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汉口火灾与城市消防(1927-193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国时期,火患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1927年——1937年的汉口为讨论中心,在考察汉口地区消防传统、火灾状况、灾情成因以及机构组织运作等基础上,对以汉口为代表的近代城市消防应对机制进行全面的透视与考察,希冀重构民国时期城市市政管理的历史图景,客观展示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在具体市政事务中的交互作用以及对城市的影响,并在最后通过与国内外代表性城市的比较分析以凸显汉口城市消防的特点。
     第一章对长久以来火灾观念和消防传统进行概述。中国传统社会对于“火”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对它充满了向往,它的光明和热量是生活必需;另一方面又对它十分畏惧,慑于它的巨大破坏力对其敬而远之。“火灾”在历朝历代都是难以回避的话题,社会各个阶层对此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传统社会消防理念及消防措施的总结也是近世消防事业进步的助力之一。不同的时期对于“火患”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从科学技术、建筑规划到行规例法、组织机构等等,这不仅对时人消防产生作用,还影响着后世社会的发展。
     汉口乃九省通衢,地理位置优越,明中期以后汉口城市兴起,防火、救火便开始与汉口的生存息息相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也自此成为中国内陆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整个城市被纳入了近代化的历程,城市工商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至清末民初,汉口已然成为与上海不相上下的工商业大都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消防的理解以及重视程度各有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晚清以来的消防理念和措施进行概括总结以了解这一社会事务的历史脉络。
     第二章对于1927—1937年间汉口的城市消防情况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并以代表性案例作具体观察。火灾的发生都伴有各式各样的原因,每个原因的出现都必然带着所处时代的烙印。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近代工业文明开始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原有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生产手段逐渐发生改变,因而火灾发生的缘由也显著增多。再加上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以致人为纵火事件频发,在这短短十年间,所发生的火灾造成的损失世所罕见。文章将对这一时期的繁杂的火灾情况进行总结、归类,并对与消防相关的城市人口及同时段其他城市的火情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总结出汉口城市火灾的一般特征。此外,本章还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具体案例分析,以进一步观察城市火情的复杂性。
     第三章分别从民办和官办两个视角对汉口城市消防中实际存在的双轨体制进行详细探讨。在民国时期由于政府在社会基层权威的弱化,民办消防的作用日趋重要。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汉口民办消防的全貌,本章拟从组织架构、分会监管、设备经费管理、地区影响以及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来观测民间消防组织的运作方式与特点。官办消防机构也是这一时期城市消防力量的重要组成,本章将从发展脉络和城市消防事务管理等方面来对其进行探讨。另外,还对将从官办机构的管理和官民机构的共同参与来论述两者交互作用,以此来观察官民机构在城市消防中的互动。
     第四章主要从灾前保险和灾后赈济两个环节来考察这十年间汉口城市的消防应对。“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对火灾的防范历来都是城市消防管理的重要方面,近代金融业的发展使得火灾保险成为汉口应对城市火患的重要手段,本章将从火险的起源、火险机制的完善以及纵火图赔防范治理等方面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城市消防应对。对灾后赈济则以案例观察的形式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五章将选取同时期国内外代表性城市的市政消防作比较性研究,以此来进一步凸显汉口城市消防的时代特点。在国外城市中,以政府主导型的东京和民间主导型的洛杉矶为例,观察两种不同市政体制下城市管理的相关差异;在国内,则以北平和上海为代表,来探讨官民力量构成比例截然不同的两类城市对市政消防的管理情况,并以此来观察汉口的具体特点。
     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文章论述内容和行文目的进行概括和关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近代城市市政管理的几点认识。城市市政离不开官民力量的共同参与,官方力量是城市事务的主导,民间组织则是参与的主要力量,两者都需要制度规范并且更需要为彼此留有合理的活动空间,维系城市市政中官民力量的动态平衡对城市市政管理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ity development was persecuted by the Conflagration.The discussion of this thesis centers on Hankou from 1927 to 1937.Based on the surveying in Hankou area for the fire-fighting tradition, the status and the cause of conflagration, the organization,the operation and so on, this thesis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and examination on the fire-fighting response mechanism of Hankou-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modern cities. The author hopes for re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the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show the mutual action and its influence to the citie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gency and civil organizations on the specific municipal affairs. At last, this thesis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re-fighting in the city of Hankou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c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irst chapter is a summary of the sense of fire and fire-fighting traditions for a long tim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had very complex emotions to "fire". On the one hand, "fire" made people yearn for because its light and heat were essential to life. On the other hand, Since the feared "fire" had very huge destructive force, people remained distant from it. "Conflagration" was an unavoidable topic in every dynasty and all social classes had their own views on it. The summary of the idea and measures of fire-fighting in traditional society is also one of the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re-fighting programs in modern times. There were diverse coping styles of "fire" in different periods, such as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lan for architecture to the case law regula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These different coping styles not only act on the fire-fighting in that time, but also affect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afterworld.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Hankou is superior, which is well known for transportation. Hankou rose as a city from Mid-Ming dynasty, fire protection and fire fighting was linked closely with livelihood in Hankou. Hankou had become an important trading port in interior China since the second Opium War, which had bee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wher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usiness began to develop. Hankou had become a big city as important as Shanghai. In this process, fire protection has been changing according to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fire prot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generalize fire protection conceptions, ideas, and measures during late Qing Dynast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social affair.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Hankou fire protection situation carefully according to accurate statistical data between 1927 to1937, with some case studies. Various factors might bring about fire, but all these factors coul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ir surroundings and tim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entered a new era during the 10 years.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ffected the social life deeply, some ways of life and production changed gradually, and causes of fire also increased. Disturbance and unrest was prevailing during this period, parts of fire disaster were on account to some people's purposes. The loss caused by fire was rare in all times. This chapter classifies fires and firemen in Hankou during this period, comparing to fires in other cities. There are some specific case studies to demonstrate the complicated situation of fire in citie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two systems in fire protection in Hankou, civilian-run and official fire protections.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weakens in this period, so fire protection run by citizen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and feature of civilian-run fire protections from organization, branch, equipment, funds, influence on the commun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local affairs. Official fire protection wa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in Hankou, Which is discussed from it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fire protection of the city in this chapter. This chapter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official and civilian-run institutions, to see their mutual affections in fire protection in a city.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study the fire response of Hankou city from two links that the disaster insurance and disaster relief these ten years. "Hidden is danger than fire,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disa ster relief", the prevention of fir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ity fire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makes fire insurance as Hankou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pe with urban fires. This chapter will study the city fire response in this period from the origin of fir e insurance, fire insurance mechanism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prevent arson Figure lose control.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case of disaster relief.
     The fifth chapter will select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ty's municipal f ire in the same period for comparative study, in order to further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 es of the Hankou City Fire. In foreign cities, select the governmental dominant Tokyo and civilian do minant of Losangeles as examples,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municipal system under city manageme nt 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country, select Peiping and Shanghai which are very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power of officials and the public as examples, to discuss t the management o f municipal fire and to observe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Hankou.
     Finally, to summarize and care the paper content and he writing purpose, and on this basis to mak e thoughts on the modern city municipal management. City Municipal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articip ating jointly of the official and civilian, the official strength city affairs is dominant, civilian organizati on is involved in the main force, both of which require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the greater the need for each other to keep a reasonable space for activities, maintain the city municipal people power in dyna mic balance of city municipal management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important significance.
