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与真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尽管中国书法在当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隐藏着危机,危机集中表现在对书写意义的遗忘。之所以遗忘了书写的意义,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古法”的丧失,使书写的源初意义被遮蔽,从而一种纯粹客体化的书法作品成为书法艺术的全部;另一方面,随着近一百年来西化的日益加重,西方近代以来的客观主义、实在论的认识论模式成为研究中国各种学科和文化现象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原则,这进一步使我们远离了书写本身。这就是本文所说的书法危机之内在根源。
     本文首先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对自宋代以来一千多年的书法史进行剖析,找寻和还原晋唐遗留的“古法”。这一书法史的探讨工作按照现象学“回到实事本身”的原则进行,就书法史和书法理论研究而言,这个“实事”就是“书写”。因而,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赢获“书写”这一概念的本真面目,考察显现在生活世界中的“源初性”书写活动。通过对“古法”的现象学诠释,笔者认为,书法在前晋唐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正是一个不断使笔、墨、纸、砚,包括汉字等存在者和此在(作为书写者的人)在书写的境遇中在场并相互缠绕的过程,是一个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站在这样的角度看,书法就是书写世界中存在者和此在整体在敞开状态中成就自身地运作。
     因此,本文所主张的回到晋唐书法,回到王羲之,其真正意义就在于回到“源初性”书写。回到源初性书写实际上就是回到作为书法最高之境的“书者如也”,臻乎此境,即进入了海德格尔所言的自由之境,进入了作为去蔽过程的真理事件之中。
Despite all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witnes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modern tim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nd even serious crises. As a result, there is a most serious problem, the oblivion of "brush writing'". The reasons for the oblivion of "brush writing" are twofold. Due to the loss of "ancient techniques","brush writing" has been shaded, leaving the totally objectified works calligraphy the only thing in Chinese calligraphy;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ought of epistemology, which has been taken as the major methodology for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cultural studies as well, the process of westernization in the last century has put us farther away from "brush writing". And that is the intrinsic reason for the crisis of calligraphy.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since Sung dynasty with the methodology of phenomenology so as to explore and identify the original "ancient techniques" of the Jin and Tang dynasties. The exploration is based on the phenomenological principle of "returning to truth", and so far as Chinese calligraphy is concerned, this truth refers to "brush writing". Therefore, 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 the true meaning of "brush writing" and to explore the "original writing" revealed in the world of real life. And through the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techniques", a conclusion can be reached that, in the Pre-Jin and-Tang dynasties Chinese calligraphy had been in a truth-seeking process where beings, such as brush, ink, paper, ink stone as well as Chinese characters, and dasein (the writer), were constantly presented. Thus, from this perspective,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self fulfilling process of beings and dasein in an open state of mind.
     Therefore, the proposal made in this thesis to return to Jin and Tang calligraphy, or to return to Wang Xizhi, means to return to "original writing", which is the highest realm of Chinese calligraphy,"shu zhe ru ye"("Chinese calligraphy is like......"). Reaching this realm, a calligrapher enters the realm of freedom that Heidegger refers to as the nature of truth.
引文
1 引自(南朝)王僧虔《笔意赞》,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2页。
    2 (宋)黄庭坚《跋兰亭唐摹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6页。
    3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第640页。
    1 Matthew King. "Heidegger's Etymological Method:Discovering Being by Recovering",Philosophy Today; Fall 2007; 51,3;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p.278.
    2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65页。
    3 (汉)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117页。
    4 章太炎讲授,王宁整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135页。
    1 参看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1页。
    1 张祥龙:《为什么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书法美的现象学分析》,《政治与哲学的共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236页。
    1 薛晓源《飞动之美——中国文化对“动势之美”的理解和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154页。
    1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第17页。
    1 全文为“壮岁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宋)米芾著,《海岳名言 翰墨志 宝真斋法书赞》三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册一第22页。
    2 全文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元)赵孟頫书,《兰亭十三跋》,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第8页。
    3 全文为“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明)董其昌著,《画禅室随笔》,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94页。
