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防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金属材料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础,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金属腐蚀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研究金属的腐蚀防护方法以控制金属的腐蚀,从而减少腐蚀造成的损失,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防腐技术中,涂料防腐蚀技术应用最广泛,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越性。据日本腐蚀和防腐蚀协会调查表明,在涂料、金属表面处理耐腐蚀材料、防锈油、缓蚀剂、电化学保护、腐蚀研究等七大防腐技术投资中,涂料防腐蚀投资的经费占62.15%,由此可见涂料防腐的重要地位和研究开发的活跃程度。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其具有优良的润湿性、洗净性、增溶性、抗静电性、乳化性、缓蚀防锈等特性,其易生物降解,刺激性比较低,尤其热稳定性、耐碱和耐电解质、抗静电性均优于一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化纤、纺织、塑料、造纸、皮革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以P_2O_5为磷酸化试剂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特殊设备,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鉴于此,本文以P_2O_5作磷酸化试剂合成一种含有活性磷酸根离子的单体,采用加水反应和水解工艺,以求在不增加设备投入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酯化产物的酯化率,满足应用要求。本文同时对投料方式及配比、酯化温度和时间、水解加水量和水解温度、水解时间进行研究探讨,总结出含有活性磷酸根离子单体最佳合成条件:低温强烈搅拌下分批投料,n(ROH):n(P_2O_5)=2:1,酯化温度60~70℃,酯化时间3.0~3.5h;水解时加水量4%(g/g),水解温度70~80℃,水解时间1.5~2.0h。在上述条件下合成产品酯化率大于91%。
     利用上述含有活性离子的单体和丙烯酸酯类单体及含氟单体经过自由基聚和制备一种水乳化型或者水分散体型树脂,这种树脂不仅可以成膜,而且可以将活性的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而转化成对涂膜无害的物质。为此,我们研制以水作为分散介质,集化锈,钝化,磷化缓蚀于一体,目的就是使之形成钝化覆盖层的水性带锈防锈涂料。同时我们对于防腐涂料作用原理、影响乳液聚合的各种因素: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及用量进行探讨,总结出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乳化剂配比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2:1;最佳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引发剂的使用量为单体质量含量的0.2%时,凝胶含量最低。
     防锈涂料的性能既取决于所选用的防锈颜料,也取决于它在涂料中的分散效果。分散是涂料生产中最耗费能源和工时,并最影响涂料质量的一道工序,因此分散剂是涂料配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颜料。大多水性防锈带锈涂料以添加功能颜料(如:铁红、磷酸锌)或加入磷酸的方法。我们制备具有防锈带锈功能的可聚合乳化剂使得制备水性防锈带锈涂料时不必添加铁红等功能颜料。并且对于生产这种可聚合乳化剂的最佳工艺进行探讨,包括引发剂用量、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和聚合时间等方面。
Metal materia is the base of human civiliztion, while metal corrosion brings a lot damage to the society. Therefore study the methods of metal anticorrosion in order to control metal corrosion and reduce the loss from it, which is very inportant to national economy. In various anticorrosion techniques,anticorrosive paint has been usedly widely, for its unique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Japanese Corrosion and Anti-corrosion Association, it shows that among the seven anticorrosion techniques,the investment of anticorrosive paint is 62.15%, from above, we can see the importance of anticorrosive paint and bright future of research on it.
     The surface chemistry of organic phosphate is a excellent and widely-used organic phosphate. It has superior functions of lubricant, abluent, solubilizing, antistatic, emulsifing, slow corrosion and antirust. It's easy to degrade the biologies,low stimulus, especially heat stability and alkali resistance and electrolyte resistance and antistatic and so on, all these are superior to the ordinary surface chemistry of negative ion. And it can be used in chemical fiber,textile, plastics, paper-making, leather and articles of daily use. If we use P_2O_5 as phosphoric reagent to prodce a monomer which includes active root ion of phospate, the recation condition is mild, we don't need any special equipment, and low cost, no pollution. Upon this, the essay use P_2O_5 as phosphoric reagent, adopt recation of adding water and hydrolysis proc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ester rate of ester production, without adding equip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supplies.
