stressed. Fromm analyzes especially the function of unproductive character like a bomb and productive character like a gum, which indicates his critique on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pursuit of a healthy human character.
     In the fourth chapter, I put my eyeshot on the phenomena of alienation in bot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ich in the final sense caused the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Especially, I believe that the abnormal social state and relation of man with the world violates man’s development and self-realization. After that, I analyze Fromm’s project for curing the abnormal society, that is, humanist socialism. Further, I repeat Fromm’s proposal for achieving a healthy society which is to reconstruct a society integrally. I also give prominence to Fromm’s pursuit of ideal society and human character in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In the fifth chapter, I do a further research on Fromm’s extending and enriching on Marx’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In this thesis, som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s presented, which I believe is somewhat advanced in field of Chinese academy, for I use an extraordinary way to reassur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Fromm’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o present and evaluate Fromm’s viewpoint. I hope my thesis will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impel the discussion on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philosophy,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human nature in Chinese academy, to push the recognition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o supply peopl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with some inspiration on recognize and choose a correct mode of subsistence.
引文
1 J·Stanley Glen, “Erich Fromm: A Protestant Critique”(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1966), P.11.
    2 参见陈秀容《弗洛姆政治思想研究》,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1 页。
    3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348-349 页。
    4 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rans. Michael Shaw (New York: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1982), Introduction, p.1.
    5 参见陈秀容《弗洛姆政治思想研究》,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1 页。
    6 [美]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E 书时空”,http://www.eshunet.com(译者的话)
    7 [美]科利斯·拉蒙特《人道主义哲学》,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18-21 页。
    8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版,366 页。
    9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版,385 页。
    10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版,385 页。
    11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西苑出版社,2004 年版,34 页。
    12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西苑出版社,2004 年版,34 页。
    13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西苑出版社,2004 年版,3 页。
    14 [英] 凯蒂·索珀《人道主义反人道主义》,华夏出版社,1999 年,60 页。
    15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6 页。
    16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84 页。
    17 [美]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E 书时空”,http://www.eshunet.com 116 页。
    18 [美]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E 书时空”,http://www.eshunet.com 118 页。
    19 [英]凯蒂·索珀《人道主义反人道主义》,华夏出版社,1999 年,152 页。
    20 张小伟《浅谈我国的弗洛姆研究历程》,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 9 月第 6 卷第 3 期。
    21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1 页。
    22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版,113 页。
    23 [美]弗洛姆《弗洛姆文集·病人是最健康的人》,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563 页。
    24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版,112 页。
    25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版,111 页。
    26 陈秀容《弗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20-21 页。
    27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4 页。
    28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7 页。
    29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9 页。
    30 H. J. Schultz(ed.), For the Love of Life ( Free Press, 1986), p100.
    31 陈秀容《弗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25 页。
    32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114 页。
    33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118-119 页。
    34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114 页。
    35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154 页。
    36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156 页。
    37 参见 Erich Fromm, You will be as gods (Rinehart &Winston,1966), p64.
    38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9 页。
    39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版,116 页。
    40 [美]弗洛姆《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版,117 页。
    41 H. J. Schultz(ed.), For the Love of Life ( Free Press, 1986), p105.
    42 [美]弗洛姆《弗洛姆文集·精神分析与禅宗》,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438 页。
    43 王元明《马克思与萨特人的本质学说比较》,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5 期。
    44 邹诗鹏《当下时代的精神症候——关于相对主义时代的诘辨》,载“开放时代”网。
    45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18 页。
    46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19 页。
    47 转引自孔文清《问题和答案——弗洛姆人性论的两个维度》,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 年第 6 期。
    48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年版,9 页。
    49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19 页。
    50 [美]弗洛姆《弗洛姆文集·精神分析与禅宗》,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446 页。
    51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8 页。
    52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34 页。
    53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35-36 页。
    54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36-37 页。
    55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37 页。
    56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37 页。
    57 [美]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危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5 页。
    58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年版,11 页。
    59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33 页。
    60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51 页。
    61 张伟《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 年版,45 页。
    62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191-192 页。
    63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6 页。
    64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34 页。
    65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2 页。
    66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9 页。
    67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9 页。
    68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9 页。
    69 孔文清《弗洛姆的道德认识理论》,载《伦理学研究》,2007 年第 4 期。
    70 孔文清《弗洛姆的道德认识理论》,载《伦理学研究》,2007 年第 4 期。
    71 [美]弗洛姆《精神分析与禅宗》,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479 页。
    72 对于这个观点,V.A.Jesen 认为弗洛姆对爱字的使用并不一致,而且对爱的观念,更像是一座喷泉,一股脑的注入人的心中,使人们对爱的了解和体认更加混乱。参见 V.A.Jesen, Failure and Capability in Love: An Integrative Study of the Psychology of Erich Fromm and the Theology of Emil Brunner, Ph.D. Dissertation, Drew University, 1967, P27.
