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侦查制度与技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古代以刑为主的法律传统决定了中国古代侦查现象出现较早,侦查技术比西方先进。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司法人员已开始运用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的方法收集证据,侦破案件。此后,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侦查制度和侦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从法律制度方面看,唐代实现了礼法的完美结合。但从侦查制度和侦查技术方面,宋代在中国古代侦查史上呈现出最高水平。
     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宋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突出、治安形势较严峻的历史时期,贼盗泛滥,豪强恶势力横行,“妖教”猖獗,恶性案件频发。从大辟案件来看,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的人数是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的四十多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宋代统治者和司法官员不仅加强了侦查立法,而且重视总结侦查经验,研究侦查对策。因此,中国古代最详备的两部侦查学著作《洗冤集录》和《折狱龟鉴》在此时问世。
     宋代是一个重视法制建设的社会,为了治安防范的需要,在制定“贼盗重法”、严惩犯罪的同时,、不断总结侦查实践经验。一方面使宋代的检验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使检验制度完成了系统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完备的取保候审制度,无论在适用条件,还是运行程序方面都已接近当今的立法水平。
     宋代的侦查手段,不仅灵活地运用现场勘验、搜查、耳目布控、侦查实验、悬赏通缉等多种方法,鞫、察、核、迹等相结合,而且善于运用谲术擿奸钓匿、取证擒贼,将心理学原理巧妙地应用于侦查实践。在侦查技术方面,宋慈提出的“先静后动”的勘验规则和尸体检验、现场勘验、现场访问三位一体的勘验模式,并对现场勘验的条件、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使宋代检验和现场勘验的水平均领先于世界各国。《洗冤集录》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而且是中国最早记载现场勘验技术的侦查学著作。“先静后动”的勘验规则,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后期才认识到,而在十三世纪的宋代,这一侦查“黄金规则”已经被办案人员应用到了侦查实践中。宋代现场勘验中的绘图技术、悬赏通缉令的广泛使用,亦是宋代侦查中独具特色之处。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重视证据的朝代。不仅在立法上确立了严格的证明标准,在侦查实践中,运用各种手段广泛收集证据,而且灵活使用甄别、比对、质证、实验、综合分析等多种方法辨析证据真伪,对证据的证明力有了科学的认识,形成了物证优于人证的证据理念。
     宋代不仅侦查手段、侦查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侦查理论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郑克《折狱龟鉴》的按语中,提出了正术和谲术相结合、察情和据证相结合、治狱贵缓、受捕贵详等理论,对耳目运用的策略、五听和情理察狱的技术、审讯的技巧、发现犯罪线索的手段、谲术使用的要求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释。如果说宋慈的《洗冤集录》是中国最早记载侦查技术的著作,那么郑克的《折狱龟鉴》就是中国最早记载侦查方法的著作。因此,《折狱龟鉴》和《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侦查学的奠基之作。
     总之,宋朝的侦查制度的完备程度和侦查技术的高超水平不仅领先于前代,亦领先于当时世界水平。而宋代严峻的治安形势是其侦查技术发达的主要动因;统治者对法制的重视和司法官员法律意识的增强,是宋代侦查制度完备的前提条件;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亦对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China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mploying criminal legislation to regulate social relations in ancient times. The legislative tradition centered on crime determines that the detection phenomenon in ancient times appeared earlier and more advanced than the Wes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ata, in Qin and Han Dynasty, the judicial officials started using inspection of the scene and the autopsy approach to collect evidences. Hereafter,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are also advan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Tang Dynasty has achieve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egislation.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Song Dynasty mounted to the peak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detec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order, Song Dynasty was a historical period that ethnic conflicts and the class contradictions were prominent and the social order was severe; thefts and robberies, mafia-style gangs, demon-style sectarians were Rampant, and violent cases were frequent. The malignant case's incidence rate of cases rose. The population of Sentences the death penalty in the year of fifth of Ren zong Jia You is more than 40 time than The twenty fifth of Kai Yuan of Tang Dynasty Under these social circumstances, the rulers and the judicial officials in Song Dynasty had strengthened the detection legislation, and emphasized summarizing detection experiences and studying detection strategy as well. The two most detailed detection works "Washing Away of Wrongs (The Hsiyuan chilu)" and "Folds Prison Turtle Warning" were published at that time.
     Song Dynasty was the society that valued legislation, for the sake of public security, while it formulated law of punishment on the thieves and robbers and heavy punishment on criminals, it accumulated detection experiences unceasingly, This move, on the one hand, made th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n Song Dynasty climb to advanced world level at that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ve also make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systematic, institutionalized, and legislative. The complete bail pending trial system has been close to the present legislative level, regardless of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and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The detection strategies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had achieved the high stratification plane. In the detection method aspect, Song Ren utilized many and varied methods for detection investigation, such as inspection of the scene, searching, informer bringing under control, the detection experiment, to post a reward nimbly to issue a warrant for arrest and so on. In terms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Song Ci put forward the rules of examination " unmoved first" and the trinity pattern of examination:body examin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scene and on-the-spot interview, and elaborated in detail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cene, procedures and the methods, which made the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of the scene in Song Dynasty outrun the other countries then. "Washing Away of Wrongs (The Hsiyuan chilu)" was not only the earliest work of forensic science, but also the earliest detection study book which records the technology of inspection of the scene. Not until the late-19th century did the western countries realize the rules of examination "unmoved first". However, as early as in the 13th century' in Song Dynasty, this "the golden rule" for detection, has already been applied by those in charge of the cases into practice.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mapping technique of the examination of the scene and the reward for the arrest warrant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tection in Song Dynasty.
     Song Dynasty is a rare Dynasty which emphasizes evidences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It sets up strict proof standards in legislation, and in detection practice, it collects widely evidences by all means, besides, it employs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screening, comparison, questioning witnesses, experiments to distinguish right and wrong of the evidences, therefore, it ha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in the proof of the evidence, and establishes a notion that matter witness are prior to personal testimony.
     The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the detection approach leaped in Song Dynasty, and the detection theory as well. Only had Zheng Ke "To fold Prison Turtle Warning" investigates and deals with the method to the case to carry on the appraisal. In this book's commentary, Zheng Ke proposed the detection theories, such as technique and deceives technique to unify, to observe and evidence to Unifies, governs the prison, Gui Huan, Shou Bu Gui Xiang and so on. He had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to the informer utilization's strategy, Wu Ting and the sentiment Richard prison's technology, the interrogation skill, discovered crime clue's method, The request of using deceives technique and so on. If Song Ci's "Washing Away of Wrongs (The Hsiyuan chilu)" is the earliest work that records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Zheng Ke's "Folds Prison Turtle Warning" is the earliest one recording the detection study. Hence, "Folds Prison Turtle Warning" and "Washing Away of Wrongs (The Hsiyuan chilu)"are the foothold of ancient China's detection study.
     In brief, the perfection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Song Dynasty not only outrun the previous times, but also hol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at that time. The severe security situation i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importance attached to the rule of law by the ruler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he judicial officials, are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detection system; the booming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add fuel to the perfection.
引文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64-268页。
    ②参见杨奉琨校释:《折狱龟鉴校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③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叔送葬供人头武二郎设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①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②《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第10页。
    ③任惠华:《中国侦查史》,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①参见郭成伟:《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
    ①任惠华:《中国侦查史》,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②马洪根:《中国侦查史》,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③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法制史研究室:《中国警察制度史简论》,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④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⑤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⑥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①李交发:《中国诉讼法史》,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②徐朝阳:《中国诉讼制度探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③薛梅卿赵晓耕:《两宋法制通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④吕伯涛、孟向荣:《中国古代告状与办案》,台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⑤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⑥贾静涛:《中国法医学史》,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⑦郭成伟:《社会犯罪与综合治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⑧朱绍候:《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⑨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制度史》,保定: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⑩姜锡东:《宋代的武臣县尉》,河北大学学报2006第3期。
    11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2苗书梅:《宋代县级公吏制度初探》,《文史哲》2003年第1期。
    13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石涛:《北宋提点刑狱司研究》,《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5贾文龙:《宋代州级属官司法职能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6谢佑平:《中国封建社会秘密侦查史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第2期。
    ①刘光明;《我国古代秘密侦查技术源流探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第9期。
    ②于成江:《论郑克的“鞠情之术”及对现代侦查方法的启示》,《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第4期。
    ③江卫社:《五听:中国古代断案的心理运用》,《安徽电视大学学报》2004第3期。
    ④张全民:《郑克法律思想初探》,《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第6期。
    ⑤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第3期。
