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分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主要内容为探析伊斯兰教和谐思想。
     第一部分为引言,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的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研究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该部分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及其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宗教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宗教问题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关于宗教本质,宗教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宗教功能和解决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讨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着重指出在十六大以后我国对宗教政策的新发展。其次,讨论了宗教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社会功能以及研究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意义。宗教中包含着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宗教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第三部分本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着重讨论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内容。此探讨主要以《古兰经》为依据,另外还参考《圣训》和王岱舆的《正教真诠》等内容,按照“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角度和线索来阐释和分析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内容。伊斯兰教和谐思想中包含爱人、爱己,为善弃恶,中道团结,平等宽容,提倡施舍和爱护弱小,以及积极的入世态度,诚实的经商理念等内容,这些内容若能够与社会提倡的美德相联系,则有利于广大穆斯林群众更好地拥护党的宗教政策,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笔者期望能够借助伊斯兰教经典,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观点为分析工具,对伊斯兰教和谐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宗教学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第四部分则结合新疆地区情况,鉴于宗教对社会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探讨伊斯兰教和谐思想对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其积极作用在于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但在一定条件下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某些内容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途径克服其消极影响,尽可能发挥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引导伊斯兰教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笔者对伊斯兰教和谐思想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作好宗教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main content is harmonious thoughts of Islam.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 status. In this part,I also talk about the article's scope of the study and related concepts.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clarify of the religion, of the Marxism concept of religion and its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theory, discussing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ocial function of religion .then talk about the meanings of studying harmonious thoughts of Islam. Discussion of religion’s positive factors is not to develop religion, but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relations betweens social and religion.it can develop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y and stable society.
     The article focused on the third part ,this part is about harmonious thoughts of Islam.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 Koran>, < Hadiths >, and which was wrote by Wang Dai-yu. Taking religion theory of Marxism as tool to analyze the harmonious thoughts. the study accords to " people to people, people 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people to the society”. Explaining the contents of Islam harmonious thoughts. which includes loving others, loving oneself, to do good things and dispose evils, being unity, equality tolerance, advocating charity and concern for the weak,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and so on. From the discussions of harmonious thoughts, I want to make a summary about it.
     The fourth part of the article is about that the impact of Islam’s harmonious thought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Xinjiang. Analyzing the good and bad impacts of harmonious thoughts of Islam to Xinjiang. To make it playing positive role for the harmony society effectively. Guiding the Islam adapt itself to the society.
     I’m hoping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 able to sort out the actual religious work, as well as specific construction services.
引文
① 汤因比和池田大作:选择人生(Choose lif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第 287 页。
    ①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 3 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35 页。
    ② 《国语·郑语》
    ③参见叶小文:宗教问题 怎么看 怎么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 510 页。
    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723172.html
    
    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 25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354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 25 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 647 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 105 页。
    ① 参见叶小文: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 371 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1-2 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 35 页。
    ④自然根源:面对外部强大的自然力量,人类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克服自身力量的弱小感。异己的自然力是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 《在 1890 年 9 月致约·布洛赫的信》;参看王珍: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年 12 月。
    ⑤外部根源:社会中异己力量作为一种尚未被人认识的客观存在在支配着人,这是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第 25 页。
    ⑦ 参见龚学增:宗教问题概论(第三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 672 页。
     ① 参见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第 161 页。
    ① 毛泽东 1952 年 10 月 8 日接见西藏致敬团的讲话,当代中国的宗教工作(上),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第 79 页。
    ② 陈文英: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历史考察,关中学刊,2007(3)。
    ③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第 308 页。
    ④ 龚学增:宗教问题概论(第三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第 232 页。
    ①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第 255 页。
    ②“三自”指:自治,自传,自养。
    ③叶小文:宗教问题怎么看 怎么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 364 页。
    ④ 参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形成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内容。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71692/
     ① 杨圣山:宗教自由是敌人还是朋友——解读胡锦涛 2007 宗教工作的讲话(上)http://www.gongfa.com/yangshshzongjiaoziyou.htm
    ② 2006 年 7 月 10 日,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① 2007·12·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宗教工作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的讲话。
    ② 参见叶小文: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 423 页。
    ③ 叶小文:宗教问题怎么看 怎么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 69 页。
    ①参见林彬: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②陈元福: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双重效应,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1)。
    ③林 彬: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④龚学增:宗教问题概论(第三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第 26 页。
    ⑤胡联合:辨证认识宗教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双重作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1)。
     ①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第 255 页。
     ①陈广元:新时期阿訇实用手册,东方出版社,2005,第 118 页。
    ①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 674 页。
    ②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 675 页。
    ③参见喇敏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根本利益,回族研究,2005(3)。
    ④林松:古兰经知识宝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第 2 页。
    ⑤参见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6 页。
    ①顾世群:古兰经伦理思想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 年。
    ②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23 页。
    ③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27 页。
    ④杨捷生:伊斯兰伦理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第 100 页。
    ⑤马坚译:古兰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第 400 页。以下文中所有引用经文后,皆以括号形式标出章节,不一一标明所引用页数,引用来源皆为马坚译《古兰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版。
    ⑥马明良:伊斯兰教简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第 81 页。
    ⑦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1 页。
     ①杨捷生:伊斯兰伦理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第 101 页。
    ①参见达浦生:伊斯兰六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②参考孙力,马伟:试论伊斯兰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回族研究,2005(3)。
    ③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9 页。
    ④马注:清真指南,余振贵点校,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第 204 页。
    
