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论:体系构成与范畴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担保物权表征着富有流动性的担保交易,因而被誉为“民法中最活跃的领域”。因此,对担保物权进行研究,既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价值。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以其体系构成与范畴为切入点,对担保物权进行一种“宏大叙事”和“微观见著”的描述,并在这种描述中探寻担保物权体系构成和范畴变迁的法政策考量。
     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组成。导论追溯问题缘起、综述既有研究成果、展示分析方法、介绍写作思路。正文共七章。第一章界定担保物权,第二章至第四章从历史和比较法的视野探寻担保物权的体系构成。第五章描述担保物权主要范畴的演进。第六章发掘担保物权体系构成和范畴变迁背后的法政策因素。第七章勾勒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历史,分析《物权法》对担保物权的规定,并就让与担保在我国的现状和取舍问题展开讨论。结论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担保物权的体系和范畴问题。
     在体系构成上,担保物权在历史变迁中前进。比较成熟的担保物权体系是由罗马法、日耳曼法建构的。在罗马法上,担保物权有Fiducia和Pignus之分。前者适用于要式物,后者一体适用于所有的交易物,因而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不过,罗马法因其在担保物权的公示、担保物的特定性方面未能及时跟进而致使其构建的担保物权体系有着致命的缺陷。在日耳曼法上,担保物权分为动产质和不动产质。日耳曼法对担保物权所作出的贡献主要是其较好地解决了非移转占有担保物权的公示问题。罗马法、日耳曼法在担保物权体系建构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世欧陆担保物权法制存在两种范式的一个根源。在大陆法系中,法国法塑造的担保物权是以债务保全为主要目的的,德国法塑造的担保物权是以流通(投资)为主要目的的。不过,无论是在法国法上,还是在德国法上,担保物权的体系是不断变化的。法国一直在通过立法的方式对担保物权进行改革,德国主要是通过司法裁判的法续造来实现担保物权的更新。
     不过,源出罗马法、日耳曼法的大陆法系对担保物权体系建构的作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不动产担保物权上。在动产担保物权体系的建构方面,英美法系,尤其是UCC第9编,居功至伟。UCC第9编秉持功能主义的思维,以“担保利益”(security interest)的概念实现动产担保物权规则的一元化,并以动产担保物权公示机制的完善而著称。或许正是因为UCC第9编在实现动产担保物权制度有保障、有效率方面所具有的优点,它的路径获得不少国家的赞同,并业已走上全球动产担保物权法制建构的舞台。
     在本文所选取的担保物权的责任性质、法律构成与权利内容三个主要范畴上,担保物权呈现从纯粹的物上责任到物的责任和人的责任的结合的演进过程,出现从权利移转(保留)型担保物权转向权利限制型担保物权再到权利移转(保留)型担保物权与权利限制型担保物权并存、统一抑或趋同的演进过程,从以对担保物进行用益、获取担保物的用益价值为主要内容转向以不以支配担保物的实体为主要内容而以支配担保物的交换价值并就担保物权的交换价值优先受偿为主要内容的演进过程。在担保物权的责任性质上,在担保物权的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在担保物之外,债务人不另负人的责任的时代,此时代被称为担保物权的纯粹物上责任时代。担保物权属于纯粹物上责任的范畴,在担保物权发展史曾经是共同的现象。不过,担保物权其后转变为在担保物之外,债务人同样要负人的责任。我国的典权就属于一种纯粹的物上责任。在法律构成上,担保物权最初的形态是以权利移转(保留)型担保物权的面目出现的,其后演进成权利限制型担保物权,时至今日权利移转(保留)型担保物权似乎在“复苏并盛行”,与权利限制型担保物权共同服务于担保交易实践。当然,对权利移转(保留)型担保物权如何进行取舍,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予以仔细考量的问题。在权利内容上,在农业经济时代,物的用益价值至上,担保物权人所获得的权利主要是对担保物进行使用、收益,欧陆上的不动产质权、我国法上的典权即为著例。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来临,物的价值逐渐分化为用益价值和交换价值,法律逐渐将担保物权人对担保物所享有的权利限定在对担保物交换价值的支配上,于是担保物权作为价值权的命题被提出并被作为建构近现代担保物权规则的基石。不过,随着担保物交换价值的缩水,随着一些交换价值不太容易实现的物被用来设定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在对交换价值予以支配的同时近年来又似乎有辅之以担保物的收益价值的倾向。
     无论是担保物权的体系构成,还是担保物权的范畴变迁,其背后无不隐藏着一定的法政策因素。比如,在不动产担保物权的体系构成和范畴问题上,我们看到以纯粹价值权的面目出现的抵押权是一种主要的担保形态和范式。通过对抵押权在罗马法、日耳曼法、法国法、德国法、英国法以及我国古代法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本文认为抵押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的成型与绝对的私人所有权现实的出现和理论的形成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法律将绝对的私人所有权确立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以示财产权是法制的第一要义;另一方面,法律又承认所有权人之外的人得通过他物权(限制物权)来对绝对的私人所有权进行“必要的参与”。抵押权恰恰就是在对绝对的私人所有权予以维护的基本前提下,给予抵押权通过对担保物的价值分享来对绝对的私人所有权进行“必要的参与”。当然,无论是抵押权的发生、发展,还是其他担保物权的发生、发展乃至衰落,无不与经济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一点在动产担保物权在近现代法上的发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巨大的融资需要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促使动产负载担保物权成为一种既不得己又不可少的选择。可是,既定的担保物权法没有为动产担保物权的大规模适用提供现成的方案。于是,我们看到,在承认新的动产担保物权的问题,各法域在采取什么路径、遵循什么框架方面有着不同的考量。
     在担保物权的体系和范畴上,我国古代法与近现代法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在我国古代法中,担保物权的主要形态是典权。典权是一种属于纯粹物上责任范畴的权利,它赋予典权人(债权人)的是对物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在我国近现代法上,担保物权没有延续古代法的法则,而嫁接与移植了西方的舶来品。从清末修律始至“民国民法”颁行止,历经数次努力,大陆法系上的担保物权制度被植入我国。不过,2007年颁行的《物权法》,对大陆法系担保物权制度的继受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它在精神上(尤其是在动产担保物权的问题)已经趋向于UCC的规定,是为《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的制度“形在而神移”。
Real Security, known for'the most active field in civil law', represents the fluid secure transactions. Therefore, research into real security is of bo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as a description by means of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comparative analysis, historical analysis normative analysis and positive analysis, which is both a grand narrative and micro-analysis. This description has composition and categories of real security as its starting point. We can also make inquiry into considerations involving legal policy of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categories of real security.
     This thesis comprises of introduction, main part and conclusion. In the introduction, we will set out the writing motivation, sketches existing research on this thesis, exhibits analytic methods, and show its structure. The main part is divides into seven chapters. Chapter I defines what is real security. Chapters II, III and IV describe the composition of real security from the point of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law. Chapter V depicts the evolution of main categories of real security. Chapter VI is devoted to real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its history, its design in Real Rights Law of PRC and whether security transfers being adopted in China. Chapter VII reveals the legal policies underlying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main categories of real security. Conclusion is intended to summarize this thesis and extend the main idea. This thesis concentrate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categories of real security.
     The composition of real security is dynamic. Real security is comprised of Fiducia and Pignus in roman law. Real security has as warranty for performance of obligation as its task in roman law. Real security distinguishes between Altere Satzungand neuere Satzung on the one hand and between pledge of movables and pledge of immovables. Prohibition of Usury in Cannon Law impacts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security. Real security is divided into pawns, privileges and hypothecs in the Code Napoleon. However, reform of real security always happens in French law because its law of real security has serious defects that can be traced back to roman law. In BGB, real securities over immovables are multiple, which are mainly comprised of Hypothek, Grundshuld and, Rentenschuld the model of which is Verkehrshypothek. In regards as real security over movables and rights, the only form is respecitively Pfandrecht an beweglichen Sachen and Pfandrecht an Rechten in BGB. However, the popular forms of real securities in German are (Sicherungs) grundschuld, Sicherungubereignung and Eigentumsvorbehalt, which respectively replace Hypothek, Pfandrecht an beweglichen Sachen and Pfandrecht an Rechten. Mortgage is main form of land security interest in common law. Secured transactions in English law are constructed following formalism. However, UCC article 9 organizes'security interest'according to functionalism.
     Categories of real security are also evolving. There was once a time when the debtor has no personal liability besides the value that the pledged thing can afford. In this time, real security belongs to mere liability in rem, one form of which is right of Dian. However, this liability almost disappears in modern times. In regards as its structure, real security primarily appears in the form of security transfers, which transform into limited right.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the former with the latter can be found in modern law. In terms of its content, real security grant its holder the right to use and profit from the pledged thing. However, that happens in agricultural times. In the time of market economy, real security only gives its holder the right of control of the value of the pledged thing. Now, attention appears to be paid again to the use and profit of the pledged thing, though its role is auxiliary.
     Both are grounded in legal policies, such as absolute private ownership, tension between economy and law.
     In ancient China, right of Dia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ney-lending. However, the existing system of re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derives its source from the civil law family. Notably, the fact that Real Rights law of PRC accords with the civil law family in respect of real security is only the surface of the problem. In fact, it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American law.
引文
1参见[日]近江幸治:《日本物权法的成立与展开》,渠涛译,载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2页。
    2引自[美]伦德尔·卡尔德: 《融资美国梦:消费信贷文化史》,严忠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3参见谢怀拭: 《外国民商法精要》(增补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4-36页。
    4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18页。
    9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0参见[日]我妻荣: 《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1见[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祝娅等译,沈国明等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郭明瑞等:《担保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高圣平:《担保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崔建远:《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孙鹏等:《担保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等。
    13参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14见陈祥健主编: 《担保物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5见杨红:《担保物权法专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参见费安玲主编:《比较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蔡永民:《比较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陈本寒:《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参见阎秋平:《论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9年博士学位论文;董学立:《美国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8参见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
    19参见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20参见程啸:《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参见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参见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3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佘国华:《抵押权专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参见苏合成:《英美全面业务抵押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徐冬根主编:《浮动担保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彭贵:《英国浮动抵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5参见钟青:《权利质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胡开忠:《权利质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许多奇:《债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林建伟:《股权质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6参见蒋新苗等:《留置权制度比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27参见徐洁:《担保物权功能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8引自[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德文第二版序”。
    29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2页。
    30同上注,第13页。
    31参见[德]茨威格特、克茨: 《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32转引自龙云丽:《保证人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第8页。
    33参见《罗马法教科书》,“译后记”,第438页。
    34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2版,第320页。
    35同上注,第321页。
    36参见郭明瑞等:《担保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08-109页。
    37参见高圣平:《担保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40-241、245页。
    38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251页。
    39参见郑玉波:《民法物权》,三民书局1999年再版11刷,第195页。
    40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366页。
    41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8页。
    42参见[日]星野英一:《民法的另一种学习方法》,冷罗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09-213页。
    43[日]我妻荣:《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44同上注,第5页。
    4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第323页。
    46[德]拉伦茨: 《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1页。
    47参见李可:《类型思维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以传统抽象思维作参考》,载《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卷。
    48参见梁迎修:《类型思维及其在法学中的应用——法学方法论的视角》,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49引自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50 Cf P A U Ali, The Law of Secured Finance: A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ecurity Interests over Personal Prop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p.15.