引文
①《管子·立政·五事》,李山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0页。
    ②(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东京外郭城》,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③(明)茅元仪:《武备志》,卷135;(清)赵世安修:《(康熙)仁和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④《袁世凯奏议》,天津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04-605页。
    ⑤张克明:《汉口金融市场概要》,1933年。
    ①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7页。
    ②毕腓力著,何丙仲译:《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林达·约翰逊主编,成一农译:《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④安东篱著,李霞译:《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①斯波义信著,方健、何忠礼译:《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斯波义信著,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研究》,(台湾)稻禾出版社,1997年版。
    ③广田康生著,马铭译:《移民和城市》,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④森正夫:《长江三角洲市镇研究——从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参见森正夫:《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⑤森正夫:《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的地区性社会的角度暨中国历史研讨会“地区社会的角度-地区社会的组成”基调报告》,《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史学部28》,1982年版。参见《“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
    ⑥森正夫:《1988年夏天江南三角洲小城镇纪行》,《名古屋大学文学部研究论集:史学部36》,1990年版。
    ⑦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历史教学(高校版)》,1964年第05期。
    ⑧吴承明:《论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内市场》,《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①陈学文:《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②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③隗瀛涛主编的《重庆城市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④周勇主编:《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⑤周勇等译编:《近代重庆社会与经济发展(1876-1949)》,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⑥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年版。
    ⑦杨秉德:《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⑧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1902192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⑨姚克宏:《近代天津对外贸易与天津城市近代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⑩罗福惠:《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11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吴量恺:《清代湖北农业经济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4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李玉:《长沙的近代化启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①林刚:《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②党明德、林吉玲:《济南百年城市发展史:开埠以来的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
    ③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④任银睦:《青岛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三联书店,2007年版。
    ⑤聂家华:《对外开放与城市社会变迁——以济南为例的研究(1904-1937)》,齐鲁书社,2007年版。
    ⑥周子峰:《近代厦门城市发展史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⑦吴良镛:《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⑧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⑨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⑩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1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钟文典:《广西近代圩镇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谢本书:《近代昆明城市史》,云南入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隗瀛涛主编:《近代重庆城市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熊月之:《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张仲礼:《中国近代城市企业·社会·空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②张仲礼主编:《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③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④李长莉、左玉河:《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⑤洪焕春、罗仑:《长江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⑥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⑦虞和平:《中国近代城市史》,三联书店,1995年版。
    ⑧曹洪涛、刘金声:《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
    ⑨包伟民:《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
    ⑩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1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2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罗威廉著,鲁西奇、罗杜芳译:《汉口:一个中国的城市冲突和社区(1796-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杨蒲林、皮明庥:《武汉城市发展轨迹》,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皮明庥、关勇:《汉口五百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冯天瑜、陈锋:《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章开沅、张正明、罗福惠:《湖北通史(晚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④方志远:《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⑤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严昌洪:《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⑦代亚松:《茶馆与近代汉口的文化社会生活》,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⑧胡俊修:《“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①张红卫:《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工人事业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②傅才武:《民国地方政府管理近代文化娱乐业的探索——以汉口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期。
    ③黄冬英:《近代武汉环境卫生管理研究(1900-1938)》,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④龚喜林、邱红梅:《从传统到近代:汉口城市管理体制变迁》,《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⑤邱红梅:《试论近代汉口市民的市政主体性意识》,《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⑥郭建、李彩、李百浩:《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管理机构的形成及其特点》,《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期。
    ⑦涂文学:《集权政治与专家治市:近代中国市政独立的艰难旅程——1920年代汉口个案剖析》,《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⑧涂文学:《近代汉口市政改革对租界的消防与超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⑨皮明庥:《武汉建市的历史考察》,《江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⑩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1年版。
    11吴冰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武汉警政专业化进程探析》,《民国档案》,2010年第3期。
    ①涂文学:《在原生型与次生型之间:武汉早期现代化发展的“汉口特性”》,《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
    ②涂文学:《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武汉对外开放的非典型性》,《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期。
    ③涂文学:《在被动与主动之间:武汉早期对外开放晚发早至的奥秘》,《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期。
    ④徐渊:《武汉近代铁路发展与城市规划》,《科教文汇》,2009年10期。
    ⑤涂文学:《关于武汉城市文化个性的几个问题》,《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⑥李勇军:《近代汉口商业文化的变迁》,《江汉论坛》,2006年12期。
    ⑦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民国档案》,2008年第4期。
    ⑧袁北星:《近代汉口客籍商帮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江汉论坛》,2008年10期。
    ⑨关文发:《试论清代前期汉口商业的发展》,《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
    ⑩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伏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11王永年:《论晚清汉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江汉论坛》,1988年第4期。
