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新时期文学二三十年的历史时段跨度里,先锋诗歌经历了朦胧诗、第三代诗及90年代的个人写作三个连续且各具鲜明特征的嬗变阶段,引发了多次的大型论争,在当代文坛甚至社会上产生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诗歌流变过程中,先锋诗人们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阐述其超前的思想观念、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这些诗人们的诗论,既是诗歌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诗歌文本创作的经验,是中国当代诗学建设中非常重要和直接的部分。
     探讨新时期各阶段代表性先锋诗人的诗论,或许是研究中国当代诗学理论建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出尝试和努力。
This past three decades has witnessed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aze poems, the third generation poems and individual writing of poems. And they also triggered some argumentation about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unctions of poems, which have impact on the literature. During the process, the Avant-garde Poets made their voices heard, explaining what their ideas about the poems. Their points of view on the poems, are not only the witnes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poetry in the period, but the experience of produc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
     Investigation on the Avant-garde Poets' views upon poems maybe helpful for the reserch on the contemparary Chinese poems. The thesis is my first survey on this field.
引文
①贝岭:《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诗歌》,引自《倾向》杂志,1997年第10期,第12页。
    ②舒婷:《生活、书籍与诗》,引自《持灯的使者》,刘禾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页。
    ①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引自《光明日报》1980年5月7日;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引自《诗刊》,1980年第8期: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引自《诗刊》,1981年第3期;臧克家:《关于“朦胧诗”》,引自《河北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
    ②北岛在国内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作品有:《北岛诗选》,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5月:《归来的陌生人》,花城出版社,1986年10月;自1986年后长期未有出版权,其作品仅散见于各类选本。
    ③引自《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
    ④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页。
    ①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7页。
    ②引自《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
    ③舒婷:《生活·书籍与诗》,引自《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廖亦武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04页。
    ④灰皮书:20世纪60年代,出于反对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潮的政治需要,学术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成为焚烧的对象,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大多成为批斗的对象,现代主义作品在中国大陆几近绝迹。当时为了让高层领导人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颓废性于腐败性,经批准有关部门曾翻译了部分在西方文坛颇有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当然,翻译这些作品的目的并非向其学习借鉴,而是为了对其进行彻底批判,因为这些作品在当时的领导者看来都是“毒草”,对无产阶级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具有强大的腐蚀毒害作用,因此这些书只印了极少部分,专供上层领导者阅读,在高十阶层流通,这些书大多为黄色或灰色封面,因而被称为“黄皮书”或“灰皮书”。
    ⑤多多《致太阳》,引自《在黎明的铜镜中》谢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页。
    ①北岛:《回答》,引自《北岛诗歌》,北岛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7页。
    ②舒婷:《生活、书籍与诗》,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9页。
    ③舒婷:《人啊,理解我吧》,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21页。
    ④宋海泉:《白洋淀琐记》,引自《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廖亦武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260-261页。
    ⑤北岛:《谈诗》,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9页。
    ⑥顾城:《朦胧诗问答》,引自《顾城诗全编》,顾城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05页。
    ①顾城:《请听我们的声音》,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29页。
    ②江河:《小序》,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26页。
    ③引自《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研究》,吕周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④梁小斌:《我的看法》,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95页。
    ⑤唐晓渡:《在黎明的铜镜中》序,引自《在黎明的铜镜中》,谢冕唐晓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①顾城:《关于诗的现代技巧》,引自《顾城诗全编》,顾城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07页。
    ②顾城:《关于诗的现代技巧》,引自《顾城诗全编》,顾城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07页。
    ③北岛:《谈诗》,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2页。
    ①北岛:《古寺》,引自《在黎明的铜镜中》,谢冕唐晓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
    ①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引自《在黎明的铜镜中》,谢冕唐晓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
    ②舒婷:《呵,母亲》,引自《在黎明的铜镜中》,谢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页。
    ③今年一个寒风料峭的春天,我和几位友人去医院看望了郭路生,他很快就和我谈起了何其芳,谈起了何其芳
    当年对他说的,诗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崔卫平:《郭路生》,引自《持灯的使者》,刘禾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④崔卫平:《诗神眷顾受苦的人》,引自《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廖亦武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⑤舒婷:《生活、书籍与诗》,引自《持灯的使者》,刘禾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2页。
    ①北岛:《回答》,引自《北岛诗歌》,北岛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7页。
    ②该诗1973年初稿的标题叫《告诉你吧,世界》,开头一段最早是这样的:“卑鄙是卑鄙者的护心镜,/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这疯狂疯狂的世界里,/——这就是圣经。”——引自《持灯的使者》序,刘禾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③⑦吴晓东:《北岛论:从政治的诗学到诗学的政治》,引自《新诗评论》,第1辑,谢冕孙玉石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④⑤⑥北岛:《致读者》,引自《今天杂志,创刊号。
    ⑧梁小斌:《我的看法》,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95页。
    ①多多曾经在许多不同场合否认自己是朦胧诗人。“我根本就不是朦胧诗人,我从来就没有朦胧过,我没有一句话是朦胧的,不能否认——有说不清的地方,但我的基本东西是清晰的,跟他们的不知所云完全不是一回事。”——引自2004年2月海南大学演讲访谈。
    ②黄灿然:《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引自《天涯》杂志,1998年第6期。
    ③引自2004年2月多多在海南大学的演讲访谈。
    ④⑤江河:《小序》,引自《青年诗人谈诗》,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26页。
    ⑥引自杨炼:《鬼话·智力的空间》,杨炼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①引自吕周聚:《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研究》,吕周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②引自《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13页。