    ⑥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⑦李华:《宋代证据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⑧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①宋英辉、吴宏耀著:《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②杨殿升等编:《刑事侦查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二版,第10页。
    ①张玉镜、文盛堂著:《当代侦查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第3-4页。
    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八上,“人”部,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8页
    ③宗福邦、萧海波等主编:《故训汇纂》“人”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41页。
    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2981页。
    ②《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第1799页。
    ③《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第2986页。
    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卢肇为进士状元》,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页。
    ⑤(元)脱脱:《金史》卷一○三,《乌古伦长寿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272页。
    ⑥(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九五,《戴洋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75页。
    ⑦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第231页。
    ⑧陈光中、沈国锋:《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第47页。
    ①(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三《刑狱门三·决遣》,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44页。
    ②(宋)李元弼:《作邑自箴》卷六,《劝谕民庶榜》,合肥:黄山书社《官箴书集成》本1997年版,第83页。
    ③(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十七》,北京:中华书局影印万有文库十通本,1986年版。
    ④(元)脱脱:《宋史》卷二○○,《刑法志二》,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11月第一版,第4997页。
    ⑤《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7页。
    ⑥《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7页。
    ⑦《宋史》卷二00,《刑法志二》,第4998页。
    ⑧《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7页。
    ①郭东旭:《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585页。
    ②《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71页。
    ③《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第148页。
    ④(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大理寺畏事审刑院》,中华书局点校本,1989年版,第57页。
    ⑤(宋)楼钥:《攻媿集》卷二七《缴刑部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再版。
    ⑥《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三》,第50页。
    ①(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宋会要》)职官五之五九至六○,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版。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乾德二年正月甲辰,北京:中华书局点标本2004年第二版,第120页。
    ③宗福邦、萧海波等主编:《故训汇纂》“力”部,第2481页。
    ④宗福邦、萧海波等主编:《故训汇纂》“革”部,第250页。
    ①(明)黄淮、杨士奇等编:《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推司不得与法司议事札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9年版,第2850页。
    ②《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推司不得与法司议事札子》,第2850页。
    ③《宋会要》职官五之五九。
    ①(宋)窦仪:《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薛梅卿点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44页。
    ②陆有殉、辛子牛注释:《折狱新语》前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3页。
    ③《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刘行简《乞令县丞兼治狱事》,第2851页。
    ④《宋会要》刑法三之八七。
    ⑤《宋会要》刑法三之五五。
    ①《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五《刑狱门四·验尸》,第799页。
    ②《宋会要》职官四八之九二。
    ③《宋会要》职官四八之七一。
    ④(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见《说郛三种》卷八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版。
    ⑤《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⑥《宋会要》职官四八之三二。
    ⑦《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⑧《宋会要》刑法四之八八。
    ⑨《宋会要》职官四八之一○五。
    ⑩(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四《诸县推法司》,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第765页。
    11《宋史》卷一六七,《职官七》,第3973页。
    12《宋史》卷一六七,《职官七》,第3974页。
    ①贾文龙:《宋朝州级属官司法职能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9-40页。
    ②《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考一七》。
    ③《宋史》卷一六七《职官七》,第3976页。
    ④《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一七》。
    ⑤《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⑥《宋会要》刑法六之四。
    ⑦《宋史》卷三三三,《余良肱传》,第10715-10716页
    ⑧《宋朝州级属官司法职能研究》,第42页。
    ⑨《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考一七》。
    ⑩《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六》,第3942页。
    11《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六》,第3942页。
    12《宋会要》刑法五之二。
    13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五四。
    ②《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刘行简:《乞令县丞兼治狱事》。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天禧元年八月丁丑,第2076页。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三《刑狱门四·决遣》,第774页。
    ⑤《宋代司法制度》,第42页。
    ⑥《宋会要》职官四五之四二。
    ⑦《文献通考》卷六一,《职官考十五》。
    ⑧《文献通考》卷六一,《职官考十五》。
    ⑨《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第3967页。
    ①《宋代司法制度》,第41页。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景德四年七月癸巳,第1477页。
    ③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60-204页。
    ①郭东旭:《论南宋的越诉法》载《宋朝法律史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353页。
    ②《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③《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府从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页。
    ④(宋)宋慈著、杨奉琨校译:《洗冤集录校译》卷一《检覆总说下》,北京: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第27页。
    ⑤姜丽蓉译注:《洗冤集录》,“导言”,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页。
    ①《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0页。
    ②《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1页。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建隆三年三月丁卯,第63页。
    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七,元祐元年五月甲子,第9163页。
    ⑤(宋)庄绰:《鸡肋编》卷下,《安鼎论大辟人数及详复沿革》,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版,第97页。
    ⑥《洗冤集录》自序,第1页。
    ⑦《洗冤集录》自序,第1页。
    ⑧马洪根:《中国侦查史》,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
    ①(宋)江少虞撰:《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五,《刑部主判详复法直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06页。
    ②《文献通考》卷一六六,《刑考五》。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淳化二年八月乙卯,第718页。
    ④《文献通考》卷五六,《职官考十》。
    ⑤《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第3900页。
    ⑥《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第3899页。
    ⑦《宋会要》职官二四之六。
    ⑧《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七至八。
    ⑨《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第3900页。
    ⑩《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第3900页。
    11《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第3900页。
    12《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一二。
    13《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一二。
    14《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二四。
    15《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二四。
    16《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一八。
    ①《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三○。
    ②《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二四。
    ③《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三三。
    ④《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五,《大理狱非得旨不得送理官宅》,第129页。
    ⑤《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三二。
    ⑥《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5002页。
    ⑦《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4页。
    ⑧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⑨《文献通考》卷五三,《职官考七》。
    ⑩《宋会要》职官五五之二三。
    11《宋史》卷一六四,《职官考四》,第3869页。
    12《宋会要》职官十七之九。
    13《宋史》卷一六四,《职官考四》,第3872页。
    ①《宋会要》职官五五之四至五。
    ②《文献通考》卷一六六,《刑考五》。
    ③《宋会要》职官一七之八至九。
    ④《宋会要》职官一七之三。
    ⑤《宋会要》职官五五之一
    ⑥《宋代官制辞典·御史台门》,第385页。
    ⑦《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7页。
    ⑧《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第10801页。
    ⑨《文献通考》卷一六六,《刑考五》。
    ⑩《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6页。
    ①郭东旭:《论北宋贼盗重法》载《宋代法律史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②《论北宋贼盗重法》,第124页。
    ③参见孟昭华:《中国灾荒史记》,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312页。
    ④(宋)刘敞:《公是集》卷四○《患盗论》,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⑤《宋史》卷二六四,《薛居正传》,第9109页。
    ⑥参见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郑迎光:《宋代治安问题初探》,河北大学2007年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6-17页。
    ①郭东旭著:《论北宋贼盗重法》,第124页。
    ②参见何竹淇:《两宋农民战争史料汇编》;郑迎光:《宋代治安问题初探》,河北大学2007年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第17-18页。
    ③郭东旭著:《论北宋贼盗重法》,第124页。
    ④(宋)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二,《母子不法同恶相济》,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第471-472页。
    ⑤《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二《豪横》,第452。
    ⑥《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二《豪横》,第452。
    ⑦《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7页。
    ⑧《宋史》卷三一九,《曾巩传》,第10390页。
    ⑨《折狱龟鉴》卷五,《惩恶·薛颜》,第248页。
    ⑩《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四,《因争贩而斗殴》,第529页。
    ①(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严禁蒲搏》,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第16页。
    ②(宋)张方平:《乐全集》卷二一,《论京东西河北百姓传习妖教事》,台北:商务印书馆影音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③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的问题》,河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9页。
    ④贾文龙:《宋代秘密宗教与法禁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57页。
    ⑤(宋)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北京:中华书局点校《陆游集》本,1976年版,第2015页。
    ⑥《宋会要》刑法二之一二○。
    ①《宋会要》刑法二之一一一。
    ②《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③参见郭东旭:《论宋代秘密宗教与法禁》,载《宋代法律史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192页。
    ④《文献通考》卷一七○,《刑考九》。
    ⑤《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⑥《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⑦《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⑧《文献通考》卷一七○,《刑考九》。
    ⑨《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⑩《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
    ①郭东旭:《论北京贼盗重法》,载《宋代法律史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134页。
    ①(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年版,第61页。
    ②(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四,《陈叔文》,见朱易安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③(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临淄麻氏》,第112页。
    ④(宋)张思政:《括异志》卷二十《虐杀弟妹》,见《说郛三种》卷四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24页。
    ⑤(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三),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⑥(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中,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298页。
    ①(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林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页。
    ②(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十一之一,《丞相范忠宣公》,见朱杰人等编《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23页。
    ③(宋)洪迈:《夷坚丁志》卷第三《南丰主簿》,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第562页。
    ④(宋)张师正:《倦游杂录》卷下《杨孜诡谋杀情妇》,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60页。
    ⑤(宋)范公偁:《过庭录·明法者论命案》,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第341页。
    ⑥《夷坚志补》卷第五,《双流壮丁》,第1593页。