    73 [美]弗洛姆《爱的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22-23 页。
    74 [美]弗洛姆《爱的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26 页。
    75 张伟《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 年版,53 页。
    76 吴慧芳《弗洛姆人性理论述评》,载《理论学刊》,2003 年第 4 期。
    77 [美]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潜能》,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107 页。
    78 [美]弗洛姆《人心——人的善恶潜能》,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107 页。
    79 陈秀容《佛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100 页。
    80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48 页。
    81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50-51 页。
    82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51 页。
    83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52 页。
    84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52 页。
    85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1 页。
    86 郭永玉《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1999 年版,132 页。
    87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58-59 页。
    88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96 页。
    89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99 页。
    90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2 页。
    91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3 页。
    92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6 页。
    93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8 页。
    94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76 页。
    95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89 页。
    96 Max Wertheimer, Productive Thinking (Harper & Brothers, 1945), pp.166-167.
    97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91 页。
    98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82 页。
    99 姚大志《现代意识形态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176 页。
    100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19 页。
    101 [美]弗洛姆《希望的革命》,台湾,环宇出版社,1971 年版,1 页。
    102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74 页。
    103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88 页。
    104 邴正《当代人与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3-5 页。
    105 邴正《当代人与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90 页。
    106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99 页。
    107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04 页。
    108 [美]弗洛姆《希望的革命》,台湾,环宇出版社,民国 60 年版,40-41 页。
    109 [美]弗洛姆《希望的革命》,台湾,环宇出版社,民国 60 年版,32 页。
    110 [美]弗洛姆《希望的革命》,台湾,环宇出版社,民国 60 年版,33 页。
    111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08 页。
    112 [美] 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83 年版, 56 页。
    113 J.J.吉力斯皮《工业的自由表述》,伦敦,1984 年版。转引自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08-109 页。
    114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09 页。
    115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18 页。
    116 Fromm,E.(1955/1965).The sane society.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
    117 郭永玉《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67 页。
    118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32 页。
    119 陈秀容《佛洛姆的人本主义其渊源内容和影响》,台湾,唐山出版社,1992 年版,48 页。
    120 陈秀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其渊源内容和影响》,台湾,唐山出版社,1992 年版,52 页。
    121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05 页。
    122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05 页。
    123 [美]弗洛姆《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精神的运动》,载《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第 1 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年版,第 198-199 页。
    124 [南斯拉夫]马尔科维奇《南斯拉夫“实践派”的历史与理论》,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第 286 页。
    125 [波兰]亚当·沙夫《社会主义与异化》,载《哲学译丛》,1982 年第 3 期。
    126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32 页。
    127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30 页。
    128 [美]弗洛姆《人的呼唤》,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11-12 页。
    129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112 页。
    130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150 页。
    131 [美]弗洛姆《人的呼唤》,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114 页。
    132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出版公司,2003 年版,116 页。
    133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31 页。
    134 [美]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8 年版,184-185 页。
    135 [美]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8 年版,182-183 页。
    136 [美]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8 年版,182-183 页。
    137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27 页。
    138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38 页。
    139 [美]弗洛姆《人的呼唤》,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118 页。
    140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73-278 页。
    141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84 页。
    142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91 页。
    143 陈秀容《弗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33-234 页。
    144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93 页。
    145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93 页。
    146 [美]弗洛姆《人的呼唤》,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123 页。
    147 陈秀容《弗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公司,236 页。
    148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96 页。
    149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297 页。
    150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302 页。
    151 黄颂杰主编《弗洛姆著作精选——人性·社会·拯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313 页。
    152 [美]弗洛姆《人的破坏性剖析》,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0 年版,381 页。
    153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310-311 页。
    154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10-11 页。
    155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5 页。
    156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 页。
    157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 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2 页。
    158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201-202 页。
    159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88 页。
    160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0 页。
    161 [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58 页。
    162 [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59 页。
    163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1 页。
    164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5 页。
    165 [美]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西方学者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9 页。
    166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年版,108 页。
    167 王元明《论弗洛姆对现代西方社会的批判》,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3 期。
    168 衣俊卿《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 年第 6 期。
    169 衣俊卿《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7 年第 6 期。
    170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3 页。
    171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5 页。
    172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5 页。
    173 参见 H.J.Schultz,ed., op.cit.,pp. vⅱ-vⅲ,106.