    1 Martin Heidegger,"The Origin of zhe Work of Art",in Poetry,Language.Thought,p.81.
    1 赫伯特·施皮格伯格对于现象学运动采取了相当宽泛的标准,在他所给的现象学概念中,既有最广义的现象学概念,也有广义的现象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至于最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现在看来大概只有胡塞尔本人,广义的现象学概念要求只要是遵循了现象学原则和精神。参看:(德)施皮格伯格著,《现象学运动》,北京:商务印书馆,第36页。
    2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32页。
    3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32-33页。
    4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42页。
    5 (德国)比梅尔:《海德格尔》,刘鑫、刘英译,商务印书馆,1996,第122页。
    6 海德格尔:《面向死的事情》,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9,第98页。
    7 这是海德格尔临终前对于自己的《全集》所说的话。见O. Poeggeler编:《海德格尔:阐释其著作的各种视角》,Weinheim: Beltz Athenaeum 1994,404页。转引自张祥龙:《海德格尔传》扉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 引自(南朝)王僧度《笔意赞》,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2页。
    1 引自(宋)苏轼《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3页。
    2 引自(南朝)袁昂《古今书评》,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73页。
    3 引自(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81页。
    1 引自(南朝)袁昂《古今书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73页。
    2 引自(唐)虞世南《笔髓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12页。
    3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49页。
    1 GA26:269.基于海德格尔的此种解释,我们将Horizont译为境遇,而不是视野。
    2 GA24:413.
    3 GA24:366.
    4 GA26:269.
    5 GA24:366.
    1 SZ:362/411.
    2 SZ:359/407.
    1 在胡塞尔那里,auffassen意味着立义。在海德格尔看来,操劳行为的“考虑”要比客体化的意向行为的立义更为源初。
    2 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第3页。
    3 陈振濂著,《书法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第37页。
    1 (德)赖欣巴哈著,《科学哲学的兴起》,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83,第9页。
    2 (德)胡塞尔著,《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第77页。
    1 (美)列奥·施特劳斯著,《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第13页。
    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411页。
    1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选编:“世界图像的时代”,《海德格尔选集》(下),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第911页。
    2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下),北京:三联书店,1996,第897页。
    1 周俊杰著,《书法美学论稿》,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第484页。
    1 Eunar Overenget,See the self:heidegger on Subjetivity.p.2.
    2 任道斌:《赵孟頫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第613页。
    1 Theodore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p.233.
    1 李学勤著,《当代名家学书思想文库·李学勤卷》,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0,第183页。
    2 李零著,《简牍帛书与学术源流》,北京:三联书店,2004,第54页。
    3 孙启治点教《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9,上册第69页。
    4 孙启治点教《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9,上册第120页。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页。
    2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65页。
    3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2003,第22页。
    4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65页。
    5 章太炎著,《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163页。
    6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65页。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74页。
    2 (汉)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137页。
    3 (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第84页。
    4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页。
    1 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第160页。
    2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217页。
    3 引自(汉)蔡邕《九势》,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页。
    4 引自(汉)蔡邕《笔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页。
    5 引自(晋)成公绥《隶书体》,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0页。
    1 引自(晋)卫恒《四体书势》,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6页。
    2 (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译《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41页。
    1 转引自刘长春著,《王羲之传》,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0,第87页。
    1 引自(南朝)王僧虔《笔意赞》,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09页。
    2 引自(唐)张怀瓘《文字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09页。
    3 引自(唐)张怀瓘《文字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11页。
    1 (宋)苏轼 著,屠友祥 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65页。
    2 (宋)苏轼 著,屠友祥 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80页。
    3 (宋)苏轼 著,屠友祥 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88页。
    4 (宋)苏轼 著,屠友祥 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79页。
    5 (宋)苏轼《跋书摹本兰亭后》,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6 (宋)苏轼 著,屠友祥 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88页。
    1 (宋)蔡襄《跋范文度摹本石刻》,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3页
    2 (宋)薛绍彭著,《兰亭诗》,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3 (宋)苏轼:《宋苏轼书黄州寒食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第7页。
    4 吴光田:《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第85页。
    1 (宋)黄庭坚 著,郑永晓 整理:《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第1547页。
    2 (宋)黄庭坚 著,郑永晓 整理:《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第1547页。
    3 (宋)黄庭坚 著《题唐本兰亭》,吴光田 编:《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第195页。
    4 (宋)黄庭坚《跋与张载熙书卷尾》吴光田 编:《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第228页。
    5 (宋)黄庭坚《跋重刻定武天字不全本》转自 周汝昌 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3页
    6 (宋)黄庭坚《跋唐梨版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3页。
    7 (宋)黄庭坚《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1 (宋)黄庭坚,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第1547页。