    12张岩:《清代汉口的粮食贸易》,《江汉论坛》,1993年第4期。
    ①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吴量恺:《清代湖北沿江口岸城市的转运贸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②范棱清:《鸦片战争前汉口填商业资本的发展》,《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③张启社:《民国时期的汉口商人与商人资本(1912-1936)》,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④石莹:《清代前期汉口的商品市场》,《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⑤宋平安:《明清时期汉口城市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⑥杜七红:《论茶叶对晚清汉口市场的影响》,《江汉论坛》,1999年第6期;杜七红、王永年:《论晚清汉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江汉论坛》,1988年第4期。
    ⑦秦苍力:《中国近代消防第一书——简介清光绪末年出版的(消防警察全编)》,《上海消防》,2009年第9期。
    ⑧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⑨孟正夫:《中国消防简史》,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①李采芹主编:《中国火灾大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②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③白纯:《江苏当代消防事业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④韩延龙、苏亦工等:《中国近代警察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⑤张海林:《苏州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书中用专门章节讲述了苏州民间消防组织龙社的概况,并且分类总结了公共消防组织的特点。
    ⑥马敏、朱英著:《传统与近代的二重变奏一晚期苏州商会个案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书中详细阐述了苏州市民公社组织的内结构以及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等方面的社会职能。
    ⑦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书中论述了城市公益组织的方方面面,以及他们在近代天津市的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
    ⑧黄新科、黄根怀:《火宫殿与长沙消防的发展》,《时代消防》,1994年第7期。
    ⑨王寿林,《旧上海的租界消防》,《上海消防》,1995年第6期。
    ⑩晓敏:《安徽消防史亦悠长》,《安徽消防》,1996年第1期。
    11黄勋华:《合肥消防忆旧》,《安徽消防》,1996年第2期。
    12老史:《长沙消防发展概略》,《时代消防》,1996年第2期。
    13肖建中、赵延华、周柏新、刘书琳:《湖南消防史略》,《湖南消防》,1997年第12期。
    14杜尧新:《漫谈嘉兴历史上的民间消防组织》,《浙江消防》,1998年第4期)。
    15晓裕:《民国时期长沙的义勇消防队》,《时代消防》,2001年第8期。
    16唐义水:《大足石刻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消防月刊》,2002年第8期。
    17赵耀双:《天津近代民间消防组织——水会》,《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
    ①钟建安:《论民国时期湖南的城市消防事业管理一以1935年的湖南消防调查为中心》,《求索》,2005年第10期。文章以1935年的湖南县政调查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当时湖南省县级地区的消防事业并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②陈享东:《民国时期的广州消防研究》,广州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郭华清、陈享东:《民国时期的广州消防机制》,《民国档案》,2007年第2期。
    ④白纯:《抗战后的南京救火会》,民国档案,2007年第1期。
    ⑤吴跃新:《旧海消防车辆发展三步曲》,《上海消防》,1994年第5期。
    ⑥费三多:《湖州的水龙会与水龙船》,《浙江消防》,1996年第2期。
    ⑦朱明:《古代灭火工具的发展》,《上海消防》,1996年第10期。
    ⑧徐寿赓:《解放前的湖州消防队》、《浙江消防》,1999年第3期。
    ⑨刘凤云:《清代的消防组织与救火工具》,《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6期
    ⑩曹策前:《解放前汉口的消防事业》,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春秋》1982年3月8日试刊号(总第一期)
    11曹策前:《汉口水塔与消防》,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春秋》1982年3月8日试刊号(总第一期)。
    12《武汉文史资料》,1996年第1期。
    13黄兰田:《清代汉口的火灾与迷信》,《武汉文史资料》,2001年第1期。
    14何峰:《汉口义勇消防义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第7期。
    15何峰:《中国近代第一份消防周刊》,《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2期。
    16刘琼:《1945年8月—1949年5月武汉消防事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文章对抗战后汉口的消防概况情况作了介绍。
    ①隗瀛涛等著:《四川近代史稿》,《序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版。
    ②范锴:《汉口丛谈校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页。
    ③范锴:《汉口丛谈校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页。
    ①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②司马迁:《史记》,《楚世家第十》,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689页。
    ③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抱朴子·逸民》。
    ④左丘明:《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00页。
    ⑤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第十》,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18-319页。
    ①班固:《汉书》,卷27《五行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30页。
    ②班固:《汉书》,卷17《五行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9页。
    ③范哗:《后汉书·顺帝纪》,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55页。
    ④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818页。
    ⑤《清圣祖实录》卷87,康熙十八年(1679)十二月丙寅条。
    ⑥详见《中国火灾大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⑦《清高宗实录》,卷1128。
    ①《清高宗实录》,卷29。
    ②张健民、宋俭:《灾害历史学·绪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③《韩非子·内储说上》。
    ④《管子》,李山译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3页。
    ⑤《荀子》,《王制篇·第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3页。
    ⑥(汉)荀悦:《申鉴·杂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①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837-843页。
    ②(清)夏燮撰,沈仲九标点:《明通鉴》,《卷一太祖洪武元年戊申》,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77页。
    ③《明实录·宪宗实录》(红格钞本),(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版,卷114。
    ④(明)李东阳纂:《大明会典》卷170,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2010年版。
    ⑤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894-903页。
    ⑥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57页。
    ①《上海火政处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册》,转引自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1071页。
    ②《新式救火机之试验》,《申报》1908年8月6日,第3版。
    ③董玉梅:《宁波帮在汉口》,《武汉文史资料》2011年1期。
    ①水野幸吉著,刘鸿枢、唐殿薰、袁青选译,《汉口——中央支那事情》,上海昌明公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版,第1页。
    ②徐焕斗、王夔清:《汉口小志。商业志》,民国四年(1915年)铅印本,第12页。
    ③王葆心:《再续汉口丛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
    ①(清)陶士偰、刘湘煌纂:《汉阳府志》,卷12《汉镇形势说》,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
    ②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162页。
    ①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67页。
    ②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35页。
    ③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参见章开沅、张正明、罗福惠:《湖北通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7页;萧志华:《湖北社会大观》,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②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页。
    ③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④王葆心:《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⑤穆和得:《近代武汉经济与社会一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89页。
    ⑥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59页。
    ⑦《城市发达之趋势及建设武汉财政问题》,《汉口市市政公报》,1929年1卷1期。
    ⑧罗兹·墨菲:《上海史资料丛刊: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5-66页。
    ①老葆:《本市户口四月份统计》,《大光报》1935年6月18日,第5版。
    ②《汉市户口总调查,嗣后市民私迁不报带局法办》,《武汉日报》1935年11月27日,第2张第3版。
    ③《汉市人口不满八十万》,《武汉日报》1935年12月7日,第2张第3版。
    ④《本市户口统计》,《武汉日报》1935年2月4日,第2张第3版。
    ⑤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8-146页。
    ①《林则徐集》,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教研组研究组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戊戌(道光十八年,1638年)日记》。