    ⑦《夷坚志补》卷第十三,《新城县贼》,第1668页。
    ⑧《宋史》卷二○一,《刑法志三》,第5010页
    ①《宋史》卷二○一,《刑法志三》,第5013页
    ②《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5页。
    ③《青琐高议》前集卷四,《王宝传》,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④《夷坚三志己》卷第六,《张四杀倡》,第1348页。
    ⑤(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八,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第203页。
    ⑥《夷坚甲志》卷第十三,《马简冤报》,第116页。
    ⑦《夷坚甲志》卷第十五《犬齿张三首》,第130页。
    ⑧(宋)钱功撰:《澹山杂识》三卷《族婶凶虐》,见《说郛三种》卷二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3页。
    ①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四,《王寂传》,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二),第44页。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十一之三,《丞相苏公》,第749页。
    ③(宋)章炳文撰:《搜神秘览》,卷上《王旻》见《全宋笔记》第三编(三),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④(宋)陆游:《家世旧闻》卷上,《楚公平句容冤狱》,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3年版,第197页。
    ⑤(宋)赵令畴:《续墨客挥犀》卷四,《有气岸》,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6年版,第449页。
    ⑥《鸡肋编》卷下,《淮阴节妇传略》,第98页。
    ①《夷坚志补》卷第五,《张客浮沤》,第1590页。
    ②《夷坚支景》卷第一,《员一郎马》,第884页。
    ③《夷坚志补》卷第五,《闻人邦华》,第1592页。
    ④《夷坚丁志》卷第十一,《蔡河秀才》,第630页。
    ⑤《夷坚丙志》卷五,《兰溪狱》,第407页。
    ⑥《夷坚甲志》卷第八,《金刚灵验》,第67页。
    ⑦《夷坚乙志》卷第五,《宋固杀人报》,第223。
    ⑧《夷坚乙志》卷第三,《浦城道店蝇》,第204页。
    ①《夷坚志景》卷第一,《江陵村侩》,第883页。
    ②《梦溪笔谈》卷十一,《人事二》,第89页。
    ③(宋)杨亿撰:《杨文公谈苑·相州部民张某》,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38-539页。
    ④《鸡肋编》卷中,《中原避祸南方者遭遇之惨》,第64页。
    ⑤《夷坚三志己》卷第五,《李持司法》,第1340页。
    ⑥《夷坚支庚》卷第三,《莆田人海船》,第1157页。
    ⑦《夷坚支庚》卷第五,《辰州监押》,第1176页。
    ⑧《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6页。
    ⑨《夷坚三志己》卷第五,《朱妾眄眄》,1341页。
    ①(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十四卷《人事妒》见《说郛三种》卷三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52页。
    ②(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下,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782页。
    ③(宋)赵与时:《宾退录》,《金门羽客食人肉》,见《说郛三种》卷二十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16页。
    ④《宾退录》,《金门羽客食人肉》第416页。
    ⑤《夷坚志补》卷第八,《京师浴堂》,第1625页。
    ⑥(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三,《梁上君子》,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第70页。
    ⑦(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五,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7年版,第70页。
    ①《夷坚支癸》卷第三,《闻人氏事斗》,第1244页。
    ②《夷坚丁志》卷第三,《谢花六》,第562页。
    ③(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十一之三,《丞相苏公》,第749页。
    ④(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游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6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察盗·彭思永》,第357。
    ⑥《夷坚甲志》卷第十四,《黄主簿画眉》,第125页。
    ⑦《夷坚支庚》卷第七,《莲湖土地》,第1186页。
    ⑧《癸辛杂识》续集上《成都恶事》,第141页。
    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9年版,第73页。
    ⑩(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十二之二,《枢密王公》,第774页。
    ①(宋)蒋津:《苇航纪谈》,见《说郛三种》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页。
    ②(宋)李元纲:《厚德录》四卷,见《说郛三种》卷九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64页。
    ③(宋)彭口:《墨客挥犀》卷六,《盗绢被执》,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第345页。
    ④(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二,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6年版,第18页。
    ⑤《夷坚支甲》卷第八《隗六母》,第776页。
    ⑥(宋)陈襄:《古灵集》附《陈先生祠堂记》,《宋集珍本丛刊》本,北京:线状书局影印南宋刻本,2004年版。
    ⑦《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九之八《待制王公》,见《朱子全书》第298页。
    ⑧(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见《全宋笔记》第三编(十),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
    ⑨(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六,《王平为司理,不阿旨以杀无辜》,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1年版,第149页。
    ⑩《青琐高议》后集卷四,《羊童记》,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11《夷坚支乙》卷第九《全椒猫犬》,第865页。
    ①《夷坚三志辛》卷第九《桃源凶盗》,1451页。
    ②《夷坚支癸》卷第一《乐清鲍贵》,第1225页。
    ③(宋)黄修复:《茅亭客话》卷四《刘长官》,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一),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
    ④(宋)张师正:《倦游杂录·道人诈骗张杲卿》,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60页。
    ⑤《夷坚丙志》卷第十三,《长乐海寇》,第480页。
    ⑥《夷坚志补》卷第五,《楚将亡金》,第1594页。
    ①苏轼:《东坡志林》卷三,《贼盗》,第69页。
    ②《夷坚乙志》卷第九,《二盗自死》,第260页。
    ③《涑水记闻》卷十五,《相州狱》,司马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26页。
    ④《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九之三,《内翰苏文忠公》,第669页。
    ⑤《夷坚丙志》卷第十九,《朱通判》,第524页。
    ⑥《夷坚丙志》卷第十三,《兰姐》,第473页。
    ⑦(宋)孙升:《孙公谈圃》,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一),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页。
    ⑧《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九之四,《御史中丞李恭公》,第278页。
    ①(宋)李元纲《厚德录》四卷,见《说郛三种》卷九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3页。
    ②《夷坚丁志》卷第十一《霍将军》,第633页。
    ③《青琐高议》后集卷四,《龚球记》,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④(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中,《桐庐一民兼并刻薄》,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4年版,第29页。
    ①(宋)张师正:《倦游杂录·诈修庙》,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64页。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四之四,《集贤学士刘公》,第489页。
    ③《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十之一,《丞相康国韩献肃公》,第686页。
    ④周密:《癸辛杂识》后集,《赵孟桂》,第92页。
    ⑤《墨客挥犀》卷二《无赖子》,第297页。
    ⑥《宋史》卷四二七,《程颢传》,第12716页。
    ⑦《水浒传》中张横即以此手段谋生计。
    ①《齐东野语》卷二十,《莫氏别室子》,第365页。
    ②《夷坚丁志》卷第十七,《淳安氏》,第681页。
    ①《夷坚志补》卷第五,《湖州姜客》,第1595页。
    ②(宋)杨和甫:《行都纪事》卷二,见《说郛三种》卷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③《夷坚支景》卷第三,《王武功妻》,第902页。
    ④(宋)文莹:《续湘山野录·张秉知冀州》,第69页。
    ⑤(宋)庞元英:《谈薮》附录,见《全宋笔记》第二编(四),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①《齐东野语》卷十,《黄子由夫人》,第183页。
    ②(宋)王铚:《默记》卷下,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版,第47页。
    ③(宋)张舜民:《画墁录》,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7页。
    ④《夷坚丁志》卷第二,《张通判》,第549页。
    ⑤《夷坚三志已》卷第五,《邢监酒刃妻》,第1341页。
    ⑥宋)钱惟演:《玉堂逢辰录》卷二,见《说郛三种》卷二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6页。
    ⑦《夷坚支癸》卷第四,《郑四妻子》,第1252页。
    ⑧《夷坚丁志》卷第七,《大庚疑讼》,第598页。
    ①(宋)蒋津:《苇航纪谈》卷五,见《说郛三种》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页。
    ②(宋)岳珂:《桯史》卷一《南陔脱帽》,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版,第5页。
    ③《挥麈录·三录》卷之二,《李夫人尽获群贼》,第249页。
    ④《青琐高议》前集卷三,《郑路女》,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⑤《夷坚志补》卷第八,《真珠族姬》,第1624页。
    ⑥《夷坚甲志》卷第十,《谭氏节操》,第84页。
    ⑦宋)范镇:《东斋记事》卷三,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版,第25页。
    ⑧《杨文公谈苑·侯舍人》,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59页。
    ①《夷坚志补》卷第三,《黄汝楫》,第1569页。
    ②《墨客挥犀》卷二,《杀人祭神》,第294页。
    ③《谈薮》,见《全宋笔记》第二编四,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④《夷坚志庚》卷第四《李成忠子》,第1166页。
    ⑤(宋)蔡倏:《铁围山丛谈》卷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6年版,第105页。
    ①《铁围山丛谈》卷第六,第104页。
    ②(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晏元献墓被盗甚酷》,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第181页。
    ③《东轩笔录》卷之七,第78页。
    ④《齐东野语》卷九,《王公衮复仇》,第164页。
    ⑤《东轩笔录》卷之八,第88页。
    ⑥(宋)方勺:《泊宅编》卷二,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7年版,第12页。
    ⑦《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九之八,《待制王公》,第297页。
    ⑧《挥麈余话》卷之二,《九江舟中盗铸钱》,第326页。
    ⑨《折狱龟鉴》卷四,《议罪·赵抃》,第213页。
    ①《癸辛杂识》别集卷下,《伪号》,第299页。
    ②《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五之五,《参政蒋文忠公》,第162页。
    ③《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二之一,《丞相韩国富文忠公》,第394页。
    ④《三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五之二,《参政赵清献公》,第504页。
    ⑤《程史》卷四,《九江二盗》,第42页。
    ⑥《桯史》卷十一,《番禺海獠》,第125页。
    ①《桯史》卷十二,《猫牛盗》,第137页。
    ②《铁围山丛谈》卷第二,第40页。
    ③(宋)张知甫:《可书·猢狲为盗》,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18页。
    ④《谈薮》,见《全宋笔记》第二编(四),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07页。
    ①(宋)费衮:《梁豁漫志》卷十,《江东丛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119页。
    ②《梁溪漫志》卷十,《俚语盗智》,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2-3443页。
    ③《夷坚志补》卷第八,《郑主簿》,第1620页。
    ④《夷坚支乙》卷第八,《江牛屠》,第860页。
    ①《桯史》卷第五,《安庆张寇》,第54页。
    ②(宋)李略撰:《该闻录》卷中《李畋》,见《说郛三种》第49页。
    ③《后山谈丛》卷二,第36页。
    ④《挥麈余语》卷之二,《南都老盗自陈》,第318页。
    ⑤《却扫编》卷下,第165页。
    ⑥《梁豁漫志》卷十,《俚语盗智》,第3442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辩诬·程戡》,第165页。
    ②《三朝名臣言行录》卷四之一,《枢密胡文恭公》,第466页。
    ③《挥麈前录》卷之四,《张逸知蜀,断政如神》,第35页。
    ④《夷坚乙志》卷第四,《张文规》第211页。
    ⑤《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5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李绎》,第282页
    ⑦(宋)赵公偁:《过庭录·七伯祖发七仙观主罪》,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7页。
    ⑧《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余献卿》,第281页。
    ⑨《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孙长卿》,第283页。
    ①(宋)赵葵:《行营杂录·致方悟祖宗远略》,见(明)陆楫《古今泛海》卷一二四,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②《折狱龟鉴》卷六《证慝·李南公》,第331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察奸·朱寿隆》,第284页。
    ④(宋)江休复:《江邻几(嘉祐)杂志》,见《全宋笔记》第一编(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⑤《夷坚志补》卷第六,《安仁佚狱》,第1602页。
    ①《齐东野语》卷十,《俞侍郎执法》,第180页。
    ②《齐东野语》卷一,《张定叟失出》,第16页。
    ③《夷坚三志己》卷第三,《解忠报应》,第1325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核奸·朱寿昌》,第300页。
    ⑤《折狱龟鉴》卷六,《核奸·葛源》,第298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向纬》,第285页。
    ⑦《折狱龟鉴》卷四,《议罪·高防》,第205页。
    ①《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0页。
    ②《折狱龟鉴》卷六,《核奸·李兑》,第299页。
    ③《折狱龟鉴》卷六,《核奸·张式》,第296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核奸·范纯仁》,第301页。
    ⑤《宋史》卷三九五,《徐应龙传》,第12050-12051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察奸·黄昌》,第267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迹盗·桑怿》,第363页。
    ①文莹:《续湘山野录·内降批出事执奏定可否》,第68页。
    ②折狱龟鉴》卷五,《任颛》,第279页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四八。
    ④《宋史》卷四三二,《石介传》,第12833页。
    ⑤《折狱龟鉴》卷三,《辨诬·武行德》,第153页。
    ⑥《夷坚丙志》卷第四,《阆州通判子》,第393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任颛》,第279页。
    ②《涑水记闻》卷第六,《临淄麻氏》,第112页。
    ③《宋史》卷二九八,《蒋堂传》,第9912页。
    ④《宋会要》刑法三之一三。
    ⑤《湘山野录》卷中,《潭州守自售所搜蚌胎》,第35页。
    ⑥《宋史》卷三八七,《汪应辰传》,第11876页。
    ⑦(宋)范公偁:《过庭录·侍郎尹洛破盗案》,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版,第355页。
    ⑧《宋会要》刑法四之一。
    ⑨《宋会要》刑法四之一。
    ①《宋史》卷四四六,《苏缄传》,第13156页。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一三。
    ③《宋会要》刑法四之七一。
    ④《折狱龟鉴》卷七,《察贼·赵广汉》,第368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察盗·苏琼》,第343页。
    ⑥《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韦鼎》,第76页。
    ⑦《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蒋常》按语,第78页。
    ⑧《折狱龟鉴》卷七,《察盗·韩褒》,第315页。
    ⑨《曲洧旧闻》卷二,《祖宗置京城觇者》,第109页。
    ⑩龚延明着:《宋代官制词典》,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年版,第414页,第444页,第445页。
    11《宋史》卷二五七,《王仁赡传》,第8956页。
    12《宋史》卷三三一,《沈遘传》,第10651页。
    ①《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八之三,《参政吴正肃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②(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卷下,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0页。
    ③《宋史》卷二六六,《王举元传》,第9188页。
    ④《宋史》卷二八九,《高继勋传》,第9694页。
    ⑤《宋史》卷三二八,《李清臣传》,第10561页。
    ⑥《宋史》卷三三三,《朱寿隆传》,第10712页。
    ⑦《宋史》卷三三一,《沈遘传》,第10651页。
    ⑧《宋史》卷三九○,《莫濛传》,第11956页。
    ⑨《折狱龟鉴》卷六,《核奸·葛源》,第298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察盗·苏琼》按语,第343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韦鼎》按语,第76页。