    ①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1 页。
    ②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郝关中等译,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 31 页。
    ③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郝关中等译,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 58 页。
    
    ①参见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174 页。
    ②参见陈广元:发扬伊斯兰教的包容性,中国宗教,2003(10)。
    ③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186 页。
    ④参见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271 页。
    ⑤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276 页。
    ⑥达浦生:伊斯兰六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第 217 页。
    
    ①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0 页。
    ② 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230 页。
    ①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郝关中等译,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 68 页。
    ②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3 页。
     ①布哈里圣训全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年 10 月版,第 37 页。
    
    ①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26 页。
    ②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22 页。
    
    ①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1 页。
    ②孙力,马伟:试论伊斯兰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回族研究,2005(3)。
    ③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21 页。
    ④丁菊霞:伊斯兰教的自然观,中国宗教,2004(3)。
    
    ①杨捷生:伊斯兰伦理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第 107 页。
    ②康有玺(译):布哈林圣训实录精华,中国社科出版社,1998 年版。
    ① 转引自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第 173 页。
    ②参见金宜久:伊斯兰教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第 263 页。
    ③刘智:天方典礼·君道
    ④ 陈广元:新时期阿訇使用手册,东方出版社,2005,第 126 页。
    ⑤ 三区革命指 1944-1949 间,在伊犁、塔城、阿拉泰地区的革命运动。
    
    ①参见 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第 60 页。
    ②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郝关中等译,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 31 页。
    ③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郝关中等译,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第 246 页。
    ④参见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175 页。
    ① 朝觐的条件:1、成年人,身体健康,理智健全的穆斯林;2、有经济条件者。要求朝觐时使用基本生活费以外的剩余财产并留足家人一年的生活费;3、道路平安,无战争、无动乱、无传染病;4、所处的政治环境允许。(参考陈广元,新时期阿訇实用手册,东方出版社,2005,第 141 页。)
    ②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第 32 页。
     ① 马德新,回族,云南大理人,为清代伊斯兰教著名的经师和学者,代表作《四典要汇》。
    