    51参见梁迎修:《类型思维及其在法学中的应用——法学方法论的视角》,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52同上注。
    53 Carlos Alberto da Mota Pinto:《民法总论》,林炳辉等译,法律翻译办公室、澳门大学法学院1999年版,第73页。
    54[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19页。
    55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第3版,第257-258页。
    56黄右昌:《罗马法与现代》,丁玫勘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4页;
    57邱汉平:《罗马法》,朱俊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页;陈朝壁:《罗马法原理》,米健等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第3版,第257页。
    58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第3版,第257页。
    59参见[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18页;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2005年8月第6次印刷)(下文简引作《罗马法原论》),第440-441页。
    60D.43,17,1,2,《物与物权》,[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范怀俊、费安玲译,[意]纪蔚民、[意]阿尔多·贝特鲁奇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下文简引作《物与物权》),第377页。
    61I.3,14,4,[古罗马]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徐国栋译,阿贝特鲁奇、纪蔚民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以下简引作《法学阶梯》),第347页。
    62 Cf Willis D.Morgan, The History and Economics of Suretyship,12 Cornell L.Q., p.159.
    63 Cited in John H. Wigmore, The Pledge-Mortgage Idea in Roman Law: A R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36 Ⅲ.L.Rev.,p.381.
    64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66页,注释(3)
    65 Cf Sjef van Erp, Globalisation or Isolation in New Dutch Property Law? The New Civil Code of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New Civil Codes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and Aruba Compared, http://www.ejcl.org/75/art75-2.doc, p.3.
    66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143.
    67 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注释①。
    68[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39页,注释(10)同时参见Hans Ankum & Eric Pool, Rem in bonis meis esse and rem in bonis meam esse: Tra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oman Double Owership, in Peter Birks (ed.),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Roman Law of Property: Essays for Barry Nicholas, Clarendon Press,1989, pp.5-41.
    69 [意]弗朗切斯科·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第1卷,薛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70 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0页,注释①。
    71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158.
    72 参见[意]朱塞佩·格罗索:《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0、111、115-116页。
    73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9-60页。
    74 Gai.1,17,[古罗马]盖尤斯:《盖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引作《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2-33页。
    75Gai.1,119, 《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2页。
    76Gai.1,119, 《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2页。
    77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145.
    78 Cf Rudolf Sohm, The Institutes: a Textbook of the History and System of Roman Private Law,3rd ed., James Crawford Ledlie (transl.),1907, p.60.
    79Gai.1,114,《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0页。
    80Gai.1,13,《盖尤斯法学阶梯》,第4页。
    81引自《学说汇纂》,第1卷,罗智敏译,[意]纪蔚民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7、58页。
    82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299.
    83Gai.1,166a,《盖尤斯法学阶梯》,第46页。
    84Gai.1,115,《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0-31页。
    85《罗马法原论》,第267页。
    86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9003年版,第160页。
    87Gai2,248, 《盖尤斯法学阶梯》,第125页;D.32,1,6,参见《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1页。
    88I.2,23,12《法学阶梯》,第263、265页。
    89I.2,23,1,《法学阶梯》,第255页。
    90 Cf Maurizio Lupoi, Trusts: a Comparative Study, Simon Dix (trans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pp.267-268.
    91[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288页。
    92[德]赖因哈德:《罗马法、当代法与欧洲法:现今的民法传统》,常鹏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93参见费安玲:《罗马继承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页。
    941.2,23,1《法学阶梯》,第255页。
    95《罗马法教科书》,第68页。
    96[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97Gai.4,182,第272-273页。徐国栋:《罗马私法要论:文本与分析》,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98[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99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299.
    100 Gai.2,59,《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9页。
    101 Gai.2,59,《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9页。
    102 Gai.3,201《盖尤斯法学阶梯》,第198页。
    103 Cited in Ernest Metzger (ed.), A Companion to Justinian's Institut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8, p.71.
    104 Cf Ernest Metzger (ed.), A Companion to Justinian's Institut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8, p.71.
    105 Gai3,201,《盖尤斯法学阶梯》,第198-199页。
    106 Gao.1,122《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3页;同时参见《十二表法》第二表第一a条、第第七表第十二条、第八表第三、四、十一条的规定,《十二表法新译本》,徐国栋等译,载《第3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612-617页。
    107 D.18,1,1pr《物与物权》,第39页。
    108《罗马法原论》,第340页。
    109 陈朝壁:《罗马法原理》,米健等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110 John H. Wigmore, The Pledge-Mortgage Idea in Roman Law: A R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36 Ⅲ.L.Rev., p.381.
    111 Alan Watson, Society and Legal Change,2nd ed., 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1, pp.32-33.
    112《学说汇纂》,第6卷,陈汉译,[意]纪蔚民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序,第12页。
    113《罗马法原论》,第424页。
    114 Cf John H. 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Ideas Ⅲ,11 H.L.R, p.32.
    115 参见史志磊:《试论罗马法中关于信托质的三个问题》,载《政法学刊》2001年第3期,第60-64页。
    116 Cf John 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Ideas Ⅲ,11 H.L.R, p.32, note 2.
    117 Donald E. Phillipson,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 Law of Debt Security,20 Stan.L.Rev., p.1236, note 54.
    118 D.13,7,9,2《物与物权》,第335页。
    119 D.50,16,238,2,《物与物权》,第335页。
    120 I.4,6,7,《法学阶梯》,第461页。
    121 Cf Max Kaser, Roman Private Law, Rolf Dannenbring (transl.),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1984, p.157.
    122 D.20,1,5,1, Cf The Digest of Justinian, Latin Text Edited by Theodor Mommsen whith aid of Paul Kriiger, English Translation Edited by Alan Wats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85, [hereafter cited as Digest of Justinian], volⅡ,p.582.
    123 Cf Roger J.Goebel, Reconstructing the Roman Law of Real Security,36 Tul.L.Rev., p.44.
    124 以有学者认为近现代法上的抵押权是罗马法借鉴古希腊法的产物。实际上,hypotheca只不过是从希腊语中借鉴来描述在罗马法中已经存在的一种法律现象的。
    125 Donald E. Phillipson,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 Law of Debt Security,20 Stan.L.Rev., p.1238.
    126 I.3,14,4,《法学阶梯》,第347页。
    127 Gai.3,200,Gai.3,204,《盖尤斯法学阶梯》,第198、199页。
    128 D.4,72,55(54)pr,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Ⅳ, p.751.
    129 D.13,35,1,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Ⅰ, p.412.
    130(参见《罗马法教科书》,第297-298页)。参见《罗马法原论》,第810-811页。
    131 D.43,26,6,4,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Ⅳ, p.612.
    132 D.13,7,37,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Ⅰ, p.413.
    133 Cf William L.Bubdick, The Principles of Roman Law and their Relation to Modern Law, The Lawyer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1938, p.383.
    134 D.20,1,11,1,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II, p.583.
    135 Opinions of Julius Paulus 2,13,2, cited from http://www.constitution.org/sps/sps01_4-2.htm.
    136[古罗马]M.P.加图:《农业志》,马香雪、王阁森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7-68页。译文略有调整。
    137参见[古罗马]M.T.瓦罗:《论农业》,王家绶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2006年3月第4次印刷),第59-64页。
    138参见[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第3卷,李稼年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17-323页。
    139 Cf Dennis P.Kehoe, Investment, Profit and Tenancy: the Jurists and the Roman Agrarian Econom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7, pp.1-8, pp.144-146.
    140 Cf Rena van den Ber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lord's hypothec,2009 (15-1) Fundamina, p.157.
    141 D.41,2,3pr,《物与物权》,第351页。
    14 Cf Prichard Liege, Roman Private Law Founded on the Institutes of Gaius and Justinian,2nd ed., Macmillan and Co.Ltd.,1930, p.193.
    143 D.20,2,7pr,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8.
    144 D.13,7,26pr,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Ⅰ, p.411.
    145 D,13,7,1pr,《物与物权》,第335页。
    146 1.3,14,4,《法学阶梯》,第347页。
    147 Reinhard Zimmennann, The Law of Obligations: 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221.
    148 Cf John 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Ideas Ⅲ,11 H.L.R, p.31, note 3.
    149 Ibid.
    150 Ibid, p.159.
    151 Cf Max Kaser, Roman Private Law, Rolf Dannenbring (transl.),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1984, p.303, p.324;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94页。
    152 Cf Max Kaser, Roman Private Law, Rolf Dannenbring (transl.),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1984, p.159.
    153 Cf D.20,2,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p.58-59.
    154自从哈德良(Hadrian)帝开始,皇帝“尽量”且“绝不加以掩饰”运用立法权。[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哀亡史》,第4卷,席代岳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第237页。
    155 对从意定担保到默示担保的过渡,Cf Cf Rena van den Ber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lord's hypothec, 2009 (15-1) Fundamina,158ff.
    156 参见邱汉平:《罗马法》,朱俊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53页。
    157《罗马法原论》,第430页。
    158 参见邱汉平:《罗马法》,朱俊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页
    159《罗马法原论》,第429页。
    160 Cf Max Kaser, Roman Private Law, Rolf Dannenbring (transl.),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1984, p.159.
    161参见《罗马法原论》,第429页;邱汉平:《罗马法》,朱俊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254-255页。
    162 Cf Max Kaser, Roman Private Law, Rolf Dannenbring (transl.), 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1984, p.159.
    163 D.20,6,6pr,《物与物权》,第343页。
    164 D.46,1,7,D.20,1,14,1,《契约之债与准契约之债》,[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3页。
    165 D.20,1,5pr,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2.
    166 参见孙鹏等:《担保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8页。
    167[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63页。
    168 Cf. Peter Temiin, The Economy of the Early Roman Empire, J.E.P., Vol.20, No.1, pp.137-146.
    169参见黄风编著:《罗马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170 D.20,16,9,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Ⅰ, p.585.
    171 C.8,34,3pr,《物与物权》,第345页。
    172 Cf Donald E. Phillipson,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 Law of Debt Security,20 Stan.L.Rev., pp.1243-1244.