     If we use monomer of avtive ion and monomer of acrylate and fluorine, form resin of dispensing water or resion of emulsifying water through free radical ization . This resion can not only be made into coating and also can let active metal ion form complexing recation and transfer into a harmless coating. So, we use water as medium and combine rusting and passivation and bonderizing together, the aim is to form a water paint of passive co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tirust paint is decided by antirust pigment and diepersing effect of paint. Dispersing will cost a lot of resource and labor during the process and it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paint. Therefore dispersing agent is essential of paint formula. Most waterborne anti-rusting coatings can be made by adding functional pigment (iron oxide、zinc phosphate)or phosphate. But when we make anti-rusting ization emulsifying agent, don't need iron oxide functional pigment.
引文
[1] 王云普 岳斌 高敬民 杨超 刘东杰.新型水性带锈转锈乳液的合成及环保型防锈涂料的制备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6,(5):17-21.
    [2] 胡剑青,涂伟萍,沈良军,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及其防锈涂料的研制,涂料工业2005,VOL.35 No.9
    [3] J. Y. Charmeau, E. Kientz, Y. Holl.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996,(27):87-93
    [4] 涂料工艺编委会。涂料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 夏振斌,徐振相,雷智斌,新型含氟聚合物涂料研究进展,第六届氟树脂及氟涂料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5年7月,中国-深圳
    [6] 吴玲玲,张淑芬,兰斌。[J]。涂料工业,1998,(8):28~30。
    [7] 余远斌,张燕慧。[J]。化工进展,1996,(2):36~39。
    [8] Smith H.[J] Progress inorganiccoatings, 1994,(23):325.
    [9] 张卫红,龙复。[J]。涂料工业,1997,(2):37~39。
    [10] 余宗萍,许江松,杨军。磷酸酯改性的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涂料工业,2005,(9):41~43。
    [11] 王培义,阎铨钊,赵金凤。单烷基磷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52~55。
    [12] 冯雍、师化等。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日用化学工业2005,(2):75~78。
    [13] 王云普,高敬民,岳斌,方冉,李玉峰,顾生玖。含羟基叔氟乳液的合成及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制备研究。涂料工业,2005,(10):24~29。
    [14] 任毅。水性带锈防腐涂料的研制。四川冶金,2003,(3):30~31。
    [15] SERGE B, MICHEL L B, RENE D. Carbonization mechanisms resulting from intumescence association with the ammonium polyphosphate-pentaerythritol fire retardant system[J]. Carbon, 1993, 31: 1219-1 230.
    [16] 谢志明,高翔,李卓美。[J]。涂料工业,1993,(5):1~5。
    [17] 刘国杰,耿耀宗。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M]。1994。
    [18] 杨锋,吴庆余,李淑柱,易英。防腐蚀涂料。涂料工业1999,(9):32~35。
    [19] 金晓鸿。防腐蚀涂料和涂装技术(Ⅹ)。材料开发与应用2002,17(4):43~46。
    [20] 金晓鸿。防腐蚀涂料和涂装技术(Ⅵ)。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16(6):43~45。
    [21] 金晓鸿等。防腐蚀涂料和涂装技术(Ⅷ)。材料开发与应用2002,17(2):43~45。
    [22] 付文静。国内外防腐蚀涂料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全面腐蚀控制 2005,(12):23~26。
    [23] 曹楚南。悄悄进行的破坏-金属腐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0,9~10.