    ②(清)徐国相、王新命修:《湖广通志》,卷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刻本。
    ③《湖北通志》,卷46,民国十年(1921年)影印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745页。
    ④(清)王庭桢修:《江夏县志·兵事》,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①蔡寄鸥:《鄂州血史》,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第126页。
    ②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1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近代史资料》,1954年第1期,第66页,
    ④胡祖舜:《六十谈往》,《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第97页,
    ⑤苏古敦:《辛亥革命在汉口》,《武汉文史资料》1989年第1期,第43页。
    ⑥《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近代史资料》1961年第1号,第557页。
    ⑦《武汉指南》,汉口新华日报社,1933年版,第11页。
    ⑧苏古敦:《辛亥革命在汉口》,《武汉文史资料》1989年第1期,第43页。
    ⑨《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
    ⑩内田顾一:《湖北革命战见闻日记》,《辛亥革命史丛刊》三,第176页。
    ①《汉市火情案》,《申报》,1891年10月1日。
    ②《严防火患》,《申报》,1877年11月30日。
    ③《汉市火后余波》,《申报》,1898年9月3日。
    ④《云间鹤唳》,《申报》,1898年11月9日。
    ⑤《汉市火警》,《申报》,1897年7月19日。
    ①《汉上避火说》,《申报》,1875年8月23日。
    ②徐焕斗、王夔清:《汉口小志》,1915年版,《佚闻》。
    ①《汉埠水陆大火灾续记》,《申报》,1910年5月24日。
    ②《湖北通志》,民国十年(1921)印本,卷46。
    ③《湖北通志》,民国十年(1921)印本,卷46。
    ④(清)王庭桢修:《江夏县志·祥异志》,清光绪7年(1881)刻本。
    ⑤《湖北省志大事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2页。
    ⑥资料来源:《点石斋画报》,参见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951页。
    ①范锴:《汉口丛谈》,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2版,第94页。
    ②(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91页。
    ③吕寅东、侯祖畲:《夏口县志·建置志》,1920年版。
    ①徐明庭:《武汉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②瞿同祖著,范忠信、晏锋译:《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282页。
    ③罗威廉著,鲁西奇、罗杜芳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9-202页。
    ④吕寅东、侯祖畲:《夏口县志·建置志》,1920年版。
    ①《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65页。
    ②徐焕斗、王夔清:《汉口小志·义举》,民国四年(1915年)铅印本,第3页。
    ③范锴:《汉口丛谈》卷4,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④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108页。
    ⑤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51页。
    ①徐焕斗、王夔清:《汉口小志·建置》,民国四年(1915年)铅印本,第6页。
    ②王葆心:《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③王葆心:《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页。
    ④(清)阿克当阿修,姚文田等篆:《嘉庆扬州府志》,卷52《人物》,广陵书社,2006年版,第79页;王藻心:《再续汉口丛谈》卷3,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⑤《云间鹤唳》,《申报》,1898年11月9日。
    ①范锴:《汉口丛谈校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5页。
    ②范锴:《汉口丛谈校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7页。
    ①《统计》,《新汉口市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9期。
    ②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内政年鉴·警政篇》,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③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内政年鉴·警政篇》,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①消防记者:《武汉火警之分析与投保火险之必要》,《大光报》1935年6月21日,第9版。
    ②《合兴里火警,因端午敬神肇祸》,《武汉日报》1932年6月10日,第2张第4版。
    ③《敬祖宗几酿火灾,因为烧包袱》,《武汉日报》1934年8月15日,第2张第3版。
    ④亚新:《画符烧纸惹火警,佛堂险酿巨灾——街坊共起驱逐磕头请客方纔了事》,《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6日,第2张第7版。
    ①老葆:《谢火神与消防建设》,《大光报》1936年2月22日,第12版。
    ②《临江楼酿成大灾,延烧八十余铺户》,《武汉日报》1934年3月20日,第2张第2版。
    ③《天气炕阳忙煞消防队,昨日四处起火》,《武汉日报》1934年7月4日,第3张第1版。
    ④《昨晨两火警,火头均带署罚办》,《武汉日报》1934年4月7日,第2张第4版。
    ⑤《府东二路一带前晚大火,焚二百四十六家,遭难者多数贫民》,《武汉日报》1934年6月12日,第3张第1版。
    ⑥《玉楼春几兆焚如,厨司不慎于火,罚洋两元以儆》,《武汉日报》1934年11月23日,第3张第1版。
    ①《小孩玩灯失慎,烛头引燃煤油箱——府北一路德大杂货店焚毁》,《武汉日报》1934年2月21日,第2张第2版。
    ②《火讯》,《武汉日报》,1934年2月26日,第2张第2版。
    ③《汽车行烧死学徒,老板指使偷油,烟头引火爆发》,《武汉日报》,1934年10月8日,第3张第1版。
    ④本表所列财产损失数系根据公安局调查报告编刊。因史料中对于火灾发生原因记录过于琐碎尤其是“失慎”等原因导致的火情,具体的“失慎”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几种:炊饭失慎、引炊失慎、燃烟熏蚊蚁失慎、纠纷失慎、鞭炮失慎、屋内棉纺失慎、烧鸦片烟失慎、熬油失慎、烤火失慎、焚冥失慎、燃灯失慎、误掷烟头失慎等等,因此在制表过程中对此进行了相关概括,统称为“失慎”火情。
    ①同期刊登1930年1月至6月全市火灾概况,计1月发生火灾7起,财产损失,约计159,200元;2月份5起,损失34,100元;3月份4起,损失10,400元;4月份仅1起,损失2,000元;5月份4起,损失304,000元:6月份5起,损失19,200元。半年来总共发生火灾26起,财产损失约计538,900元。
    ①《本市十九年份火灾统计》,《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10期。
    ②本表系根据1930年汉口警察局各署各月案件日报表及1930年各月火灾统计表编制,资料来源《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10期。
    ①《汉市各署辖内十九年份各月发生火警次数统计表》,《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10期。
    ①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②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③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4-87页。
    ④徐明庭:《武汉竹枝词》,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①新声:《陈家湖全街被焚,被焚者均苦力贫民》,《武汉日报》1934年12月9日,第2张第3版。
    ①《糕饼店管事被杀,纵火灭尸奸谋败露——为了一百七十四元,四店伙分工合作》,《武汉日报》1934年6月10日,第3张第1版。
    ②《糕饼店管事被杀,纵火灭尸奸谋败露——为了一百七十四元,四店伙分工合作》,《武汉日报》,1934年6月10日,第3张第1版。
    ③《申成昌店伙杀人放火案,供系报仇初非谋财》,《武汉日报》,1934年6月11日,第3张第1版。
    ④《黄陂街杀人放火案,两凶犯转解法院》,《武汉日报》1934年6月18日,第3张第1版。
    ⑤《申成昌案犯触犯刑事,警部未便越权,武装押解路旁又起谣言》,《武汉日报》1934年6月18日,第3张第1版。
    ①《申成昌案凶犯狡展,坚决否认知情》,《武汉日报》1934年6月19日,第3张第1版。
    ②《黄陂街杀人放火案,法院昨二次审讯》,《武汉日报》1934年7月21日,第2张第2版。
    ③公益:《申成昌之杀人劫财放火灭尸案,再定本月三十一日审理,此次辩论后或可终结》,《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7日,第2张第9版。
    ④《杀人放火案昨日第三次审讯,注意点在放火部分,凶手手电已非原物》,《武汉日报》1934年8月1日,第3张第1版。
    ⑤《杀人放火案昨日第三次审讯,注意点在放火部分,凶手手电已非原物》,《武汉日报》1934年8月1日,第3张第1版。
    ①公益:《杀人放火案,昨已宣告辩论终结,汤推事当庭谕示定期宣判》,《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5日,第2张第7版。
    ②《杀人放火案之不解》,《武汉日报》1934年8月17日,第3张第1版。
    ③《汉法院奉令再审》,《武汉日报》1934年9月12日,第3张第1版。
    ④《黄陂街杀人放火案,高等法院开始审理,李克海供词支吾备受申斥,田世海行将提案以备质讯》,《武汉日报》1934年10月10日,第3张第1版。
    ⑤《黄陂街杀人放火案上诉后有新发展,新证人供词与李克海有关,推事因出入甚大尚须侦查》,《武汉日报》 1934年11月23日,第3张第1版。
    ①《杀人放火案昨上午辩论终结,法院定二十日宣判》,《武汉日报》1934年12月15日,第3张第1版。
    ②《重审之杀人放火案田世海仍处死刑,据普通法判决不服可上诉,李克海部分由高法院处置》,《武汉日报》1934年12月21日,第3张第1版。
    ③《杀人放火案上诉后,田世海忽翻前供,李克海供词有新事实发现》,《武汉日报》1935年1月14日,第3张第1版。
    ①汉口商务总会编纂部张寿波编纂:《最近汉口工商业一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1年8月版,第8章《公共之机关》,第5-17页。
    ①《夏口县志》,卷5《建置志》,民国九年(1920年)刻本。
    ②李采芹等:《中国消防通史》,群众出版社,2002年,第1157页。
    ③《汉口特别市政府公安局调查各段保安会消防人员器具数目统计表》,《新汉口市政公报》,1929年第1卷第9期。
    ④曹策前:《解放前汉口的消防事业》,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春秋》,1982年3月8日试刊号(总第3期)。
    ①《汉口市保安公益会沿革》,《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②《市保安公益会整顿消防事业,改编四大队俾便统一指挥,购新式汽龙以期增进效率》,《武汉日报》1934年8月8日,第2张第3版。
    ③《汉口市保安公益会工作概述》,《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④曹策前:《解放前汉口的消防事业》,《武汉春秋》,1982年3月8日试刊号(总第三期)。
    ⑤光声:《消防为扑灭火患工具,消防员是警场实行扑灭火患将士》,《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日,第2张第7版。
    ⑥秉公:《市保安公益会昨开消防研究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1日,第2张第7版。
    ①《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社会》。
    ①杨葆荪:《保安公益会消防股主任告各分会消防同志书》,《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日,第2张第7版。