    173 D.20,1,9,1,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2.
    174《罗马法教科书》,第141页。
    175 D.20,3,1,2,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9.
    176《罗马法教科书》,第142页。
    177 参见C.1,21,2,《物与物权》,第11页。
    178 C.1,2,21pr,《物与物权》,第11页。
    179 C.5,13,1,15,《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9页。
    180 C.5,13,1,15a,同上注。
    181 参见D.20,1,11,3(城市地役权不能用来设定担保),D.20,1,12(乡村地役权在有限的范围内可以用来设定担保),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3.
    182 Gai.2,22,《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0页。
    183 Cf Alan Watson, The Spirit of Roman Law,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5, p.185.
    184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140.
    185 Cf Alan Watson, The Spirit of Roman Law,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5, pp.184-187.
    186《罗马法教科书》,第145页。
    187 Gai.2,15,Gai.2,16, 《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8-59页。
    188 Gai.2,27,《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1页。
    189 Gai.2,27,《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9页。
    190 Gai.2,27,《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1页。
    191 Gai.2,14a,《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8页。
    192 Gai.2,15,Gai.2,21,《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8、60页。
    193 Gai.2,16,《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9页。
    194 Gai.2,17,《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9页。
    195《罗马法教科书》,第146页。
    196 Gai.1,17,《盖尤斯法学阶梯》,第32-33页。
    197Gai.2,20,《盖尤斯法学阶梯》,第59页。
    198Gai.2,24,《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0页。
    199 Gai.2,25,《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0-61页。
    200 Michael Gagarin & David Cohen (ed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Greek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p.290。
    201 Michael Gagarin & David Cohen (ed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Greek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pp.290-291.
    202参见[英]约翰·奥斯丁:《法学讲演录》,支振锋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29、831、833页。
    203 D.1,8,1,1,《物与物权》,第5页。
    204 D.41,2,3pr,《物与物权》,第351页。
    205 D.20,1,18,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5
    206 D.1,8,1,1,《物与物权》,第5页。
    207 D.13,18pr,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2.
    208 D.20,1,11,2,《物与物权》,第279页。
    209《罗马法原论》,第436页。
    210 参见蔡永民:《比较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211《罗马法教科书》,第263页。
    212 Gai.2,28,《盖尤斯法学阶梯》,第61页。
    213 D.41,3,430pr,《物与物权》,第43页。
    214 D.20,1,34pr,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7.
    215 D.20,1,6,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2.
    216 C.8,13,2pr,《物与物权》,第339页。
    217 D.20,1,15,1,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4; C.8,16(17),9, cited from http://uwacadweb.uwyo.edu/blume&justinian/Book%208PDF/Book8-16.pdf。
    218 Cf. 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 A Treatise on the Conflict of Laws, and the Limits of their Operation in Respect of Place and Time, William Guthrie transl., Stevens & Sons,1869, p.143
    219 D.20,1,5-8,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Ⅱ, p.582; C.8,16(17),1, C.16(17),7, C.16(17),8, cited from http://uwacadweb.uwyo.edu/blume&justinian/Book%208PDF/Book8-16.pdfo
    220 D.20,1,15pr,《物与物权》,第57页。
    221 [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法的发展为观察重点》,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28页。
    222 C.8,17,11,1, cited from http://uwacadweb.uwyo.edu/blume&justinian/Codeo%20Revisions/Book8rev%20copy/Book8-17rev.pdf。
    223 参见《罗马法教科书》,第265页。
    224 同上注,第147页。
    225《罗马法原论》,第217页:[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95页。
    226 参见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227 同上注,第49-51页。
    228 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 Francis S.Philbrick (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18,p.44O.
    229 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52页。
    230 Cf 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 Francis S.Philbrick (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pp.440-443;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231 Cf 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 Francis S.Philbrick (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pp.440-443.
    232 参见由嵘:《日耳曼法简介》,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63页。
    233此后吕贝克逐渐衰落。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06158.htm。
    234 参见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 Francis S.Philbrick (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pp.445-447;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235 参见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Francis S.Philbrick(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pp.375-377;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145页。
    236 Cf 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nnanic Private Law,Francis S.Philbrick(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18,p.44O.
    237 libd,p.377.
    238 Gierke, Sachenrecht.S.812,转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239 参见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5页;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4-15页。
    240 Gierke, Sachenrecht.S.813,转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241 参见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同上注。
    242 参见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Francis S.Philbrick(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pp.378-379;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148页;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6页。
    243 参见[日]铃木禄弥:《抵押制度的研究》,第5页;转引自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76页。
    244 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245 参见[日]铃木禄弥:《抵押制度的研究》,第5页;转引自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笫478页。
    246 参见[日]松井宏兴:《抵押制度的基础理论》,第30页;转引自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78页。
    247同上注;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9页。
    248 Gierke, Sachenrecht, S.819。转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8页。
    249 参见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80页,注释(1);常鹏翱:《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45页。
    250 参见[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251 参见郭建:《<十日谈>:卑贱的高利贷业》,载《法律与生活》2009年第3期(上),第54页。
    252 参见赵立行:《论中世纪高利贷禁令及其社会基础》,载《历史教学》2001年第10期,第16-17页。
    253 参见龙秀清:《教会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载《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第48-49页。
    254 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59页。
    255 Cf C.4,32,17, Civil Law, vol ⅩⅢ, p.81.
    256 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张双根校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1页。
    257 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1页。
    258 Cf Jean Brissaud, A History of French Private Law, Rapelje Howell et al(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15,p.607.
    259 参见郭明瑞等:《担保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173页。
    260 Buchholz, Abstraktionsprinzip und Immobiliarrecht, Zur Geschichte de Auflassung und der Grundschuld, Frankfurt am Main,1978, S.74;转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8页。
    261 参见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262 参见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
    263 同上注,第53-54页。
    264 参见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265 引自王洪亮:《土地债务制度上的抽象构造技术》,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4期,第21页。
    267 [法]泰雷、森勒尔:《法国财产法》,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95页。
    268 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29页。
    281 Cf Damiano Canale et al(eds.), A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Law in the Civil Law World,1600-1900, Springer, 2009, p.45.
    282 参见[比]卡内冈:《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薛张敏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283 Cf Damiano Canale et al(eds.), A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Law in the Civil Law World,1600-1900, Springer, 2009, p.57.
    284 参见[德]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89页以及注释(7)
    285 [德]克莱因海尔、施罗德主编:《九百年来德意志及欧洲法学家》,许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286 Cf Jean Domat, The Civil Law in its Natural Order, William Strahan (transl.), Luther S. Cushing(ed.), vol Ⅱ,1850, pp.96-97.
    287 Cf Jean Domat, The Civil Law in its Natural Order, William Strahan (transl.), Luther S. Cushing(ed.), vol Ⅰ,
    1850;徐国栋:《罗马私法要论:文本与分析》,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173页。
    288 Cf Jean Domat, The Civil Law in its Natural Order, William Strahan (transl.), Luther S. Cushing(ed.), vol Ⅰ,1850, pp.100-101.
    289 Ibid, pp.99-100.
    290 Ibid, p.681.
    291 Ibid, p.645.
    292 Cf Damiano Canale et al(eds.), A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Law in the Civil Law World,1600-1900, Springer, 2009, pp.66-67.
    293 参见唐晓晴:《拉丁法系视野下的物权概念及物权与对人权(债权)的区分》,载易继明主编:《私法》,第8辑第2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O年版,第93-120页;John MacDonell & Edward Manson (eds.), Great Jurists of the World,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4, pp.468-469.
    294 Cited in Eva-Maria Kieninger (ed.), Security Rights in Move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47, note 32.
    295 Cf Philip R Wood, Comparative Law of Security and Guarantees, Sweet & Maxwell,1995, pp.7-9,5-6.
    296 [法]特隆歇、波塔利斯、普雷亚梅纽、马勒维:《法国民法典开篇:法典起草委员会在国会就民法典草案的演讲》,殷喆、袁菁译,载何勤华主编:《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3-36页。
    297 Cf M.de Varax, French security interest law becomes friendlier to creditors, Secured Lender,2006, Vol 62, Numb 5, pp 28-31.
    298 参见[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修订译本,第175-176页。
    299 Cf Jacobien W.Rutgers, International Reservation of Title Clause: A Study of Dutch, French and Germa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Light of European Law, T.M.C.Asser Press,1999, p.60, note 404.
    300参见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38-142页;
    301参见石佳友:《法国2006年3月23日改革担保制度的法令述评(纲要)》,http://www.civillaw.com.cn/wqf/weizhang.asp?id=26687;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e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rance/spfrbk2.pdf, p.17;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6页。
    302石佳友:《法国2006年3月23日改革担保制度的法令述评(纲要)》,http://www.civillaw.com.cn/wqf/weizhang.asp?id=26687;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6页。
    303参见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71-172页。
    304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e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rance/spfrbk2.pdf, p.85。
    305 Ibid, p.85。
    306参见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
    307 法国学者的观点,转引自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1页。
    308 Cod.Th..3,30,1, The Theodosian Code and Novels and the Sirmondian Constitutions, Clyde Pharr (transl.) Lawbook Exchange, Ltd.,2001,p..79.
    309《罗马法教科书》,第126-127页;《罗马法原论》,第274页。
    310 参见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1页;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2-13页。
    311 参见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312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7页。
    313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8-19页。
    314参见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475、488-489页。
    315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7页。
    316同上注,第196页。
    317法国1957年3月11日的法律第58条规定:作者对出版人最后三年的收入享有不动产一般优先权。同上注,第31页。
    318同上注,第34-36页。
    319同上注,第37页。
    320 Cited in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e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rance/spfrbk2.pdf, p.17.
    321 Ibid, p.18.
    322Ibid;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8页。
    323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i-ance/spfrbk2.pdf, p.22;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8页。
    324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rance/spfrbk2.pdf, p.22.
    325 Ibid, p.41.
    326 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8页。
    327 转引自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15页。
    328 [法]特隆歇、波塔利斯、普雷亚梅纽、马勒维:《法国民法典开篇:法典起草委员会在国会就民法典草案的演讲》,殷喆、袁菁译,载何勤华主编:《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329 参见[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330 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9页。
    331 参见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15-116页。
    332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9页。
    333陈荣宗:《典权与外国不动产质权之比较研究》,载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第974页。
    334参见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兼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载《史学集刊》1988年第4期,第54页。
    335参见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25-126页。
    336 参见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78-88页。
    337 同上注,第89-91页。
    338 转引自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89页。
    339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
    340法国最高法院民事庭1892年5月24日判例,引自:《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4页。
    341引自:《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4页。
    342参见《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2页,以及注释①。
    343 Cf Maurice Amos, The Code Napoleon and the Modern World,10 J. Comp. Legis & Int'l L,3d ser., p.229.
    344参见[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
    345参见佘国华:《抵押权法专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346参见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第539-540页。
    347同上注,第540-541页。
    348参见费安玲主编:《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担保法为研究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208页。
    349参见《法国民法典》第2458条。
    350参见《法国民法典》第2458条。
    351参见《法国民法典》第2459条。
    352参见《法国民法典》第2458条、第2459条。
    353参见《法国民法典》第2461条。
    354引自《法国民法典》,罗结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3页。
    355参见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70页。
    356同上注。
    357同上注。
    358参见王轶:《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02页;Jacobien W.Rutgers, International Reservation of Title Clause: A Study of Dutch, French and Germa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Light of European Law, T.M.C.Asser Press,1999, p.60.