    2 (宋)黄庭坚《题唐本兰亭》吴光田编:《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第195页。
    3 (宋)黄庭坚《跋重刻定武天字不全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3页。
    4 (宋)黄庭坚《跋唐梨版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3页。
    5 (宋)苏轼《跋书摹本兰亭后》,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6 (宋)黄庭坚《跋兰亭楔饮诗序》,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2页。
    7 (宋)黄庭坚《跋兰亭楔饮诗序》,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2页。
    1 (宋)鲁伯秀《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2 (宋)沈虞卿《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3 (南宋)尤袤《题汪氏藏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4 (南宋)尤袤《题汪氏藏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5 (南宋)王厚之《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6 (南宋)詹礼仁《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7 (宋)施宿《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8 (宋)范成大《跋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9 (宋)范成大《题沈伯悉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4页。
    1 (宋)姜白石《题兰亭定武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6页。
    2 (宋)姜白石《跋兰亭定武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16页。
    1 (宋)薛绍彭著《兰亭诗》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2 (宋)薛绍彭著《兰亭诗》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3 (宋)薛绍彭著《题唐摹本》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4 (宋)薛绍彭著《题唐摹本兰亭》转自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20页。
    5 (晋)虞喜著,《志林》,据《玉函山房书丛》集佚本,光绪九年长沙娜缳馆刻本。
    6 引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页。
    7 引自(宋)朱长文《墨池编》,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7页。
    1 引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传授笔法人名》,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第16页。
    2 引自(宋)朱长文《墨池编》,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3页。
    3 引自(唐)卢携《临池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93页。
    1 引自(唐)颜真卿《僧怀素序》,转自《怀素自叙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8页
    2 引自(唐)颜真卿《僧怀素序》,转自《怀素自叙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1页。
    3 引自(唐)卢携《临池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真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94页。
    4 (唐)颜真卿《僧怀素序》,转自《怀素自叙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3页。
    5 (宋)陈思:《书苑菁华》,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卷十八
    6 引自(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 出版,1979,第278页。
    1 (清)徐用锡,《字学札记》,转自《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店,1994,第516页。
    2 引自(明)解缙《春雨杂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496页。
    3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58页。
    4 (清)黄公绍 熊忠著:《古今韵会举要》,北京:中华书局,第76页。
    5 (战国)列子:《列子·說符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8页。
    6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页。
    7 (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释》,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189页。
    8 引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页。
    9 引自(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8页。
    1 (唐)颜真卿,《僧怀素序》,转自《怀素自叙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24页。
    2 引自(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9页。
    1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卷三第347页。
    2 (宋)苏东坡,《评杨氏所藏欧蔡书》,转自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16页。
    3 (宋)苏东坡《评杨氏所藏欧蔡书》,转自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16页。
    4 (宋)黄庭坚,《评杨少师书》,转自马宗霍辑:《书林藻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第78页。
    5 水赉佑编,《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地32页。
    6 引自(明)解缙《春雨杂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499页。
    1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31页。
    2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9页。
    3 (宋)苏东坡,《题二王书》,转自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2011,第183页。
    4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3页。
    1 引自(清)宋曹《书法约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64页。
    2 (明)李流芳《檀园集》,《四库全书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378页。
    3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续编》,1979,第27页。
    4 《诗经》:《诗经·小雅·小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210页
    1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第667页。
    2 (宋)晁补《鸡肋集》,四库丛刊初编缩印本,上海:上海商务馆,民国21年,第217页
    3 (宋)黄庭坚《论书》,转自吴光田编注:《黄庭坚书论全辑注》,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第4页。
    1 (元)黄涞,《文献集》卷四《跋馆本十七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一四八》,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209册第254页。
    2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4页。
    1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2页。
    2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1页。
    3 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第167页。
    1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1页。
    2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0页。
    3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1页。
    4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2页。
    5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1页。
    6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2页。
    7 沙孟海:《沙孟海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第587页。
    1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218页。
    2 引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页。
    3 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第167页。