    ②导群:《保安公益会纲要》,《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①导群:《保安公益会昨举行扩大消防研究会》,《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1日,第2张第7版。
    ②《市保安公益会整顿消防事业,改编四大队俾便统一指挥,购新式汽龙以期增进效率》,《武汉日报》1934年8月8日,第2张第3版。
    ③消防记者:《保安公益第五分会救火机及消防组织》,《大光报》1936年2月8日,第12版。
    ④消防记者:《保安公益第十五分会救火机及消防组织》,《大光报》1936年1月11日,第12版。
    ①消防记者:《保安公益第二十三分会救火机及消防组织》,《大光报》1936年年1月18日,第12版。
    ①老葆:《汉口市保安公益第十三分会临时消防规则》,《大光报》1936年4月19日,第12版。
    ②《市保安公益会组织消防两股开会讨论两股间连贯工作》,《武汉日报》1935年7月11日,第3张第1版。
    ③公益:《汉口市保安公益会改组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1日,第2张第7版。
    ①导群:《保安公益会消防股主任告各分会消防同志书》,《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日,第2张第7版。
    ②杨葆荪:《市保安公益会六分会努力消防成绩斐然,秉承总会消防主任意志以硬干实干快干为原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③《市保安公益第三十二分会积极筹备汽龙聘热心公益者为赞助员》,《武汉日报》1934年12月24日,第2张第3版。
    ①益世:《汉口市保安公益会改组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1日,第2张第7版。
    ②《市保安公益会举行消防游行研究会,研究一周内救火技术优劣》,《武汉日报》1934年9月6日,第3张第1版。
    ③《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社会》。
    ④民权:《保安公益会消防筹备会昨举行第四次会议,推派四段临时消防视察员定期轮流考察各分会消防》,《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2日,第2张第7版。
    ⑤《不幸中之幸公益会注意消防,消防员举行登记,杨葆荪视察盛况》,《武汉日报》1934年8月5日,第3张第1版。
    ①公益:《保安公益会消防股昨视察各分会桑志,精神贯注步伐整齐》,《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9日,第2张第7版。
    ②公益:《市保安六分会,本日欢迎总会视察》,《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0日,第2张第7版。
    ③现代:《汉阳兵工厂新式救火机》,《大光报》1936年4月25日,第12版。
    ①《汉口特别市政府公安局调查各段保安会消防人员器具数目统计表》,《新汉口市政公报》,1929年第1卷第9期。
    ②该会对于消防事务每月实地演习一次。
    ③该会每月全体演习一次。
    ①该会每星期开会讨论及练习水龙事项。
    ②于救火之次日开会讨论当时赴救之得失。
    ①导群:《举办市消防》,《武汉日报》1934年8月13日,第2张第3版。
    ①益世:《汉口市保安公益会会务鸟瞰》,《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2张第1版。
    ②公益:《保安公益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③公益:《公益会三十一分会募捐汽龙办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9日,第2张第7版。
    ④公益:《市保安公益会三十二分会昨开消防研究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6日,第2张第6版。
    ⑤杨葆荪:《汉口市保安公益会会务鸟瞰》,《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2张第1版。
    ⑥省政:《保安公益会举行第十一次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①导言:《市保安公益会三十二分会昨开消防研究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6日,第2张第6版。
    ②汉口:《公益会三十一分会募捐汽龙办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9日,第2张第7版。
    ③省政:《保安公益会第三十一分会更推消防主任,积极筹备汽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6日,第2张第7版。
    ④汉口:《市保安公益会三十一分会筹备汽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4日,第2张第7版。
    ①清:《保安公益会第三十二分会筹建会址购置汽龙,今日举行街邻大会讨论进行》,《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5日,第2张第7版。
    ②秉公:《保安公益会第三十五分会召集街邻会议,筹备救火汽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0日,第2张第7版。
    ③益世:《保安二十六分会昨天消防会议,决定今日试汽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9日,第2张第7版。
    ④公益:《保安二十七分会,昨开筹备救火汽龙大会》,《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3日,第2张第7版。
    ⑤汉口:《保安公益会消防筹备会昨举行第八次例会,通过符号臂章样式,推派委员轮渡值日》,《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6日,第2张第6版。
    ⑥益世:《消防第二组足球队定期与联欢体育会作友谊练习》,《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5日,第2张第7版。
    ⑦光明:《市保安公益第三十二分会积极筹备汽龙,聘热心公益者为赞助员》,《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5日,第2张第7版。
    ⑧鄂评:《保安二十七分会昨开筹备救火汽龙大会》,《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3日,第2张第7版。
    ①云山:《保安公益会第十五分会救火机及消防组织》,《大光报》1936年1月11日,第12版。
    ②益世:《市保安二十七分会汽车火龙行将工竣,汉市又增一灭火健将》,《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8日,第2张第7版。
    ③导群:《保安公益会第三十五分会,召集街邻会议,筹备救火汽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0日,第2张第7版。
    ④杨清:《市公益会简讯》,《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1日,第2张第7版。
    ⑤益世:《保安公益会第十七分会,救火汽龙试水略志,出水射力竟超过新华公司,瑞丰公司制造精良之成绩》,《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3日,第2张第7版。
    ⑥汉口:《市保安公益会第十七分会新机龙,定期举行试车典礼》,《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31日,第2张第7版。
    ①导言:《救火利器,瑞丰厂制造汽车救火机试火后,效用远过旧式机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4日,第2张第7版。
    ②导言:《保安公益第十七分会添购汽车救火机,昨举行试水典礼》,《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3日,第2张第7版。
    ③导言:《市保安公益会第十七会启事》,《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4日,第2张第7版。
    ④晨钟:《连次火灾反(?),保安公益分会筹备汽龙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4日,第2张第7版。
    ⑤光声:《抵御祝融,汉市保安公益会第二十六分会会议居民热心公益实属可嘉》,《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日,第2张第7版。
    ⑥亚梅村:《火灾无憂,济生保安会募款购新式灭火汽龙》,《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3日,第2张第7版。
    ⑦益世:《号外!直哉》,《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17日,第2张第8版。
    ①杨葆荪:《保安公益会消防股主任告各分会消防同志书》,《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日,第2张第7版。
    ②杨葆荪:《保安公益会消防股主任告各分会消防同志书》,《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日,第2张第7版。
    ③《公安月刊·会议摘录》,汉口市公安局编,1934年2月。
    ①《公安月刊·会议摘录》,汉口市公安局编,1934年2月。
    ②《公安月刊·工作纪要》,汉口市公安局编,1934年4月。
    ③鄂评:《鄂省会公安局整理义勇消防队明日召各负责人商办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17日,第2张第8版。
    ④省政:《实际独立脱离善堂之羁绊,省南区救火会革新之精神》,《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7日,第2张第7版。
    ⑤益世:《消防队员一律厉行军队化,实干硬干战胜困难的环境,呈请政府批准消防捐藉以健全组织》,《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30日,第2张第7版。
    ①鄂评:《保安公益会昨赴灾区灌救田畝,四龙取水成绩极佳》,《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0日,第2张第7版。
    ②群声:《市府嘉奖保安公益会督率分会溽暑救旱》,《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8日,第2张第7版。
    ③公益:《保安公益昨天消防委员联席会议》,《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④爱德华·希尔斯:《市民社会的美德》,载亚历山大、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41页。
    ⑤导言:《消防须知》,《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①导群:《汉口市保安公益会改组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记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1日,第二张第七版。
    ②张守波编纂:《最近汉口工商业一斑》,上海商务印书馆,1911年8月版,第20-21页。
    ③皮明庥主编:《近代武汉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64页。
    ④皮明庥、欧阳植梁主编:《武汉史稿》,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页。
    ⑤罗伯特·艾克斯罗德,吴坚中译:《对策中的制胜之道——合作的进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页。
    ⑥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09页。
    ⑦《汉口市政府保安公益会委员会会员名册》、《汉口市保安公益会第九分会主任委员姓名清册》、《汉口市保安公益会第五分会委员会委员名册》等,武汉市馆藏档案,档案号:9-8-46。
    ⑧益世:《汉口市保安公益会分会简章》,《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①消防记者:《消防专刊·汉口消防义士纪念节》,《大光报》1938年4月29日,第12版。
    ②公益:《纪念消防捐躯义士,保安公益会前日召开筹备会》,《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12日,第2张第8版。
    ③导群:《公益会为捐躯义士举行追悼会及大检阅》,《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11日,第2张第8版。
    ④导群:《市保安公益会今公祭救火捐躯义士,明晨在中山公园举行消防大检阅》,《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0日,第2张第8版。
    ⑤导群:《市保安公益会今晨举行消防大检阅,昨晚举行公祭由警部金参谋长主祭》,《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2张第7版。