    359 Cited in Jacobien W.Rutgers, International Reservation of Title Clause: A Study of Dutch, French and Germa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Light of European Law, T.M.C.Asser Press,1999, p.60.
    360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rance/spfrbk2.pdf, pp.69.
    361参见黄朝为:《法国对现代信托制度的引进与调整》,载吴弘主编:《金融法律评论》,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19-220页。
    362参见李世刚:《论<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信托概念的引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第107页,注释⑤。
    363 Cf Eva Steiner, French Law: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p.388;同上注,第106页。
    364 Cf Eva Steiner, French Law: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p.388;李世刚:《论<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信托概念的引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第107-108页。
    365 Cf Eva Steiner, French Law: A Comparative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p.388.
    366参见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1-63页。
    367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80-483页。
    368参见[德]佛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法的发展为观察重点》,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29页。
    369转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370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83-485页。
    371同上注,第486-487、488、492-495页。
    372参见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92-94页。
    373同上注,第70-76页。
    374同上注,第95-97页。
    375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376转引自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507-508页。
    377同上注,第508-509页。
    378参见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503-504页。
    379[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380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504页。
    381同上注,第510页。
    382[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87-288页。
    383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384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18-719页。
    385 [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386同上注,第29页。
    387参见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97页。
    388同上注,第37页。
    393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90-193页。
    394引自[德]赖纳·施罗德:《德国物权法的沿革与功能》,张双根译,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第107页。
    395[德]罗尔夫·施蒂尔纳:《附随性与抽象性之间的不动产担保物权及其在欧洲的未来》,王洪亮译,载许章润主编:《清华法学》,第8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396[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页。
    397同上注,第241页;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20页。
    398[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88页。
    399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400[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88页。
    401引自:http://www.jurachina.cn/thread-318-1-2.html。
    402[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70页。
    407 Wieling, Sachenrecht,1994,第233页;转引自王娜:《德国法中的让与担保制度》,载米健主编:《中德法学学术论文集》,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53页。
    408参见[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40-341页。
    409[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66页。
    410参见[德]赖纳·施罗德:《德国物权法的沿革与功能》,张双根译,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第107-108页。
    411[德]汉斯-贝恩德·费舍尔、克劳斯·奥特:《民法的经济分析》(第四版),江清云、杜涛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
    412参见蔡永民:《比较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413参见[德]巴尔、德罗布尼希主编:《欧洲合同法与侵权法及财产法的互动》,吴越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07-308页。
    414王洪亮:《土地债务制度上的抽象构造技术》,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4期,第21页。
    415[法]特隆歇、波塔利斯、普雷亚梅纽、马勒维:《法国民法典开篇:法典起草委员会在国会就民法典草案的演讲》,殷喆、袁菁译,载何勤华主编:《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5-36页。
    416参见常鹏翱:《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8页。
    417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418 Cf Authur Hartkamp et al (eds.), Towards a European Civil Code, Third Fully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4, pp.781-782.
    419 Cf P A U Ali, The Law of Secured Finance: A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ecurity Interests over Personal Property, Oxford University,2002, p.13.
    420 Cf Roy Goode, Legal Problems of Credit and Security,3rd ed., Sweet & Maxwell,2003, p.11.
    421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2.
    422 Cf Roy Goode, Legal Problems of Credit and Security,3rd ed., Sweet & Maxwell,2003, p.12.
    423 Ibid.
    424参见李进之:《美国财产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15页;[美]约翰·E.克里贝特等:《财产法:案例与材料》(第七版),齐东祥、陈刚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49页;[英]F.H.劳森、[英]伯纳德·冉得:《英国财产法导论》,曹培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2页:[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10页;陈永强:《英美法上的交易自治与交易安全:以房地产交易法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9页。
    425 Cf Roy Goode, Legal Problems of Credit and Security,3rd ed.; Sweet & Maxwell,2003, p.17.
    426 Ibid, p.3-4.
    427参见新西兰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ies Act 1999. http://www.legislation.govt.nz/act/public/1999/0126/latest/DLM45900.html。
    428参见澳大利亚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ies Act 2009, http://www.comlaw.gov.au/Series/C2009A00130。
    429[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 《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4页。
    430 Cf Fisher & Lightwood's Law of Mortgage,9th ed.1977, p.6;转引自许明月: 《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载梁慧星主编: 《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431许明月:《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432 Cheshire & Bum's Modern Law of Real Property,16th ed., Butterworths,2000, p.719.
    433许明月:《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页。
    434同上注,第285-286页。
    435同上注,第286-287页;毛和文:《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地20页。
    436引自许明月:《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页。译文略有调整。
    437[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页。
    438许明月:《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288页。
    439参见[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440毛和文:《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1页。
    441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442参见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830、482页。
    443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444 Fisher& Lightwood's Law of Mortgage,12th ed., Butterworths, p.39;毛和文:《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20-21页。
    445[美]罗杰·H·伯恩哈特、安·M·伯克哈特:《不动产》(第4版),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页;[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页。
    446 Cf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p.39-40.
    447 Cf P A U Ali, The Law of Secured Finance: A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ecurity Interests over Personal Property, Oxford University,2002, pp.92-94.
    448 参见[美]斯蒂芬·加奇:《商法》(第2版),屈广清、陈小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1-402页。
    449 Cf P A U Ali, The Law of Secured Finance: A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ecurity Interests over Personal Property, Oxford University,2002, pp.89-90.
    450 参见[美]斯蒂芬·加奇:《商法》(第2版),屈广清、陈小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2页。
    451 同上注。
    452 同上注,第378页。
    453 参见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49页。
    454 Cf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40.
    455参见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0-51页。
    456何美欢:《香港担保法》,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457参见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458李政辉:《论浮动抵押》,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0页。
    459[美]斯蒂芬·加奇:《商法》(第2版),屈广清、陈小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380页。
    460参见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页。
    461参见[英]路易斯·古丽菲:《2002年企业法改革以及作为担保工具的浮动抵押》,周颖译,载田士永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62参见[英]菲利普·伍德:《国际金融的法律与实践》,仇京春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92-493页。
    463 Cf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p.51-52.
    464 Ibid, p.52.
    465 Ibid.
    466对这些案件的简要介绍,参见曹发贵:《英国所有权保留制度的发展》,载唐明毅、单文华主编:《英美法评论》,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228页。
    467参见[英]菲利普·伍德: 《国际金融的法律与实践》,仇京春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493页。
    468 Cf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p.64-65.
    469 Cf William D. Warren, Steven D.Walt, Secured Transactions in Personal Property,6th ed., Foundation Press,2004, p.17.
    470转引自孙新强:《论美国<统一商法典>的立法特点》,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1期,第71页。
    471 Eva-Maria Kieninger (ed.), Security Rights in Move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p.81-82.
    472[美]格兰特·吉尔莫:《美国法时代》,董春华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473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0页。
    474同上注,第54-56页。
    475同上注,第91-92页。
    476 UCC §9-101, Comment (1962 Official Text), cited in William H. Lawrence et al., Understanding Secured Transactions,4th ed., LexisNexis,2007, p.11.
    477 Cf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71.
    478 Cf Sio Mentschikoff, Highlights of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27 The Modern Law Review, p.184.
    479 Cf Lynn M. LoPucki & Elizabeth Warren, Secured Credit: A Systems Approach,5th ed., Aspen Publishers,2006, p.271.
    4so Cf Eva-Maria Kieninger(ed.), Security Rights in Move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p.69-71;董学立:《美国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97-98页。
    481 Cf Eva-Maria Kieninger(ed.), Security Rights in Move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70.
    482 ALI、NCCUSL:《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评述》,第3卷,高圣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页。
    483参见[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4-345页。
    484 Cf Uniform Land Security Interest Act, http://www.law.upenn.edu/bll/archives/ulc/fnact99/1980s/ulsia85.pdf, prefatory note, p.1.
    485 Cf Ronald Benton Brown,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Uniform Land Transactions Act? 20 Nova L. Rev., p.1017.
    486 Ibid., p.1018.
    487 Cf Uniform Land Security Interest Act, http://www.law.upenn.edu/bll/archives/ulc/fnact99/1980s/ulsia85.pdf, prefatory note, p.2.
    488 Ibid, p.5.
    489 Cf Uniform Land Security Interest Act S.102 (b).
    490本文将在下文对该过程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
    491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435页。
    492李宜琛:《债务与责任》,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493同上注。
    494同上注。
    495 Cf Ernest Rabel, Real Securities in Roman Law: Reflections on a Recent Study by the Late Dean Wigmore,1 Seminar Jurist, p.36-37.
    496 Cf John H.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Ideas Ⅲ,11 H.L.R, p.25.
    497 Cf Reinhard Zimmermann, The Law of Obligations: 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p.223.
    498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318.
    699引自《物与物权》,第343页。
    500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IV, p.695.