    4 引自(宋)姜夔《续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鳊:《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85页。
    5 赵志钧编,《黄宾虹论画录》,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3,第149页。
    6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0页。
    7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第56页。
    1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653页。
    2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1页。
    3 (宋)苏轼,(清)王文诰著,孔凡礼编:《苏东坡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前集卷三第561页。
    4 引自(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0页。
    5 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第35页。
    1 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第19页。
    2 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第32页。
    3 吉林文史出版社:《米芾墨迹选(一)》,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第19页。
    1 引自(唐)张怀瓘《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48页。
    2 引自(唐)张怀瓘《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48页。
    3 引自(南朝)王僧度《论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8页。
    4 引自(南朝)虞龢《论书表》,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3页。
    1 徐立明编,刘熙载著:《书概》,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第227页。
    2 (宋)苏轼,(清)王文诰著,孔凡礼编:《苏东坡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前集卷三。
    3 孙宝文编,(唐)怀素著:《自叙帖》,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14—17页。
    4 水赉佑:《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第40~41页。
    1 录自吉林省博物馆藏《宋元名人诗笺册》,载北京文物出版社《书法丛刊》总二十九期,
    1 (民国)裴景福著:《壮陶阁书画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卷六《元赵松雪书苏轼卷》
    2 任道斌辑集点校:《赵孟頫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第235页
    1 (明)李日华著,《六研斋二笔·赵孟頫与丈人节榦月窗判薄二帖》
    1 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商务印书馆,2007,第6页.
    2 (美)牟复礼朱鸿林合著,毕斐译:《书法与古籍》,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第4页。
    3 (美)牟复礼朱鸿林合著,毕斐译:《书法与古籍》,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第4页。
    4 陈振濂著,《书法美学通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第12页。
    1 故宫法书新编四《唐陆柬之文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0,第58页。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87页。
    2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76页。
    3 (汉)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659页。
    4 (东汉)刘熙著,(清)毕沅疏证,王先谦补,《释名疏证补》,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200页。
    5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95页。
    1 (明)屠隆著赵菁编:《考槃余事》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第169页。
    2 (唐)虞世南《笔髓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11页。
    1 (清)华琳《南宗秘诀》,北平:中华印书局,于海晏辑,画论丛刊:铅印本。
    2 (清)笪重光《书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61页。
    1 (德)雷德侯著许亚民译毕斐校:《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第21页。
    1 (宋)苏轼《论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4页。
    2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41页。
    1 引自(宋)苏轼,《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4页。
    2 引自(清)梁墩,《评书帖》,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73页。
    3 引自(东晋)卫铄,《笔阵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2页。
    4 引自(唐)孙过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8页。
    5 沙孟海:《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616页。
    1 沙孟海:《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584页。
    2 沙孟海著:《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617页。
    3 沙孟海著:《沙孟海论书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617页。
    1 (元)戴表元,《拟晋山房记》,《剡源集》北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5,卷三。
    2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80页。
    3 (明)屠隆著赵菁编:《考槃余事》,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第169页。
    4 (东汉)蔡邕《九势》,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页。
    1 (唐)张怀瓘《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84页。
    1 《白蕉书画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177页。
    2 《白蕉书画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第177页。
    3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93页。
    1 引自(宋)苏轼《论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4页。
    2 黄宾虹著赵志钧编:《黄宾虹论画录》,浙江:浙江美术出版社,1993,第149~150页。
    1 八大病笔主要包括:牛头、鼠尾、蜂腰、鹤膝、竹节、棱角、折木、柴担。参见白蕉:《白蕉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第69页。
    2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卷二第56页。
    3 引自(南朝)王僧虔《笔意赞》,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2页
    4 引自(汉)蔡邕《九势》,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页。
    5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845页。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93页。
    2 (唐)孙过庭《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5页。
    1 (德)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第206页。
    2 (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2页。
    3 (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 版社,1979,第362页
    1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9页。
    2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7页。
    3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7页。
    4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7页。
    5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62-663页。
    1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第37-38页。
    2 (清)笪重光《书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61页
    1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63页。
    2 (明)董其昌著,屠友祥校注:《画禅室随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7页。
    3 (清)华琳:《南宗秘诀》,北平:中华印书局,于海晏辑,画论丛刊:铅印本,民国26年(1937)第4册,第6页。