    ⑥导群:《汉口市保安公益会为举行消防捐躯义士纪念大会暨大检阅致全市市民书》,《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⑦益世:《捐躯义士略历》,《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⑧光声:《消防简讯》,《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9日,第2张第6版。
    ⑨导群:《长沙消防联合会代表昨晚赶到送缎匾二幅》,《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2张第7版。
    ①益世:《祝汉市消防检阅并告同仁——转载长沙消防报》,《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9日,第2张第6版。
    ②益世:《舍身就义李成章殉难续闻,呈请当局表扬仁风,汉市义务消防队决全体参加》,《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0日,第2张第7版;导言:《满城凄凉今日举行追悼李义士大会,汉市高级消防人员全体参加表示庄严意义发扬义务精神》1934年8月14日,第2张第7版:导言:《义誉全李义士成章,今日参加团体达三四千余人》1934年8月15日,第2张第7版;导群:《送李义士灵棺之详志》,1934年8月16日,第2张第7版。
    ③《救火捐躯消防义务员刘义士少垣》、《刘义士事略》、《祭文,即奠章》、《函吴市长请题外旌》,《大光报》,1936年5月9日,第12版。
    ④此表资料来源:《汉口市消防机关调查表》,武汉市馆藏档案,档案号:15-2-905;《汉口市政府保安公益会委员会会员名册》、《汉口市保安公益会所属各分会委员名单》、《第二十八分会委员会略历表》、《第九分会主任委员姓名清册》、《第五分会委员会委员名册》武汉市馆藏档案,档案号:9-8-46;《党政、消防机关调查表和现住要人调查表等》武汉市馆藏档案,档案号:40-13-114。
    ①《新汉口市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4期。户籍事务在1930年《新汉口市机构组织法》颁布后才于当年9月1日划为市社会局职掌。
    ①遮断手:《消防须知》,《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①老葆:《汉口市保安公益第十三分会临时消防规则》,《大光报》1936年4月19日,第12版。
    ②参见《公安月刊》之《工作纪要》、《会议记录》,汉口市公安局编,1934年4月刊。
    ①孟正夫:《中国消防简史》,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163页。
    ②《公安局之沿革》,《新汉口市政公报》,1929年第1卷第10期。
    ③中央:《消防组织大纲》,《内政部·警字第四三二号》,载于《汉口市市政公报》,1929年1卷4期,《中央法规》。
    ④中央:《汉口特别市政府秘书处及各局组织细则》,《汉口市市政公报》1929年1卷2期。
    ⑤《新汉口市市政公报》,1929年第1卷第4期,细则中还规定由消防队下属各分队每日教练课程计有徒手架梁体操及武术教练等项。
    ①《扩充消防组织大纲》,内政部颁布。转引自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7月初版,第135页。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4期,《公安局组织消防之情形》。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4期,《整顿消防计划大纲》。
    ①《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公安》。
    ①汉口市政府编纂:《汉口市建设概况第一期》,汉口武汉印书馆,1930年9月出版,武汉市档案馆藏,档案号:bB13-2
    ①董修甲:《调查京沪杭三市市政报告书·第七章·公安行政》,《新汉口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2期。
    ②《汉市之建设与今后之施政报告书》,《新汉口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3期。
    ③《新汉口市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4期,《消防器材》;《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公安》。
    ④《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公安》;《市府令饬公益会消防车装喇叭,赶赴火场救火时用警钟,救火完毕回会时用喇叭》,《武汉日报》,1935年4月17日,第3张第1版。
    ①孟正夫:《中国消防简史》,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228页
    ①《武汉市政公报》1927年,第2卷第3期《公安》。
    ②《武汉市政公报》1928年,第1卷第1期《公安》。
    ①《市保安公益会救火机运行情形》,《武汉日报》1934年12月5日,第3张第1版。
    ②《武昌南北救火会精进管理》,《武汉日报》1936年1月15日,第2张第3版。
    ③《省会救火会诚邀市保安公益会共襄武阳消防》,《武汉日报》1936年2月6日,第2张第3版。
    ④消防记者:《鄂省会公安局整理义勇消防队,明日召各负责人商办法》,《大光报》1936年3月28日,第12版。
    ①消防记者:《省会警政情况》,《大光报》1936年4月2日,第12版。
    ②《汉口市公安局办事细则》,《汉口市公安局公安月刊·创刊号》,1934年4月。
    ③《党政、消防机关调查表和现住要人调查表等》,《汉口市警察局训令》,档案号:40-13-114。
    ①公益:《兴修全市水门》,《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9日,第2张第7版;大声:《朱家巷火警》,1934年8月30日,第2张第7版。
    ②《整顿武阳消防》,《武汉日报》1935年12月20日,第2张第3版。
    ③导言:《本市取缔火警办法,武汉火警泰半由于奸商纵火图赔》,《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7日,第2张第7版。
    ①大我:《严厉取缔纵火图赔,虽亢阳时亦绝少发生》,《大光报》1934年9月8日,第2张第7版。
    ②亚新:《警备部宣告解除冬防》,《大光报》1935年3月10日,第5版。
    ③汉口市公安局公安月刊编辑组:《公安月刊》,1934年4月,《专载》
    ①云山:《全省开始冬防,各行政区刻正分拟计划》,《大光报》,1935年11月6日,第5版。
    ②汉口市公安局公安月刊编辑组:《公安月刊》,1934年4月《专载》
    ③亚新:《昨民权路失火,疑似纵火》,《大光报》,1935年12月1日,第3张第1版。
    ④导言:《防火灾修复并添设水门》,《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0日,第2张第7版。
    ⑤《思患消防》,《武汉日报》,1935年12月2日,第2张第3版。
    ⑥老葆:《汉口市保安公益会第十二分会改组主任彭斌楼就职典礼记录》,《大光报》,1936年6月16日,第3张第12版。
    ①湖北省会公安局编:《公安月刊》,1936年1月《会议摘录》。
    ②消防迷:《武汉三镇日有火警,怎样预防扑灭》,《大光报》,1936年12月29日第12版。
    ③消防记者:《警备部宣告解除冬防》,《大光报》,1935年3月10日,第5版。
    ④旁观者:《消防教育之实施》,《大光报》,1936年2月15日,第12版。
    ①消防迷:《思患预防》,《大光报》,1936年1月11日,第12版。
    ②新声:《消防须知》,《大光报》,1936年3月7日,第12版。
    ③消防人:《消防教育之实施》,《大光报》,1936年2月15日,第12版。
    ④本表系据《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公安》中的数据所制。
    ①新声:《刘云生讲演消防常识,听众极形踊跃》,《大光报》,1935年6月29日,第5版。
    ②消防迷:《消防教育之实施》,《大光报》,1936年2月15日,第12版;消防迷:《防火浅说》,《大光报》,1936年2月22日,第12版。
    ①光明:《市公安局严防火警昨出示晓谕市民》,《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8日,第2张第7版。
    ②刘钊:《防火注意》,《大光报》,1936年1月11日,第12版;消防记者:《民众要注意消防》,《大光报》1936年1月19日,第12版。
    ①《防火须知》,《武汉日报》,1936年2月22日,第12版;《消防人员应注意防字工作》,《武汉日报》,1936年3月7日,第12版;《防火须知》,《武汉日报》,1936年4月19日,第12版。
    ②消防迷:《消防须知》,《大光报》,1936年3月7日,第12版。
    ③《汉口市民众常识指导会会刊》,1936年第1期。
    ④消防记者:《防火浅说》,《大光报》,1936年2月22日,第12版。
    ⑤《查禁黄磷火柴》,《汉口市市政公报》,1929年1卷2期。
    ⑥《黄磷火柴严禁制销》,《武汉日报》,1937年1月20日,第6版。
    ①《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公安》。
    ②《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7年第12期,《中央法规》。
    ③《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公安》。
    ④《市警局颁布防火法令》,《武汉日报》,1934年3月24日,第2张第3版。
    ①《防火泥之制造法》,《大光报》,1936年2月8日,第12版;《防火浅说》,《大光报》,1936年2月22日,第12版。
    ②《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公安》;《警备司令部防范棚户火警函请市府划定棚屋行列令公安局转饬岗警防查》,《武汉日报》,1934年12月17日,第3张第1版。
    ③《新汉口市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
    ①《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府编,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公安》。
    ②《党政、消防机关调查表和现住要人调查表等》,《汉口市警察局训令》,档案号:40-13-114。
    ③《增筑太平水门,急装与缓装者分别决定材料等费由保安会拟筹》,《武汉日报》,1934年10月25日,第2张第3版。
    ④《增设本市水门》,《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1月至1935年6月,《公安》。
    ⑤群声:《本市水门添设数目及地点情况》,《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15日,第2张第7版。
    ①《增修太平水门市府决分别办理,通过公园运动场管理规则,指地建筑民众代笔问事处》,《武汉日报》,1934年11月25日,第2张第3版。
    ①许谨良:《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5-45页。
    ②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2版,77-84页。
    ①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金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106页。
    ②马翠兰:《信托业与武汉地方社会——以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为讨论中心(1945-1949年)》,华中师范大学,2007 年博士论文。
    ①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金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6页。
    ②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金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7-108页。
    ③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金融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8页。
    ④四维:《汉口华商保险公司名录》,《大光报》,1935年6月28日,第9版。
    ①亚新:《火灾保险概述》,《大光报》,1935年9月20日,第9版。
    ②《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汉口市政府编,1937年第12期,《中央法规》
    ①《函市府警部等关系方面,切实讨论力谋安全保障》,《武汉日报》,1935年1月19日,第3张第1版。
    ②《新火巷汉德里串谋纵火图赔案,三分局揭破阴谋缉拿要犯,众街邻联名请从严惩办》,《大光报》,1937年4月30日,第2张第5版。
    ③《保险赔款公断,汉行会依据保险法规办理》,《武汉日报》,1935年7月8日,第3张第1版。
    ①《大有火案解决,保险公司照退赔偿,整理一切即日营业》,《武汉日报》,1935年4月28日,第3张第1版。
    ②四维:《华商保险公司与洋商保险公司》,《大光报》,1935年6月16日,第10版。