    ①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第 151 页
    ②即宗教中所具有的“报偿论”观点,认为信仰者遵从信仰体系内的规范则会获得神的喜悦和后世的奖赏等等。
    ① 参见 王宏刚: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趋势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宗教问题探索(2001 年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年 7 月版。
    ② 笔者在在 2007 年 5.23-6.10 期间进行的对新疆南疆地区的莎车县进行的问卷调查,莎车县的调查共发放 150 份,回收 100 份,回收率 66.67%其中有效问卷 93 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 93%占总问卷的 62%。
    ③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274 页。
    ① 数据来源于笔者在莎车县的调查数据,莎车县的调查共发放 150 份,回收 100 份,回收率 66.67%其中有效问卷 93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 93%占总问卷的 62%。此外还在石河子乡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 50 份,回收 37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问卷有效率64%。石河子的调查是在2006年10月到11月,莎车县的调查是在2007年5.23-6.10期间进行的。
    ②参考笔者在新疆莎车县的调查数据。同上
    ③参见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11 页。
    ④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第 275 页。
    ⑤莎车县的调查共发放 150 份,回收 100 份,回收率 66.67%其中有效问卷 93 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 93%占总问卷的 62%。
    ①数据来源于莎车县调查的数据。莎车县的调查共发放 150 份,回收 100 份,回收率 66.67%其中有效问卷 93 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 93%占总问卷的 62%。
    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七大报告中的内容。
    ③ 秦惠彬 主编: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第 227 页。
    ④ 参见王文衡:新疆宗教问题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第 106 页。
     ①笔者 2007 年对莎车进行的调研数据。莎车县的调查共发放 150 份,回收 100 份,回收率 66.67%其中有效问卷 93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 93%占总问卷的 62%。
    ②同上,笔者 2007 年对莎车进行的调研数据。
    ①牟钟鉴: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2005(4)。
    ②参见叶小文:宗教问题怎么看 怎么办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第 470 页。
    ③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乡分布有努尔巴克村,沙依巴克村,东桥村等村落,以信仰伊斯兰教为多数,有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民众。
    ④2007 年笔者对莎车县进行的调研数据。
    ①郝强、胡欣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民族宗教问题,实事求是,2005(1)。
    ②参见 温丽,龙群:试论宗教对政治稳定的双重作用,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4)。
    ③该部分数据来源于笔者 2006 年 10 月对石河子乡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 50 份,回收 37 份,其中有效问卷 32 份,问卷有效率 64%。
     ①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关于宗教及宗教工作的阐述。
    ② 参见王乐泉:2006 年 12 月 13 日在 2006 年度自治区伊斯兰教爱国宗教人士培训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③政策指导与实践探索——三论“发挥 宗教在促进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宗教(特稿),2006(11)。
     ① 参见王乐泉:2006 年 12 月 13 日在 2006 年度自治区伊斯兰教爱国宗教人士培训工作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① 参见龚学增:宗教问题概论(第三版),2007,四川人民出版社。
    [1]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年。
    [2]穆萨·宝文安,买买提·赛来.《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年。
    [5]张志刚.《宗教研究指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6]杨捷生.《伊斯兰伦理思想》[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年 3 月版。
    [7]王岱舆.《正教真诠》(广州清真堂刊本),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中国回族古籍丛书。
    [8]丁宏,张国杰.《百年中国穆斯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年。
    [9]李兴华,冯今源,秦惠彬等.《中国伊斯兰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0]周燮藩,沙秋真.《伊斯兰教在中国》[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年。
    [11]文史知识编辑部,国务院宗教事物局宗教研究所合编,《中国伊斯兰文化》[M],中华书局出版,1996 年。
    [12]杨启辰.《古兰经哲学思想》[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3]马明良.《伊斯兰文化新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
    [14]努尔曼·马贤、易卜拉欣·马效智.《伊斯兰伦理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年。
    [15]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6]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编写组.《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7]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M],郝关中等译,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18]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9]李泽、刘仲康.《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新疆民族宗教问题》(内部发行)。
    [20]包尔汗.《新疆五十年》[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年。
    [21]王文衡.《新疆宗教问题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们出版社,1994 年。
    [22](美)托马斯·李普曼.《伊斯兰教与穆斯林世界》[M],陆文、岳英珊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年。
    [23](美)托马斯·F·奥戴、珍妮特·奥戴·阿维德.《宗教社会学》[M] ,刘润忠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24](美)休斯顿·史密斯,刘安云 译,《人的宗教》[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年。
    [25]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编.《伊斯兰教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 年。
    [26]吴云贵.《历史与现实中的伊斯兰》[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2 年。
    [27]朱崇礼.《伊斯兰文化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28]何虎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年。
