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些先导性、相关性很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们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它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按照国际惯例,中外企业将在同一的规则下进行竞争。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自身的综合发展能力,去适应国际竞争的挑战。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在对管理对象有客观的、恰当的、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评价和认识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的评价越来越受到有关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
     本论文从政府宏观管理角度出发,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经济、管理、财务和数理统计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影响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的诸要素进行分析、提取和转换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成都市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在其评价指标及体系中,第一次将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与人力资源指标相结合,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的智力因素、价值观、理念等无形资产和潜在资源与能力对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积极作用,并且所有定量指标采用了相对指标,尽量排除企业的规模、总收入等总量因素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不仅在纵向上,而且在横向上的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文在研究有关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以及发展的模式和特征相结合,首次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的概念。
     为了验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及体系的合理性和可操作
    
    性,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选择在成都市高新区中比较典型的地奥制药集团作为
    综合发展能力实证研究的对象,对地奥制药集团的综合发展能力进行了运算和
    评价,并且在分析其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的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及体系作为为政府管理部门
    提供掌握、指导、管理、服务和监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科学依据,将为充分
    利用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的机遇,加强政府合理的管理,促进高
    新技术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新的宏观管理方法和手段。
High-tech industry has an increasing economic status at present. High-tech industry, which is oriented by leadership and relevance, has been the key industry in Chinese national economy and resul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ve industries, so it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tremendously. After entrancing WTO in 2001, Chinese enterprises must compete with external companies abiding by the same rule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Facing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hinese high-tech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manage mechanism and promote efficiency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ir owns to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To lead correctl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considerable, proper, actual,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recognition to management subjects, the government must make industry policie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construct economic situation of fair co
    mpetition. So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ve organs concerne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From the view of governmental macro-control, under the direction of system theory, comprehensively making use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n economy, management, financial and statistics, based on the analysis, distillation, convert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engdu high-tech district by the fuzzy hierarch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this evaluation system, it's the first time to take corporate culture as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and combined with the HR indicator this paper stands out some
    
    
    positive infections which is important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including the intangible assets and the potential resources owned by high-tech corporations such as the intelligent factors, valuation viewpoint, etc.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used in this method are all relative ones to avoid the effects from the aggregate factors of enterprises such as scale and gross income, which results in the comparative attribut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it's also the first time to put forward the no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s capacity theory concerne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al modes and features.
    To testify the rationality and operation capacity, this paper takes CHENGDU DIAO GROUP a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bject, calculating and evaluating i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gives the cor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onstruct the indicator system of evalua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which and takes the long exist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nies as the spindle at the angle of the all potential source-integrated advantages inside enterprises.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applies to evaluating high-tech enterprises, which has some innovation in empirical fields.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high-tech corporatio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apacity used in this study will offer the government a scientific warranty to master, direct, manage, serve and supervise high-tech corporations. It will put forward a new maro-managemental countermeasure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entering WTO and exploiting the western, strengthen governmental reasonable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引文
【1】 宋力、王艳飞,浅论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的指标设置,《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1期
    【2】 孟建民,《企业效绩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
    【3】 谷景宽、徐杰、王立功、刘光福,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化学工程师》,1996.3,总第54期
    【4】 徐杰、刘光福,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中的应用,《化学工程师》,1997.5,总第62期
    【5】 王雷、胡维华,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上市公司赢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6】 李桂范、李有俊,资本金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判断,《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年第5期
    【7】 郑勤朴,浅谈定量评价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11期
    【8】 宋荣兴、孙海涛,企业资产经营绩效的分析与评价,《企业研究》,2002年第7期
    【9】 吴永林、高洪深、林晓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10】 周春喜,企业国际竞争力模糊综合评判,《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
    【11】 王伯安,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2期
    【12】 叶明、李君亮,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12月
    【13】 姚凯,高科技企业经营者工作性质及其资质评价体系的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化》,2002年第2期
    【14】 杜纲、姚长佳、王义兴,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其指标体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15】 王泽霞、李芝军,国有资本效绩定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16】 蔡宁、阮刚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17】 兰玉杰、陈晓剑,企业人才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18】 扬浩、宋克勤、郑纯选,《现代企业理论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9】 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0】 张延欣,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在企业评价中的应用,《郑州工学院学报》,1995年12月,第4期
    【21】 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12月
    【22】 罗锐韧、曾繁正,哈佛商学院MBA教材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红旗出版社,1997年10月
    【23】 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4】 廖明辉,《企业评价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5月
    【25】 刘树、李荣平、李林杰,《科技进步综合评价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26】 于辉、刘文金,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及特征,《中国科技产业月刊》,1997年第4期
    【27】 王伯轩、宋化民,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16卷,第2期
    【28】 马力、陈学中、原雪梅,高技术产业投资风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7期
    【29】 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角》,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
    【30】 徐成龙、吴建中,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的系统评价,《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16卷,第2期
    【31】 黄津孚、庞连东,《企业发展潜力——评价、分析与挖掘、提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11月
    【32】 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
    【33】 张典耀,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开放导报》,
    【34】 白光,《企业在角逐中发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月
    【35】 陈毅,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4月
    【36】 陈毅,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5月
    【37】 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
    【38】 白蔚秋,改进业绩评价系统 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39】 张德平,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5期
    【40】 包昌火,谢新洲,《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
    【41】 陈小洪,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应用,《企业管理纵横》,2001年3月
    
    
    【42】 孟建民,有计划地建立企业效绩评价制度,《企业管理》,2001年7月
    【43】 孙义敏、杨杰,《现代企业管理导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
    【44】 任永平、梅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现代经济探讨》,2001年第4期
    【45】 陈锦福,关于建立企业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的探讨,《北京统计》,2001年4月
    【46】 张根明、王爱武,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化》,2001年4期
    【47】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48】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49】 李巍,企业适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6期
    【50】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6月
    【51】 周海炜,《核心竞争力》,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52】 王建华、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软科学》,2002年第3期
    【53】 Porter 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Free Press, 1985
    【54】 Scherer F M.Inernational High-technology competition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55】 Douglas Clinton and Shim in Chen. Do New Perfoumance Measures Up(J). Management Accouting, 1998(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