    ③《保险赔款公断,汉行会依据保险法规办理》,《武汉日报》,1935年7月8日,第3张第1版。
    ①正声:《商会将组保险赔款公断会,昨函报业参加讨论》,《大光报》,1935年7月7日,第5版。
    ②《函市府警部等关系方面,切实讨论力谋安全保障》,《武汉日报》,1935年7月11日,第3张第1版。
    ③《保险赔款公断处明日开筹备会,昨函各机关团体派员参加》,《武汉日报》,1935年7月16日,第3张第1版。
    ④《改进保险事业的中华保险学会,昨开发起人第二次会议,已通过大会缘起及会章》,《大光报》,1935年6月29日,第5版。
    ①行政:《再誌同裕厚白布行纵火图赔之真相》,《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1月5日,第2张第8版;行政:《纵火图赔犯竟敢愍不畏法》1935年1月8日,第2张第8版。
    ②刊江:《一日火警三起》,《大光报》,1937年5月1日,第2张第5版。
    ①正声:《取缔“纵火图赔”》,《大光报》,1936年6月23日,第2张第12版。
    ②环宇:《武汉火警之分析与投保火险之必要》,《大光报》,1935年6月21日,第9版。
    ①《火灾保险概述》,《武汉日报》,1935年6月27日,第3张第1版;《火险之起源及其意义》,《武汉日报》,1935年6月28日,第3张第1版。
    ①鸿燕:《根本消灭本市火患》,《大光报》,1936年3月21日,第12版。
    ①宝濬:《论火险制度与纵火图赔》,《大光报》,1935年7月12日,第9版。
    ①《昨晨江汉路集昌典被焚,延烧三小时损失逾十万,外间有谓系纵火图赔者》,《武汉日报》1934年7月21日,第2张第2版。
    ②《昨晨江汉路集昌典被焚,延烧三小时损失逾十万,外间有谓系纵火图赔者》,《武汉日报》1934年7月21日,第2张第2版。
    ③环宇:《一码头集昌典火警,满街洋油气味,街邻联名控告,是否纵火图赔尚待侦查》,《汉口市民日报》1934
    年7月21日,第2张第7版。
    ①公益:《集昌典被焚后续讯》,《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②公益:《集昌典失火案昨移转地方法院,纵火嫌疑警部认为不足,火头染病准予保释候传》,《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5日,第2张第6版。
    ③《警备部审理集昌典失火案,火头发痧染痢准予保释候传,本案应属法院管辖昨日移转》,《武汉日报》1934年8月25日,第2张第3版。
    ④公益:《集昌典被焚后续讯》,《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①群声:《借鄢律师事务所为当户登记处》,《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7日,第2张第7版。
    ②《各失主正分途侦查典押金银首饰下落》,《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8日,第2张第7版。
    ③《集昌典被焚后续讯》,《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8日,第2张第7版。
    ④《集昌典被焚后续讯》,《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⑤《集昌典被焚后,各当户将呈请官厅予该典以紧急处分》,《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31日,第2张第7版。
    ①《集昌典被焚后之昨日》,《武汉日报》1934年7月31日,第3张第1版。
    ②《集昌典被焚之善后》,《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日,第,2张第7版。
    ③《陈志记万余金饰,集昌典私立规章》,《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29日,第2张第7版。
    ④《集昌典被焚案续》,《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30日,第2张第7版。
    ⑤《集昌典各当户,不接受四成赔款》,《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6日,第2张第7版。
    ⑥《集昌典被焚后,各当户将呈请官厅予该典以紧急处分》,《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30日,第2张第7版。
    ⑦《集昌典赔偿问题,当户坚持到底,律师会商办法》,《武汉日报》1934年8月9日,第3张第1版。
    ①公益:《集昌典被焚之赔款交涉》,《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2日,第2张第7版。
    ②公益:《集昌典被焚之善后》,《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1日,第2张第7版。
    ①《警备部审理集昌典失火案,火头发痧染痢准予保释候传,本案应属法院管辖昨日移转》,《武汉日报》1934年8月25日,第2张第3版。
    ②光明:《集昌典被焚后市府罚捐救火机两架,汉商会据集昌典函转呈市府请求免购》,《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5日,第2张第7版。
    ③公益:《集昌典被焚案后续》,《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6日,第2张第7版。
    ④《集昌典当户发生衣的恐慌,推代表向该典交涉》,《武汉日报》1934年9月7日,第3张第1版。
    ⑤《保险》,《武汉市政公报》,1928年,第1卷第4期。
    ①《严厉办理火险保户登记》,《新汉口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5期。
    ②资料来源:《汉口市民投保火险统计》,《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9期。凡保险金额系填银两数目者概以七二折合元计算之。
    ①《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1年7月至1932年8月,《市民须知》。
    ①《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2年10月至1933年12月,《市民须知》。
    ②《汉口市政概况》,汉口市政府编,1934年,《市民须知》。
    ③消防记者:《汉商会呈市府变更保险登记法——典商存货多赖押款周转,无保单不借营业便停顿》,《大光报》,1935年9月26日,第5版。
    ①《公安局防范纵火图赔,饬属对保有火险各户特别注意》,《武汉日报》,1932年3月28日,第2张第4版。
    ②《废历年关将届,警部放纵火图赔——饬所属切实侦查防范,查觉即解军法处严惩》,《武汉日报》,1931年11月20日,第2张第3版。
    ③大声:《双洞门火警后,刘局长汉基冒暑查户口》,《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7月7日,第2张第7版。
    ④《刘祥泰火后余波——传说有纵火嫌疑,火头解警部究办》,《武汉日报》,1935年4月13日,第3张第1版。
    ⑤《应维记纵火嫌疑案街邻指证确实,检庭提起公诉》,《武汉日报》,1935年2月16日,第3张第1版。
    ⑥《陈松霖萧良臣犯纵火图赔嫌疑,但三方面会查报告无从证明,警部依法移送汉口法院办理》,《武汉日报》,1935年1月19日,第3张第1版。
    ①《和源药材号纵火图赔嫌疑,检查处移请刑庭办理》,《武汉日报》,1935年3月31日,第3张第1版;《和源药材店纵火图赔案,法院定十八日宣判》,《武汉日报》,1935年4月14日,第3张第1版。
    ②《警备部饬属严防纵火图赔,遇火警须速侦起火事实,有纵火嫌疑即孥解法办》,《武汉日报》,1935年9月18日,第2张第3版。
    ③《警备部讯明崔祥记纵火图赔,判处有期徒刑八年》,《武汉日报》,1934年9月17日,第3张第1版。
    ①《本市取缔火警办法,武汉火警泰半由于奸商纵火图赔》,《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9月7日,第2张第7版。
    ②《自严厉取缔虽亢阳时亦绝少发生》,《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8日,第2张第7版。
    ③《警部函复首都警厅查照采择》,《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8日,第2张第7版。
    ④霞:《短评:警备部应严惩纵火图赔者,市民生命财产攸关》,《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8月24日,第2张第6版。
    ⑤《祁兴盛纵火图赔案,保险公司否认赔偿》,《武汉日报》,1934年8月27日,第2张第2版。
    ①《协兴厂纵火案保险公司否认赔偿》,《武汉日报》,1935年3月25日,第3张第1版。
    ②导群:《首都警察厅来函》,《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7日,第2张第7版。
    ③导群:《长沙警备司令部来函索寄整理办法》《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8日,第2张第7版。
    ④《痞棍企图诈财,壁缝中纵火疑案》,《武汉日报》,1935年1月8日,第3张第1版。
    ⑤《徐天鹏假街邻名义控告,胁迫熊怀忠出洋二千元》《武汉日报》,1935年1月11日,第3张第1版。
    ①《痞棍纵火案续》,《武汉日报》,1935年1月16日,第3张第1版。
    ②《痞棍纵火案,警部讯明谕熊无罪缉徐另办》,《武汉日报》,1935年1月27日,第3张第1版。
    ③《警局防范纵火图赔》,《武汉日报》,1935年1月27日,第3张第1版。
    ①吕寅东、侯祖畲编:《夏口县志·祥异志》,1920年版。
    ②吕寅东、侯祖畲编:《夏口县志·祥异志》,1920年版。
    ③吕寅东、侯祖畲编:《夏口县志·祥异志》,1920年版。
    ④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页。
    ⑤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0页。
    ①《汉口火灾救济机构》,1937年9月3日,武汉档案馆藏,档案号:9-31-4395。
    ①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1页
    ②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2页
    ③《汉口火灾救济机构》,1937年9月3日,武汉档案馆藏,档案号:9-31-4395。
    ④逐日:《府北一路大火,两千余住户同罹浩劫》,《大光报》,1935年5月2日,第5版。
    ⑤逐日:《府北一路火后灾民待救甚急》,《大光报》,1935年5月5日,第5版。
    ①逐日:《府北路大火,死伤人口迄今晨尚无确数》,《大光报》,1935年5月4日,第5版。
    ②《府北一路灾后一瞥》,《大光报》,1935年5月3日,第5版。
    ③《府北路大火惨死多人伤者无数》,《大光报》,1935年5月3日,第5版。
    ④《市女职校学生赈济附近火灾棚户,全体绝食省米放粥》,《大光报》,1935年5月3日,第5版。
    ⑤逐日:《为火灾难民捐款,“无名氏”与“流浪人”共捐大洋三十一元,人类毕竟还有同情》,《大光报》,1935年5月4日,第5版。
    ⑥《府北一路被火难民,慈善机关正谋救济》,《大光报》,1935年5月4日,第5版。
    ①《府北一路火后灾民待救甚急,本报所收捐款三十一元,今日约同善团亲往发放》《大光报》,1935年5月4日,第5版。
    ②《府北一路灾后惨状续探》,《大光报》,1935年5月4日,第5版。
    ③《火窟灾民代赈记》,《大光报》,1935年5月6日,第5版。
    ④逐日:《府北火灾赈济——发款情形》,《大光报》,1935年5月6日,第5版。
    ⑤逐日:《府北火灾赈济——放款后记》《大光报》,1935年5月6日,第5版。
    ①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20页。
    ②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民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19页。
    ③《汉市冬赈》,《申报》,1932年7月1日。
    ④《武阳冬赈会成立》,《武汉日报》,1934年1月7日,第2张第2版。
    ①《武阳冬赈会定期分区放赈米》,《武汉日报》,1934年2月8日,第2张第3版。
    ②《汉冬赈会月内结束》,《武汉日报》,1934年4月29日,第2张第3版。
    ③《武阳冬赈会推定各组负责机关,调查贫民两周完竣》,《武汉日报》,1934年1月29日,第2张第2版。
    ④《武阳冬赈筹款难》,《武汉日报》,1934年2月5日,第2张第3版。
    ①《汉市冬赈会补赈调查遗漏贫民、灾民》,《武汉日报》,1934年2月9日,第2张第3版。
    ②《应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罚洋三百缴商会办冬赈》,《武汉日报》,1935年1月22日,第3张第1版。
    ③《冬赈款办理小额借贷基金》,《武汉日报》,1936年3月21日,第3张第1版。
    ①庄士敦著,中山理译:《紫禁城的黄昏》,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175页。
    ②今村均:《今村均回顾录》,芙蓉书房,1980年
    ③Hammer.Joshua: 《Yokohama Burning:The Deadly 1923 Earthquake and Fire that Helped Forge the Path to World War II》,Simon & Schuster,2006,pp.278.