    174 [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75 页。
    175 李琳《弗洛姆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探索及启示》,载《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 年 3 月。
    176 陈秀容《弗洛姆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424 页。
    177 龙应台《给我们一个政治家》,载《南方都市》报,2008 年 3 月 20 日。
    178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220 页。
    179 [美]弗洛姆《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220 页。
    1. Escape From Freedom, New York: Rinehart & Co., 1941.
    2. Man for Himself: An Inquiry into the Psychology of Ethic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47.
    3. Psychoanalysis and Religion, 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4. The Forgotten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reams, Fairy Tales and Myth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51. 
    5. The Sane Society. New York: Rinehart & Co., 1955.
    6. The Art of Loving.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6. 
    7. Sigmund Freud’s Mission: An Analysis of His Personality and Influence,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9. 
    8. Zen Buddhism and Psychoanalysis (with D. T. Suzuki and R. De Martino),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0. 
    9. May Man Prevail: An Inquiry into the Facts and Fictions of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Doubleday & Co., 1961. 
    10. Marx’s Concept of Man (With a Translation from Marx’s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by T. B. Bottomore), New York: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1961. 
    11. Beyond the Chains of Illusion: My Encounter with Marx and Freu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62.
    12. The Dogma of Christ and Other Essays on Religio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13. The Heart of Man: Its Genius for Good and Evil,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4.
    14. (ed.) Socialist Humanism: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New York: Doubleday & Co., 1965. 
    15. You shall be as Gods: A Rad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Old Testament and Its Tradi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6. 
    16. The Revolution of Hope: Toward a Humanized Technology,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17. The Nature of Man (Readings selected, edited, and furnished with an introductory essay by Erich Fromm and Ramón Xirau),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68. 
    18. The Crisis of Psychoanalysis: Essays on Freud, Marx and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0. 
    19. Social Character in a Mexican Village: A Socio-psychoanalytic Study (with Michael Maccoby),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1970. 
    20. The Anatomy of Human Destructivenes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3. 
    21. To Have or To Be,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6. 
    22. Greatness and Limitations of Freud’s Though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0. 
    23. On Disobedience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1981. 
    24. The Working Class in Weimar Germany: A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Study, (Trans by Barbara Weinberger, Edited an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Wolfgang Bons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5. For the love of Life (Hans Jürgen Schulfz ed.),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6. 
    26. The Revision of Psychoanalysis (Rainer Funk ed.), San Francisco: Westview Press, 1992.
    1.《逃避自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年版。 《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 年版。 《对自由的恐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
    2.《自为的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年版。 《追寻自我》,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 年版。 《寻找自我》,工人出版社,1988 年版。  《人性的追求》,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年版。 
    3.《梦的精神分析》(《被遗忘的语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1 年版。 
    4.《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 年版。 
    5.《爱的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爱的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 年版。
    6.《弗洛伊德的使命》,三联书店,1986 年版。 
    7.《弗洛姆文集·精神分析与禅宗》*,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 《禅与心理分析》(与铃木大拙合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
    8.《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见《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年版。  《弗洛姆文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
    9.《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弗洛姆文集·超越幻相的锁链》,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
    10.《人心——人的善恶天性》*,福建人民出版社,台北,环宇出版社,1988 年版。  《人之心:爱欲的破坏性倾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  《人心》,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 
    11.《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一次国际专题讨论会》),三联书店,1991 年版。 
    12.《希望的革命》*,台北,环宇出版社,1971 年版。 《人的希望》(《希望的革命》),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13.《精神分析的危机——论弗洛伊德、马克思和社会心理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 
    14.《人类破坏性的剖析》,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0 年版。 
    15.《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9 年版。  《占有还是存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年版。 
    16.《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17.《弗洛伊德的使命》,三联书店,1986 年版。
    18.《生命之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年版。 《说爱——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人生视角》(《生命之爱》),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9.《弗洛姆著作精选——人性·社会·拯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20.《马克思论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1.《弗洛姆文集·有病的人是健康的人》,改革出版社,1997 年版。
    1. Schaar, John H., Escape from Authority: The Perspectives of Erich From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61. 