    ③《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韦鼎》按语,第76页。
    ④《折狱龟鉴》卷七,《察贼·赵广汉》按语,第368页。
    ⑤《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韦鼎》按语,第76页。
    ⑥以上引文共见《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尹翁归》按语,第264页。
    ⑦《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三之三,《尚书张忠定公》,第91页。
    ⑧《曲洧旧闻》卷五,《曾明仲迹盗有法》,第150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察盗·苏琼》按语,第343页。
    ②“钩”,今同“钓”。
    ③以上引文共见《折狱龟鉴》卷七,《察贼·赵广汉》按语,第368页。
    ④《折狱龟鉴》卷七,《察奸·尹翁归》按语,第359页。
    ⑤郭东旭:《立赏告奸,宋代一个广泛的领域》,载于《宋史研究论丛》第九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四,元丰元年十一月乙未,第7172页。
    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八,元丰五年七月癸巳,第7879页。
    ①《宋刑统》卷二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5页。
    ②《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78页。
    ③《宋会要》兵一一之二六;《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刑考六》,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版。
    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景德四年五月癸丑,第1337页。
    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戊申,第1805页。
    ⑥《宋会要》兵一一之一一。
    ⑦《宋史卷》卷一九九(刑法一),第4976页。
    ⑧《宋会要》兵一一之一五。
    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八,元丰五年七月癸巳,第7879页。
    ⑩《宋会要》兵一三之二一。
    11郭东旭:《立赏告奸,宋代一个广泛的领域》。
    ①郭东旭:《立赏告奸,宋代一个广泛的领域》。
    ②《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2页。
    ③郭东旭:《立赏告奸,宋代一个广泛的领域》。
    ④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蛟龙大闹史家村》, 第18页。
    ⑤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26页。
    ⑥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185页。
    ⑦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92页。
    ⑧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一○二回,《王庆因奸吃官司,龚端被打师军犯》,第857页。
    ①《夷坚支甲》卷第二《吴皋保义》,第723页。
    ②张新枫主编:《刑事侦查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6-177页。
    ③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382页。
    ④《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部内容止逃亡》,第526页。
    ⑤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92页。
    ⑥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第270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惩恶·杨告》按语,第250页。
    ②《宋史》卷二六七,《赵昌言传》,第9194页。
    ③(元)郑元佑撰:《遂昌山樵杂录》,见《说郛三种》卷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47页。
    ④(宋)李纲《李纲全集》卷一九九《建炎时政记中》,长沙:岳麓书社标点本,2004年版,第1661页。
    ⑤《夷坚丙志》卷第五,《兰溪狱》,第407页。
    ①《夷坚乙志》卷第三,《蒲城道店蝇》,第205页。
    ②《夷坚支庚》卷第五,《辰州监押》,第1176页。
    ③《宋会要》刑法二之一○五。
    ④《宋史》卷三四八,《石公弼传》,第11030页。
    ⑤《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强至》,第119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辨诬·魏涛》,第171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向纬》,第285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核奸·王利》,第295页。
    ⑤《宋史》卷三五二,《唐恪传》,第11117页。
    ⑥《宋史》卷三六一,《张构传》,第11311页。
    ⑦《宋史》卷二四七,《赵子渊传》,第8746页。
    ⑧《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向敏中》,第105页。
    ①《涑水记闻》卷十二《王立》,第280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迹盗·桑怿》,第377页。
    ③《夷坚支癸》卷第一,《薛湘潭》,第1223页。
    ①《宋史》卷三三三,《葛密传》,第10704页。
    ②《宋史》卷四二四,《孙子秀传》,第12663页。
    ③《宋史》卷四三○,《张洽传》,第12785页。
    ④《宋史》卷四五○,《杨霆传》,第13258页。
    ⑤《宋史》卷四○六,《崔与之传》,第12257页。
    ⑥《齐东野语》卷十三,《老苏族谱记》,第235页。
    ⑦《夷坚支癸》卷第一,《乐清鲍贵》,第1225页。
    ⑧《夷坚支癸》卷第五,《陈泰冤梦》,第1254页。
    ⑨《夷坚三志辛》卷第一,《朱安恬狱》,第1392页。
    ①《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钱若水》,第104页。
    ②《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张保雍》,第114页。
    ③《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蔡高》,第127页。
    ④《折狱龟鉴》卷三,《辨诬·方偕》,第161页。
    ⑤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58页。
    ⑥《折狱龟鉴》卷六,《张举烧猪》,第15页。
    ⑦(宋)张知甫:《可书·李鼎听讼明敏》,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01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孙沔》,第254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谲贼·陆云》,第381页,又见《江南通志》卷六一《泰和志》
    ③《折狱龟鉴》卷五,《察奸·李杰》按语,第275页。
    ④《涑水记闻》卷一六四,《胡顺之》,第110页。
    ⑤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7页。
    ⑥《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孙亮》第138页。
    ⑦《折狱龟鉴》卷六《证慝·李惠》按语,第325页
    ⑧《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张楚金》第145页。
    ⑨《夷坚志补》卷第九《胡乞买》,第1631页。
    ①(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93页。
    ②《过庭录·刘商父惩狱吏》,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
    ③《宋史》卷四五○《唐震传》,第13260页。
    ④《过庭录·侍郎尹洛破盗案》,第355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张异》,第282页
    ②《夷坚支庚》卷第三,《莆田人海船》,第1157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俞献卿》,第281页。
    ④《谈薮》,第207页。
    ⑤《宋史》卷三三三,《单煦传》,第10714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察贼·张咏》,第373页。
    ②《折狱龟鉴》卷三,《鞫情·陈枢》,第182页。
    ①《折狱龟鉴》卷六,《证慝·韩亿》,第329页。
    ①张全民:《郑克法律思想初探》,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6期,第54页。
    ②(汉)许慎:《说文解字》“言部”,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56页
    ③(春秋)孔丘:《论语》卷二十九,《宪问》,见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979页。
    ④(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第十一》,见(清)王先慎:《韩非子集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4页。
    ⑤(春秋)庄周:《庄子》卷十下《天下第三十三》,见(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079页
    ⑥(战国)荀况:《荀子》卷第四,《儒教篇第八》,见(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9页
    ⑦《折狱龟鉴》卷六,《擿奸·薛宣》,第314页。
    ⑧《折狱龟鉴》卷六,《擿奸·黄霸》,第312页。
    ①《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李崇》,第68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李崇》按语,第68页。
    ③《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御史》,第142页。
    ④《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御史》,第142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谲贼·刘崇龟》,第385页。
    ⑥《折狱龟鉴》卷七,《谲盗·高谦之》,第365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谲贼·杨津》,第382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谲贼·杨津》按语,第382页。
    ③《折狱龟鉴》卷七,《谲盗·慕容彦超》,第365页。
    ④《折狱龟鉴》卷七,《察盗·张敞》,第340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迹盗·高湝》,第361页。
    ⑥《折狱龟鉴》卷七,《迹盗·高浟》,第360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张行岌》,第147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蒋常》,第78页。
    ③《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庄遵》,第49页。
    ④《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庄遵》按语,第49页。
    ⑤《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刘崇龟》,第89页。
    ⑥《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刘崇龟》,第89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鞫情·王璥》,第180页。
    ②《折狱龟鉴》卷三,《鞫情·陈枢》按语,第182页。
    ③《折狱龟鉴》卷六,《核奸·国渊》,第291页。
    ④《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孙沔》,第254页。
    ①《宋史》卷四○一,《刘宰传》,第12167页.
    ②《折狱龟鉴补》卷四《犯盗·潜志盗背》,第489页
    ③《宋史》卷四八○,《钱惟济传》,第13913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核奸·国渊》,第291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谲盗·陈述古》,第367页。
    ①《折狱龟鉴补》卷四,《犯盗·食囚知凶》,第496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迹贼·桑怿》,第377页。
    ③《折狱龟鉴》卷七,《钩慝·包拯》,第339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擿奸·黄霸》,第313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谲贼·刘崇龟》,第385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安重荣》,第245页。
    ④《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御史》,第142页。
    ⑤《折狱龟鉴》卷三,《鞫情·陈枢》,第182页。
    ⑥《折狱龟鉴》卷七,《谲盗·陈述古》,第367页。
    ①《过庭录·侍郎尹洛破盗案》,第355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谲贼·刘崇龟》,第385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擿奸·黄霸》,第312页。
    ④《折狱龟鉴》卷七,《钩慝·李崇》,第333页。
    ⑤《折狱龟鉴》卷六,《察慝·高柔》,第316页。
    ⑥(清)胡文炳:《折狱龟鉴补》卷二,《犯奸上·见形知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⑦《折狱龟鉴》卷六,《证慝·欧阳哗》,第327页。
    ⑧《折狱龟鉴》卷七,《谲贼·刘崇龟》,第385页。
    ①《夷坚丙志》卷第十二,《僧法恩》,第470页。
    ②《折狱龟鉴》卷六,《核奸·任术》,第308页。
    ③《折狱龟鉴》卷七,《迹贼·桑怿》,第378页。
    ④《折狱通鉴》卷五,《察奸·黄昌》第267
    ⑤《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韦鼎》第76
    ⑥以上引文见(明)佚名《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见邓启铜点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①《夷坚丙志》卷第十二,《僧法恩》,第470页。
    ②《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孙沔》第254页。
    ③《三十六计》第十七计,第109页。
    ④《三十六计》第十六计,第106页。
    ⑤《三十六计》第十六计,第107页。
    ⑥《折狱龟鉴补》卷四,《犯盗·盗断牛舌》,第499页。
    ①《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第128页。
    ②《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第129页。
    ③《折狱龟鉴补》卷五,《杂犯上·徐诛悍卒》,第718页。
    ④《折狱龟鉴补》卷二,《杂奸上·笼僧沉江》,第172页。
    ⑤《三十六计》第八计,第90页。
    ⑥《三十六计》第八计,第91页。
    ⑦《夷坚乙志》卷第十六,《何村公案》,第323页。
    ①《三十六计》第四计,第82页。
    ②《三十六计》第四计,第83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惩恶·杨告》,第250页。
    ④《折狱龟鉴补》卷五,《杂犯上·立诛判卒》,第728页。
    ⑤《三十六计》第六计,第86页。
    ⑥《三十六计》第六计,第87页。
    ⑦《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第99页。
    ⑧《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第124页。
    ①《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第125页。
    ②《三十六计》第十三计,第100页。
    ③《三十六计》第十三计,第101页。
    ④《夷坚支癸》卷第一,《薛湘潭》,第1223页。
    ⑤《三十六计》第七计,第88页。
    ⑥《三十六计》第七计,第89页。
    ①《涑水记闻》卷第七,《辨僧冤狱》,第139页。
    ②《宋史》卷四三○,《黄榦传》,第12777页。
    ③《三十六计》第一计,第76页。
    ④《三十六计》第一计,第77页。
    ⑤《宋朝事实类苑》卷二十三《官政治绩·王立》,第280页。
    ⑥《折狱通鉴》卷七,《迹贼·桑怿》,第377页。
    ①(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附《寄簃文存》卷六《无冤录序》,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213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第185页。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3页。
    ③《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6-187页。
    ④《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6页。
    ⑤《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9页。
    ⑥《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8页。
    ⑦《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8页。
    ⑧《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9页。
    ⑨贾静涛主编:《中国古代法医学史》,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⑩《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56页。
    11《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4-275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203页。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3页。
    ③《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4页。
    ④《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厩苑律》,第33页。
    ⑤《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7-268页。
    ⑥《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4-265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0-272页。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0-272页。
    ③《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54页。
    ④《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贼律》,第176页。
    ⑤《张家山汉简》《贼律》,见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7页。
    ⑥《张家山汉简》《贼律》,第28-32页。
    ⑦《张家山汉简》《贼律》,第34页。
    ①《历代判例判牍》《奏谳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②《张家山汉简》《贼律》,第20页。
    ③《张家山汉简》《贼律》,第23页。
    ④《张家山汉简》《贼律》,第24页。
    ⑤《张家山汉简》《贼律》,第26页。
    ⑥《历代判例判牍》《奏谳书》,第62-63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4-275页。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4-265页。
    ③《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7-268页。
    ④《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0-272页。