    ④《All Ships Aiding Relief》,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9.1923.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第32页。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第34页。
    ②《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第35页。
    ③新式建筑指日本明治维新后效仿西方建造的许多欧洲文艺复兴式建筑。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第36页。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第37页。
    ②《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3期,第39页。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7页。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5页。
    ②《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3页。
    ③《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4页。
    ④《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3页。
    ⑤《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6页。
    ①《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5页。
    ②《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6页。
    ③《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5页。
    ④《新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2卷第11期,第2页。
    ①国民政府内务部:《内政年鉴》,商务印书馆,1935年,《警政篇》。
    ②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群众出版社,2002年,1334-1335页。
    ①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群众出版社,2002年,1335页。
    ②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群众出版社,2002年,1256页。
    ③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25页。
    ④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群众出版社,2002年,1335-1337页。
    ①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194-210页。
    ②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5页。
    ③《上海县续志》,上海南园志局,1918年版,第43页。
    ④王寿林著:《上海消防百年纪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①《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二)》、《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六)》,上海救火联合会辑,民国十三年(1924年)铅印本。
    ②《提议改良火政》,《申报》1907年11月17日,第19版。
    ③《添设太平龙头为难》,《申报》1908年8月12日,第3张,第2版第3版。
    ④《救火联合会限制洋油》,《申报》1909年10月22日,第3张,第2版第3版。
    ⑤《重刊限制寄售火油之示谕》,《申报》1909年11月10日,第3张,第2版第3版。
    ①《救火联合会报告》,1924年,《公牍·呈文篇》。
    ②表中镇火一列表示联合会出动后成功扑灭火势,烧失则表示虽然联合会救火队员出动但是未能及时制止住火势,仍然造成财产人员伤亡的情况。根据《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二)》(1924年)“历年火警一览表”、《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总册》(民国16年11月序)以及《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册(民国16年度)》至《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册(民国24年度)》制作。参见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60-161页
    ③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群众出版社,2002年,1309页。
    ①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168-189页。
    ②《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二》、《报告册民17年度》、《报告册民20年度》、《报告册民24年度》各会员题名录,上海救火联合会辑,民国十二年至二十五年(1923至1936年)铅印本。
    ③李采芹主编:《中国消防通史·下卷》,群众出版社,2002年,第1307页。
    ④王寿林著:《上海消防百年纪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40-144页。
    ①《上海救火联合会报告》,上海救火联合会辑,民国十三年(1924年),《公牍·丁编》。
    ②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89-193页。
    ③王寿林著:《上海消防百年纪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页。
    ①宋宗合:《公益回眸:公民意识渐次觉醒》,《公益时报》,2005年第6期。
    ①刘京:《公益是和谐社会的新动力》,《学会》,2005年第6期。
    ②许纪霖主编:《公共性与公民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①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韦伯作品集Ⅵ》,《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67页。
    ①行政:《汉市保安公益会警告阻扰会务不良分子》,《汉口市民日报》,1934年9月3日,第2张第7版。
    ②杨葆荪:《汉口市保安公益会会务鸟瞰》,《汉口市民日报》,1935年4月21日,第1版。
    ①《夏口县志》,卷20,民国九年(1920年)刻本。
    ①此文呈于1929年7月12日,见《汉口市市政公报》,1929年1卷4期第69页。
    ②《汉口市政公报》,1931年第2卷第4期,《中央法规》
    ①《福寿堂纵火图赔案》,《武汉日报》,1932年3月7日,第2张第4版;1932年3月9日,第2张第4版。
    ①《严厉办理火险保户登记》,《新汉口市政公报》,1930年,第2卷第5期。
    ①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94-201页。
    汉口警察厅消防队各项规则(9),武汉市档案馆藏
    分金炉消防公益会消防事项(9、47),武汉市档案馆藏
    保安公益会改组档案(9、40、15),武汉市档案馆藏
    汉口市警察局档案(40),武汉市档案馆藏
    汉阳区民间救火会档案(18),武汉市档案馆藏
    汉口义勇救火会档案(16),武汉市档案馆藏
    湖北省警察局消防大队档案(39),武汉市档案馆藏
    汉口城市交通档案(8),武汉市档案馆藏
    武汉市公用事业管理局档案(68),武汉市档案馆藏
    《民国日报》(汉口)、《申报》、《大光报》、《大刚报》、《新民报》、《大同日报》、《湖北水灾日报》、《汉口中西报》、《汉报》、《武汉日报》、《武汉夜报》、《汉口新闻报》、《新快报》、《汉口中山日报》、《汉口市民日报》、《大声日报》、《碰报》、《公安月刊》(汉口)、《汉口市公安局公安月刊》、《青年评论》、《武汉市政公报》、《首都警察厅月刊》(南京)、《公安旬刊》(湖南)、《湖北民政月刊》、《湖北民政公报》、《湖北党务周报》、《公安日报》、《警备专刊》、《汉口市民众常识指导会会刊》、《汉口市政公报》、《政训月报》、《军政旬刊》、《市政评论》、《市政研究》、《汉口商业月刊》、《内政年鉴》
    (清)陶士偰、刘湘煌纂:《汉阳府志》,卷12《汉镇形势说》,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
    (清)徐国相、王新命修:《湖广通志》,卷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刻本。
    (清)王庭桢修:《江夏县志》,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湖北省志大事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湖北通志》,卷46,民国十年(1921年)影印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吕寅东、侯祖畲编:《夏口县志·建置志》,民国九年(1920年)刻本。
    周荣亚等编:《武汉指南》,汉口新华日报社,1933年版。
    范锴:《汉口丛谈》,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范锴:《汉口丛谈校释》,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藻心:《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1916年、1932年武昌出版。
    徐明庭:《武汉竹枝词》,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校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徐焕斗、王夔清:《汉口小志》,民国四年(1915年)铅印本。
    大路社专门委员会编辑:《消防训练》,国防常识出版社,1936年版。
    《日本驻汉口总领事馆情报》,《近代史资料》1961年第1号。
    武汉市公安局史志编写组:《汉口消防史话》,《政法史料》,武汉政法史料丛刊1982年第1期。
    [日]水野幸吉著,刘鸿枢、唐殿薰、袁青选译,《汉口——中央支那事情》,1907年东京出版。
    [日]小浜正子著,葛涛译:《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韦伯作品集Ⅵ》,《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德]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美]罗威廉著,鲁西奇、罗杜芳译:《汉口:一个中国的城市冲突和社区(1796-189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罗威廉著,江溶、鲁西奇译:《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董修甲:《市政与民政》,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版
    董修甲:《京沪杭汉四大都市之市政》,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版。
    包明芳:《中国消防警察》,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包明芳:《消防警察讲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章开沅:《现代化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章开沅学术论著选》,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章开沅、罗福惠主编:《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罗福惠:《湖北近三百年学术文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皮明庥:《近代武汉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严昌洪:《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虞和平:《中国近代城市史》,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李采芹:《中国火灾大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版。
    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皮明庥、李权时主编:《武汉通览》,武汉: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涂文学主编:《武汉通史·中华民国卷(上、下)》,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年版。
    孟正夫:《中国消防简史》,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戴均良主编:《中国城市发展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穆和得:《近代武汉经济与社会一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
    隗瀛涛主编:《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曹洪涛、刘金声:《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
    董鉴泓主编:《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韩廷龙:《中国近代警察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方志远:《明清湘赣鄂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张仲礼、熊月之等主编:《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严昌洪主编:《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冯天瑜、陈锋主编:《武汉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仲礼:《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王笛著,李德英、谢继华、邓丽译:《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长莉、左玉河:《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白纯:《江苏当代消防事业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9年版。
    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曹策前:《汉口水塔与消防》、《解放前汉口的消防事业》,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编《武汉春秋》,1982年3月8日试刊号(总第一期)。
    皮明庥:《武汉建市的历史考察》,《江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何一民:《20世纪后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探索》,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何一民:《21世纪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展望》,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涂文学:《在被动与主动之间:武汉早期对外开放晚发早致的奥秘》,《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涂文学:《在原生型与次生型之间:武汉早期现代化发展的“汉口特性”》,《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涂文学:《民国时期汉口市政改革概说》,《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4期。
    涂文学:《集权政治与专家治市:近代中国市政独立的艰难旅程——1920年代汉口个案剖析》,《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3期。
    任放:《汉口模式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赵耀双:《天津近代民间消防组织——水会》,《民俗研究》,2003年第3期。
    何峰:《汉口义勇消防义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武汉文史资料》,2004年第7期。
    魏文享:《中国大陆的武汉史(1927-1949)研究综述》,《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刘盛佳、曾令甫:《武汉城市沿革漫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冯天瑜:《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严昌洪:《近代武汉社会风俗的嬗变》,《江汉论坛》1990年第5期。
    严昌洪:《近代武汉商事习惯的变迁》,《东方》1994年第6期。
    刘海岩:《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
    乐正:《近代城市发展的主题与中国模式》,《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乐正:《开埠通商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李运华:《中国城市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城市化之命脉》,《近代史研究》,第7辑。
    罗澍伟:《试论近代华北的区域城市系统》,《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周俊旗:《关于近代区域城市系统研究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陈克:《近代中国城市研究:一个朝气蓬勃的新领域》,《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隗瀛涛、谢放:《近代中国区域城市研究的初步构想》, 《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张鸿雁:《城市空间的社会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城市问题》,2005年第5期。
    丁小珊:《初探晚清重庆消防管理及其变化》,《社会科学家》,2007年6月。
    蔡少卿、李良玉:《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肖建中、赵延华、周柏新、刘书琳:《湖南消防史略》,《湖南消防》,1997年第12期。
    秦苍力:《中国近代消防第一书——简介清光绪末年出版<消防警察全编>》,《上海消防》,2000年第9期。
    涂文学:《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文化的近代化(论纲)》,《城市史研究》,第15-16辑,1998年。
    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民国档案》,2008年第4期。
    吴冰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武汉警政专业化进程探析(1927—1937)》,《民国档案》,2010年第3期。
    傅才武:《民国地方政府管理近代文化娱乐业的探索——以汉口为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郭华清、陈享东:《民国时期的广州消防机制》,《民国档案》,2007年第2期。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同济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涂文学:《“市政改革”与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胡俊修:《“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张珊珊:《近代汉口港与其伏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刘琼:《1945年8月——1949年5月武汉消防事业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张启社:《民国时期的汉口商人与商人资本(1912-1936)》,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汤洪庆:《杭州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1896-1927)》,浙江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王鹏:《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研究》,清华大学2000年博士论文。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汤朝晖:《相容建筑——由城市公共空间切入建筑设计》,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以20世纪下半叶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演变为研究重心》,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王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构成与管理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李文:《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