    2. 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rans. By Michael Shaw), New York: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1982.
    3. Hammond, Guyton B., Man in Estrangement: A Comparison of the Thought of Paul Tillich and Erich Fromm, Nashville, Tenn.: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1965. 
    4. Evans, Richard I., “Dialogue with Erich Fromm”, Dialogues with Notable Contributors to Personality Theory, Vol.2,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6. 
    5. Landis, Bernhard and Tauber, Edward S., In the Name of Life: Essays in Honor of Erich From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71. 
    6. Hausdorff, Don, “Erich Fromm”, Twayne’s United States Authors Series, Vol.203, New York: Twayne, 1972. 
    7. H. J. Schultz(ed.), For the Love of Life, Free Press, 1986.
    8. Knapp, Gerhard P., The Art of Living: Erich Fromm’s Life and Works,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89. 
    9. Burston, Daniel, The Legacy of Erich From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91.
    10. J. Stanley Glen, Erich Fromm: A Protestant Critique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1966.
    11. V. A. Jesen, Failure and Capability in Love: An Integrative Study of the Psychology of Erich Fromm and the Theology of Emil Brunner (Ph.D. Dissertation, Drew University), 1967.
    12. Max Wertheimer, Productive Thinking, Harper & Brothers, 1945.
    1.万俊人《弗洛姆》,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0 年版。
    2.王元明《弗洛姆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0 年版。
    3.陈秀容《弗洛姆的政治思想》,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 年版。
    4.陈秀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台北,唐山出版社,1992 年版。
    5.张伟《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 年版。
    6.郭永玉《孤立无援的现代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6.[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7.[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
    8.[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9.[德]阿多诺《否定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87 年版。
    10.[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
    11.[美]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年版。
    12.[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年版。
    13.[美]科利斯·拉蒙特《人道主义哲学》,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
    14.[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 年版。
    15.[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上海三联书店,1996 年版。
    1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 年版。
    17.[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18.[英]凯蒂·索珀《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
    19.[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 年版。
    20.[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西苑出版社,2004 年版。
    22.[美]庞思奋《哲学之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3.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年版。
    24.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 1-6 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
    25.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26.孙利天《辩证法思维方式》,吉林大学,1994 年版。
    27.高文新《欧洲哲学史专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年。
    28.姚大志《现代意识形态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29.姚大志《人的形象》,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30.姚大志《现代之后》,东方出版社,2000 年版。
    31.邴正《当代人学与文化丛书·当代人与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32.秦光涛《当代人学与文化丛书·意义世界》,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33.贺来《当代人学与文化丛书·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34.余潇枫《当代人学与文化丛书·哲学人格》,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35.孙正聿《生命意识丛书·超越意识》,吉林教育出版,2001 年版。
    36.孙利天《生命意识丛书·死亡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37.贺来《生命意识丛书·宽容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38.程亚林《生命意识丛书·悲剧意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年版。
    3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0.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1.张世英《进入澄明之境》,商务印书馆,1999 年版。
    42.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三联书店,1994 年版。
    43.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98 年版。
    44.张一兵《无调式的想象: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文本学解读》,三联书店,2001年版。
    45.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46.贺来《边界意识与“人的解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47.杜任之《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三联书店,1980 年版。
    48.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述评》,三联书店,1980 年版。
    49.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
    50.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51.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52. 姚大志《现代意识形态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53.衣俊卿《20 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版。
    54.常健、李国山《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55.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56.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57.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东方出版社,2004 年版。
    58.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靳慧《弗洛姆思想之价值层面的一点分析》,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3 年第 2 期。
    2.张小伟《浅谈我国的弗洛姆研究历程》,载《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 9 月(第 6 卷第 3 期,总第 22 期)。
    3.殷晓蓉《人性、道德与现代人的困境——弗洛姆人本主义伦理学评析》,载《学术月刊》,1994 年第 8 期。
    4.陈智、梁伟《弗洛姆人性论评述》,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年 5 月(总第 32 卷第 3 期)。
    5.吴海广《弗洛姆的人学思想》,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年 4 月(总第25 卷第 2 期)。
    6.张和平《弗洛姆的“人的本性”说略探》,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5期(总第 100 期)。
    7.李琳《弗洛姆对人的生存问题的探索及启示》,载《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 年 3 月。
    8.王志义《人性研究学术观点综述》,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 7 月。.