    ⑤《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59页。
    ⑥《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54页。
    ⑦《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4-275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3页。
    ②《张家山汉简》《具律》,第82页。
    ③《中国古代法医学史》,第27页。
    ④(唐)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卷二五,《诈伪律·诈病死伤检验不实》,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09页。
    ⑤《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4页。
    ⑥《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厩苑律》,第33页。
    ⑦《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3页。
    ⑧《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4-265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70-272页。
    ②以上引文共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第267-268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8-189页。
    ②(东汉)班固:《汉书》卷八三,《薛宣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版,第3795页。
    ③《历代刑法考》《汉律摭遗》卷五,第1467页。
    ④《历代刑法考》《汉律摭遗》卷五,第1467页。
    ⑤《历代刑法考》《无冤录序》,第2213页。
    ⑥《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3页。
    ⑦《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8-190页。
    ⑧《张家山汉简》《贼律》,第34页。
    ①唐代采取以致伤工具为标准的伤情分类:“诸斗以兵刃斫射人不著者,杖一百。”注云:“兵刃,谓弓、箭、刀、稍、矛、矛赞之属。”见《唐律疏议》卷二一《斗讼律·兵刃斫射人》,第416页。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241-242页。
    ③《春秋左传正义》卷三○《襄公七年》,见《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清刻本,1980年版。
    ④刘俊文主编:《唐律疏议笺解》,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482页。
    ⑤贾静涛主编:《中国古代法医学史》,第31-32页。
    ⑥贾静涛主编:《中国古代法医学史》,第32页。
    ⑦参见朱红林、张家山主编:《汉简二年律令集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⑧《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第183页。
    ①《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第76-77页。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第148页。
    ③《张家山汉简》《贼律》,第32页。
    ④《居延新简》EPS4T2·100,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版。
    ⑤《汉书》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第568页。
    ⑥《历代判例判牍》《奏谳书》,第33页。
    ⑦《唐律》规定:“诸保辜者,手足殴伤人,限十日,以他物殴伤人者限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者限三十日,折跌支体破骨者五十日。”见《唐律疏议》卷二一,《斗讼律·保辜》,第420页。
    ①张新枫主编:《刑事侦查教材》,警官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102页。
    ②《唐律疏议》卷二五,《诈伪律·诈病死伤检验不实》,第509页。
    ③《唐律疏议》卷二一,《斗讼律·保辜》,第420页。
    ④《唐律疏议》卷二一,《斗讼律·同谋不同谋殴伤人》,第421页。
    ⑤《唐律疏议》卷二一,《斗讼律·斗殴伤人》,第419页;兵刃斫射人,第416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四。
    ②《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1页。
    ③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28页。
    ①(宋)宋慈:《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1页。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二。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④《宋会要》刑法六之一。
    ⑤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8-219页。
    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开宝二年八月己卯,第230页。
    ①以上引文共见《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0页。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二。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一。
    ④《宋会要》刑法六之二。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二。
    ⑥《宋会要》刑法六之七。
    ⑦《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6页。
    ①《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8页。
    ③《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2-5页。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⑤《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0页。
    ⑥《宋会要》刑法六之二。
    ⑦《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29页。
    ①《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1页。
    ②《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一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四。
    ⑥《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三。
    ②《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4页。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1页。
    ⑤《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28页。
    ⑥《宋刑统》卷二五,《诈伪律·检验病死伤不实》,第456页。
    ⑦《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⑧《宋会要》刑法六之一
    ①《宋刑统》卷一一,《职制律·枉法赃不枉法赃》,第199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2页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2页。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⑤《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9页。
    ⑥《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①《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798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2-23页。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1页。
    ①以上引文共见《洗冤集录》卷五,《验状说》,第165页。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七。
    ③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第218-219页。
    ④郭东旭主编:《宋代法制研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65-566页。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七。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五。
    ①杨殿升主编:《刑事侦查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②张玉镶、文盛堂主编:《当代侦查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③黄道诚:《先秦至汉代的司法检验论略》,《河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64-69页。
    ④《折狱龟鉴》卷二,《辨诬·程戡》,第165页。
    ①《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程琳》,第118页。
    ②马洪根主编:《中国侦查史》,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③《洗冤集录》卷二,《验未埋瘗尸》,第68页。
    ④《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1-22页。
    ⑤《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3页。
    ⑥《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4-95页。
    ①《洗冤集录》卷三,《溺死》,第102页。
    ②《洗冤集录》卷四,《火死》,第124页。
    ③以上引文共见《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27-30页。
    ④《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3页。
    ⑤《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3页。
    ⑥《洗冤集录》卷二,《妇人》,第57页。
    ⑦《洗冤集录》卷二,《妇人》,第58页。
    ⑧《洗冤集录》卷二,《验未埋瘗尸》,第68页。
    ①《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4页。
    ②《洗冤集录》卷三,《溺死》,第103页。
    ③《洗冤集录》卷三,《溺死》,第103页。
    ④《洗冤集录》卷四,《尸首异处》,第122页。
    ⑤《洗冤集录》卷五,《验状说》,第165页。
    ⑥《洗冤集录》卷五,《验状说》,第165页。
    ⑦《洗冤集录》卷二,《验未埋瘗尸》,第68-69页。
    ⑧《洗冤集录》卷二,《疑难杂说下》,第40-41页。
    ⑨《洗冤集录》卷五,《验状说》,第165页。
    ⑩《洗冤集录》卷五,《验状说》,第165页。
    ①《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2页。
    ②以上引文共见《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0-95页。
    ③《洗冤集录》卷四,《火死》,第124页。
    ④《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3页。
    ①以上引文共见《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2-93页。
    ②《洗冤集录》卷三,《被打勒死假作自缢》,第98页。
    ③《洗冤集录》卷三,《被打勒死假作自缢》,第98页。
    ④《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4-35页。
    ⑤《洗冤集录》卷三,《溺死》,第102页。
    ⑥《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3页。
    ⑦《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5页。
    ⑧《洗冤集录》卷五,《跌死》,第141页。
    ⑨《洗冤集录》卷五,《塌压死》,第142页。
    ⑩《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2页。
    11《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2页。
    12《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5页。
    13《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5页。
    ①《洗冤集录》卷一,《检复总说上》,第22页。
    ②《洗冤集录》卷四,《杀伤》,第118页。
    ③《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3页。
    ④《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3页。
    ⑤《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下》,第39-40页。
    ⑥《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4页。
    ⑦《洗冤集录》卷三,《检覆总说上》,第23页。
    ⑧《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3页。
    ⑨《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3-94页。
    ⑩以上引文共见《洗冤集录》卷三,《溺死》,第100-101页。
    11《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2页。
    12《洗冤集录》卷二,《验未埋瘗尸》,第68页。
    13《洗冤集录》卷四,《杀伤》,第120页。
    14《洗冤集录》卷五,《虎咬死》,第148页。
    ①《洗冤集录》卷五,《虎咬死》,第148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1-22页。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第801页。
    ④《洗冤集录》卷三,《溺死》,第103页。
    ⑤《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4页。
    ⑥杨殿升主编:《刑事侦查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126页。
    ①杨殿升主编:《刑事侦查学》,第127-128页。
    ②《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4页。
    ③《洗冤集录》卷三,《自缢》,第94页。
    ④张玉镶、文盛堂:《当代侦查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⑤《洗冤集录》卷五,《醉饱后筑踏内损死》,第150页。
    ⑥《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29页
    ①杨殿升主编:《刑事侦查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144页。
    ①以上引文共见《汉书》卷一,《高帝纪下》,颜师古注,第67页。
    ②《宋史》卷六十五,《五行三》,第1421页。
    ③《文献通考》卷六三,《职官考一七》,。
    ④《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第3982页。
    ⑤《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第3978页。
    ⑥《宋会要》职官四八之六七。
    ⑦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页。
    ①《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第3982页。
    ②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172页
    ③《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第3982页。
    ④《宋会要》职官四八之一二三。
    ⑤《宋会要》职官四九之二。
    ⑥《宋会要》职官四八之六五。
    ⑦《宋会要》职官四八之八二。
    ⑧《宋会要》职官四八之六五。
    ⑨《宋代司法制度》,第181页。
    ⑩《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6页。
    11《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7页。
    ①《宋史》卷二八七,《李纮传》,第9653页。
    ②《宋史》卷三一九,《刘敞传》,第10383。
    ③《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8页。
    ④《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5002页。
    ⑤《宋会要》职官二四之三三。
    ⑥《宋会要》职官四九之二。
    ⑦《宋会要》刑法二之七六。
    ⑧《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六》,第3944页。
    ⑨《宋会要》刑法二之一○九。
    ⑩《水浒全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34页。
    11《宋史》卷三○四,《范正辞传》,第10060页。
    ①(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九《司马府军墓志铭》,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再版影印本,1922年。
    ②《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0页。
    ③《宋刑统》卷二八,《捕亡律》中规定“诸被人殴击折伤以上,若盗及强奸,虽旁人皆得捕系”。
    ④《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0页。
    ⑤以上引文共见《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征人防人逃亡》,第521页。
    ⑥《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3页。
    ⑦《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3页。
    ⑧《庆元条法事类》卷六,《职制门三·批书》,第84页。
    ⑨《庆元条法事类》卷六,《职制门三·批书》,第81页。
    ⑩(宋)杜大珪编:《名臣碑传琬琰集》卷四十八,《韩忠献公琦行状》,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本,1969年版,第1097页。
    11《昼帘绪论·期限篇第十三》见《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①《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68页。
    ②《东坡志林》卷二,《记告奸事》,第28页。
    ③《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68页。
    ④《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09页。
    ⑤《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0页。
    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建隆三年十二月庚子,第76页。
    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建隆三年十二月庚子,第76页。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五四。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六,《职制门三·批书》,第84-85页。
    ④《水浒传》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第141页。
    ⑤《宋代司法制度》,第190页。
    ⑥《宋会要》职官四八之八四。