    501 Cf.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p.318.
    502 Cited in Roger J.Goebel, Reconstructing the Roman Law of Real Security,36 Tul.L.Rev., p.52.
    503 D.47,2,74(73),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IV, p.765.
    504 D.47,10,15,32,Ibid,p.778.
    505Gai.2,64,《盖尤斯法学阶梯》,第70页。
    5061.2,8,1,《法学阶梯》,第163页。
    507《罗马法教科书》,第261页。
    508 D.13,7,4, Cf Digest of Justinian vol Ⅰ, p.407.
    509.2,8,1, 《法学阶梯》,第163页。
    510《物与物权》,第345页。
    511同上注,第347页。
    512李宜琛:《债务与责任》,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90、191页。
    513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514参见[日]铃木禄弥:《抵押制度的研究》,第56页;[日]松井宏兴:《抵押制度的基础理论》,第5页,转引自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77页。
    515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516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143页。
    517刘德喧《我国民法中“典”之沿革论》,载《中华法学杂志》(新编)第1卷第8号(1937年)
    518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198页。
    519黄右昌:《民法诠释·物权编》(下),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83页;转引自吴向红:《典之风俗与典之法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0页。
    520引自徐海容:《典权性质之检讨》,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8-99页。
    521参见孙鹏等:《担保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2页。
    522参见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67页。
    523 Cf John H.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Legal Ideas I,10 H.L.Rev..
    524[日]我妻荣:《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525同上注,第8页。
    526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7页。
    527郑玉波:《民法债编各论》(下册),1981年版,第91页。
    528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3页。
    529参见宋宗宁、温长煌主编:《担保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页。
    530[日]柚木馨:《注释民法9物权(4)》,第322页;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
    531参见[日]我妻荣:《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540页。
    532同上注。
    533邱聪智:《新订债法各论》(上),姚志明校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534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3页。
    535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97页,注释[1]。
    536黄右昌:《民律要义》,转引自钟乃可:《典权制度论》,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7页。
    537黄立:《买卖法》(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9页。
    538[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6页。
    539邱聪智:《新订债法各论》(上),姚志明校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540[日]我妻荣:《民法讲义V2债权各论》,中卷一,徐进、李又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页。
    541史尚宽:《债法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542同上注,第76页。
    543[日]我妻荣:《民法讲义V2债权各论》,中卷一,徐进、李又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544同上注,第105-108页;[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545[日]我妻荣:《民法讲义V2债权各论》,中卷一,徐进、李又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页;[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
    546崔建远主编:《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0页。
    547[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页。
    584 参见[日]我妻荣:《民法讲义V2债权各论》,中卷一,徐进、李又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16-117页。
    549同上注,第105页。
    550参见宋宗宁、温长煌主编:《担保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222页。
    551参见王闯: 《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页。
    552参见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穗中法民四终字第4678号民事判决书(曾一民与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清算组房屋买卖纠纷上诉案)
    553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3-424页;宋宗宁、温长煌主编:《担保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21-222页。
    554参见[德]克利斯托夫·克恩:《普通的债权让与、债权质权及担保性债权让与:比较法角度的若干思考》张一驰译,张双根校,载张双根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页。
    555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62页。
    556参见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557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63页;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558 Cf 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nnanic Private Law, Francis S.Philbrick (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p.542.
    559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560杨汉东:《让与担保制度之研究》,台湾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1989年度硕士论文,第53页;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561参见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8-71页。
    562自曲宗洪:《债权与物权的契合:比较法视野中的所有权保留》,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7页。
    563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页。
    564参见申卫星:《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565《十二表法新译本》,徐国栋等译,载《第3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614页。
    566I.2,1,41, 《法学阶梯》,第133、135页。
    567Cf Michael Gagarin & David Cohen (ed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Greek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293 Cf Reinhard Zimmermann, The Law of Obligations: 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275.
    568参见Reinhard Zimmermann, The Law of Obligations: 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275;曲宗洪:《债权与物权的契合:比较法视野中的所有权保留》,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569参见曲宗洪:《债权与物权的契合:比较法视野中的所有权保留》,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570 Reinhard Zimmermann, The Law of Obligations: 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276;《罗马法原论》,第752页。
    571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17-118页。
    572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273页。
    573参见王轶:《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97-598页。
    574谢鸿飞等整理:《二十一世纪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会议发言辑要》,载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24页。
    575[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85-586页。
    576同上注,第585-586页。
    577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78-779页。
    578[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64页。
    579[荷]亨克·J·施耐德:《荷兰财产法》,杨悦阳、郑跃杰译,载王卫国主编:《荷兰经验与民法再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580参见[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41-342页。
    581梁慧星等:《中日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4页。
    582[德]弗朗茨·于尔根·泽克尔:《<德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和弱点——从德国私法走向欧洲私法》,余佳楠译,载田士永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4页。
    583参见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41页。
    584参见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00页。
    585参见刘春堂:《民商法论集(一)》,自版,1985年,第331页。
    586转引自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587 Cf Sjef van Erp, Globalisation or Isolation in New Dutch Property Law? The New Civil Code of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New Civil Codes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and Aruba Compared, http://www.ejcl.org/75/art75-2.doc, p.3.
    588参见[俄]维涅吉克朵夫·A·B:《社会主义国家财产》,莫斯科1948年版,第114-120页;转引自[俄]E·A·苏哈诺夫:《限制物权的概念和种类》,张建文译,载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6-389页。
    589[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00页。
    590[意]弗朗切斯克·西特茨亚:《罗马法的物杖体系》,刘家安译,载江平、[意]S·斯奇巴尼:《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文选)——罗马法与物权法、侵权行为法及商法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16页。
    591参见段匡:《德国、法国以及日本法中的物权法定主义》,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55-278页。
    592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593[德]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6页。
    594参见陈祥健主编:《担保物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318页。
    595[荷]亨克·J·施耐德:《荷兰财产法》,杨悦阳、郑跃杰译,载王卫国主编:《荷兰经验与民法再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596 Cf Joseph Dainow, Civil Code Revision in the Netherlands: The Fifty Questions,5 Am. J. Comp. L, note 14.
    597 Ibid, note 13.
    598参见《荷兰民法典》(第3、5、6编),王卫国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599同上注,第40页。
    600 Cf Hendrik J.Cornclis & Arjen J.P.Tillema, Major Revisions in Netherlands Law: Adoption of New Civil Code and Interpretation of EC Directives,26 the International Lawyer, pp.1083-1084.
    601不过,在荷兰,让与担保在欧盟《金融担保协议指令》(DIRECTIVE 2002/47/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6 June 2002 on financial collateral arrangements)的范围内仍然是有效的。参见[荷]亭克·J·施耐德:《荷兰财产法》,杨悦阳、郑跃杰译,载王卫国主编:《荷兰经验与民法再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金融担保协议指令》以现金或证券为担保协议的客体,其所确立的担保包括质押担保和所有权移转担保(title transfer)。参见彭鹏:《欧盟<金融担保协议指令>及其2009年修订述评》,载《金融法苑》2010年第1期(总第80辑)。
    602Cf Sjef van Erp, Globalisation or Isolation in New Dutch Property Law? The New Civil Code of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New Civil Codes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and Aruba Compared, http://www.ejcl.org/75/art75-2.doc, pp.3-4.
    603参见[荷]简·M·斯米茨:《法律模式的进口与出口:荷兰的经验》,魏磊杰译,载吴汉东、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41-362页。
    604参见《荷兰民法典》(第3、5、6编),王卫国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605同上注,第71-72页。
    606[荷]J.海玛:《荷兰新民法典导论》,刁君姝、田志刚译,王卫国校,载《荷兰民法典》(第3、5、6编),王卫国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607同上注,第2-3页。
    608 Cf Joseph Dainow, Civil Code Revision in the Netherlands: The Fifty Questions,5 Am. J. Comp. L, p 603.
    609 Cited in A.S. Hartkamp, Civil Code Revision in the Netherlands: A Survey of Its System and Cont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Dutch Legal Practice,35 La. L. Rev. p.1074.
    610 Ibid.
    611 Ibid.
    612 Ibid, pp.1074-1075.
    613参见[荷]图恩·冯·麦尔罗:《荷兰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吴民许、陈龙江译,载王卫国主编:《荷兰经验与民法再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614 Iibd, p.1075参见[荷]J.海玛:《荷兰新民法典的基础及体现的趋势》,薛启明、王婕译,载王卫国主编:《荷兰经验与民法再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615 Cf Sjef van Erp, Globalisation or Isolation in New Dutch Property Law? The New Civil Code of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New Civil Codes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and Aruba Compared, http://www.ejcl.org/75/art75-2.doc, p.6.
    616[荷]桑妮·泰克玛:《荷兰私法概况》,胡利玲等译,载王卫国主编:《荷兰经验与民法再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63页。译文略有调整。
    617参见王娜:《德国法中的让与担保制度》,载米健主编:《中德法学学术论文集》,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50-451页。
    618见吴光明:《动产让与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德国与我国现行制度之探讨》,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4期(总第95期),第104页。
    619 Cf Jean Domat, The Civil Law in its Natural Order, William Strahan (transl.), Luther S. Cushing(ed.), vol Ⅰ,1850, p.648.
    620 Brunner, Verh. des 15 DJT, Bd.2 (1881),S.180,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621同上注,第74-75页。
    622 Rottnauer, Die Mobiliarkreditsicherheiten unter besonderer Berucksichtigung der besitzlosen Pfandrechte im deutschen und englishen Recht-Eine rechtsverglechende Untersuchung vor dem Hintergrung der geplanten Insolventzrechtsreform. Tubingen Univ.Diss. (1992), S.69,同上注,第81-82页。
    623[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83-564页。
    624[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625[德]罗伯特·霍恩等著,[英]托尼·韦尔英译,《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2页。
    626参见[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341页。
    627曹杰:《中国民法物权论》,周旋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628刘志敭:《民法物权编》,方恒、张谷校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629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630[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01页。
    631参见李国安主编:《国际融资担保的创新与借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82页。
    632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250页。
    633李世刚:《论<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信托概念的引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第108页,注释⑩。
    634吴光明:《动产让与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4期,第99页。
    635引自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636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50-151页;陈倩:《论德国法上的所有权保留与期待权》,载何勤华主编:《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第1卷,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45-246页。
    637 ALI、NCCUSL:《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评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5页。
    638参见崔建远:《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7页。
    639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73页。
    640参见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773-774页。
    641[日]松冈久和:《日本非典型担保法的最近的动向》,郑芙蓉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642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643[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张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644谢哲胜:《民法物权》,三民书局2009年增订2版,第315页。
    645参见徐洁:《担保物权功能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41页。
    646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第169页。
    647Cf H.W.Chaplin, The Story of Mortgate Law,4 H.L.R., p.8.