    [24] 边洁,王威强,管从胜。金属腐蚀防护有机涂料的研究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5):770~774。
    [25] 吴贤官。涂料防腐蚀与涂装。腐蚀与防护1999,20(3):140~142。
    [26] 郭光琳,刘锐,程望。重防腐蚀涂料的技术发展状况及环保要求作。河北化工2001,(3):6~9。
    [27] 吴贤官。涂料防腐蚀与涂装。腐蚀与防护1999,20(1):44~49。
    [28] 冯雍、师化等。涂料防腐蚀机理研究进展。化工新型材料1995,(8):6~9。
    [29] 金晓鸿。防腐涂料和涂装技术(Ⅲ)。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16(3):42~45。
    [30] 刘登良等。防腐涂料的发展趋势。建材工业信息2002,(7):10~13。
    [31] 赵金榜。对环境友好的防锈颜料及机理。现代涂料与涂装2002,(1):75~78。
    [32] 吴小芳。国内外带锈涂料的发展状况。上海涂料2000,(1):28~30。
    [33] 任毅。水性带锈防腐涂料的研制。四川冶金2003,(3):30~33。
    [34] 冯雍、师化等。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日用化学工业2005,(2):75~78。
    [35] 金晓鸿。涂料与涂装技术。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16(1):44~46。
    [36] 王国建 刘琳。建筑涂料与涂装。2002:29~30,178~182。
    [37] 沈春林等。建筑涂料。2001:75~78。
    [38] 耿耀宗。现代水性涂料工艺·配方·应用。2003:75~78。
    [39] 唐红梅。涂料用分散剂及颜料最佳分散条件测试。实用技术2002,37~39。
    [40] 中低温交联固化氟树脂涂料“十一·五”规划思路编制专题座谈会纪要,涂层新材料,2005(2),
    [41] 刘国杰,水分散体涂料.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410-411。
    [42] 刘国杰,耿耀宗,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94,4,485-486。
    [43] 吴培熙 沈健,特种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 1版,北京,247-248
    [44] 高敬民,聂小燕,方冉.纳米SiO_2改性核壳型氟碳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涂料工业,2003.(33)11:1-5
    [45] 朱延安,曹树潮,张心亚,陈焕钦.叔碳酸乙烯酯的性能及其应用.涂料工业,2005,35(1):32-35
    [46] 吴自强,张旭东.含氟丙烯酸酯四元共聚乳液的制备.涂料工业2004,(34)3:18-20
    [47] 朱延安,曹树潮,张心亚.叔碳酸乙烯酯的性能及其应用.涂料工业2005,(35)1:32-35
    [48] 王云普,高敬民,岳斌,李玉峰等.纳米SiO_2胶体改性叔氟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第四届全国氟硅高功能涂料开发与应用研讨会,2005年5月,
    [49] 钱逢麟,竺玉书.涂料助剂,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北京,176-183。
    [50] 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70-174
    [51] 张侃,潘智存,刘得山等,氟聚合物在精细化工方面的应用.化工进展,2001,4:29
    [52] Kurt A. Wood, Optimizing the exterior durability of new fluoropolymer coating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43(2001) 207-213
    [53] Takashi Takayanagi, Masaaki Yamabe, Progress of fluoropolymers on coating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of mineral spirit soluble polymer and aqueous dispersion,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40(2000) 185-190
    [54] 易翔,郭贤烙,杨辉琼。水性带锈涂料的研制。工业电镀与涂饰2002,2l(2):25~28。
    [55] 邓建成 钟超凡 沈明辉等。水性除锈防锈涂料的研制。材料 保护1998,31(3):16~18。
    [56] 穆锐 李子东 邓爱民 林静文。水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制。沈阳工业学院学报1994,13(3):49~53。
    [57] 古绪鹏 李永红。水性带锈防腐涂料。化学建材1996,(3):107~108。
    [58] 曹晓东 钱大庆。水性防锈乳胶漆的研制。科学实验2002,(5):7~10。
    [59] 吴玲玲 张淑芬 兰斌。水性防锈涂料用苯丙乳液的研究。涂料工业 1998,(8):28~31。
    [60] 大森英三。功能性丙烯酸树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61] 张贇。水性铁红丙烯酸防锈漆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1,(4):3~6。
    [62] 张丽 霍东霞 刘大壮。水性无毒防锈涂料。中国涂料(3):37~40。
    [63] 刘宗晨 刘小林 赵同平。水性、锈面、防腐、涂料、研制。河南化工2000,(4):16~17。
    [64] 苗龚 朱锦伟。水性锈面防锈涂装。上海涂料1998,(4):32~35。
    [65] 冯雍、师化等。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日用化学工业2005,(2):75~78。
    [66] 穆锐 李子东 邓爱民。稳定型水性带诱涂料前研制。涂料工业1995,(4):10~14。
    [67] 侯元雪 张洪敏等。稳化型水性防锈涂料。材料保护1996,29(6):23~24。
    [68] 苏娇莲,邓继勇,黄先威。新型水溶性防锈涂料的研制。电镀与涂饰2003,22(1):43~45。
    [69] 吴玲玲 桑鸿勋 武立民。新型水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7,23(1):99~102。
    [70] 杨昌柱 刘其城。新型水性转化渗透型带锈防蚀涂料。涂料与涂装1999,32(7):20~21。
    [71] 游路春 游劲秋 麻国忠。研制新型水性无毒防锈涂料的初步总结。浙江建筑1998,(4):41~42。
    [72] 古绪鹏,陈同云,姚文锐。环保型水溶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制。腐蚀与防护2002,23(2):63~64。
    [73] 王云普 高敬民 岳斌 李玉峰 顾生玖.纳米SiO_2胶体改性零VOC叔氟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5,35(3):12-15.