    ⑦《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孔循》,第92页。
    ①《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3页。
    ②《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3页。
    ③参见《宋会要》刑法一、二、四。
    ④《宋会要》刑法二之二。
    ⑤《宋会要》刑法二之六二。
    ⑥《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5页。
    ⑦《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移乡》,第776页。
    ⑧《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将吏追捕罪人》,第513页。
    ⑨(宋)胡太初撰:《昼帘绪论·赈恤篇第十一》,见《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⑩《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被强盗邻里不相救》,第509页。
    11《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部内容止逃亡》,第525页。
    12《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移乡》,第778页。
    ①《名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三,《妄诉以女死事诬告》,第498页。
    ②《宋刑统》卷二十八,《捕亡律·部内容止逃亡》第526页。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六九。
    ④《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应囚禁枷锁杻》,第529页。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五二。
    ⑥《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70页。
    ⑦见本章“取保候审”部分。
    ①以上引文共见《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应囚禁枷锁杻》,第530页。
    ②以上引文共见《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应囚禁枷锁杻》,第529-530页。
    ③《州县提纲》卷三,《不测入狱》,见《官箴书集成》,黄山书社影印本1997年版,第61页。
    ④《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⑤《作邑自箴》卷二,《处事》,第73页。
    ⑥《作邑自箴》卷二,《处事》,第74页。
    ⑦《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⑧《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⑨《州县提纲》卷三,《狱壁必固》,第62页。
    ⑩《州县提纲》卷三,《不测入狱》,第61页。
    11《作邑自箴》卷二,《处事》,第73页。
    ①《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②《作邑自箴》卷五,《规矩》,第82页。
    ③《州县提纲》卷三,《病囚别牢》,第61页。
    ④《州县提纲》卷三,《健讼者独匣》,第61页。
    ⑤《州县提纲》卷三,《二竞人同牢》,第61页。
    ⑥《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五,《刑狱门五·刑狱杂事》,第806页。
    ⑦《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⑧《宋史》卷二四七,《赵善俊传》,第8760页。
    ⑨《宋史》卷三○四,《范正辞传》,第10060页。
    ⑩《宋史》卷三四二,《王岩叟传》,第10891页。
    ①(宋)蒋津《苇航纪谈》,见《说郛三种》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页。
    ②杨和甫:《行都纪事》,见《说郛三种》卷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③岳珂:《程史》卷四,《九江二盗》,第42页。
    ④《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八之六,《枢密使鲁国王武恭公》,第262页。
    ⑤《折狱龟鉴》卷三,《辨诬·钱惟济》,第160页。
    ⑥《折狱龟鉴》卷七,《谲盗·慕容彦超》,第365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谲贼·柳庆》,第383页。
    ②(宋)赵叔问撰:《肯启录》,见《全宋笔记》第三编(六),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页。
    ③(宋)梅尧臣:《碧云騢》,见《全宋笔记》第一编(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④《宋史》卷六五,《五行志三》,第1420页。
    ⑤《宋史》卷二八六,《薛奎传》,第9629页。
    ⑥《宋史》卷三○○,《周湛传》,第9966页
    ⑦《宋史》卷三○八,《裴济传》,第10143页
    ⑧(元)佚名《宋史全文》卷二十七,淳熙十年九月癸末,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2页
    ⑨《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宁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103页。
    ①《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宁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103页。
    ②《水浒传》第一百零二回“王庆打死张太尉,夜走永州遇李杰”,第890页。
    ③《水浒传》第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204页。
    ④《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力,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427页。
    ⑤《五朝名臣言行录》卷第三之三,《尚书张忠定公》,第89页。
    ⑥《夷坚支庚》卷第二,《方大年星禽》,第1151页。
    ⑦《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第164页。
    ①《明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一,《弓手土军非紧切事不得辄差下乡骚扰》,第438页。
    ②《水浒传》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204页。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六九。
    ④《宋会要》刑法三之六四。
    ⑤《宋会要》刑法三之五八。
    ①《宋会要》刑法一之三二。
    ②《宋会要》刑法一之三二。
    ③《宋会要》刑法一之三二。
    ④《宋会要》刑法六之七一。
    ⑤《作邑自箴》卷三,《处事》,第75页。
    ⑥《宋会要》刑法三之五八。
    ⑦《水浒传》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204页。
    ⑧《水浒传》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204页。
    ⑨《作邑自箴》卷二,《处事》,第73页。
    ⑩《州县提纲》卷二,《用刑须可继》,第52页。
    11《作邑自箴》卷五,《规矩》,第83页。
    ①《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禁戢摊盐监租差专人之扰》,第35页。
    ②《宋会要》刑法五之三三。
    ③《作邑自箴》卷五,《规矩》,第82页。
    ④《作邑自箴》卷二,《处事》,第73页。
    ⑤《作邑自箴》卷八,《写状钞书铺约束》,第89页。
    ⑥《作邑自箴》卷八,《知县事膀》,第89页。
    ⑦《作邑自箴》卷六,《劝谕民庶榜》,第83页。
    ⑧《水浒传》二十二回,《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第204页。
    ⑨《宋会要》刑法五之四八。
    ⑨《宋会要》刑法二之八二。
    11《宋会要》刑法二之五五。
    ①《宋会要》刑法二之八七。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四四。
    ③《宋会要》刑法三之三六。
    ④《宋会要》刑法三之八六。
    ⑤《宋会要》刑法二之七八。
    ⑥《宋会要》刑法三之五八。
    ⑦《作邑自箴》卷二,《处事》,第73页。
    ⑧《宋会要》刑法二之一○三。
    ⑨《宋会要》刑法二之八二。
    ⑩《宋会要》刑法三之五七。
    11《宋会要》刑法三之五七。
    12《宋会要》刑法三之八六。
    13《宋会要》刑法三之八三。
    ①《宋会要》刑法三之八一
    ②《宋会要》刑法三之六五。
    ③《宋会要》刑法三之六五。
    ④《宋会要》刑法三之八三。
    ⑤《作邑自箴》卷五,《规矩》,第83页。
    ⑥《宋会要》刑法三之八六。
    ⑦《宋代司法制度》,第198页。
    ①《宋会要》刑法三之六四。
    ②《庆元条法事类》卷五,《职志门二·奉使》,第50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五五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五八。
    ③《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69页。
    ④《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禁约吏卒毒虐平人》,第36页。
    ⑤《州县提纲》卷二,《栅不留人》,第52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六九。
    ②《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七五。
    ④《明公书判清明集》卷十一,《责县严追》,第419页。
    ⑤《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五,《刑狱门五·部送罪人》,第793页。
    ⑥《文献通考》卷一六六,《刑考五》。
    ⑦《宋史》卷一九三,《兵志七》,第4817页。
    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哲宗元祐元年七月壬午右司谏苏辙言,第9338页。
    ⑨《宋会要》刑法六之七一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绍兴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92年版。
    ②《宋会要》刑法五之四六。
    ③(宋)黄震:《黄氏日抄》卷七十《初任吴县尉本职事由县乞放寄收人状》,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④《宋会要》刑法六之六五。
    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四,绍兴二十三年六月壬申。
    ⑥《宋会要》刑法二之一一八。
    ⑦《宋会要》刑法六之六三。
    ⑧《宋会要》刑法六之六八。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七三。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七五。
    ③《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五,《刑狱门五·刑狱杂事》,第805页。
    ④《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三,《刑狱门三·移囚》,第760页。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五一。
    ⑥《宋史全文》卷三十四,淳祐十一年三月戊寅,第2253页。
    ⑦《宋史全文》卷三十五,宝祐四年十二月壬申,第2332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五八。
    ②《宋代司法制度》,第199页。
    ③参见《宋代司法制度》,第199页。
    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绍兴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丑。
    ⑤龙宗智、杨建广:《刑事诉讼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5-276页。
    ⑥《世宗宪皇帝圣训》卷二四,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⑦(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七,《宋游道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2年版,第654页。
    ⑧《唐律疏议》卷三,《名例律·免官》,第61页。
    ⑨参见《唐律疏议》卷三,《名例律·免官》。
    ⑩《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第541页。
    11《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三,《刑狱门三·决遣》,第744页。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五一。
    ②《宋代司法制度》,第193页。
    ③《宋会要》刑法五之三六。
    ④《作邑自箴》卷三,《处事》,第75页。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四四。
    ⑥以上引文共见《州县提纲》卷三,《病囚责出》,第61页。
    ⑦《州县提纲》卷三,《病囚责出》,第61页。
    ①《宋会要》刑法五之三六。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六四。
    ③《宋会要》刑法六之六四。
    ④《宋会要》刑法六之六六。
    ⑤《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令·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9页。
    ⑥《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令·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41页。
    ⑦《昼帘绪论·治狱篇第七》。
    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天禧五年五月乙亥,第2246页。
    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三,元丰五年二月丁已,第7780页。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二,大中祥符二年十月甲子,第1642页。
    ③《宋代司法制度》,第119-120页。
    ④《宋会要》刑法一之三一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六八。
    ②《作邑自箴》卷三,《处事》,第75页。
    ③《宋会要》刑法三之五八。
    ④《宋会要》刑法三之三六。
    ⑤《宋会要》刑法六之六四。
    ①(宋)黄榦:《勉斋集》卷三三,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96年版。
    ②《宋会要》刑法三之三○。
    ③《宋会要》刑法三之三二。
    ④《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九,《求言》。
    ⑤《刑事诉讼法》,第276页。
    ①《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三,《刑狱门三·决遣》,第744-745页。
    ②《刑事诉讼配套规定》,第124页。
    ③《宋代法制史论》,第124页。
    ④《宋会要》刑法六之六○。
    ①《宋会要》刑法六之七一。
    ②《宋会要》刑法六之六三。
    ③《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应囚禁枷锁杻》,第530页。
    ①《周礼·地官·小司徒》,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②《周礼·秋官·士师》。
    ③《宋代法制研究》,第558页。
    ①《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86页。
    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景德四年十月己卯,第1500页。
    ③以上引文共见《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8页。
    ④《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42页。
    ⑤《宋代司法制度》,第261页。
    ⑥《唐律疏议》卷二九,《讯囚察辞理》,第592页。
    ①《唐律疏议》卷二九,《讯囚察辞理》,第593页。
    ②《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6页。
    ③《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8页。
    ④《宋刑统》卷三十,《断狱律·推断怀孕妇女》,第538页。
    ⑤《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6页。
    ⑥《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81页。
    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开宝八年七月丙子,第342页。
    ⑧《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八,大中祥符九年十月丙子,第2021页。
    ①《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67页。
    ②《宋史》卷二○○,《刑法志二》,第4992页。
    ③《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40页。
    ④《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第4971页。
    ⑤《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乞令县丞兼治狱事疏》。
    ⑥《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9页。
    ⑦《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9页。
    ⑧《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决罚不如法》,第545页。
    ⑨《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9页。
    ⑩《宋刑统》卷二五,《诈伪律·检验病死伤不实》,第457页。
    11《宋刑统》卷二三,《斗讼律·告反逆》,第410页。
    ①《宋代法制研究》,第558-559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96页。
    ③《折狱龟鉴》卷七,《迹贼·桑怿》,第377页。
    ④以上引文共见《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7页。
    ⑤《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第103页。
    ⑥《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罕》,第130页。
    ⑦《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沈括》,第131页。
    ①《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向敏中》,第104页。
    ②以上引文共见《宋刑统》卷二九《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8-542页。
    ③《作邑自箴》卷一,《正己》,第70页。
    ④《州县提纲》卷一,《三不行刑》、《怒不可迁》、《盛怒必忍》。
    ⑤《州县提纲》卷一,《三不行刑》,第44页。
    ⑥《州县提纲》卷一,《怒不可迁》,第45页。
    ⑦《州县提纲》卷一,《盛怒必忍》,第45页。
    ⑧《州县提纲》卷三,《详究初情》,第60页。
    ⑨《州县提纲》卷三,《入狱亲问》,第60页。
    ①《州县提纲》卷三,《事需隔问》,第60页。
    ②《作邑自箴》卷三,《处事》,第76页。
    ③(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二三,《刑法门·款辨·刑法总论》,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④《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外集》卷二三,《刑法门·款辨·刑法总论》,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⑤《宋代法制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6页。
    ⑥《东斋记事》卷三,第27页。
    ①《东斋记事》卷四,第34页。
    ②《谈薮》,第207页。