    648参见费安玲主编:《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担保法为研究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页。
    649对德国法上的用益质权的分析在下文进行。
    650刘保玉:《物权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页。
    651参见李国光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和适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6页。
    652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344页。
    653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15页。
    654米健:《典权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德国担保用益和法、意不动产质权为比较研究对象》,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第26页。
    655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46页。
    656[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98页。
    657[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21页。
    658参见米健:《典权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德国担保用益和法、意不动产质权为比较研究对象》,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第26-27页。
    659同上注,第28页。
    660 Georg Lay, Der Sicherungsniessbrauch, Buchdruckerei, Fritz Janssen Jun, Essen1933, S.1,2,同上注。
    661 Arthur Nussbaum, Das Niessbrauchsrecht des BGB, Unter den Gesichtspunkten des Rechtstatsachenforschung, Veralg Julius Springer, 1919, Berlin, S.25,同上注。
    662同上注。
    663 Wolfgang Schon, Der Niessbruach an Sachen, gesetzliche Struktur und rechtsgeschaeftliche Gestaltung, Verlag Dr. Otto Schmidt KG, Koeln, S.342-334,370,同上注。
    654同上注。
    655同上注,第29页。
    666同上注,第30页。
    667参见费安玲主编:《比较担保法:以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和中国法为研究对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668[日]铃木贤:《中国的地方性法规与民法》,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669谢哲胜:《民法物权》,三民书局2009年增订2版,第315页。
    670参见孟祥沛:《中日民法近代化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40页。
    671参见赵立新:《对近代日本移植法国民法的思考》,载曾宪义主编:《法律文化研究》,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672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法理念的变迁》,渠涛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6-67页。
    673日]三潴信三:《物权法提要》,下卷,孙芳译,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按需印刷版,第121页。
    674引自其木提:《典权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页。
    675对日本民法中的不动产质权,杨与龄先生似乎认为它的前身是典权:“日本继受隋、唐法制,但在明治元年(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开始改革,采取欧洲法制,认典与不动产质权相同,故其现行法并无典权制度。”参见杨与龄:《有关典权之几项争议》,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676参见[日]我妻荣:《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19页。
    677同上注,第99、157页。
    678同上注,第165页;[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679参见日本《不动产登记法》第1条、第116条,《日本民法典》,王书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252页。
    680参见[日]我妻荣:《民法讲义III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57页。
    681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84、85页。
    682参见[日]我妻荣:《民法讲义III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161页。
    683参见张龙文:《典权与不动产质权之比较研究》,载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第1000页。
    684参见《韩国民法典》第303条第1款。本文所引韩国民法典条文,皆出自《韩国最新民法典》,崔吉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本文在引用《韩国民法典》条文时,不再一—注明。
    685[韩]李熙升编:《国语大辞典》,民众书林1981年版,1969页;转引自刘保玉等:《典权、传贳权、不动产质权之比较——兼论中国物权法上规定典权的必要性》,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86参见杨与龄:《有关典权之几项争议》,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687参见崔吉子:《韩国传贳权立法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兼谈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对待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65页;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5-26页。
    688刘保玉等:《典权、传贳权、不动产质权之比较——兼论中国物权法上规定典权的必要性》,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689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7-18页。
    690同上注。
    691参见崔吉子:《韩国传贳权立法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兼谈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对待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65页;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7-18页。
    692参见崔吉子:《韩国传贳权立法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兼谈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对待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66-67页;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7页。
    693韩国国务事务处:《第二十六届国会定期会议速记录》(第30号,1957年11月6日),转引自崔吉子:《韩国传贳权立法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兼谈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对待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66页。
    694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4页,同时参见刘保玉等:《典权、传贳权、不动产质权之比较——兼论中国物权法上规定典权的必要性》,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695参见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8页。
    696同上注,第31页。
    697同上注,第7-10页。
    698参见《梁慧星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页。
    699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页。
    700参见杨与龄:《有关典权之几项争议》,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701引自王全弟等:《典权制度比较研究》,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84页。
    702引自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7页。
    703[德]萨缪尔·普芬道夫著,[英]詹姆斯·图利编,[英]迈克尔·西尔弗索恩英译:《论人与公民在自然法上的责任》,支振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4页。
    704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法理念的变迁》,渠涛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6页。
    705参见[日]近江幸治:《担保法理念的变迁》,渠涛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7-68页。
    706参见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707参见陈荣宗:《典权与外国不动产质权之比较研究》,载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第971-972页。
    708参见孙鹏等:《担保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709参见[日]我妻荣:《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版社2008年版,第196页。
    710参见孙鹏等:《担保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711[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34页。
    712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第398页。
    713 Cf Donald E. Phillipson,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 Law of Debt Security,20 Stan.L.Rev., pp.1241-1242.
    714 Ibid, p.1235.
    715[日]松井宏兴:《抵押制度的基础理论》,第31页;转引自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78-479页。
    716 Cf Andrew J.M. Steven, The Landlord's Hypothec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12.1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May 2008),, p.2.
    717Gai4,147,《盖尤斯法学阶梯》,第261页;I.4,15,3,《法学阶梯》,第519页。
    718令状有禁止性令状、恢复原状性令状和出示性令状之分”,参见Gai.4,142,《盖尤斯法学阶梯》,第260页:1.4,15,1, 《法学阶梯》,第517、519页。
    719 Cf R.W.Lee, The Elements of Roman Law,4th ed., Sweet & Maxwell Limited,1956, p.177, note 59.
    720参见《罗马法原论》,第426页。
    721 Cf Prichard Liege, Roman Private Law Founded on the Institutes of Gaius and Justinian,2nd ed., Macmillian and Co.Ltd.,1930,p.194.
    722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723 Cited in Roger J.Goebel, Reconstructing the Roman Law of Real Security,36 Tul.L.Rev., p.36.
    724 Cf R.W.Lee, The Elements of Roman Law,4th ed., Sweet & Maxwell Limited,1956, p.177.
    725参见《罗马法教科书》,第261页。
    726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727转引自[日]近江幸治:《担保法理念的变迁》,渠涛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728同上注,第68-69页。
    729参见[英]保罗·戴维斯:《英国公司法精要》,樊云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736参见王洪亮:《分割所有权论》,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1页。
    737 Cf John H. 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Ideas Ⅱ,10 H.L.R, pp.392-393.
    738参见邓建鹏:《私有制与所有权?古代中国土地权利状态的法理分析》,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
    739龙卫球:《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6期,第33页。
    740引自[德]沃尔夫冈·维甘德:《物权类型法定原则——关于一个重要民法原理的产生及其意义》,迟颖译,载张双根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741 Cf Sjef van Erp, A Numerus Quasi-Clausus of Property Rights as a Constitutive Element of a Future European Property Law?, http://www.ejcl.org/72/art72-2.PDF.
    742 Robert Feenstra, "Dominium and his in re aliena:The Origins of a Civil Law Distinction", in Peter Birks (ed.),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Roman Law of Property,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9, p.115
    743[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91-592页。
    744同上注,第588页。
    745转引自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746[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4页。
    747 Cf Eva-Maria Kieninger (ed.), Security Rights in Move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p.55.
    748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3-184页。
    749[法]特隆歇、波塔利斯、普雷亚梅纽、马勒维:《法国民法典开篇:法典起草委员会在国会就民法典草案的演讲》,殷喆、袁菁译,载何勤华主编:《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750参见[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751高富平、吴一鸣:《英美不动产法:兼与大陆法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752参见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兼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载《史学集刊》1988年第4期,第54页。
    753沈达明编著:《法国商法引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754同上注,第9页。
    755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756[德]C.W.卡纳里斯:《德国商法》,杨继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
    757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44、755页.
    758刘高勇:《论清代田宅“活卖”契约的性质——与“典”契的比较》,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第22页。
    759参见戴炎辉:《中国法制史》,三民书局1979年印行,第311页。
    760参见戴炎辉:《吾国近世抵押权论》,载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第527-528页。
    761郭建:《典权制度源流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762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0页。
    763参见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45-546页。
    764黄右昌:《民法诠释·物权编》(下),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83页;转引自吴向红:《典之风俗与典之法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89-90页。
    765参见徐海容:《典权性质之检讨》,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766参见郭卫编:《大理院判决例全书》,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1921年初版,第301页。
    767资料来源:http://zyk.cdcity.gov.cn/wzgg/cddsb/cddsb-2007-nj2006-2489.htm。
    768引自黄錞:《民法法典中之典权应若何规定乎?》,载《法律评论》第6卷第48期,第8页。
    769参见黄錞:《民法法典中之典权应若何规定乎?》,载《法律评论》第6卷第48期,第4页。
    770参见张生:《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1901-194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页。
    771黄錞:《民法法典中之典权应若何规定乎?》,载《法律评论》第6卷第48期,第4、8页。
    772查第一次民律草案(即大清民律草案——引者注)误认典权为不动产质,故于物权编列有不动产质一节,以之代替固有之典权。”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7页。
    773引自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78页。
    774参见杨与龄:《有关典权之几项争议》,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219页。
    775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7页。
    777谢哲胜:《民法物权》,三民书局2009年增订2版,第315页。
    778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4页。
    779参见台湾地区“法务部法律事务司”:《民法物权编》,2010年,第253-269页。
    780申政武:《东亚近代民法典群的形成与伪满洲国的民法典——日本法在东亚移植西欧近代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中间报告提纲)》,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781孟祥沛:《伪满洲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研究》,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第93页。
    782参见崔吉子:《韩国传贳权立法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兼谈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对待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67-68页。
    783申政武:《东亚近代民法典群的形成与伪满洲国的民法典——日本法在东亚移植西欧近代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中间报告提纲)》,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784参见[德]托马斯·莱塞尔:《法社会学导论》(第4版),高旭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6页。
    785有些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要求对房屋典权进行登记。
    786参见曾大鹏:《中国典权的社会实证研究——兼评典权的存废之争》(北大法律信息网)。
    787参见梁慧星主持:《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
    788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第8页。
    789参见马新彦:《典权制度弊端的法理思考》,载《法律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1期,第18-24、34页。
    790参见屈茂辉:《典权存废论》,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16-19页。
    791参见刘保玉:《物权法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39-259页。
    792参见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法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五章。
    793参见张新宝:《典权废除论》,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第6-10页。
    794参见梁慧星主持:《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90-598页;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83-87页。
    795参见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法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796王闯: 《理论争鸣与制度创新——关于最高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载梁慧星主编: 《民商法论丛》,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版,第406页。
    797参见董学立: 《形在而神移:论物权法担保物权编的新发展》,载杨立新、刘德权主编: 《物权法实施疑难问题司法对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493-513页。
    798参见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法院(2005)盱民—初字第654号判决书,载《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6年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78页。