    4 (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2页。
    1 (清)华琳:《南宗秘诀》,北平:中华印书局,于海晏辑,画论丛刊:铅印本,民国26年(1937)第4册,第6页。
    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50-51页。
    3 方向红:海德格尔的“本真的历史性”是本真的吗?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02期。
    1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7~278页。
    2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8页。
    3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78页。
    4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80页。
    1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80页。
    2 故宫法书新编四《唐陆柬之文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0,第58页。
    3 沈尹默著朱天曙编:《沈尹默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第89页。
    1 (宋)陈思编:《书苑菁华》,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卷十八。
    2 (宋)陈思编:《书苑菁华》,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卷十八。
    3 (宋)陈思编:《书苑菁华》,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卷十八。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页。
    2 (德)胡塞尔著,《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论现象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第68页。
    1 孙周兴.形式显示的现象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文选.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页,10页。
    2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全集》第29/30卷,美茵法兰克福,1992,第428页。
    1 (南朝宋)范哗著(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卷60《蔡邕传》
    2 (汉)蔡邕《笔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页。
    1 (清)曹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卷181第22页。
    2 (汉)蔡邕《笔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页。
    3 源自(汉)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1 (南朝)王僧虔《笔意赞》,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2页。
    2 (唐)张怀瓘《文字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209页。
    3 (南朝)袁昂,《古今书评》,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73页。
    4 (南朝)袁昂,《古今书评》,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73页。
    1 (宋)米芾《海岳名言》,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60页。
    2 吉林文史出版社:《米芾墨迹选(一)》,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第19页。
    3 (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97页。
    4 (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45页。
    5 (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197页。
    6 (宋)苏轼《论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4页。
    7 (唐)孙过庭《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6页。
    1 (唐)孙过庭《书谱》,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8页。
    2 故宫法书新编四《唐陆柬之文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0,第58页。
    3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715页。
    4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49页。
    5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76页。
    1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341页。
    1 (明)黄道周:《与倪鸿宝论书法》,转自《黄道周集》,古吴轩出版社,1993,卷十九。
    2 (明)黄道周:《书严鲁公郭公帖后》,转自《黄道周集》,古吴轩出版社,1993,卷二十三。
    3 引自(南朝)虞龢《论书表》,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0页。
    4 引自(南朝)庾肩吾《书品、,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第89页。
    1 引自(唐)李嗣真:《书后品》,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第137页。
    2 引自(唐)李嗣真:《书后品·中下品》,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1979,第139页。
    3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第131页。
    4 (宋)《宣和书谱·褚遂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第59页。
    5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第131页。
    6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41页。
    7 (战国)屈原:《楚辞·九辞》,北京:中华书局,2009。
    8 周汝昌:《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223页。
    9 引自(南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82页。
    1 引自(宋)姜夔《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94页。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 引自(宋)朱文长《续书断·系说》,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52页。
    4 引自(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47页。
    5 引自(南朝宋)虞龢《论书表》,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3页。
    6 引自(南朝齐)王僧虔《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59页。
    1 (唐)韩愈《石鼓歌》:转自《韩昌黎文集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98页。
    2 (宋)黄庭坚《与宜春朱和叔二首》,转自《汉字书法美学范畴考释》,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75页。
    3 (宋)黄庭坚《题张福夷家庙碑》,转自《汉字书法美学范畴考释》,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第75页。
    4 引自(宋)朱长文《续书断》,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24页。
    5 引自(清)朱履贞《书学捷要》,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03页。
    6 (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60页。
    1 (清)段王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617页。
    2 引自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67页。
    3 引自(唐)颜真卿《述书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80页。
    4 (明)董其昌《题倪迂画》:转自《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107页。
    5 (明)董其昌《题杨少师书后》:转自《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28页。
    1 (明)董其昌《题娑罗树碑后》:转自《画禅室随笔》,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91页。
    2 (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45页。
    3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1页。
    4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1页。
    1 钱钟书:《管锥编·全晋文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1108页。
    2 钱钟书:《管锥编·全晋文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1333页。
    3 引自(唐)张怀瓘《文字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09页。
