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制的伦理审思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制度。
     在现实的公共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因缺乏执政为民的行政理念而导致公共权力滥用的现象,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事后监督,实现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行政问责制改变了以往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下对行政者法律责任予以追究的单一情况,使得行政人员在没有触犯法律或直接过失情况下也要承担道德和政治责任,完善了行政人员责任追究的制度体系。
     行政问责制内含着主权在民和平等正义的思想,坚持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相一致的原则,是政府实现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行政问责制是一种具有道德合理性的制度,应遵循权责对等原则、赏罚分明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和惩前毖后原则等道德原则。
     当前,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问责对象责任意识淡薄;责任界限模糊;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法制建设滞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应当以行政职责明晰、政务公开、树立合理的行政文化、制度健全作为行政问责制实现的道德条件。
     合理的行政问责制的推行,能够起到建设政治文明、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行政主体的行政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refers to a system in which a specific accountability body requests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and their functionaries to undertake the denial result in view of fulfilling situation of their duty and obligation.
     In the practical public management, the lacking of the idea of governing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has led to the abuse of public power.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supervise the administr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system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changes the sole law liability for administrative bodies under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s of our country and make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s take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responsibilities if no violation of law or direct wrong doings. It perfects the responsibility-running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officials.
     This system embodies people's dominion; it sticks to the unity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obligation; it is a self-discipline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its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put this system into practice, four moral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by :the balance of right and obligation, the justice punishment and reward, the procedural principle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fiting from the past mistakes
     Presently,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difficulties and ques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whom is accountable is light; the responsibility boundary is fuzzy; the feasibility is not strong; the legislative construction is lagging. Therefore,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view of four moral factors to implement this system: precise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ies, public state affairs, new administrative culture and a sound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reasonable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administrative enables our country construc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o foster a better image for government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abilitie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引文
① [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84页
    ② Marx.F.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New Democaracy.New York:Harper Brothers.1940,P251
    ① [英]罗伯特.罗茨著,木易译.新的治理,转引自俞可平著.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91页。
    ① 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10页
    ① 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8页
    ① 孟昭武.行政权力行为的伦理审视:(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①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① 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② 顾亮,冯加严.后非典时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9)
    ① 魏依娜.行政问责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① 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② [美]施瓦茨.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年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P30
    ④ [英]哈耶克著.自由秩序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P83
    ① 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社会科学家.2004.5.
    ① 参见周佑勇著:《行政法原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第205页。
    ① 刘守芬,许道敏.制度反腐败论.北京大学学报.2001,37(1):6-7
    ① 美 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4页
    ② 黄健荣、梁莹: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③ [法] 皮埃尔.德·塞纳克伦斯著《治理与国际调节机制的危机》,转引自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① [美]查尔斯·泰勒著《市民社会的模式》,转引自邓正来著《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5页
    ① 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报告会上的讲话
    ① 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理论月刊.2004年第12期
    ①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中国人民人学学报》2000年第2期
    ① 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第42页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 [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澳]欧文·E·修斯.公共管理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英]约翰·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 [美]詹姆斯·彼得斯.民治政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 Marx. F. Public Management in the New Democaracy. New York: Harper Brothers. 1940、 P251
    [7] [美]施瓦茨.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8] 唐凯麟.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 江涛.公共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12] 郭夏娟.公共行政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 沙勇忠,刘亚军编选.大国之道——2005年中国政治年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 颜廷锐等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
    [1] 吴邦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04—3—19(2)
    [2]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4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讲话.光明日报.2004—3—17(A3)
    [3] 彭定光.制度运行伦理: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4] 彭定光.制度伦理:建构当代公共生活秩序的优先课题.天津社会科学.2004,(2)
    [5] 彭定光.论政府管理道德.道德与文明.2004,(1)
    [6] 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社会科学家.2004,(5)
    [7]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8] 毛寿龙.引咎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浙江学刊.2005,(1)
    [9] 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10] 黄健荣,梁莹.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由之路.社会科学.2004,(9)
    [11] 周亚越.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法律缺失及其重构.行政法研究.2005,(2)
    [12] 赵素卿.问责制:民主执政的重要方式.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12)
    [13] 王学军.论我国政府问责制之现实困境以及出路.理论与改革.2005,(1)
    [14] 刘祖云.“责任政府”及其实现途径.江苏社会科学.2005,(1)
    [15] 张创新,赵蕾.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初始建构与效能提升.探索.2004,(5)
    [16] 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理论月刊.2004,(12)
    [17] 汪玉凯.建立官员问责制要消除三大障碍.文汇报.2004—5—20
    [18] 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中国经济时报.2003—5—26
    [19] 郭光东.“问责风暴”背后的制度四问.南方周末.2004—7—8
    [20] 鲁彦平,肖娜.略论责任政府及其在我国的实现.兰州学刊.2003,(6)
    [21] 孙彩红.责任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4,(11)
    [22] 张超.论“官员问责制”与“建立责任政府”.兰州学刊.2004,(4)
    [23 金太军,金乐.引咎辞职的双重效应分析.学术研究.2003,(1)
    [24] 傅铭玺,付明银.完善公务员责任追究机制.行政法学研究.2004,(2)
    [25] 杨鸿台.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及政府职能转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7)
    (26] 毛政相.问责制:必须走向制度化.理论探讨.2005,(1)
    [27] 沈蓓绯.当前实施官员问责制面临的主要困境.理论导刊.2005,(5)
    [28] 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领导文萃.2004,(7)
    [29] 孟昭武.行政权力行为的伦理审视:(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0] 魏依娜.行政问责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