    799 Cf Robert Joseph Pothier, Treatise on the Contract of Sale, L. S Cushing (transl.),1839, p.247.
    800参见翟云岭:《论买回权》,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第66页。
    801参见《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6年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
    802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第118页。
    803参见《合同法》第133条、第134条。
    804中国政法大学物权法课题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http://www.ccelaws.com/minshifaxue/2009-01-01/3028.html。
    805此处对我国让与担保的分析,是针对大陆地区展开的,没有包括对港澳台地区的分析。
    806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132页。
    807参见郭满堂:《对开拓珠海特区涉外楼宇按揭融资业务的探讨》,载《南方金融》1992年第9期,第21页。
    808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页。
    809参见蒋万来:《评我国房地产业界对“按揭”的曲解》,载《法学》2004年第6期,第76-77页;齐恩平:《让与担保与按揭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3期,第79页;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法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7页。
    810参见李军、李敏:《期房按揭担保法律性质探析——兼论<物权法>立法中的担保物权制度》,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第85-86页。
    811引自刘剑飙:《楼花按揭与我国抵押权制度之发展》,载《法律适用》1994年第10期,第10页。
    812参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草案)参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420页。
    813案情参见《人民法院案例选》,2000年第3辑(总第3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814参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陕民—终字第7号民事判决书。
    815参见贲寒:《动产抵押制度的再思考——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对动产抵押与让与担保制度之规定》,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第43-45页。
    1.黄风编著:《罗马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皮特·纽曼主编:《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许明月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1.黄右昌:《罗马法与现代》,丁玫勘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邱汉平:《罗马法》,朱俊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陈朝壁:《罗马法原理》,米健等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2005年8月第6次印刷)
    5.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第3版
    6.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由嵘:《日耳曼法简介》,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8.李宜琛:《日耳曼法概说》,李秀清勘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邵义:《民律释义》,王志华勘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谢振民编著:《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张知本校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曹杰:《中国民法物权论》,周旋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2.刘志敭:《民法物权编》,方恒、张谷校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史尚宽:《债法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增补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郑玉波:《民法债编各论》(下册),1981年版
    17.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1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19.王泽鉴:《民法物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20.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何美欢:《香港担保法》,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2.戴炎辉:《中国法制史》,三民书局1979年印行
    23.戴炎辉:《中国法制史概论》,汉林出版社1980年印行
    24.黄立:《买卖法》(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谢哲胜:《民法物权》,三民书局2009年增订2版
    26.刘春堂:《民商法论集(一)》,自版,1985年
    27.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梁慧星主持:《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9.《梁慧星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0.王利明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1.王利明主持:《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2.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33.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修订2版
    34.沈达明编著:《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5.沈达明编著:《法国商法引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7.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8.郭明瑞等:《担保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39.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版
    41.崔建远主编:《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释》,下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崔建远主编:《我国物权法立法难点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崔建远:《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4.徐国栋:《民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5.徐国栋:《罗马私法要论:文本与分析》,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47.陈华彬:《物权法研究》,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版
    48.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版
    49.黄家镇:《德国流通式不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0.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1.费安玲:《罗马继承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2.费安玲主编:《比较担保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3.蔡永民:《比较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陈本寒:《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6.佘国华:《抵押权专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程啸:《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8.苏合成:《英美全面业务抵押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9.徐冬根主编:《浮动担保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0.彭贵:《英国浮动抵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1.钟青:《权利质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2.胡开忠:《权利质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许多奇:《债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4.林建伟:《股权质押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5.蒋新苗等:《留置权制度比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
    66.董学立:《美国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7.高圣平:《动产担保交易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8.高圣平:《担保法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69.常鹏翱:《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0.李进之:《美国财产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1.陈永强:《英美法上的交易自治与交易安全:以房地产交易法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2.毛和文:《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73.郭建:《典权制度源流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4.张生:《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1901-1949》,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吴向红:《典之风俗与典之法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6.陈祥健主编:《担保物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77.宋宗宁、温长煌主编:《担保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78.曲宗洪:《债权与物权的契合:比较法视野中的所有权保留》,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9.申卫星:《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0.李国安主编:《国际融资担保的创新与借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1.徐洁:《担保物权功能论》,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2.刘保玉:《物权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3.刘保玉:《物权法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84.刘秋根:《中国典当制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85.孙鹏等:《担保物权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6.高富平、吴一鸣:《英美不动产法:兼与大陆法比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编著:《物权法(草案)参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88.李国光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和适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9.[古罗马]M.P.加图:《农业志》,马香雪、王阁森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90.[古罗马]M.T.瓦罗:《论农业》,王家绶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2006年3月第4次印刷)
    91.[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2.[古罗马]盖尤斯:《盖尤斯法学阶梯》,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3.[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94.[美]伦德尔·卡尔德:《融资美国梦:消费信贷文化史》,严忠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5.[美]约翰·E·克里贝特等:《财产法:案例与材料》(第七版),齐东祥、陈刚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6.[美]斯蒂芬·加奇:《商法》(第2版),屈广清、陈小云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7.[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8.[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4卷,席代岳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99.[英]约翰·奥斯丁:《法学讲演录》,支振锋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0.[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01.[英]菲利普·伍德:《国际金融的法律与实践》,仇京春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102.[英]保罗·戴维斯:《英国公司法精要》,樊云慧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03.[英]F.H.劳森、[英]伯纳德·冉得:《英国财产法导论》,曹培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4.[德]萨缪尔·普芬道夫著,[英]詹姆斯·图利编,[英]迈克尔·西尔弗索恩英译:《论人与公民在自然法上的责任》,支振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5.[德]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106.[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第一卷,李稼年译,李澍泖校,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2005年4月第3次印刷)
    107.[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第3卷,李稼年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08.[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09.[德]弗朗茨·维亚克尔:《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法的发展为观察重点》,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110.[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1.[德]托马斯·莱塞尔:《法社会学导论》(第4版),高旭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2.[德]赖因哈德:《罗马法、当代法与欧洲法:现今的民法传统》,常鹏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3.[德]W.C.卡纳里斯:《德国商法》,杨继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4.[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上册,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5.[德]鲍尔/施蒂尔纳:《德国物权法》,下册,申卫星、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16.[德]克莱因海尔、施罗德主编:《九百年来德意志及欧洲法学家》,许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7.[德]汉斯-贝恩德·费舍尔、克劳斯·奥特:《民法的经济分析》(第四版),江清云、杜涛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18.[德]罗伯特·霍恩等著,[英]托尼·韦尔英译,《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19.[德]施瓦布:《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0.[德]M.沃尔夫:《物权法》(第20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1.[德]巴尔、德罗布尼希主编:《欧洲合同法与侵权法及财产法的互动》,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2.[法]茹利欧·莫兰杰尔:《基本物权(<法国民法教程>(摘译))》,肖士诚译,彭万林校,载《外国民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123.[法]盖斯坦等:《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4.[法]泰雷、森勒尔:《法国财产法》,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25.[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126.[意]弗朗切斯科·德·马尔蒂诺:《罗马政制史》,第1卷,薛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7.[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吕平义、苏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8.Carlos Alberto da Mota Pinto:《民法总论》,林炳辉等译,法律翻译办公室、澳门大学法学院1999年版
    129.[比]卡内冈:《法官、立法者与法学教授》,薛张敏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0.[日]我妻荣:《民法讲义Ⅲ新订担保物权法》,申政武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31.[日]我妻荣:《民法讲义V2债权各论》,中卷一,徐进、李又又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32.[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张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133.[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祝娅等译,沈国明等审校,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4.[日]三潴信三:《物权法提要》,下卷,孙芳译,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按需印刷版
    135.[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修订译本
    136.[日]星野英一:《民法的另一种学习方法》,冷罗生等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李可:《类型思维及其法学方法论意义——以传统抽象思维作参考》,载《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卷
    2.由嵘:《1925年改革与英国财产法》,载《中外法学》1993年第1期
    3.邓建鹏:《私有制与所有权?古代中国土地权利状态的法理分析》,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
    4.梁迎修:《类型思维及其在法学中的应用——法学方法论的视角》,载《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5.史志磊:《试论罗马法中关于信托质的三个问题》,载《政法学刊》2001年第3期
    6.郭建:《<十日谈>:卑贱的高利贷业》,载《法律与生活》2009年第3期(上)
    7.赵立行:《论中世纪高利贷禁令及其社会基础》,载《历史教学》2001年第10期
    8.龙秀清:《教会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载《世界历史》2001年第1期
    9.唐晓晴:《拉丁法系视野下的物权概念及物权与对人权(债权)的区分》,载易继明主编:《私法》,第8辑第2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石佳友:《法国2006年3月23日改革担保制度的法令述评(纲要)》http://www.civillaw.com.cn/wqf/weizhang.asp?id=26687
    11.李世刚:《关于法国担保制度的改革》,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3期
    12.李世刚:《论<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信托概念的引入》,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13.金重远:《法国大革命和土地问题的解决——兼论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载《史学集刊》1988年第4期
    14.龙卫球:《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载《比较法研究》2010年第6期
    15.王轶:《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王洪亮:《土地债务制度上的抽象构造技术》,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4期
    17.许明月:《英国法中的不动产按揭(Mortgage)》,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李政辉:《论浮动抵押》,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9.董学立:《形在而神移:论物权法担保物权编的新发展》,载杨立新、刘德权主编:《物权法实施疑难问题司法对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20.孙新强:《论美国<统一商法典>的立法特点》,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1期
    21.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2.付坚强:《我国历史上田宅典权制度流变考》,载《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23.徐海容:《典权性质之检讨》,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李宜琛:《债务与责任》,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粹》,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张龙文:《典权与不动产质权之比较研究》,载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
    26.陈荣宗:《典权与外国不动产质权之比较研究》,载郑玉波主编:《民法物权论文选辑》,下册,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印行
    27.刘德喧:《我国民法中“典”之沿革论》,载《中华法学杂志》(新编)第1卷第8号(1937年)
    28.黄罅:《民法法典中之典权应若何规定乎?》,载《法律评论》第6卷第48期
    29.孟祥沛:《伪满洲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研究》,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