    4 (唐)怀素《自叙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35页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86页。
    2 引自(晋)卫铄《笔阵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2页。
    3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291页
    4 (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699页。
    5 引自(唐)欧阳询《传授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05页
    1 引自(唐)李世民《唐朝叙书录》,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0页
    2 引自(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16页
    3 引自(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42页
    4 引自(南朝)王僧度《又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0页
    5 引自(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79页。
    1 引自(宋)苏轼《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3页。
    2 引自(宋)黄庭坚《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55页。
    1 (南朝)范缜:《神灭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第105页。
    2 (南朝)范缜:《神灭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第133页。
    3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101页。
    1 邱振中《神居何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第2页。
    2 引自(唐)李世民《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0页。
    1 引自(唐)孙过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5页。
    2 引自(唐)姜夔《续书谱》,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94页。
    1 Lichtung,英文的翻译一般为clearing,熊伟先生翻译为“澄明之境”,也有研究者译为“疏朗处”。
    2 (德国)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孙周兴、陈小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79页。
    1 (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第124页。
    2 (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56页
    1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与出版社,2001第148页。
    2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99,第276页
    3 转引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二篇第一章第49节原注,北京:三联书店,1999,第286页。
    1 王炳文等译,,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第185页。
    2 鲁迅著:《而己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第26页。
    3 戚良德著:《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365页。
    4 戚良德著:《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444页。
    1 戚良德著《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444页。
    2 钱钟书著《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1112页。
    3 (唐)张怀瓘《书断》,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64页。
    4 (晋)葛洪著杨明照校笺:《抱朴子外篇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91,第79页。
    5 引自(唐)张怀瓘《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48页。
    6 引自(唐)张怀瓘《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48页。
    1 引自(唐)张怀瓘,《书议》,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49页。
    2 引自(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122页。
    3 引自(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第121-122页。
    4 欧阳中石,徐无闻:《书法教程》, 北京:高教出版社,1994,第164页。
    1 (唐)张彦远著:《法书要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卷三第114页。
    2 (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列传第二十七《岑虞李褚姚令狐》
    3 (唐)张彦远著:《法书要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卷三第164页。
    4 (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卷九。
    5 (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卷九。
    1 引自(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80页。
    2 (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45-246页。
    3 任道斌辑集点校:《赵孟頫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第235页。
    4 引自(南朝)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46页。
    1 钱钟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6,第1109页。
    2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102页。
    3 转引自郭廉夫著,《王羲之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96页。
    4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第34页。
    5 引自(明)解缙《春雨杂述》,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498页。
    1 赵平安著,《隶变研究》,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第78页。
    1 引自(唐)张怀瓘《书断》,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64页。
    2 孙宝文:《怀素自叙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第28~29页。
    3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苏轼诗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235页。
    1 (唐)张怀瓘《书断》,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64页。
    2 (唐)李世民《王羲之传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2页。
    3 《胡塞尔全集》,第23卷,第19-20页,转引自(日)伊集院令子,《图像发生的现象学与21世纪绘画》一文,见《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六辑《艺术现象学与时间意识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第15页。
    1 同上。
    2 (美)马克·盖特雷恩著,王莹译,《与艺术相伴》,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第85页。
    3 引自(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63页。
    1 周祖谟校:《广韵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第63页。
    2 (德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146页。
    3 (春秋)孔子《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7,第23页。
    1 转自祁小春《迈世之风》,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第632页。
    2 转引自郭廉夫著,《王羲之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138页。
    1 (德国)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208页。
    2 (德国)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221页。
    3 (德国)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第37页。
    4 (德国)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221页。
    5 (德国)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221页。
    6 Charles Guignon, "Heidegger's concept of freedom,1927-1930"Daniel O. Dahlstrom (ed.), Interpreting Heidegger:Critical Essay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p.80.