    ③(宋)方勺撰:《青溪冠轨》,见《全宋笔记》第二编(八),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④《折狱龟鉴》卷三,《鞫情·胡质》按语,第173页。
    ⑤(附于《涑水纪闻》)《温公琐语》,见《全宋笔记》第一编(七),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页。
    ⑥《折狱龟鉴》卷三,《鞫情·李南公》,第185页。
    ⑦《折狱龟鉴》卷三,《鞫情·李南公》,第185页。
    ⑧《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张尧佐》按语,第116页。
    ①《折狱龟鉴》卷六,《核奸·朱寿昌》,第300页。
    ②《孙公谈圃》,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一),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页。
    ③《齐东野语》卷二十,《台妓严蕊》,第375页。
    ④《渭南文集》卷三八,《监丞周公墓志铭》,第2362页。
    ①郭东旭:《宋代诉讼证据辨析》,见《宋代法律与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92页。
    ③《洗冤集录》卷四,《杀伤》,第137页。
    ④《洗冤集录》卷五《虎咬死》第148页。
    ⑤《梁谿漫志》卷十,《俚语盗智》,第3442页。
    ⑥《夷坚志补》卷第八,《京城浴堂》,第1625页。
    ⑦《湘山野录》卷中,《潭州守自售所搜蚌胎》,第35页。
    ⑧《续湘山野录·内降批出事执奏定可否》,第68页。
    ①《涑水记闻》卷六,《临淄麻氏》,第112页。
    ②《折狱龟鉴》卷六,《证慝·王曾》按语,第328页。
    ③《折狱通鉴补》卷四,《犯盗·治党吏盗》,第503页。
    ④《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第10801页。
    ⑤《过庭录》《七伯祖发七仙观主罪》,第317-318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任颛》,第279页。
    ⑦(宋)江修复:《江邻几杂志》,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第577页
    ①(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张怀素等谋反事觉蔡京幸免牵连》,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84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1-8页。
    ③《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2页
    ④《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5页。
    ⑤《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1-23页。
    ①《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29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下》,第30页。
    ③《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5页。
    ④《洗冤集录》卷五,《验状说》,第165页。
    ⑤《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1页。
    ⑥《庆元条法事类》卷七五,《刑狱门五·验尸》。
    ⑦《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2页
    ⑧《洗冤集录》卷一,《条令》,第2页。
    ⑨《洗冤集录》卷一,《检覆总说上》,第22页
    ⑩《洗冤集录》卷二,《妇人》,第57页。
    11《折狱龟鉴》卷六,《证匿·李南公》,第331页;卷三《辨诬·钱惟济》,第160页。
    12《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伪作坟墓取赎》,第318页。
    13《可书·李鼎听讼明敏》,第401页。
    14《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孙沔》,第254页。
    ①陈一云主编:《证据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248页。
    ②《证据学》,第257页。
    ③《折狱龟鉴》卷三,《辨诬·苏涣》,第166页。
    ④(宋)张耒:《明道杂志》,见《全宋笔记》第二编(七),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①《折狱龟鉴》卷六,《核奸·国渊》按语,第291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孙登》,第51页。
    ③《证据学》,第247-248页。
    ④《宋史》卷三三三,《余良肱传》,第10715页。
    ⑤《折狱龟鉴》卷二,《释卷下·钱冶》,第121页。
    ⑥《折狱龟鉴》卷三,《辨诬·魏涛》,第171页。
    ⑦《折狱龟鉴》卷三,《辨诬·程戡》,第165页。
    ①《证据学》,第261页。
    ②《东轩笔录》卷十,第115页。
    ③《可书·李鼎听讼明敏》,第401页。
    ④《折狱龟鉴》卷五,《惩恶·孙沔》,第254页。
    ⑤《折狱龟鉴》卷六,《证慝·张举》,第322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辨诬·王臻》,第159页。
    ②《折狱龟鉴》卷六,《核奸·葛源》,第298页。
    ③《折狱龟鉴》卷三,《辨诬·钱惟济》,第160页。
    ④《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第102页,
    ⑤《折狱龟鉴》卷二,《证慝·李南公》,第331页。
    ⑥《折狱龟鉴》卷六,《释冤下·高防》按语,第102页。
    ⑦《折狱龟鉴》卷五,《察奸·江镐》,第287页。
    ⑧《折狱龟鉴》卷五,《察奸·章频》第286页。
    ⑨《折狱龟鉴》卷五,《察奸·江镐》,第287页。
    ①(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卢彦济为黄方叔陈情获宽贷》,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版,第69-70页。
    ②(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四,《晏叔原与郑侠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版,第102页。
    ③《折狱龟鉴》卷三,《辨诬·毕仲游》,第170页。
    ④《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殉》,第122页。
    ⑤洪适:《盘洲文集》卷四一,《乞勿禁系大狱干证人札子》,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影印本,1922年版。
    ①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二,《绕州州院推勘朱超等为踢死程七五事》,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②《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向敏中》,第104页。
    ③《折狱龟鉴》卷三,《鞫情·陈枢》,第182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察慝·吕公绰》,第320页。
    ⑤《折狱龟鉴》卷六,《察慝·蔡高》,第319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张升》,第282页。
    ⑦《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孙长卿》,第283页。
    ⑧《折狱龟鉴》卷七,《察贼·乔某》,第374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察盗·何中立》,第356页。
    ②《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俞献卿》,第281页。
    ③《折狱龟鉴》卷七,《察盗·欧阳颖》,第355页。
    ④《折狱龟鉴》卷七,《察盗·彭思永》,第357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迹盗·桑怿》,第363页。
    ⑥《折狱龟鉴补》卷四,《犯盗·治滨河盗》,第490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察奸·黄昌》按语,第267页。
    ②《折狱龟鉴》卷六,《证慝·顾宪之》按语,第324页。
    ③《折狱龟鉴》卷六,《证慝·程颢》按语,第330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证慝·李处厚》按语,第331。
    ⑤郭东旭主编:《宋代法律与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4页。
    ⑥《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钱冶》,第121页。
    ⑦《折狱龟鉴》卷六,《证慝·李南公》,第331页。
    ①《折狱龟鉴》卷七,《察贼·张咏》,第373页。
    ②(明)冯梦龙着:《智囊补》卷十,《王安礼》,上海:鸿文书局影印本,1916年版。
    ③《夷坚丙志》卷第十九,《朱通判》,第524页。
    ④《夷坚丙志》卷第十三,《蓝姐》,第473页。
    ⑤《折狱龟鉴》卷七,《察盗·张敞》第340页。
    ①《夷坚支庚》卷第五,《辰州监押》,第1176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迹盗·高浟》,第360页。
    ③《夷坚丁志》卷第三,《南丰主簿》,第562页。
    ④《折狱龟鉴补》卷五,《杂犯上·核仓吏罪》,第755页。
    ⑤《折狱龟鉴》卷八,《严明·葛源》,第399页。
    ①《挥麈后录》卷七,《王兵部为尉,验亲识弓手杀人》,第171页。
    ②《洗冤集录》卷一,《疑难杂说上》,第35页。
    ③(宋)徐度:《却扫编》卷下,第4519页。
    ①《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利》按语,第110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③《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利》按语,第110页。
    ④李华:《宋代证据制度研究》,河北大学2003年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3页。
    ⑤《尚书·吕刑》,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⑥《周礼·秋官·小司冠》
    ⑦转引自《折狱龟鉴》卷七,《察盗·张允济》按语,第348页。
    ①(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三○,《刑法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第930页。
    ②《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子产》,第259页。
    ③(宋)范晔:《后汉书》卷三八,《法雄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第1278页。
    ④《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子产》按语,第259页。
    ⑤《折狱龟鉴》卷五,《察奸·荀攸》,第270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薛胄》,第272页。
    ⑦《折狱龟鉴》卷七,《察盗·苏无名》,第349页。
    ⑧《宋刑统》卷二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9页。
    ⑨(明)丘浚撰:《大学衍义补》卷一○六《详听断之法》,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版。
    ⑩《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第58页。
    11《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孙长卿》,第283页。
    12《大学衍义补》卷一○六,《详听断之法》。
    ①《州县提纲》卷二,《通愚民之情》,第48页。
    ②《州县提纲》卷二,《通愚民之情》,第48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察奸·荀攸》,第270页。
    ④《折狱龟鉴》卷五,《察奸·荀攸》,第270页。
    ⑤《折狱龟鉴》卷五,《察奸·荀攸》,第272页。
    ⑥《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第58页。;
    ⑦《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子产》按语,第259页。
    ①《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任颛》,第279页。
    ②《折狱龟鉴》卷七,《察盗·何中立》,第356页。
    ③《折狱龟鉴》卷六,《察慝·蔡高》,第319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证慝·欧阳晔》,第326页。
    ⑤《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利》,第110页。
    ⑥(宋)胡宿:《文恭集》卷三六《宋故左龙武卫大将军李公墓志铭》,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⑦(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六《尚书郎赠金紫光禄大夫毕从古行状》,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 阁四库全书本,1986年版。
    ①《折狱龟鉴》卷六,《察慝·胡质》,第318页。
    ②《折狱龟鉴》卷六,《察慝·蔡高》,第319页。
    ③《折狱龟鉴》卷六,《察慝·高柔》,第316页。
    ④《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利》按语,第110页。
    ⑤《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刘贺》,第122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子产》按语,第259页。
    ①《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②《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按语,第102页。
    ③《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按语,第102页。
    ④《折狱龟鉴》卷三,《辨诬·寇平》按语,第168页。
    ⑤《折狱龟鉴》卷三,《辨诬·苏涣》按语,第166页。
    ⑥《折狱龟鉴》卷三,《辨诬·程戡》,第165页。
    ⑦《折狱龟鉴》卷三,《辨诬·苏涣》,第166页。
    ⑧《折狱龟鉴》卷四,《议罪·胡向》,第217页。
    ⑨《折狱龟鉴》卷三,《辨诬·毕仲游》按语,第170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辨诬·苻融》按语,第141页。
    ②《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孔循》按语,第92页。
    ③《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曹摅》按语,第52页。
    ④《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曹摅》按语,第52页。
    ⑤《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⑥《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俞献卿》,第281页。
    ⑦《折狱龟鉴》卷五,《察奸·俞献卿》,第281页。
    ⑧《折狱龟鉴》卷五,《察奸·张升》,第282页。
    ①《折狱龟鉴》卷三,《辨诬·武行德》,第153页。
    ②《折狱龟鉴》卷三,《辨诬·毕仲游》,第170页。
    ③《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陈荐》,第128页。
    ④《折狱龟鉴》卷六,《核奸·范纯仁》,第301页。
    ①《折狱龟鉴》卷六,《核奸·李兑》,第299页。
    ②《折狱龟鉴》卷五,《察奸·薛向》,第288页。
    ③《折狱龟鉴》》卷五,《察奸·朱寿隆》,第284页。
    ④《北窗炙輠》卷下,第3325页。
    ⑤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
    ①《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8页。
    ②(唐)杜佑:《通典》卷一六五《刑法三》,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8年版,第4261页。
    ③《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8页。
    ④《宋刑统》卷二十九,《断狱律·不合拷讯者取众证为定》,第538页。
    ⑤《宋史全文》卷三十三,淳祐三年六月庚午,第2250页。
    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元丰六年十月癸巳,第8190页。
    ⑦《宋代法制研究》,第575-577页。
    ①已上引文见《宋刑统》卷三十,《断狱律·疑狱》,第564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曹摅》,第52页。
    ③《折狱龟鉴》卷六,《核奸·张式》,第296页。
    ④《宋刑统》卷三十,《断狱律》疑狱,第564页。
    ①《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府从事》及按语,第96页。
    ②《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府从事》及按语,第96页。
    ③《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及按语,第102页。
    ④《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及按语,第102页。
    ⑤《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及按语,第102页。
    ⑥《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高防》及按语,第102页。
    ⑦《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王利》按语,第110页。
    ⑧《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孔循》,第92页。
    ⑨《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向敏中》按语,第104页。
    ⑩《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向敏中》按语,第104页。
    ①《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向敏中》按语,第104页。
    ②《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③《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孙登》按语,第51页。
    ④《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⑤《折狱龟鉴》卷一,《释冤上·辛祥》按语,第58页。
    ⑥《州县提纲》卷三,《疑似必察》,第59页。
    ⑦《攻媿集》卷二七,《缴刑部札子》。
    ⑧《文献通考》卷一七○,《刑考九》。
    ⑨《文献通考》卷一七○,《刑考九》。
    ①《文献通考》卷一七○,《刑考九》。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版。
    [2](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武英殿本,1986年版。
    [3](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版。
    [4](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版。
    [5](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9年版。
    [6](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1997年版。
    [7](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点校本,2002年版。
    [8](宋)窦仪:《宋刑统》,薛梅卿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宋)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7年版。
    [10](宋)宋慈撰,杨奉琨校译:《洗冤集录校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11](宋)郑克:《折狱龟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校译本,1988年版。
    [12](五代)和凝原著:《疑狱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校译本,1988年版。