    ③“太阳纵队”是一个沙龙性质的组织,存在的时间是1964年到1966年间,主要成员有张郎郎、牟敦自、郭世英等人。——张郎郎:《“太阳纵队”传说及其他》,引自《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廖亦武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①引自北岛:《时间的玫瑰》,北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引自席扬:《文学思潮》,席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197页。
    ①“第三代诗人”与“新生代诗人”经常互通使用。所谓第三代,指相对于艾青那一代的第一代诗人,北岛、芒克、多多等第二代诗人而言,后起的朦胧诗后的群体如欧阳江河、西川、于坚、朱文、韩东、四川的“非非派”等被称为第三代诗人。——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3页,注释条2。
    ②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0页。
    ③引自李振声:《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④所谓的“第三代诗歌”的提法源自四川的一批诗人一次名为“第三代诗会”的题记:“随着共和国旗帜升起的为第一代,十年铸造了第二代,在大时代的广阔背景下,诞生了我们——第三代人”。——引自《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四川省青年诗人协会主办,1985年1月版,第31页。后来这个概念成为了当代诗人和诗歌研究者对于朦胧诗之后,1990年代初之前的先锋诗歌的统称。
    ①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引自《1998中国新诗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②徐敬亚:《圭泉之死》,引自《文学研究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986年第6、7期。
    ③陈旭光:《语言神话:意识的觉醒与突围的努力》,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页。
    ④尚仲敏:《反对现代派》,引自《磁场与魔方》,吴思敬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页。
    ①引自《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徐敬亚孟浪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5页。
    ②韩东:《问答——摘自<韩东采访录>》,引自《诗探索》杂志,1996年第3辑,第126页。
    ③韩东:《有关大雁塔》,引自《快餐馆里的冷风景》,陈旭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①韩东:《你见过大海》,引自《快餐馆里的冷风景》,陈旭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②关于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具体可参阅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胡塞尔著,倪梁康译,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引自程波:《先锋及其语境》,程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④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引自《1998中国新诗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9页。
    ⑤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引自《1998中国新诗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⑥引自于坚:《诗集与图像》,于坚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页。
    ①引自李振声:《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②引自《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徐敬亚孟浪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页。
    ③李亚伟:《莽汉手段》,引自四川民刊《巴蜀现代诗群》,1987年版,第47页。
    ④引自吕周聚:《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研究》,吕周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页。
    ⑤引自《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徐敬亚盂浪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①具体可参阅蓝马:《前文化导言》,《非非》民刊,1986年5月。
    ②引自《非非年鉴》理论卷,周伦佑编,民刊,1988年版,第4-17页。
    ③引自朱大可:《流氓的盛宴》,朱大可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④周伦佑:《异端之美的呈现》,引自《打开肉体之门》,周伦佑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⑤周伦佑:《异端之美的呈现》,引自《打开肉体之门》,周伦佑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⑥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2页。
    ⑦引自李振声:《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①杨黎:《鸟》,引自《后朦胧诗全集》(上下),万夏潇潇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56页。
    ②钟鸣:《狂犬吠日》,载《倾向》(美国)1996年春季号,第6期,第205页。转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页,第433页。
    ③引自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说》,洪子诚著,香港青文书屋,1997年版,第139页。
    ④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页,第433页。
    ①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一辑,闵正道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
    ②海了:《谈诗》,引自《海子诗全编》,海子著,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435页。
    ③海子:《诗学:一份提纲》,引自《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59页。
    ④海了:《诗学:一份提纲》,引自《海子骆—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⑤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本体,存在的对应物“大地”是精神和艺术皈依的家园,艺术具有引领人们在众神离去的时代寻求神性光辉的作用。可参阅《林中路》,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①海了的生活细节,可参阅《中国底层访谈录》(下卷),老威著,第494-503页《亡诗人海子邻居孙文》文。《中国底层访谈录》,老威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②海了,《朝霞》,引自《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③海了:《朝霞》,引自《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④引自海了:《海了的诗》,海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59页。
    ⑤引自李振声:《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
    ①唐晓渡:《灯芯绒幸福的舞蹈·选编者序》,引自《灯芯绒幸福的舞蹈》唐晓渡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D。
    ②翟永明:《谈谈我的诗观》,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149页。
    ①于坚:《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引自《1998中国新诗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①引自吕周聚:《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研究》,吕周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63页。
    ②引自朱大可:《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朱大可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214页。
    ③引自李振声:《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
    ④引自李振声:《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
    ⑤京不特:《撒娇宣言》,引自《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徐敬亚 孟浪 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
    ⑥评论家唐晓渡写有评论文章《女性诗歌:从黑夜到白昼——读翟永明的组诗<女人>》,引自《唐晓渡诗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其中对“女性诗歌”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⑦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引自《人民文学》杂志,1987年第1期。
    ①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67页。
    ②翟永明:《黑夜的意识》,引自《诗刊》杂志,1985年第11期。
    ③翟永明:《黑夜的意识》,引自《诗刊》杂志,1985年第11期。
    ④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页。
    ①引自席扬:《文学思潮》,席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02页。
    ②引自席扬:《文学思潮》,席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02页。
    ③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1986年《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说明改革已在文化领域里全面展开,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转引自席扬:《文学思潮》,席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11页。
    ④《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大展》,引自《深圳青年报》,1986年9月30日。
    ⑤引自席扬:《文学思潮》,席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205页。