    [74] 唐红梅。涂料用分散剂及颜料最佳分散条件测试。实用技术2003,32(6):37~38。
    [75] 叶少英,霍丽华,邱星林。分散剂在铁钛防锈涂料中的应用。中国涂料2006,(5):20~22。
    [76] 王云普 杨超 高敬民 温慧慧 刘汉功 郭小芳。丙烯酸磷酸酯防锈带锈可聚合乳化剂 申请中
    [77] 俞宏 朱明生。颜料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广西纺织科技 2001,30(2):20~23。
    [78] 刘安华、周兴平等。水溶性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10(1):57~60。
    [79] 李伟、房宽峻等。颜料水性分散体系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表征。印染助剂2004,21(5):25~29。
    [80] 王玉珑,赵传山,杨飞。影响颜料分散的几个因素。纸和造纸2003,(4):50~53。
    [81] 王春晓,廖列文,涂星,刘文忠。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的制备。河北化工2004,(3):5~9。
    [82]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3.
    [83] 孙晓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J]北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334-335
    [84] 周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工艺[J].造纸化学品,2003,(1):19-21.
    [85] 查亿春,等.精细化工[J].1995,12(4):4-6.
    [86] 刘伟,等.精细石油化工[J],1999,5:43-44.
    [87] 郭永利,李志强,等.sHs为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及其共聚物[J]2002,89(2):17-18。
    [88] 蔡清海,路缤,等.AMPS—AA—MAn三元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17(6):74-77.
    [89] 葛建芳.AA—Co—AM共聚物分散剂的制备[J].技术开发.
    [90] 王会昌,宋宏江.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钠的合成「M」2000.15-17.
    [91] 张娜,任俊等.ND超分散剂制备及其对超微CaC仇颗粒的分散性能[J].非金属矿,2002,21(1):17-21.
    [92] 夏明珠,雷武.环保型多功能水处理剂的合成[J].精细化工,2001,21(5):297
    [93] 李梨,李春新.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廿肃化工,2003,(2).
    [94] 戚银城,刘宝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及应用研究[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7(1):19-24.
    [95] 路建美,朱秀林.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研制及应用[J].化学世界,1994,(9):471-474.
    [96]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97] 焦芳,宋瑞平等.高性能陶瓷用分散剂的研制及影响分散效果因素的探讨[J].电瓷避雷器,1999,172(6):9-25.
    [98] 韩秀山.聚丙烯酸钠的应用[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2,(5):17-21.
    [99]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3.
    [100] 何静,吴玉英,等.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分散性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216—220
    [101] 孙晓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J]北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334-335.
    [102] 周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工艺[J].造纸化学品,2003(1):19-21.
    [1] 刘国成.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制备及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1995,(6):68—70.
    [2] 涂沛楷.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与应用[J].广州化工,1994,(2):39—41.
    [3] 张昌辉.长链烷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在脱墨剂中的应用[J].精细化工,1997,(6):39—41.
    [4] 夏纪鼎,倪永全.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化学与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319.
    [5] 刘成勤.电导滴定法测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酯及磷酸含量[J]. 精细石油化工,1998,(6):53—56.