    [29]卢振云.《邓小平统战理论研究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年。
    [30]龚学增.《宗教问题概论》(第三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年。
    [31]叶小文.《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年。
    [32]沙宗平.《伊斯兰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年。
    [33]秦惠彬.《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年。
    [34]李建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
    [1]顾世群. 古兰经伦理思想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
    [2]魏琪.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
    [3]罗惠翾. 宗教的社会功能,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5。
    [4]刘一虹. 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02。
    [5]阿依古丽. 伊斯兰教在构建和谐新疆中的积极作用,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三、期刊论文类
    [1] 李建生.关于引导新疆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的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2006 年 3 月。
    [2]帕林达.新疆喀什地区的伊斯兰教[J],中国穆斯林,2006(2)。
    [3]牟钟鉴.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J],中国宗教,2005(4)。
    [5]金宜久. 对伊斯兰教的几点.认识[J],世界宗教研究,1998(2)。
    [6]孙恪廉.社会主义文化与西部民族宗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
    [7]马明良.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J],阿拉伯世界,2006(3)。
    [8]马明良.伊斯兰教的普世价值[J],中国宗教,2004(12)。
    [9]马明良.伊斯兰教的和平观[J],中国宗教,2004(6)。
    [10]孙力,马伟.试论伊斯兰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回族研究,2005(3)。
    [11]张秉民,王玉琴.伊斯兰婚姻家庭关系的合理性[J],中国穆斯林,2004(2)。
    [12]周燮藩.伊斯兰教伦理:传统形式及其现代意义[J],世界宗教研究,2005(4)。
    [13]刘国红.伊斯兰教的伦理意义——作为现代精神资源的伊斯兰伦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14]丁士仁.伊斯兰的宗旨——兼及与儒家文明的对话[J],回族研究,2001(1)。
    [15]王宇洁.中国穆斯林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优势[J],回族研究,2006 年(1)。
    [16]叶小文.构建和谐社会与重新审视宗教[J],外交学院学报,2005(3)。
    [17]杨 静.试论伊斯兰教特色及其后果[J],世界宗教研究,1998(3)。
    [18]李学忠.试论伊斯兰教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回族研究,2003(3)。
    [19]马明良.和谐社会中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J],中国穆斯林,2005(4)。
    [20]喇敏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根本利益[J],回族研究,2005(3)。
    [21]顾世群.伊斯兰教经济伦理原则及其特点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5(5)。
    [22]从恩霖.浅析伊斯兰教的良知观[J],中国穆斯林,1998(6)。
    [23]余振贵.倡导和平的伊斯兰教,中国宗教[J],2006(3)。
    [24]方立天.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宗教的作用[J],中国宗教,2005(7)。
    [25]冯今源. 试论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穆斯林, 1996 (05)。
    [26]马明良. 浅谈伊斯兰教的基本经济观,中国穆斯林[J] , 1995(03)。
    [27] (德)莱因哈得·劳特.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所特有的宗教立场(上)(下),刘立群 译,国外社会科学[J],2005(1)(2)。
    [1] Marshall G.S.Hodgson, The Venture of Isla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4.
    [2]Youssef M.Choueiri, Islamic Fundamentalism, Twayne Publishers,Boston,1990.
    [3]Amyn B Sajoo, The Islamic ethos and the spirit of humanism,Internationnal Journal of politics,culture and society, Volume 8,number 4/June,1995.
    [4]Gillian Rice, Islamic Ethic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Journal of Businiss Ethics,Volume 18,number4/February 1999.
    [5] Abdelkerim Ousman, The potential of Islamist terrorism in Sub-Sharan Arrica, Internationnal Journal of politics,culture and society, Vol. 18, No. 1, Fall 2004.
    [6]Charles Kurzmany Critics Within: Islamic Scholars’ Protests Against the Islamic State in Ir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15, No. 2, December 2001.
    [7]Amani M. Kandil,The role of Islamic and western foundations in education andresearch in the Arab world,International Jou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Vol 6,number 3/October,1995.
    [8]Pippa Narris and Ronald Inglehart, Islamic culture and Demoncracy:Testing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sis, Comparative sociology,Vol 1,number 3-4/December,2002.
    [9]M. A. Anwar, A. B. Abu Bakar, Current sta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muslim world, lointly published by Elsevier Science Ltd, Oxfordand Akad~miai Kiad6, Budapest Scientotnetrics,Vol. 40, No. 1 ,1997.
    [10]Sindre Bangstad,The changed circumstance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religious authority in a cape muslim community, Journal of religion in Africa, Publisher: Brill Academic ublishers, March 2004.
    [11]Riaz Hassan,Faithlines: Institutional Configurations and Trust in Religious Institutions in Muslim Societies,Comparative sociology, Publisher: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April 2000 .
    [12]Muhammad Khalid Masu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secularism as an ideology in contemporary muslim thought ,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Publisher: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September 2005 .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