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十六大的精神为指导,研究社会稳定的有关问题。联系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不仅论述了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及转型时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消除不稳定因素、构建社会稳定环境的一些方法途径。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社会稳定的本质,指出社会稳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是相对于社会不安定、社会秩序混乱动荡的一种社会稳定状态,它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稳定,以及人们的思想情绪稳定和社会心态的稳定。其次论述了社会稳定的意义。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世界稳定,社会稳定更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第二部分从思想根源着手,论述了当前对社会稳定影响比较突出的若干思想、心理因素:利益分配不公引发的不公平感;失业和就业问题引发的失落感;权力腐败现象造成的对党员干部的不满;急剧变动带来的社会焦虑;道德失范带来的道德意识的失落;政治认同的丧失和政治信仰的淡化;地方主义的滋生;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引起的不安定因素;阴魂不散的邪教问题;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分化”和“西化”的影响。
     第三部分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导向和保证作用,具体表现在培养人们共同的意识形态,促进政治社会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调整人们的心理状态,反对腐败,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以及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等方面。
     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要想有效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唱响主旋律”,弹好老调调;另一方面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在具体实际工作中首要的是深入扎实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理想信念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史实教育、社会稳定教育等。其次是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和方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等。
Combing the sixteenth congress, the essay focuses on the social stability. It concerns ours country's current practical situations. This essay not on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factors o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but also discusses the major ?fun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o maintain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further decrease unstable factors in order to make up some methods to build a stable and safe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essa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firstly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social stability, which is an active and relative balance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nd is also a kind of social stability concerning unstable, disordered social. Social stability is composed of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life stability and ideological one. Secondly it gives its instruction, which relates the future and fortun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nation and our country, even the whole world.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factor for the welfare society.
    The second part majorly discusses some ide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relating the stability: unfair feeling from impartial benefits distribution; confused attitudes towards un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unsatisfied with the communist members in view of
    
    
    corruption; social anxious from grant change; the lost of moral conscious; the lost and descreation of political agreement and belief; the rise of regionalism by the difference of area development; unstable factors caused by religion and national issues; sorcery religion;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evolvement of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lay more importance to ideology and politics to effectivel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These works mainly display to educate the common ideology, develop political socialism, enhance the cohesive force realize, the social integration and establish the morality.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effectively bring its function into full play. On the one hand, maintain the old good ways. On the other hand, in relation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charactristic deal with the matters with relative different methods and improve its work contents. We shoul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1 .deeply and solidly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probe the new rules and method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引文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3、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5页
    10、我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战略管理》,1998
    11、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第295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2、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第295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3、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45页,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
    14、江泽民: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页
    16、转引自王秀阁主编:《新世纪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第183页,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山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19、转引自张娟:《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其校正》,《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20、江泽民: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江泽民:1999年11月上旬讲话
    22、江泽民: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3、转引自马西恒:《政治与社会稳定:转型时期的不利因素及其控制》,《理论与改革》1998·6
    24、《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8—169页
    2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179—18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3.刘可非.走向小康社会.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4.李树直,郭溪主编.十六大与未来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杨顺清.中国民族问题理论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6.王秀阁主编.新世纪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7.何增科.反腐新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上海:复旦人学出版社,2002
    9.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12.以德治国方略全书.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13.刘智峰.道德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4.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
    15.陈成文.社会弱者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16.邱晓华.中国的道路——我眼中的中国经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17.赵国良主编.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手册.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18.聂运麟.政治现代化与政治稳定.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19.林尚立.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20.张雷,程林胜等.转型与稳定.上海:上海学村出版社,1999
    21.郭成林,胡连生等.转型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陶德鳞主编.社会稳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23.秦言.中国中产阶级.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4.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5.龚学增主编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6.郭少棠.民族国家与国际秩序.首都大学出版社,1998
    27.唐忠新.贫富分化的社会学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28.孙丹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考评.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6
    29.朱贻庭.当代中国价值导向.上海:华东师大山版社,1994
    30.张云.公关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
    31.缪克成.德育新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2.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3.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
    34.阿尔文撑托夫勒,海蒂#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35.(韩) 赵永植.重建人类社会.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6.约翰撑罗尔斯.正义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37.戴维#波普.社会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8. Joseph Nye..Comuption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A cost-benefit Anelysis.Amer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7
    39. Cyril E.Black,The Dynamics of Modernizantion,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66
    
    
    40.王强:《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失范的类型、成因及对策刍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41.田永彩:《关于社会稳定的制度性思考》,《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2.课题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稳定功能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3.何子强:《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失业和就业问题》,《理论前沿》2003年第2期
    44.李传荣:《论新时期社区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第2期
    45.牛海桢&李晓英:《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段超:《当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第5期
    46.郭华红:《当前思想领域不良倾向的表现及根治对策》,《理论探索》2002年第4期
    47.苗华:《从道德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8.陈殿林:《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问题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1期
    49.王台惠&李志宏:《对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
    50.文建龙:《简论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稳定》,《探索》2002年第3期
    51.张秀玲:《论意识形态的礼会控制功能及现实意义》,《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52.赵碧波&罗细梅:《大力加强“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政工论坛》2002年第5期
    53.张娟:《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其校正》,《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54.王先达:《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55.赵碧波&罗细梅:《破解“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2期
    56.王强:《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失范的类型、成因及对策刍议》,《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9月第3期
    57.王长明 &王少华:《浅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2001.12
    58.罗国杰:《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59.魏自涛:《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咸宁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60.马西恒:《政治与社会稳定:转型时期的不利因素及其控制》,《理论与改革》1998·6
    61.林松:《道德失范现象探源与对策》,《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62.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1月—2004年4月
    63.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1月—2004年4月
    64.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www.cnki.net
    65.中国期刊网hnp://www.ssreader.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