    [6] 林秀熊.烷基磷酸酯的开发前景.印染助剂.1996,13(2):6-10
    [7] 贡长生.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现代化工.1996,9:22-25
    [8] 唐永凡.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5,24(1):28-33
    [9] 王培义,阎铨钊,赵金凤.单烷基磷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1):52-56
    [10] 余宗萍,许江松,杨军。磷酸酯改性的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涂料工业,2005,(9):41~43。
    [11] 徐沛楷,李建军。辛醇磷酸酯的合成与应用。精细化,2001,18(4):187~188。
    [12] 冯雍、师化等。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日用化学工业2005,(2):75~78。
    [13] 王云普,高敬民,岳斌,方冉,李玉峰,顾生玖。含羟基叔氟乳液的合成及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制备研究。涂料工业,2005,35(10):24-27.
    [14] 蒋平平.国内外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日用化学工业.1997,3:32-37
    [15] 毛立新,何节玉,钟明.单烷基磷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广西化工.2001,30(4):14-16
    [16] 张宗才,刘赤斌.磷酸酯加脂剂的合成及应用.精细化工,1995,(4):11~14。
    [17] 毛立新,何节玉,钟明。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广西化工.2001,30(4):14~16。
    [18] 何怡、孙宇。脂肪醇磷酸酯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天津化工1999,(1):25~26。
    [19] 魏少华、张铸勇。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Ⅰ.化合物的合成及物化性能。精细化工.1998,(5):1~5。
    [20] 陈科、何浩东。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上海化工1999,(10):28~30。
    [21] 王贵军、陈建滨等。合成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新途径。化学工程师.1996,(2):54~55。
    [22] 傅明权、李茜等。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精细化工 2003,(3):14~17。
    [23] 邹祥龙 低VOC含量的水性建筑涂料体系中的磷酸酯。涂料技术与文摘2005,26(2):4~7。
    [24] 杨宏。磷酸酯的合成及其在精练剂中的应用。精细石油化工1995,(4):7~11。
    [25] 张心亚,陈焕钦。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在乳液形成中的应用。日用化学工业2003,33(3):147~150。
    [26] 兰云军 邹祥龙 谷雪贤。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中国皮革2003,32(15):37~40。
    [27] 刘琳 钱建华等。烷基磷酸酯的合成。精细石油化工1999,(5):45~47。
    [28] 张卫红,龙复。[J]。涂料工业,1997,(2):37~39。
    [29] 谢志明,高翔,李卓美。[J]。涂料工业,1993,(5):1~5。
    [30] 刘波、黄芳。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丹东纺东学报2004,11(3):16~18。
    [31] 魏玉娟、师伟力。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4,(1):1~5。
    [32] 张天胜。表面活性剂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9):17~18。
    [33] 王学川、张铭让。磷酸酯的合成及其在皮革加脂剂中的应用。皮革科学与工程2001,12(1):26~29。
    [34] 丁诗宏、王斌。磷酸酯的合成研究。当代化工2005,34(3):165~168。
    [35] 兰云军 邹祥龙 谷雪贤。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中国皮革2003,32(15):37~40。
    [36] 王高芳,李先红,刘榛榛。聚乙二醇(4000)磷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化学与生物工程2004,(5):24~25。
    [37] 王云普 高敬民 岳斌 李玉峰 顾生玖.纳米SiO_2胶体改性零VOC叔氟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5,35(3):12-15.
    [1] 胡剑青,涂伟萍,沈良军,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及其防锈涂料的研制,涂料工业2005,35(9)
    [2] J. Y. Charmeau, E. Kientz, Y. Holl.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996,(27):87-93
    [3] J. L. Keddi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1):101-170
    [4] 涂料工艺编委会。涂料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5] 夏振斌,徐振相,雷智斌,新型含氟聚合物涂料研究进展,第六届氟树脂及氟涂料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5年7月,中国-深圳
    [6] 吴玲玲,张淑芬,兰斌。[J]。涂料工业,1998,(8):28~30。
    [7] 余远斌,张燕慧。[J]。化工进展,1996,(2):36~39。
    [8] Smith H.[J] Progress inorganiccoatings, 1994,(23):325.