    [13](宋)桂万荣《棠荫比事》,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1919年版。
    [14](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9年版。
    [15](宋)洪迈:《容斋随笔》,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5年版。
    [16](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17](宋)欧阳修:《归田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18](宋)范镇:《东斋记事》,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0年版。
    [19](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0年版。
    [20](宋)刘昌涛:《芦浦笔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6年版。
    [21](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版。
    [22](宋)文莹:《湘山野录、王壶清话》,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4年版。
    [23](宋)魏泰:《东轩笔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24](宋)庄绰:《鸡肋集》,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25](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4年版。
    [26](宋)张帮基:《墨庄漫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4年版。
    [27](宋)范公偁:《过庭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28](宋)张知甫:《可书》,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29](宋)周密:《癸辛杂识》,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8年版。
    [30](宋)周密:《齐东野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3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32](宋)岳珂:《桯史》,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33](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34](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35](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9年版。
    [36](宋)姚宽:《西溪丛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3年版。
    [37](宋)陆游:《家事旧闻》,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3年版。
    [38](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年版。
    [39](宋)李廌:《师友谈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40](宋)朱弁:《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41](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42](宋)方勺:《泊宅编》,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43](宋)钱易:《南部新书》,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版。
    [44](宋)何薳:《春渚纪闻》,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45](宋)苏辙:《龙川略志、龙川别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版。
    [46](宋)王铚:《默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47](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48](宋)赵令畴:《侯鲭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49](宋)彭口:《墨客挥犀》(续),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50](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后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版。
    [51](宋)周辉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94年版。
    [52](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0年版。
    [5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0年版。
    [54](宋)李心传:《旧闻证误》,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55](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1年版。
    [56](宋)洪迈:《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6年第二版。
    [57](宋)刘斧:《青琐高议》载《全宋笔记》第二编(二)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58](宋)沈括:《梦溪笔谈》载《全宋笔记》第二编(二)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59](宋)孙升:《孙公谈苑》》载《全宋笔记》第二编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60](宋)庞元英:《谈薮》载《全宋笔记》第二编(四)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61](宋)黄休复:《茅亭夜话》载《全宋笔记》第二编(二)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62](宋)张舜民:《画墁录》载《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3](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载《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4](宋)王明清:《挥麈录》,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1年版。
    [65](宋)张师正:《倦游杂录》载《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6](宋)张端义:《贵耳集》载《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7](宋)杨亿:《杨文公谈苑》载《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8](宋)袁褧:《枫窗小牍》载《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69](宋)周密:《武林旧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70](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载《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1](宋)蒋津:《苇航纪谈》载《说郛三种》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2](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载《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3](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载《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4](宋)陈襄:《古灵集》,《宋集珍本丛刊》本,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版。
    [75](清)沈家本著:《历代刑法考》,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版。
    [76]程树德著:《九朝律考》,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06版。
    [78](明)丘浚撰:《大学衍义补》,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版。
    [79]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
    [80]高潮主编:《中国历代刑法志注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81]《周礼注疏》,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82]《尚书正义》,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83](明)陶宗仪:《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84](宋)黄淮、杨士奇等:《历代名臣奏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9年版。
    [85]本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6]华东政法学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折狱新语》,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87](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88](宋)杜大硅编:《名臣碑传琬琰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版。
    [89](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90](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国风主编:《中国历代名案精选》,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高潮主编:《古代判词选》,北京: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3]郭成伟、肖金泉主编:《中华法案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4]杨一凡等主编:《历代判例判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沈国峰主编:《历代冤案平反录》,北京: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
    [6]吴家麟编著:《破案、审案与逻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7]蒲坚主编:《中国古代法律丛钞》,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8]李剑国辑校:《宋代传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9](清)胡温炳:《折狱龟鉴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邓启铜点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郭东旭著:《宋代法制研究》,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郭东旭著:《宋代法律史论》,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郭成伟著:《中华法系精神》,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郭东旭著:《宋代法律与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版。
    [5]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6]张晋藩著:《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7]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8]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何勤华著:《中国法学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戴建国著:《宋代法制初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1]吕志兴著:《宋代法制特点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徐朝阳著:《中国古代诉讼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13]徐朝阳著:《中国诉讼法源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14]汪世荣著:《中国古代判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6]贾静涛著:《中国古代法医学史》,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
    [17]徐道邻著:《中国法制史论集》,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75年版。
    [18]吕伯涛等著:《中国古代告状与判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9]薛梅卿等主编:《两宋法制通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0]《古代奇案选》(上、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郭成伟著:《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王立民著:《古代东方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党江舟著:《中国讼师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范忠信著:《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武树臣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6]李交发著:《中国诉讼法史》,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7]任惠华著:《中国侦查史》,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28]完颜绍元著:《天下衙门》,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29]徐伟等著:《诉讼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0]周密著:《宋代刑法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1]谷更有著:《唐宋国家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6年版。
    [32]孙笑侠著:《程序的法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3]张晋藩著:《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4]马小红著:《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5]马海舰著:《刑事侦查措施》,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6]吴克利著:《审讯心理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37]艾明著:《秘密侦察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38]杨宗辉等著:《侦查方法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39]张玉镶、文盛堂著:《当代侦查学》,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40]冯云章著:《中国古代兵法四书》,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版。
    [41]刘晓光著:《侦查决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
    [42]张晋藩、郭成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宋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3]陈一云主编:《证据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郭东旭:《立赏告奸,宋代一个广泛的领域》(中韩宋辽金元学术研讨会论文)。
    [2]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宋史中心2006年博士论文。
    [3]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2006年博士论文。
    [4]李华:《宋代证据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2003年硕士论文。
    [5]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河北大学历史学2005年硕士论文。
    [6]郑迎光:《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研究》,河北大学宋史中心2007年博士论文。
    [7]苗书梅:《宋代县级的公吏制度初探》,载《文史哲》,2003年第1期。
    [8]孙茜:《浅议宋代巡检制度及其启示》,载《吉林公安专科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9]姜锡东等:《宋代的武臣县尉》,载《河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0]石涛:《北宋提点刑狱司研究》,载《聊城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1]李华:《论宋代司法官员的证据观念与实践》,载《南部学坛》,2003年第1期。
    [12]陈振:《关于宋代的县尉与尉司》,载《中州学刊》,1987年第6期。
    [13]刘光明:《我国古代秘密侦察技术源流探析》,载《湖北警察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4]吴茜:《古代审讯中的科学方法及启示》,载《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15]吴茜:《(折狱龟鉴)中的审讯思想初探》,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6]何家虹:《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7]杨奉昆:《“仵作”小考》,载《法学》,1984年第7期。
    [18]汤莉莉:《从典章律令看中国古代收集证据和勘验》,载《档案与建设》,2006年第1期。
    [19]沈大明:《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特点》载《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20]江卫社:《“五听”中国古代断案的心证运用》,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1]颜小冬:《刑讯逼供的历史流变及其原因》,载《湘潭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2]王旭、杨荣东:《中国古代证据制度的特点》,载《辽宁警专学报》,2000年第4期。
    [23]沈大路:《中国司法鉴定的古代史》,载《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24]李冰:《略论我国古代司法鉴定制度》,载《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5]廖育群:《宋慈与中国古代司法检验体系评说》,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6]常永平:《(折狱龟鉴)与古代司法鉴定》,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5期。
    [27]李交发:《中国诉讼文化宽严之辩》,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