    9.吴光辉《试论人性的特点》,载《求索》,2002 年第 5 期。
    10.徐文越《人之本性的诉求——读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中共郑州市委学校学报》2007 年第 1 期。
    11.孔文清《问题和答案——弗洛姆人性论的两个维度》,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 6 期。
    12.王为理《“人是什么?”还是“人是谁?”——论海德格尔对人的追问及其意义》,1995-2006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 All reserved.
    13.王为理《思与禅的一种诠释与对话:海德格尔和禅宗对人的追问之比较研究》,1995-2006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Ltd. All reserved.
    14.李国华《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述评》,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 年 1月(第 26 卷第 1 期)。
    15.黄志奇《创造性活动使人活出意义来——评弗洛姆“规范人本主义”》,载《贵州大学学报》,1998 年第 3 期。
    16.李慧娟、汪晓敏《对弗洛姆人性思想的评述》,载《理论界》,2006 年第 2 期。
    17.张璐《从人性的异化到复归——有感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伦理学》,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 8 月(第 18 卷第 8 期)。
    18.王友刚《对弗洛姆人性思想的评析》,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年 1 月(第 4 卷第 1 期)。
    19.吴慧芳《弗洛姆人性理论探析》,载《理论学刊》,2003 年 7 月第 4 期(总第 116 期)。
    20.张洪春《现实的人:马克思人性论的基石》,载《肇庆学院学报》,2004 年(第25 卷第 3 期)。
    21.季乃礼《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4年第 1 期。
    22.王雨辰《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 年 5 月(第 58 卷第 3 期)。
    23.姜琴《青年马克思与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评述》,载《南京社会科学》,2001 年第 4 期。
    24.张家艳《述评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载《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7年 4 月(第 15 卷第 2 期)。
    25.计明霞、刘辉《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解析》,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 3 月。
    26.南志刚《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及其对文学的启示》,载《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年第 4 期(总第 3 期)。
    27.曹玉文《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 3 期。
    28.罗继才《现代人的人格发展趋势——弗洛姆的人格发展理论述评》,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年 9 月(第 36 卷第 5 期)。
    29.戴桂斌《弗洛姆社会无意识理论审视》,载《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年 1 月(第 33 卷第 1 期)。
    30.周鹏生《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解读》,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 年 1 期(第 25 卷第 1 期)。
    31.何君康《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科学真理——评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载《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年第 2 期(第 3 卷第 6 期)。
    32.张和平《略论弗洛姆的异化观》,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36 卷第 3 期)。
    33.何亚平《评弗洛姆的异化理论》,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年第 1 期(综合专辑)。
    34.张萍《弗洛姆的总体异化论述评》,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 3 期。
    35.张和平《“异化”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概念——试析马尔库塞、弗洛姆的“异化”观》,载《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1 月(第 41 卷第1 期)。
    36.俞伯灵《自由的悖论——重读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载《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 4 期。
    37.高亮华《希望的革命——弗洛姆论技术的人道化》,载《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 13 卷第 2 期)。
    38.谢爱武《弗洛姆〈逃避自由〉的社会心理学观点》,载《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 年 8 月(第 19 卷第 4 期)。
    39.饶娣清《论弗洛姆的自由观》,载《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5 月(第 18 卷第 2 期)。
    40.孔文清《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 1 月(第 38 卷第 1 期)。
    41.刘伟民《论弗洛姆的社会哲学》,载《求是学刊》,1994 年第 4 期。
    42.伍荣华《评弗洛姆的社会健全理论》,载《广东社会科学》,1994 年第 2 期。
    43.解保军《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理的批判——〈健全的社会〉评析》,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 年第 1 期。
    44.张伟《“拯世救人”的乌托邦——评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载《社会科学》,1994 年第 6 期。
    45.南锐《重读弗洛姆的“人道主义”》,载《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 9 月(第 27 卷第 5 期)。
    46.刘敬鲁《人学对象问题研究述评》,载《教学与研究》,2008 年第 8 期。
    47.周文升《新时期我国人学研究综述》,载《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 3 月(第 20 卷第 1 期)。
    48.魏义霞《人本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人学新动向》,载《学习与探索》,2001 年第 3 期(总第 134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