    1 Martin Heidegger. "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 in Poetry,Language,Thought,1936, p.81.
    2 Martin Heidegger. "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 in Poetry,Language,Thought,1936, p.62.
    (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第204页。
    2 (宋)引自苏轼《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314页。
    1 《千古草圣——于右任》,上海:上海数画出版社,2010,扉页。
    1 引自(南朝)王僧虔《笔意赞》,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62页。
    2 引自(唐)张怀瓘《文字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09页。
    1 引自(唐)李世民《论书》,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120页。
    1 故宫法书新编四《唐 陆柬之文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0,第58页。
    2 引自(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第280页。
    1 Martin Heidegger. Phanomenologie des Religiosen Lebens [M]. Vittorio Klostermann,1995.134。
    1. [德]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2005
    2. [德]弗雷格:《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
    4. [德]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 [德]海德格尔:《路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 [法]让·佛朗索瓦·马特《海德格尔与存在之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 [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生活世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8. [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9.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2.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11
    13.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三联书店,19987年版。
    14.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6.[美]H·G·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7.[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傅季重等译,2001年版。
    18.[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数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19.[甸]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欧阳绛、范建年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0. [法]吉罗:《符号学概论》,怀宇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1.[关]约翰·R·塞尔:《意向性—论心灵哲学》,刘叶涛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2.倪梁康:《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北京人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邓晓芒:《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高秉江:《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魏敦友:《回返理性之源—胡塞尔现象学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及其意义研究》,武汉大学出,1999年版。
    26.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邱紫华:《思辨的美学与自由的艺术—黑格尔美学思想引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9.叶秀山:《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张岱年《中国哲学天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1.康德《判断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2.黑格尔《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3.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
    34.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5.王德峰《哲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6.卡西欧《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7.沃林格《抽象与移情》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8.丹纳《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9.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宋)米芾等,《海岳名言翰墨志宝真斋法书赞》,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3.(元)赵孟頫 书,《兰亭十三跋》,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4.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
    5.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戚良德撰《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8.(宋)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校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9.任道斌:《赵孟頫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10.孙启治点教《墨子闲诂》,北京:中华书局,2009
    11.(汉)许慎撰:《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12.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北京:中华书局,2003,第22页。
    13.(汉)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
    15.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北京:中华书局,2010
    16. (宋)苏轼,(清)王文诰著,孔凡礼编:《苏东坡诗集》,北京:中华书1982
    17. (宋)苏轼:《宋苏轼书黄州寒食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18.吴光田:《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19.郑永晓整理:《黄庭坚全集-辑校编年(下)》,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0.吴光田编:《黄庭坚书论全辑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21.周汝昌著:《兰亭秋夜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2.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沦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23.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4.《怀素自叙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25. (宋)陈思:《书苑菁华》,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6. 《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店,1994
    27. (清)黄公绍熊忠著:《古今韵会举要》,北京:中华书局,2000
    28. (战国)列子:《列子·就符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9.(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0. (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释》,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31.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2.马宗霍辑:《书林藻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3.《诗经》:《诗经·小雅·小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4.(宋)晁补《鸡肋集》,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5. (元)黄溍,《文献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6.水赉佑,《米芾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37.赵志钧编,《黄宾虹论画录》,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3
    38.吉林文史出版社:《米芾墨迹选(一)》,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39.徐立明编,刘熙载著:《书概》,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40.水赉佑:《黄庭坚书法史料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41.裴景福著:《壮陶阁书画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42. (明)李日华著,《六研斋二笔.赵孟頫与丈人节榦月窗判薄二帖》
    43.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六《子昂书高上大洞玉经卷》(大德九年写本)
    44.沙孟海,《沙孟海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
    45. (元)戴表元,《拟晋山房记》,《剡源集》北京: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5
    46.(明)屠隆著 赵菁 编:《考槃余事》,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47.《白蕉书画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48.白蕉著《白蕉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49.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50.(清)华琳:《南宗秘诀》,北平:中华印书局,民国26年(1937)
    51.故宫法书新编四《唐 陆柬之文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0
    52.沈尹默著 朱天曙编:《沈尹默论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
    53.(美)牟复礼 朱鸿林合著,毕斐译:《书法与古籍》,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
    54.(德)雷德侯 著 许亚民 译 毕斐 校:《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55.(宋)范晔 著(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
    56.(清)曹寅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
    57.《黄道周集》,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3
    58.(宋)《宣和书谱·褚遂良》,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59.(战国)屈原:《楚辞·九辞》,北京:中华书局,2009。
    60.周汝昌:《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62.(唐)韩愈《石鼓歌》:转自《韩昌黎文集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3.《汉字书法美学范畴考释》,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4.(南朝)范缜:《神灭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
    65.(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6.邱振中《神居何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7.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与出版社,2001
    68.鲁迅 著《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69.戚良德 著:《文心雕龙校注通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0.钱钟书 著《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6