    [9] 张卫红,龙复。[J]。涂料工业,1997,(2):37~39。
    [10] 余宗萍,许江松,杨军。磷酸酯改性的丙烯酸酯低聚物的合成。涂料工业,2005,(9):41~43。
    [11] 王培义,阎铨钊,赵金凤。单烷基磷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1):52~55。
    [12] 任毅。水性带锈防腐涂料的研制。四川冶金,2003,(3):30~31。
    [13] SERGE B, MICHEL LB, RENED. Carbonization mechanisms resulting from intumescence association with the ammonium polyphosphate-pentaerythritol fire retardant system[J]. Carbon, 1993, 31: 1219-1230.
    [14] 谢志明,高翔,李卓美。[J]。涂料工业,1993,(5):1~5。
    [15] 刘国杰,耿耀宗。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M]。1994。
    [16] 王云普 岳斌 高敬民 杨超 刘东杰。新型水性带锈转锈乳液的合成及环保型防锈涂料的制备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6,(2):75~78。
    [17] 王云普,高敬民,岳斌,方冉,李玉峰,顾生玖。含羟基叔氟乳液的合成及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的制备研究。涂料工业,2005,35(10):24-29.
    [18] 中低温交联固化氟树脂涂料“十一·五”规划思路编制专题座谈会纪要,涂层新材料,2005(2),
    [19] 刘国杰,水分散体涂料.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410—411。
    [20] 刘国杰,耿耀宗,涂料应用科学与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1994,4,485-486。
    [21] 吴培熙 沈健,特种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北京,247-248
    [22] 高敬民,聂小燕,方冉.纳米SiO_2改性核壳型氟碳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涂料工业,2003.(33)11:1-5
    [23] 朱延安,曹树潮,张心亚,陈焕钦.叔碳酸乙烯酯的性能及其应用.涂料工业,2005,35(1):32-35
    [24] 吴自强,张旭东.含氟丙烯酸酯四元共聚乳液的制备.涂料工业2004,(34)3:18-20
    [25] 朱延安,曹树潮,张心亚.叔碳酸乙烯酯的性能及其应用.涂料工业2005,(35)1:32-35
    [26] 王云普,高敬民,岳斌,李玉峰等.纳米SiO_2胶体改性叔氟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第四届全国氟硅高功能涂料开发与应用研讨会,2005年5月,
    [27] 钱逢麟,竺玉书.涂料助剂,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北京,176-183。
    [28] 曹同玉,刘庆普,胡金生.聚合物乳液合成原理、性能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170-174
    [29] 张侃,潘智存,刘得山等,氟聚合物在精细化工方面的应用.化工进展,2001,4:29
    [30] Kurt A. Wood, Optimizing the exterior durability of new fluoropolymer coating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43(2001) 207-213
    [31] Takashi Takayanagi, Masaaki Yamabe, Progress of fluoropolymers on coating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of mineral spirit soluble polymer and aqueous dispersion,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40(2000) 185-190
    [32] 易翔,郭贤烙,杨辉琼。水性带锈涂料的研制。工业电镀与涂饰2002,21(2):25~28。
    [33] 邓建成 钟超凡 沈明辉等。水性除锈防锈涂料的研制。材料保护1998,31(3):16~18。
    [34] 穆锐 李子东 邓爱民 林静文。水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制。沈阳工业学院学报1994,13(3):49~53。
    [35] 古绪鹏 李永红。水性带锈防腐涂料。化学建材1996,(3):107~108。
    [36] 曹晓东 钱大庆。水性防锈乳胶漆的研制。科学实验2002,(5):7~10。
    [37] 吴玲玲 张淑芬 兰斌。水性防锈涂料用苯丙乳液的研究。涂料工业1998,(8):28~31。
    [38] 大森英三。功能性丙烯酸树脂。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39] 张贇。水性铁红丙烯酸防锈漆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1,(4):3~6。
    [40] 张丽 霍东霞 刘大壮。水性无毒防锈涂料。中国涂料(3):37~40。
    [41] 刘宗晨 刘小林 赵同平。水性、锈面、防腐、涂料、研制。河南化工2000,(4):16~17。
    [42] 苗龚 朱锦伟。水性锈面防锈涂装。上海涂料1998,(4):32~35。
    [43] 冯雍、师化等。短碳链单烷基磷酸酯的合成。日用化学工业2005,(2):75~78。
