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国际金融界对信用风险的关注日益加强,旨在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巴塞尔协议》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全面实施。同时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也不断发展完善,由定性走向定量,许多支持工具和软件已付诸商业应用。本篇文章主要通过系统的介绍西方对于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一些研究成果,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纳的信用风险定性、定量管理分析方法,以此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缩短与国外的差距。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银行信用及风险”。本章共分为三节。在第一节信用及信用风险中首先阐述了有关信用的基本概念,指出信用为市场经济的不可或缺,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快速发展,第二节主要介绍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基本概念及成因,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它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源于经济活动中的外在不确定性和内在不确定性,有时还受其他风险的影响。第三节对信用风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新的金融工具的推出,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
     第二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了西方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模型。本章共分为两节,在第一节中较为全面系统的剖析了古典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及模型—专家制度、Altman的Z评分模型和改进了的ZETA模型。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现代的相比,主要偏重于定性分析,依赖于财务数据,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作依据。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仍在使用这些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常常将传统的方法与现代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避免某些现代方法的不成熟所带来的模型风险。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发展,信用市场信用风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章的第二节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国家最为流行的度量模型之一:J.P.摩根的Creditmtrics模型。J.R摩根的信用度量制方法(creditmtrics)是建立
    
    在其度量市场风险所用的受险价值法侧AR)基础上,它可以测定在未来的一年内并
    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经济个体的信用资产价值可能遭受的最大损失量(即最大的受
    险值V气R).这一模型方法不仅考虑了在一定时期信用资产的违约风险,还考虑了
    一定时期信用资产由于信用等级的转换所带来的资产价值的变化。
     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现状分析”。本章主要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
    情况,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诸如资本充足率偏低、不良贷款比率过高等风险和其成
    因做出了分析。
     第四章“现代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对中国的启示”。本章主要建立在前几
    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西方信用风险研究的成果及其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本
    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构建严格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在本节中,主要强调了
    国家在信用管理体系中应起的作用,我国与国外相比,不仅在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
    管理方法手段方面存在差距,在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基础建设方面也存在巨大差
    距。政府应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征信中介机构,尽快的促进资信服务行业的形成,
    同时,注重信用文化的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良好商业风气。第二节“中国商业银
    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技术亚待提高”,本节主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想
    要引进国外先进的量化度量模型和手段尚需时日,目前最主要的是建立起企业、个
    人的一个信用等级数据库,为以后的模型的使用打下基础。第三节“再造中国商业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现”则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方面
    的缺陷,在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经验之上,提出了在商业银行内部构
    建矩阵式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框架。
Recently,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e and the fluc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rket, the whole worl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redit risks. The Basle Accord, which is declar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has been implemented entirel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methods o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have been enhancing and going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Then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commercial banks" recognition and ability against credit risks and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our banks and the foreigns', the editor particularly studied it in this article.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first one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undamental concepts about credit, then it goe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redit risk faced by banks,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influences is discussed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main theories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world, including classical methods such as expert system, Z model, ZETA model and modern methods such as Creditmetrics Model. Classical method of credit risks measurement lays particular stress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mainly, depending on financial data, but it lacks the basis on the strict theories. Comparing to the traditional qualitative analysis, creditmetrics model uses more quantitative measures to analyze credit risks. It can determine the most loss amount that value of credit assets might suffer within one year and under a fiducial probability.
    The third chapter shows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our banks. Firstly, our bank's own capital is low, Secondly, the rate of bad debt is high, then the author analysed the reason causing tin's kind of state.
    The purpose of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how". Firstly, it suggests that the credit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though the country. The second part mak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building of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system in credit risk. At last, this chapter considers constructing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by referring to foreign experience.
引文
1.约翰.B.考埃特爱德华.I.爱特曼 保罗.纳拉亚楠:《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金融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2.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3.乔埃尔.贝西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理论与方法》,海天出版社,2001年。
    4.安东尼.桑德斯:《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5.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6.陈忠阳《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赵晓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8.杨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1。
    9.乔治.E.鲁斯:《贷款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年。
    10.林清泉、王振:《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载《投资与证券》,2002年第10期。
    11.李宗怡:《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模型评述来源》,载《金融世界》,2000年第4期。
    12.程鹏、吴冲锋、李为冰:《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法研究来源》,载《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第1期。
    13.章彰、于雅宁:《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来源》,载《新金融》2002年第7期。
    14.李宗怡:《银行内部信用风险模型评述》,载《经济导刊》,2000年第4期。
    15.梁世栋,方兆本:《信用风险模型比较分析》,载《中国管理科学》,2002年第2期。
    16.胡援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载《当代财经》,1999年第9期。
    17.田宏伟、张维:《信用风险的动态测量方法》,载《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1期。
    18.杨中军:《美国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2期。
    19.梁琪:《企业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研究》,载《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20.范英:《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识别》,载《科技与管理》,2000年第4期。
    21.牛锡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欲风险度管理方法的理论研究》,载《经济研究》,1998年第3期。
    22.尚之化:《贷款风险测定与防范问题初探》,载《中国城市金融》,1995年第9期。
    23.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向—全面风险管理》,载《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24.毛晓威、巴晤松:《巴塞尔委员会资本协议的演变与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发展》,载《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25.沈沛龙,任若思:《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载《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
    26.范南:《Creditrnetnc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载《金融论坛》,2002年第5期。
    27.程鹅、吴冲锋、陈江:《信用风险度量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载《上海金融》,2000年第8期。
    28.王春峰、万海晖、张维:《组合预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载《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第1期。
    
    
    29.陈咏新:《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载《经济师》,2002年第5期。
    1. Fong G,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for Risk Analysi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July/August, 1997
    2. FJoseph Sinkey,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1988
    3. Jorion P Risk., "Measuring the risk in value at risk"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November/December, 1996
    4. Altman El, Saunders, "A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Development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Joural of Banding & Banding & Finance 21,1997
    5. Peter J Crosbie, "Jefrey R Bohn: Modeling Default Risk." KMV LLC, 2001
    6. Anthony Saunders, Credit risk measurementM.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
    7. Credit Suisse, "Credit Risk+: A Credit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Credit Suisse Financial Products, 1997
    8. Crouhy M., Galai D., Mark 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0
    9. Merton R, "On the Pricing of Corporate Debt: the Risk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Journal of Finance, 1994
    10. Patricia J., Wiliam P,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of Credit Risk Modeling", Journal of Banding and Finance 1994
    11. Basle Commitee on Banding Supervision, "Credit Risk Modeling: Current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s", Consultative Paper, Basle, April 1999
    12. Gregory R. Dufee, "On Measuring Credit Risk of Derivative Instrument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996
    13. AsamowElliot&David Edwards, "Measuring Loss on Defaulted Band Loans", Journal of Commercial Lending, Mar. 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