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村民委员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国家和农民的双重推动而产生并最终得到宪法确认的中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选举是中国农村执行村民自治能否成功的关键。村委会选举制度创新了中国共产党和基层政权对农村领导的实现形式,改变了村委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和权利分配构成,找到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提高了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民主素质,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村委会选举制度是一种新生的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立法上的缺陷导致村委会选举在操作上出现困难,二是来自乡镇一级对权力的分割,三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淡化了基层民主氛围,四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和农民负担过重损害了村委会选举的社会基础。作者在总结村委会选举历史形成、特点、已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分析了村委会选举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即自治原则、民主原则、
    法制原则,揭示了村委会选举的本质特征及其与传统礼治、乡镇基层政权和党组织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村委会成员产生过程中选民登记、候选人的确认、投票程序及选举结果的法律效力等和村委会成员职务提前终止的原因、方式及救济途径的深入剖析,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具体意见。
Villager committee is the basic mass autonomy
    organization in Chinese countryside. It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double motive force of the country and peasants in the
    early 1980s and confirmed by the Constitution. In Chinese
    countryside, the election of the committee'is the key-to the
    suc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village autonomy. The villager
    committee election system creates the new implement form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basic regimes to lead the
    countryside. It also changes the villager committee members'
    poli LicaL ac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find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reform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Moreover, it promotes peasants'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democratic qualities, propel countryside
    economy and social career forward healthily. Rut because the
    election system of the villager committee is the new form of
    the basic democratic pol iti.cs, there are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ts implementation. First, the
    shortcomings of legislation make it difficult to operate in
    the election. Second, town regime cut the power into improper
    pieces. Third, the lag of the country' s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thinned the atmosphere of basic democracy; Fourth, the
    slow growth of country' s economy and peasants' excessive
    burden damages the social foundation of villager committee
    election. On the base of summing up the course of its forming,
    the features,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villager committee elec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hree basic principles obeyed in the election. They are: autonomy principle, democracy principle, nomocracy principle. Meanwhile, the author reveals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election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election, th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towns basic regime and Party organization. Analyzing deeply the registration of voters in the course of election, confirmation of the candidates, the process of vote and the legal force of the election result, etc, the reason and the way of ending the committee members' duty before the due date and how to rcl iev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idea about how to amplify and perfect the election system of the villager committee.
引文
[1] 唐兴霖,马骏:《中国农村政治民主发展的前景及困难:制度角度的分析》,《政治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
    [3]《湖南省第五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4] 笔者实地调查情况
    [5] 王富有:《试析中国村民自治的缘起与发展》,《河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0条,第31条。
    [7] 徐勇,魏启智:《记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求索》,1997年第4期。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卷,第377页。
    [9]《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卷,第239页。
    [10]《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210页。
    [11]《人民日报》1993年6月3日
    [12]王铭之:《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三联书店,转引自徐西胜《村民自治权力位移考察分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3][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厦出版社,转引自徐西胜《村民自治权力位移考察分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4]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今日出版社,1998年版,第299页。
    [15][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74-75页。
    [16][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北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3页。
    [17]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版,第43页。
    [18]《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卷,第146页。
    [19]《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卷,第252页。
    [20]金太军:《村委会民主选举与村民自治刍议》,《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21]白钢:《中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评议》,《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22]徐勇:《民主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动性》,《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23]《湖南省1996年村委会选举报告》
    [24]《四川省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十年来情况报告》
    [25]周罗庚,王仲田:《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发展与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村民自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1期。
    [27]《半月谈》,1998年,第7期。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卷,第39页。
    [29] 刘井明:《乡村干部交往结构分析——江西省一镇一乡六村的调查》,《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2期。
    [30]项继权:《中国村民的公共参与——南街、向高、方家泉三村的考察分析》,《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2期。
    [31]、[40]、[41] 肖唐镖:《影响村民自治的因素分析——民选村长访谈带来的思考》,《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32]卫裕国:《推进村民自治必须提高党员素质》,《理论探索》,2001年,第4期。
    [33]田秀文:《让老百姓当家作主——写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施行之际》,《法制世界》,1999年,第1期。
    [34]刘伟:《村民自治的干扰来自何方》,《瞭望新闻周刑》,1999年
    
    11月29日,第48期。
    [35]徐勇:《中国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分析》,《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36]、[37]胡荣:《制度的突破与创新——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意义与局限性》,《中台港三地选举制度和民主发展》,胡春惠主编,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0年版,第148页,第152页。
    [38]赵鹏:《农民能不能运用电视参与竞选?》,《人民网》,2001年9月18日。
    [39]岳耀勇:《“老板”参选村主任,是耶非耶》,《中国人大新闻》,2002年2月5日。
    [42]江汉:《村民选出村长镇里重新任命村委会选举谁说了算》,《中国人大新闻》,2002年2月20日。
    [43]笔者实地调查情况
    [44]《安徽界首民警驻基层兼任村官有违法之嫌》,《中国新闻网》,2001年7月23日。
    [45]代磊:《我院行政庭圆满审结一起村委会选举案》,《中国山东》。
    [46][49]《目击村民罢村官》,《大众网》,2001年9月20日。
    [47][48] 《罢“村官”罢出问题一案》,《羊城晚报》,2001年9月24日。
    [50]关山:《村主任岂能说免就免》,《燕赵都市报》,2001年6月28日。
    [51]徐萍,孙霞:《镇党委随意换村官市人大监督纠违法》,《法制日报》,2000年4月29日。
    [52]吴懿斌:《澄迈村民表达选举意愿意被拘留》,《南国都市报》,2002年3月7日。
    [53]于乾坤,郝亚莉,李治敏:《河南:两农民告例镇政府》,《人民日报》,2002年1月6日。
    [54]《操纵选举黑帮分子当选村长,福州公审“哑巴帮”》,《中国人
    
    大新闻》,2002年1月6日。
    [55]《调查报告:山区村民自治有喜有忧》,《中国人大新闻》,2001年1月3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2、《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北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6、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何清连,《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8、杨翔,《行政法学——关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分析》,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北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0、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王铭之、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卓泽渊,《法治泛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3、胡春惠,《中台港三地选举制度和民主发展》,香港珠海书陆亚洲研究中心,2000年版
    14、《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十六期,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村民自治工作手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汪太贤、艾明,《法治的理念与方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18、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古建佳等,《邓小平民主与法律思想概论》,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21、[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强世功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