    [44] 穆锐 李子东 邓爱民。稳定型水性带诱涂料前研制。涂料工业1995,(4):10~14。
    [45] 侯元雪 张洪敏等。稳化型水性防锈涂料。材料保护1996,29(6):23~24。
    [46] 苏娇莲,邓继勇,黄先威。新型水溶性防锈涂料的研制。电镀与涂饰2003,22(1):43~45。
    [47] 吴玲玲 桑鸿勋 武立民。新型水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7,23(1):99~102。
    [48] 杨昌柱 刘其城。新型水性转化渗透型带锈防蚀涂料。涂料与涂装1999,32(7):20~21。
    [49] 游路春 游劲秋 麻国忠。研制新型水性无毒防锈涂料的初步总结。浙江建筑1998,(4):41~42。
    [50] 古绪鹏,陈同云,姚文锐。环保型水溶性带锈防锈涂料的研制。腐蚀与防护2002,23(2):63~64。
    [51] 王云普 高敬民 岳斌 李玉峰 顾生玖.纳米SiO_2胶体改性零VOC叔氟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5,35(3):12-15.
    [1] 唐红梅。涂料用分散剂及颜料最佳分散条件测试。实用技术2003,32(6):37~38。
    [2] 叶少英,霍丽华,邱星林。分散剂在铁钛防锈涂料中的应用。中国涂料2006,(5):20~22。
    [3] 王云普 杨超 高敬民 温慧慧 刘汉功 郭小芳。丙烯酸磷酸酯防锈带锈可聚合乳化剂
    [4] 俞宏 朱明生。颜料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应用。广西纺织科技2001,30(2):20~23。
    [5] 刘安华、周兴平等。水溶性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10(1):57~60。
    [6] 李伟、房宽峻等。颜料水性分散体系用高分子分散剂的合成与表征。印染助剂2004,21(5):25~29。
    [7] 王玉珑,赵传山,杨飞。影响颜料分散的几个因素。纸和造纸2003,(4):50~53。
    [8] 王春晓,廖列文,涂星,刘文忠。丙烯酸类聚合物分散剂的制备。河北化 工2004,(3):5~9。
    [9]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3.
    [10] 孙晓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J]北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334-335
    [11] 周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工艺[J].造纸化学品,2003(1):19-21.
    [12] 查亿春,等.精细化工[J].1995,12(4):4-6.
    [13] 刘伟,等.精细石油化工[J],1999,5:43-44.
    [14] 郭永利,李志强,等.sHs为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及其共聚物[J]2002,89(2):17-18。
    [15] 蔡清海,路缤,等.AMPS—AA—MAn三元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l,17(6):74—77.
    [16] 葛建芳.AA—Co—AM共聚物分散剂的制备[J].技术开发.
    [17] 王会昌,宋宏江.分散剂聚甲基丙烯酸钠的合成「M」2000.15-17.
    [18] 张娜,任俊等.ND超分散剂制备及其对超微CaC仇颗粒的分散性能[J].非金属矿,2002,21(1):17—21.
    [19] 夏明珠,雷武.环保型多功能水处理剂的合成[J].精细化工,2001,21(5):297
    [20] 李梨,李春新.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廿肃化工,2003,(2).
    [21] 戚银城,刘宝龙.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及应用研究[J].北京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7(1):19-24.
    [22] 路建美,朱秀林.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研制及应用[J].化学世界,1994,(9):471-474.
    [23]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轻工)「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24] 焦芳,宋瑞平,等.高性能陶瓷用分散剂的研制及影响分散效果因素的探讨[J].电瓷避雷器,1999,172(6):9-25.
    [25] 韩秀山.聚丙烯酸钠的应用[J].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2002,(5):17-21.
    [26]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3.
    [27] 何静,吴玉英,等.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分散性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216—220
    [28] 孙晓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的合成[J]北学研究与应用,2002, 14(3):334-335.
    [29] 周斌.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合成新工艺[J].造纸化学品,2003,(1):19-2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