    71.钱钟书 著《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1
    72.(晋)葛洪 著 杨明照 校笺:《抱朴子外篇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91
    73.欧阳中石,徐无闻:《书法教程》,北京:高教出版社,1994
    74.(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75.(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76.周祖谟校:《广韵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
    77.(春秋)孔子《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7
    78.祁小春《迈世之风》,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79.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
    80.《论语》,北京:中华书局,2006
    81.《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台湾版。
    82.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83.萧元编著:《初唐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84.潘运告编著:《中晚唐五代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85.潘运告编著:《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86.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品鉴评论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87.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88.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89.上海书画出版社编:《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文化精神篇》,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版。
    90.荣宝斋出版社编:《历届书法专业硕士论文选.第1卷》,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
    91.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2.陈振镰:《书法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3.丛文俊:《书法史鉴—古人眼中的’!弓法和我们的认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94.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95.王岳川:《书法文化精神》,北京人学出版社,2008年版。
    96.郑晓华:《古典书学浅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97.萧元:《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98.金开诚:《书法艺术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9.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0.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1.叶秀山:《说写字—叶秀山论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2.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3.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4.刘纲纪:《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5.刘正成:《书法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6.白谦慎:《傅山的世界:17世纪中国书法的擅变》,三联书店,2007年版。
    107.陈方既、杨祖武:《书法美辨析》,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108.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109.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110.唐明邦主编:《周易评注》,中华书局,1995年版。
    111.刘韶军主编:《国学基础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996年版。
    113.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114.李养正:《道教概说》,中华书局,2001年版。
    115.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116.陈方既:《陈方既论书法》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117.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118.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119.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120.史鸿文:《中国艺术美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121.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
    122.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2
    123.刘剑:《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124.李天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25.刘小晴:《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126.卢晓辉.地母之歌:《中国彩陶与岩画的生死母题》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127.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8.朱光潜《西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9.徐复观《徐复观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130.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13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132.李泽厚刘刚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33.韦政通《中国思想史》台北:大林出版社,1982
    134.《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35.王振复《中国美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3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37.陈竹,曾祖荫.《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8.董治安张忠纲主编《中国儒哲十大名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139.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140.中国书法史编撰工作委员会.中国书法史(七卷本)[M].江苏教育出版社,
    141.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
    142.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
    143.王伯敏,任道斌,胡小伟主编《书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144.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45.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
    146.张松如《老子说解》齐鲁书社出版社,1987
    147.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
    148.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
    149.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950
    150.杨伯峻《春秋左传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15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2.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153.《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154.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55.程颜,程颐撰《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
    156.颜之推《颜氏家训》海南出版社,1998
    157.颜真卿《颜鲁公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58.黄宗羲《宋元学案》海南出版社,1998
    159.刘梦溪主编《张君励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60.克莱夫·贝尔《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1. Daniel O. Dahlstrom (ed.), Interpreting Heidegger:Critical Essay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2. Cristina Lafont. Heidegger Language and World-Disclosure, Trans.G. Harmon,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 Daniel O. Dahlstrom, Heidegger's Method:Philosophical Concepts as Formal Indications, in The Review of Metaphysics,1994 (47).
    4. Dreyfus, Hubert. Being-in-the-World. A Commentary on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 Division I,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 London.1991.
    5. Franco Volpi, Dasein as Praxis, Martin Heidegger, Critical Assessments,ed. By Christopher Macann, VII, Routledge,1992。
    6.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 Edward Robinson. London:SCM Press,1962.
    7. Martin Heidegger, Being and Time, translated by Joan Stambaugh.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6.
    8. Martin Heidegger. Phanomenologie des Religiosen Lebens. Vittorio Klostermann,1995。
    9. Martin Heidegger, Poetry, Language,Thought.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1975.
    10.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Tubingen:Max Niemeyer Verlag,1967.
    11. Keller, Pierre, Husserl and Heidegger on Human Experienc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2. Matthew King, Heidegger's Etymological Method:Discovering Being by Recovering, Philosophy Today; Fall 2007; 51,3;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13. Otto Poggeler, Martin Heidegger's Path of Thinking.translated by Daniel Magurshak and Sigmund Barber.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INC. Atlantic Highlands, NJ,1990.
    14. Richard Polt,Heidegger:An Introduction.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9.
    15. Richardson, William J, Heidegger:through phenomenology to thought.New Yor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2003.
    16. Theodore Kisiel, The Genesis of Heidegger's Being and Time.Bereley Los 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17. Wrathall, Heidegger and Unconcealment Truth, Language, and History,Cambridge press,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