    ①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页。
    ②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页。
    ③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20世纪最主要的两大文艺思潮,具体可参阅《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该书对这两大思潮有着详尽、精彩的论述。
    ④王家新:《谈诗》,引自《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第140页。
    ⑤引自北岛:《时间的玫瑰》,北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①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
    ②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
    ③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页。
    ④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页。
    ①梁晓明:《各人》,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②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8页。
    ③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
    ④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页。
    ⑤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页。
    ⑥引自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程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5-87页。
    ①引自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程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5-87页。
    ②欧阳江河:《89’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和知识分子身份》,引自《谁去谁留》,欧阳江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36页。
    ③谢冕:《中国循环——结束或开始》,引自《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2页。
    ①“精致的瓮”:语出布鲁克斯:《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郭乙瑶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8页。
    ③欧阳江河:《89’后国内诗歌写作》,《谁去谁留》,欧阳江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④欧阳江河:(89’后国内诗歌写作》,《谁去谁留》,欧阳江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⑤欧阳江河:《89’后国内诗歌写作》,《谁去谁留》,欧阳江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①欧阳江河:《谁去谁留》,欧阳江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25页。
    ②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
    ③四川:《大意如此》自序,引自《大意如此》,西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④程光炜:《不知所终的旅行》,引自《岁月的遗照》,程光炜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①西川:《大意如此》自序,引自《大意如此》,西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②西川:《大意如此》自序,引自《大意如此》,西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③转引自艾耶尔:《维特根斯坦》,陈永实许毅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0页。
    ④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具体可参阅海德格尔诗学研究著作:《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诗·语言·思》,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⑤引自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页。
    ⑥引自王家新:《游动悬崖》,王家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⑦引自王家新:《游动悬崖》,王家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00页。
    ⑧引自王家新:《游动悬崖》,王家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03页。
    ①经自于坚:《诗集与图像》,于坚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页。
    《文学空间》,莫里斯·布朗肖著,顾嘉琛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罗振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持灯的使者》,刘禾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北岛诗选》,北岛著,新世纪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廖亦武主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版
    《在黎明的铜镜中》,谢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北岛诗歌》,北岛著,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版
    《青年诗人谈诗》,老木编,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1985年版
    《顾城诗全编》,顾城著,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研究》,吕周聚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鬼话·智力的空间》,杨炼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刘登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时间的玫瑰》,北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文学思潮》,席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季节轮换》,李振声著,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1998中国新诗年鉴》,杨克主编,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诗选》第1卷,闵正道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磁场与魔方》,吴思敬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徐敬亚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快餐馆里的冷风景》,陈旭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先锋及其语境》,程波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诗集与图像》,于坚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非非年鉴》理论卷,周伦佑主编,民刊,1988年版
    《打开肉体之门》,周伦佑著,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后朦胧诗全集》(上下),万夏、潇潇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洪子诚著,香港青文书屋,1997年版
    《海子诗全编》,海子著,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周俊张维编,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灯芯绒幸福的舞蹈》,唐晓渡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朱大可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唐晓渡诗学论集》,唐晓渡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谁去谁留》,欧阳江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大意如此》,西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游动悬崖》,王家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诗集与图像》,于坚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欧美文学艺术词典》,艾布拉姆斯著,朱金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现象学的观念》,胡塞尔著,倪梁康译,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林中路》,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诗学》,亚里斯多德著,陈中梅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梦想的诗学》,加斯东·巴什拉著,刘自强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诗歌》,贝岭著,《倾向》杂志,1997年第10期
    《在新的崛起面前》,谢冕著,《光明日报》1980年5月7日
    《令人气闷的“朦胧”》,章明著,《诗刊》,1980年第8期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著,《诗刊》,1981年第3期
    《关于“朦胧诗”》,臧克家著,《河北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
    《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黄灿然著,《天涯》,1998年第6期
    《文学研究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986年第6、7期
    《新诗评论》,第1辑,谢冕孙玉石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诗探索》,吴思敬主编,1996年第3辑
    《独身女人的卧室》,伊蕾著,《人民文学》1987年第1期
    《黑夜的意识》,翟永明著,《诗刊》,1985年第11期
    《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大展》,《深圳青年报》1986年9月30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