    30.梁慧星等:《中日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1.渠涛:《中国民法典立法中习惯法应有的位置——以物权法立法为中心》,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2.申政武:《东亚近代民法典群的形成与伪满洲国的民法典——日本法在东亚移植西欧近代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中间报告提纲)》,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3.刘高勇:《论清代田宅“活卖”契约的性质——与“典”契的比较》,载《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6期
    34.黄华兵:《明清土地活卖习惯初探》,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35.王少普:《论中日封建土地制度之区别》,载《史林》1995年第1期
    36.江海波:《中国古代土地“活卖”关系之考释——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典权”制度的取舍》,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37.段匡:《德国、法国以及日本法中的物权法定主义》,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8.段匡:《日本近年来担保法的修改对我国担保法修改的若干启示》,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9.吴光明:《动产让与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4期
    40.顾长浩:《论日本的让渡担保制度》,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1.翟云岭:《论买回权》,载《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
    42.蒋万来:《评我国房地产业界对“按揭”的曲解》,载《法学》2004年第6期
    43.齐恩平:《让与担保与按揭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3期
    44.贲寒:《动产抵押制度的再思考——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对动产抵押与让与担保制度之规定》,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45.王洪亮:《分割所有权论》,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6.王娜:《德国法中的让与担保制度》,载米健主编:《中德法学学术论文集》,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7.米健:《典权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德国担保用益和法、意不动产质权为比较研究对象》,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48.费安玲:《不动产与动产划分之罗马法与近现代法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4期
    49.曾大鹏:《中国典权的社会实证研究——兼评典权的存废之争》,载北大法律信息网。
    50.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51.马新彦:《典权制度弊端的法理思考》,载《法律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1期
    52.屈茂辉:《典权存废论》,载《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53.张新宝:《典权废除论》,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54.赵立新:《对近代日本移植法国民法的思考》,载曾宪义主编:《法律文化研究》,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5.其木提:《典权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6.杨与龄:《有关典权之几项争议》,载苏永钦主编:《民法物权争议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7.崔吉子:《韩国传贳权立法对中国民法典的启示——兼谈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对待本土资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58.刘保玉等:《典权、传贳权、不动产质权之比较——兼论中国物权法上规定典权的必要性》,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9.王闯:《理论争鸣与制度创新——关于最高法院“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9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版
    60.王全弟等:《典权制度比较研究》,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1.孟祥沛:《中日民法近代化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62.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63.龙云丽:《保证人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64.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65.[德]赖纳·施罗德:《德国物权法的沿革与功能》,张双根译,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
    66.[德]沃尔夫冈·维甘德:《物权类型法定原则——关于一个重要民法原理的产生及其意义》,迟颖译,载张双根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7.[比利时]迪尔克·赫尔鲍特:《封建法:欧洲真正的财产共同法——我们应当重新引入双重所有权?》,张彤译,载王洪亮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8.[德]克利斯托夫·克恩:《普通的债权让与、债权质权及担保性债权让与:比较法角度的若干思考》,张一驰译,张双根校,载张双根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9.[德]弗朗茨·于尔根·泽克尔:《<德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和弱点——从德国私法走向欧洲私法》,余佳楠译,载田士永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0.[英]路易斯·古丽菲:《2002年企业法改革以及作为担保工具的浮动抵押》,周颖译,载田士永等主编:《中德私法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1.[俄]E·A-苏哈诺夫:《限制物权的概念和种类》,张建文译,载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2.[荷]简·M-斯米茨:《法律模式的进口与出口:荷兰的经验》,魏磊杰译,载吴汉东、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73.[荷]J.海玛:《荷兰新民法典导论》,刁君姝、田志刚译,王卫国校,载《荷兰民法典》(第3、5、6编),王卫国主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4.[日]道垣内弘人:《日本民法的展开判例形成的法——让与担保》,段匡、杨永庄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5.[日]近江幸治:《市场主义与日本物权法的展开》,王作全、周继红译,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76.[日]近江幸治:《日本物权法的成立与展开》,渠涛译,载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7.[日]近江幸治:《担保法理念的变迁》,渠涛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8.[日]铃木贤:《中国的地方性法规与民法》,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9.[日]堀龙儿:《日本担保制度的现状与课题》,杨巍、高庆凯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0.[日]堀龙儿:《围绕集合债权让与担保的新论点》,高庆凯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1.[日]松冈久和:《日本非典型担保法的最近的动向》,郑芙蓉译,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 P A U Ali, The Law of Secured Finance:A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Security Interests over Personal Proper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 H.F.Jolowicz, Histor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Rom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4
    3. Rudolf Sohm, The Institutes:a Textbook of the History and System of Roman Private Law,3rd ed., James Crawford Ledlie (transl.),1907
    4. Jean Domat, The Civil Law in its Natural Order, William Strahan (transl.), Luther S. Cushing(ed.),1850
    5. 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 A Treatise on the Conflict of Laws, and the Limits of their Operation in Respect of Place and Time, William Guthrie (transl.), Stevens & Sons,1869
    6. John MacDonell & Edward Manson(eds.), Great Jurists of the World,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4
    7. Jean Brissaud, A History of French Private Law, Rapelje Howell et al(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5
    8. Rudolf Huebner, A History of Germanic Private Law, Francis S.Philbrick (transl.),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18
    9. Prichard Liege, Roman Private Law Founded on the Institutes of Gaius and Justinian,2nd ed., Macmillan and Co.Ltd.,1930
    10. William L.Bubdick, The Principles of Roman Law and their Relation to Modern Law, The Lawyer Co-operative Publishing Co,1938
    11. R.W.Lee, The Elements of Roman Law,4th ed., Sweet & Maxwell Limited,1956
    12. Aubry & Rau, Droit Civil Francais, vol.Ⅱ, Louisiana State Law Institute (transl.), West Publishing Co.,1961
    13. Max Kaser, Roman Private Law, Rolf Dannenbring (transl.),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1984
    14. Philip R Wood, Comparative Law of Security and Guarantees, Sweet & Maxwell, 1995
    15. Alan Watson, The Spirit of Roman Law,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5
    16. Alan Watson, Society and Legal Change,2nd ed., 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1
    17. Reinhard Zimmermann, The Law of Obligations:Roman Foundations of the Civilian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8. Dennis P.Kehoe, Investment, Profit and Tenancy: the Jurists and the Roman Agrarian Econom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7
    19. Ernest Metzger (ed.), A Companion to Justinian's Institut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8
    20. Jacobien W.Rutgers, International Reservation of Title Clause: A Study of Dutch, French and Germa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Light of European Law, T.M.C.Asser Press,1999
    21. Maurizio Lupoi, Trusts:a Comparative Study, Simon Dix (trans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2. Roy Goode, Legal Problems of Credit and Security,3rd ed., Sweet & Maxwell,2003
    23. Authur Hartkamp et al (eds.), Towards a European Civil Code, Third Fully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4
    24. Gerard McCormack, Secured Credit under English and American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5. Eva-Maria Kieninger (ed.), Security Rights in Moveable Property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6. Michael Gagarin & David Cohen (ed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cient Greek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27. Lynn M. LoPucki & Elizabeth Warren, Secured Credit: A Systems Approach,5th ed., Aspen Publishers,2006
    28. William H. Lawrence et al., Understanding Secured Transactions,4th ed., LexisNexis,2007
    29. Damiano Canale et al (eds.), A History of the Philosophy of Law in the Civil Law World,1600-1900, Springer,2009
    30. Eva Steiner, French Law:A Comparative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1. Willis D.Morgan, The History and Economics of Suretyship,12 Cornell L.Q.
    2. John H.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Legal Ideas I,10 H.L.Rev.
    3. John Wigmore, The Pledge-Idea: A Study in Comparative Ideas Ⅲ,11 H.L.R
    4. John H. Wigmore, The Pledge-Mortgage Idea in Roman Law: A Revolutionary Interpretation,36 Ill.L.Rev.
    5. Sjef van Erp, Globalisation or Isolation in New Dutch Property Law? The New Civil Code of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New Civil Codes of the Netherlands Antilles and Aruba Compared, http://www.ejcl.org/75/art75-2.doc
    6. Sjef van Erp, A Numerus Quasi-Clausus of Property Rights as a Constitutive Element of a Future European Property Law?, http://www.ejcl.org/72/art72-2.PDF
    7. Hans Ankum & Eric Pool, Rem in bonis meis esse and rem in bonis meam esse: Tra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oman Double Owership, in Peter Birks(ed.),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Roman Law of Property: Essays for Barry Nicholas, Clarendon Press,1989
    8. Donald E. Phillipson, Development of the Roman Law of Debt Security,20 Stan.L.Rev.
    9. Roger J.Goebel, Reconstructing the Roman Law of Real Security,36 Tul.L.Rev.
    10. Rena van den Ber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lord's hypothec,2009 (15-1) Fundamina
    11. Peter Temiin, The Economy of the Early Roman Empire, J.E.P., Vol.20, No.1
    12. M.de Varax, French security interest law becomes friendlier to creditors, Secured Lender,2006, Vol 62, Numb 5
    13. Hann Chalhoub, Study of the French Law of Security Interests on Moveables, http://www.natlaw.com/european/france/spfrbk2.pdf
    14. Maurice Amos, The Code Napoleon and the Modern World,10 J. Comp. Legis & Int'1 L,3d ser.
    15. Sio Mentschikoff, Highlights of the Uniform Commercial Code,27 The Modern Law Review
    16. Ronald Benton Brown, 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Uniform Land Transactions Act? 20 Nova L. Rev.
    17. Ernest Rabel, Real Securities in Roman Law:Reflections on a Recent Study by the Late Dean Wigmore,1 Seminar Jurist
    18. H.W.Chaplin, The Story of Mortgate Law,4 H.L.R.
    19. Andrew J.M. Steven, The Landlord's Hypothec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vol. 12.1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May 2008), http://www.ejc1.org/121/art121-24.pdf
    20. Vera Bolgar,Why No Trust in Civil Law, Am. J. Comp. L.
    21. Robert Feenstra, "Dominium and ius in re aliena:The Origins of a Civil Law Distinction", in Peter Birks (ed.),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Roman Law of Property: Essays for Barry Nicholas, Clarendon Press,1989
    22. Hendrik J.Cornclis & Arjen J.P.Tillema, Major Revisions in Netherlands Law: Adoption of New Civil Code and Interpretation of EC Directives,26 the International Lawyer
    23. Joseph Dainow, Civil Code Revision in the Netherlands:The Fifty Questions,5 Am. J. Comp. L
    24. A.S. Hartkamp, Civil Code Revision in the Netherlands:A Survey of Its System and Contents, and Its Influence on Dutch Legal Practice,35 La. L. Rev.
    1.《十二表法新译本》,徐国栋等译,载《第3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古罗马]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徐国栋译,阿贝特鲁奇、纪蔚民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3.《契约之债与准契约之债》,[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物与物权》,[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范怀俊、费安玲译,[意]纪蔚民、[意]阿尔多·贝特鲁奇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6.《学说汇纂》,第1卷,罗智敏译,[意]纪蔚民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学说汇纂》,第6卷,陈汉译,[意]纪蔚民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The Civil Law, including the Twelve Tables, the Institutes of Gaius, the Rules of Ulpian, the Opinions of Paulus, the Enactments of Justinian, and the Constitutions of Leo, S.P.Scott (transl.),17vols, The General Trust Company,1932
    9. The Digest of Justinian, Latin Text Edited by Theodor Mommsen whith aid of Paul Krtuger, English Translation Edited by Alan Watson,4 vol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85
    10.法国民法典
    11.德国民法典
    12.日本民法典
    13.荷兰民法典
    14.“民国民法”
    15. ALI、NCCUSL:《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评述》,第1卷,孙新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 ALI、NCCUSL:《美国<统一商法典>及其正式评述》,第3卷,高圣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 Uniform Land Security Interest Act
    1.江苏省盱眙县人民法院(2005)盱民—初字第654号判决书,载《中国审判案例要览》 (2006年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临海市工艺服装绣品厂破产清算组诉临海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让与房屋产权担保债务逾期未履行返还房产权案,载《人民法院案例选》,2000年第3辑(总第33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3.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陕民—终字第7号民事判决书(杨凌地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陕西方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
    4.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穗中法民四终字第4678号民事判决书(曾—民与中国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清算组房屋买卖纠纷上诉案)
    1.[法]特隆歇、波塔利斯、普雷亚梅纽、马勒维:《法国民法典开篇:法典起草委员会在国会就民法典草案的演讲》,殷拮、袁菁译,载何勤华主编:《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政法大学物权法课题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http://www.ccelaws.com/minshifaxue/2009-01-01/3028.html
    3.台湾地区“法务部法律事务司”:《民法物权编》,2010年
    4.谢鸿飞等整理:《二十一世纪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会议发言辑要》,载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